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注解:1、汉皇:指唐明皇。2、御宇:治理天下。
【韵译】: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韵译】: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韵译】: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韵译】: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韵译】: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韵译】: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
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韵译】: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韵译】: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韵译】: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韵译】: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韵译】: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注解: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韵译】: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韵译】: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
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韵译】: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
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韵译】: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
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注解: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韵译】: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
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韵译】: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
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长恨歌白居易翻译】
【韵译】: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韵译】: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
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韵译】: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
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韵译】: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
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韵译】: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
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注解:5、薄:临近、靠近。
【韵译】: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
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韵译】: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
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韵译】: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
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韵译】: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
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韵译】: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
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注解:6、信:任凭。
【韵译】: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
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韵译】: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
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韵译】: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
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韵译】: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
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韵译】: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
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韵译】: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
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韵译】: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
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韵译】: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
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韵译】: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韵译】: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第四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韵译】: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
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韵译】: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韵译】: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
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注解: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韵译】: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
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韵译】: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
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韵译】: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韵译】: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
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注解:8、玉扃:门闩。
【韵译】: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韵译】: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
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注解:9、迤逦开:一路敞开。
【韵译】: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
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长恨歌白居易翻译】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韵译】: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韵译】: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
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注解:10、阑干:纵横。
【韵译】: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
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韵译】: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韵译】: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
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韵译】: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
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韵译】: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韵译】: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
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韵译】: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
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韵译】: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
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韵译】: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
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韵译】: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
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韵译】: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
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评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白居易《长恨歌》诗详解
(中国太原)靳极苍
一、作者介绍·题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先世居太
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
新郑,父季庚,早年卒于襄州别驾。这就是
说,他出身于小官吏的家庭。所以,他自小
就有仕进的思想,是很自然的。他少年时,
正值藩镇混战,为避难流浪于江南的苏州、
杭州、越中,后又到长安符离、襄阳、宣城
等地。这就是说,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一
定很深地体味了民间的疾苦和当时行政的得
失。所以,他提出文学主张:“唯歌生民
病。”政治主张:“用正人远佞幸。”这都是和他的生活阅历有关系的。但“居易鄙人也,上无朝廷附丽之援,次无乡曲吹嘘之誉”(《与陈给事书》)。情形如此,要想仕进,只有由科举一途了。他在《与元九书》中说:“十五六始知进士,苦节读书,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 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果然功夫不负人,二十七岁时,他考取了进士。当时,他是很得意的,他在《及第归觐留诸同年》诗中说:“二十常苦学,一朝谬成名。”然而,他并没有
得到官职。于是,他又参加了拔萃科****。及第后,才授为校书郎。元和初,他又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对策激直仅列四等,授盩厔尉。这就是说,他由中央被外放到外县去了。尉这个官职,只是管捕盗贼察奸宄的县级辅佐官。这实是对激进作者的一个沉重打击。所以,他作《京兆府新栽莲》诗说:“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在这里,他却幸运地结识了陈鸿、王质夫这两个爱好文学的朋友,并在他们的怂恿下写了这首《长恨歌》。
由上看来,他写《长恨歌》时的心情是这样的:一、对弊政有些认识;二、对佞幸有些认识;三、心有委屈。认为自己尽忠竭智,却反被外放,所以极不满意时政,极不满自己的处境。这些因素会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在《长恨歌》中呢?****是:很可能。
白氏类分其诗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自作解题说:“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敏,仆虽不敏,常师此言。„„谓之讽谕,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独善之意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 非平生所尚者„„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以上引见《与元九书》)由此可了解两个问题:一、作者主观要求的并不就是客观所重视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相矛盾了。二、《长恨歌》作
者自己把它列之于感伤类诗中,没把它列在讽谕、闲适两类里,那就是没有把自己“兼济”之志,“独善”之义寄寓其中,而只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伤感诗了。作者自己这些话很重要,很可作为理解评议《长恨歌》的参考。当然,这也只能看做是作者本人的主观愿望,还必须依作品的实际,才能决定。
作者怎样对待“时之所重”的《长恨歌》呢?元和十年他与元九诗说:
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娉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又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未戏赠元九李二十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这类材料,还可有些,但仅此就可看出,白氏也是以社会上爱他的《长恨歌》为光荣的。而自己也称“一篇长恨有风情”,以为是可以“气粗言语大”的。这对作者的重讽谕、闲适诗,而轻感伤诗来说也是个矛盾。由上可知,作者自己对《长恨歌》
的认识,就有两重矛盾:分类上虽轻它,社会上却重视它,他也以为荣,他自己也称赞此诗“有风情”、“近正声”。“有风情”,就是有“国风之情”,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上。这又是作者依客观效果,改变自己的主观认识了。总之,是矛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长恨歌》本身。
二、概述
全篇一百二十句,八百四十字。可算是一首长歌。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自开始“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共三十句。主要是说篇中两主人公唐玄宗和杨贵妃相爱的由来、相爱的实际和相爱所达到的程度。但主动的是唐玄宗,一切都是由他发起发展的。杨贵妃仅以自身的美和自身的媚获得玄宗无以复加的宠爱而已。作者的写作态度,依作品实际看,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用的欣赏口吻;“御宇多年求不得”,是你为着急的口吻;“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代为庆幸的口吻;“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是“天实为之,非人力也”的口吻;“回眸一笑”两句是对贵妃之美的很典型的形象写法;“春寒赐浴”四句是贵妃因美而受恩泽的情况;“云鬓花颜”十句是贵妃承恩泽后受宠的几项典型事例;“姊妹兄弟”四句是因宠贵妃而旁及的恩泽并因此显示出宠爱贵妃达到的程度;“骊宫高处”四句,是对玄宗前面宠爱贵妃行动的总结性概括。其中“从此君王不早朝”和“尽
日君王看不足”两句,都必须以文学笔法目之,是两句形象语言,形容玄宗对贵妃的宠爱竟达到了重女色大大超过重朝政、重国家的程度,以至于全天在看还看不够,可谓爱到了极点。由此可见,白氏这绝不是纪实,而是在以他俩的情况为基点,创作的一个极情主义者的典型形象。这和开始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同样是以情为主的情笔、诗笔、文笔、绝没有一点史笔的味道。有些人认为这两句“不早朝”、“看不足”是寓有贬意的,这是用史笔来看这两句的。这就是观点上的错误了。文学理论,是对既有作品的理解和说明,是先有各种各样的作品,后有各种各样的理论的。“至情”和“纯情”的作品,在文学理论上有论述,这是有根据的。这种作品就是这种理论的根据。千百年来,对这篇伟大作品之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在于文笔和史笔的不分,纪实与创作的混淆,极可感概。谁都知道,在理论上,有纯情至情作品的说法,而对纯情至情的作品,却偏偏要以实论之,真是奇怪。“杨家有女”、“养在深闺”、“一朝选在君王侧”也不是实际。所以说这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是用的文学创作笔法,而不是记实的史笔。 以下“回眸一笑”、“金屋妆成”等,全都是文学语言、形象语言,是创作,不是亲身见到而记的实事。此而不知或以实求之,就太不合于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了。
以下自“渔阳鼙鼓动地来”到“魂魄不曾来入梦”,是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叙述马嵬坡事件的产生、实况和后果。也是以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时年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四大层,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作者用了隐喻的笔法,这也是唐朝诗人惯用的写作笔法,应为唐皇帝与汉皇帝在重色这方面有一样的癖好。这一段写的就是玄宗皇帝重色,而且整日沉迷于美色中,连早朝也不上,误国误民,还将贵妃的亲戚也分侯赐爵。第一层揭露了玄宗的荒淫无度,但是没有直接的写,只是一般的叙述。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是因为重色而导致的安史之乱,玄宗皇帝出逃,贵妃被赐死。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在描绘贵妃死后,玄宗皇帝朝朝暮暮的思念贵妃。生死两重天,但是思念却不能截断,“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叫人如何不泪垂“,描写的就是君王对贵妃的思念,把爱情歌颂的那样的淋漓尽致。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的是贵妃在思念君王,在得知皇帝派使者到来时,“花冠不整下堂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体现出贵妃的思念之情的深切。
对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有几种争议:
一说:“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真诚和专一,歌颂了人类一些美好的品德,歌颂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
二说:“主要讽刺唐明皇的荒淫乱国和昏迷不悟”
三说:“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通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这一对男女的生离死别的不幸命运,产生了高度的同情。”
在我看来,我还是比较同意第三种的。我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喻诗或是爱情歌颂诗都不恰当,它应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喻与同情的交织,既有为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之泪,又有对他们的误国的批判,二者交相融汇,不是机械叠加,《长恨歌》的主题应该是双重性的,是讽喻和爱情皆有的。一方面由于世界观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唐明皇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一个所谓“五十年太平天子”,因此诗的主题思想也具有双重性,既有讽刺,又有同情。
首先,如果作品仅仅是为了暴露唐玄宗荒淫无耻的生活,那么诗从唐玄宗的“重色”写起,写他求她,朝思暮想,一旦把杨贵妃弄进宫里,唐玄宗就“从此君王不早朝”,沉迷于女色之中,从而导致安史之乱,酿成了马嵬坡的悲剧,以“色”的得而复失而告终,故事已经达到了高潮,再加上晚年的孤苦,原来的亲信太监陈玄礼、高力士都已被贬,70多岁的太上皇,名存实亡,而且被迫从兴庆宫迁到太极宫,实际上被软禁,不准与外人相见,更惨的是迁移途中险些做了刀下鬼。这下场、这处境够惊人的了,唐玄宗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充分的品尝了自己酿成的苦酒,从人物的结局,主题的表现,讽喻的目的,这场悲剧都应收场了,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寻觅,仙山答问,托寄信物,再表誓言等情节,把他们的爱情进一步美化呢,这岂不是与暴露的旨意相违背。
其次,诗歌的前半部分写杨贵妃入宫时,作者有意地掩盖了唐玄宗强占儿媳的丑闻,而写成“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玉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写她的光
彩,似乎是上帝恩赐的一样,如果是暴露唐玄宗的荒淫无耻,这是现成的最有力的材料,作者却弃而不取,这是不能理解的。对此,既然陈鸿能写进《长恨歌传》里,而诗人则未取,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可见诗人并没有把贵妃当作“尤物”来写。在选材上,我想作者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最后,白居易写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几十年之后,对这样的民情,他不但很清楚而且也深受影响,何况他本人很佩服玄宗,常把玄宗和太宗相提并论,而当时同情李杨爱情的传说大量产生,对于“深于诗,多于情”的白居易来说,难免会批判中兼有同情的个人色彩体现在作品中,退一步讲,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尤其是悲剧色彩十分浓厚的作品不会只有一种主题思想。
《长恨歌》能够千古传唱,自有其无穷魅力,接下来就分析一下它独特的艺术手法。 第一、对仗手法突出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都是对仗,其作用是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能够把生离死别的痛哭和生死两重天的思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第二、采用反复手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为了强调玄宗对贵妃的专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迟迟”和“耿耿”是为了渲染气氛,突出玄宗对贵妃的无限思念;“悠悠生死别经年”中的“悠悠”,是为了突出玄宗和贵妃生离死别一年后,那种缠绵爱情并未被割断,反而更加强烈的感觉。
第三、顶针手法
如“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都是采用了顶针手法,它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节奏更加紧凑。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吸引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就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使千百年来的读者受感染、被吸引的力量。
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白居易:长恨歌。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玉扃:门闩。
9、迤逦开:一路敞开。
10、阑干:纵横。
译文: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
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
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
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
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
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
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
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
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
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
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
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
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
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
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
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
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
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
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
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
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
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
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
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
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
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
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
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
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
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
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
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
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
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
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
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
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
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
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
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
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
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
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
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马嵬>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其全诗如下: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马嵬翻译赏析_作者袁枚。
[鉴赏]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泪比长生殿上多”一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全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
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袁枚的这首<马嵬>很有意思,从题到文,处处有典故,然而又都是大家熟知的典故,所以读起来觉得很通俗,但诗中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很值得回味。题目是“马嵬”,就是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的地方——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当时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亡四川,途经马嵬驿,部队不肯西行,最后迫使唐玄宗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袁枚的诗就是对这件事有感而发。第一句的“长恨歌”,指的是白居易着名的长诗<长恨歌>,其中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写得缠绵悱恻,令人同情。第二句的“银河”,则是指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被银河阻隔,也是很悲惨的。第三句的“石壕村”,是指杜甫所写的<石壕吏>,诗中有一对老夫妻,因官府抓人当兵而分离。第四句的“长生殿”,是唐皇宫中的一座宫殿,<长恨歌>中有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是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一起海誓山盟。第一句是因史事有感,第二句讲人间离散多,第三句举一个例子,第四句将它与第一句的史事相比。这真是往复回旋,如环无端,句句引人遐想,句句发人深思。
<清明夜>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清明夜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鉴赏]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清明夜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对白居易一向颇有好感,虽然当初<琵琶行><长恨歌>曾经让我背得痛不欲生,但是长大以后细细回味,其名句却处处可用得,选他这首,是因为意境的清朗,和颜色对比的鲜明却不刺眼,诗人在夜里听乐看花,怡然自得,但绕着回廊行而复歇,却含蓄点出了此闲适后的诗人的真正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