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日思归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人日思归
入日思归 第一篇

《人日思归》

朝代:隋隋作者: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凉 州 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赠刘景文

年代:【宋】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鸟鸣涧 ·

王维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作者:辛弃疾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zhè gū)。





薛道衡《人日思归》赏析
入日思归 第二篇

薛道衡《人日思归》赏析

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因其词浅情深而传诵千古。开头二句虽笔

调平淡,但是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却弥漫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

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后二句中,诗人以迟归结局与思归愿望相

对照,更表现了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的苦衷。这首五言小诗写

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

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把思归盼归之情融

入到字里行间,耐人寻味,韵味悠长,尽得含蓄之妙。

思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题之一,浓重的乡愁陪伴着许多游子诗

人,同时,许多诗人也创作了数不清的乡愁诗篇,因而思乡实际上

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诗人共同的一个“情结”。从《诗经》(如《采薇》)

开始,古代抒写思乡情感的诗篇就有许多,尤其是在唐诗里更显突

出。李白的《静夜思》尤为著名,只有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思》可与之抗衡。在古代文学史上能与上述这两篇作品鼎足而立的

就是隋朝著名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生于

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历仕北齐、北周和隋朝,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文坛领袖。

隋文帝时,薛道衡担任机要职务多年,既有文才,又有政治远见和

军事谋略,因而受到名臣高颎、杨素等的敬重,名声大振,一时无

双。因有才名却不受时为晋王的杨广拉拢而为其所忌恨,后因议论

时政终遭隋炀帝杨广所害。

薛道衡出身官僚家庭,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但他专精好学,

13岁时,读《春秋左氏传》,感于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一篇,

词藻华美,时人称为奇才。他尤其长于诗作,如他的《出塞诗》既

有边地的悲怨情调,又弥漫着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诗风的特

点。同时,因多次出使江南陈朝,薛道衡受南方文风的影响也较深,

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

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据说薛道衡

临刑前,隋炀帝曾带着几分嘲弄的口气问他:“更能作‘空梁落燕

泥’否?”

薛道衡诗名极著,《隋书》本传记载:“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

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其诗作成就之高、影响

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游国恩先生等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薛道

衡“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中认为薛道衡“既能于诗句中表现出那极其幽深的境界,而用字造

语又很巧饰,如此奇才,安能不为炀帝所忌?”并称赞《人日思归》

“颇不愧为短诗的上驷”。

《人日思归》是薛道衡的一首小诗,一般认为此诗是他使陈时在

江南所作。刘餗《隋唐嘉话》卷上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

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

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

下固无虚士。’”全诗共四句二十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诗人当时“独在异乡为异客”,难免“每

逢佳节倍思亲”,这首小诗恰恰因其词浅情深而传诵千古,为人称

道。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

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人日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七,相传为

女娲娘娘造人的日子,也是新春伊始、阖家团聚的日子。人日是古

代一个重要的节日,据说起源于西汉。汉魏时代以“七”为吉祥,

《汉书·律历志》,用七为“三才四时”之始来解释七的重要性,

说:“七者,天地人四时之始也。”《东方朔占经》和《岁时书》都

以七日为“人日”,言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

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把灵辰大吉的正月初七定

为“人日节”。了解了人日节的意义,就能理解诗人在看似平淡的

诗句中所蕴藏的深情。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仿

佛他在屈指计日,也许他主观感觉新年已过了许久,但仔细一算,

原来入春才七天呀,时间过得真慢!诗人客中度岁,由旧年进入新

年,因此说“两年”。在别人看来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可在满

怀思归盼归急切心情的诗人那里却恰恰相反,离家七日犹如二年之

久。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

的呀。诗人以平淡质朴的诗句道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诗句一开始

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从诗句的词语中

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诗人在旧年

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

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日”和“二年”的对比,表达出了诗

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

是因为使命在身等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却要落在大雁北归的日

子之后。大雁是候鸟,每年秋末冬初到南方越冬,春暖花开之后北

归故乡。诗人想到春天来了,大雁就要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故乡去了,

自己却不能回归家乡,落在了大雁的后面,这是多么令人无奈和惆

怅。在后两句中,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再说“思发在花前”,

以将来迟归的结局与念念在心的思归愿望相对照,更见出诗人身不

由己、思归不得的苦衷。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归乡了,

可是现在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北归,

诗人却无法回去。看看别人都能与家人共度佳节,自己却因皇命在

身,出使陈朝,远离家乡,不能与家人共度这美好时光。离家虽然

才短短七日,在诗人看来却犹如二年一样漫长,更何况还有多少个

七日才能回归故乡呢?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可

这思归盼归的心情,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早早地萌生出来,要是真

的到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时候,这思归盼归的心绪又该萌发多

少呢?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

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古诗十九首》

之十四)。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

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充分展示了他驾驭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力。

诗人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诗句朴实无华,耐人寻

味,归念绵绵,韵味悠长,尽得诗家含蓄之妙。当日文坛领袖,岂

是浪得虚名?

应当指出的是,自南朝出现“永明体”与沈约提出“四声八病”

说之后,中国古典诗歌逐渐走上了格律化道路,至盛唐方完成这一

转变。薛道衡的诗歌创作正处于这个转变时期,这首五言小诗也就

体现了这一特点。尽管前二句在平仄上还不完全符合格律的要求,

但其对仗已相当工整,如“离”对“入”、“家”对“春”、“已”对

“才”、“二年”对“七日”,用词十分讲究。后二句无论平仄还是

对仗,已很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了。由此看来,薛道衡受南朝文风的

影响的确比较深。

有关思念亲人的诗句,相去日已远
入日思归 第三篇

篇一:诗中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

诗中

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

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

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冬复立春。

【入日思归】 【入日思归】

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

舟绿水前。

一帆悬。

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

家已二年。【入日思归】

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

是地上霜。

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

散入春风满洛城。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

归心日夜忆咸阳。

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

秋一雁声。

故乡明。

问死生。

儿童相见不相识,.岭外音书断,经近乡情更怯,不敢.客路青山外,行潮平两岸阔,风正乡书何处达,归雁.人春才七日,离人归落雁后,思发.床前明月光,疑举头望明月,低头.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夜曲中闻折柳,.客舍并州已十霜,无端更渡桑干水,.戍鼓断人行,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有弟皆分散,无家寄书长不达,况乃

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

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

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

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入日思归】

8.故乡何处是,忘

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

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

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

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入日思归】

13.少小离家老大

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

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

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

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

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

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

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

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

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

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

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

31.不应有恨,何时

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念

家乡及亲人的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

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

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王湾:《次北固山

下》)

5.人春才七日,离

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

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

休兵。【入日思归】

(杜甫:《月夜忆舍

弟》)

1.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

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

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

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

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

11.逢人渐觉乡音

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

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

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

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

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

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

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

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

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

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

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

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

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

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

31.不应有恨,何时

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人日思归阅读答案_人日思归翻译赏析_作者薛道衡
入日思归 第四篇

<人日思归>作者为唐代文学家薛道衡。其诗词全文如下: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人日思归阅读答案_人日思归翻译赏析_作者薛道衡。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鉴赏]
据刘

二月二日阅读答案_作者李商隐
入日思归 第五篇

<二月二日>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词如下: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二月二日阅读答案_作者李商隐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前言]
<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这首诗前边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边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诗人要写离愁,却偏偏把景物写得很美。这春景越美,作者自已的愁意就越浓。二月二日阅读答案_作者李商隐。诗中以乐境反衬愁思,取得了异样的艺术效果。
[注释]
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⑵东风:春风。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⑶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柳眼:柳叶的嫩芽,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翻译]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赏析]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思乡的古诗词
入日思归 第六篇

1、<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的古诗词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思乡的古诗词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8、<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9、<渡汉江>

唐·宋之文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0、<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12、<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4、<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7、<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8、<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
入日思归 第七篇

1、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8、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李清照

11、浮云游子意,12、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8、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9、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2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1、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2、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2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6、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7、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30、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3、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3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6、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37、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3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4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2、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4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4、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4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4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48、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49、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5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5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52、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5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662182.html

    上一篇:中英伤感句子

    下一篇:劝学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