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摘抄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篇一:论语,摘抄
论语摘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摘抄】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摘抄】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再,斯可以.”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摘抄】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篇二:论语,摘抄
读论语-精华摘抄句

论语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4.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仁,而仁的表现在孝与悌上,儒家主张说话做事小心谨慎,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直说不做。孔子和儒家注重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7.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8.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9.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3. 孔子认为,刑法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但他们感觉不到犯罪的可辱道理。道德比刑法高明得过,既能让百姓守规蹈矩,有能让他们体会到犯罪的可耻之心。

4.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君子不器。”

7.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8.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

1. 孔子提出: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 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摘抄】

里仁篇

1.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5.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7.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2.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13.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谨慎,行动敏捷)

14.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雍也篇

1. 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2. 自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不为小人儒。”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述而篇

1.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怨,诲人不倦。”

2.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其贵,于我如浮云。”

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8.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酸)

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越礼,寒

篇三:论语,摘抄
语录摘抄中国经典语录摘抄

随笔吧为您精选语录摘抄中国经典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2、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3、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7、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15、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

16、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17、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18、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1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27、苛政猛于虎。——《礼记》

28、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3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3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3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3、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3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3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41、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4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43、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4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4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4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8、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5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5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5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54、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5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5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7、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5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6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6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65、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

6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6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69、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70、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以上是关于语录摘抄中国经典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篇四:论语,摘抄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摘抄

随笔吧为您精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7、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2、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1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5、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2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7、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28、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3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3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3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3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3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4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4、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4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4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48、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4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50、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5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54、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5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56、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57、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58、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60、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6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6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6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4、知耻近乎勇。——《礼记》

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6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6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68、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6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7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1、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7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73、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7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7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7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78、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79、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80、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篇五:论语,摘抄
2014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第1篇: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第2篇: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前言:年秋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学习国学工作总结如下。(其实也就是前些时候所写的几篇相关日志重新编辑了一下下,各位见笑了)。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点国学,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是大有好处的。

一、为什么要学国学

看过一部电影《土婆婆PK洋媳妇》,那位土里土气的婆婆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正直慈爱勤劳节俭,最终赢得了洋媳妇的尊敬和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婆婆是学习国学和运用国学的典范,如果她一味依照洋媳妇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让自己去适应洋媳妇,她一定会输掉这场PK赛。

我们学习国学,就是为了汲取先贤们的知慧和经验。父母教育子女,闺女出嫁时母亲的叮嘱,很多话其实都源于国学经典。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诗中韦应物对即将嫁到杨家去的女儿,洒泪送别之余,再三嘱咐她要勤俭,孝顺,遵守妇道。今人读到“孝恭遵妇道”时往往横加指责,认为这是封建思想,其实这就是国学,很好的传统文化。没有哪位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红杏出墙吧?

深入学习国学,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使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加合乎规范。

对于普通百姓,我们学国学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梦想成为国学大师,这样的理想虽然远大,却永远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国学经典浩如烟海,我们穷毕生精力,也只能略知一二,所以不能贪多求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又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学国学,乐国学。

二、学国学学什么

当下重庆的教师们学国学热情高潮,因为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硬性规定的,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科目之一。《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书有以下章节:论语、学记、大学、韩愈作品、传习录、黄宗羲作品、孟子、荀子、乐记、中庸、对贤良策、颜氏家训、朱子语类、习性诸论、梁启超作品,全是选读。也就是断章取义,把上述经典书籍里的教条罗列出来,再加上注释和学习提示。可能网考的时候,就是考查大家的背功,看谁记住的教条多。摘抄《论语》学习提示要点如下:

(一)《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

2.倡导培养志道弘毅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

3.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4.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二)《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修养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5.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6.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7.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三)《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学艺术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学思结合

4.学以致用

5.学而时习

6.诚实谦虚

个人以为,学国学是接受薰陶,不是被学习,不是为学国学而学国学。学国学就是要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什么是国学精髓呢?国学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来讲就叫:顺天理、尽人心。什么意思呢?外应天理(宇宙的自然运行规律),内应良心。外,顺从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内,尽到良心的责任和义务。是谁在外应自然规律?是谁能尽到人心?不是国学,而是人自己、是人本身、本心。所以,脱离人心谈国学就是一具僵尸。学国学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修身养性。

将内涵无比丰富的国学精髓以条款的形式机械地灌输到读者头脑里,结果只能是记住一些散乱的词句。就好像文学名著中的名言,离开了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再经典也会令人索然无味。反对解构,反对导读。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国学经典理应让读者自己去感悟,每个人阅读时会不有同的情感体验。在一个国学经典网站上,看到这里开列出的书目种类繁多,分经、史、子、集、其他五大类,在其他一类里,又列出四库全书。每个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取喜欢的书目来学习。这样的收获想必更大,阅读时也会有快感产生,而不是痛苦得像受罪。

九月学国学,十月考国学,教师们的本事真是不小!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在的情形让我想起一本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某书记对女部下说:“来,我把精髓传给你!”呵呵~~

三、怎样学国学

学国学,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肯定学不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学思结合,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解决了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学国学的问题了。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上中学的时候,在某一堂自己不喜欢的课上,就偷偷拿出小说书来看,教师的话充耳不闻,甚至教师走到你跟前来伸手取出你放到课本下面的小说时,你才如梦方醒,这可能算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你沉浸在小说描绘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心潮澎湃。我读师范校的时候,一次上马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时,偷看《射雕英雄传》,也被高度近视的老师发现过,当他走到身边的时候,我灵机一动,把一本《读者文摘》主动奉上,金庸先生才逃过一劫。到现在我也这样认为,金庸先生的小说里讲述了宋、明、清的历史,诠释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成为金庸迷们了解历史、提高政治素养和文学修养的一条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你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欲罢不能了。去书店选购一本你喜欢的国学经典,或者到国学经典网站下载几本好书到自己的文档里,最好是打印出来,先通读浏览,再慢慢读,这样每天读一小段,沏一壶茶,放上音乐,应该是一桩赏心悦目的事。

我输入“国学经典”,搜索引擎自动将“国学经典书库”首页头条显示,说明该网权威,受到网友追捧,在这里每个国学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诸子百家,二十五史,全唐诗全宋词自不必说,连孙子兵法,周髀算经亦在其中。至于国学经典中与教育相关的,在教师研修网《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书中所罗列的文段,在该网站上一定能找到原文出处。如果你去找了,一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你。但是,这里没有学习指要,大音希声的缘故吧。

四、《道德经》学习体会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代守藏室之史官也。老子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他又是神,是道教的教主,被尊称为老君爷。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在《道德经》一书中,“道”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它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它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四点:(一)道是构成世界的实体,(二)道是创造宇宙的动力,(三)道是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道可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总之,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不断发挥的表现。与道相对的另一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认识和体验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摒除老子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宗教迷信色彩,《道德经》中许多思想对于我们提高修养和管理社会,仍具有宝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老子如是说: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而不与大自然相争。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也应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处众人之所恶,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他具有骆驼那样的精神,忍辱负重,谦卑守拙。很多人教育子女要坚强,不要软弱。老子却教导我们要柔,因为柔能克刚。“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在老子看来,人生也是如此,“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时时争强好盛,结果只能处处遭遇挫折,倒不如做一滴水,与世无争。

(二)老子如是说: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本质上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主张圣人(即统治者)治国修身皆应效法天道自然,遏贪欲,贵柔守雌,清静无为。反对儒墨两家倡导礼仪,尚贤有为的政治理学说,认为这是造成道德沦丧,使人争夺难治的原因。他的政治理想是回到古代小国寡民,风俗纯朴,人民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社会状态。这些思想反映了老子哲学消极保守的局限性。但是这一思想在历朝历代却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西汉初期,正是因为统治者实行与民休养的政策,行“无为之治”,才使国力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恢复。老子学说成为汉代最受欢迎的治国之道。在历史上影响最大,人们公认的对老子学说体悟最深的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福临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从所处朝代的社会现实出发学老研老,并亲为《道德经》作注,亦即史称的“御注”。

(三)老子如是说: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可见,理想的政治是以德化民。

(四)老子如是说: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五)老子如是说: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真实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良善。真正了解的人晓得宇宙间的大道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对大道有真知。圣人没有私心,什么都无所保留,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倾其所有为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天道无私,只有利于万物而不会对万物造成伤害。圣人顺天道而行,只是贡献施予而不和人家争夺。

读《道德经》,向老子学习!

第3篇: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第4篇: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在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儿在一周内听一个“孝”的故事、“爱”的歌曲、“为父母做一项洗刷家务”、“帮父母做一种农活”、“给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务”等。使幼儿学有榜样,爱有行动,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3)做小小“孝子”。组织幼儿开展“我自己进教室”、“我是妈妈的小乖乖”等幼儿活动,让幼儿通过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

(4)评“孝”星。通过一定阶段的活动后,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家园联谊会,由教师、家长、幼儿沟通参与为每个幼儿以打星的方式评出最佳“孝”星,进行表彰奖励。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活动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幼儿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三是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各地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幼儿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园特色办园。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第5篇: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一句就是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我们才能够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对学问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这一句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记,眼要看,口中读,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读书时要有规范,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这段还未读完,就跳到另一段。学习某一科目知识,就不能羡慕别的科目知识,这一科目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完,还没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学习其它科目。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一定要有计划,一定要刻苦用功,绝对不能投机取巧。遇到难通的地方,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这正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56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