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古文观止全文
古文观止 第一篇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
古文观止 第二篇

狱中与诸甥侄书([南朝·宋]范晔)

【题解】 这是范晔在狱中写给甥姪约、谢纬等的一封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信中虽说“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而事实上这“狂衅”正反映了他无视封建礼法的叛逆精神和虽杀身而无悔的进取态度。

范晔以《后汉书》垂名青史,然而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本文关于文学特点、宫商声律以及文笔之分的论述,虽然比较简略,语焉未详,却开了文学概念由先秦两汉的尚实崇用转变为六朝的缘情绮丽的先声,在文学批评史上,无疑应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是书信,故全文侃侃而谈,平易亲近,读来真切感人。至于文中自诩《后汉书》为“天下之奇作”,“殆无一字空设”,以至“乃自不知所以称之”,则表明他的自负之高。

【原文】覆灭[1],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2]。然平生行已在怀,犹应可寻,至於能不[3],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向耳[4]。自尔以来,转为心化[5],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6],言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7],心气恶[8],小苦思便愦闷[9],口机又不调利[10],以此无谈功[11]。至於所通解处,皆自得之於胸怀耳[12]。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於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13]。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14],情急于藻[15],义牵其旨[16],韵移其意[17]。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18],政可类工巧图缋[19],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20],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21];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22]。然后抽其芬芳[23],振其金石耳[24]。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25],屈曲有成理[26]。自谓颇识其数[27],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性别宫商[28],识清浊[29],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30],手笔差易[31],文不拘韵故也[32]。吾思乃无定方,特能济难适轻重[33],所禀之分[34],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35],少于事外远致[36],以此为恨[37],亦由无意于文名故也。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38]。

既造《后汉》[39],转得统绪[40]。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41]。班氏最有高名[42],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43]。后赞于理近无所得[44],唯志可推耳[45]。博赡不可及之[46],整理未必愧也[47]。吾杂传论[48],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49],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史》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50]。其中合者[51],往往不减《过秦》篇[52]。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53]。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54],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55],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56],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57]。 吾於音乐,听功不及自挥[58],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59]。然至于一绝处[60],亦复何异邪[61]!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62]。亦尝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63]。此永不传矣!

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

【译文】我因为疏狂放肆而终遭杀身之祸,这还有甚么可说的呢,你们也都将被当作罪人而被判处死刑。但我一生的行状自己心里清楚,还是可以追忆回顾的。至于能不能这样,尤其是头脑中所想到的,你们或许不一定全部知晓。

我小时候学习并不怎么勤奋,成熟得亦比较晚,一直到了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从那以后,转而中心感化,自己估计就是到老,也不会停止这一行动的。常常有些精微深刻的见解,难以用言语表达完整。我天性不喜欢钻书本,脑子也不灵,稍微费些精力便头昏脑胀,而又缺少能言善辩的口才,所以也难以因此取得功名。至于所获得的一些见解,一般都出于内心对事物的领悟。文章写得好些了,但缺少才气,思维钝涩,所以每每挥毫写作,写成的却几乎没有一篇能完全令人满意。

我常以作一个文士为耻。一般的文章常耽心或只求形似而缺少内涵,或急于言情而忽略文彩,或辞不达意而影响主题的表达,或过份注重音律而妨碍了文意。虽时有擅长于作文的人,但大多数都不免这些毛病,正好比技艺精妙的工匠在已有五彩花纹的图像上再作画,貌似好看,结果一无所得。我常以为,文章主要是用来表达情志的,因此应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若以意为主,文章的主旨必然会显现于读者面前;做到了以文传意,那么,就不会出现文不达意的现象。然后才能达到内容完美,声调铿锵。这当中各人的情性旨趣,虽然各种各样,名目繁多,但在这不同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法度。我自己认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奥妙, 也曾经跟人谈起,但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赏识,我以为这或许是各人看法不同的缘故罢。

我能够识辨宫商五音,也能分得清清音浊音,这都是本已存在的语音现象。可是看来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却往往不完全明白这一点;即使懂得一些,又未必从根本上理解。我说这些话都是有事实依据的,并非空谈。比如年少一辈中的谢庄算是最能辨别区分宫商清浊的了,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并不如此,这是因为没有注意,文不拘韵的缘故。而我的看法是拘韵与否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能够表达出难以言传的情事,符合语音的顿挫抑扬、高低变化就可以了。但我所具有的天分,却仍未能完全达到这一点,因为我自己写的却又大多是用于公事的不拘韵的实用文,很少有超出这一范围以外的文字,常常以此为一大遗憾,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无意去追求文名。以上所说与史书并不相关,只是常常觉得这事不大可以理解罢了。 我既完成了《后汉书》的编纂,便因此而掌握了其中的端绪。我仔细通观古往今来的有关著作及其评论文字,几乎很少有使人赞同的。班固最负盛名,但他按自己的想法著史,不再遵守《史记》的先例,他就不可能“通古今之变”。《汉书》的赞文实际上一无足取,只有十志值得推崇赞扬。我所著的《后汉书》,内容的广博宏富不一定比得上他;但史料的处理和编纂体例的创新,我不一定比之有愧。我所著的各种传论,都含有精深的意蕴,因为带有评判裁定的性质,所以就写得简明扼要了。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篇序论,更是笔势纵横自如,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奇妙文章。其中那些切中时弊的文字,往往不逊色于贾谊的《过秦论》。所以我曾经将《后汉书》与《汉书》作过比较,结果不仅是不感到惭愧而已。我曾想把诸志全部作成,凡是《汉书》中有的都撰写完备。虽然史实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使人看后有十分详尽的印象;又想就某些历史事实发些议论,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设想未能成为现实。《后汉书》里的赞文,应当说特别体现了我的见解与思想,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文字变幻无穷,同是议论文字却内容各不相同,以至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来称许它。这书刊行以后,一定会获得知音赞赏的。《后汉书》的序例仅仅是举其大概,还有一些细小具体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自古以来,规模宏大,思虑精密,没有哪一家能做到这样的。因为怕世人贵古贱今,不一定能了解详细,所以就恣意狂言,自夸自吹了一通。

【古文观止】

我对于音乐,鉴赏审别能力比不上自家弹奏的能力,而又以所精通的不是正声为憾事。不过真正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雅与不雅又有甚么区别呢!这当中的意趣,确非言语能表达完尽。那弦外之响,意外之音,真令人不知其从何而来。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但其中的意蕴神韵却并无穷尽。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一般从学的士子和百姓中,竟无一个酷似神肖的。这一技法恐怕将永远失传了!

我的信虽然稍有深意,但行文毕竟不畅快。我到底没有成功。我常常感到痛恨羞愧。(聂世美)

【注释】[1]狂釁xìn信):疏狂放浪,不拘小节。釁,通“兴”偏激,冲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釁于勇。”杜预注:“釁,动也。”覆灭:指因参与谋立彭城王义康事泄而遭致杀身之祸。[2]弃:谓遗弃、嫌弃。这里说范晔自认为疏狂放肆;得罪许多人,现在自己成为罪人,应受遗弃。[3]不(fǒu缶):同“否”。[4]政:通“正”。向,《南史·范晔传》作“尚”。[5]心化:谓行道感人。[6]微解:精微深刻的见解。[7]寻:探求。注:专注。寻注书,谓行舟书海之意。[8]心气恶:意谓脑子不灵。按,古人每每将人脑的思维活动视为心的生理功能。如云:“心之官则思。”[9]愦闷:指头昏脑胀。愦,昏乱、糊涂。[10]口机:口才。调利:畅达锋利。[11]谈功:指凭借口舌言语获取功名利禄。[12]得之於胸怀:意谓通过主客观的交互作用产生对事物的领悟。[13]全称:完全满意。称,称道、肯定。[14]事尽于形:谓作文记事显豁,只求外形,缺少内涵。[15]情急于藻:谓只顾及情感的表达而忽略了文彩藻饰。[16]义牵其旨:谓以辞害意。义,文意。旨,主旨,犹今之主题。[17]韵移其意:谓作文因考虑音律情韵而妨碍了文意的准确表达。[18]大较:大略,大体上。[19]政:通“正”。工巧:技巧艺精妙的工匠。图缋(huì会):绘制彩色花纹的图像。图,用作动词。缋,同“绘”。[20]常,通“尝”。曾经。[21]见(xiàn现):同“现”。[22]不流:不散失。此谓不会出现文不达意,空泛虚浮的现象。[23]抽:引出。芬芳:此指完美的思想内容。[24]金石:钟磬一类乐器,其发声清越优美,后因喻辞韵美妙。《晋书·孙绰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25]千条百品:谓各种各样,名目繁多。品,品目;名目。[26]屈曲:比喻参差不一。成理:规律法度。[27]数:技术,方法。[28]宫商:古代五音中的二音。《周礼·春官·大师》:“皆(通“谐”)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zhǐ)羽。”[29]清浊: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也可谓汉语音韵学中的一对范畴),它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特点。发音时声带与发音体一起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反之则称之清辅音。[30]谢庄:宋骈文家。据《宋书·谢庄传》:“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仕至光禄大夫,卒年三十六。”谢庄亦能诗,所作格调清雅绝俗。最有其分:最有识别宫商、清浊的天分。请参阅钟嵘《诗品·序》。[31]手笔:犹文章。自南北朝始有“文”、“笔”之分,即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分为有韵的“文”,与无韵的“笔”。这里“手笔”当指无韵的实用骈散文字。差易:差别。[32]文不拘韵:谓“手笔”之文不讲究宫商、清浊之声律。[33]特:但;只。济难:有利于难以言传之情事的表达。济,有益;方便。轻重:指文字声音上的顿挫抑扬,高低变化,即后来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所谓“宫羽相变,低昂舛节。”[34]禀:领受:承受。此指具有。[35]公家之言:指所谓“不拘韵”的奏疏、书表、策论等一类骈散实用文字。[36]事外远致:指除“公家之言”以外的纯文学文字。致,意态;情趣。[37]恨:遗憾。[38]恒:常常。[39]造:此指编纂。[40]转:这里有进一步的意思。统绪:犹端绪。统,丝绪之总束。绪,丝头。[41]可意:赞同;合意。[42]班氏:指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有《汉书》、《两都赋》等传世。[43]既任情二句:这是范晔批评班固断代为书,一改《史记》通史之先例,未能“通古今之变”,审辨、阐明各个历史现象之发生、发展及其归宿。[44]赞:文体之一,有杂赞、哀赞及史赞之分。[45]志:记事的书或文章,此指《汉书》中的《食货志》、《地理志》、《五行志》、《天文志》等十志。推:推许;赞许。[46]博赡:犹宏富。赡,充裕。[47]整理:指编纂《后汉书》时对史料的处理,以及在编纂方法和体例上的创新。[48]传论:即每篇人物传纪后的评语、议论。[49]裁味:评判裁夺的意味。[50]“至于”三句:请参阅《后汉书》的《西羌传论》、《南匈奴传论》等篇。其中不乏针砭时事之论。则范晔之自负自夸亦并非无据。[51]中合:谓切中时弊。[52]《过秦》篇:即《过秦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辞赋家贾谊的代表作之一。分上、中、下三篇。本编已选入其上篇。[53]“欲遍作”二句:据《宋书·范晔传》:“(元嘉九年)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此时晔年方二十七岁,至被杀时,历时二十一年,然仅撰成本纪十卷,

列传八十卷,《汉书》所有之十志并未依其例而成。[54]杰思:杰出的思想和见解。按:《后汉书》既有论,又有赞,体例未免有重复之嫌。[55]同含异体:谓各篇赞论内容不尽相同。[56]纪传例:指序例。未见于今本《后汉书》。梁刘昭《后汉志序》云:“(范晔)序或未周,志遂全缺。……司马续书,总为八志,范晔序例,颇褒其美。”[57]称情:犹言放胆、无所顾忌。[58]听功:指对音乐的鉴赏识别。自挥:指亲手弹奏。晋嵇康《赠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据《宋书·范晔传》载:“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59]雅声:正声。雅,合乎规范。[60]一绝处:指音乐(非雅声之乐)的最高境界。[61]亦复何异:这里指“雅声”与范晔自创的新声实质并无区别。[62]旨态无极:言非“雅”的新声其意蕴与表现形态均优美动人之极。[63]士庶:读书人和平民百姓。 豪似:极其相似。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

蓝田县丞厅壁记

[唐]韩愈

【题解】自唐朝以下,朝廷各官署的办公处所,常常有“壁记”,叙述官署的创置、官秩的确定以及官员的迁授始末等,刻在壁间。后来地方官署也起而效法。写壁记的目的在于使后任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前任的情况,所以一般都写得比较平实详细。韩愈的这篇壁记却与一般的壁记不同。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当时县丞一职,有职无权,形同虚设,还要受到吏胥的欺凌,只能低首下气,使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居此亦无所作为,并以崔斯立任蓝田县丞的种种境遇为例尽情刻画,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韩愈代崔斯立发出不平之鸣,以期引起朝廷对这类事情的注意。蓝田县,唐代属中道京兆府,今属陕西西安市。崔斯立于元和十年(815)任蓝田县丞,当时韩愈任考功郎中兼知制诰,本文即作于此年。全文短小精悍,生动泼辣,意味深长。自“文书行”至“漫不知何事”一段,尤将县丞的无用描摹得淋漓尽致。

丞之职所以贰令[1],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薄、尉[2],主薄、尉乃有分职[3]。丞位高而偪[4],例以嫌不可否事[5]。文书行[6],吏抱成案诣丞[7],卷其前[8],钳以左手[9],右手摘纸尾[10],雁鹜行以进[11],平立睨丞曰[12]:“当署。”丞涉笔占位[13],署惟谨[14],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15],漫不知何事[16]。官虽尊,力势反出主薄、尉下。谚数慢[17],必曰“丞”。至以相訾謷[18]。丞之设,岂端使然哉[19]?

博陵崔斯立[20],种学绩文[21],以蓄其有[22],泓涵演迤[23],日大以肆[24]。贞元初[25],挟其能战艺于京师[26],再进再屈千人[27]。元和初[28],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29],再转而为丞兹邑[30]。始至,喟曰:“官无卑[31],顾材不足塞职[32]。”既噤不得施用[33],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bzgwgz_012/bz>去牙角[34],一蹑故迹[35],破崖岸而为之[36]。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37],墁治壁[38],悉书前任人名氏[39]。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40],俨立若相持[41],水循除鸣[42]。斯立痛扫溉[43],对树二松,日吟哦其间[44]。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45]。

——选自《四部丛刊》本《昌黎先生集》

县丞一职是用以辅佐县令的,对于一县的政事没有什么不应过问。其下是主薄、尉,主薄和尉才各有专职。县丞的地位高于主薄、尉,逼近县令,照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加可否。在公文发出之前,吏胥怀抱已拟成的案卷,到丞那儿去,卷起前面的内容,用左手夹住,右手摘出纸尾签名处,象鹅和鸭那样摇摇摆摆地进来,直立斜视,对县丞说:“您还要署一下名。”县丞拿笔望着应由自己署名的位置,谨慎地签上名字。抬头望着小吏,问:“可以了吗?”小吏说:“就这样。”然后退下。县丞不敢稍稍了解一下公文的内容,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官位虽较高,实权和势力反而在主薄、尉之下。民间谚语列举闲散多余的官职,一定说到县丞,甚至把丞作为相互谩骂的话。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

博陵人崔斯立,勤学苦练,以积累学问,他的学问包容宏深,境界广阔,每天都有长进,并且逐步显露出来。贞元初年,他怀藏本领,在京城与人较量文艺,两次得中,两次折服众人。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评事,因为上疏论朝政得失而被贬官,经过两次迁谪,来到这里做县丞。刚到时,他叹息说:“官无大小,只怕自己的能力不能称职。”在只能闭口无言无所作为的现实面前,他又感慨地说:“丞啊,丞啊,我没有对不起丞,丞却对不起我!”于是完全去掉棱角,一概按照旧例,平平庸庸地去做这县丞。

县丞的办公处原来刻有一篇壁记,但房屋损坏漏水而遭污损,已无法阅读。崔斯立为之换椽易瓦,粉刷墙壁,将前任县丞的名氏全部写上。庭院里有老槐四行,南墙有大竹千株,昂首挺立,好象互不相下,水声汩汩绕庭阶而鸣。斯立把厅屋里外打扫干净,种上两棵相对的松树,每日在庭中吟诗。有人问他,他就回答说:“我正有公事,您暂请离开这里。”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注释】 [1]丞:县丞。贰:副贰、辅佐。这里作动词用。令:县令。唐代制度,京都旁的各县称为畿县(蓝田即为畿县),置令一人,丞一人。[2]主薄、尉:均为县令、县丞之下的官职。县署内设录事、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七司,主薄领录事司,负诸司总责。尉主地方治安。[3]分职:分理诸司,各有专职。[4]偪(bì):同“逼”,迫近,侵迫。这一句说县丞官位高于主薄、尉,如果真的管起来,很容易侵犯县令的权力。[5]例以嫌不可否事:按照惯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表示意见。[6]文书行:在传布公文的时候。行:传布。[7]成案:已成的案卷。公文由主管各司拟稿,经县令最后判行,成为定案。指:到。公文经县令签署之后,还要县丞副署。[8]卷其前:卷起公文的前面部分。意即吏不需要丞知道公文的内容。[9]钳以左手:用左手夹住(卷起的部分)。钳,用手指夹住。[10]右手摘纸尾:用右手摘出纸尾。摘,拣出某一块地位的意思。[11]鹜(wù务):鸭子。雁鹜行,斜行。[12]平立:站着。睨(nì):斜视。雁鹜行、平立、睨都是描写吏对丞的轻蔑态度。[13]涉笔:动笔。占位:看着应当署名的地方。[14]惟谨:很谨慎。惟,发语助词。[15]略省:稍稍了解一下。[16]漫:茫然的样子。[17]数:数说,列举。慢:散慢,闲散,多余的官。[18]訾謷(zǐ子aó熬):诋毁。[19]“丞之设”两句: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端,本。[20]博陵:地名,在今河北蠡县南。崔斯立:名立之,字斯立。[21]种学绩文:以耕田织布为比喻,说崔斯立勤学苦练,学有根柢。绩:缉麻。[22]以蓄其有:以积累学术修养。[23]泓涵演迤(yí移):包孕宏深,境界广阔。[24]日大以肆:每天都有进步,并且渐渐显露出来。[25]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26]战艺:以文艺与人较量。指应试。[27]再进:崔斯立于贞元四年登进士第,六年中博学宏词科。再屈千人:两次战胜众人。底本原作“再屈于人”,出人头地的意思。两说皆通。此据他本。[28]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29]大理评事:官名,掌刑法,属大理寺,上有卿、少卿、正、丞。言得失:上疏论朝政得失。黜官:被贬官。[30]再转:经过两次迁谪。丞,用作动词。[31]官无卑:官职不论大小。[32]顾:只是。塞职:称职。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第三篇

《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兰亭集序、归去来辞、桃花源记、范雎说秦王、唐雎说信陵君、唐雎不辱使命、卜居 北山移文、谏太宗十思疏、为徐敬业讨武激、滕王阁序

陈情表、春夜宴桃李园序、吊古战场文、陋室铭、阿房宫赋

师说、再有就是曹植的《洛神赋》、陶潜的《闲情赋》、荀子的《劝学篇》、庄子的《逍遥游》(这一定要背啊!!!)《齐物论》

《三都赋》、《过秦论》《六国论》

《论语》背熟了没?这个才是最基本的。《古文观止》并没有什么六年级必背的古文,不过可以提前看看。《古文观止》中前三章的周文中基本上都是节选的《左传》所以如果有兴趣可以看《左传》不过有点难,毕竟是经典。

《古文观止》中一些简单的文章可以先背下,我给你列举一些如下:马说,师说,陋室铭,爱莲说,洛神赋,过秦论,出师表,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兰亭集序,陈情表,五柳先生传,采莲赋,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石钟山记,正气歌。这些也就差不多了吧。看完这些你还觉得不够的话再来找我吧!顺便说一下我给你列举的以后你大部分都会在以后的语文课本上见到,所以你现在背熟一点也不吃亏哦

不妨读读《古文观止》

有位朋友说,他的孩子今年小学六年级毕业,喜欢读书,爱好作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书籍都读过了,现在让孩子读什么书好,他也不知道,让我推荐几本书给孩子读。叶开是著名文学杂志《收获》的副编审,他的妻子王琦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副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我在《读者》(2011年第6期《对抗语文》)上看到,他们10岁的女儿在阅读《格列佛游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及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我想,叶开夫妇为女儿推荐的这些书肯定没错,也向朋友的孩子作了推荐。除此之外,还推荐了《读者》和《美文》杂志、美国作家巴勒斯的《醒来的森林》(19世纪美国生态文学家巴勒斯的代表作,被誉为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伴随几代美国总统少年时代健康成长的优秀读物。)及余秋雨散文集《山居笔记》、《文化苦旅》等。

朋友很认真,也很信任我,让我再推荐一些特别经典、有记忆价值的诗歌、散文,让孩子在初中阶段有计划的阅读记忆。我说,可以在《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及其他朝代的诗歌里精选一些诗文,让孩子熟读记忆。如果父母有能力,可以辅导孩子读读《古文观止》,没能力辅导,可以让孩子对照原文读读注译本。我的推荐出乎朋友的预料,他说这本书值得读吗?我说《古文观止》所选的二百二十二篇文章,上起周代下迄明末,以时代为序来编排,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大体反映我国散文发展的历史,入选的大部分作品,【古文观止】【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为人们传诵不已,像我们熟悉的《曹刿论战》、《谏逐客书》、《论贵粟疏》、《前(后)出师表》、《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桃花源记》、《陋室铭》、《阿房宫赋》、《杂说四》、《师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秋声赋》、《前(后)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卖柑者言》等名篇都在其中。所选文章,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风格迥然,众彩纷呈。从篇幅上说,有数千字的长篇,也有几百字多的精悍小品,千字左右的为多,这些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诵记,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都值得学习借鉴。 巴金小的时候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得很熟,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谈我的散文》)今天的孩子,课程多,课业负担重,不可能去背诵《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但选择其中的六七十篇名作,诵读记忆,还是能做得到,也很有必要。

让孩子课外读好书,读“特别经典、有记忆价值”的书,是语文教学的责任,也是父母的责任。今天,出版技术发达,出版节奏快,书籍如山似海,当然,烂书也不少,与其让孩子不加选择地读烂书,不如不读。今天的孩子有条件买书,很多孩子也爱读书,买什么书,读什么书,需要社会关注,需要父母和老师加以选择和指导,指导者不读书,就难以指导孩子读书,这需要老师和家长读点书,自己读了,才会知道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读。我的案头有一本《古文观止》,劳

作之余,反复阅读,深感中国古代散文之美,故曰:。

人谈“背诵”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不过,时至今日,背诵却备受争议。反对者以为背诵会戕害性灵、拘系思考,是落伍愚笨的教学法;也认为中文程度江河日下、教育水平日渐低落与背诵有莫大关系。因此,摒弃背诵的呼声此起彼落,响彻云霄。背诵真的会毒害人吗?不妨听听以下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吧。

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他在接受澳门大学学生访问时说: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中文、英文或是其它语言,我都喜欢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汇贯通的方法之一。

可见背诵并不是愚策的教学法,相反有助于学生认识语法规律,掌握遣词造句的诀窍,背诵得当还是一件乐事呢。

出身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获夏志清教授推崇为当代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材、著名小说家白先勇先生认为念中国诗词,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中国诗词里极度的精纯性,对于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

都是很好的基础。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背书,多背古文、多背诗词,这对于文字表现是一种最好的训练。

学养深厚、笔融文白的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又可层楼更上。

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杜松柏先生在《工夫全从诵背来》一文中指出:「一方面熟能生巧,由背诵镧熟之中得到法则;一方面由有之而化之,书背熟了,词汇自然有了,成语也蕴藏于胸,二者如筑屋的材料,人人可拈用成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如果能将所记得的词汇、成语,一一点化,则能自成格调,不落前人窠臼,神而明之,便能达难达之情的地步了。......看来字词安顿的工夫,亦在背诵了。

由上述几位学者的话,足见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它使语言文字清通畅达、灵巧铿锵。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背诵的古典诗词,尽管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常常一生难忘,终身受益。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

为谁阅读答案
古文观止 第四篇

为谁

龙应台

(1)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

(2)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为谁阅读答案

( 3)所以我这个难民的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

 (4)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厨房特别大,所以是个多功能厅。孩子五颜六色的画,贴满整面墙,因此厨房也是画廊。餐桌可以围坐八个人,是每天晚上的沙龙。为谁阅读答案。另外的空间里,我放上一张红色的小矮桌,配四只红色的矮椅子,任谁踏进来都会觉得,咦,这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吗?

( 5)当我打鸡蛋、拌面粉奶油加砂糖发粉做蛋糕时,安德烈和菲利普就坐在那矮椅子上,围着矮桌上一团新鲜可爱的湿面团,他们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蛋糕糊倒进模型,模型进入烤箱,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

(6)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做菜。食谱的书,放在爬着常青藤的窗台上,长长一排。胡萝卜蛋糕的那一页,都快磨破了;奶酪通心粉、意大利千层面那几页,用得掉了下来。我可以在十分钟内,给四个孩子──那是两个儿子加上他们不可分离的死党──端上颜色漂亮而且维他命abcde加淀粉质全部到位的食物。然后把孩子甲进车里,一个乙去踢足球,一个带去上游泳课。中间丙到图书馆借一袋儿童绘本,丁到药房买一只幼儿温度计,到水店买三大箱果汁,到邮局去取孩子的生日礼物包裹同时寄出邀请卡--然后匆匆赶回足球场接老大,回游泳池接老二,回家,再做晚餐。

(7)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 8)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 9)孩子大了,我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回头变成一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而长大了的孩子们却成了美食家。菲利普十六岁就自己报名去上烹饪课,跟着大肚子、带着白色高筒帽的师傅学做意大利菜。十七岁,就到三星米其林法国餐厅的厨房里去打工实习,从削马铃薯皮开始,跟着马赛来的大厨学做每一种蘸酱。安德烈买各国食谱的书,土耳其、非洲菜、中国菜,都是实验项目。做菜时,用一只马表计分。什么菜配什么酒,什么酒吃什么肉,什么肉配什么香料,对两兄弟而言,是正正经经的天下一等大事。

( 10)我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一个鸡蛋多少钱,我说不上来,冰箱,多半是空的。有一次,为安德烈下面──是泡面,加上一点青菜叶子。

( 11)汤面端上桌时,安德烈吃了两口,突然说:[青菜哪里来的呀?"

(12)我没说话,他直追,[是上星期你买的色拉对不对?"

 (13)我点点头:是的。

( 14)他放下筷子,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说:[那已经不新鲜了呀,妈妈你为什么还用呢?又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对吧?"

( 15)他不吃了。

( 16)过了几天,安德烈突然说:[我们一起去买菜好吗?"

 (17)母子二人到城里头国际食品最多的超市去买菜。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回回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这做妈的站在旁边看着,[不准走开喔。"

( 18)他把顶级的澳洲牛排肉展开,放在一旁。然后把各种香料罐,一样一样从架上拿下来,一字排开。转了按钮,烤箱下层开始热,把盘子放进去,保持温度。他把马铃薯洗干净,开始煮水,准备做新鲜的马铃薯泥。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 19)电话铃响。我正要离开厨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挡下来,说:[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厨房里看我做菜。"

( 20)红酒杯,矿泉水杯,并肩而立。南瓜汤先上,然后是色拉,里头加了松子。主食是牛排,用锡纸包着,我要的四分熟。最后是甜点,法国的soufflé。

( 21)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 22)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 23)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1、作者多次写到[做菜",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2、 从4-6段概括[我"的[能干"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3、第6段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跑   塞   载   送   放   返   折   冲

甲:       乙:        丙:        丁:

4、品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②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5、 结合文末两段,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4分)

参考答案:

1、[做菜"是全文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并推动情节发展。(共3分。)

2、做菜、照管孩子两不误,做菜效率高,家务事安排有条不紊。(共3分。)

3、甲:塞  乙:送  丙:折  丁:冲 共2分。

4、①运用[大"[好几个"[紧扣"这一连串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做菜时的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突出了做菜动作的娴熟和做菜的乐趣,同时也饱含了母亲对儿子的欣赏。(共2分。)②喻体新颖生动,突出了月亮的美好,传达出[我"观看儿子做菜时的愉悦之情。(共2分。)

5、作为父母,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爱自己,爱生活;作为儿女,要感恩父母,关爱父母,回报父母。(共4分。)

史记读后感3000字
古文观止 第五篇

我们先谈<史记>。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司马迁,好人。好人经常倒霉,我对他很同情,也很佩服,觉得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史记读后感3000字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史书,而且是史部第一,就像希罗多德之于希腊,我们也是把司马迁当?史学之父?。但此书之意义,我理解,却并不在于它是开了纪传体的头。相反,它的意义在哪儿?我看,倒是在于它不是一部以朝代为断限,司马迁作<史记>,利用材料很多。它们不仅有?石室金匮?(汉代的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收藏的图书档案,也有他调查采访的故老传闻,包含社会调查和口头史学的成分。学者对<史记>引书做详细查证,仅就明确可考者而言,已相当可观。我们现在还能看得到的早期古书,它几乎都看过。我们现在看不到的古书,即大家讲的佚书,更是多了去。这些早期史料,按后世分类,主要属于经、子二部,以及史部中的?古史?。经书,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官书旧档,年代最古老。它们经战国思想过滤,同诸子传记一起,积淀为汉代的?六艺之书?和?六家之学?。司马迁?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我们从汉代思想进窥先秦历史的重要门径。不仅如此,它还涉及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包含后世集部和子部中属于专门之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同时又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总汇。它于四部仅居其一,但对研究其他三部实有承上启下(承经、子,启史、集)的关键作用。借用一句老话,就是?举一隅而三隅反?。据我所知,有些老先生,不是科举时代的老先生,而是风气转移后的老先生,他们就是拿<史记>当阅读古书的门径,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从这里入手。比如大家都知道,王国维和杨树达,他们的古书底子就是<史>、<汉>。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是读古书的一把钥匙,特别是对研究早期的学者,更是如此。

读<史记>,除史料依据,编纂体例也很重要。这本书的体例,按一般讲法,是叫?纪传体?,而有别于?编年体?(如鲁<春秋>、<左传>、<纪年>及后世的<通鑑>)和?纪事本末体?(如<国语>、<国策>和后人编的各种纪事本末)。但更准确地说,它却是以?世系为经?,?编年?、?纪事?为纬,带有综合性,并不简单是由传记而构成,在形式上,是模仿早期贵族的谱牒。司马迁作史,中心是?人?,框架是?族谱?。它是照<世本>和汉代保存的大量谱牒,按世系分衍,来讲?空间?(国别、地域、郡望)和?时间?(朝代史、国别史和家族史),以及?空间?、?时间?下的?人物?和?事件?。它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是讲?本?,即族谱的?根?或?主干?;?世家?是讲?世?,即族谱的?分枝?;?列传?是讲?世?底下的人物,即族谱的?叶?。这是全书的主体。它的本纪、世家都是分国叙事、编年叙事,用以统摄后面的列传。本纪、世家之外,还有?十表?互见,作全书的时空框架。其?纪传五体?,其中只有?八书?是讲典章制度,时空观念较差,属于结构性描述。原始人类有?寻根癖?,古代贵族有?血统论?,春秋战国?礼坏乐崩?,但?摆谱?的风气更盛(?世?在当时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很多铜器铭文,都是一上来就?自报家门?,说我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孙?。司马迁虽生于布衣可取卿相的汉代,但他是作?大历史?。他要打通古今,保持联贯,还是以这样的体裁最方便。这是我们应该理解他的地方。

司马迁作<史记>,其特点不仅是宏通博大,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以?互文相足之法?,节省笔墨,存真阙疑,尽量保存史料的?鲜活?。比如初读<史记>的人,谁都不难发现,它的记述往往自相矛盾,不但篇与篇之间会有这种问题,就是一篇之内也能摆好几种说法,让人觉得莫衷一是。但熟悉<史记>体例的人,他们都知道,这是作者?兼存异说?,故意如此。它讲秦就以秦的史料为主,讲楚就以楚的史料为主,尽量让?角色?按?本色?讲话。这非但不是<史记>的粗疏,反而是它的谨慎。如果吹毛求疵,给<史记>挑错,当然会有大丰收,但找错误的前提,首先也是理解。

<史记>这部书伟大,它的作者更伟大。我们?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一定要读他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当然很重要,因为只有读这篇东西,你才能了解他的学术背景和创作过程,知道他有家学渊源、名师传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老道,所以文笔也老道。但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他还有一封<报任安书>。如果我们说<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的?学术史?,那么<报任安书>就是他的?心灵史?。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将就死?之人的心灵对话,每句话都掏心窝子,里面浸透着生之热恋和死之痛苦。其辗转于生死之际的羞辱、恐惧和悲愤,五内俱焚、汗发沾背的心理创伤,非身临其境者,绝难体会。小时候读<古文观止>,我总以为这是最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一篇。

司马迁为?墙倒众人推?的李将军(李陵)打抱不平,惨遭宫刑,在我看来,正是属于鲁迅所说敢于?抚哭叛徒?的?脊梁?。他和李将军,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趣舍异路,素无杯酒交欢,竟能舍饭碗、性命不顾,仗义执言,已是诸、刿之勇不能当。而更难的是,他还能在这场?飞来横祸?之后,从命运的泥潭中撑拄自拔,发愤著书,成就其名山事业。读<报任安书>,我有一点感想:历史并不仅仅是一种由死人积累的知识,也是一种由活人塑造的体验。这种人生体验和超越生命的渴望,乃是贯穿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历史的共同精神。史家在此类?超越?中尤为重要。它之所以能把自身之外?盈虚有数?的众多生命汇为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首先就在于,它是把自己的生命也投射其中。我想,司马迁之为司马迁,<史记>之为<史记>,人有侠气,书有侠气,实与这种人生经历有关。一帆风顺,缺乏人生体验,要当历史学家,可以;但要当大历史学家,难(我以为,?大历史?的意义就在通古今,齐生死)。

以个人荣辱看历史,固然易生偏见,但司马迁讲历史,却能保持清醒客观,即使是写当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肤之痛,也能控制情绪,顶多在赞语中发点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历史,写史和评史,绝不乱掺乎。

对司马迁的赞语和文学性描写,我很欣赏。()因为恰好是在这样的话语之中,我们才能窥见其个性,进而理解他的传神之笔。例如,在他笔下,即使是?成者为王?的汉高祖也大有流氓气,即使是?败者为贼?的项羽也不失英雄相。就连当时的恐怖分子,他也会说?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连李斯这样的?大坏蛋?,他也会描写其临死之际,父子相哭,遥想当年,牵黄犬,逐狡兔的天伦之乐。很多?大人物?写得就像?小人物?一样。

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有关,<李将军传>也值得一读(有趣的是,它是放在<匈奴传>和<卫将军传>的前边)。他讲李陵之祸,着墨不多,对比<汉书>,好像一笔带过。这种省略是出于?不敢言?还是?不忍言?,我们很难猜测。但他在赞语中说: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司马迁说的?李将军?是李广而不是李陵,然陵为广孙,有其家风,就连命运的悲惨都一模一样。读者若拿这段话去对比一下苏建评卫青的话,所谓?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卫将军传>赞引),他的?无言?不是更胜于?有言?吗?

汉代以后,?卫将军?只见称于记录汉代武功的史乘,而无闻于民间。相反,李将军却借诗文的传诵而大出其名。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其中有块敦煌市博物馆送展的西晋壁画砖(图一),上面有个骑马的人物,正在回头射箭,上有榜题为证,不是别人,正是李广其人。

看见?李将军?,我就想到了司马迁,想到了史学中的文学力量。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读后感
古文观止 第六篇

我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无论工作和生活只要能够活着就行,就是一种随缘的状态,而且很多时候是逆来顺受,所以人生没有精彩之处,但有一些小小的爱好,也仅仅是爱好,没有刻意的追求与努力,不是在哪个方面要做得出人头地,其中看书就是一个一直不能放弃的嗜好,直到知天命的今天。最近因为忙碌的日子终于告一段落,我在独生子的建议下看了<陈二狗的妖孽人生>这本百十万字的网络小说,两个字:感悟。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的作者是烽火戏诸侯,本名陈政华,1986年出生,我认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励志方面的书籍。首先主人公陈二狗是一个小人物,集聚了太多方面的品质,这是一个集成品,人物个性丰满、情节集中、悬念叠起,展现一个小人物不甘于寂寞生活,永不言败的精神,世界上没有谁能打倒你,只有你自己能打倒自己。只要自己不放弃,一直努力地追求,方方面面严格要求,有目标,有付出,有步骤,抓住一切机会,见贤思齐,丰厚自己的人生,那样才会有快乐,有成绩,虽然也有痛苦和失败,屡败屡战啊,人生想不辉煌都难。主人公是东北农村大山里的百十几号人的一个,爸爸在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抛弃他们母子三人如人间蒸发一般,妈妈领着他和哥,还有一个疯颠的爷爷,在那样一个闭塞的小村庄,他们是外姓人,别人都是姓张的,所以格外受人欺侮,也正因为这样,他和哥哥从小就充满斗志,豁出命来也要与别人干。陈二狗的妖孽人生读后感。光拿命、敢拚命不代表你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得益于爷爷,虽然看似疯颠,但无论是文化还是志向上,都在潜移默化中教导两个聪明绝顶的孙子,在土地上写字,背诵古文观止之类的名篇,而写字不仅仅是简单的写,是书法,有章法,有力度,在玩闹中夹杂着武术套路,可以说是文武兼修,而小小小少年的人并不懂得这些,只是去做,去做功,去在实践中也就是大山里与野兽斗志斗勇,何况这些来不得半点虚假,那是用生命去搏斗,恶劣的环境,苦难的生活,不息的渴望,只是不让别人鄙视,不受欺侮,能活着,能活得比别人好一点,能让娘过上点好日子。哥哥就是以一幅世人皆瞧不透的傻笑去与村里人游戏,一但有人敢欺侮弟弟那就是拚命,而且手到擒来、马到成功。他们真的是没人敢惹的角色了。后来命运之神就这样眷顾有准备的人,一伙城里人来到这个小山村,狩猎,作为村里唯一有文化、能用简单的普通话与外界交流的人,二狗接受了城里人的雇用,而且也大大地赚了一笔钱,然后独俱慧眼的伯乐看懂了与众不同的二狗和他的哥哥,武力值绝伦,然后,在一番痛苦的抉择中他终于走出了小山村,哥哥留下来侍候妈妈,他的初衷就是多赚钱,给哥哥娶个漂亮媳妇,好好孝敬妈妈。井底之蛙有了广阔的天空后,初衷在慢慢的改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但对于这个山村的孩子,忍常人所不能忍,付出全部的精气神,只为了能活得更好。因为他的吃苦、耐力与付出,他在迅速地积累经验,当他的能力在逐步提高的时候,相应的人事物就来到了他的面前,一个小小的人物,那是来者不拒啊,去应对各种挑战。不远处的伯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进行各种看似折磨的提升,如果是没有进取心的人故事就结束了。可是这个不服输的人就是不肯轻易放弃,这也是心理学上最值得炫耀的潜力挖掘,如果没有这样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他也软弱过,也痛苦过,也绝望过,但就是没有放弃,象一株小草,任其狂风暴雨,任其血雨腥风,任其蹂躏,只要一息尚存,就去面对一切。百折不挠!然后有了一步步地向前,哪怕是一小步,他始终在进步。经历诱惑,经历陷井,经历九死一生的有惊无险,这棵小苗在茁壮成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其中的旖旎、欲望、哀痛和生不如死都定格成一幅幅震撼人心灵的璀璨的画面。亦黑亦白,亦正亦斜,亦人亦妖,亦上亦下,无论怎能样的蜿蜒曲折,无论怎样的波澜壮阔,无论怎样的惊心动魄,路线是不变的前进,泪和着血,痛并着快乐,小人物亦卑微亦高尚追求与生活,一路的高歌,让凡与之有缘的人都心有所感,情也迫切,触景生情也让自己的人生精彩地过。

读了<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反省自己的人生,第一,不疯魔不成佛!一个小人物,可以制定自己的目标,一直以这个目标为方向,至死不渝,生命可以终止,志向不可缺。我呢,一个工人家庭的女儿,一个也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有了一份自己的工作,考学就业,然后人生就停滞不前了。工作中曾经有过的大比武,我付出过,班前班后和班中抓紧一切时间拨打算盘练功,已经些微的成绩,然后就如彩虹般坠落,人生再没有起色。没有继续的努力与拚搏,不知道如何去获得成功,只知道是金子永远会发光的,殊不知在地下再发光有谁能看见啊?更何况就是在地下也没有足够的积累啊,只是琼瑶小说笔下的小女生渴望着有一天白马一王子会降临,会有一个伯乐发现我,会有一个位置适合我,多么幼稚的苍白与执着,所以生活就这样平淡着过。第二我的思想最近几年来是见贤思齐,年龄已经接近五十,更何况是停留在思想上,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矬子。而陈二狗则说的少,做的多,一幅人脉图说明了作者心中价值取向,技术专长绝对不是老板的最长板,那是老板的工具,无论各行各业最终成功的是人的工作。人力、人才、人际关系,一张人脉图,天天上心,天天维护,天天去挖掘,不断地去扩张,挖掘人才不遗余力。我在工作中不也曾经有过贵人吗,明示也好暗示也罢,良好的关系网,人家主动伸出的橄榄枝,我都是一律地淡薄,更包括对领导,不卑不亢就高尚?如果退一万能步说业绩十分突出也有情可原,从来不把自己的主业当回事,只是对付着完成手头的工作,不敬业,不执着,仅仅不是最差者。却养成了一幅横冲直撞的性格,直爽等于倔强,出口必伤人,入木三分,而自己未曾觉得。每一个当下也没有好好地活。永远是这个圈子里的外面人,别人都用可惜可爱的口吻说她是一个肯于付出与上进的善良人,说此行的业绩没有,这不是最大的悲哀吗?那么多来到我身边的高于我何止一倍的大家,我都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份资源,无论人家身上的长处、知识储备还是圈子里的地位和影响,暴殄天物说的就是我样的人吧?应该说我的人生起点应该比二狗的人生要高,我身边也不乏高人,但所有的机会我都没有抓住,人生的苍白与无奈向谁诉说?第三是二狗的绝对付出,知道自己起点低,就不断地学习,无论专业知识还是相关的政策法规,只要是知识,就充实、汲取,就学习,不盲目,有计划地推进,知道要过上等人的生活,必须全情付出,而且该付出时绝不手软,哪怕沤心沥血,人生一个阶段的小目标、一件小事、一个个小飞越,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越。所以啊,英雄不问出处,还有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知道的昨天的你早已经落伍,精进不停歇,在最关键的时期做最关键的事情,管住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矫情,敢于下手,敢于掰命,就为了达成目标,叹为观止!第四是借势,无论男老少女,无论情欲喜好,无论天涯海角,不为情迷,不为物扰,首先是达成目标,然后狠下心来可以卑微,但永远挺直身腰,低头不等于后退,收起拳头为了更好的攻击和效果,花样子好看不中用,结果永远比过程更重要。一颗诚实的心,一个不屈的形象,一个永无止境的超越,铸就一个硬汉似神如妖,不是逆天行事,而是顺势而上,借力使力,人生辉煌无比。

啊!真是一本好书,珍藏非卖限量版,值得一读。特别是人生有追求的人,开卷有益,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交流,而同样的人生,同样平凡,同样的追求,不一样的结局,无它,结果都是自己想要的,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这是不二的法则。要说心里话,真的感谢,感谢儿子,一个书友群,互相交流,更可贵的是他的眼界,告诉我这本书可读,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读完了一至四册,有极强的可读性,无论故事情节,还是谋篇布局,还是语言处理,都符合我的审美与取向,而身边的同事在看如此用心地去争分夺秒地读这本书,纷纷要求借阅,虽然不舍得,儿子的书吗,但也得借阅啊,好东西不能自己独享,独乐乐?与人乐乐?与人乐乐!还有就是从放下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开始重新组织布署自己的生活,在接触的客户中,每一天都有记载,积累些什么,看一本书一定有收获,真的活在当下,不是说而是做,象陈二狗那样:于小事得道,于小人成佛!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读后感(二)

陈二狗,很俗的名字,不俗的故事,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一个有血性的男人,什么是一个大丈夫。()他是一个小人物,他的坚持,他宁愿当趴着的人,也不愿当站着的狗;他再痛苦再委屈,也会按时回家,给自己老婆一个干净的笑脸;他有自己的理想,一次次倒下,一次次站起来,一次次超负荷的承担,让我知道,真正的男人要有所担当,要敢担当,聪明的不是知道怎么下一把烂牌,而是知道什么时候离开牌桌,什么事情都怕坚持,我明白了什么叫厚积薄发,一个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一本好的小说,能让人找到心灵的寄托;也许只有陈二狗这种人才能娶到曹蒹葭这样的老婆,我不知道什么是大彻大悟,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乎的东西,当你为了另外的人,放下自己在乎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爱,现在有几个人敢把自己的后背让给别人,有几个人敢把自己最后的一块钱给朋友5毛,也许这写东西只能在小说里面寻找了,

烽火的书,文采没得说,那种7分描述,3分对白的精练语句让我着迷,以前看<极品公子>如此,现在看这本书也是,<极品>中的叶河图,曾一度让我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但是毕竟太过遥远,二狗不是,看着他一步步的成长,一步步的成熟,我感慨颇多,他不善于说对不起和谢谢,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如果一个问题只能通过争吵劝服去解决,说明你很无能。他话不多,谢谢和对不起也不挂在嘴上,男人那种沧桑的感觉,不是装出来的,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彻悟。他狠辣无情,他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他有一张平静的脸,八风不动,心若磐石,什么事情都能装在心里,不多话,该说的一句不少,不该说的一句不多。当富贵告诉二狗娘走了,二狗哭了,我也哭了;当二狗的爷爷跪在村民前,我哭了;当二狗跪在地上,说:爷爷,二狗给你丢脸了,我又哭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被富贵和二狗的兄弟情感动哭过,被王解放和小爷的兄弟情也感动过,被陈二狗的坚持,那种喊着血往下咽,脸上还要露出笑的坚持感动过。

看了6年的小说,我不敢说这本书是最好的,但我敢说,这本对我而言是最好,因为他让我收获最多,看小说为了什么,有人为了消遣,所以喜欢看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等人写的书,有人为了幻想,所以喜欢像,卡徒,师士传说之类的书,有人喜欢yy,所以喜欢,穿越,网游,有人为了寻找刺激,所以看无限恐怖,看荒村。我就追求能看到东西而且要看的爽,只追求收获我就去看名著了,只追求看的爽,我就去看限制级的了,呵呵,不多说了,继续看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0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