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赏析许渊冲译《乌夜啼》
【摘 要】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即歌词。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是李后主降宋后的一篇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名作。许渊冲先生是中国现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翻译的李煜的词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本文从许先生翻译的《乌夜啼》来探讨翻译词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乌夜啼 翻译原则 许渊冲
一、引言
许渊冲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自己的翻译思想用“三美”来总结,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他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中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追求,提出了三美、三似、三化和三之理论,同时提出了三势论和文化竞赛论等理论。“既然写诗的作者愿意带着音韵的镣铐跳舞,诗词的译者有什么理由丢掉这副镣铐呢?”“唐诗的‘音美’首先在押韵”如果丢掉了音韵,翻译出来的东西能够算是诗词吗?”;“用韵固然可能因声损义,不用韵则一定因声损义。”许渊冲说,“三美理论”,是他针对国内外译诗界的弱点提出来的。
以译诗而论,许渊冲认为,主要的是真与美的矛盾。如果真与美能统一,那自然是再好没有;如果真与美有矛盾,那不是为了真而牺牲美,就是为了美而失真。求真是低标准(必要条件),求美是高标准(充分条件);译诗不能不似,但似而不美也不行。如译得似的诗远不如原诗美,那牺牲美就是得不偿失;如果译得“失真”(有意的误译)却可以与原诗媲美,那倒可以说是以得(创)补失;如果所得大于所失,那就是译诗胜过了原诗。下面以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来分析许渊冲先生的一些翻译方法。
二、词的翻译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翻译《乌夜啼》南唐后主李煜
原词: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译文: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屋内又是漏的不断,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世上的事情过去的就如同逝去的流水一样, 算起来一生沉浮恍如梦境。只可以凭着醉酒多次回到家乡平坦的路上, 除此之外又有那里可以去啊。
霍克斯的翻译成就(下)
泛瑞翻译
二战的爆发使英语国家开始更多地关注亚洲事务,催生了一大批相关的教育研究机构。在这一背景下,从事汉学研究的人员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希望能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解读《红楼梦》,他们无法满足于节译本和改写本所提供的信息,希望有忠实于原作的全译本。同时,普通读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已从王际真和麦克休姐妹的译本中得到满足,不再需要类似的节译本。在上述双重因素的推动下,英语世界迫切需要《红楼梦》全译本的产生。
然而,霍克斯与《红楼梦》的结缘却经历了小小的波折。尚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同学裘克安曾借给他一套《红楼梦》,但当时他并不熟悉中国白话文,所以只是勉强读完第一回第一页便放弃了。后辗转北京求学时,发现身边的同学都爱谈论《红楼梦》,便决心读懂这部难读的小说。燕卜荪(William Empson,1906–1984)帮他聘请了一位完全不懂英语的中国老先生做家教,几乎每天跟他一起阅读《红楼梦》,这种讨论式阅读和学习为其后来的《红楼梦》英译奠定了基础。
随后,牛津大学汉学系教授及主任的身份,以及《楚辞》和杜甫诗歌译本的倍受推崇,使霍克斯成为企鹅出版社邀约翻译《红楼梦》的最佳人选。在库珀(Arthur Cooper,1902–2000)的引荐下,霍克斯与企鹅书局责任主编雷迪斯(Betty Radice,1912–1985)相识。同时,他的学生闵福德也向老师建议翻译《红楼梦》。出于多方面考虑,霍克斯携闵福德一起与企鹅出版社签约,共同翻译作为“企鹅古典丛书”之一的《红楼梦》。
1973年,《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英译本第一卷(前26回)《金色年华》(The Golden Days)面世。该版本采用平装本,封面设计古朴考究,富含中国文化意象,后于 1976 年和 1978 年两度再版。1979 年,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在布卢姆顿和伦敦同时出版了此卷的布面精装本。1995年,此卷作为企鹅出版社为庆祝建社 60 周年出版系列文学经典(Penguin 60s classics)之一,仅以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为书名出版简写本。
1975 年,霍克斯完成第二卷(27–53 回)《海棠诗社》(The Crab-Flower Club)的翻译工作,但直至1977年该译本的平装本才问世。1979年,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以布面精装本形式再版此卷,后于 1983 年被企鹅出版社再版。【乌夜啼一翻译】
1980年,霍克斯所译之第三卷《哀世之音》(The Warning Voice)由企鹅出版社在伦敦和纽约同时出版发行。1981 年,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卷的布面精装本。
就《红楼梦》而言,曹雪芹留下的原稿并未完成,原文也存在很多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比如人物的前后矛盾。高鹗试图在编辑、修订和续写中修改原文留下的矛盾,却不曾想矛盾更多。因此,译文如何“忠实”,“忠实”于哪个底本,“忠实”到哪个层次,都需要译者不断深入地探究原文,并在翻译中进行调适。
同时,小说本身的不完整性及各评本间的差异引发许多原著前后文间的矛盾,霍克斯在翻译时也必然会偏离某些原文,“这个译本实际上是我自己编的一个新版本。„„因为当代任何一个译者在根据现存的任何一个版本进行翻译时,都必然会偏离原文”(Hawkes,1977:18)。在翻译中为细枝末节反复仔细推敲,对原作时代的风俗人情和人物的神态、口吻,甚至最难的双关都能妥善而恰如其分地处理,这一切无不体现出他对原著的虔诚。“经验告诉我,最好的做法,是将高鹗本与手抄本相背离的地方当作一个信号,并以此探索促使高鹗进行修改的原因所在,弄清楚这一点以后,就可以在必要时努力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ibid.)
霍克斯秉承翻译与汉学研究结合的治译之路,《红楼梦》的英译亦是学术性翻译的集中体现,其译本序跋、译本本身以及附录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序跋”,霍克斯展示了他对《红楼梦》作者的考证、对版本发展演变的思考、对早期评注可信度的分析以及对康雍二帝、曹雪芹家史和中国习俗的考证,当然,对小说艺术创作手法和思想阐释过少也是序言略显不足之处。译本后的附录是霍克斯为帮助西方读者理解小说所做的解释和说明,包含对《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曲〉》、译本第一卷人物表、贾氏家谱、王氏家谱、史湘云和贾家关系的解释;对《律诗》《骨牌副儿》《未解的谜》的阐述,以及对小说中描写到的许多英语读者无法理解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的深入研究和考证,并在翻译上做了适当的处理或简要说明,以便英语读者理解。【乌夜啼一翻译】
除“序跋”“译文”及“附录”外,霍克斯还通过其《红楼梦英译笔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Translator's Notebook)为读者呈现出“红译”的思维过程,还原译之所为译的动因,对原作所呈现的时间关系、时代建筑、人物关系、室内陈设甚至人物服饰都做过极其细致的考辨和描写,这或多或少能反映出他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审慎态度。
霍克斯倾尽十余年时间研究、翻译《红楼梦》,是中国之外最著名的红学家之一,必将以其译著《红楼梦》而名留青史。正如他评价韦利一样,霍克斯本人同样“不仅属于东方学的世界,亦属于文学的世界”。
兴趣使然——元曲英译
霍克斯的汉学研究所涉及的另一大领域是中国元曲,这与其个人爱好不无关系,特别是对元曲中全真剧的研究,有其独到的见解。
1961 年的就职典礼上,霍克斯在演讲中曾提及《西厢记》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五折[秃厮儿][圣药王]和[麻郎儿]三段曲文。
1964 年,在《中国诗歌与英国读者》(“Chinese Poetry and the English Reader”)一文中,他翻译了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八出“诊祟”中贴旦的几句话:“梦去知他实实谁?病来只送的个虚虚的你。做行云先渴倒在巫阳会!”
2001 年,78 岁高龄的霍克斯还在《翻译季刊》(The Translation Quarterly)第21、22期上发表了《柳毅传书》唱词部分的英译。
2002 年,霍克斯借朱有墩(1379–1439)为明帝庆寿所作杂剧《群仙庆寿蟠桃会》为柳存仁教授贺寿,并借此英译文推介中国戏曲中独特的宫廷祝寿庆赏应景剧。不过他在英译时,对原文改动较大。虽然译文经删减后较为短小,但形式上依然保留了杂剧的特点,可以看作是霍克斯中国戏曲翻译的又一成就。
2003 年,霍克斯改编并翻译的明代尚仲贤之《柳毅传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发行,其译本改名为《柳毅与龙女》(Liu Yi and the Dragon Princess: A
Thirteen-Century Zaju Play by Shang Zhongxian),是集戏曲曲文英译与戏曲研究为一体的文本,体现了其广博的汉学知识与广泛的研究兴趣以及英译实践中的驾驭能力。他期望向英语读者介绍 13 世纪中国的音乐剧并能使之登上西方的舞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译出一个能配乐并在西方舞台上演的剧本,霍克斯从宾白、科范到唱词,都以是否能适应于舞台演出为追求,进行相关改编,这是该译本最大的突破与创新。他重新改写了宾白,全译了曲文,注重译本的配乐性、逻辑性与表演性。译文的质量以及剧本的可上演性得到了澳大利亚戏剧研究专家马克林和美国汉学翻译家华兹生的高度评价。
此外,在此译本中,霍克斯增加了很多关于中国相关文化的介绍,也为西方戏剧演员的舞台表演提供了很多信息。
涉猎广泛——零散译作
除上述译作外,霍克斯还零星翻译过其他一些作品:
1969 年,在《亚洲专刊》上,霍克斯发表了整理后的韦利译作,其中包括他所译《祖堂集》【6】中一段白话故事的英译文。
1976 年,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出版《译丛》丛书系列,其中收录了霍克斯英译李煜诗《乌夜啼(二)》(“Crows Cry in the Night”, No.2),此英译诗歌后来也被收录于 1986 年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出版的《译丛文库》平装本。
1984 年,他在《译丛》春秋季刊上发表了五首(Five Poems – by Cao Xueqin, Li He, Ruan Ji and Wei Zhuang) 诗歌译文, 其中包括曹雪芹 《红梅花》(“On a Branch of Red Plum Flower”)、李贺《神仙曲》(“Ballad of the Immortal”)和《神旋》(“Magic Strings”)、阮籍《咏怀诗其七十二》(“Poems of My Heart: 72”)以及韦庄《归国遥》(“To the Tune of Kuei Kuo Yao”)。
1993年, 澳洲国立大学学报 《东亚史》 刊登了闵福德 《鹿鼎记》 试行版 (两回)的译文,其中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由霍克斯翻译。在《鹿鼎记》英文版第一卷前言中,闵福德说“霍克斯完成了很多章节的翻译,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对他的感谢,感谢他多年来的帮助和指导”(Liu Ts'un-yan,2003: 46)。
2002 年,霍克斯英译的李煜诗《虞美人》(“To the Tune of The Beauteous Lady Yu”)和《浪淘沙》(一)(二)(“To the Tune of Waves Scour the Sands”, No.1 & 2)两首诗歌刊登在《译丛》第 58期,不过这两首译诗从未被编入霍克斯著译或其他研究论文集中。
概而论之,虽然与其他汉学家兼翻译家相比,霍克斯的译作数量较少,但其所译《红楼梦》被认为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两件大事之一【7】,“红译”之前的著译也都为世所重,其译作所涉及文本的年代及体裁跨度之大、难度之大以及质量之高均令人仰止。霍克斯在英语世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成就足以让海内外汉学界与翻译界引以为傲。
注释:
6. 现存最早的禅宗史书,共20卷。全书内容记述自迦叶以至唐末、五代共256位禅宗祖师的主要事迹及问答语句,是研究禅宗语言的重要资料。
7.“北京外国语大学已故周珏良教授曾说,李约瑟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和戴维·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两件大事。”转引自刘士聪,《序言》载王宏印,《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页。
<乌夜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其诗词全文如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红艳,未免过于匆匆。乌夜啼翻译赏析_作者李煜。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鉴赏]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人生长恨”似乎不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且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总之,这首词借景抒情,在形象的描绘之中,含蓄而深刻地表现出词人亡国之恨,别离之忧。同时,这首词也表现出言简意深,意象明朗,清韵悠悠,婉转含蓄,意蕴深刻的特点。
<长安古意>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全文诗词如下: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长安古意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长安古意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其诗词全文如下: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译文]
随州古称汉东国,美丽富饶,大江藏有随侯明珠,如明月熠熠升辉。江夏送倩公归汉东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家人一定想不到:经历安使之乱以后,倩公这颗人间明珠还能得以平安回归。
[鉴赏]
原序:历阳壮士勤将军。神力出于百夫。则天太后召见。奇之。授游击将军。赐锦袍玉带。江夏送倩公归汉东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朝野荣之。后拜横南将军。大臣慕义结十友。即燕公张说馆陶公郭元振为首。余壮之。遂为诗。
<登观音台望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译文]
1、城:指长安城。登观音台望城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2、十二街: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这里“十二街”是虚指。
3、朝火:官员上朝打的火把。
[鉴赏]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登观音台望城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