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18.《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
《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第一篇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 不如 地利, 地 利 不如 (有利于作战的)天然时机 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优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 人和。 三里 之 城 , 七里 之 郭 ,

众人的团结一致。(比如一座)方圆 三里 的 小城,只有方圆七里 的 外城,

环 而 攻之 而 不 胜。夫 环 而 攻 之, 必有 得

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够取胜。采用 四面包围 的方式 来攻 城, 一定 是 得到

天时 者矣, 然 而 不 胜者 , 是 天 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可是 却 不能 取胜, 这是 因为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不如 地 利 也。 城 非 不高也, 池 非 不深也,

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 并不是 不高啊, 护城河 并不是 不深啊,

兵革 非 不坚利也, 米粟 非 不 多也, 委 而

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啊,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

去 之, 是 地利 不如 人 和 也。

弃城而逃,这是 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归属、内部团结啊。

故 曰, 域 民 不以 封 疆 之 界, 固 国 不以 山溪之险,

所以说,管理 百姓 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 巩固 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阻,

威 天下 不 以 兵革之利。 得 道 者 多 助,

征服 天下 也 不能 靠 武力的强大。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失 道 者 寡 助。 寡助 之 至 , 亲戚

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 极点 ,兄弟骨肉也会

畔 之。 多 助 之 至, 天下 顺 之。以 天下 之 所顺 ,

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

攻 亲戚 之 所 畔, 故 君子 有 不战, 战 必 胜矣。

【《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郭:外城;环:包围;而:却;城:城墙;(池:古:护城河;今:池塘)兵革:武器装备;兵:兵革;革:甲胄;利:锋利;委:放弃;(去:古:离开;今:往,到);域:限制;故:所以;威:威慑;以:凭靠、依靠;至:极点;(亲戚:古:包括父母、兄弟;今:不包括父母、兄弟)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从田地中被发迹,傅说 从 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 鱼盐贩子当中被举用,

管夷吾 举 于 士 , 孙叔敖 举 于 海 , 百里奚

管夷吾 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录用为相, 孙叔敖 从隐居的海边 进了朝廷 , 百里奚 举 于 市 。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也,

是 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因此, 上天 将要 下达重要的使命 给 这样 的人,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 其身 , 行

一定要 先 使他内心痛苦, 筋骨劳累 , 体肤饿瘦 ,深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

阻碍干扰 他的 事业,(通过这些) 来让他的内心警觉 ,使他的 性格坚定起来,

曾益其所不 能 。

以不断增长 才干。 【发:起,指被任用;举:被选拔;士:狱官;故:所以;将:将要;任:责任;(是:古:这,这样;今:判断动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资财缺乏;拂:违背;乱:使„受到阻挠;动:使„惊动;忍:使„坚忍;曾:通“增”,增加】

人 恒 过 , 然后 能 改 ; 困 于 心, 衡 于虑, 而 后 作 ;

一个人常犯错误, 然后 才能 改正;内心忧困, 思虑堵塞,然后 才能有所作为;

征 于 色 , 发 于 声 , 而 后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从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

喻 。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 出则 无 敌国外患者,

了解。一个 国家内部 如果 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 没有 敌国外患 ,

这个 国家 就 往往 会导致 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 ,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安乐必将导致灭亡。【恒:常常;过:犯错误;改:改正;衡:通“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喻:了解;入:在国内;拂(bì):通“弼”,辅佐;出:指在国外;】

孟子两章_原文译文与注释
《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第二篇

【《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18、《孟子》两章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做,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之一。它善用比喻说理。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称之为“亚圣”。他主张行仁政,希望君主“以民为贵”。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jí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①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补充注释:——①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②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③人和:人心所向,团结一致。④不如:比不上。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

①环:围。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①池:护城河。

②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补充注释——是:指示代词,这。 zhòu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① 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②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补充注释——以:凭借,依靠。 zhènshè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① 至:极点。 ②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③畔:通“叛”。 补充注释——道:王道,仁政。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①顺,归顺,服从。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补充注释——有:或,或者,要么。

战必胜矣。

战就一定胜利。

【《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quǎnfùyuègé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舜从田野中发迹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补充注释——于:从。 áoxī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

①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②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③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④任:责任,使命。补充注释——①市:集市。 ②大任:重大的责任。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样的人,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筋骨劳累 体肤饿瘦 身受贫困之苦,

①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②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③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补充注释——①是:这,这样。 ②苦、劳、饿、空乏:都为使动用法,使…苦;……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①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②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补充:动:使……惊动;忍:使……坚

韧。)

③曾益:增加。“曾“通“增”。(补充:益,增加。增益,同义词复用。)

补充注释——所以:通过这样的途径,用来。

【《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①恒过:常常犯错误。 ②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③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④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⑤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⑥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补充注释——①恒:常常,经常。 ②过:过失,错误。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③征:征验,验证,表现。 ④喻:了解,明白。

bìhéng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 ①入:指在国内。

②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③出:指在国外。 ④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⑤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补充:生,生存发展) bì

而死于安乐也。

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①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48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