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的诗义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山行古诗
山行的诗义 第一篇

《山行》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说教材

《山行》是培智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了杜牧的古诗《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古诗意思并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第二:说学情

这一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迟缓且水平低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和保持。因此,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尤其是游戏和情景,以真诚、爱心、耐心和有效的教育机制来引导学生。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培智学生的心智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设定了分层目标。

1、 甲组学生:识记“远、坐”等重点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解古诗意思。

乙组学生:认识部分生字、新词。

2、 甲组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想象诗中景色,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乙组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其观察能力。

3、 通过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并背诵古诗。

【山行的诗义】

第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并辅之以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朗读体会法和练习法来学习。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律动导入,组织教学

课堂开始,我将通过一首律动儿歌来组织教学。

【表演小手拍拍】

通过律动的形式,可以组织纪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引出:今天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结合图片、视频理解“远、坐”等生字、新词。

【山行的诗义】

2、 再读课文,想一想:山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并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山行即在山中行走。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 仔细阅读课文,结合图片、视频及教师讲解,通过想象尽量理解古诗意思。

3、 伴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进行比赛。

第四环节:巩固提升

1、 读写本文重点生字词。

2、 尽量背诵古诗。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在文章结尾,我将布置本课作业:跟爸爸妈妈背诵古诗。通过这种家园结合的形式,突出家庭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如下,这种板书,一目了然,主旨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古诗《山行》
山行的诗义 第二篇

【山行的诗义】

山行 古诗 教案
山行的诗义 第三篇

 设计意图: 山行

《山行》这首诗描写出深秋山林迷人景色,尤其是诗人对枫林晚景的惊喜之情难以抑制,通过看图片理解诗句,能给幼儿启迪和鼓舞,使孩子轻松地理解诗句内容。

活动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活动准备:

活动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活动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播放古诗《山行》视频,幼儿初次感受诗中意境。

师:小朋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诗的名字叫《山行》,老师将带你们一起走入诗中,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二、理解活动

出示《山行》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内容,并引出诗句。

附古寺: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义】

1、小朋友,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引出诗人:杜牧)以上内容源自第一幼儿教育儿童网

师:小朋友,小路是什么样子的?伸向了什么地方?

小结:远处的高山上的路是弯弯曲曲的。

引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2、图中住着人家,请你找出这几户人家在哪里?【山行的诗义】

小结:白云飘浮的地方有人家。【山行的诗义】

引出诗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3、诗人乘车为什么停了下来。

小结:诗人停下来看枫叶。

引出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4、枫叶真漂亮呀。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枫叶在什么时候才会变红?

小结:秋天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漂亮。

引出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阅读活动

1、带领幼儿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跟老师一起完整朗诵古诗。

3、幼儿集体朗诵古诗两遍(播放古典音乐,增加意境)。

四、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山行》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所以在本次活动课中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课堂氛围比活跃

古诗山行的诗意
山行的诗义 第四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古诗山行的诗意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古诗山行的诗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经典古诗词名句
山行的诗义 第五篇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典古诗词名句。——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1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经典古诗词名句。——<庄子>

1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1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5、本是同根生,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21、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24、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2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3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3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5、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3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4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4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4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4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4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4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50、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5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5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5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5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5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5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5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6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6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63、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64、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县>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6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6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6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7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7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7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7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7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7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7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7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8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2、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8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8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8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8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8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9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9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9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9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97、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9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9、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0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0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0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03、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10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0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10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0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11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1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11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11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1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17、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1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20、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

12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2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12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24、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12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2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1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2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30、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131、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

13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3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13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3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3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13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3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14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41、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4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1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4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4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15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5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5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5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5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5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15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5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16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6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6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6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6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6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6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6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69、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17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7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172、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7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7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7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7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77、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17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17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8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18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8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8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8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8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18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18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8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9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9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19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9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9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9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97、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9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20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古诗山行的意思
山行的诗义 第六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古诗山行的意思
3、斜:此字读xiá。
4、径:小路。
5、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6、坐:因为;由于。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
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古诗山行的意思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鲁山山行原文及翻译_鲁山山行阅读答案_作者梅尧臣
山行的诗义 第七篇

<鲁山山行>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其全诗如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鲁山山行原文及翻译_鲁山山行阅读答案_作者梅尧臣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前言]
<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鲁山山行原文及翻译_鲁山山行阅读答案_作者梅尧臣。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鉴赏]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0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