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韩愈(768—824),位居“,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_________。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 ”。
2、写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猝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二)初步鉴赏文本
(1)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手法:对比 。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
(2)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 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姿态。
(3)请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描绘略
(4)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合作探究】
1、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检测总结】
1、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练习册P31页3(2))
2、资料链接:
潮州韩文公祠柱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
【韩愈刺潮】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从长安起程,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潮州。同年十月十四日"量移袁州"。韩愈治潮时间只有短短的8个月,但功绩卓著。首先是兴学重教,当他发现潮州州学荒废已久,随决意复置乡校,并起用了赵德这位"颇通经、有文章、排异端、宗孔氏"的进士出任海阳县尉,"专勾当州学之事"。并出己俸百千以为学本,从而使潮州文风蔚起,英贤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名。此外,韩愈还十分关心农桑,修筑堤防,驱除鳄患,释放奴隶,使潮州生产得到发展,风气为之一新,他自己也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52岁的韩愈辗转几千里,历七十余日,终于到了潮州,小女却因惊恐劳顿死于途中。)
韩愈在潮州为官仅仅七八个月,而潮州人民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不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不是因为他的文辞华美,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远扬,而是因为他的兢
兢业业地为民办事,为民着想,因此潮州的山易名为韩山,潮州的水易名为韩水,山水中间环抱着一座韩公祠。贬谪潮州,令韩愈失望,令韩愈惆怅,但他没有想到这使世人更看清了他的勃勃心志与飒飒风骨,更没有想到这使他在南方有了一片水土。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韩愈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然而潮州百姓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历史也永远记住了韩公。
【拓展延伸】
(一)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情
(二)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三)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②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③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样式。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仕途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
沈阳市第二十六中学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序号: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一课时
设 计 人: 备课组长签字: 年级主任签字:
【使用方法】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不读完课文,不做学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3、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韩愈(768—824)唐代_________、_________,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字_________,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_________。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_________”。在诗歌方面,他更是别开生面,与孟浩然创建了“_________”。他善于用__________________,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韩诗在艺术上有“_________”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有_________四十卷,_________十卷。
2、写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猝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二.文意梳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合作探究】
对照互解,理清文本:
(1)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3)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4)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5)试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尾联的作用。
【迁移创新】
1、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2、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3、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
【课堂小结】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教师反思】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韩愈(768—824),位居“,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_________。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 ”。
2、写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猝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二)初步鉴赏文本
(1)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手法:对比 。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
(2)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 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姿态。
(3)请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描绘略
(4)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合作探究】
1、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检测总结】
1、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练习册P31页3(2))
2、资料链接:
潮州韩文公祠柱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
【韩愈刺潮】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从长安起程,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潮州。同年十月十四日"量移袁州"。韩愈治潮时间只有短短的8个月,但功绩卓著。首先是兴学重教,当他发现潮州州学荒废已久,随决意复置乡校,并起用了赵德这位"颇通经、有文章、排异端、宗孔氏"的进士出任海阳县尉,"专勾当州学之事"。并出己俸百千以为学本,从而使潮州文风蔚起,英贤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名。此外,韩愈还十分关心农桑,修筑堤防,驱除鳄患,释放奴隶,使潮州生产得到发展,风气为之一新,他自己也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52岁的韩愈辗转几千里,历七十余日,终于到了潮州,小女却因惊恐劳顿死于途中。)
韩愈在潮州为官仅仅七八个月,而潮州人民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不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不是因为他的文辞华美,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远扬,而是因为他的兢
兢业业地为民办事,为民着想,因此潮州的山易名为韩山,潮州的水易名为韩水,山水中间环抱着一座韩公祠。贬谪潮州,令韩愈失望,令韩愈惆怅,但他没有想到这使世人更看清了他的勃勃心志与飒飒风骨,更没有想到这使他在南方有了一片水土。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韩愈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然而潮州百姓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历史也永远记住了韩公。
【拓展延伸】
(一)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情
(二)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三)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②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③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样式。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仕途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使用方法】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
必须牢记:不读完课文,不做学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3、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韩愈(768—824)唐代_________、_________,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字_________,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_________。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_________”。在诗歌方面,他更是别开生面,与孟浩然创建了“_________”。他善于用__________________,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韩诗在艺术上有“_________”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有_________四十卷,_________十卷。
2、写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猝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二.文意梳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迁移创新】
1、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抒发被贬的委屈不平、牢骚不满,乃至忠而被贬的愤慨之情。
2、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其实是对往昔美好生活及亲友的想念,包含对政治理想甚或权力的依恋与追求)。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
3、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
4、任凭风雨、旷达乐观的态度。
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
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如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出长安时所作)”
7、羁旅行役之苦,英雄失路之悲。(“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8、坚贞自守之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2、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陛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其它常见意象:风霜、雨雪、夕阳、鹧鸪、猿、青山、流水孤舟、月、落花落叶、孤灯„„
3、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
1、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如以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善写香草,美人之类,以屈原为代表。
2、借景抒情。“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描绘中抒写身世之感,语意双关暗含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惊风、密雨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芙蓉、薜荔象征人格的美好和芳洁。鲜花香草遭受暴风雨的袭击,感受到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沉重的心情。
3、用典(咏史抒怀)。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4、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奏 “夕”贬,一日之间命运发生急剧变化。一封奏和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悲愤之情寓含其中。
5、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课堂小结】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诗人名片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
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
并称为“韩柳”。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
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
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有《昌黎先生集》。
二、诗词故事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惊骇。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两颗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而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高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取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三、文题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
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