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第一篇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幽远深沉,凄婉哀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①声中,牧马频来往。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②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清贵族公子,隶属满洲正黄旗。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出行,总令他随驾出征。纳兰词酷似李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陈维崧甚至把李煜与李璟的成就加到纳兰性德的身上。他的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而又清新隽秀,真率超逸。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撕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地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

“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而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

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片写眼前之景,下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附诗歌欣赏】此词为容若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苏辛。“画角” 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高亢的号角声,牧马频繁地来往,极言出巡的辛苦,内心亦实有难言之隐。“满目”二句,就直接写出丹枫吹老,无人可语,一片真情,动人心弦。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下阙“从前”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幽怨无数”,更深一层,既包括征人在外怀念闺中思妇,也写到闺中思妇怀念战场上征人的死活存亡。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末两句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笔调,写自己的幽怨。“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这种无数幽怨,正如李后主所谓“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精选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其中,词人最特别的思想情感就是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附诗歌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

《蝶恋花•出塞》赏析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此词为纳兰性德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时年29岁。

1. 今古山河无定据。

定据,一定的准则。

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作为皇室贵族,跟随一代明主康熙出巡,纳兰性德却有如此超凡感悟。

2.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画角:军队中的号角。 牧马:战马,此指铁骑,征骑。

翻译: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3.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满目:满眼所见。 西风:秋风。

丹枫:深秋树叶变红后的枫树。

翻译: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4. 从前幽怨应无数。

从前:往昔,先前。 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

翻译: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

下阙此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5.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铁马金戈:战争。 青冢:王昭君墓。

翻译: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

此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

6.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几许:多么,何等。

翻译: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

7. 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精选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其中,词人最特别的思想情感就是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慨。从中可以看出史学家的深沉,哲学家的睿智,以及文学家的深情。

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的一幕幕活剧。这里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有“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等等,等等。画角声声,牧马频骤,这不正是“今古河山无定据”的形象写照吗?

岁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当词人风尘仆仆,奔走在边塞道路上的时候,只间满目荒凉,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枫叶在萧瑟西风中飘摇,似乎在诉说着无穷的幽怨„„

词人仿佛听见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呐喊,也仿佛听见了“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仰天长叹„„

词人仿佛看见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美人身影,也仿佛听见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哀伤旋律„„

不论是肝肠如火的英雄,还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论是彪炳青史的古贤,还是俯仰古今的来者,都笼罩在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请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烟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第二篇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原作】

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赏析】

1. 今古山河无定据。

定据,一定的准则。

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 沉雄浑的格调。作为皇室贵族,跟随一代明主康熙出巡,纳兰性德却有如此超 凡感悟。

2.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画角:军队中的号角。

牧马:战马,此指铁骑,征骑。

翻译: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 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3.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满目:满眼所见。

西风:秋风。

丹枫:深秋树叶变红后的枫树。

翻译: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 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 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4. 从前幽怨应无数。

从前:往昔,先前。

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

翻译: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下阙此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5.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铁马金戈:战争。

青冢:王昭君墓。

翻译: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 此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 叹。

6.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几许:多么,何等。

翻译: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

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

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 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精选的 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 其中,词人最特别的思想情感就是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 义的思考。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第三篇

王国维: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幽远深沉,凄婉哀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①声中,牧马频来往。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②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清贵族公子,隶属满洲正黄旗。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出行,总令他随驾出征。纳兰词酷似李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陈维崧甚至把李煜与李璟的成就加到纳兰性德的身上。他的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而又清新隽秀,真率超逸。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撕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

地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

“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而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片写眼前之景,下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第四篇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1、无定据:无定、无准。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定。一作“无定数”。
2、从前幽怨应无数:一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3、铁马金戈:谓战争。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青冢: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翻译:

古往今来,
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
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赏析: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厮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地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

“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而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篇写眼前之景,下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第五篇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注释:

1、柬:给……信札。
2、“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3、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4、“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5、“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翻译: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
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
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
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
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
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
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
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
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第六篇

<画堂春>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全诗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
[注释]
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②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2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