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二、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三、教学难点
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一 忆海拾贝,走近李白
1,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
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
二 朗读诗歌,认识李白
1、自由朗读诗歌,识字正音,读准节奏。
2、你从文中读出了李白怎样的内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3、这首诗歌表达了李白什么情感?
三 品读诗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四 拓展延伸
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没能让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与李白有相同的遭遇,从他们身上我们有什么的启示,请你以你喜欢的一位文人和李白比较,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 总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以“我心目中的李白”为话题,写出自己对李白诗歌及为人的解读。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在《行路难》一诗中,作者李白面对仕途中巨大的打击,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自己从失望到期望最后到高度自信的过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感人和乐观的李白。行文中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李诗浪漫主义色彩。吕尚、伊尹和宗悫三个典故的引用,使李诗更具含蓄美。
【教学设想】
本诗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情感教育的佳作,所以在教学中应反复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思,思考诗歌的内容;在读中品,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在读中悟,感悟李白的积极、乐观。
【教学目标】
1. 背诵并默写本诗。
2. 品味诗歌写法,感悟诗人情感。
3. 理解诗作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老师引导、点拨。
2.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合作展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印发学案,让学生完成环节一“我复习,我快乐”和环节二“我预习,我积累”。
教学设计后附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诗歌,检查课前布置的任务。
导入语:
李白曾在《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些爱酒的李白,却在《行路难》中要“停杯投箸”,这是为何呢?快让我们走进李白的《行路难》一探究竟吧。
板书:行路难 李白
检查学案环节一“我复习,我快乐”:
1.我心中的“李白”:
①李白,字,为“ 李杜 ”。
②请回忆李白的诗,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高度自信的李白。 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读出重情重谊的李白。
„„ 提示:“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小结并过渡:
同学们说得很好,李白的确是一个让人读不厌,更读不透的李白,相信这首《行路难》能让你读出更加与众不同的李白。
检查学案环节二“我预习,我积累”:
1. 我来注音:
樽 ( zūn ) 箸 ( zhù ) 歧 ( qí )
①老师范读,正音
②学生自读,班内展示读,初步感知本诗内容。
2.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这首诗,找出有疑问的词。
①生提出有疑问的词,班内共同解决。
②生再改本诗译文,并在班内展示。
③生再读本诗,同桌互读。
二 赏析诗歌,品味作者的复杂情感。
过渡语:
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才更添几分浪漫之美,接下来我们就来赏析这首诗,体会李诗的浪漫之美。
完成学案上的环节三“我品味,我收获”。
1.方法整理:
《春望》、《山坡羊﹒潼关怀古》、《次北固山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一定能让你回想起一些赏析古诗词的方法。请小组合作,把方法整理下来,按照这些方法,品析这首诗吧。
小组讨论后展示,师板书整理:
重点词,修辞写法,内容,情感,结构„„
师强调积累方法的重要性。
2.赏析本诗:
①师提示,用上述方法认真思考,赏析你喜欢的诗句,注意联系背景(学案上有)。
背景介绍: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 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的艰难,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②组内展示,并讨论。
③班内展示,再补充、完善,师板书重点词。
诗句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用夸张写出了宴席的华美。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用动作描写,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仕途艰难。扣题。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写李白想重被朝廷启用以实现大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重复,回到现实,感情在尖锐复杂矛盾中再一次回旋。节奏短促,心理复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旨句,化用典故,体现作者自信乐观,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博大的胸襟。 作者情感梳理: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坚信理想能实现。
3.感悟主题,理解本诗的现实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理想不懈努力。
三 拓展诗歌,感悟诗歌的多彩之美。
完成学案上环节四“我拓展,我提升”。
过渡语:
面对人生的忧愁,李白尽情地挥毫拨墨,把身处逆境中的自信、乐观、执著表达的淋漓尽致。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句呢?比比看谁说得多。
师整理的答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四 默写诗歌,回味诗歌的意境之美。
完成学案上环节五“我背诵,我默写”
1.本诗虽较长,但它的情感脉络分明,让它帮你提高背诵的速度,和大家比比,看谁背得快、准、好。
①给学生几分钟准备。
②学生班内展示,看谁背得多、快、准。
2.根据提示,请快速默写这首诗。
行路难 作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拔剑四顾心茫然。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注: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五 总结本文,学习李白的积极乐观。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直前的李白,一个跨越了千年依然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李就像远方的灯塔指引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希望大家学习李白的永不放弃,面对困难时的积极乐观,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诗赏析,完成有关《行路难》的中考题。
2011年河南省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3.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的妙在何处。
2009荆州市
①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②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
2.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抒写一下对苦难、挫折的感受。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赏析方法整理: 一句:夸张 华美的宴席 修辞写法 二句:动词 内心的痛苦、茫然、抑郁 重点词 三句:比喻 仕途艰难 内容 四句:引典 希望 结构 六句:主旨句 积极乐观执著 情感
附:
《行路难﹒其一》学案
【导学语】
他从“难”中走来,他在“酒”中解脱,他在“愁”里升华,他在“文”里释放……他就是李白,一个让越来越多的人忍不住爱上的伟大诗人。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行路难》去品味他诗里的“难”,诗里的情,诗里的美!
【学习目标】
4. 背诵并默写本诗。【行路难其一,李白教学】
5. 品味诗歌写法,感悟诗人情感。
6. 理解诗作的现实意义。
【背景介绍】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 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的艰难,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学习流程】
环节一:我复习,我快乐
1.我心中的“李白”:
①李白,字,号甫并称为“”。
②请回忆李白的诗,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从“ ”中,读出 的李白。 我从“ ”中,读出 的李白。 提示:“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环节二:我预习,我积累
1. 我来注音:【行路难其一,李白教学】
樽 ( ) 箸 ( ) 歧 ( )
2.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这首诗,找出有疑问的词。
《行路难》(其一)
教学目标
1、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教学课时及教学时间
2课时 2014年12月27日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下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 (5分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10分钟)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赏析学习(45分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李白教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同学们看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同学们想一个这样的情景: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 ,馐不能食。
问:同学们你们想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呢?
(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同学们看这四句中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yǐn,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问:那老师在这里问一下,同学们,诗人在这里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有什么作用呢?(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自己说:(同学们理解的很透彻,看来同学们听课都非常专心啊!)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
的最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五、课堂练习(15)
背诵课文并翻译诗句
六、小结(3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行路难》这首诗,通过本节课,我们要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思想境界。
七、作业:(2分钟)
见习题册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下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赏析学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同学们看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同学们想一个这样的情景: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 ,馐不能食。
问:同学们你们想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呢?
(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同学们看这四句中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yǐn,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问:那老师在这里问一下,同学们,诗人在这里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有什么作用呢?(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自己说:(同学们理解的很透彻,看来同学们听课都非常专心啊!)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初中语文 行路难
吉X洲
教材: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品味、赏析诗歌。
3、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了解诗歌背景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诗中个别语句的疏通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 1、有这样一个人,他年少而有大志,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离开家乡,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得到翰林之职,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离京,他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感受下诗人李白的情感旅程。
3、简介文学常识,介绍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
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补充: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国家安危,热爱祖国
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
一、一读古诗,正确流利诵读。
①、教师范读,学生对照注释解决生字读音及句子的停顿。
②、学生自由读。
③、点名读,师生互动指导纠正。
④、学生齐读。
二、二读全诗,疏通大意,了解内容。
①、学生对照注释及相关资料,自由疏通。
②、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③、教师质疑,探究。
三、三读全诗,品味诗歌,感悟情感。
教师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①、同学们,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请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呢?
明确:(前途未卜,奸臣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慨,忧郁呢?
明确:(停、投、拔、顾)
③、请学生自由赏析“停”“投”“拔”“顾”的作用。
明确:(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且这四字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对比。)
④、那这种情绪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
明确:(低沉、失落……)
⑤、学生尝试去诵读,之间互相评价。
⑥、教师范读,学生感悟情感。
⑦、诗人内心茫然,面对自己未卜的前途,面对自己的遭遇,他很自然地想到了什么? 明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⑧、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与他的遭遇有什么联系吗?试赏析此句。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 )
⑨、李白本是个积极乐观之人,他才高志大,想干一番宏大的事业,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诗中哪里体现这份自信?
明确:(“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⑩、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
11、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不免会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慨,应该以什么样的语调去读出来呢?
明确:(四句三字短句表达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形象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矛盾、彷徨、短促、跳跃……)
12、李白毕竟是有着远大抱负和豁达胸襟的人,他悲而不伤,并没有因此沉沦,放弃,他相信他的理想终有一天会实现,他的这份自信、乐观、豪迈正体现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读出这份情感呢?
明确:(高亢、激昂……)
13、诗人的这份情感还体现在他的哪些诗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四、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五、拓展迁移
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如意,你会怎么做?
六、作业
熟读成诵
七、板书
赏析 情感 诵读
停、投、拔、顾 苦闷抑郁 低沉、失落
两典故 不甘消沉 昂扬、憧憬
三字短句 进退失据 短促、埋怨
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乐观豪迈 高亢、自信
教学反思:
本课文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诗歌欣赏,就初三的学生而言,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能借助工具书独自完成对一篇诗歌的赏析,因而相对来说,本课还是较浅显易懂的。
作为一个农村教师,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中个体差异也较大,再加上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授课中还是存在部分不足的:
1、 疏通,古诗内容的理解,虽然教材中配有注释,但学生对“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饲馐值万钱”一句和诗中引用的两个典故,在理解时
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原因可能除了自身基础外,还有可能就是对诗
歌的写作背景不了解。
2、 质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问题,我在教授过程中采取了
“设置情景问题”降低难度进行引导,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学生未能
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互动,质疑探究,因此,在以后的教学
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一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学习。
3、 诵读,我发现农村学生最大问题就是有感情地诵读,因为学生在特定
的环境中,未能养成良好朗读习惯和素质,所以往往很多学生,在赏
析品味时已经能感悟到诗中蕴含的情感,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
来,这样的话就很难培养出优美的语感,有碍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
所以,培养语感是重中之重,多找些配乐朗读、美文和古诗的鉴赏,
让学生去听,去看,去学,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
上一篇:初二上册英语课本单词图片
下一篇:杨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