漫感龚自珍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漫感》
漫感龚自珍翻译 第一篇

漫感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注释

[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

[惘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

[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

[词笺]:写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鉴赏

开篇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然而“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之96),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一箫”二句:可与本年所写词《令》互参丑奴儿。其上阕云:“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稍后三年他写的《秋心三首》中的“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与此诗首二句意同。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作者介绍

龚自珍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论文》
漫感龚自珍翻译 第二篇

从《己亥杂诗》组诗看龚自珍人格理想的抒写【漫感龚自珍翻译】

姓名:王广红 学号:201051010141 龚自珍(1792- 1841) 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杭州) 人,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散文和诗词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诗歌中特别是他去世前以自叙形式写成的《己亥杂诗》组诗,不仅反映了龚自珍家世生平,仕途交游等经历,还通过抒发志怀感慨和揭露、抨击、嘲讽等方式,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这组诗集中反映了龚自珍晚年的思想情感历程,抒写了诗人“剑气箫心”的人格理想。

“剑气箫心”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九十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想是诗人面对江淮间严冬苍凉的景色,感概多端,联想到自己少年时代曾抱负不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今却与心中幽怨深情一齐消失,一时心情复杂,于是慨然作诗。郭延礼作注:“击剑、剑气”,此象征雄心壮志;“吹箫、箫心”,此象征哀怨深情。①

“剑气”、“箫心”或“剑”、“萧”,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词语,如“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萧。”(《秋心三首》)又如“怨去吹萧,狂来语剑,两样销魂味。”(词《湘月》)“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吹萧。”(《又忏心一首》)“按剑因谁怒?寻萧思不堪。”龚自珍的朋友洪子骏这样称赞诗人:“侠骨幽情萧与剑,问箫心剑态谁能画?”(《金缕曲》)因此,有人便将龚自珍的思想性格概括为“剑气箫心”,认为“剑气”和“箫心”的对举,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用世精神和出世情怀的二元对立,体现出诗人用世和出世的思想矛盾。②然根据上举《己亥杂诗》第九十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将“剑气箫心”理解为诗人的性格或思想矛盾显然不妥,少年未经世事,未历仕途,何谈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矛盾?结合上述诗句,将“剑气箫心”理解为诗人的人格理想显然更为合适。这种人格理想,概括说来即是诗人忧国忧民、济世天下的抱负和澄清天下、变革社会的斗争精神。“剑气”是指变革社会的斗争精神,“箫心”则指忧国忧民的初心,因为有“箫心”般的忧国忧民情怀,所以要像“剑气”般绝不妥协、勇于斗争;因为有“剑气”般勇于斗争、坚持斗争的信念,所以即使困难重重、壮志难酬,依然不忘“箫心”般忧国忧民的初心。“剑气”和“箫心”二者不是二元对立的,他们同是诗人人格理想的产物,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合而为一。

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急剧解体、逐渐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清王朝统治集团日益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地租剥削的日益严重,迫使广大农民不断地掀起反抗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与① 郭延礼:《龚自珍诗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② 郭青林和杨俊:《剑气箫心与龚自珍的精神世界》,载《名作欣赏》,2012年第9期。

此同时,西方殖民主义者也企图以鸦片和大炮敲开古老中国的大门,进行经济掠夺,使清王朝民穷财尽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反动腐朽的清王朝已到了日薄西山、朝不保夕的境地。

龚自珍出身望族,家学深厚,祖父龚敬身和父亲龚丽正都是著名的学者,外祖父段玉裁更是著名的小学家,他从小跟随祖父段玉裁进行学习,深受祖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28岁时师从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刘逢禄,研习《公羊春秋》,为其日后走向批判现实、主张社会变革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在《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其六中可以看出刘逢禄给他思想上带来的冲击,诗中写道:“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龚自珍虽饱读诗书,然仕途之路却坎坷多阻。曾连续五次会试落榜,虽38岁(道光九年)时考取进士,留京任官,然十年来始终没有得到重用,颇受排挤。

这一系列的经历,让龚自珍切身体会到清王朝统治阶级的腐朽,敏锐地看到国家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并对此充满忧虑。作为有识之士,龚自珍率先站出来,以“慷慨论天下事”的魄力,勇敢揭露封建王朝的腐朽,对官僚集团专横、暴虐、昏聩的统治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关注经济衰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百姓,高呼变革的迫切。然而,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实在是太昏聩腐朽了,龚自珍的呼唤和社会改良措施并未得到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反而因为其正义的言行,引发了顽固派的诋毁和迫害,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被迫离开居住了二十二年的京师,尽管心中抑郁愤懑,然他始终没有放弃“剑气箫心”的信念,依然关心国事,关注民生疾苦,揭露列强的侵略野心,批判官僚集团的昏聩腐朽,表现出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顽强。作为诗人传记体式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情感历程。《己亥杂诗》第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诗人写在离别京师之时。诗人不为统治者所重用,并屡遭顽固派的排挤和诋毁,他怀着抑郁和激愤难言的心情离开了北京,自己从北京走向民间虽如“落红”,但诗人并不甘消极,最后二句,慷慨激昂地写出自己为实现革新理想不懈奋斗的心声。《已亥杂诗》第七:“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诗人在这里明确表示,自己为官后雄谈大减,现在要发扬青年时代“慷慨论天下事”的战斗风格,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己亥杂诗》第二二一:“西墙枯树态纵横,奇古全凭一臂撑。烈士暮年宜学道,江关词赋笑兰成。”诗人在辞官南归后,看到羽琌山馆西墙边有颗干枯的枣树,交错纵横,颇有气势。由此得到启发,表明自己的晚年也要像这棵枣树一样顽强不屈,坚守自己的信仰,生动地展现了龚自珍在打击迫害面前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的精神风貌。此外,这组诗诗句中还有他“钟虡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喑。”(《己亥杂诗》

第十四)的豪迈,“诗渐凡庸人可想,侧身天地我蹉跎。”(《己亥杂诗》第六十五)的愤懑,“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己亥杂诗》第一〇四)的欣慰,无不抒写了他“剑气箫心”的人格理想,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已至暮年,虽遭不幸,然忧国忧民、济事天下的初心未改,批判腐朽,变革社会的斗志未消的爱国英雄形象。

龚自珍对国家前途的关心,绝不只是喊口号,他从民生、科举制度、官员作风、对外政策等多个方面无情地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大声疾呼,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疾苦,进行社会改良。他的忧国忧民绝不是为了表现自己高尚的节操,而是发于心,敏于行,是他人格理想外化的自然表现。“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己亥杂诗》第二十)是对社会凋敝,民不聊生局面的反映,“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己亥杂诗》第二十一)表现出对统治者不作为的愤懑,“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己亥杂诗》第二十四)是对国家科举制的讽刺与抨击,“悔向侯王作宾客,廿篇《鸿烈》赠刘安”(《己亥杂诗》第七十九)是对封建权贵骄横霸道态度和行为的愤慨与不满。“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己亥杂诗》第一二三)是对清王朝残酷压榨广大人民的揭露和鞭挞。“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第一二

【漫感龚自珍翻译】

五)则是喊出了不满压抑,渴求变革的时代最强音,洋溢着强烈的战斗气息。

“三人行,必有我师”,评判一个人,从他所结交的朋友也可对他略知一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组诗,除了上述表露心志,揭露和批判清王朝腐朽统治的诗句外,还有大量寄友人之作,这些赞友人之语,其实也寄寓了诗人“剑气箫心”的人格理想。例如,“秀出天南笔一枝,为官风骨称其诗。”(《己亥杂诗》第二十

七)赞美友人诗如其人,颇具风骨,又何尝不是寄托了自己做人的理想品格。“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己亥杂诗》第二十八)中友人的文雅豪侠,“勇于自信故英胜,胜彼优孟俯仰为。”(《己亥杂诗》第二十九)中友人的刚正耿直,无不寄托了诗人自己“剑气箫心”的人格理想。

《己亥杂诗》组诗由三百一十五首七言绝句组成,占龚氏今存诗六百多首的一半。龚自珍通过抒发志怀感慨和揭露、抨击、嘲讽等方式,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其家世生平、仕途交游的情况也多有涉及,反映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情感历程,是龚自珍“剑气箫心”人格理想的集中抒写。斯人已去,然精神长存。

[参考文献]

1.刘逸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M],中华书局,1980年版。

2.郭延礼:《龚自珍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安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9月摸底考试试题》
漫感龚自珍翻译 第三篇

安溪一中、德化一中2015届高三摸底考试试卷

第一卷(24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15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

C.悟已往之不谏 谏,进谏,进言 .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B.失其所与,不知 怀王与诸将曰 ..

C. 群臣错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夜缒而出,见秦伯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距关,毋内诸侯。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大王来何操?

D.夫晋,何厌之有?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二、课外文言阅读(9分)

藏书室记

苏辙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缉.而校之 缉:收集整理

B.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陈述说明

C.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D.其蔽也贼. 贼:偷窃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世其.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B.广之以.读书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C.傅说之.诏其君 予一以贯之.

D.而.况余人乎 凡学而.不读书者

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力法。

第二卷(126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9.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漫感龚自珍翻译

(2)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漫感龚自珍翻译】

(1)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2分)

(2)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4分)

11.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感①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②,万千哀乐聚今朝。

【漫感龚自珍翻译】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1)请找出《漫感》一诗的诗眼,并分析该诗眼的作用。(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剑”“箫”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也被认为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结合这两个意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形象? (4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觉得乡下不安宁,吴老太爷被送到上海,吴荪甫等到码头迎接他。上车后由于受到各种刺激,吴老太爷一到公馆就病倒了。(《子夜》)

B.鸣凤给觉慧端来了茶,被淑华拦下说话。太太高声叫她去装烟,淑华故意不放她走并骂太太是老烟鬼。觉慧对淑华很反感。(《家》)【漫感龚自珍翻译】

C.巴黎大瘟疫流行,弗罗洛赶回家时父母已死,而被遗弃在摇篮里的小弟弟正在啼哭。从此,他就做了家长,尽心尽力地照顾小弟弟。(《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看准时机,卖掉酒和白杨,赚了大钱。欧也妮知道这件事后,就央求他救济夏尔,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欧也妮·葛朗台》)

E.玛丝洛娃赶到车站去见涅赫留朵夫,可车厢里的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她想卧轨自杀,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复活》)

13.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 《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依据刘姥姥所说的方法,平儿如何处理这件事的?请简述。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他扫视了破旧、斑驳、土气的屋子)绷着脸说:“唉!乖乖,我当真是在葛朗台先生的府上吗?他当真做过索漠市长,是巴黎葛朗台先生的哥哥?”

上文“绷着脸”说话的人是谁?“他”为什么来到葛朗台先生的府上?又受到葛朗台先生怎样的“款待”?

我选择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4.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①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②之类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餂:tiǎn 探取,获取。②窬:从墙上爬过去。

(1)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3分)

(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理解。(3分)

五、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 题。

人性的弱点

周末上午,天气晴朗,非常适合到外面逛逛,但我一个人在家看NBA。今天的比赛对我喜欢的火箭队来说,非常关键。打胜这场比赛,火箭队将成为本赛季的冠军。到底是火箭队?“道高一尺”,还是火箭队的对手小牛队“魔高一丈”呢?难以预料!为了怕打扰,我昨天晚上还特意编造了几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将老婆孩子送到丈母娘家里。

“咚”“咚”“咚”??

电视里,火箭队和小牛队正打到紧要处,双方比分在相持中交替上升,呈胶着状态,谁都无法将对手甩开。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咚”“咚”“咚”??

“是谁这么煞风景?”我不耐烦地打开门。“老板,打搅了。这本书您一定得看看??”原来是个推销员!

真讨厌!我正要关门,那人麻利地把脚伸进门来,不由分说将书递到我手上,涎着脸嘻嘻地笑。“老板,这本书您一定得看看??” 看他的样子,不翻翻那本书他是不肯走了。为了让他死心,我接过书,准备装模作样地翻翻便还给他——我从不在新华书店以外的场所买书。

书是卡耐基写的,这本书我其实有,很薄的一本。不过眼前的这个版本应该还收录了卡耐基的其他文章,否则没那么厚,而且,装帧很是精致。翻着翻着,我突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百元钞票。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顿时觉得面红耳赤,心狂跳不止。那人正低头翻着他的背包,应该没觉察到我表情的变化。

我合上书,瞄了一眼封底,故作轻松地说:“这本书还不错,多少钱?——哦,200元。”

那人满脸堆笑:“本来要200元的,咱俩有缘,150元卖给你。”

我眼睛一眨,突然明白了:小样儿,弄张假币放在书中,想骗我买书!不过,也说不定是真钞。我打定主意,要把书价砍100元下来。如果书中夹着的是假币,花五十元买本这么厚的书也不错;如果是真钞,嘿嘿,我除了白得一本书,还可以倒赚五十元!

“五十块我就买!”我斩钉截铁地说。

“天哪!你总得让我喝口稀饭吧?这个价,我实在卖不了!”那人的样子很夸张,像是我在喝他的血。 “超过五十元就没得谈!”说完我就准备关门。

那人见状,用手一拦,作无比痛心状:“好吧,我卖了,谁叫咱俩有缘呢!”

付了钱,拿了书,关上门。我顾不上其他,急急忙忙找到书中那100块钱,拿出家中常备的小验钞机,一验,没叫!再放进去一验,还是没叫!我乐了,果然是真钱!抬眼一看,电视里我支持的火箭队也正领先着呢!胜券在握!势必要“擒牛”成功啊!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正在这时,敲门声又响起,我打开门,正是刚才的推销员。

那人焦急万分地说:“老板,太对不起了,我书中夹着300元钱,是我母亲寄给我的,有一张钞票的编号我还记得。”

“你这骗子!”我跳了起来,愤怒地几乎有些歇斯底里。

“钱肯定在你身上,不给我就报警啦,反正我记得钞票的编号!”推销员的音调也提高了,看他的表情,一脸正气还有些洋洋得意。

这时,楼上传来邻居家开门的声音。事情闹大影响不好,破财消灾吧!我不情愿地掏出300元钱。关上门,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半天缓不过神来。电视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发生了惊天大逆转,这会儿拥抱、欢呼的居然是小牛队的队员和球迷!我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看着桌上那本花了250元买来的《人性的弱点》,我不由感叹:“这本书还真适合我。”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情节曲折是这篇小说一大特点。在双方的较量中,“我”貌似始终掌握主动,实则一直被对手牢牢牵制,落得个被“逆转”的下场。

B.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贪小便宜吃大亏。不是骗子的骗术有多高,而是人一旦被“贪欲”抓牢,骗子就会轻易得逞。

C. 小说中的“我”开始尚有戒备之心,后来因心里惦念着球队比赛的情况,放松了警惕,加之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以致骗子的骗术最终得逞。

D. 本文篇幅短小,却构思巧妙,如买书花的钱是250元、书是《人性的弱点》等细节安排,非常耐人寻味,都能显出作者的独特匠心。

E. 小说对“我”与“推销员”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了细致描写,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较深刻的印象。

16. 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投宋于庭翔凤翻译赏析_作者龚自珍》
漫感龚自珍翻译 第四篇

<投宋于庭翔凤>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其全诗如下: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译文]
宋翔凤与龚自珍业师刘逢禄同为常州经学大家庄绍祖之外甥,又尝出入段玉裁之门,较龚自珍行辈为长。投宋于庭翔凤翻译赏析_作者龚自珍。但自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相识之后,二人始终平辈相交,情谊笃厚。这首诗作于1822年(道光二年),是龚自珍全部赠翔凤作品中最情见乎辞、令人感动的一篇。首二句一突出宋氏之洒脱,一突出宋氏之博雅,为后文之千古名句铺设前提。
[鉴赏]
龚自珍以立异高谈的“怪魁”形象见称当世,其骂座之言上关朝廷、下及冠盖,以至“动与世迕”,无以自存。但在这样的表面之下,龚自珍其实怀着一颗极挚诚、极热切的赤子之心。于举世庸冗喑哑之中,能觅得一可以倾诉衷肠的知音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44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