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老年人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老年人 第一篇

读《瓦尔登湖》有感

翻开那墨绿色封面的《瓦尔登湖》这本书,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正如徐迟这位译者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虽然我读的是王义国翻译的书,但他们的翻译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个喧闹繁华的世界,要保持一份纯美的天性是很难的,但是唯有纯美的天性才能让我们快乐自由地生活。在半年之前,我曾经试图将她读完,但是这本书太晦涩难懂,我看了十几页就没有了读下去的勇气。而这次我是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本心灵之书,她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梭罗本人在《结束语》中也意识到,这本书不乏晦涩之处,所以要读懂这本书就必须打好地基。

《美国文学简史》中说:“梭罗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认为人要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生活的意义。„„他的著作都是根据他自己在自然界广阔田地中的亲身体验写出来。”梭罗他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在这个土地越来越紧缺的现代社会,找到一片像瓦尔登湖这样的地方犹如海底捞针,但是只要我们有心,我们就可以在内心深处找到一片这样的地方,让自己在这片海洋中遨游。梭罗住进瓦尔登湖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以一种更好的姿态来面对生活。

梭罗上的是最好的中学和最好的大学——康科德中学和哈佛大学,他从中学开始就对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此书中引用希腊罗马神话是信手拈来,在书中他还引用了印度经典和

孔孟之道,他对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同样精通。如此一本蕴含了大量的动植物学知识和广博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的书,怎能不叫我惊叹?在这优美的散文中阐发出来了人生哲理,体会他的思想,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瓦尔登湖》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她让我们在这个纷繁杂扰的社会更好地生活。

梭罗本来想做个有所作为的人,然而在瓦尔登湖生活两年后,他看破了这个世界很多东西,他感到人世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如果要求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这是苛刻的,但要求一个人对“所求”多一些节制,这是非常理性的。在灯红酒绿的社会里,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在这片寂静的天空中飞翔,让我们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这是必需的。梭罗认为沉湎于物质享乐只会使人失去生活的真正意义,而当今社会人们却把物质享乐当作一种追求,我们难道不应该反省吗?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人必须不顾一切地听凭良知来行动;生命十分宝贵,不应为了谋生而无意义的浪费掉;树林和溪流的世界是好的,而熙熙攘攘、街道纵横的城市世界则是坏的。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如此深刻,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会感到心灵的慰藉。人不能总由欲望支配自己,要限制自己的欲望。我们并不是为了谋生而生活,而是为了能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生活。在这个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要想找到一片有着树林和溪流的世界是有点难度的,但我们可以

在内心构筑一个这样的世界,让我们的心灵在里面涤荡。

这本书有十八章,她的主题是很明确的——每一章都有小标题,我对作者清晰的思维感到十分佩服。作者巧妙的安排让全书熠熠生辉,例如在第一章中的“直视太阳”与第十八章中的“让我们目盲的光线,就是我们的黑暗”相呼应。作者他拥有既细致准确又雍容华贵的散文风格,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却是独特的。这本书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细心品味,在嘈杂的环境中是很难读进去的,每当夜晚来临,我都会在自己的房间仔细阅读这本被称为“能够塑造读者的书籍”的《瓦尔登湖》,当我行走在舒缓而纯净的文字中,我总会被突如其来的灵光打断,让我在思想的田野中狂奔,让我在广阔的草原上驰骋。在我们看似沉闷平淡的生活里,我们也可以看见那鸣叫的鸟儿、茂盛的植物、可爱的动物„„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正拥有一个更神圣的黎明。做一个自由的人是幸福又卓绝的,因为选择和放弃是困难的,它们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读完每一章的时候,我对每一章都有不同的感慨。第一章《节俭》对我的影响最大,她使我思考:我们是否真的应该按作者所说的那样节俭的生活?虽然我们的天性的最优秀的品质,就像果实上的粉霜一样,只有在搬动的时候非常小心翼翼才能保留下来,但是节俭我们应该不辞辛苦的完全保留。这一章中有一句话让我感慨颇多: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指出了他的命运。这句话与我们的一句名言很相似,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别人决定不了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芸芸众生过的生活是

既安静又绝望,所谓的听天由命,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我们要想快乐的生活,就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去做不顾一切的事情。老年人告诉你不能做的事情,你如果尝试的话,就会发现你能做,我们应该以一种让老年人受不了的方式,用鸟儿的飞翔速度围绕着地球旋转。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并没有尝试的实验。我们生活所需要的只是栖身之所、简单的食物、衣服,我们并不需要奢侈品,大多数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生活的舒适之处,不仅并非必不可少,而且还是人类的思想崇高的确凿障碍,我们应该去尝试一种没有奢侈品的生活。节俭是一种允许轻率看待的话题,但不能轻率予以处理。书中使用査普曼的诗“这虚假的人的社会——为了获得尘世的伟大,把天国的一切舒适全都变成了稀薄的空气”,抨击了人的过度追求。我们不要总是考虑获得更多的东西,而应该对自己所有的东西感到满足。书中还提出了学生应该认真思考:学生不应该游戏人生,或者仅仅是研究人生,与此同时社会又在这个昂贵的游戏中养活着他们;学生应该从始至终认真地过着人生。书中写到: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他比任何别的动物都更能使自己适应于一切气候环境和状况,所以我们能够在节俭的生活环境下好好地生活。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富有,那就应该像枣树慷慨施与;而如果没有什么可以施与的,那就像柏树一样做一个自由的人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节俭,我们的社会将是多么和谐!穷人不会因为没饭吃而饿着,残疾人不会因为缺陷而遭受欺负,富人将不会说“我穷的只剩下钱了”,那时我们就会像大自然一样简朴和令人愉快,驱散了挂在我们额头间的乌云,并把一切活力都

注入到了我们的毛孔里。让我们节俭起来吧!

书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让人流连忘返。“时间只不过是供我垂钓的溪流。我引用溪水;但我在饮水的时候,我看到了它的沙床,发现它是多么的浅。它的涓涓细流徐徐流走了,但永恒仍在。”,是啊,我们只有在时间里创造永恒的事物,才能留下我们的足迹。书中有描写景物的句子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湖泊是风景的最美丽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色。它是大地的眼睛,注视者朝这个眼睛观看,就可衡量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度。在岸边的那些河生树木,就是眼睛边缘的细长睫毛,而四周长满树木的群山和悬崖,就是悬挂在上方的眉毛。这些句子是如此的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使用的修辞法我们要好好学习。

两年多过后,梭罗还是回到了自己本应该有的生活中去了,他说:他离开树林,就像他前往树林一样理由充足。因为他还要过几种别的生活,因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过那种生活。我们也要像梭罗一样深入地生活,把生活的一切精髓都汲取出来,顽强地生活,铲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让我们去自由追求一种能够使你没有咖啡等这一类东西也行的生活方式,我们让娱乐成为我们的工作,享受土地的乐趣,享受书本的乐趣。我们不要纠结于每天的成功,正如梭罗所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真正收获,就像黎明或者傍晚的色调一样难以捉摸,不可描述。它是一粒被抓住的小小的星辰,是我所紧握着的彩虹的一个部分”,相信聚少成多,终有一天我们会获得成功。

我们要充满自信地在自己的梦想方向上前进,并努力过着我们所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
瓦尔登湖,老年人 第二篇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The Important Role of Body Language in American Daily Life

2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冲突

3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

4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5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6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7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 8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

9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10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11 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12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13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14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

15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1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17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1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19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20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

21 析《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人物形象

22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

23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24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25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6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ntex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Reflected through Translation

27 从《阿甘正传》中看美国梦

28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

29 Double Vision in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Great Gatsby

30 如何有效地扩展大学生英语词汇

3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

32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33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34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35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36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37 从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看文化负载词翻译

38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39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40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41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42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43 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

44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

45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分析

46 小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47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

48 《荒原》隐喻探析

49 对《远离尘嚣》中三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分析

50 论《爱玛》中的反讽

51 Social Criticism in Wordsworth’s Concept of Nature

52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 53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54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5 《飘》中郝思嘉是现代女性的楷模

56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习得

57 从文化差异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58 A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59 从《热爱生命》看杰克•伦敦的生命观

60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61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62 试谈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渗透

63 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

64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

65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

66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Island Literature from Lord of the Flies

67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68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69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70 中西方生死观之比较

7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72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73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74 英汉广告文化和翻译

75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

76 A Survey on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Oral Performance

77 从目的论视角研究中文菜名的英译

78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

79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80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爱伦•坡的《黑猫》

81 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

82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Red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3 Scarlett: A Feminist Preacher in the Old Time

84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85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86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87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8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89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

90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

91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

92 荒原背景下《还乡》和《呼啸山庄》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比较分析

93 Expl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94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

95 浅议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

96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

97 探讨美容化妆品翻译技巧--以安利雅姿产品为例

98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99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100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01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02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

103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

104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

105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106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107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108 培养元认知策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09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

110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111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12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

113 浅析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及其避免途径

114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

115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116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

117 论《简爱》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启示

118 从茶和咖啡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119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

120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 — 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21 理智胜于情感

122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

123 文化视角下探析刘半农翻译观的嬗变---从《小说大观》到《新青年》

124 英语禁忌语的语用研究

125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126 浅议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文歌曲汉译

127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128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29 普罗米修斯的铁链与屈原的幽兰—论中西方文学中的悲剧精神

130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131 “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32 论莱辛作品《又来了,爱情》中妇女失爱的原因

133 中西丧葬礼俗的对比研究

134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135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136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137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

138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 139 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歧义

140

141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142 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

143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144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体制化对个人的影响

145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

146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

147 (英语系经贸英语)从“口红效应”看中国文化产业的机遇

148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

149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

150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151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

152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53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154 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

155 通过《荆棘鸟》来探究考琳麦卡洛的内心世界

156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157 网络广告在中国营销中存在的弊端

158 爱伦坡的分析方法在“厄舍屋的倒塌”中的应用

15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160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161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162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

163 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164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

165 解析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哥特因素:浅析维多利亚时期妇女文学的觉醒

166 色彩在《隐形人》中的应用及其象征意义

167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

168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169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170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71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

172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173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

174 简析诚信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175 商标翻译技巧

176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

177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178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

17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180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

181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182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83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184 《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185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186 《永别了,武器》的存在主义解读

187 小说《黑猫》中双重人格

188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分析

189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190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191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

192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193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194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195 《小妇人》中教养方式的分析

196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

197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198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

199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200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

高中语文:1.3《瓦尔登湖》学案(沪教版第四册)
瓦尔登湖,老年人 第三篇

《瓦尔登湖》学案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②体会用语朴素自然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细致逼真,写景与言论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梭罗积极倡导的简朴生活的观念。 本文语言清新、朴素而又简洁自然,需要细细地品味,才能体会作者的用意。

[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

一、写作背景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立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这木屋里,这湖畔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深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多一点时间。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

二、作家作品

亨利·戴维·梭罗 (1817.7.12—1862.5.6),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 解题

《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是他积极倡导的简生活观念的体现。

识记要点

梭罗,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代表作散文集《瓦尔登湖》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汆水(cuān) 黝黑(yǒu) 漪澜(yīlán)

黯淡(àn) 拂拭(shì) 鞭挞(tà)

黑魆魆(xū) 吞噬(shì) 深邃(suì)

2、字形

黝黑 干燥

山坳 急躁

3、词义

漪澜:水波。义同“涟漪”。

汆水:很快地在水面上掠过。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字词巩固

选出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

A汆水 园弧 尘垢

B涟漪 颤栗 黯淡

C拂试 吞噬 嬉戏

D鞭挞 斯混 深邃

解析:A“园”应为“圆”;C“试”应为“拭”;D“斯”应为“厮”。

答案:B

[教材优化全析] 整合感悟

一、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瓦尔登湖。

作者把湖比喻是“风景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是大地的眼睛”,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瓦尔登湖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写瓦尔登湖的自然之美,是全篇的重点部分。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到了九月的瓦尔登湖和十一月的瓦尔登湖。可以分为两层。

第1层(第2-4段),写九月的瓦尔登湖。

第2段写九月的一个下午,作者“站在湖东端的平坦的沙滩上”,观察到湖面的景物,突出湖面平静、自然、“波平如镜”的特点。

作者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瓦尔登湖:

(1)接着先是看对岸,然后是“倒转了头看湖”,接着又“向西”望湖的对面,这是观察湖四周的景物,目的是突出“玻璃似的湖面”的特点,一切着眼点也在此。作者写到的景物有:太阳光、燕子、鱼等。

(2)从山顶下瞰(“站在高处”“坐在一个树桩上”),作者看到了“跃起”的鱼、“滑出的波纹”的水蝎、掠水虫、圆涡等,无不体现了“波平如镜”的特点。作者用“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一句,对上面所描写的湖水平静自然之美作了呼应,透露出作者对湖的喜爱之情。

【瓦尔登湖,老年人】

第3段,集中笔墨,直抒胸臆,赞美瓦尔登湖是“森林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赞美瓦尔登湖的美丽、纯洁、自然,作者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第4段,进一步赞美湖的纯洁美丽。作者通过空中的精灵与湖的关系,变换了角度去赞美,想像奇特,观察细致。

第2层(第5段):写十一月的瓦尔登湖。

在这一段中作者在十一月中后的一个下午,泛舟湖上,近距离地观察湖面,而湖面“出奇地平静”。作者集中笔墨写到了小鲈鱼,写小鲈鱼的颜色、游态、沉浮、跳跃。写到了作者与鲈鱼接近时,它们的神态:“惊慌”“躲到深水底下”,后来又开始随着水波的流动,“一下子跳子起来”。在这里作者简直把小鲈鱼当作一个在水中嬉戏的顽童,是那么的惬意而自然,我们读到这里,仿佛也像作者那样在清澈透明的湖面上飞翔,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这里作者物我同化,把人当作自然的一员,和这鲈鱼一样,欢快自然,这宁静的湖水,作者的心也是清澈透明的,没有世俗的污垢,只有纯朴的自然湖水。

小结:作者在这一部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纯净天然的瓦尔登湖,尤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瓦尔登湖的清澈自然,能唤起人们亲近自然、返朴归真的情绪。

第三部分(第6-9段):过去的瓦尔登湖。

第6段:通过两位老人,写到了过去的瓦尔登湖。这一段作者写到了两位老人的故事。一位大约六十年前常来湖边的老头儿所用的古老的“独木舟”,另一位做过陶器工人的老年人的关于“一只大铁箱”的传说。尤其是作者对独木舟的一段话感到有趣味。目的是引出这瓦尔登湖,先前有许多树,湖上先前也很热闹。

第7段:作者写自己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在瓦尔登湖生活过。作者在这里写第一次划船到瓦尔登湖时,看到湖边浓密高大的松树、橡树,在这茂密的森林之中有宁静的瓦尔登湖,作者在这里生活过许多日子。这正如作者自己所说:“1845年3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跟冻土一样地消溶,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

第2层(第8、9段)现在的瓦尔登湖。

第8段,写现代工业的文明破坏了瓦尔登湖生态平衡,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周围茂密的森林没有了,只有取湖水的机器。作者对这些现代文明充满了憎恶,字里行间充溢了贬斥之味,像“恶魔似的铁马”“肮脏的脚步”“傲慢瘟神”等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瓦尔登湖,老年人】

第9段,虽然表面瓦尔登湖变了,但实质没有变,还是那样纯洁。作者甚至和自己对比,通过自己的变化来说明湖的没变,并且由衷地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赞叹大自然是位勇者,这湖是大自然的作品。最后用诗结尾,表达自己的感受。

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仿佛置身于瓦尔登湖畔,为那美妙的湖光山色所陶醉。瓦尔登湖的四季风景、黎明傍晚、阳光雨丝、游船鱼虾、树木花草、飞鸟走兽,还有那个特立独行离群索居的年轻人的身影,以及他那宁静的心境,恬静的生活,智慧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本文的结构,是以时间为顺序,先写了现在的瓦尔登湖,又写了过去的瓦尔登湖,再到现在的瓦尔登湖。 结构网络

总写湖,表达喜爱之情。

九月

湖 自然之美

十一月

扣住“波平如镜”的特点来写。

观察角度:

对面 太阳光

环视四周 燕子

向西 鱼

鱼、水蝎 波【瓦尔登湖,老年人】

俯瞰湖面 掠水虫 平

圆涡 如

直抒胸臆,赞美其是“明镜”(美丽、纯洁、自然)

变换了角度

重笔浓彩:小鲈鱼

近距离

(湖面平静)

颜色 惊慌

游态 躲

沉浮 跳

跳跃 (拟人)

物我同化

不同侧面 清澈

瓦尔登湖

不同角度 自然

过去的瓦尔登湖

两位老人

独木舟

大铁箱

缪斯女神:

据说,古希腊的天神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辛涅在一起生了九位司管文学和艺术的女神,她们住在奥林庇斯山山麓的庇厄里亚,因此又叫庇厄里亚得女神。

现代工业文明的破坏了这里宁静

憎恶、贬斥

湖的实质未变

喜爱

本文不仅仅是作家通过湖水一般纯净透明的文字对一个湖的描绘和对自然狂野之美的倾歌,而是作家的思想、人格和精神力量的展现。

二、技巧鉴赏

1、语言优美细致。

(1)从修辞上说,作者善于运用长句和短句,对湖的描绘精确细致。长句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如“那些圆涡一刻不停地刻印在天空和树木的倒影中间的水面上”,这句话细致地描绘了湖水的清澈透明,写得新颖而奇特。再如“反而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碟子了”,写出了现在的人们已经破坏了瓦尔登湖的宁静自然。短句是在长句之间运用的,短句的运用使语言富有灵动感,不至于使用长句现出呆板的样子。

(2)运用比喻、拟人,语言清新自然。开头就把湖比喻成“是大地的眼睛”,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湖水的晶莹透澈。“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像玻璃中的细眼”写出了湖水的纯洁、美丽;“这恶魔似的铁马”,透露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厌恶之情等等。使用拟人,使文章活泼可爱。例如写到掠水虫和水蝎“显然只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它们才从它们的港埠出发,探险似的从湖岸的一面,用短距离的滑行,滑上前去”,写出了掠水虫和水蝎的细小生物的自然之态,优美的样子。

2、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

梭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批评家,他的目的是揭露时代的弊端。指出人们自己正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会导致生命的衰落。相对来讲,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较之现代更加幸福和充实。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林中独自生活了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只占他生命的百分之五的光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来来往往的访客从未间断。他自己也经常到村里探望家人和朋友。更重要的是,当他离开瓦尔登以后,还曾一再反对别人模仿他的行为。用他的话说他自己之所以到瓦尔登湖生活了一段时间,那完全是他个人的志趣爱好。如果说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只要心诚,在哪儿都可以做得到,无论是在纽约、伦敦、孟买或东京。心中有“瓦尔登”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目的、更加幸福,这才是“瓦尔登”的真谛。梭罗本人回到康科德后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事写作直至去逝。 技巧拾零

整句与散句

1、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匀称的句子。整句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常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例如: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舒婷《致橡树》)

两个分句构成对比,分述恋人之间同甘苦、共患难的不同情况,表现那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平等和谐的爱情,抒情强烈激越,音调悦耳和谐。

2、散句是结构不同,字数长短不一的句子。

散句可以随意抒写,自由畅达,灵活自然。例如:“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例句描写瞿塘峡的景色,句式各种各样,字数长短不一,灵活多变,形象生动,把瞿塘峡的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避免了单调呆板、毫无生气。

三、体裁知识

鉴赏散文的形式美(四)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才能铸成艺术的美,其关系犹如服饰与人体,相得益彰,才能称之为美。

1、验证篇章结构的“恰当美”

一篇散文所写的内容,尽管可以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但绝不会是一般散沙,尤其是优秀散文,其内容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结构,内容的整体性要求便带来内在结构的恰在好处的张力和运动方式,使文章的篇章结构更紧密地附着于内容之上,甚至与之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在文字的散与整,材料的疏与密,文笔的繁与简,布局的开与合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老年人 第四篇

瓦尔登湖

经济篇

当我写下后面的记录,说得确切点,写下其中大部分时,我独住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里之遥,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岸上,我亲手盖得一栋房子里,全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度日。我在那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

要不是镇上的人对我的生活方式特别关注,东询西问,我本不会如此冒昧描述自己的经历,以引起读者注意的。有人认为询问这类事不恰当,可我却不这么看,鉴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倒是十分自然而恰当的。有人问我当时拿什么充饥;是否感到孤独害怕;如此等等。另一些人出于好奇心,想知道我把收入中多大的份额捐献给慈善事业,而那些有一大家子的人想知道我收养了多少个穷孩子。因此,要是我在本书中尝试对若干此类问题作答,务请对我并不特别感兴趣的读者多加包涵。在多数书中,第一人称“我”常被省去;可是本书却加以保留;这一点,就自我意识而言,正是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通常很容易忽略:归根到底,发言者总是第一人称。要是我能做到知彼有如知己,那我就不会如此喋喋不休老谈自己了。不幸的是,我阅历浅薄,只能囿于这个主题。再者,就我而言,我要求每个作家迟早要能对自己的生活作一个朴素忠实的描述,而不只是写他道听途说得来的别人的生活;这种描述要仿佛是他从远方寄给自己亲人的,因为要是他过着城实的生活,那一定是在于我很远的地方。也许,这些记录格外适合穷学生阅读。至于其余读者,则可各取适合他们的部分。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干撕开缝线穿衣裳的事,因为衣服只有合体,才会穿起来舒适。

我乐意谈的,与其说是有关中国人和三明治岛上居民的事,不如说是和你们有关的事,你们是本书的读者,据说都生活在新英格兰;我要谈的是有关你们的境况,特别是你们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城里的外部境况,或者说是环境,我要谈谈它的现状,谈谈是否非得在这么糟糕的环境里度日,是否它已到了无法改进的地步。我在康科德旅行了很多地方,所到之处,不论商店,办公场所,还是田野,所有的居民在我看来全都是在用千百种令人惊异的苦行赎罪。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的情况正是如此,他们毫无遮掩的坐在四面皆火的地方,眼睛直盯着太阳;或者身体倒悬,头垂在火焰之上;或者侧着身子转望天空,“直至他们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原状,这时除了液体外,别的任何食物都无法通过扭曲了的脖子输入胃中”;或者终生用一根链条拴在树下度日;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自己的身体来丈量巨大帝国的广袤幅员;或者用一只脚站在柱子上面,甚至这类有意识的赎罪行为,也未必比我每天目睹的景象更加难以置信,更加令人惊讶。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苦差,和我邻居所做过的那些比较起来,简直是小菜一碟,因为苦差只有十二件,而且有个尽头,可我总也见不到这些人宰杀或者擒获任何一头怪兽,或者做完任何苦差。他们也没有伊俄拉斯这样的朋友,用一块烧红的烙铁烧灼九头蛇的头颈,所以割去一个蛇头,便又长出来两个蛇头。

我看到一些年轻人,我的同乡,他们的不幸在于非得去继承农庄,房屋,谷仓,牲口和农具不可,因为这些东西是得来容易摆脱难。要是他们出生在空旷的草场上,由狼喂大,那就好得多,因为这样一来他们更容易看清自己得在怎样的一片土地上劳动。是谁把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奴隶?当世人命中注定只能忍辱过活时,他们有怎么会享受60英亩地的出产呢?为什么他们生下来就的自掘坟墓呢?他们必须过人的生活,推着所有这些东西前进,尽力之所及把日子过得更好些。我曾碰见过多少个可怜的,不死的灵魂,几乎都被生活的重担压的透不过气来,在生活的道路上匍匐前进,推着一座75英尺长,40英尺宽的谷仓向前去,还有一座从未打扫过得奥吉亚斯王德牛棚,100英亩的土地,耕地,草地,牧场和小林地!那些没有继承产业的人,虽不必缠身于这类继承下来的牵累,也觉得不拼命干活,便无以安抚和养育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

可是,人是在一种错误的笼罩下劳动的。人的大半截很快就被犁入泥土中去,化成肥料。正像一本古书所说的,人受到一种看似真实的,通常被称为“必然”的命运的指使,总是把

金银财宝储藏起来,接着,蛀虫和铁锈便来腐蚀,小偷则入室盗窃。这便是蠢人的一生,生前他们未必清楚,但一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站,就会恍然大悟。据说,丢卡利翁和皮拉从头顶往身后扔石头,从而创造了人类:

Inde genus durum sumus , experiensque laborum,

Et documenta damus qua simus origine nati.

或者,像雷利用铿锵的音韵译成的诗行:

从此人变成了硬心肠,忍苦耐愁,

证明我们的身躯,生来铁石结构。

对错误的神谕一派盲从,把一块块石头从头顶往身后扔,它们掉到那里连看也不看。

大多数人,甚至在这个较自由的国度里的人,也由于无知加上错误,满脑子装的都是些人为地忧虑,干的全是些不必要的耗费生命的粗活,这就造成了他们无法去采摘生命的美果。他们的手指因干苦活过度而笨拙不灵,颤抖的格外厉害,要采摘美果以无能为力。的确,从事劳动的人无暇日复一日的使自身获得真正的完善;他无法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尚的关系;他的劳动一进入市场便会贬值。他除了充当一部机器外,没有时间做别的。他如此经常动用他的知识,又怎能想起自己的无知呢?而这是他成长的需要。对他进行评价之前,我们有时还得免费供应他吃饭,穿衣,并用提神的饮料使他恢复精力。我们天性中最优良的品质,一如水果上的粉霜,只有小心轻放才能保全。可是,我们对待自己也好,彼此相待也好,都不那么体贴。

大家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是贫困的,度日维艰,有时可以说连气都喘不过来。我毫不怀疑,阅读本书的人当中,有的确实吃了饭而无力付还全部饭钱,或者无力偿付那些快要或已经磨坏了的衣服和鞋子,可你们还是从债主那里挖走了一个小时,用这段借用或偷来的时间阅读这本书。显然,你们许多人都过着十分低微卑贱的生活,这个我靠磨练出来的经验一眼就看得清;你们老是处于没有回旋余地的境地,想要着手干点营生,设法摆脱债务,而这却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泥坑,拉丁文称之为“别人的铜币”,因为古时有些钱币是用铜铸造的;你们仍然靠这个别人的铜币活着,死去,埋葬掉;你们老是答应明天要偿还,明天要偿还,可今天却死掉了,无法偿债;你们老是设法去讨好人家,求人照顾,使尽各种办法,只要不是犯罪进监牢;你们撒谎,阿谀,投票,自己缩进一个谦恭礼貌的硬壳里,要不就自己膨胀起来,笼罩在一层浅薄浮夸的慷慨大方的气氛之中,这样才能使左邻右舍相信你们,让你们给他做鞋,制帽,做衣服,造马车,或替他添置杂货,或为了更加保险起见,藏在一个用砖头砌成的库房里,无论藏在什么地方,也无论钱物是多还是少,你们以为这样一来便可积蓄点钱物来应付生病的日子,殊不知反而把自己累病了。

有时令我惊奇的是,我们竟会如此轻浮(我几乎可以这么说),去专注于这种虽然罪恶却多少是从外国搬进来的黑奴苦役形式。我们有着这么多又精明又阴险的奴隶主,把南方和北方一起囊括起来奴役。和一个南方的监工打交道已不容易;和一个北方的监工相处就更加困难;但最坏的是你成为你自己的奴隶监工。你在谈人的神圣吗?请看看公路上那个赶马的人吧,他日夜兼程直奔市场;难道他的内心还激荡着一种神圣之感?他的最高职责无非是照顾马匹吃饲和喝水。他的命运,同运输的赢利比较起来,还算一回事吗?难道他不是在替一位名声赫赫的老爷赶车吗?哪里还有他的神圣,还有他的不朽呢?你看他那副提心吊胆和卑躬屈膝的样子,整天都弄不清在担忧着什么,哪里是什么不朽或神圣,而是心甘情愿的认定自己是奴隶和囚徒,这是他靠身体力行给自己赢得的名声。公众舆论同我们的个人意见比较起来,只不过是个软弱无力的暴君。一个人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想法,这决定了他的命运,确切点说,指明了他的命运。甚至要在西印度地区提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自我解放,有哪个威尔伯福斯在那边去实现它呢?再想想那片土地上的妇女吧,她们在编织着梳妆用的坐垫,等待着临终之日,对自己的命运不显出过于青嫩的关心,仿佛是可以消磨时间而又不会损害永恒。

大多数人过着忍气吞声的绝望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无非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你们总是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乡村,并用水貂和麝鼠的盛装来安慰自己。甚至在人类游戏和消遣的也隐藏着一种模式化而又不为人察觉的绝望。在这类游戏中并无娱乐可言,因为娱乐是随工作而来的。须知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象征。

当我们应用回答教学法的语言来思考问题:到底什么事人的主要目标,什么是生活的真正必需品和手段时,看起来仿佛人们特意选择了这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原因是他们更喜欢这种方式而不是任何别的。不过,他们确实相信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然而清醒健康的人永远牢记:太阳升,万物明。抛弃我们的偏见永远都不会太迟。世上任何一种思想方法或行为方式,不管它多么古老,如不经证明便不能信赖。今天没个人视为真理而随声附和或予以默认放过的事,明天可能被视为虚假,纯属空言,可有些人却曾把它当做祥云,以为会化作甘霖洒落在他们的田野上。老年人认为你们办不到的事,你们做了努力,发现自己办得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可能一度不很懂得添点燃料便可保证火种长燃不熄;新人却把一点干燥的木头放点水锅下面,他们绕着地球转,像鸟飞的那么快,真是那句成语说的“有点要气死老人的味道”年增岁长未必就更适于充当年轻人的导师,因为所得往往不及所失。我们几乎可以质疑,最从聪慧的人又能否从生活中学到点具有绝对价值的东西?老实说,老年人并没有什么十分重要的忠告可以赠给年轻人,他们本身的经验残缺不全,而他们的生活明摆着已是一场场悲惨的失败,他们对此谅必心中有数,无需明言。可能他们心中还留下一些与那些经验不相一致的信念,只是他们没有以前年轻了。我在这个星球上约莫已经生活了三千年,还从未听到过我的长辈给我哪怕是只言片语有价值的或诚恳的忠告。他们从未告诉过我什么东西,也许无法告诉我什么中肯的东西。面前摆着的是生活,对我来说是一场在很大程度上未曾体验过的实验;尽管老一辈人对此有过切身的体验,但于我并无助益。要是我拥有什么我自认为有价值的经验的话,那我确信我的前辈导师们对此连提也没有提过。

有个农夫告诉我“你无法光靠吃蔬菜过活,因为蔬菜不能提供任何长骨骼的东西”因此,他虔诚的把每天的部分时间用于给他的身体提供长骨骼所需的养料;他边走边说话,跟在耕牛后面,这些耕牛靠吃蔬菜长的骨架,猛拉着他和他那副重犁前进,不顾那一个个障碍。在某些环境里,例如对于走投无路的人和病人,某些东西的确是生活必需品,同样这些东西在另一些环境里只能是奢侈品,而到了又一些环境里却成了完全陌生,一无所知的东西。 人生得一切境界,上至高山之巅,下至低谷之底,在某些人的眼里似乎已为他们的先辈踏遍,而所有的东西也无一不为前人关注所及。根据伊夫林的说法“智慧的所罗门制定了一些条例,规定树木之间应有的距离;而罗马的执政官则做出决定,你可以多少次到邻居的土地上去捡掉下来的橡实而不会犯侵害罪,橡实中多少份额应归邻居所有。希波克拉底甚至还留下了医疗说明书,指导我们如何剪指甲,指甲应该剪得不长不短,要与手指头平齐。毫无疑问,把丰富多采而又充满欢乐的人生化为乌有,这种单调乏味而又无聊之感和亚当一样古老。可是人的能力却从未获得估量;我们也不能根据任何先例来判断人能够做些什么,因为至今为止他尝试过的事是很少的。不论至今你有过什么样的失败,“别苦恼,我的孩子,有谁会指定你去做你迄今未作完的事呢?”

我们可用一千次简单的实验来测验我们的生命;例如,使我的豆子成熟的同一个太阳,也同时照亮了像我们地球一样的星球系。要是我记住了这一点,那便可以防止一些错误。我为豆子锄草松土时还没有感到这样的光亮。星星是一个个多么奇异的三角形的顶点。在宇宙各种各样的星宿中,有着多么遥远而又不同的生命在同一个时间里凝望着同一颗星星。大自然和人生正如我们不同的体制那样各不相同。谁说的准,生活会给别人提供个什么样的前途?还有什么比我们彼此的目光一瞬间的对视更伟大的奇迹吗?我们应该在一小时之内经历这个世界的一切时代;唉,所有时代的所有世界。历史,诗歌,神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像这样阅读别人的经验更让人惊异和增长见闻。

我的邻居视为好的那些东西,我灵魂深处却相信大部分是坏的,要是我还对什么感到后悔,那大概就是我的循规蹈矩了。是什么魔鬼迷住我的心窍,让我的行为这么规矩?老年人,你可能会说出你能够说出来的最聪明的话,你已经活了七十年了,也有过某种荣誉,可我却听到一个不可抗拒的声音,要我不去遵循你说的那一套。一代人放弃另一代人的事业,就想离开搁浅的船一样。

我认为我们可以完全信赖的东西要比我们现在所信赖的多得多。我们少为自己操点心,便可诚心诚意的在别处多给他人以关怀。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同样适应于我们的弱点。有些人整天没完没了,忧心忡忡而又过度紧张,这几乎形同不治之症。我们都生来喜欢夸大自己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可是我们没有做的还有多少呀。还有,要是我们病倒了又怎么样呢?我们是多么的警惕。下定决心不靠信仰生活,只要能够避开;我们整天处在警惕之中,到了夜晚不情愿的做祷告,把自己交托给变化莫测的运数。我们被迫生活的极其精打细算,极其真诚,崇敬我们的生活,否定变革的可能性。我们说,这是唯一的生活之道;可是,生活之道多种多样。正如从一个中心可以画出许多条半径一样。一切变革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不过那是时刻都在发生的奇迹。孔夫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一个人把他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他所知的东西时,我可以预见到,所有的人最终将会把他们的生活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我所谈到的那些麻烦事和令人担忧的事情中,大部分是些什么?有多少我们必须为之操心,或者至少应小心留意?尽管我们置身于物质文明世界之中,可是过一过原始边远地区的生活一定会有好处,哪怕只是为了懂得什么是生活的一般必需品,了解人类曾采用过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去获取它们或者甚至翻阅一下商人们往日的流水账,看看人们在杂货店里最常买些什么,储藏些什么货物,也就是说,最大总的杂货是些什么。因为时代的演进对人类生存的法则影响甚微;正如我们的骨骼很可能和先祖的骨骼没有什么区别。 “生活必需品”这几个字,我指的是一个人靠他自身的努力所得到的某些东西,它们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要,以至于几乎没人会试着不用它们来过日子(不管是由于野蛮,贫困,或者是哲学上的原因),即便有,也是极个别的。对许多人来说,具有这种意义的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种,即食物。对于美洲的草原野牛来说,生活必需品无非是几英寸厚的丰美草地,加上可饮用得水,除非它还要寻找森林和山岳作掩蔽地。没有任何一种野兽需要食物和掩蔽地之外的东西。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种气候下可以准确的分为下列数类: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因为在获得这些必需品之前,我们是无法得自由得考虑人生的真实问题和成功的前景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不仅有房屋,还有衣服和熟食;而且很可能是由于偶然发现火能生温,以及随后对火的应用(开初当成奢侈品),这才使得现在烤火取暖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注意到猫狗获得了同样的第二天性。靠着适当的住所和衣着,我们便理所当然的保存著体内的温度;但如住所和衣着的温度过高,或者燃料的温度过高,也就是说,外部德温度高于我们体内的温度,这不就等于说烧烤开始了吗?自然科学家达尔文谈及水地岛的居民时说,当他那些穿的暖和又坐近火旁的随行人员还没感觉太热的时候,这些一丝不挂的野蛮人尽管待得地方较远些,却让他惊讶的看到,他们竟“在这样的烘烤之下汗流浃背了”所以,我们听说,新荷兰人裸着身体泰然行走若无其事,可欧洲人穿着衣服却在打冷战发抖呢。是否就无法把这些野蛮人的结实同文明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呢?按照李比希的意见,人的身体是一个火炉,而食物则是保持肺部内燃的燃料。天气冷时我们吃得多些,天热则吃少些。动物的体温是缓慢的内燃造成的,一旦内燃过旺,便出现疾病与死亡;反之,由于燃料不足,或因通风不良,火便熄灭了。当然,生命的体温不宜与火混为一谈;类比就到此为止吧。从上面例举的来看,动物的生命几乎就成为动物的体温的同义词了,因为食物可视为保持我们体内火焰不熄的燃料,而一般所说的燃料只是用以煮熟食物或从体外增加我们体内的热量,住所与衣着也只供保持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吸收的热量。

因此,对我们的身躯来说,最必需的是保持温度,是保持体内的生命体温。我们花费很大力气去求得的不但是食物,衣着和住所,还有床铺。床铺也就是我们的睡衣,我们就是靠夺取鸟巢和鸟胸上的羽毛来营造这个住所中的住所,正像鼹鼠在地洞的一端营造它用树叶和草做成的铺一样。穷人总惯于诉苦,说这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大部分苦恼直接归因于冰冷,身体上的冰冷,同时也是社会上的冰冷。夏天在某些气候区里面,使人有可能过着天堂般的生活。燃料除了用来煮熟人得食物之外,这是没有需要了,太阳就是人的火;太阳的光线足以充分的烤熟许多果实;食物一般说来更加多种多样,也更易得到,至于衣着和住处则是全不必要或半不必要的。当前,在这个国家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一辆独轮车等少数工具就足够了;对于勤奋好学的人来说,则还有灯光,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仅次于必需品,只花一点点钱就能买到 。可是,另一些不那么聪明的人,跑到地球的另一边,到那些野蛮而又不卫生的地区去,全副身心投入到生意中去,一晃就十年二十年,目的是谋生,也就是说,求的舒舒适适的温暖的生活,可到头来还是死在新英格兰。那些过着奢侈生活的富人就不是只保持舒适的温暖,他们要的是很不自然的热;正如我前面指出过得,他们是被烧烤着,烤的自然很是时髦。

大多数的奢侈品 以及许多所谓使生活过的舒适的东西,不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切实确确实是有碍于人类的进步。谈到奢侈舒适,大智者往往比贫困者更为俭朴。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是同一种类型的人,身外的财富再怎么匮乏,可内在精神生活却丰富无比。我们对他们了解不多。可我们所知道的竟如此丰富,这真是了不起的事。更近代的一些的改革家和社会的恩人的情况也如此。一个人只有站在我们认为甘贫乐苦的优越地位上,才能成为一个公正无私或者有见识的观察者。奢侈生活结出来的果实也是奢侈的,不管是在农业还是在商业上面,还是在文学或艺术领域。当今之世,有哲学教授而无哲学家。可是,教授哲学是令人羡慕的。正因为过着哲学的生活一度令人神往。当一名哲学家不仅要有敏锐的思想,甚至不仅要建立一个学派,他要热爱智慧,从而按照智慧的指示去生活,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宏和信任的生活。他要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而且要在实践中。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的成功通常是朝臣式的成功,而不是帝王式的成功,英杰式的成功。他们循规蹈矩,力求把生活对付过去,实际上和父辈的所作所为一样,所以他们也绝不是人类更高贵的祖先。但人类到底是怎样退化的?是什么使得各个家族没落衰亡?那种造成国家萎靡不振和崩溃毁灭的奢侈,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我们能否确信在自己的生活里并非如此?哲学家甚至在其生活的外在形式上也走在时代的前面。他的衣食住所及取暖,都和他的同时代人不同。一个人如若不用比别人更优越的方法去保持他的生命之热,又怎能成为一个哲学家呢?

当一个人用我所描述的那些方式求的温暖的生活时,他接下去还需要什么呢?肯定不是更多同一类型的温暖,如更多更丰富的食物,更宽敞更豪华的房子,更漂亮更多样的衣服,更多久燃不熄和更炽热的火炉,等等。当他已得到了那些为生活所必需的东西之后,便会选择别的东西而不必再去谋求同样的多余物了;现在可以大胆冲撞谨小慎微的生活,他不必再干那种卑微的苦活的假期开始了。看来土壤适宜于种子,因为种子已经把它的胚根向地下伸扎了,所以现在它也可以满怀信心的把它的嫩枝往上面伸展。为什么人牢牢地在土地生扎下了根之后,却无法同样的向天空伸展呢?那些更高贵的植物,是根据其远离土地,在空气和阳光里最终结成的果实评价的,它们受到的待遇与那些卑微的蔬菜不同 ,蔬菜尽管可能是两年生长的植物,却只能被栽培到生好了根茎时为止,而且为了要让根茎长大,时常把上面的枝叶剪掉,使大部分人在开花时节辨认不出它们。

我无意给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人制定规章,因为他们不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会把自己的事安排的妥妥帖帖,而且营造起房屋来可能比最富裕的人更豪华,也更挥金如土,却不会使自己贫困潦倒,不知道自己在怎样生活着,说实在的,我不知道是否有向上面设想的那种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家思想
瓦尔登湖,老年人 第五篇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思维模式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

3 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

4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

5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

6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 Red, Red Rose 7 称呼语中的语码转换解析

8 泰戈尔诗中自然物意象研究

9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0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

11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ocabulary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

14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15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对比研究

16 中式菜单英译的研究

17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8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9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20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

21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2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研究

23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2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25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

26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垮掉派”特质的体现

27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28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

29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30 论《宠儿》中的母爱

31 On Idioms from the Holy Bible

32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3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34 从目的论看广告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

35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3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7 欲望与死亡——对马丁伊登的精神分析

38 试析《我的安东妮娅》中的生态伦理观

39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40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瓦尔登湖,老年人】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从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探讨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探究数字化时代下的微电影营销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佛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象以及悲剧结局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比较中西方身势语在沟通中的应用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边城》英译本中杨宪益的翻译策略分析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 浅议女性哥特主义在《暮光之城》中的体现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 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 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探讨网络命名的文化倾向 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哥特文化--十字架背后的光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英颜色词及象征意义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信用证英语的翻译 论男权主义在圣经语言中的体现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t’s Possession 从反抗到妥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从商业广告看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埃德加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在《厄谢府倒塌》中的应用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5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86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

87 理智胜于情感

88 解读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家庭【瓦尔登湖,老年人】

8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90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91 中西饮食文化和典型传统中国菜名翻译之间的差异

92 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 93 从孤独心理学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中老年人的心理

94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95 论英语词类转换中的动词化现象

96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97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98 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

99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

100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01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

102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

103 《远大前程》匹普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悲剧命运成因之比较

104 浅析托妮•莫里森《恩惠》中的母爱

105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

106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107 海斯特白兰的反叛主义

108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

109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110 中国菜名翻译方法的研究

111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112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113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

114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115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116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xx初中为例

117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

118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

119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观

120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

121 浅析英语无灵句中的汉英认知思维方式差异

122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

123 从“礼貌原则”看中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please”为例 12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

125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126 英汉“批评”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127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128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129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0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31 法语给英语带来的影响

【瓦尔登湖,老年人】

13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

133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34 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

135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136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137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138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

139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140 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

141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142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 143 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与翻译技巧

144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45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

146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

147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148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

149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150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151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152 A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153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154 中英文颜色词的非对应翻译

155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

156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157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58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59 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 Works

160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

161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

162 解读《皆大欢喜》中的浪漫主义

163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164 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165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166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

167 法律英语中的情态动词shall的翻译

168 灰姑娘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研究

169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170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71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172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

173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174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

175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176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177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178 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

179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180 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和女性语言的发展——以《纯真年代》为例

181 中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182 从高校口译教学中看口译思维的重要性

183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 《老友记》为例

184 从《爱玛》中的言语反讽看乔拉的反讽理论

185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186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

187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188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

189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190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191

192 小说《小公主》主人公萨拉的性格魅力

193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9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5 从成功学书籍的畅销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196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缩略语探究

197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

198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99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 200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62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