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二月二日~五日答案
二月二日
一、文言文翻译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诸侯害怕,就结盟来商量削弱秦国(的方法),不吝惜用珍宝和富饶的土地,来招揽天下的人才。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像这样做,原来的边远地区的人不归附,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说:‚您怎么会和项伯有交情的呢?‛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样以后,人们才知道只有在忧患中才能得以生存,却会在沉迷安乐中走向衰亡。
(5)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皮都不存在了,毛将要依附在哪里呢?
(6)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全身也遭受了十余处创伤。
(7)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身穿盔甲,手拿武器。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希望项伯能详细说明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认真探究他成功失败的过程,却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10)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
遗憾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全部完成,如果平平庸庸的死了,就会使自己的文章不能在后代传扬了。
二、诗歌鉴赏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1)(4分)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2)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2分)
参考答案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参考答案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3)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4分)
(3)(4分)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二月三日
一、文言文翻译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蜀国的边远之地有两位僧人,其中的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这和用刀捅人并杀了他,然后说:‚不是我杀死的,是兵器杀死的‛有什么不同?
(3)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伯夷、叔齐)。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好的将领手持强弩驻守在要害的地方,忠诚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严厉盘问过往行人。 ‚‘何’通‘呵’,呵斥。‛
(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
我小的时候经常得病,九岁还不能走路。一个人孤单凄苦,一直到成年。
(6)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事,那么我早就困苦不堪了。
(7)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8)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视力足够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的末端,却看不到整车的柴禾。
(1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人太精明且过分苛刻,就没有伙伴。
二、诗歌鉴赏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谩嗟:空叹。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1)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③‚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3分,一点1分)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
(2)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3分,答出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
(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4分,一点2分,得满4分为止。)
二月四日
一、文言文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2)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使八州重新排列座次,使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逍遥游》)
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短寿。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如果从它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连一瞬间都没有停止过。
(6)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7)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9)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原因大概是(帝王)在处于危急忧患之中时,肯定会付出最大的诚意来优待手下的人才;而等他的志向得以伸展,功业建成了,就放纵自己的情绪,傲慢地对待周围的事物。
(10)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做人君的人,如果看见能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醒自己。
二、诗歌鉴赏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 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
二月五日
一、文言文翻译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特意下了圣旨,任命微臣为郎中这个官,不久蒙受国家的恩典,被任命为冼马的官职。
(2)洒扫庭除
洒水打扫庭院和台阶。
(3)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4)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说:‚刚才出来没有(和项羽)告辞,这怎么办呢?‛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有大礼节的人不避小的责备。
(6)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书》)
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被幽禁在像粪土一样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像影子似的跟着他。【玉楼春红梅翻译】
(8)樊哙从良坐。(《史记·项羽本纪》)
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了下来。
(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有才能的人并且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并且听从它。
(10)与从弟俱知名。
和表弟一样闻名。
二、诗歌鉴赏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
⑴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突出等候之久,为下文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3分)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⑵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3分)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4分)
⑶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4分)
卜算子·咏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翻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武陵春·春晚【玉楼春红梅翻译】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翻译: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
苏幕遮·怀旧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翻译: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翻译: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钗头凤·红酥手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翻译: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
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翻译: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翻译: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清平乐·年年雪里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2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翻译: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阳关曲 / 中秋月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翻译: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翻译: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翻译: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曾经照着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翻译: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翻译: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
3
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玉楼春·春景
朝代:宋代 作者: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翻译:城东渐渐让人感觉到风光美好,湖面漾起皱纱似的波纹,迎接游人客船的来到。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淡烟,拂晓的寒气在四处弥漫,唯有红艳的杏花在枝头簇绽,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闹喧。
人生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总是抱怨欢娱太少,谁肯吝惜千金却轻视美人的回眸一笑?为你我持酒盏劝说西斜的金色太阳,且为聚会的好友宾朋在百花丛中留下一抹晚霞夕照。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朝代:宋代 作者: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翻译: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比喻象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中。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我若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过着一般妇女的生活,那就不必问我的归宿了。
千秋岁·数声鶗鴂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翻译:数声杜鹃悲切切,又一次报告春光去也,春花枯寂。爱惜春天,更应该把残花折下收藏起。正是梅子青涩时,雨丝霏霏,风儿是那么骤,那么急。那永丰柳呀,趁无人处尽日里撒花播雪。切莫弹拨那琵琶的幺弦,怨到极限,那弦儿能诉会说。天不会老,情难以绝。心儿就像那双丝编制的网,中间织有千千个连心结。春宵过去,残留的月色凝洒大地,东窗尚未露晨曦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朝代:宋代 作者: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翻译: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御街行·秋日怀旧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翻译:纷纷凋零的树叶飘上香阶,寒夜一片静寂,只听见风吹落叶细碎的声息。高楼空寂,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天色清明,银河斜垂到地。年年今夜,月色都如白绸一般皓洁,人却常常远隔千里。我如何能用沉醉来忘却,酒到不了已断的愁肠,先就变成泪水。深夜里残灯忽明忽暗,斜靠枕
4
头,我尝尽孤眠的滋味。你看这离愁别怨,不是来在眉间,便是潜入心底, 我简直无法将它回避。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翻译: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点绛唇·感兴
朝代:宋代 作者: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翻译: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朝代:宋代 作者: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翻译:城上眺望,风光大好,黄莺儿的叫声乱成一片。城下湖面上烟波浩渺,春水烟波浩渺,春水不断地拍打着堤岸。这令人伤怀的青青杨柳如绵绵芳草啊,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没有呢?我眼中充满泪水,愁绪袭来,先就使我肝肠寸断了。
我觉得自己的情怀渐渐像个老人,没有生气了。还吃惊的发现镜子中昔日红润的容颜,在不知不觉中改换了,已变得如此憔悴苍老。往年,我体弱多病,讨厌去碰那美酒金杯,如今杯儿在前,却唯恐酒斟得不满。
相思令·吴山青 朝代:宋代 作者: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翻译:钱塘江北青翠的吴山,钱塘江南清秀的越山,成天价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好生有情。可此际,一对有情人儿正依依江岸,难分难舍,那山却依旧招呼着行人归客,全不管他俩的离情别绪,真个是无情透了。钱塘江水似乎也是无情,这对有情人,同心结子还未打成、定情之期还未说妥,它却涨起大潮,催着行舟早发。可是,当他俩泪水盈眶之时,它也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似乎只等着泪珠夺眶而出,它也要让潮水涌向四野一般。
卜算子·兰
朝代:宋代 作者: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翻译: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5
唐多令·惜别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翻译: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 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朝代:宋代 作者:连静女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翻译:人说如果心里有所思,夜里就会有所梦,没有梦就是没有思念吗?每天夜里相思到天明,如果有梦的话,如何思念?【玉楼春红梅翻译】
他大概一会儿就要来到我的梦里,附近响起的笛声却又把我惊醒。实在不忍听这声声笛乐,在我听来全是断肠之音。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翻译: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想那遥远的易水之畔,应该更加寒冷,在那里有我们的徽钦二宗,他们被俘北去,至今已近十年。二帝蒙
词论 《词论》为李清照所著,继承了苏门论词的菁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
全文如下: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词论新解(作者郭峰):
李清照《词论》继承了苏门论词的菁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
北宋中后期,苏门盛行作词论词之风。这种风气和当时词坛是息息相关的。苏轼继柳永以后登上词坛,追求一种与柳词不同的风格。苏轼有意提高词的品位,常常以柳词的低俗为戒,
他批评秦观道:“不意别后,公学柳七作词耶?”还把秦观和柳永相提并论,调侃道:“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其实,秦观与柳永自有雅俗之别,但秦词气格不高、纤弱细腻,引起苏轼的不满。
黄庭坚认为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他评苏轼《卜算子》云:“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跋东坡乐府》)他还非常重视词作情感的雅正,认为晏几道词是人品学问的自然流露,如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等。晏几道用至诚至善的心态待人接物,其词不含世俗社会的一点杂质。黄庭坚称之为“狭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小山集序》)这和元代陆行直所说词的特质“正取近雅,又不远俗”(《词旨》)很相近。词就是用通俗的题材来表现高雅的情感,是一种介于雅俗之间的文学形式。
陈师道论词注重本色,认为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从本色出发,他推举秦观、黄庭坚为词坛典范,认为唐人尚用不及;还自诩他自己的词作,不在秦、黄之下。 晁补之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高处矣。欧阳永叔《浣溪沙》云:‘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要皆妙绝,然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辞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黄鲁直间作小辞,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是着腔子唱好诗。晏元献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薄桃花扇底风’,知此人不住三家村也。张子野与耆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
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晁补之评当世词人与李清照《词论》在评价词人范围、观点上大体是相近的。
张耒《东山词序》指出了贺铸词的两个特点:其一,贺铸词虽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但其内在的精神是一致的,“直寄其意耳。”(《贺方回乐府序》)其二,贺铸把博学业文之才与天理自然之情统一起来,化才学为清空,这是一个很高的词学境界。
苏轼的门生兼幕僚李之仪,也擅长论词,他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唐人但以诗句而用和声,抑扬以就之,若今之歌《阳关》是也。至唐末遂因其诗之长短句而以意填之,始一变以成音律。大抵以《花间集》中所载为宗,然多小阕。至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较之《花间》所集,韵终不胜。由是知其为难能也。张子野独矫拂而振起之,虽刻意追逐,要是才不足而情有余。良可佳者,晏元献、欧阳文忠、宋景文,则以其余力游戏,而风流闲雅,超出意表,又非其类也。嚼味研究,字字皆有据,而其妙见于卒章,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岂平平可得仿佛哉!师道殚思精诣,专以《花间》所集为准,其自得处,未易咫尺可论,苟辅之以晏、欧阳、宋,而取舍于张、柳,其进也,将不可得而御矣。”(《跋吴师道小词序》)李之仪所说的词“自有一种风格”、词难于诗以及对北宋词坛诸公的褒贬,对李清照《词论》影响很大。他所指出吴师道提高词品的途径,正是李清照论词的目的之一。
上文,我们不厌其烦的胪列苏门论词的基本观点,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李清照《词论》不出苏门论词的畛域,不仅所讨论的问题一致,就连词学观点也有一定的承传关系。其中以晁补之、李之仪对李清照的影响较为显著。李清照论词为什么出自苏门呢?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游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多与苏门诸君子、学士切磋交流。李清照跟随其父生活在汴京,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前辈词人的影响。所以,由她来荟萃苏门的词论是顺理成章的。李清照除了继承前人的论词观点以外,还提出了自己的词学主张,这就是本色雅正论和宋词才学化的发展趋向,体现在她把北宋词人分为“知之者”和“不知之者”,以及她对两类词人的批评和回护态度上。
词是音乐文学,一旦离开了歌唱的氛围,艺术价值要大打折扣。这正是《词论》一开始就谈到李衮歌唱技艺的原因。从本色歌唱出发,李清照把词人分为“知之者”和“不知之者”。对于“知之者”,她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不仅仅要配乐歌唱,还要唱出雅正的情感来。晚唐五代的郑卫之音、流靡之变太低俗,南唐君臣的亡国之音太哀伤,都不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时代气氛。真正的好词和时代精神是一致的。经过宋初百余年的涵养,产生了第一位大词人柳永。柳氏长期混迹于歌楼妓院,能移宫换羽,翻旧谱为新声,词作流传极广。但柳词意趣萎靡,多是一些闺门淫亵、羁旅狎妓之情。同时的其他词人,张先、宋祁、宋郊、沈唐、元绛、晁次膺等,格调有所提高,也不乏精彩之处,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影郎中”、“红杏尚书”之类。但他们总体才情不高,还不能成为当世的名家。李清照所谓的“知之者”,包括了本色和雅正两点。符合这两点的仅有晏几道、贺铸、秦观和黄庭坚四人。就这些为数寥寥的“知之者”还各有一病,集中表现在运用才学上。晏几道多短章小令,纯任天籁,看不出其中的人力功夫;秦观长于写情,运用才学的功夫较差,用典多是照搬引用或简单的改头换面,很少像苏、黄那样给传统的故实赋予全新的意义,达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黄庭坚不愧为江西诗派的宗师,化用故实水平很高,但他的某些言情词意趣不高,是“使酒玩世”和“笔墨劝淫”的产物。李清照对“知之者”,皆摘其短,无一人能够幸免。而对“不知之者”又比较宽容,在指出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缺点之后,还发掘出许多优点。这些优点也集中在运用才学上,如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因为他们学识渊博,贯通了天然和人力,作词就像是从大海中舀取一勺水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欲而雍容典雅。散文家王安石、曾巩的小词
令人绝倒,也能把才学演化到极致。张炎《词源》承李清照之观点,认为王安石词和苏轼、姜夔词一样,也具有“清空”的特点。李清照指出的宋词才学化途径就是坚守词的本色雅正,汲取“不知之者”的长处,把二者融会贯通、扬长避短,达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这很接近张炎《词源》的清空骚雅。
苏门词人之后,执北宋词坛牛耳者为周邦彦和李清照。周邦彦从词的创作方面,探索出本色雅正、运用才学的法度;李清照则从理论方面阐明了这个趋势。根据我们今天的研究成果,周、李二人没有什么交游,但他们在同一时代、从各自擅长的角度、殊途同归地指明了宋词的发展趋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直到南宋中期姜夔登上词坛,才把这个趋向演化成“清空骚雅”的词风,形成一个声势空前的南宋江湖词派。正是在这一点上,凸现出了《词论》所具有的词史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全文翻译:
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开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故意穿一身旧衣,戴一顶旧帽子,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一同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众人都晒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等到李八宝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都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时有新作问世,其中有名的作品有李璟的《浣溪沙》、冯延巳的《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更是其中的名句。句子虽然很奇特、很优美,但是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徽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比如当世(北宋后期)的那些词牌名叫《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的,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来是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则与音律协调,但如果押入声韵,就不能作歌唱了。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词别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却不多。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一出,才得词中三味。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
叙,贺铸的词短于用典。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象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象一块美玉,却有些斑点,所以价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李清照的《词论》,叙述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从《词论》中可以寻出三个要点:
(1)一 词的雅俗问题;二词的音律问题;三词“别是一家”的解说。
(2)一二两点是为了论证第三点而作的具体阐述,故其“词别是一家”说,是三点中最核心的问题。
(3)对此说的看法,历来词评家褒贬不一。
李清照《词论》中,以阐述唐世乐歌的繁荣,及乐歌和词曲的密切关系,作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说”的根据。她指出: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以及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应保持自己的特色。她就词区别于诗的种种特点,进行了认真的考索,提出了许多精到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高雅,不满柳永“词语尘下”;
(2) 浑成,不满张先、宋祁诸家“有妙语而破碎”;
(3) 协乐,要分别无音六律和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
(4) 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
(5) 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
(6) 故实,不满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李清照依据这些要求,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分别诗词畛域,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应该做出不同的对待。就这方面说,是合理的。各种问文体的艺术特征,应该有它相对的独立性。词是经过百年的发展而后形成的,它有自己固定的形式、发展规律和创作方法。自然,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末年,一直局限于“艳科”的面目,柳、苏两家先后崛起,从词的形式和内容上,突破了传统的规模,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都是必要的举措。在抗金救亡的风云时代,一些有民族气节的词人用“横放杰出”的风格,激切高昂的声调,写出了许多鼓舞人心的作品,这是他们不可磨灭的文学业绩。然而,在北宋时代,确有一些文人,包括苏轼的某些作品,想运用词体来表达玄深的哲理思想。李清照对那些既疏于音律,又毫无词境的制作提出批评,是为了救敝补偏,矫正词风。故有的词家认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就是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倾向而发的,是不无道理的。据夏承焘先生的考证,《词论》是李清照于战乱前所作,至于其后因时局变化而带来的词风的转变,是李清照所不能料及的。我们看北宋末年的词坛趋势,可以知道 ,李清照的论文虽然只表示她个人的主张,但是她的主张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多数人认为词应该以婉约为正宗的看法。实际上,从宋至清的整个词坛的情况来看,词的内容是以婉约风格为主的。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必须有别于诗,较正统地反映了历代人们对于词的看法,从整个词史上看,是符合词的发展实际的。
李清照关于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极大的,直至明清之间,李渔诸人论词,有“上不似诗,下不似曲”的要求,就是沿循此说而来的。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史上,女性有能依据创作经验写的理论文字的,李清照之前未之或闻。《词论》不但是宋代词坛上有独特见解,有组织条理的第一篇词论,而且是我国女性作的文学批评第一篇专文。与她那“花间第一流”的词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1、还有下一次(69)
灼人的烈日下,篮球撞得大地生疼,他熟练地运着球,渐渐向我逼近,目光对接的一瞬间,我看到他从未有过的自信。
这一次,我还会赢吗?
转身,后仰,跳投,篮球在炽热的空气中划上一条完美的弧线,利索地钻进篮框,不留一丝声响。我呆呆地望着篮框,“怎么会?怎么可能?”我捏紧了拳头。
我小心地运着球,生怕被他夺走,我在他严密的防守下挤来挤去,他似乎漫不经心,却丝毫不退让,终于进了三秒区,我转身,勾手,球从我的手掌飞出,在接近篮框时,被另一只手掌抓下,干脆而有力。
同样的操场,同样的阳光,同样的人,同样的球,同样的对手,曾经的我完成过无数次的封盖,无数次抢断,也无数次地看到他沮丧的神情和落寞的眼神,可是这一次,现实将我从记忆中拽出,眼前是他高傲的神情和自信的目光。
我不甘,捡起球,再次突破,上篮,球在篮框中转过几圈,又一次滑出。他单手抱球:“你输了。”我诧异地看着他,汗头不断从鬓角溢出,“怎么会?怎么可能?”我还清晰地记得上一次,这三个字是从我口中吐出,怎么这么快就„„
记忆里闪过这样的画面,夕阳下他运着球,不断地奔跑,无数次的上篮,黄昏里的他,在落日的余晖中不停地喘息„„
曾经,他无数次地对我说:“我下一次一定会打败你。”这样的话过去只能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如今却不绝于耳,刺得我的心生疼。
他曾经只是我的手下败将,在一次又一次对下一次的渴望中,练习再练习。我不知道为了这一次,他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但那么多次失败过后,他心中“还有下一次”的信念让他收获了今天骄傲与成功。
短暂的思索过后,我微笑着和他握手,心中有的是对他的敬佩和叹服。成功与失败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竞争中互换着自己的角色。而“还有下一次”的信念与坚持才能让失败者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在奋斗和历练之后收获成功。
还有下一次,我一定会赢!夕阳下,我继续运球,奔跑,上篮„„
简评:此文构思巧妙,细节描写准确、生动,语言显得专业老到,不仅写出了对手“为了下一次”而付出的汗水和泪水,而且写出了自己“还有下一次,我一定会赢”的信心,如此,立意就高了。这是记叙类的上乘之作(评分:54+15=69)。
2、还有下一次(66)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笑有泪,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人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一
<玉楼春·红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全诗如下: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红梅翻译赏析_作者李清照。
[译文]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 ,其中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赏梅的矛盾心态。
[鉴赏]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都抓住了梅花特征,用语准确 ,“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苞未放”的巧妙说法。用词新巧 ,上片皆从此句生发。“探著南枝开遍未”,便是宛转说出梅花未尽开放。玉楼春・红梅翻译赏析_作者李清照。初唐时李峤<梅>诗云 :“大庚敛寒光,南枝独早芳 。”张方注 :“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如今对南枝之花还须问开遍未”,则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是对偶句,仍写未放之花,“酝藉 ”、“包藏”,点明此意。而“几多香”、“无限意 ”,写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精神饱满,慧思独运。
词上片主要写之情态,下片转写赏梅之人 。“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意为学道之人。“憔悴”和“闷”、“愁”,讲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春窗”和“阑干”交代客观环境,表明她当时困顿在窗下,愁闷煞人,连阑干都懒得去倚。这是一幅名门闺妇的春愁图。
<自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古诗词全文如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译文]
有所得时即纵声高歌,有所失时也就无所谓了,纵有太多的愁、太多的恨也抛之脑外,照样悠闲自得。自遣翻译赏析_作者罗隐。今天有酒喝就喝醉了吧,明天有忧愁的事情也是明天的事情。
[鉴赏]
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于是作<自遣>。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这首诗历来为人传诵,除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外,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诗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独到之处。
这首先表现在诗歌形象性的追求上。乍看来此诗无一景语而全属率直的抒情。但诗中所有情语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够给人一个具体完整的印象。自遣翻译赏析_作者罗隐。如首句说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说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写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种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此诗艺术表现上更其成功之处,则在于重叠中求变化,从而形成绝妙的咏叹调。一是情感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先括尽题意,说得时诚可高兴失时亦不必悲伤;次句则是首句的补充,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四句则又回到正面立意上来,分别推进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至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二是音响即字词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前四字与后三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叠;次句是紧缩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独到,宜乎千年以来一些穷愁潦倒的人沉饮“自遣”时,于古人偌多解愁诗句中,惟独最容易记起“今朝有酒今朝醉”来。
<耶溪泛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其诗词全文如下: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耶溪泛舟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译文]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这一带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水经注>谓:“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又名浣纱溪,相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此地秀异的山水吸引了古代许多骚人墨客,游佳作甚多,浩然此作是较有特色的一篇。
[鉴赏]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冬,诗人孟浩然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诗一落笔,就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渔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落景”,就是落日;“桡”,是船桨,“弄”是指划桨;“溪渚”,是指耶溪中的小块陆地。诗人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
<楚江怀古>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马戴。古诗全文如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楚江怀古其一阅读答案_楚江怀古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马戴。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鉴赏]
本篇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楚江怀古其一阅读答案_楚江怀古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马戴。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 的主旨,
上一篇:英语自命题演讲一分钟
下一篇:春寒梅尧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