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成人英语三级】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近日感觉自己越来越严厉,课上必须手放桌面上,眼睛看着老师,听老师讲课,偶尔那些做小动作说话的同学,会得到最为严厉的批评;站队必须站好,不许说话,路队还要走齐,不许走散,表现不好的也会遇到老师严厉的目光。不过表现好,则不然,老师的表扬,小贴,表扬信,虽然为孩子们换小贴,换表扬信,会牵扯到自己的很多时间精力,下课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看到孩子们对小贴的渴求,得到表扬信那份快乐,累也要坚持,鼓励加严厉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种轻轻松松养成好习惯的说法,不太相信,“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事实证明,孩子们课上会听讲的越来越多了,遵守纪律越来越多了!
上帝是公平的,你想得到什么,尽管拿去,但你必须付出代价。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当你看到黄河滚滚东流、一泻千里的壮景时,可曾想到它经历的那“九曲十八弯”? 当你看到登山运动员登上那巍巍珠峰而敬佩不已时,可曾想到他们经历的那可怕的滑坠、令人胆寒的雪崩和高山缺氧的痛苦?
当你看到那些人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油然起敬时,可曾想到他们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是的,无论是自然界奇观壮景的形成,还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获得,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无不充满了艰难和曲折。
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它既不像饭后散步那样轻松,也不像湖面荡舟那样惬意,而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艰苦的劳动,要学有所成是不可能的。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因此,在学习上,一定要正视困难,不畏艰难,不畏劳苦。然而,有些学生不愿吃苦受累。比如,遇到难题,一时做不出来,便把本子一推,拂袖而去;该记的知识,记不上两遍,便把课本向桌肚里一扔,立马走人„„这样的学生,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累,学习成绩怎么可能好呢?丰富的知识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逃避困难,一时轻松,其代价是沉重的,到头来,你只能徘徊在人生的低谷而终其一生,甚至被他人和社会所遗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游山故事。一次,他和友人同游华山洞,目的当然是想去观赏华山洞最美的景色。但是,传说华山洞最美的景色是在洞底,而不是在洞口,而他们却只走了很短的一段路就退出来了,因为越往里走,路越艰险,寒气越大,吓得他们没有勇气继续前进。王安石慨叹:路好走,走的人就多,路难走,走的人就少,殊不知最好的景色却正需要通过这段最难走的路才能看到。游山、读书,道理是一样的,缺乏坚强的意志,不愿踏踏实实地下一番苦功,碰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止步不前,就像游华山洞而不能看到最好的景色一样,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事实证明,古今中外成大事立大业者,无一不是肯于吃苦的人。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zhōu)充饥。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cuō)学问。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jī)”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yáo)。范仲淹好意难却,只好接受了。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qǐ)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一位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第二年,他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到宫廷朝见皇帝,并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dài]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范仲淹从政以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以施展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后人曾用范仲淹为前贤题写的词句来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yānɡ)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的成就为世人敬仰,但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自在在轻轻松松得来的吗,他为此付出的努力我们看到了吗?他的奋斗之路不苦吗?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苦学力文,不遑寝息”,读书读到“口舌生疮”,写作写得“手肘见胝”,这难道不苦吗?
法国作家雨果,每当写作遇到困难想放弃努力时,就让佣人把他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房间,并告诉他们不到某个时辰不能送回来。他自己在屋里,没有衣服,只有纸和笔,这样就只能坐下写了。雨果强迫自己写作,难道不苦吗?
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擅长山水画。在山水画中,常常要画几个点景的人物,但他起初总画不好。李可染下功夫苦练了一年,画了几万个人物,终于学得了画点景人物的功夫。尽管过了这一关,李可染如果到此为止,他也不会成为一位真正的国画家,更谈不上“著名”二字。他没有就此止步,仍勤学苦练。他认为山水画家不阅尽天下名山大川,怎能得到山水画的真谛?然而,他的脚趾重叠,不适合爬山,为此他毅然截掉了三个脚趾头,这能不苦吗?
上海的一男青年,在日本留学期间,玩命拼了四年,终于学成回国。我们看看他是以怎样的努力换取知识的。他说:“我是欠了一屁股债来到日本的,东京的学费、生活费又高的惊人,我不得不拼命打工,发疯似的挣钱。每天半夜三点就起来送报,要爬楼,送到每家门口,六点半以前,一定把报送到订户手中。我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跑个不停。送完报,马上赶到池袋一座大楼做清扫工作,运送垃圾,九点以前必须做完。我手脚快,八点一刻就做好了,赶紧靠在墙上眯一会。九点一刻,拔腿就跑、想冲刺一般冲到新宿一家日本料理店打工,干到下午一点。两点乘地铁赶到学校,第一件事是签到,第二件事是立即进教室,上课前趴在桌上打个盹。六点下课。六点到八点两个小时空闲,我回不去,只能在地铁车厢的座位上睡觉。这条线路是循环的,跑一圈整整一个小时。我怕睡过了头,把一只双铃的闹钟拨到七点三刻放在包里抱在胸前,因为八点到十点我还要到上野的一家料理店刷碗。就这样,我不得不为求学挣取所必需的费用。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回到宿舍真想立即躺在床上休息,可是,不行,白天所学的功课还没有复习,还得咬牙再坚持两个小时。十二点睡觉,三点又开始去送报„„”这个青年所遭受的这一切,岂能用一个“苦”字概括得了?
苦,以上这些人,哪一个不饱尝了苦的滋味?正是因为他们尝到了常人无法尝到的苦,才得到了常人无法得到的甜。
正是:没有地下的蛰伏,哪有嘹亮的鸣蝉;没有十年的“卧薪尝胆”,哪有复国的勾践;没有“刺股”的苦读,哪有合纵的苏秦!
自在的境界
□ 老藤
很多人渴望自在,无拘无束,信马由缰,像诗人海子所写的: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抑或像最近郑州某个女教师辞职信中所写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在呢?对此,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回答会有所不同,很多被问到的人都会提到佛或菩萨,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自在,只有修成佛陀,因为自在一词本来就出自佛家词典,出于佛家再归于佛门也说得通。有人说如果不打诳语的话,现实生活中没有谁见过真正自在的人。对此我不敢苟同,尽管因为信仰或其他原因,我等凡夫俗子无法有佛陀的修为,但我认为深层次的自在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一种心境上的豁达。通过正确的修养之途,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在的境界,正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
所谓自在,浅层次的理解是无碍,是自由自在,像嵇康那样“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或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甚至像李白笔下的侠客那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种对自在的理解是对号入座,诗中快意,但现实不等同文学,自在不等于自由。如果一个人为了自由去奋斗牺牲,会令人肃然起敬,若为了自在而一意孤行,则会招致非议,诗人裴多菲写的可以不惜生命和爱情去获得的是自由而不是自在,若改成自在一词,这首诗恐怕不会成为名篇。自由,是一种毫无争议的梦想,像雨后天空彩虹般绚丽耀眼,如海洋珊瑚礁群般神秘莫测,它对人的激励和引导充满正能量。而自在,却是见仁见智的谜团,深度里充满哲学和禅意,是一种深度的自觉和内省。 追求自在的境界,如攀登崇山峻岭,需离歧避险,拾级而上。
自在要有边界。当今世界,互联网像充满魔力的改正液一样正在抹去行业的边界,边界的模糊在带来自由扩大化的同时,也让自由与自由之间发生冲突,这些冲突有的是轻微的剐蹭,有的则是激烈的碰撞,冲突的结果是一部分人的自由受到了新的限制。由此我想到了大自然中的动物,应该说任何动物在丛林或草原上都是自在的,动物在享受这种自在的同时,不忘做一件事,那就是划出活动的边界。动物世界中人们熟悉的镜头是:狮子、猎豹甚至憨态可掬的熊猫,都会在树干上留下自己的气味,宣示自己的领地,它们在告诉同类,此界之外你怎么活动与我无关,一旦越界就免不了一场生死搏斗。可见,边界是动物自在的保障,大多数动物都尊重这条边界,一头狮子如果不想做个入侵者,它不会越界跑到其他领地里猎食。
与动物相类似的当然是人类,人类的自在如果没有边界,冲突便不可避免,而一旦发生冲突,对于文明的人类来说,谁也不是赢家,尽管赢家总是占据道德高地。当年孔子治鲁,施政方针就是明礼定制,结果只用三个月鲁国便实现大治。苏联著名军事家朱可夫元帅,是大名鼎鼎的二战英雄,享有崇高的威望。1957年6月上旬,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会议,主席团成员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7人要求赫鲁晓夫辞去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不接受,要求召开中央全会来做出决定。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朱可夫在没有中央授权的情况下,动用军用飞机,把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检查委员悉数接到莫斯科,苏共中央召开会议,大多数委员表示支持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等人被解除职务。朱可夫此举虽然保住了他所支持的赫鲁晓夫,但他的举动明显越界,这种越界让后来的赫鲁晓夫心有余悸,对这个能量巨大的元帅放心不下,当年10月,朱可夫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也被取消。次年,朱可夫退休,退休后的朱可夫也一直被监视。连他和妻子加林娜在卧室的谈话都被监听,9年的退休时光何谈自在?朱可夫到死也没平反,这足以说明朱可夫这次越界的严重性。中国人都知道“犬守夜、鸡司晨”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君子思不出其位”的道理,犬司鸡职,必然导致纲纪紊乱,无所遵循。
自在不可任性。任性是自在的同义词,许多年轻人以此为自在的标准,任性因此成为互
联网语境下的流行语。那么,自在是否就可以任性呢?三国时期著名建安文学领军人物曹植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曹操儿子中,曹植的文学成就最大,以至于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身为皇子,曹子建不能不是自在之人,更何况曹操十分赏识他的文才,认为他经过锻炼,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曹操为了培养他,从他15岁开始,就带他南征北战,东征海贼、北战乌桓、南讨刘表、西征诸藩,曹操均带他在身边,让他经风雨、长见识。 23岁时,曹植被封临淄侯,丁仪、丁讷、杨修等人都来投靠他,此时的曹植离加冕太子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任性让他的人生之路发生了变故,建安二十二年,在曹操外出期间,他酒后私自乘坐王室马车,擅开王宫司马门,在王室禁区纵情驰骋。司马门是王室要道礼门,只有帝王举行重大典礼才能行走,有明文禁令,百官不敢僭越,曹植这一任性的结果是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被曹操处死,当年十月,曹操便诏令曹丕为太子。聪明的曹植本该吃一堑长一智,注意自我约束,但任性的他再次酗酒误事,终于让曹操不再重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曹植擅开司马门的第三年,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包围,曹操让曹植率军前去解救曹仁,命令下达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这让朝中上下对他侧目而视。叔父被困,命在旦夕,你身为征虏将军却有心饮酒作乐,这让常人无法理解。
世上最著名的任性举动出现在中国的明朝,有一个皇帝叫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7年,这7年他对干皇帝的事兴趣不大,偏偏迷上了做木工,而且乐此不疲,奸臣魏忠贤投其所好,每次都在朱由校做木工时禀奏要事,皇帝自然烦于分神,让魏忠贤看着去办,导致魏忠贤矫诏擅权,横行不法。皇帝也是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为了嗜好荒于政事就是大错了,历史上过于任性、爱好膨胀的皇帝大都不得善终,比如书画俱佳的宋徽宗,被掳到北疆五国城坐井观天而终;比如工于辞赋的李煜,受尽凌辱被毒死;比如文中提到的朱由校,23岁便服药身亡。
任性是一意孤行,是狂狷不悖,是赌气斗勇,这种行为对自在是一种戕害。古人讲: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这是自在须把持的命门,命门这个穴位非同小可,一旦点错了,断送前程事小,搭上性命就万劫不复了。
自在需要付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付出就有收益的好事只能来自梦里。追求自在的佛陀有着数不清的清规戒律,提倡大自在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绝非一日之功,他曾在苦行林中静坐思维,日仅食一米或一麻,废寝忘食苦修了六年之久。付出,是自在必须的成本,不做苦行僧,想当自在佛,天下何来这样的美差?自在的极致是自如,自如靠自己的血汗洗濯而来。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是一个真自在的学者,他有一名联: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先生的自在是名副其实的大自在,潮流之中能不惊不慌,靠的是深厚的学养,是凝聚的底气,是在国学各个方面的造诣。
一直记得这样一句古语: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不知道这是谁的名言警句,《红楼梦》第82回中引用此语时,前面也加了个“自古道”,我猜想,此人必定是参透了生活玄理的人。古往今来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修养决定选择,选择决定方向,而方向决定命运,修养、选择和方向都是不能自在的,像河床中的水,沿着大自然形成的轨迹流淌,或舒缓或湍急,或丰沛或涓细,总在自律之中,一旦溢出河堤,就是另一种情形了。【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自在的最高境界,是不自在。
古语励志人生格言: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古语励志人生格言。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为学须先立志。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2、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3、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4、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7、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8、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9、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10、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11、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12、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3、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14、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15、好事不出门,16、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17、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18、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19、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20、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21、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22、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23、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24、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25、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26、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27、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2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9、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30、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31、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32、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33、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34、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35、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36、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37、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38、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39、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40、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
41、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42、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4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4、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45、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4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47、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4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50、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2、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5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4、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55、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5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7、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58、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59、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60、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61、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62、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6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64、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65、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66、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67、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68、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69、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70、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71、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72、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73、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7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75、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76、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77、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78、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79、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80、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8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82、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83、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84、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8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86、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87、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88、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89、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9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91、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92、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93、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94、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95、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9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97、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98、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99、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100、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101、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102、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103、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10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5、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106、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107、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10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9、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10、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
111、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112、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113、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114、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11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16、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117、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11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19、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1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1、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122、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123、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24、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125、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126、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127、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28、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129、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130、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13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2、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33、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134、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135、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136、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137、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138、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
139、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140、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41、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142、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
143、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144、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145、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
146、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4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148、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经典励志谚语、励志俗语: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雨不会下一年,人不会穷一世。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做不成的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摆渡人。经典励志谚语、励志俗语。
刀无钢刃不锋利,人无意志不坚定。
有志之人志不移,无志之人常立志。
顶峰属有志之人,困难欺无能之辈。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宁向直中取,决不跪着曲。
天不生无碌之人,地不长无根之草。
天上下雨地上滑,哪儿跌倒哪儿爬。经典励志谚语、励志俗语。
举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赔礼人。
该放手时就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鸟是三顾而后飞,
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千日造船,一日过江;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宁为蛇头,不为龙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千锤成利器,百炼不成钢。
如其坐而言,不如起而立。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汉·韩婴)
4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4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4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4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4、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8、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4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50、-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51、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52、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5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5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5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6、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5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5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6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
6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6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6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
示康>) 6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66、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6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6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71、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7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游)
7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7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75、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
7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7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
7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7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80、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西厢记)
8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8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8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8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8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86、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87、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8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89、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9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9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炯)
93、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9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9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9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
9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9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
100、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西游记>)
101、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10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
10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04、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水浒传>)
105、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06、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107、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0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109、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1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1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13、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114、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115、酒香不怕巷子深。
116、死猪不怕开水烫。
117、磨刀不误砍柴工。
118、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11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1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1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123、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1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1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126、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1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2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129、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13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1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1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35、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136、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1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13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13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1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41、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14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4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14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145、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14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7、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1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4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15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