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第一篇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一.仁 仁者爱人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xiǎnhàozhìzhì

二.德 君之怀德 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三.孝 孝悌为本

1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道理与行为规范,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仁慈博爱之心的根本所在啊.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 19.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21.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

2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担忧地说:“别人都有兄弟,我死的时候就干巴一个人(就是说他是独子),子夏就说:商朝的时候就有人说了,富贵生死都是说不定的事,君子为人处世,毕恭毕敬做到没有一点失误,对待别人恭恭敬敬尽到礼数,周围人都会待见这样的哥们,谁都愿意把它当兄弟,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君子,然后君子还怕没兄弟么?” jīzhuàntìtì

四.学 学而不厌

2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24.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2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

2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是“文”呢? 孔子回答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所以他的谥号是“文”。

2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30.子曰:“君子不器。”

wúzhìhuì

五.礼 克己复礼

3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

3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3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3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烦扰不安;谨慎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畏缩拘谨;勇猛而不符合礼的规定,违法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xǐchǎn

六.和 和而不同

3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43.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没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了些平凡的知识,从中领悟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wú

4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七.知 知着不惑

4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教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4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47.叶公问孔子

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

49.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向孔子询问应如何侍奉鬼神.孔子回答说:“还没能侍奉好活人,又怎么侍奉好死去的呢?”季路又问:“老师,我斗胆请教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还没弄清楚生是怎么回事,怎么能清楚死呢?”

50.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你说过什么话吗?四季不是照样地运行,万物不是照样地生长吗?天又说过什么话呢?”

5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zhìzhìzhì

论语十六则原文翻译及背景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第二篇

64.《论语》十六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牢牢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晚上宁可死去也心满意足了。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明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背景:《论语》专门记录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纂集而成,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人,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孔子对于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实现了仁,也就完成了完满的自我人生。

2

论语名句翻译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第三篇

《论语》名言背诵

编译 吴细华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由,我传授的知识你都领悟了吗?懂了就懂了,不懂就不懂,这也是明智啊。‛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要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准备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光明磊落,小人忧愁悲伤,患得患失。‛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我听说有国有家的人,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睦共处则无所谓少,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教,就算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智慧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

以能够永恒。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它,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需要让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功成名就,也需要让别人功成名就。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言语谨慎,但办事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没有觉察。

2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结识朋友,可以倾诉心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3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3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3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有团队精神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没有团队精神。‛

36、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演艺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如果这样的事可以容忍,那什么事不能容忍?‛

37、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纵,忧愁而不悲伤。‛

38、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以往的过失就不要再追咎了。‛

3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4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腐朽的木材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4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4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总是深思熟虑后再付诸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43、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展示其聪明才智,国家混乱时,就显得蠢笨愚钝。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4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思考,将学问铭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4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几个月吃肉感觉不到滋味。他说:‚没想到美好的音乐能这样迷人。‛

4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学、品行、忠诚、信实。

47、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48、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操劳那个职位上的事务。‛

49、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5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温故而知新:默写练习

一.《论语》中,我最喜欢的10句名言是:

原文 翻译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引用《论语》名言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

论语名句以及翻译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第四篇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论语名句以及翻译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名句以及翻译。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1、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孔子语录原文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第五篇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语录原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朝闻道,夕死可矣。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巧言令色,鲜矣仁。

3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读后感800字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第六篇

[篇一:<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论语读后感800字。“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篇四:<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800字

我读完<论语>,也算是对<论语>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欢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我喜欢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评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现在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人,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么着也算得上是特别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了吧。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现在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上,似乎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富二代”。公西华的富贵,应该与他的能力与才干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是我在这本<论语>中最喜欢的一段话。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欢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何必那样束缚自己呢?

[篇五:<论语>读后感]

妈妈告诉我,十三岁之前是人记忆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一直坚持诵读经典。四年级的时候,我背完了<论语>上册,班上进行“国学经典”考查时,我总是高高地举起手积极回答问题。每次我背诵原文都很流利,但老师让我讲解意思的时候,我却很多都不知道,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好好看看<论语>的译文。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论语>上册,书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释,阅读这本书可以一边复习原文,一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这使我收获很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第一”,这是<论语>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学习”主题的对话讨论,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经常提出孔子的优点,并心向孔子学习。其为人处世也深得孔子的赞赏。

曾子,姓曾名参,也是孔子的学生,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学习方法之一,他每天都会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了心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都复习了呢?”

子禽,姓陈名亢,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特点是非常好问,遇到什么小问题也要请教孔子,所以进步总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无数,同学们又称他为“圣人”和“师仙”。在学生有困难时他总是乐于帮助并耐心讲解。他那么博学却始终保持谦虚,很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人们夸他他也从不骄傲。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如果三个人走在一起,当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以他的短处为自己改正的参照。”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就算有天大的学问,也要像孔子那样谦逊好学。

有子懂得欣赏他人,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子禽总是勤学好问,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为师,这些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以后我还要进一步研读<论语>,做一个有思想、有学问;爱反省、善学习;不骄傲、不自满;懂礼貌、又孝顺,拥有美好品德和更多学识的真正优秀的人。

[篇六:<论语>读后感]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

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质胜文则野翻译 第七篇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2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