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第一篇

【原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1-3】 【翻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 本诗从萧索的秋景入手,写出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对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意远。而发自内心对寒江的怀念之情,由此引发了首尾呼应。 【阅读训练】: 一、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3分)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3.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4.“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5.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3分) 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 二、 1、 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 简要概括“木落雁南度”所描绘的两个场面。 3、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 说说“乡泪客中尽”中“尽”字的表达效果。 5、“平湖夕漫漫”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 1.尽:用完,没有;(1分)思念家乡的泪水已经在客乡流完(1分);一个“尽”字道出了作者离家之远,飘零之久。(1分) 2.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1分),异乡漂泊的境遇(1分),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1分)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1分)。 3.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4.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5、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6、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7、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点出题目中的“早寒”。作者活画出一副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二、 1、答:本诗写的是深秋季节。 2、答:树叶凋零 大雁南飞 3、答: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4、答:“尽”字夸张的写出了诗人因思乡而眼泪流干,淋漓尽致的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答:烘托出作者迷惘、茫然、苦闷和傍徨的心绪。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第二篇

作者简介

孟浩然[7]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8]

创作背景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2-3]

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诗人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早寒江上有怀

作品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渡: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译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江面宽阔,水势浩大,称为“平海”。【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9)《论语 微子》记载,孔子曾经在旅途中迷失方向,让子路向正在耕种的隐士长沮、桀溺询问渡口(迷津)。这两句化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落拓失意,前途渺茫之叹。[1-3]

译文(一)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家乡就在弯弯曲曲的襄水边,远隔楚云之端。思乡的眼泪已流尽,客旅的生活无比辛酸,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4]

译文(二)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在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5]

作品鉴赏

鉴赏一: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孟浩然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孟浩然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3]

鉴赏二: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没有问路的地方。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会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6]

鉴赏三:这首诗以兴开首,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未能实现的彷徨。结句亦可解释为世路茫茫,望而兴叹。[7

2014高三语文最新古诗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第三篇

2014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8.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

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6分;答出一点给3分(需有简要分析),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8.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

可悟一意化两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5分)上片即景抒情。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9.(6分)这句话,一方面写今日买醉春风里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一方面借想象将来将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何况今日东城买醉,仅为驱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赏心乐事;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

卢 纶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

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注]唐玄宗天宝末年,诗人为避安史之乱,流寓鄱阳。此诗为唐岐王正德年间761年所作,当时诗人正在归乡途中。李僴是诗人的朋友。

8.诗的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5分)

⑴前两联描述了作者在乱离中飘泊、伤情的生活场景:在古城中天天看到的是残碑断碣;有时一个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月光照着秋水,使空中飞过的雁也饱受虚惊。(3分)⑵两联中有正面直写,有侧面烘托。(2分)【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9.(6分)

⑴心情是有喜有忧。喜的是重返故乡;忧的是自己已经是个垂老之人,长时间离开家乡,家乡的人都已不认识自己,就有人来问姓名,也感到惭愧,因为自己还是个微贱之人。(3分)⑵有点题的作用。作者在归家途中受到朋友李僴的招待,在路上寄此诗与李僴,有感恩之意;最末一句也写出了乱世中读书人的无奈与辛酸。(3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寰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迷路。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对表达感情有

什么作用?(6分)

9.这首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5分)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词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8.①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②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③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5分)

9.(1)内容上:点明了题旨——旅愁乡思,(2分)(2)结构上:承上启下 ①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2分) ②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2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也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 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6分)答: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分)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

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

9.(5分)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既写景又写人,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分)

(八)古代诗歌阅读(l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剌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①刘一止(】078~1161),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中书舍人给事

中,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②刺促:奔走忙碌。③轮囷: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

8.首句的“寒食”,也有版本写作“寒日”,但一般都认为“寒食”更好,请结

合首联说明理由。(5分)

9.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6分)

②③①

(九)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有关于长江的诗句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第四篇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关于长江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有关于长江的诗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京师得家书 [唐]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江雪 [宋]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第五篇

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2、<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3、<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7、<题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8、<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9、<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1、<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2、<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13、<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15、<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16、<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7、<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18、<除夜有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9、<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20、<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
岁暮登城望,偏令相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
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第六篇

1、<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3、<河西送李十七>

唐·高适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24、<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25、<秋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26、<客亭>

唐·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27、<秋芸有春绿>

宋·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
宁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及时且自好,来日殊未量。

28、<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9、<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0、<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3、<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34、<秋日·其二>

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35、<>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6、<念奴娇>

宋·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37、<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8、<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9、<望秦川>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40、<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1、<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2、<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3、<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_西湖游记二则翻译赏析_作者袁宏道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答案 第七篇

<西湖游记二则>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其全诗如下:
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_西湖游记二则翻译赏析_作者袁宏道。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_西湖游记二则翻译赏析_作者袁宏道。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1988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