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深自晦匿,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第一篇:《2L-001文言翻译(实、虚词)》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人本跨界大课堂语文反馈学道

反馈目标:文言文翻译中,关键实词译到位、常见虚词译到位 反馈形式:独立、自主、封闭式 反馈时间:30分钟+30分钟 反馈内容: 模块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修正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徐光启传 【清】查继佐

高三年级 班 姓名 日期 2013/02/28 编号: 文言文(001)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光启幼矫鸷,饶英分。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天启改元,辽警。起光启知兵。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罪惟录》,有删改) 1

2

1

3

二、下面是2010安徽卷的文言文阅读,完成第四题。有学习余力的同学完成1-3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

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2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

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 C.是岁,大有年 .

家:定居 款:款待 年:收成 总:统领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模块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修正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4

二、下面是2009安徽卷的文言文阅读,完成第四题。有学习余力的同学完成1-3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遗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

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5

第二篇:《我的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翻译,谁主沉浮?

一.文言翻译基本方法回顾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在上节课的复习中,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方式:学生回归,幻灯片展示:

1、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2、 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然深自晦匿,翻译

3、 文言翻译的方法;

4、 翻译文言文的两个关注点。

二. 练题回放:

1. 展示学生所翻译的答案,并分析失分点。

练习篇目: (2009上海卷)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联想:“思援(拿来)弓缴而射之”第五册《羿秋》】笔立就【联想:“草创未就(完成),会遭此祸”第六册《报任安书》】,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联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结构助词,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害”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联想:“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第二册《鸿门宴》】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联想:“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如何,怎样)”第二册《鸿门宴》】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联想:“屈平疾(痛心,痛恨)王听之不聪也”第六册《屈原列传》】周者【联想:“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联想:“由也为之,比(等到)及三年,可使有勇”第一册《子路、曾皙》】还,谒【联想:“日扳仲永环谒(拜访)于邑人”初中《伤仲永》】周舍,再拜引【联想:引咎,“引”,承担】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1)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

翻译:(崔恭)当面测试(命作)《凤凰台赋》,(沈周)提笔马上写完,崔恭非常赞叹称异。等到长大,没有没看过的书。

(2)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翻译:父亲去世,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道:“你不知道(我)母亲把我当做生命吗?怎么能离开她的身边。”

(3)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翻译: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

(4)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翻译: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学生答案:

问题:①只有大意,未翻译出重要的实虚词;

②实虚词翻译错了;(问题很大)

③忽略了特殊的文言句式。

2.小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集中在一个字,就是“迁”,即知识的迁移。从多年的考题来看,所考知识点均为课文中所学过的。考题是所学知识的运用,是举一反三,体现了“考题在課外,功夫在課内”的出题原则。

三.方法突破:联想课文,温故知故

(一)联想课文

在翻译时,我们常会遇到一些“熟悉的陌生词”,左“推”右“敲”之余,仍不得要义。殊不知,这些翻译上的“拦路”词,却是课文中的“熟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对课文中的这些实虚词和句式的熟悉程度。

1.“潭中鱼可(可,大约)百许(许,左右)头”初中《小石潭记》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类,类似,像)女郎也”高中第三册《项脊轩志》

3. “径造(到---去)庐访成,视成所蓄”高中第四册《促织》

4.“屈原至于江滨,被(音同“披”,披散,披着)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高中第六册《史记·屈原列传》

5.“ 怀(怀揣)其璧,从径道亡”高中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季父愈闻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备办,准备)时羞之奠。高中第四册《祭十二郎文》

7. “项王按剑而跽(跪直身子)曰”高中第二册《鸿门宴》

8.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道歉)项王”高中第二册《鸿门宴》

9.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窟窿,孔)”高中第三册《石钟山记》

10.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状语后置句。高中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11.“奈何(为什么)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高中第二册《阿房宫赋》 12. “但(只)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初中《木兰诗》

(二)温故知故

牛刀小试——

(2009安徽卷)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①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

②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

【联想:潭中鱼可(可,大约)百许(许,左右)头《小石潭记》】

,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联想: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类,类似,像)女郎也。《项脊轩志》】遂扫石而坐。

③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联想:“径造(到---去)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联想:屈原至于江滨,被(音同“披”,披散,披着)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联想:怀(怀揣)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联想:“季父愈闻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备办,准备)时羞之奠《祭十二郎文》】盛馔,及一道士偕来,汝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联想:“但(只)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联想:“项王按剑而跽(跪直身子)曰”《鸿门宴》】谢【联想:“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道歉)项王”《鸿门宴》】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联想:“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窟窿,孔)”《石钟山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联想:“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道士复揖(于)立恭【联想:“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状语后臵句《烛之武退联想:“奈何(为什么)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翻译: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解析】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怀藏、

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解析】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译文: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解析】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

(三)总结:

文言翻译:宏观上——抓住基本分;

微观上——落实踩点分(方法:联想课文,温故知故)

结束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言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只要我们克服畏难心理,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重视知识储备,突出能力训练,在翻译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翻译的能力。我想面对高考文言翻译,我们深信“文言翻译,我主沉浮!”

第三篇:《游东山记翻译》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

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

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第四篇:《游东山记翻译》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然深自晦匿,翻译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

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

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第五篇:《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

(天津卷)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

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吾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四、(19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答案和解析】 (12分,每小题3分)

8.A 9.D 10.A 11.C

12.(8分)

(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上海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沈周

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1) 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2)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 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答案和解析】 ⒘ (2分) (1)随便(2)详细(各1分)⒙ (2分)B⒚ (2分)C

20.(6分)(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 (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22. (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絰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取未放之蕊干之( ) (2)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联系全文,概括壮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答案和解析】23. (2分)(1)使„„干燥 (2)草率(各1分)24. (2分)B

25. (2分)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26.(2分)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27. (4分)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

(重庆卷)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

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於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2分):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答案和解析】8、A 9、B 10、D

11(1)、用斜线(/)断句(2分):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2)、①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降跽谢过 谢:感谢。 ..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 ..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

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第六篇:《文言文题库(理解翻译句子)》

第2节 理解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读考点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

的特殊含意。在此基础上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该考点为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考点,地位越来越重要。

.命题规律

全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二或三个句子。

这几个句子一般为:

⑴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

⑵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义,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

⑶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特别是古今同形异义实词的翻译。另外,每年的翻译中,总有一两个字词为“拦路虎”,需要临场推断。这一新特点要引起关注。 一、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判断句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做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B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D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答案]C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然深自晦匿,翻译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4、 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被动句练习题

(一)按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然深自晦匿,翻译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答案]A

(二)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标志:为„„所„„

2、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2007年佛山一模)

[答案]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 奸吏诬陷,逮捕送到廷尉。

标志:为„„所„„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答案]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多被 他重用。

标志:为„„所„„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我实在怕被你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标志:为„„所„„

5.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答案]如果不这样,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标志:为„„所„„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答案]众人都喝醉了,却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标志:见+谓语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答案]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被人控制。

标志:受„„于„„

省略句练习题:

(一)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补充省略的成分,并指出省略的成分。

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答案:桃源人 渔人 渔人 桃源人 渔人桃源人 (省略主语、宾语)

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怀之,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 问:‚获

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

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答案:羊子 邻人 羊子 邻人(省略主语)

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答案:鼓 鼓 (省略谓语)

4、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答案:之(省略宾语)

5、今乃得玩之 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答案:于(省略介词)

判断句、被动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2004年上海

高考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

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

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①牛,生

子而大,卖之而买驹②。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2傍邻闻之,以

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

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③之愚也。

使④尧在上,咎繇⑤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3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

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

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

①牸(zì):母牛。②驹:小马。

③夷吾:管仲之名

④使:假如。⑤咎繇(yáo):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二)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2003年全国

高考题)

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

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

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

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

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

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被动句)

② 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然深自晦匿,翻译

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唯才是举。

答案:C

2.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子,并指出宾主语前置的条件。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答案: 大王来时拿什么礼物?

条件: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沛公安在?(《鸿门宴》)

答案:沛公在哪里?

条件: 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

3、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答案:好像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功劳!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不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6、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答案:离开我三十里,只听从命令。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7、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古代人没有欺骗我。

条件: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答案:B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它的形式。

①中心词+之+定语+者;②中心词+而+定语+者;③中心词+之+定语。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村中一个多事的少个驯养了一只虫。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答案:有一个吹洞 箫的客人,随着歌声而相和伴奏。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答案:能不改变自已志向的官员,全国这样大的地方,有几个人呢?

形式:中心词+而+定语+者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形式:中心词+之+定语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铿然有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

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状语后置句练习题:

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月亮从东山的上面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州官登门,催促之心比星火还急。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答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背着或头顶着重物在路上走了。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第七篇:《游东山记|杨士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游东山记|杨士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取材于 杨士奇《游东山记》)

注:①丘:坟墓。

试题一

8.(原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道士不能胜 胜:取胜

C.窍而吹之 窍:钻孔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9.(原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草木之葩烂然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皆欲取而难于言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D.乐其无已乎 吾其还也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

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B.隐溪乐观旷达,怡情山水,喜欢结交朋友,虽然年事已高,对生死却很淡然。

C.原本立恭提议该为这次出游写篇游记,可是因为一些原因,作者一直未能写作这篇游记,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4分)

(2)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4分)

8 B “胜”是“承受”的意思。

9 A A项中两个“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 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C项中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顺承。D组的第一个“其”,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怎么”;第二个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相当于“还是”。

10 B “喜欢结交朋友”错,原文开头说他“不妄交游”。

11

(1)但是(隐溪父子)(平日)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2)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送)给我(一首)诗呢?”

第(1)句中的关键字和得分点是“晦匿”、“妄”和“相得”,还需要补出主语“隐溪父子”。第(2)句的关键词是“已而”、“揖”、“奈何”、“与”,分别是“不久”(也可译作“一会儿”“后来”)、“拱手行礼”、“为什么”、“给”。每个关键词1分。

)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本文来自)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②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③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参考答案:

1. B 2.C 3.C

【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4.①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②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③一会儿道士又向恭拱手行礼说:“为会么不给我诗呢?”

【解析】

第①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第②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

第③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与蒋氏父子交情深厚,况且我在武昌游山玩水很多次了,但是从没有比这一次更快乐的,所以(强撑病体)尽力地记述完这一次游历。我(把这篇游记)亲手抄录了一遍,送给立恭。

第八篇:《杨士奇《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杨士奇《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杨士奇《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杨士奇《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文章杨士奇《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出自6.C

【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

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答案】7.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今年文言翻译选取三个句子,应该说难度更低。第(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第(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

杨士奇(1365—1444 年)名寓,明代泰和(今属江西)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同为朝中重臣,是当时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朝廷诏令、奏议多出其手,文风平正纡徐,典雅工丽,于“三杨”中最为著称。

《游东山记》名为游记,却由写人开篇,以抒情结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东山一带宜人的景色,而是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情态:隐溪的持重,立恭的儒雅,千户的豪爽,道士的憨态,以及着墨不多的无名老者,无不呼之欲出,如在眼前。作者看重蒋氏父子的交往和陶醉于东山之游,正是因为那种古朴淳厚的人际往来与宁和幽远的田野之趣。而所有这些都以一种“极平不费力”的笔调淡淡写来,却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杨士奇学欧阳修散文风格的成功之处。“东山”在湖北武昌东面。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杨士奇《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

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第九篇:《杨士奇《游东山记》原文及翻译》

杨士奇《游东山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隐溪乘小肩舆,余与立恭徒步。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不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延余两人坐。一媪捧茗盌饮客。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17),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马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21),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为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簘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23)。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起,缘涧观鱼。大者三四寸,小者如指。余糁饼饵投之,翕然聚,已而往来相忘也。立恭戏以小石掷之,辄尽散不复。因共嘅叹海鸥之事,各赋七言绝诗一首。道士出茶一饼,众析而嚼之。余半饼,遣童子遗予两人。

已而岁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李以率从二骑送立恭及余。时恐晚不能入城,度涧折北而西,取捷径,望草埠门以归。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683026.html

    上一篇:清平乐李清照

    下一篇:渔家傲朱服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