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阮籍《咏怀诗》
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篡权。战乱。黑暗。
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今属河南省)的阮籍、阮咸,铚(zhì)县(今属安徽省)的嵇康,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的刘伶,还有林沂(yí)(今属山东省)的王戎。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和王柔虽然很崇奉老庄的道家哲学,但也非常热心于名位利禄,所以,他们二人的生平在“竹林七贤”中比较富贵、显达,而不以文学著称,也没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刘伶、阮咸虽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旧赋》、刘伶的《酒德颂》等较为著称。
在七贤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而且在文学上有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这两个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风格是寓意遥深,志气旷逸。前人评他们二人的诗说:“嵇诗清峻,软旨遥深。”意思是说嵇康的诗清新、峻切,阮籍的诗意旨遥远、深微,难以测知。
如果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说,嵇康的诗虽然也写得很好,但是,写得过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没有蕴藉;阮籍的诗虽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节制,很含蓄。所以阮籍的诗富于蕴藉、沉挚的意趣。因而,在竹林七贤之中,在“正始时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学成就是第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瑀“工于诗文、长于书札”,诗、文和书信都写得很好,曾担任过曹操的记室。
历史上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魏晋之交的乱世,不如此不足以远祸全身。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阮籍的诗之所以写的如此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所以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两种相反的情感的缘故。
关于阮籍的为人,历史上记载说,他“内心淳至,以孝称,而疏于礼法”。虽然他外表上行为放浪,而内心却是非常淳厚、非常笃挚的,并且以孝顺著称。有一天,阮籍正和一位朋友下棋。这时,有人把他母亲死了的消息告诉他,他的朋友想要停止下棋,但他却对下棋的朋友说,请终此局。下完这盘棋,他就放声一恸,呕血数斗,而且“哀毁骨立,杖而后起”。
当时人们以吊丧为重,当中书令裴楷来吊祭阮籍母亲之丧时,阮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既不给裴楷答礼,也不哀哭。裴楷仍然尽他的吊丧之礼。当时有人问裴楷,既然阮籍没有给你答礼,你为什么还尽丧之礼呢?裴楷回答说,阮籍那样的人物是在礼法以外的,他可以像他那样行事;我们是一般的寻常人,是在礼法以内的,是应该遵守礼法的。此外,阮籍疏于礼法,他遇俗士则白眼沉默,遇知己就以青眼相对。嵇康的哥哥来见阮籍,他就以白眼相对;嵇康自己来见阮籍,就以青眼相对。
历史上还记载,阮籍“口不臧否人物”。当时有人故意与阮籍谈话,像当年谗毁嵇康的钟会,也非常忌恨阮籍。钟会当时任司隶校尉,他“数以时事问之”,
多次让阮籍对当时正事进行评论,希望从阮籍的口中得到他对当时一些人物的批评作为把柄,然后再给阮籍加上一些罪名,而阮籍绝口不臧否人物,“皆以酣醉获免”。(司马昭替他的儿子司马炎向阮籍求为婚姻,要阮籍把他的女儿嫁给司马昭的儿子,阮籍知道司马昭的用意之后,便常常饮酒,一醉达60天之久,使司马昭没有机会谈及此事。)
历史上还记载,阮籍好读书,爱山水,常任意出游,“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喜欢读书,也喜欢游山玩水。他常常任意地驾上车出游,但不按着一般人所经过的路径走,而是任意而行,当走到途穷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恸哭着转回来。
历史上海记载,阮籍有一次登上了当年刘邦与项羽作战的广武山,当他目睹旧时楚汉相争的作战遗迹时,不禁叹息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他是在感叹在一个衰乱的时代,没有一个真正伟大的英雄人物能够拯拔、能够救济正处于水火涂炭之中的人民。他对时代危亡的慨叹和失望的悲哀之情,都在这两句话中深深地表现出来。
阮籍好老庄,然而他曾经屡次出仕,(比如他做过太尉蒋济的掾属,做过尚书郎,步兵校尉),是为什么呢?一方面,他有放浪不羁的一面,对当时的时代非常失望、不满,但另一方面,他又有一种委曲求全的苦心,能够节制自己。所以,他屡次出仕又屡次辞官,正好可以看出他内心矛盾挣扎的痛苦。
在七贤中,阮籍是内心最为矛盾、最为痛苦的一个人。因此,他常常“夜阑酒醒,难去忧畏,逶迤伴食,内惭神明。耿介与求生矛盾,旷达与良知互争,悲凉郁结,莫可告喻。对天咄咄,发为诗文”。老庄哲学的旷达与他良知上所忍受的悲苦互争,内心真是“悲凉郁结”,而这种痛苦又没有一个人可以诉说,所以就把内心的零乱、悲苦用诗文表现出来。
阮籍在政治上有雄心壮志,但他不满司马氏的所作所为,不愿依附司马氏,又怕遭祸而不敢公然反对。他崇尚老庄的自然无为,蔑弃礼法;对司马氏提倡儒家礼教的一套虚伪行径,深为反感。他有才能,有志向,但无法施展,所看见的是恐怖的屠杀和虚伪的礼法。哀伤、苦闷、恐惧、绝望包围了他。他写下了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充分表现了他那孤独苦闷的心情,同时隐隐约约地对时政和上流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讽刺,忧生和愤世构成了他诗作的主题。他的诗语言比较质朴,不假雕饰,但因对许多丑恶现象不敢明言,隐约其辞,因此不少篇章的内容显得深晦难晓。他的诗在展示内心世界的丰富复杂性方面,在深入表现诗人的个性方面,堪与曹植的诗比美。
二、咏怀诗
阮籍咏怀诗共有82首。所谓“咏怀”,就是抒写怀抱的意思,内心之所感动的,内心之所思想的,都可以抒发出来。
阮籍的82首咏怀诗,不是作于一个时候,而是“因物因事,情动于衷而见于吟咏。内多忧时愤激之言,而出于隐喻象征,迂回吞吐,耐人寻味”。
前人的评价:
钟嵘《诗品》:“《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又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指出阮籍的诗,言语字句所写的景物好像就在我们耳目之前一样,而它其中所蕴含的情意,其寄托像八荒一样的遥远,很难搞懂他的主旨是什么。
晋宋之交的诗人颜延年在他的《咏怀诗注》中说:“嗣宗身事乱朝,常恐罹
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清代的陈沆在《阮籍诗笺(jiān)》的开头引用颜延年上面的那些话,接着说:“今案软公登临广武,啸傲苏门。远迹曹爽,洁身懿、师。其诗愤怀禅代,凭吊今古。盖仁人志士之发愤焉,岂直忧生之嗟而已哉。”陈沆说,阮籍的诗并不仅仅是颜延年所说的写人生的忧患艰难而已,而是仁人志士的作品,具有非常深远的含义。
三、夜中不能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表面意思是说,作者半夜睡不着,做起来弹琴而已。却蕴含着他内心的忧思烦乱,他那想要求得抒发,想要求得解脱、寄托的努力和挣扎都表现在其中了。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帷:帐幔、帘幕。在这指窗帷。
鉴:照
天上的明月照在这薄薄的窗帷之上。然而,阮籍所写的明月照在窗帷之上,还蕴含着他此时此刻内心的一种触发,内心的一份感动与哀伤。因为月亮这个意向,会引发诗人一份寂寞、惆怅、哀伤的感情。(举头望明月。“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清:凄清
衿:衣服的前衿,正当胸怀的所在。
这里是说这时又有凄清、寒冷的夜风直吹到我的衿怀之内。这种寒冷,不仅仅是身体所感受到的寒冷而已,而且是他内心之中一份寒冷的感受。
“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鸿:是雁中最大的一种。这种鸟飞得很高,飞得很远。鸿雁是常常成群结伴地飞翔,或者排成“一”字,或者排成“人”字。而有时会有一只失群的孤雁,它孤独地一个人,所以是孤鸿。
这一句表面上写他耳朵听到的孤鸿的号叫,其实是他内心的孤鸿的感觉。他说我听到那孤鸿在悲鸣,在哀号,在什么地方哀号呢?在辽远的旷野之上。
朔:指北方。朔鸟,就是指北方的鸟。然而“朔”还有“寒冷”的意思。冬天的北风就是朔风,朔风就是寒风。在这里,与其把它讲成北方的鸟,不如把它讲作寒鸟,是写在寒冷的冷风之中的寒鸟在悲鸣,在啼叫。在什么地方呢?在北方的树林之中。北方的树林是指寒冷的树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我在这个地方走来走去,将要看见什么,能见到什么呢?明月、清风、孤鸿、朔鸟。但他说,他什么也没看到。
难道“明月、清风、孤鸿、朔鸟”都被阮籍一笔抹杀了吗?不是。阮籍所说的不是这些,这些明月、清风、孤鸿、朔鸟所代表的是绝望,是幻灭,是悲哀,是寒冷,是孤独,他要挣扎着离开它们,然而,除了它们以外,他再也找不到什么了,没有一件事物能够给他带来温暖和安慰。所以,他在徘徊与彷徨之中再也
寻觅不到任何一件事物了。
在魏晋如此危亡、衰乱之世,我能够希求、盼望些什么呢?所以“忧思独伤心”。他只有满怀忧愁、烦乱的一份情思,自己单独地伤心。而且,这一份伤心是无可告喻的。有谁能知道我的伤心,向谁倾诉我的伤心?
他身仕乱朝,常恐遭祸。他不敢把自己对时代的那一种黑暗、危亡的“愤怀禅代”的感觉向人诉说。只有“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了。【咏怀阮籍】
意象与抒情
四、嘉树下成蹊(xī)(其二)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嘉树:是美好的树,凡是一切美好的树,都可以称它是嘉树。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有一些美好的树,树的下面就自然会走出路来的,这些树就是东园的桃树和李树。这两句比喻美好繁盛的时代。
秋风吹飞藿(huî),零落从此始。
飞藿:“藿”是豆叶,即豆类的植物。“飞藿”是指零落的豆叶。——对比木本植物。
沈约解释这两句说:“风吹飞藿之时,盖桃李零落之日:华实既尽,柯叶又凋,无复一毫可悦。”
这两句是说,秋风吹在豆叶上,我们就感到万物零落从此就开始了。比喻凋零、衰败的时代。
前面四句,我讲的只是表面的意思。陈沆的《诗比兴笺》认为这四句诗是有一种比兴寓托的深意,陈沆说那是“司马懿尽录魏王公置于邺。嘉树零落,繁华憔悴,皆宗枝剪除之喻也”,意思是说这四句诗比喻曹魏的宗室之被司马氏所剪除。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繁华:颜色美丽。
荆:一种落叶的灌木,它的茎是丛生的,大概有四五尺高,枝干很坚劲,古人常有人以荆木做手杖用。
堂:是一所房屋之中最中央的、最美好的、最高大的建筑。
杞:枸杞。
这两句是说,人世之间本来就是如此,一些盛衰兴亡的转变都是如此:一切繁华的事物都会有一个憔悴的结果和下场。而厅堂之上就会长满荆、杞。生——死;聚——散。【咏怀阮籍】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舍:舍弃
之:代词,指零落、憔悴而长满荆杞的地方。
西山:用典。是伯夷、叔齐当年隐居的地方。伯夷、叔齐是商纣时代孤竹国国君墨胎初的两个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临死之前作了一首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微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xū)嗟徂(cú)兮,命之衰矣!”
趾:山脚。
这两句是说,这样一个危亡、衰乱的时代,我要赶着我的马,鞭策着我的马,离开这个地方,到很远很远的西山去。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阮籍在魏晋之交的危乱之时,他有那种委曲求全地保全的悲哀和痛苦。有的时候,之之所以肯于委曲求全,还不只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说自己果然就贪生畏死而就委曲求全了,有时不是的,而是为了对自己的亲属、家人的一份保护爱护之意,因为有的时候会因为自己而连累整个家族。
阮籍说,我有时想到我一身的安危都不能够自保,何况说我还要恋念、还要保护我的妻子儿女,我如何能够保全他们呢?像这样的危亡之世,有一天说不定就会有杀身之祸。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凝霜:凝结的寒霜。
被:遮盖
岁暮:一年最后的日子
已:毕,完
这两句说,那寒冷的严霜整个地把郊原四野的野草都覆盖的时候,有什么生物还能保全下去呢?一年就要过去了,那我只好说一切都完结了,什么希望都没有了。这里表现得非常绝望,同时,也表现了他在这个危亡、衰乱之时,那一份要苟且、委曲求全地求生的矛盾和悲哀。
其六 一日复一夕【咏怀阮籍】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每个人都是在白天黑夜的循环中度过的。在一天又一天的岁月累计中“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逐渐衰老,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因为阮籍“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所以他的人生体验是时时刻刻焦躁不安的。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魏晋易代时人,作有咏怀诗共八十二首。《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的第一首。清代东方树说:“此是八十一首的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咏怀诗几乎都为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且看阮籍如何情景交融,用纯文本咏心中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首联即交代了故事的时间、起因、地点,发展,颇有些娓娓道来、一叙愁肠之势。在浓黑的深夜里诗人却辗转难眠,只得起身抚琴,希望平静内心以此唤得睡眠,打发漫漫长夜。屈原在《楚辞?渔父》里说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现得清高又孤苦悲凉,而阮籍的众人皆眠我独醒,难道不也是因清高又孤苦悲凉吗?夜的掩护和心灵的空洞使人胡思乱想这是顺其自然,又无可奈何之事。排除身体疾病原因,使人无法睡眠,也只有是因心灵太重的枷锁,扰人清梦了。“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目光所及,清冷如水的月光柔柔地在薄薄的帷幔上流泄,钻进室内的清风吹动着我的衣襟。此时大自然的景物闯进了我们的视野,这些感官的感受带给人的往往是最直接的冲击和震荡。“明月”、“清风”都是缠绕在诗人的周身,使诗人光华皓月,宛如清爽佳人。“明月”、“清风”都给人以高洁纯净之感,不矫揉造作却又沁人心脾、洗涤内心。诗人也许是想借“明月”、“清风”自我表白,抒发不与世事沉浮,保持“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洁志向绝不放弃的决心和坚持。这时我们可以推断诗人此时的内心应该是较为平静且祥和的,因为当人们内心有了决定以后都是会比较从容和淡定的。我想如果诗人此时罢手就此睡去,应该可以好眠。但是,阮籍被誉为最为矛盾的诗人,此人内心肯定不会就此罢手。“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伴随着感官的感受,诗人的听觉也受到了干扰和冲击。诗人此时平静的内心又掀起了涟漪,再现波澜。“孤鸿”在野外哀嚎,因为月明所以鸟儿在林子里飞翔。其实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和我一样从两个视角分析,但是很可能殊途同归,同得一理。其一,我们都知道阮籍是隐居山林的,所以夜晚总是很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什么飞禽走兽,在夜深人静嚎一嚎很常见,而值得思考的是诗人独听到孤独无依的大雁在哀叫,只有月明才会在夜晚飞翔的鸟儿的鸣叫,这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知道鸿鹄是有远大志向的,翔鸟是执着追寻圣洁的月光的,而诗人只听到这两种动物的声音,显然是以此来表内心的孤寂、壮志难酬无人知晓,以孤鸿和翔鸟自拟了。其二,“孤鸿”、“翔鸟”是诗人虚拟夸大而听到的声音,是诗人自己的内心言语。因此,不管如何解释,这两句诗展现的都是诗人孤寂、壮志难酬的内心苦闷世界。“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承上,“孤鸿”、“翔鸟”徘徊嘶鸣又能得到什么呢,只能独自伤心罢了。诗人此时的内心应该是空前矛盾的,悲哀到底但又有看破红尘的释然,但是诗人真的能释然得彻彻底底吗?我想,充满才情和报复的阮籍是不能真真正正的内心平静、甘愿的安于平淡而碌碌无为的,但是身处乱世,又有奸臣当道,无计可施的阮籍除了归隐山林,保全本心还能做什么?即使不甘愿,又能怎样呢?
《夜中不能寐》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阮籍矛盾的内心世界:归隐山林却用不甘平淡、孤苦寂寞又清高绝傲。
论阮籍《咏怀》诗的用典
摘 要:阮籍著有五言《咏怀》诗共八十二首,以抒发心中深藏的情感,形成诗的主旨隐晦、有寄托的艺术风格。这与阮籍作诗擅长化用典故有一定的联系。
:本文将就阮籍《咏怀》诗中化用的典故进行分析,从阮籍用典频繁;一首诗中化用多个典故;多化用事典;善用比兴手法,用典故意象形成独特意境;典故与世事有较强关联性四个特点进行阐述。并从对生命的感触、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我的反思三个方面分析《咏怀》诗所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阮籍 咏怀诗 用典 抒情
一、引论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其年少时“本有济世志”[1],然而身处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却难以实现。司马氏专权带来的政治风波,使得“名士少有全者”[2]。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阮籍退隐山林,任性狂放。为明哲保身,其往往表现出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的态度。
阮籍著有五言《咏怀》诗共八十二首,以抒发心中深藏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阮旨遥深”[3],这种主旨隐晦、有寄托的艺术风格与阮籍作诗擅长化用典故有一定的联系。
本文试图就阮籍《咏怀》诗中化用的典故进行分析,总结诗歌用典独特之处,并以此为着眼点,分析其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诗。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佩环。阮籍咏怀诗。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四)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六)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七)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
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
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愿覩卒欢好。不见悲别离。
(八)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九)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十)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轻薄闲游子。俯仰乍浮沉。
方式从狭路。僶俛趋荒淫。
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
独有延年术。可以慰我心。
(十一)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十二)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流盻发姿媚。言笑吐芬芳。
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
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
丹青着明誓。永世不相忘。
(十三)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十四)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十六)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
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覊旅无俦匹。俛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
岂惜终憔悴。咏言着斯章。
(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十八)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
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幷。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闲。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二十)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二十一)
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
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二十二)
夏后乘灵舆。夸父为邓林。
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
凤皇鸣参差。伶伦发其音。
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
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
(二十三)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
六龙服气舆。云盖切天纲。
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寝息一纯和。呼噏成露霜。
沐浴丹渊中。照耀日月光。
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
(二十四)
殷忧令志结。怵惕常若惊。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
蟋蟀在户牖。蟪蛄号中庭。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
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二十五)
拔剑临白刃。安能相中伤。
但畏工言字。称我三江旁。
飞泉流玉山。悬车栖扶桑。
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
势路有穷达。咨嗟安可长。
(二十六)
朝登洪坡颠。日夕望西山。
荆棘被原野。羣鸟飞翩翩。
鸾鹥时栖宿。性命有自然。
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
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二十七)
周郑天下交。街术当三河。
妖冶闲都子。焕耀何芬葩。
玄发发朱颜。睇眄有光华。
倾城思一顾。遗视来相夸。
愿为三春游。朝阳忽蹉跎。
盛衰在须臾。离别将如何。
(二十八)
若花耀四海。扶桑翳瀛洲。
日月经天涂。明暗不相雠。
穷达自有常。得失又何求。
岂效路上童。携手共遨游。
阴阳有变化。谁云沉不浮。
朱鳖跃飞泉。夜飞过吴洲。
俛仰运天地。再抚四海流。
系累名利场。驽骏同一辀。
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
(二十九)
昔余游大梁。登于黄华颠。
共工宅玄冥。高台造青天。
幽荒邈悠悠。凄怆怀所怜。
所怜者谁子。明察自照妍。
应龙沈冀州。妖女不得眠。
肆侈陵世俗。岂云永厥年。
(三十)
驱车出门去。意欲远征行。
征行安所如。背弃夸与名。
夸名不在己。但愿适中情。
单帷蔽皎日。高树隔微声。
谗邪使交疏。浮云令昼冥。
嬿婉同衣裳。一顾倾人城。
从容在一时。繁华不再荣。
晨朝奄复暮。不见所欢形。
黄鸟东南飞。寄言谢友生。
(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壹。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三十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三十四)
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
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飘沦。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
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
愁苦在一时。高行伤微身。
曲直何所为。龙蛇为我邻。
(三十五)
世务何缤纷。人道苦不遑。
壮年以时逝。朝露待太阳。
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
天阶路殊绝。云汉邈无梁。
濯发旸谷滨。远游昆岳傍。
登彼列仙岨。采此秋兰芳。
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三十六)
谁言万事囏。逍遥可终生。
临堂翳华树。悠悠念无形。
彷徨思亲友。倐忽复至冥。
寄言东飞鸟。可用慰我情。
(三十七)
嘉时在今辰。零雨洒尘埃。
临路望所思。日夕复不来。
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
挥涕怀哀伤。辛酸谁语哉。
(三十八)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四十)
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玑。
曒日布炎精。素月垂景辉。
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
飘若风尘逝。忽若庆云曦。
修龄适余愿。光宠非己威。
安期步天路。松子与世违。
焉得凌霄翼。飘飖登云湄。
嗟哉尼父志。何为居九夷。
(四十一)
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
随波纷纶客。泛泛若浮凫。
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
列仙停修龄。养志在冲虚。
飘飖云日间。邈与世路殊。
荣名非己宝。声色焉足娱。
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
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四十二)
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
元凯康哉美。多士颂声隆。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当融。
天时有否泰。人事多盈冲。
园绮遯南岳。伯阳隐西戎。
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
人谁不善始。尠能克厥终。
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
(四十三)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四十四)
俦物终始殊。修短各异方。
琅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
荧荧桃李花。成蹊将夭伤。
焉敢希千术。三春表微光。
自非凌风树。憔悴乌有常。
(四十五)
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
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增城。
葛藟延幽谷。绵绵瓜瓞生。
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
竟知忧无益。岂若归太清。
(四十六)
鷽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
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
招摇安可翔。不若栖树枝。
下集蓬艾间。上游园圃篱。
但尔亦自足。用子为追随。
(四十七)
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
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
(四十八)
鸣鸠嬉庭树。焦明游浮云。
焉见孤翔鸟。翩翩无匹羣。
死生自然理。消散何缤纷。
(四十九)
步游三衢旁。惆怅念所思。
岂为今朝见。恍惚诚有之。
泽中生乔松。万世未可期。
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
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
(五十)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
乘云招松乔。呼噏永矣哉。
(五十一)
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
善言焉可长。慈惠未易施。
不见南飞燕。羽翼正差池。
高子怨新诗。三闾悼乖离。
何为混沌氏。倐忽体貌隳。
(五十二)
十日出旸谷。弭节驰万里。
经天耀四海。倐忽潜蒙泛。
谁言焱炎久。游没何行俟。
逝者岂长生。亦去荆与杞。
千岁犹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间。焉足相讥理。
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
(五十三)
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
智巧万端出。大要不易方。
如何夸毘子。作色怀骄肠。
乘轩驱良马。凭几向膏粱。
被服纤罗衣。深榭设闲房。
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
(五十四)
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
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
一餐度万世。千岁再浮沈。
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
(五十五)
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
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
独坐山嵓中。恻怆怀所思。
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携持。
悦怿犹今辰。计校在一时。
置此明朝事。日夕将见期。
(五十六)
贵贱在天命。穷达自有时。
婉娈佞邪子。随利来相欺。
孤思损惠施。但为谗夫蚩。
鹡鸰鸣云中。载飞靡所期。
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
(五十七)
惊风振四野。回云荫堂隅。
床帷为谁设。几杖为谁扶。
虽非明君子。岂闇桑与榆。
世有此聋聩。芒芒将焉如。
翩翩从风飞。悠悠去故居。
离麾玉山下。遗弃毁与誉。
(五十八)
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
细故何足虑。高度跨一世。
非子为我御。逍遥游荒裔。
顾谢西王母。吾将从此逝。
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
(五十九)
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
甘彼藜藿食。乐是蓬蒿庐。
岂效缤纷子。良马骋轻舆。
朝生衢路旁。夕瘗横术隅。
欢笑不终宴。俛仰复欷歔。
鉴兹二三者。愤懑从此舒。
(六十)
儒者通六艺。立志不可干。
违礼不为动。非法不肯言。
渴饮清泉流。饥食幷一箪。
岁时无以祀。衣服常苦寒。
屣履咏南风。缊袍笑华轩。
信道守诗书。义不受一餐。
烈烈褒贬辞。老氏用长叹。
(六十一)
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
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六十二)
平昼整衣冠。思见客与宾。
宾客者谁子。倐忽若飞尘。
裳衣佩云气。言语究灵神。
须臾相背弃。何时见斯人。
(六十三)
多虑令志散。寂寞使心忧。
翱翔观陂泽。抚剑登轻舟。
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
(六十四)
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
松柏郁森沉。鹂黄相与嬉。
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
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
(六十五)
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滨。
朱颜茂春华。辩慧怀清真。
焉见浮丘公。举手谢时人。
轻荡易恍惚。飘飖弃其身。
飞飞鸣且翔。挥翼且酸辛。
(六十六)
塞门不可出。海水焉可浮。
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
持瓜思东陵。黄雀诚独羞。
失势在须臾。带剑上吾丘。
悼彼桑林子。涕下自交流。
假乘汧渭间。鞍马去行游。
(六十七)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
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
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
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六十八)
北临干昧溪。西行游少任。
遥顾望天津。骀荡乐我心。
绮靡存亡门。一游不再寻。
傥遇晨风鸟。飞驾出南林。
漭瀁滛光中。忽忽肆荒淫。
休息晏清都。超世又谁禁。
(六十九)
人知结交易。交友诚独难。
险路多疑惑。明珠未可干。
彼求飨太牢。我欲幷一餐。
损益生怨毒。咄咄复何言。
(七十)
有悲则有情。无悲亦无思。
苟非婴网罟。何必万里畿。
翔风拂重霄。庆云招所曦。
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
始得忘我难。焉知嘿自遗。
(七十一)
木槿荣丘墓。煌煌有光色。
白日颓林中。翩翩零路侧。
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
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衣裳为谁施。俛仰自收拭。
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七十二)
修涂驰轩车。长川载轻舟。
性命岂自然。势路有所由。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
亲昵怀反侧。骨肉还相雠。
更希毁珠玉。可用登遨游。
(七十三)
横术有奇士。黄骏服其箱。
朝起瀛洲野。日夕宿明光。
再抚四海外。羽翼自飞扬。
去置世上事。岂足愁我肠。
一去长离绝。千岁复相望。
(七十四)
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贫。
季叶道陵迟。驰骛纷垢尘。
寗子岂不类。杨歌谁肯殉。
栖栖非我偶。徨徨非己伦。
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
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
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
(七十五)
梁东有芳草。一朝再三荣。
色容艳姿美。光华耀倾城。
岂为明哲士。妖蛊谄媚生。
轻薄在一时。安知百世名。
路端便娟子。但恐日月倾。
焉见冥灵木。悠悠竟无形。
(七十六)
秋驾安可学。东野穷路旁。
纶深鱼渊潜。矰设鸟高翔。
泛泛乘轻舟。演漾靡所望。
吹嘘谁以益。江湖相捐忘。
都冶难为颜。修容是我常。
兹年在松乔。恍惚诚未央。
(七十七)
咄嗟行至老。僶俛常苦忧。
临川羡洪波。同始异支流。
百年何足言。但苦怨与雠。
雠怨者谁子。耳目还相羞。
声色为胡越。人情自逼遒。
招彼玄通士。去来归羡游。
(七十八)
昔有神仙士。乃处射山阿。
乘云御飞龙。嘘噏叽琼华。
可闻不可见。慷慨叹咨嗟。
自伤非俦类。愁苦来相加。
下学而上达。忽忽将如何。
(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八十)
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
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八十一)
昔有神仙者。羡门及松乔。
噏习九阳间。升遐叽云霄。
人生乐长久。百年自言辽。
白日陨隅谷。一夕不再朝。
岂若遗世物。登明遂飘飖。
(八十二)
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
荣好未终朝。连飚陨其葩。
岂若西山草。琅玕与丹禾。
垂影临增城。余光照九阿。
宁微少年子。日久难咨嗟。
<咏怀>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
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阅读答案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骆宾王。
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
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
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
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
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
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阅读答案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骆宾王。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_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前言]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注释]
⑴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_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⑵山光:傍山的日光。落:一作“发”。
⑶池月:池边的月亮。东上:从东面升起。
⑷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⑸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⑹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⑺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
⑻恨:遗憾。
⑼感此:有感于此。
⑽中宵:整夜。劳:苦于。梦想:想念。
[翻译]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2、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唐·李频<过长江伤贾岛>
3、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古人描写长江的诗句。——魏晋·阮籍<咏怀>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5、万里长江,古称天险,去岁里风涛忽震惊。——宋·姚勉<沁园春>
6、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唐·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7、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唐·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8、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10、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古人描写长江的诗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1、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唐·元稹<哭子十首>
12、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王勃<滕王阁诗>
13、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唐·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14、小沟东接长江,15、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6、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唐·崔季卿<晴江秋望>
17、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唐·窦巩<放鱼>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上一篇:华清宫三首其一阅读答案
下一篇:带农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