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2016年甘肃单招语文模拟试题:鉴赏作品的形象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第一篇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2016年甘肃单招语文模拟试题:鉴赏作品的形象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1:对《醉落魄 咏鹰》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A、词的上阙“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B、词人运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只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C、下阙“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一句中,“狐兔”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D、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2:下列对《菩萨蛮(其二) )

A、词的开头就点明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还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写出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采用侧面描写,写出了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洁白如霜雪。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3: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43分)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屈原《湘夫人》选段)

A、本选段是描写湘君在就等湘夫人未果的情形下依旧痴心一片地为她建造新房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于爱情

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挚诚向往。

B、选段中详细地描写了新房、新床和新庭院的布置情况,可以说是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由此充分烘托出了湘君的一片赤诚。

C、新房之中充满了芳椒、兰桂、辛夷、薜荔等香草,这既是对新房的点缀和装饰,又寄托了湘君自觉追求高洁的品性和修养的要求。 D、屈原诗歌中的香草意象和个中所寄寓的情感被之后的万千文人继承和发扬,比如柳宗元就曾写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名句。

5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5分) 望秦川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小题1】诗歌前四句写眼前之秋景,写出了秋的_________这一特点;后四句写心中之秋景,写出了秋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2分)

【小题2】诗歌后两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小题1】“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6分)

8:古诗歌鉴赏(2×4分,共8分)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小题1】根据诗中的描述,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4分)

9: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题目。(8分)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小题1】蒋诗“寒衣针线密”让人联想起孟郊《游子吟》“__ __ ,意恐迟迟归”句。(1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蒋诗)中的“母亲”形象。(3分) 【小题3】探究两首诗体现出的相同的思想感情。(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作者早年曾热心功名仕途,但却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1)此诗的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作者的朋友郑谷读后,建议改为“一枝”,作者接受了这个建议,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试分析为什么“一枝”比“数枝”更好。(3分) 答:(2)诗人笔下的早梅是怎样的一种形象?诗人借早梅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3)、《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请写一段文字,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6分)

答:

11: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6分)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嗈嗈(yōng):雁鸣叫声]

(1)简要概括这两首词的内容。(3分) 马致远词:。 张可久词: 。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8分) 丑奴儿令(促养直康与之 冯夷

赴雪夜溪堂之约)

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

。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注:①养直: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②冯夷:河神名,又称“河伯”。③同云: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

【小题1】简要赏析上阕使用的表现手法。(3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13:古代诗歌鉴赏(8分) 寒食还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住处,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小题1】“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小题2】诗歌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俞紫之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①。 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②。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③。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注]①金章;此处指高官的服装。

②鸣榔:即鸣榔,犹扣舷而歌。③潇湘:清深的湘水。

【小题1】词中的“谢三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下片开篇“汀草畔,浦花旁”两句诗的作用。(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7分) 经炀帝行宫 (唐)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小题1】诗歌第三联写了哪些意象,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小题2】《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试结合此诗尾联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部分

1、C 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此题赏析韦庄《菩萨蛮(其二)》。C项“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多美人,当垆卖酒的美女花月一样光彩照人的面庞,加上双腕似雪的冰肌玉肤,这是运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女子美貌,而非侧面描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A

A(以动衬静。)

4、A

隆江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第二篇

隆江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智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试毕只交答题卡) 2.考生只能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必须写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 3.考生必须保证试卷的整洁,书写的端正。 第一部分(30分) 一、基础知识(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毗邻/蚍蜉 窥伺/窥视 假释/假日 B.讪笑/缠绕 河畔/绊倒 唱和/平和 C.讣告/卜卦 窠白/瞌睡 积攒/攒动 D.角隅/丰腴 戕害/怅恨 圈套/圈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20%-25%以上,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D.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系统带来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刚刚结束的第72届男子举重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选手吕小军不孚众...望,获得了抓举总成绩两枚金牌。 . B.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蔓延,多家跨国企业面临银行一次性收回全部贷款的釜底抽薪的严峻局面。 .... C.“斗茶”是一种评比茶技高下的比赛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曾经在宋代的文人雅士间风靡一时。 ....

D.一顿美餐之后,有的人甘之如饴,有的人却会泛酸、胃痛,这些症状....

很可能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信号。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

现, , , 。太过于胆怯, , ,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A.③①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⑤①③⑥④

二、社科类阅读(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

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

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

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5.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

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C.汉朝家庭教育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

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

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

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

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

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

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

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断发展和完善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

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

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

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

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

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

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

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

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

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

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过陈木叔小寒山 过:经过 .

B.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 .

C.质明已失其所在 质明:天刚亮 ..

D.多承袭傅会 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

9.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 )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

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

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

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

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5分)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寒食还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住处,公务之

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12.“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13. 诗歌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 默写(7分)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前赤壁赋》

⑵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⑶ 淇则有岸, 。《诗经·氓》

⑷ 民生各有所乐兮, 。《离骚》

⑸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⑹ 呦呦鹿鸣, 。《短歌行》

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论语》)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5.阅读下列小说完成⑴——⑷

貂皮大衣

(美国)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

宋之问诗全集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第三篇

宋之问诗全集

宋之问(约650至656~712至713间),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历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谄事张易之兄弟,曾贬泷州参军。召为鸿胪主簿,再转考功员外郎,又谄事太平公主。以知贡举时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卷五十一

卷51_1 「息夫人」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卷51_2 「初到陆浑山庄」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卷51_3 「夜饮东亭」宋之问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卷51_4 「芳树(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卷51_5 「送赵六贞固」宋之问

目断南浦云,心醉东郊柳。怨别此何时,春芳来已久。

与君共时物,尽此盈樽酒。始愿今不从,春风恋携手。

卷51_6 「题张老松树」宋之问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卷51_7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宋之问

鶺鴒有旧曲,调苦不成歌。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卷51_8 「浣纱篇赠陆上人」宋之问

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钦子秉幽意,世人共称嗟。愿言托君怀,倘类蓬生麻。 家住雷门曲,高阁凌飞霞。淋漓翠羽帐,旖旎采云车。 春风艳楚舞,秋月缠胡笳。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永割偏执性,自长薰修芽。 携妾不障道,来止妾西家。

卷51_9 「雨从箕山来」宋之问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

卷51_10 「初至崖口」宋之问

崖口众山断,嶔崟耸天壁。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

锦缋织苔藓,丹青画松石。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砾。

微路从此深,我来限于役。惆怅情未已,群峰暗将夕。

卷51_11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宋之问

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卷51_12 「入崖口五渡寄李適」宋之问

抱琴登绝壑,伐木溯清川。路极意谓尽,势回趣转绵。 人远草木秀,山深云景鲜。余负海峤情,自昔微尚然。 弥旷十馀载,今来宛仍前。未窥仙源极,独进野人船。 时攀乳窦憩,屡薄天窗眠。夜弦响松月,朝楫弄苔泉。

因冥象外理,永谢区中缘。碧潭可遗老,丹砂堪学仙。

莫使驰光暮,空令归鹤怜。

卷51_13 「洞庭湖」宋之问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卷51_14 「景龙四年春祠海」宋之问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 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雾。 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 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 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 抚中良自慨,弱龄忝恩遇。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 虽叹出关远,始知临海趣。赏来空自多,理胜孰能喻。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云暮。

卷51_15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宋之问

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赖有嵩丘山,高枕长在目。 兹山栖灵异,朝夜翳云族。是日濛雨晴,返景入岩谷。 幂幂涧畔草,青青山下木。此意方无穷,环顾怅林麓。 伊洛何悠漫,川原信重复。夏馀鸟兽蕃,秋末禾黍熟。 秉愿守樊圃,归闲欣艺牧。惜无载酒人,徒把凉泉掬。

卷51_16 「答田征君(一作敬答田征君游岩)」宋之问

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绿萝四面垂,褭褭百馀尺。

风泉度丝管,苔藓铺茵席。传闻颍阳人,霞外漱灵液。

忽枉岩中翰,吟望朝复夕。何当遂远游,物色候逋客。

卷51_17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宋之问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何辞御魑魅,自可乘炎疠。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卷51_18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宋之问

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

卷51_19 「游法华寺」宋之问

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分刺江海郡,朅来征素情。 松露洗心眷,象筵敷念诚。薄云界青嶂,皎日鶱朱甍。 苔涧深不测,竹房闲且清。感真六象见,垂兆二鸟鸣。 古今信灵迹,中州莫与京。林巘永栖业,岂伊佐一生。 浮悟虽已久,事试去来成。观念幸相续,庶几最后明。

卷51_20 「宿云门寺」宋之问

云门若邪里,泛鹢路才通。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 天香众壑满,夜梵前山空。漾漾潭际月,飗飗杉上风。 兹焉多嘉遁,数子今莫同。凤归慨处士,鹿化闻仙公。 樵路郑州北,举井阿岩东。永夜岂云寐,曙华忽葱茏。 谷鸟啭尚涩,源桃惊未红。再来期春暮,当造林端穷。 庶几踪谢客,开山投剡中。

卷51_21 「春湖古意」宋之问

院梅发向尺,园鸟复成曲。落日游南湖,果掷颜如玉。

含情不得语,转盼知所属。惆怅未可归,宁关须采箓。

卷51_22 「游陆浑南山自歇马岭到枫香林以诗代书答李舍人適」宋之问

晨登歇马岭,遥望伏牛山。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气间。 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细岑互攒倚,浮巘竞奔蹙。 白云遥入怀,青霭近可掬。徒寻灵异迹,周顾惬心目。 晨拂鸟路行,暮投人烟宿。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 石髓非一岩,药苗乃万族。间关踏云雨,缭绕缘水木。 西见商山芝,南到楚乡竹。楚竹幽且深,半杂枫香林。 浩歌清潭曲,寄尔桃源心。

卷51_23 「早发大庾岭」宋之问

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

嵥起华夷界,信为造化力。歇鞍问徒旅,乡关在西北。

出门怨别家,登岭恨辞国。自惟勖忠孝,斯罪懵所得。

皇明颇照洗,廷议日纷惑。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 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蹰恋北顾,亭午晞霁色。 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含沙缘涧聚,吻草依林植。 适蛮悲疾首,怀巩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 生还倘非远,誓拟酬恩德。

卷51_24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宋之问

仲春辞国门,畏途横万里。越淮乘楚嶂,造江泛吴汜。 严程无休隙,日夜涉风水。昔闻垂堂言,将诫千金子。 问余何奇剥,迁窜极炎鄙。揆己道德馀,幼闻虚白旨。 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 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 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 安位衅潜构,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 济济同时人,台庭鸣剑履。愚以卑自卫,兀坐去沉滓。 迨兹理已极,窃位申知己。群议负宿心,获戾光华始。 黄金忽销铄,素业坐沦毁。浩叹诬平生,何独恋枌梓。 浦树浮郁郁,皋兰覆靡靡。百越去魂断,九疑望心死。 未尽匡阜游,远欣罗浮美。周旋本师训,佩服无生理。 异国多灵仙,幽探忘年纪。敝庐嵩山下,空谷茂兰芷。 悠悠南溟远,采掇长已矣。

卷51_25 「下桂江县黎壁」宋之问

放溜觌前溆,连山分上干。江回云壁转,天小雾峰攒。 吼沫跳急浪,合流环峻滩。欹离出漩划,缭绕避涡盘。 舟子怯桂水,最言斯路难。吾生抱忠信,吟啸自安闲。 旦别已千岁,夜愁劳万端。企予见夜月,委曲破林峦。 潭旷竹烟尽,洲香橘露团。岂傲夙所好,对之与俱欢。 思君罢琴酌,泣此夜漫漫。

卷51_26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宋之问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卷51_27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宋之问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寒食寄京师诸弟阅读答案_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第四篇

<寒食寄京师诸弟>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韦应物。其诗词全文如下: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寒食寄京师诸弟阅读答案_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鉴赏]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咸阳值雨阅读答案_咸阳值雨翻译赏析_作者温庭筠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第五篇

<咸阳值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其诗词全文如下: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译文]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咸阳值雨阅读答案_咸阳值雨翻译赏析_作者温庭筠。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鉴赏]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咸阳值雨阅读答案_咸阳值雨翻译赏析_作者温庭筠。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极其壮观的景象。“将入”二字,可说是笔挟云涛。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秋凉晚步阅读答案_秋凉晚步翻译赏析_作者杨万里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第六篇

<秋凉晚步>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译文]
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吗?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秋凉晚步阅读答案_秋凉晚步翻译赏析_作者杨万里
[鉴赏]
秋风飒飒,秋雨萧萧,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冷落,所以,秋天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悲凉情绪的时候,而诗人却在诗中说,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这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吗?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第七篇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作者为唐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译文]
我们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都是被他们捉弄的。让我们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叫我听见伤心。看这绿水的江河,像带子萦回弯曲,荷花叶子,圆圆点点的像青钱,布满了池塘。东湖里的春水,[鉴赏]
这首词作于淳熙五年(公无1178年)的春天。辛弃疾时年三十九岁。淳熙四年被召,淳熙五年的春天离豫的时候,写了这首离词。辛弃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满腔怒火,开头就向当权者控诉:“二年历遍楚山川。”二年之中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国的山山水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调动这样频繁的是少有的。这首词记录了作者的愤懑与不平,写下了两年来的足迹和对友人的离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699800.html

    上一篇:山行的诗意泽文

    下一篇:思君古文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