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职称英语】
山东省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情况发布会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按照“试点先行、平稳过渡、全面推进”的思路,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我省大力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今天,我们邀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伯平先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许明道先生,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关延平先生,介绍我省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关情况。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李伯平副厅长介绍我省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关情况。 李伯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欢迎各位新闻界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通报我省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情况。下面,我给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李伯平:
一、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事关教师的任用、考核、薪酬及职业发展等方方面面,事关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和素质,对于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抢占新一轮人才竞争的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人才强省的迫切需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确立了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教师既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力量。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职称制度对人才评价机制的引领作用,打造人才政策“洼地”,加快引进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学科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人才,为我省教育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赢得先机,争得主动,抢占人才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构建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公认、公信为标准的教师评价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的培养规模和质量,加快人才强省建设步伐。 (二)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关键因素。职称制度是最基本的教师评价。学校职称制度设计不合理、评价方法不科学将直接导致人才遴选方面的“逆向淘汰”, 不利于引进高水平人才,不利于有理想、有追求、潜心治学的人才脱颖而出,也难以杜绝平庸甚至投机钻营者混迹其中。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了教师评价机制,创新了激励机制,打通了教师的职业上升通道,全面落实了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并为加强和深化学校的岗位管理、流动体制和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创造了条件。因此,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深化学校人事制度的重要方面,有利于进一步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我们将以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学校健康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学校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新动能。 (三)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进一步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政府管得过多,直接干预学校的教师评价活动,不仅影响学校用人自主权的发挥,还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政府职称管理部门来说,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特别是全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是动自己“奶酪”的自我革命,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招。我们将坚持“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正确处理管理部门与学校的关系,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逐步把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加强教育事业人事制度的顶层设计,改善职称评审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大力
引导学校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分配岗位资源,积极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提升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能力,推动学校逐步建立用人自主评价、分类管理和按岗聘用的运用新机制。
二、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人社厅会同省教育厅在充分试点、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择机推广”方法,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和用人自主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率先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职称制度的激励作用
2009年,经人社部、教育部同意,我省在潍坊市率先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于2012年12月,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比国家提前了三年。今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9月7日,人社部、教育部召开会议进行改革工作部署,我省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介绍了经验做法。截至2014年底,我省已圆满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各项改革任务,实现了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统一后的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初级职务名称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中级职务名称为一级教师,高级职务名称为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二是完善评价标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修改完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创新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完善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关注育人,注重教学,鼓励教研,综合评价,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多种评价方式。全面推行公示制度,增强职称工作透明度。
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评聘工作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核准公布、按岗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鼓励中小学教师跨校评聘。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后,全省818503名中小学教师实现了职称的平稳过渡,其中146人首次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110645人获得高级教师职称,353081人获得中级教师职称,354239人获得初级教师职称。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增加了竞争聘用环节,特别是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改变了在中小学老师职业发展上“小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大学教师”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吸引了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2013年至今,全省中小学新引进的教师中,硕士研究生达8663人、博士研究生达6人,引进教师的层次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二)率先开展中职、技工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空间 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至关重要。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2015年2月,我省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深化中职和技工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青岛、潍坊、德州3市的中职、技工学校和8所省属技师学院设置正高级职称。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坚实基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增设正高级职称,打通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师是根本。这次改革试点,我们增设了正高级教师职务级别。改革后的技工学校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副高级职务和正高级职务。开展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试点,进一步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打通了从事职业教师的成长发展通道,提升了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培养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是完善职称评审标准。中职、技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职、技工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我们研究制定了正高级教师职务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为中职、技
工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标准把教学实践、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作为教师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注重考查教师的现代工艺理论与技术,从教学、实践、科研和资历等方方面面,评价教师的师德、技能、教学和业绩,有效克服了职称评审简单量化、过于强调论文和科研成果等问题,使职称评审更科学、更合理,更加贴近中职、技工学校教学、科研实际,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认真做好正高级教师的职称评聘工作。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是这次中职、技工学校教师职称改革的重大突破。我们按照规定的评审办法,严格执行评审标准、评审程序,切实把那些长期在一线任教、业绩突出、广大师生公认的优秀教师选拔到正高级岗位上来。认真实施聘期管理,实行中职、技工学校正高级教师人岗合一、岗随人走、人走岗走。打破教师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正高级教师在中职、技工学校中的合理流动,发挥市场在高层次教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率先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面释放高校发展活力
高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我省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择机推广”原则,先后选择具有学科代表性、特殊性和综合性的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把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给高校,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不再参加政府组织的职称评审。在8所高校成功试点的基础上,4月份我省首先在民办高校推开试点经验,之后先后6次征求41所省属本科高校意见,分两片征求17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市属高职院校的意见,与省、市教育部门反复沟通协商,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9月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全省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高校开始自主评价、按岗聘用各类人员,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得到初步建立。 改革后,高校自主开展因事设岗、自主确定任职条件、自主设定竞聘程序、自主实行业内评价、自主加强聘用管理,全面落实了高校用人自主权,加快构建起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高校重点在5个方面进行自主评价和管理: 一是自主开展因事设岗。岗位设置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这次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前提。职称评审权下放后,高校可以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自主开展因事设岗,拟定岗位设置方案,
山东省201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健全向农村中小学倾斜的教师管理机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促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积极探索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设立中小学高级、正高级教师岗位。在特级教师评选中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适当倾斜。在职务(职称)评聘和特级教师评选工作中,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正高级教师职称和评选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教师)、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长。在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工作中,要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对从城镇交流到农村偏远地区的校长教师,加大倾斜力度。加快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切实解决到农村任职任教的校长教师食宿问题。对参加交流轮岗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在有关评先树优活动中优先考虑。
二是在山东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并落实农村学校机动编制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整。
三是在分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时应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可在规定的比例上限内上浮1-2个百分点。
四是对学生规模小、教职工人数少的学校,以及安排教师支教走教的学校,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或比例可统筹使用。
五是把五年一周期教师应完成不少于360学分且每年不少于48学分的继续教育作为刚性规定,有利于维护乡村教师依法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政府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一位乡村教师都能够走出来参加免费的学习培训。
上述措施,将有力推动山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近期,我们还将深入进行研究,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正式出台后,尽快制定我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张志勇表示
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
使 用 手 册
2013年9月
目 录
第一章 系统简介 ................................................................................................................................. 3
第二章 个人申报用户使用说明 ......................................................................................................... 5
2.1
2.2
2.3 用户注册 ....................................................................................................................... 5 用户登录 ....................................................................................................................... 6 职称申报 ....................................................................................................................... 7
2.3.1 基础信息 ................................................................................................................. 8
2.3.2 基本信息 ............................................................................................................... 10
2.3.3 工作经历 ............................................................................................................... 10
2.3.4 工作成绩 ............................................................................................................... 11
2.3.5 成果奖励 ............................................................................................................... 12
2.3.6 论文作品 ............................................................................................................... 13
2.4 一览表预览、打印 ..................................................................................................... 14
2.5 信息上报 ..................................................................................................................... 15
第三章 单位用户使用说明 ............................................................................................................... 16
3.1
3.2
3.3 单位用户注册 ............................................................................................................. 16 单位用户登录 ............................................................................................................. 18 单位用户管理 ............................................................................................................. 19
3.3.1 单位信息维护 ....................................................................................................... 20
3.3.2 审核人员管理 ....................................................................................................... 20
3.3.3 工作人员管理 ....................................................................................................... 22
3.3.4 修改密码 ............................................................................................................... 24
3.4 单位申报系列 ............................................................................................................. 25
3.5 设置申报路径 ............................................................................................................. 26
3.5.1 申报路径申请 ....................................................................................................... 27
3.5.2 代理路径申请 ....................................................................................................... 31
3.5.3 申报路径审核: ................................................................................................... 32
3.5.4 代理路径审核: ................................................................................................... 34
3.6 数据审核上报 ............................................................................................................. 35【山东省职称评审改革】
3.6.1 审核上报 ............................................................................................................... 35
3.6.2 查询 ....................................................................................................................... 35
3.6.3 审核 ....................................................................................................................... 36
3.6.4 编号 ....................................................................................................................... 38
3.6.5 上报 ....................................................................................................................... 40
3.6.6
3.6.7
3.6.8
3.6.9 全部上报 ............................................................................................................... 41 批量审核 ............................................................................................................... 42 导出花名册 ........................................................................................................... 43 导出一览表 ........................................................................................................... 44
第一章 系统简介
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网络版),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我省职称评审工作,更好地满足我省职称评审工作需求,委托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开发建设的。系统在认真总结单机版评审系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省职称评审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及信息化技术,设计开发了集申报、审核、评审(含考试管理)、统计分析、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职称服务平台,实现了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节约了工作成本、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职称评审工作的规范、统一、公平、公正、公开。
系统在框架设计和技术选型上,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体系管理,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和系统测试,保证了系统的健壮度和容错能力。系统在严格履行评审流程的同时,重视申报及评审人员工作习惯和实际需要,注重申报项的关联校验,方便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降低了评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和易用性。评审工作的关键
环节系统配备了动态口令令牌,数据传输过程采用先进加密算法加密传输,保证数据传输、存储的安全性、准确性。针对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多,评审过程复杂等特点,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通用性、规范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依托山东省云计算中心的云服务平台运行。山东省云计算中心由山东省政府和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09年授权成立,委托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计算中心作为主要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成立的面向全省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机构。云计算服务平台按国家A级设计标准建设,双线路网络接入,不间断供电,高性能服务器近200台、存储1PB,网络与信息安全设备完善,可为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系统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并可根据在线申报人数、服务负载情况,随时调整服务器性能。此外,针对封闭评审环节可能出现的网络不通等特殊情况,系统提供了局域网评审模式,将数据导入后,即可在无互联网环境下进行本地化评审,确保整个评审过程有序进行。
第二章 个人申报用户使用说明
个人申报用户,系统提供了用户注册、用户登录、职称申报、一览表预览、打印、信息上报五项功能。
2.1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网址
个人申报用户点击【注册新用户】按钮,进入个人用户注册页面,
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
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人社发„2012‟53号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山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第136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并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核批准(人社部函„2012‟130号),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切实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96号)精神和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周密部署,统筹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积极稳妥地搞好实施工作,按时完成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教育厅
2012年12月10日
山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
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96号)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我省中小学先行一步,全面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有利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推进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分类管理的原则,坚
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和重贡献的原则,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逐步建立完善新的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以下范围内进行:
(一)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的教师。
(二)设区的市、县(市、区)教学研究、电化教育、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
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可参照本实施方案及有关规定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围绕拓展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办法,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健全制度体系。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统一后的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初级职务名称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中级职务名称为一级教师,高级职务名称为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
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修改完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完善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关注育人,注重教学,鼓励教研,综合评价,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多种评价方式。全面推行公示制度,增强职称工作透明度。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评聘工作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
核准公布、按岗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鼓励中小学教师跨校评聘。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四、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年1月至10月)
成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班子;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了解情况;研究制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经省政府同意后,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
(二)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
1.动员部署。印发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
2.人员过渡。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以及现聘任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对于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资格予以保留,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可按规定程序参加竞聘上岗。
3.竞争推荐。学校(单位)教师岗位出现空缺的,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推荐数量,按照《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组织开展竞争推荐工作。通过竞争推荐且已取得相应
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
学 习 教 材
2013年10月
目 录
第一章 系统简介 ................................................................................................................................. 3
第二章 个人申报用户使用说明 ......................................................................................................... 5
2.1
2.2
2.3 用户注册 ....................................................................................................................... 5 用户登录 ....................................................................................................................... 6 职称申报 ....................................................................................................................... 7
2.3.1 基础信息 ................................................................................................................. 8
2.3.2 基本信息 ............................................................................................................... 10
2.3.3 工作经历 ............................................................................................................... 10
2.3.4 工作成绩 ............................................................................................................... 11
2.3.5 成果奖励 ............................................................................................................... 12
2.3.6 论文作品 ............................................................................................................... 13
2.4 一览表预览、打印 ..................................................................................................... 14
2.5 信息上报 ..................................................................................................................... 15
第三章 单位用户使用说明 ............................................................................................................... 16
3.1
3.2
3.3 单位用户注册 ............................................................................................................. 16 单位用户登录 ............................................................................................................. 18 单位用户管理 ............................................................................................................. 19
3.3.1 单位信息维护 ....................................................................................................... 20
3.3.2 审核人员管理 ....................................................................................................... 20
3.3.3 工作人员管理 ....................................................................................................... 22
3.3.4 修改密码 ............................................................................................................... 24
3.4 单位申报系列 ............................................................................................................. 25
3.5 设置申报路径 ............................................................................................................. 26
3.5.1 申报路径申请 ....................................................................................................... 27
3.5.2 代理路径申请 ....................................................................................................... 31
3.5.3 申报路径审核: ................................................................................................... 32
3.5.4 代理路径审核: ................................................................................................... 34
3.6 数据审核上报 ............................................................................................................. 35
3.6.1 审核上报 ............................................................................................................... 35
3.6.2 查询 ....................................................................................................................... 35
3.6.3 审核 ....................................................................................................................... 36
3.6.4 编号 ....................................................................................................................... 38
3.6.5 上报 ....................................................................................................................... 40
3.6.6 全部上报 ............................................................................................................... 41
3.6.7 批量审核 ............................................................................................................... 42
3.6.8 导出花名册 ........................................................................................................... 43
3.6.9 导出一览表 ........................................................................................................... 44
第一章 系统简介
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管理系统(网络版),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我省职称评审工作,更好地满足我省职称评审工作需求,委托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开发建设的。系统在认真总结单机版评审系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省职称评审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及信息化技术,设计开发了集申报、审核、评审(含考试管理)、统计分析、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职称服务平台,实现了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节约了工作成本、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职称评审工作的规范、统一、公平、公正、公开。
系统在框架设计和技术选型上,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体系管理,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和系统测试,保证了系统的健壮度和容错能力。系统在严格履行评审流程的同时,重视申报及评审人员工作习惯和实际需要,注重申报项的关联校验,方便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降低了评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和易用性。评审工作的关键环节系统配备了动态口令令牌,数据传输过程采用先进加密算法加密传输,保证数据传输、存储的安全性、准确性。针对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多,评审过程复杂等特点,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通用性、
规范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依托山东省云计算中心的云服务平台运行。山东省云计算中心由山东省政府和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09年授权成立,委托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计算中心作为主要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成立的面向全省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机构。云计算服务平台按国家A级设计标准建设,双线路网络接入,不间断供电,高性能服务器近200台、存储1PB,网络与信息安全设备完善,可为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系统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并可根据在线申报人数、服务负载情况,随时调整服务器性能。此外,针对封闭评审环节可能出现的网络不通等特殊情况,系统提供了局域网评审模式,将数据导入后,即可在无互联网环境下进行本地化评审,确保整个评审过程有序进行。
第二章 个人申报用户使用说明
个人申报用户,系统提供了用户注册、用户登录、职称申报、一览表预览、打印、信息上报五项功能。
2.1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网址
个人申报用户点击【注册新用户】按钮,进入个人用户注册页面,如下图所示:
职称评定个人总结(一)
几年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 。我对刚接到手的学生,都通过问卷的形式和水平测试的方式,对他们的水平先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然后对拿到的教材有一个非常详细的阅读,甚至可以说是熟读成颂,这样,对课本,不仅每个知识点都有了详细的把握,也对这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教育计划,教学设计,都有了大致的规划。这是我的总备课。当然,对每一节,我又针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情况,具体设计这一节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因为我们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水平比较低,我在设计上也尽量按照他们的水平有的放矢降低难度。在教学上,一般采用低标准,严要求,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学稳学好。而我自己,对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要求能够牢记,并且掌握知识网络,能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能随时温故而知新。
二、 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 , 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作用 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并且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 常 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 彻 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 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 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 成长自我完善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 绊脚石 ,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并且我善于鼓励,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微笑鼓励,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在学习上有劲头。而对有特长的学生我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特意辅导他们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技能,使他们在原来比较有优势的基础上更上一个新台阶。这方面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我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市级、省级作文竞赛的多个奖项,我也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六、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 出 了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 的 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进行了课程改革,编写校本课程,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 我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把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积极探索管理方法和管理规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班级在06年被评为高密市优秀班集体。在07年的高职考中,我们班的录取率是80 % ,在平行班级中名列前茅【山东省职称评审改革】
在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任班级成绩突出,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职称评定个人总结(二)我叫刘小莲,现任中心医院外科护师、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9月被聘任为解放军第××医院内科护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护理岗位第一线,曾就职于解放军第××医院,*年9月转业到西藏自治区司法中心医院。 自任现职以来,我热忠于护理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严格遵守护师职业道德,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始终以为病患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为已任。现就任护师工作以来的各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使自己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中国发展,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践行“八荣八耻”,并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
二、努力学习现代护理知识,为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以人为中心的,(
三、积极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院党委“促和谐、保安全、求发展”总体工作思路的指导下,确保监管、医疗场所的安全稳定,力求医院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使我院能更好地发挥国家机器职能作用,是我院全体医护及管教干警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监狱医院一名护理工作者,我能认真积极地干好本职工作,与管教干警充分协作,严防病犯脱逃、脱管事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能时刻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以为病患送健康为己任。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时刻牢记“三查七对”,以对病人负责的工作作风来严格要求自己,自从医以来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责任事故;在护理管理上能做到对病患、病房的严格管理,使科室始终保持清洁有序的环境;在心理护理上,能针对极个别的病患进行干预,从而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在标本采集上,能认真按照检验科的要求进行采集,从而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在护理日常工作中能做到无菌操作、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我能识大体,顾大局,*年是部队第三次裁军的最后一年,为了了响应部队裁军需要,我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了司法中心医院,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兼护理工作者,来到医院以及后,在医院医护力量欠缺的情况下,服从院里统一安排,在值班休息时,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门诊体检。
四、能与同事协调配合,构建了和谐的工作环境
和谐的工作环境、健康平衡的工作心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自信而不自满的人生态度是工作效率与工作成绩得以提升的有力保障。在工作之余我能积极地参与科里举办的各种活动,增进与同事的友谊,从而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与同事互帮互助与密切配合,工作弛张有度。
五、积极认真地复习专业理论及职称外语知识
专业理论及职称外语考试是否合格,是护理中级职称评定的标准之一,从*年年初以来,我认真细致地复习专业理论及职称外语知识,从基础的解剖学、生理学到内外妇儿科护理及医院感染学、健康评估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的努力,专业理论及职称外语考试都已达到了评定标准。
职称评定个人总结(三)自工作以来,我本着积极认真的态度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育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政策,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思想觉悟,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在新时期,我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在工作中,我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反思。(2)我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认为数学难学,作为教师,我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转化工作,积极引导,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3)我虚心请教组长和其他老教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4)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上课时作出分析总结,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自学本科,并积极参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总之,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师,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做的更好。
方案一:网络研修实施方案
根据唐山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我区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开展20xx年中小幼教师课程全员培训。制定方案如下:
一、培训对象
全体中小学、幼儿园的在职教师。
二、机构和人员设置
1.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孙善东刘焕明
2.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
进校在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好统筹规划与组织管理,做好培训动员、学员报名分班、配备班长,做好注册审核评价工作;项目专家小组成员对学员进行在线答疑,或利用课程简报和每日跟进指导答疑,或集中研讨,对于学员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予以解答或提出建议;电教站负责配置必要的网络技术设备,组织指导学校技术人员保证本单位网络的正常运行。
3.项目专家小组:由我区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进校教师、教研员和部分区级骨干教师组成。
4.项目实施小组:由各成员单位管理员、技术员和班长组成。
中小幼各学校作为成员单位需明确一名校级领导任管理员全面负责本单位岗训并组织岗训实施,明确一名微机管理员任技术人员保证本单位网络设备正常运行。名单详见附件一,管理员职责见附件二。
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派进校教师和部分省市骨区干教师深入学员班级,任班长、副班长,负责所在班学员的组织考评。名单见附件三。班长职责见附件四。
全区学员分班信息一览表见附件五。
三、培训形式
以唐山市教师进修信息中心为基础,以中国教师研修网为依托,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远程研修为主要学习方式,按学科、学段分期分批组织中小幼教师参加培训,今年我区岗训按照课程及层次分82个培训班级。分班情况详见附件五。
学员按照要求和进度,自主进行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习。学员通过"观看讲课视频(或视频案例分析)→阅读相关文章、评论→完成和提交作业→参与班级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提交学习问题及作业、反思总结"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专家定期参与讨论和答疑指导。学习过程将理论引领、自主反思和同伴互助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评价考核与优秀评选
学员参加研修考核分为四部分:网上学习时间考核30分,占考核成绩的30%;作业考核30分,占考核成绩的30%;网上与专家互动、交流、发贴考核20分,占考核成绩的20%;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叙事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20分,占考核成绩的20%,满分100分。
鼓励广大教师参训,在培训过程中将组织"优秀学员"、"优秀班级"的评选与表彰活动。具体考核评价方案详见附件六。
五、网络研修学习评价结果的运用
参加唐山教师教育网全员岗位培训学习,网络系统评价考核成绩作为中小学教师每年继续教育验证的依据,填入本人继续教育证书。省定课程、市定课程、专项培训综合评价等级为三等:优秀(90分-100分)、合格(60-89分)、不合格(60分以下)。凡考核不合格者,个人本年度不予继续教育验证;各单位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较差的单位及负责人不予评先评优。
六、培训的工作流程
1.信息收集阶段:6月25日--7月10日
调研微机网络情况、收集学员信息、分班并上报研修网和市教育局师教处。
6月19日进校部分人员参加市级培训。
2.管理人员培训阶段:7月2日--7月28日
7月2日15:00专家组成员培训;7月5日9:00研修网启动仪式;7月28日管理人员、班长、各单位校长、主任、技术人员培训。
3.学习阶段:7月29日--12月11日
7月29日,学员登录"学习平台"开始学习(计时开始)。学员按网上提供的学习内容自学,并在线提交作业。班长随时对学员自荐作业进行批阅处理。本次培训各学科分别为24学时,在学习阶段内,拟分月学习,学习期间根据学员学习需求安排各学科的答疑活动。
方案二:网络研修实施方案
20xx年张家坡中学教师远程研修实施方案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总体部署和市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积极宣传发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20xx年远程研修。本次研修分别围绕Intel未来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教育技术能力、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等主题,在课程专家引领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对话交流,突出特点有三个:一是责任大;二是任务重;三是内容新。为切实保障培训效果,扎实做好研修工作,把每一件事落到实处,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研修目标
全体参训教师要充分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平台,在学科课程专家引领下,通过观看专题讲座、学习文本资料、在线问题研讨等形式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老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具体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增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2.通过专家指导开放性备课,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示范,为教师备课提供案例型资源;
3.通过典型课例分析与探讨,强化教师课堂诊断的意识,提高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4.通过远程网络平台的交流与分享,教师自身差异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反思、超越,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研修内容
教师研修内容分学科进行,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12个学科。研修内容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三、研修对象
山东省远程研修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12个学科的所有任课老师。
四、研修时间
20xx年7月15日——20xx年7月20日
上午8:30——11:30下午:2:30——5:00
五、研修地点
六、研修模式
(一)组织形式本次研修采取省级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小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模式组织实施。全员远程研修期间集中研修6天,每个学科6个专题,每个专题6学时,共36学时。
(二)学习形式
1.本次研修采取集中在校微机室学习研讨。
2.参训人员登录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
3.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视频课程和网上课程资源;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阅读课程简报,发表随笔感言;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和专题研讨;进行学习反思,学以致用。
七、管理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张家坡中学远程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宋志强
副组长:张在祥
组员:赵新国任晓寒刘运生闵祥燕
王增成崔霞王可木康成美
宣传报道组:任晓寒东杰
技术服务组:东杰任洪芹
后勤保障组:张德军
(二)严肃纪律,规范考核。
学校在研修期间实行签名制度,集中组织与管理,责任到人,确保网络畅通,确保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按要求组织各科教师集中观看视频、参加讨论;分散研修,学校领导根据任教学科参与研修讨论。研修期间将严格考勤制度,无特殊原因不得请假。
(三)宣传到位,争先创优
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宣传会议,首先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远程研修对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意义,明晰远程研修的基本步骤和自己担任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并召开全校参训教师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分组,同时提出了互帮互助的要求,让老教师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对新教师负起责来,新教师帮助老教师解决网络上出现的问题,形成了教师研修共同体。
(四)全程跟进,及时反馈
研修过程中,校长、分管领导、各科室主任全程参与,和老师们充分交流,答疑解惑。同时组织技术人员随时服务,保障网络畅通。在研修期间及时组织教研组长召开碰头会,通过学校平台交流情况,分享成功做法。研修教师依据课程研修的要求,完成观看视频、撰写作业、参与互动、总结反思等研修任务。
七、考核评价
按照省教育厅、市县教体局和镇教体办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被评为优秀学员者在今后职称晋升时按同等荣誉赋分,对学习不合格的教师进行严肃惩戒,当年内不得参加任何评优选模、职称评审活动。
方案三:网络研修实施方案
根据《江西省“十二五”期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实施办法》(赣教师字〔2015〕21号)、《关于建立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联盟开展全员培训的通知》(赣教师字[2015]12号)等文件精神,“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学年自选相关学段学科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在线研修22学时(以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网络联盟为平台)。为便于组织实施,特制定《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第二阶段选学名师网络研修专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资源、做教研、带队伍、出成果、育名师”为目标,以江西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部分优秀骨干教师为引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主题研修为主线,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依托学员群体智慧,创建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专业发展的平台,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
二、实施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员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导师也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名师。
2、线上线下贯通原则。线上线下交织循环、贯通一体。学员在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及辅导团队指导下,开展线上专题学习、合作互动、交流讨论、问题探讨、观点碰撞、成果展示、资源发布,同时,学员还要开展线下自主研修、自我探索、主动反思、学习观察、实践体验、问题解决、成果物化(案例分析、课例开发、总结提炼、成果写作)等研修活动。
3、名师引领与自主研修结合原则。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将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风格,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优秀教学案例、课例、教学心得体会和反思等汇集形成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成和创设良好环境,通过名师带徒、主题研究、合作研修、典型示范、交流研讨、经验提炼、反思提升、学习指导等形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学员还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思考、探究、实践、反思、总结等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效果。
4、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融合原则。在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组织下,学员们积极开展网上合作、交流、讨论、互动等团队学习活动,实现在合作研习中不断成长、在协作互助中丰富资源。同时,学员还要结合自身特征、学校和教学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开展阅读、观察、体验、研究、反思、资料整理、案例分析、课例开发、总结、写作等自主学习活动,实现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深化、在自我实践中解决问题、在个体反思中建构个性化学习资源,不断增强研修实效性。
5、做教研建资源与带队伍出名师共进原则。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是教学研究的基地、合作对话的空间、教研成果展示的平台、教师成长的共同体、名师的摇篮、引领辐射的中心。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专题研修就是要实现“建资源、做教研、带队伍、出成果、育名师”同时推进,探索形成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三、研修目标
1、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教学和研究成果汇集形成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质现代教师队伍。
2、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教师“在合作研修中不断成长”、“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互动中丰富资源”,逐步将工作室打造成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共同体,进一步提升我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进一步提升优秀教师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大优秀教师的影响力,培育和造就名师。探索建立融发现、培养、使用、提高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四、研修任务
围绕所选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专题开展研修活动。主要研修任务有:
1、选取工作室。选择拟参加研修的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确定研修主题,并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修的具体子专题。
2、开展研修活动。根据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研修方案,围绕研修主题,在导师及其辅导团队指导,开展线上与线下、合作与自主相互交织的研修活动。
一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目标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了公务员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圆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今年,先后荣获山东省“人事系统先进单位”、潍坊市“模范公务员集体”和安丘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直先进单位”等称号。
我们按照省市有关通知精神,对单位2015年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局领导班子明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应摆在重要地位,各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对完成日常业务工作任务与文明建设负有同等责任。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年度的总体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并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专项任务,纳入各科室负责人职责中。同时,组建了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局办公室主任兼任,负责日常创建工作。齐抓共管机制的建立,从组织上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
党支部始终把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倾注了大量精力,塑造了一支有能力、有道德、有纪律的人事干部队伍。
1.抓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我们坚持了每周一、三、五学习制度,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本资料权属范文先生网严禁复制剽窃全会精神和《行政许可法》、《干部选拔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上级有关文件、政策,强化了干部的党性和法律、道德意识;认真组织开展了“树组工干部形象”、“五强化、五带头”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努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创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使全局上下形成了人心思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我局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部门联评中连年获市政府系统第一名。
2.抓规范管理,搞好机关自身建设。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要求,结合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以“立足发展,人才高地建设高标准;规范管理,人事编制工作高效能;满足顾客,人诚事公服务高质量;与时俱进,人心凝聚共创高水平”为质量方针,按各部门职责和业务类别,制定出11套服务细则,包含各项人事编制业务的工作流程、政策依据、所需资料、办理时限、相关表格等,汇编成《安丘市人事局工作手册》,全体人员以此为标准开展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局机关的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领先,效益显著。
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立足人事人才工作,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一是先后为30多家企业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人,本科生80人,使我市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4人,同比增长20%;引进的本科 生达到240人,同比增长33%。二是通过“周三人才市场集市日”活动和网上人才市场搭桥,帮30家企业、719名求职人员实现了自己的招聘(求职)愿望。三是与石油大学联合举办的机械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圆满结束,26名学员全部顺利结业。根据我市《高层次人才管理规定》,结业学员全部纳入高层次人才管理范畴,为我市机械加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人事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管理。在加强年终考核的同时,对干部行了动态考核。二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的调配交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人事管理的通知》,将镇、街道间教职工的调配权放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人事部门重点抓好编制管理,从而进一步简化了手续,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三是拓宽专业技术人员评价领域,注重了民营企业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将农村科技人员纳入了职称评审范围;配合组织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首届“安丘市优秀创新创业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四是认真做好工资福利与离退休工作;加强编制管理,深化机构改革。
(三)热点、难点问题:一年来,我们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不断改进措施,使社会敏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一是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机制。 文明单位单位自我检查报告来自范文搜-
上一篇:2016合作建房写的协议
下一篇:学院津贴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