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成人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成人英语三级】

2014.9.2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一篇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3年12月02日08:09 来源:人民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要求

《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把它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局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但必须明确,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管干部水平,更好地为党选拔优秀人才,决不是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应有利于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而不是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着眼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习近平同志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

正确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对这一标准的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就指明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部都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水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必须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选人用人机制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管用,就是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服务于选准用好干部的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遵循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坚持形式服从内容、过程服从结果。简便易行,就是改革制度的设计要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既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继承干部工作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尤其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和使用干部。要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改革措施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坚持试点先行。要加强制度统筹,既着力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又有效防止制度繁密现象。要注意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和配套,重视抓好已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抓住当前干部人事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完善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修订好干部任用条例、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等,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决定》提出,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

别的责任。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关键所在。

一是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主要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一方面,要改进民主推荐、测评方式和程序,增强民意表达的真实性。在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不仅体现在投票推荐上,而且体现在个别谈话、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等各个方面,体现在酝酿动议、考察预告、沟通协商、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把得票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把干部推荐得票情况与组织平时掌握的德才和实绩情况对照起来分析,综合考虑确定人选。对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而得票相对较少的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保护的一定要保护,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现象。

二是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合理确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规模,坚持选拔任用条件和资格,改进选拔程序和方法,严格组织考察和把关,加强纪律监督,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防止把严肃的干部工作搞成选秀,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

三是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根据选任制和委任制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干部人选产生方式和票数权重,避免一刀切。选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适用选举民主。委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机关的部门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适用“实绩晋升”。这一层面干部的选拔,主要是扩大提名、考察环节的民意收集和决定环节党委(党组)内部的民主,不能把竞争性选拔作为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

四是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搞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总体规划。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尤其要放到基层、艰苦岗位去磨炼。注意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既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

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要据此改革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形成促进科学发展导向,促进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实行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改进德的考核办法,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检验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主要看是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健全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从履职过程中考察干部制度,完善通过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了解干部办法,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增强考核全面性和准确性。

完善干部管理相关制度。一是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这对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统筹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选人用人上,现在还存在着违背五湖四海原则的现象,有的用干部以部门、地域、单位划线,干部调不进、派不出,有的只注重安排身边的干部。客观上讲,单位、部门之间领导职数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从制度上导致干部发展机会不平衡。因此,必须打破干部部门所有,大力推进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统筹用好各类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二是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三是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对干部严格考核、选拔和监督上,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规范被问责党政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条件、程序。对于那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责。四是完善公务员激励保障制度。主要是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改变公务员队伍千军万马挤领导职务这个独木桥问题,调动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首先要深刻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决定》强调,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是人才工作重要理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趋势。这不仅不利于把大批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而且易激起社会“仇官心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一些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习惯性质疑,从深层次上折射出社会公众对社会流动不畅的焦虑。因此,必须着力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大力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环境,让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通过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

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现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渠道不够通畅,许多社会优秀人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自由职业者中的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和普通工人农民,由于受到体制和身份限制,难以进入党政干部队伍。要探索建立由多种干部选拔方法、多条干部选拔渠道构成的干部选拔体系,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对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可推行直接引进、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畅通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渠道,给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对党政机关干部向企事业单位流动也要进行一些制度性探索,打通干部在不同体制之间的流转通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然,这种流动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增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期权交易、权力寻租等问题发生,防止干扰正常经济秩序,防止滋生腐败。

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当前推动基层各项事业改革发展,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才缺乏,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学校、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机构和艰苦岗位人才匮乏、留不住人、人员素质整

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篇

改革公司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科学机制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

2002年以来,国电华东公司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去的重要指示,从建设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科学机制入手,进一步改革公司本部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主要内容

近三年来,公司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制定并实施《公司本部管理岗位招聘办法》。我们在总结公司以往干部人事工作中开展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主推荐、任前公示和公开竞聘等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健全和完善竞争上岗机制,对公司岗位招聘范围、原则、方式、渠道、程序和待岗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从2001年11月公司内部机构改革以来,有94个不同层次的管理岗位通过公开竞聘录用管理人员;有115个不同层次的管理岗位通过民主程序选聘录用管理人员。

2、 改进和完善《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办法》。2002年,我们对公司原有的《绩效考核办法》先后进行三次较大幅度的修改,新的考核办法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明确注重实绩、合理量化的要求,坚持

A、B、C、D区分的原则,采用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的办法,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谈话,突出全过程全员参与。近三年来,在公司本部全体员工

中进行了三次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晋升工资、评比先进、待岗培训等直接挂钩。通过考核,对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上半年公司党组为了加强和改进公司各直(代)管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年度考核工作,促进领导班子建设,针对直(代)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直(代)管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从考核对象、考核方法、考核程序以及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并注重其可操作性,得到基层单位的认可。

3、 制定和试行《公司后备干部管理办法》。我们在总结公司前几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公司干部队伍现状和改革发展对公司各级领导人才的紧迫需求,就后备干部的范围、条件和资格、数量和结构、选拔、培养、管理、任用和组织领导、工作纪律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试行自荐的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实行差额考察,统一张榜公示,并且明确后备干部的使用和调整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规定。2002年四季度,我们按照规定程序对自荐和民主推荐的135名员工,通过差额考察,确定了37名员工为公司部门主任级后备干部,填补了公司主任级后备干部空白。2003年三季度,公司在5个直(代)管单位中按照规定程序选拔产生55名直(代)管单位厂级后备干部。后备干部选拔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强了透明度,受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好评。还先后委托上海市委党校举办了3期后备干部培训班,组织37位公司部门主任级后备干部和55名直(代)管单位厂级后备干部脱产学习政治理论和领导艺术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

地加强后备干部的专业理论培训。

4、 制定并实施《公司新提拔干部实行试用期管理办法》。在公司内部机构改革过程中新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到领导岗位工作,为了加强聘后管理,我们对新提拔干部实行试用期,公司就试用期期限和待遇、考核要求、考核纪律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近三年来,对58位新提拔干部实行了为期半年的试用期,按照程序规定,定期进行个人小结和自我评价、期满组织民主测评、上一级领导作出评价、公司党组会议审定,经过认真考核,有57位考核合格者按期正式聘用,有1位考核不合格者按规定延长试用期3个月,后经再次考核合格后正式聘用。规范和加强聘后管理,激励新提拔干部刻苦学习,尽快胜任本职工作。

5、 针对后备干部和公司机关其他年轻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历和经验的实际,为了给年轻干部提供锻炼提高的机会,2003年下半年,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公司本部干部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的若干意见》,对挂职锻炼干部的条件,挂职时间安排和对挂职干部的考核、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已落实公司本部3名后备干部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2名人才援藏干部与受援单位联系落实后,已按干部挂职锻炼要求进行考核、管理。同时,参照《挂职锻炼若干意见》的规定,经与基层单位联系落实,选派新安江水电厂和富春江水电厂2名后备干部到公司生产科技部挂职锻炼,通过双向挂职锻炼达到互补、提高的目的。

6、 针对公司对出国(境)培训员工缺乏管理和约束的情况,根据公司党组领导的要求,从维护公司利益出发,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员工出国(境)培训协议书》。“协议”

明确了由公司选派出国(境)培训员工双方的责、权、利,既维护了公司的利益,又确保了受培训员工的权利。2003年以来已有4批共40名出国培训员工签订了协议书,协议书签订时上海市黄浦区公证处派公证员到现场公证。

近三年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改革公司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通过上述几个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公司从岗位招聘→考核区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聘后管理到待岗培训的全过程改变了原来干部人事工作靠行政手段的管理办法,初步建立竞争上岗、充分发挥干部潜能的管理机制,使公司的干部人事工作朝着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提高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保证干部人事工作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基本做法

近三年来,我们在改革公司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过程中把握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照先进标准,明确改革目标。2002年,公司聘请麦肯锡公司进行公司业务流程重组诊断,麦肯锡公司以国际上优秀企业的管理办法为标准,对照国电华东公司目前的管理办法,从中找出我们存在的差距,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按岗位设置、员工招聘、绩效考核、教育培训、薪酬管理等方面,对照国际优秀企业管理办法,指出了我们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向我们介绍了国际优秀企业现代管理的新理念。同时,我们还走出去,向上海市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方面搞得好的单位学习,从兄弟单位的经验中找出我们存在的差距;2002年,我

们还走出国门,到加拿大和美国考察国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照国外企业的实际做法,找出我们存在的差距。通过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得到了启发,开拓了视野,使我们认识到国电华东公司要建成“国内最佳、国际先进”的电网公司,必须把公司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放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虑,公司的干部人事工作在管理理念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模式上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高度国际化和空前激烈需要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必须形成竞争上岗、充分发挥干部潜能的机制,这也是我们与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为此,我们围绕这三个方面构划和进行公司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环境。

2、 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更新观念。公司向全体员工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并付之于实际行动。通过党组中心学习组活动、公司领导带头作学习辅导、聘请专家作专题报告、利用业余时间开办现代企业基本管理知识培训班、运用计算机网络传播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组织员工交流学习体会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观念的转变,为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项改革措施实施之前,首先抓教育培训,比如每次绩效考核工作之前,抓骨干培训,公司分管领导亲自动员,从转变观念入手,宣传“以人为本”管理观念,引导各级领导运用好“区分”的原则,强调通过绩效考核加强沟通,激励先进,提高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篇

篇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重点

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重点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

管理教研部教授

今天我主讲的题目

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重点。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党的十八

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部署;第二个,新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第三

个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与重点任务。

一、党的十八大对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部署

首先讲第一个大问

题,党的十八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部署。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对干部人事制度的

改革专门有一段话: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干部队伍。在这个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方面,提出来了三个方面的重要部署。第一个方面,提出来干部人事工作的重大任务,

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第三个方面,提出

来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个方面,贯彻民主、公

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选人用人一定要有

公信度,群众要公认。

第二个方面,搞好

干部的选拔、干部的考核、干部的管理和干部的培训等重点工作。 第三个方面的措施,要注

重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要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到党政干部队伍的渠道。这是我给

大家讲的第一个大问题,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新的

部署和安排。

二、新时期深化干【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下面来讲第二个大

问题,新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面,我们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第一个方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

需要。我们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组织工

作就要及时跟进,没有组织工作的保障,没有能够很好地贯彻这一条组织路线的执行和落实

政治路线的人,政治路线就会落空。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为了实现党的组织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同时要形成一个干部选拔和任用的科学机制,更好地为科学【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发展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建好队伍、聚集人才。

在干部人事队伍建

设里面,要多一些围着科技创新转,围着国家发展转,围着人民幸福转的干部,尽量地少一

些围着领导转,围着酒桌转,围着家人转的概念。

我们的围绕科技创

新和国家发展转的干部有很多典型,如罗阳同志,罗阳同志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

事长、总经理也是航母舰载机歼-15的项目总指挥,他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党的干部,在2012

年11月25日在完成了航母舰载机的项目之后,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壮烈殉职。他领导的

歼-15的项目小组,在短短的时间以内就完成了西方很多人预测的我国要再过两、三年才能

够实现的歼-15的着舰起飞的科研项目。在这一个科研项目的进行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我

们的航母上面进行试验的时候,罗阳同志总是呆在距歼-15落舰只有一二十米远的地方来观

察歼-15是怎么着舰的。

所以他的心脏受到

了巨大的危机气流的振动,再加上他工作劳累,所以航母舰载机的成功着舰,凝聚了他的心

血、智慧,乃至于生命。像这样的干部越多,我国的科学发展就会发展得越好,我们的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也会落实得越好。所以选好干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

我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这样的目标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果我们选不好

干部,甚至于说选出来了一些腐败干部,对我们党的事业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干部人

事制度的改革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要为我国的科学发展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建好队伍。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政治制度竞争力的需要

第二个方面,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我国政治制度竞争力的需要。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干部选拔是不是民主、是不是有公信力?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甚至于

说决定了国家的兴衰,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

一个例子,在苏联巨变前夕,苏联科学院做过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

示:老百姓认为苏联共产党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苏联

共产党代表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利益的高达85%,所以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一个非常

重要的教训是选人缺乏公信力,老百姓已经不相信它选拔出来的人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益。所以,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的水平和公信力,能够增强政

治制度的竞争力。

所以干部制度的竞

争力是国家政治制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强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

我在这里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于2008年3月的时候,在全国做过一

个民意调查,就一个国家的国民对这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国家前进的方向对这两个方面的满意

度进行大规模的民意调查,这一个民意调查遍及全球24个国家,最后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

在上述两项的排名当中都位居24个国家的首位,我国的人民充分肯定我国的前进方向和对国

民经济的满意程度,满意率分别高达86%和82%,而美国这两个方面的满意度只有23%和20%,

而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表示满意的人数也只有30%左右。所以在这一个民意调查出台之后,

很多国家的政要大出大家的意料之外。

美国当时的总统小

布什表态抵制奥运就是得罪全中国人民,所以他表态要出席北京奥运会,英国、法国和日本

的国家首脑也表示要出台北京奥运会。

所以人民群众对你

这个国家是不是满意,对你这个国家的前途是不是满意,对你选拔和用人是不是满意,决定

你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前途。所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要素。

(三)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干部人事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三个方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是解决干部人事工作当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推进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特别是在2000年中央出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纲要》之后,我国明确了党政干部、国有企业干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之后,

又相继出台了《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等一系列的法规文件,干部人事制度体系进一

步完善。在2009年的时候,中组部又颁布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规划

纲要》,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水

平不断提高。

但与人民群众的期

望相比,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

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一

把手”、“一言堂”,“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依然存在。干部竞争择

优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小圈子当中选人,由少数人在少数人当中选人的情况还比较突

出。我们在干部的任用当中重选拔,轻淘汰退出,所以干部能上不能下,缺乏一个健全的不

称职干部的淘汰制度。同时,在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下还不够有力,特别是在干部的教育管理

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在选人用人方面,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对这一些用人

方面的不正之风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在某一些地方、某一些系统还存在着一些用人腐败,

整治工作任重道远。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就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深化干部人事

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与重点任务

(一)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下面来讲第三个大

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在我国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要推动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

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分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所以,在这一个目标里边,我们有20个字。

第一个是广纳群贤,

广纳群贤就是要创新识人、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形成一个群贤必至,人才辈出的生动局

面;

第二个,人尽其才。

人尽其才就是要因事择人、量才任职,把最优秀的干部配置到最关键的岗位上去,让能干事

的人有机会,干成事的人有舞台。

能上能下,要建立

健全干部的退出机制,做到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身份能官能民,使干部队伍实现

良好的新老交替,优进劣退,形成这样一个制度化的机制。

公平公正,要保证

选人用人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的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地选拔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

机钻营者得利。

充满活力,要与时

俱进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的具体目标主要是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提高干部群众的参与度。

选拔干部不光是一把手和其他领导干部的责任,更多的要让干部、群众广泛地参与进来;第

二个目标,健全竞争择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第三个方面,完善干部的管理制度,

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第四个目标,要加强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监督,有效地遏制用人

方面的不正之风;第五个目标,深化分类分级管理,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要坚持下面几个方面的

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要坚

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邓小平同志讲过:“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党管干部,是党的

执政地位的重要体现。用人权是重要的执政权,放弃党管干部就意味着放弃党的领导地位。

所以,党管干部是我们要坚持的一项原则,但党怎么样管干部?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党管干部并不是党

委的一把手管干部,更不是党委的一把手去管理干部的任用等等。党管干部要管什么呢?要

探索党管干部的有效实现形式,党委重点要管用人的宏观政策,管用人的标准,管用人的程

序要规范,而不是具体地去管用什么样的人。【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个原则,要坚

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提出来了德才兼备,但当时

事实上是把知识化作为了干部任用的重点,因为当时干部队伍当中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但发

展到现在的时候,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知识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地

提出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才一定要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往

往容易妨碍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特别是要重视考察干部的德。

考察干部的德有很

多方式,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通过正反双向测评干部的“德”的方式就非常有效。

什么是正反双向测评呢?首先是正面的测评,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

正向测评,正向测评他的德,同时还反向测评,针对干部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列出大局观念不强,群众观念淡漠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反向测评。

从反面来看他的道德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个反向测评往往能够认真地核查出来干

部的实际的德的情况。

第四个原则,贯彻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原则。我国在这几年大力地推广了竞争择优方式,从2008

年到2011年,我们全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出来的厅局级、处级、科级干部

多大28.7万名,并且竞争择优的工作由科级、处级逐步地向着局级、副部级的领导岗位延伸,

由党政机关向企事业单位拓展。有些中央部门的副部级的干部也是

篇二:2014.9.2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组

部常务副部长陈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3年12月02日08:09 来源:人民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需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

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

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

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总要求

《决定》提出,坚

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

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方向、目

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牢牢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

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把它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局下去认识、去

审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

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

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

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但必须明确,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管干部水

平,更好地为党选拔优秀人才,决不是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每一项措施,

都应有利于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而不是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着眼选拔党和人民

需要的好干部,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大的

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习近平同志在今年

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

正确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

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

廉洁,并对这一标准的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

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

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就指明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

我们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

部都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构建有效管用、简

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水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性、

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必须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选人用人机制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

效管用,就是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服务于选准用好干部的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遵循干部

人事工作规律,坚持形式服从内容、过程服从结果。简便易行,就是改革制度的设计要坚持

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既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

继承干部工作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尤其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和使用干部。要

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改革措施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重大改革举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做法及设想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四篇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设想

一、近五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自2001年以来,****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神,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大胆改革,初步形成科学、民主、规范的干部人事制度。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理性”与“人文”相结合,不断创新观念,努力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五年来,*****区委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和人才观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用事业选人用人的新观念,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上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抓经济工作的观点。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发现和大胆使用这类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中心。因此,解放思想,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在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同时,还要牢固树立搞好人事制度改革就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观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可以为市场经济

良性循环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为领导和决策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提供大批可用人才,最终达到振兴区域经济的目的。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批认识和掌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特征,具有总揽经济工作全局能力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了,人、财、物资源配臵整合到最佳状况。2003年全区财政收入提前两年实现了过亿元的目标,去年达到1.42亿元,就是区委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抓经济工作观点的结果。

2、坚持德才兼备与注重实绩相结合,大力培养选拔干部。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入领导班子中来,是加强对全区经济工作领导的组织保证。对年轻干部只要能力强,本事好,能带领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打开局面,改变面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人就要大胆提拔任用,把德才兼备、“四化”方针与注重实绩结合起来,对优秀人才不求全责备,大胆地让勇于开拓进取、能成就事业的人担当重任。2002年以来,我们提拔到科级岗位的年轻干部,占提拔干部总数的90%。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2001年区委公开选拔了一名年仅25岁的团区委书记,经过两年的培养锻炼,去年又将他调任竹山桥镇担任党委书记。5年来,共培养选拔科级干部200余名,其中16名成长为县处级领导干部。2003年区委实施了“551”工程,即选拔50名国家干部到社区

和农村任党支部书记,选拔50名干部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选拔100名年轻干部职工离岗创业。2004年初在全市首创选派5名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到区信访局挂职锻炼,经过一年的锻炼,去年底5名干部都被选派到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担任正职;今年初又选派3名新提拔干部到区信访局挂职。

3、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在干部任用中,树立“无功也是过”的用人观,敢于用那些棱角分明,敢讲真话,本质好,工作尽职尽责、能开创新局面的人,不用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八面玲珑的无为庸人。努力拓宽选人视野,广开渠道,打破地域、身份、所有制等条条框框,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广开进贤之路。近五年来,共从别的县区公开选拔了5名科级正、副职,面向企业选拔了6名科局副职和乡镇副职,13名有争议的干部在经过调查核实后,也得到了提拔重用,53名政绩平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的干部从领导岗位调整下来。

(二)坚持“原则”与“制度”相辅相成,不断健全制度,努力使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随着中央“五个规范性制度”的出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实际性步骤。****区委把用人原则与用人制度结合起来,既做到了铁面

无私,又使全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任用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从而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从而彻底杜绝了用人的随意性、任意性和“一言堂”的现象。

1、建立完善制度。****区委根据十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经验和中央“五个规范性制度”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相继研究出台了《****区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区干部考察责任制度》、《****区干部任免操作规程》、《****区干部调配和分类管理规定》、《****区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制度》、《****区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区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区党政领导干部辞职规定》、《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的暂行办法》、《****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关于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的暂行规定》、《****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领导干部考核末位淘汰制度》、《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不称职免职制度》、《超职数呈报讨论干部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职备案制度》等十六个干部管理任用工作制度,使全区干部工作走向规范有序。

2、改革创新制度。近三年来,区委除了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外,还在强调考察者责任、考察范围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一是在选拔任用制度上创新。逐步降低委任制干部的比重。强化考任制,

逐步扩大考任制在选拔任用干部中的比例。我区已进行了三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11人),安排公选职位15个,两次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21人)。二是在干部考察制度上创新。我区建立了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人员除写出考察对象的现实表现外,还要提出使用意见,最后签订考察责任状,责任状写明:“考察情况属实,如有故意隐瞒,造成选人用人失误,本人愿承担考察干部责任制度所规定的相应责任,接受相应处分。”三是考察范围上创新。考察了解的人员不仅有本单位的干部职工,而且有上级主管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同志,不仅有“院子”内的人,而且有“院子”外的人,不仅看八小时之内的工作、生活情况,而且要看八小时外的生活、社交情况,力争全面、综合考察掌握干部的情况。四是对考察情况实行公开讲评。2004年7月,区委在干部考察全面结束后,一改以往考察情况秘而不宣的情况,召开乡镇、办事处、部办委科局单位主要负责人大会,进行公开讲评分析。这一做法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属首例。

3、畅通用人渠道。理顺干部“出口”,畅通用人渠道,是事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区委严把干部“出口关”,确保了全区干部任用工作的顺利进行。①实行诫勉制度。对问题比较突出的班子或党政领导干部,规定一定的诫勉期,限期整改提高。对整改效果不明显,没有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纪实(修改)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五篇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纪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保康县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方针政策,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县委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力推动了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

保康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探索起步阶段(1978—1986)

这一阶段主要是改革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建立新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1979年12月,县委召开了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及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在学习中央领导人关于党的组织工作与干部人事改革讲话和总结全县组织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培育选拔接班人等问题。第一次提出,要按照新时期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全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就培育选拔接班人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全县建立各级各类后备干部名单550名。后备干部名单的建立,由基层党组织推荐,党委审查后上报。对后备干部名单做到每半年考核一次。二是在一两年内每个单位都要有一、二名后备干部担任副职,条件具备的也可以担任一把手。三是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条件是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大公无私,严守法纪,坚持党性,杜绝派性;有强烈的革命事业性和政治责任性,有胜任工作的业务能力。四是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解放思想,把培育和选拔接班人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会议还要求各级党委要采取切实措施,在两三年内把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建设成为有力的精干的工作班子。

1980—1981年,遵照中央关于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指示精神,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树立新的用人观点,把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

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重点。县委组织部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到13个公社(镇)和20多个科局进行摸底。通过个别座谈、组织推荐、民意测验等办法,掌握了336名优秀中青年干部预备对象,并建立了名册。在掌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预备对象中,选择重点,进行考察,对条件成熟的就大胆提拔,对少数不胜任现职的予以适当的调整。当时有147名优秀中青年干部选入了各级领导班子,同时调整了17名不胜任干部。

1983—1984年,进行了政社分设建立乡政府领导班子的调配工作。根据中央[1983]35号文件和省委[1984]8号文件精神,结合保康实际,将原来的13个公社(镇)、53个管理区改建为14个区(镇)、52个乡(镇)。调整配备了区、乡(镇)的党政领导斑子。调配前,全县13个公社(镇)共有党政正副职86人,调配后,全县14个区(镇)党政正副职72人,比调整前减少14人,其中新进领导班子13人。根据中央[1983]39号文件和省市委关于机构改革的要求,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部办委局的机构改革后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这次机构精简,人员减少,平均年龄下降,文化程度上升,向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迈进了一大步。这次部办委局领导班子调整,共提拔干部50人。按“四化”要求调整领导班子有了新的突破,初步形成了梯形年龄结构和较合理的智能结构。按照中央[1983]33号文件,重新修订县委管理干部的职务名称表,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县委保发[1984]74号文件批转县委组织部《关于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和基层党组织及发展党员审批权限意见的报告》。坚持对干部“管少、管活、管好”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人事管理办法,扩大下级的人事权,管好用活干部。在干部制度改革上,选拔干部的方法主要是委任制、选举制和招聘制。

1986年,根据中发[1986]4号文件《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和省委[1986]13号文件《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的意见》精神,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对1983年1月以来至1986年4月期间任命的干部进行总结回顾,全县共提拔副区(镇)级以上干部141人,通过全面检查,能够胜任现职的81人,占57.4%;比较胜任现职的33

人,占23.4%;担任现职尚感吃力的18人,占12.8%;工作不够称职的9人,占6.4%。通过全面检查,加强了干部的跟踪考察监督,对不称职的干部进行了调整,探索出了对干部“帮、学、降、免”的党管干部的新方法。按照鄂发[1986]14号文件和市委组织部[1986]178号文件的要求,从县直47个单位选拔6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区乡任职锻炼。按照省委办公厅[1986]37号文件的要求,组织部和劳动人事局在龙坪区进行了招聘干部的续聘工作,为6名干部办理了续聘手续,做好2名落聘干部的思想和安置工作,为全部续聘工作摸索了经验。组织部与粮食局党组对其内部机构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进行了精简合并,由局长聘任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用一般工作人员,各自制定岗位责任制,使保康县实行“双聘”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全面改革阶段(1987—1999)

1987年,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拟定了《关于依法任免和行政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实施办法》,对党委、人大、政府任免和行政处罚干部的范围、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县委以保发[1987]8号文件行文全县,基本理顺了党管干部原则同依法任免或处罚干部的关系。会同劳动人事局、编制办公室制定了《关于实行干部职工工作调动和机构编制工作联审制度的暂行规定》,共开联审会5次,有效地控制了机构膨胀,防止了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当年,为适应撤区并乡的改革要求,抽调72人组成36个专班,对原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全面考核,合理配备了机构改革后的乡镇领导斑子和工作人员。选拔了34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基本上形成了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的梯形年龄结构和合理的智能结构。根据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三个条例》精神,采取先办试点,分批进行,全面展开的办法,积极推行了厂长负责制。采用民主选举制、聘任制、自荐承包选任制、招标聘用制、招标引进制等多种形式,选拔任用企业领导干部17名,打破了单一的委任制。

1988年,县委和各乡镇党委均任期届满,根据《党章》规定,按照市委襄发[1988]50号文件精神,认真抓了县、乡两级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下发了《关于召开乡镇党代会的通知》、《乡镇党代会程序》,并抽调了8人,组成四个专

班,对16个乡镇的新一届党委成员候选人进行了全面考察,逐人形成书面考察材料,为县、乡两级党代会的顺利召开和圆满成功作了具体的人事准备工作。按照“四化”标准全部配齐了新的党委和纪委班子。共选出新一届乡镇党委委员117人。通过换届选举,进一步改变了乡镇领导班子中“年龄偏大、智能偏低、专业知识偏差”的状况。同时,配合县人大及时对县直部委办局39名正职干部进行重点考察,由人大重新颁发了任命书,进一步理顺党管干部的原则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关系。为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兴县富民中的生力军作用。选拔了戴振伦等7名县管技术拨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专门技术档案,颁发了拨尖人才证书,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优待。在进一步完善县长智囊团的同时,先后在歇马、马良、店垭、寺坪四镇建立了镇长智囊团,初步建立起了县、乡两级智囊团网络,为县委、镇委进行宏观决策、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乡镇选派了科技顾问或科技助理。在市委下派7名科技副乡镇长的基础上,又从县直选派了9名干部到乡镇兼职科技顾问或助理。同时,根据市委组织部襄组发[1988]177号文件精神,抓了民主推荐选举优秀妇女非党干部工作,共推荐选拔了22名优秀妇女干部和3名非党干部。

1989年,坚持标准,注重实绩,考察了粮食局、农机局、商业局等10个局的领导班子,选拔了14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了局级领导班子。会同人事局、劳动局、编办联合制定了《关于对干部、职工调动和机构、编制工作实行联审制度的暂行规定》。联审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调进人员的素质,防止了少数人在干部调动、子女安排上的不正之风,有效地控制了机构人员膨胀。在县直6个局和16个乡镇建立了监察室,配备监察室主任、副主任22人,强化了廉政机构。

1990年,加强了干部权限下放后的审查把关和监督检查。各战线报组织部审查备案的干部共203名,经审查同意任免和调动的182名,占90%,不同意任用的21名,占10%;会同人事局、劳动局、编办组织了4次联审会议,对要求增设、撤销或更名的150个机构进行了审议。对要求进行政事业单位的86人进行审议,不符合的31人没有批准,有效地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会同县

人事局对乡镇和县直机关的177名招聘干部进行了考核,其中聘用167名,终止合同3人,延聘7人。为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协同人事局,采取公开报名,集中辅导,统一考试的办法,从村党支书、村主任中择优招聘36人,充实了乡镇干部队伍。对市里下派的7名科技副镇长进行了全面考核,总结了经验;对拔尖人才加强了管理,为他们发挥作用,多作贡献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建立了80名优秀知识分子的专门档案,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下派了32名科技干部,充实了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力量。

1994年,把交流、轮岗的重点放在经济部门与非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县、乡之间的干部,尤其是疏通了县、乡干部交流的渠道,调整一批班子,选调一批干部,真正形成了县直到乡镇、乡镇到县直的良性循环。共轮岗交流副局级以上干部235人,交流面达35%。按市场经济要求选人用人,大力提拔强人、启用能人、淘汰庸人、不求完人,大胆选拔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年轻人才进班子。先后起用了23名优秀管理人才担任了企业厂长(经理),并对8名亏损企业的厂长(经理)作了就地免职或降职。先后选拔企业后备干部200名,从生产一线工作中挑选了60多名同志进入了领导岗位。

1995年初,县委结合实际提出了培养年轻干部三年两步走的目标规划。采取“腾位子”,“搬椅子”,“搭梯子”的方法,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先后提拔25名年轻干部进入乡局级领导班子。全县16个乡镇党政班子中,青年干部153人,占83%,35岁以下领导干部47人,占25%,27个党政班子有35岁以下干部,占85%,其中党政一把手11人。县直班子有青年干部155人,占71%,35%的班子配有35以下的干部。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轮岗交流、外出考察、基层锻炼等方法,有的放矢地培养青年干部,下发了《关于选派青年干部到基层工作意见》,鼓励青年干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接受锻炼。先后培训青年干部405人,下调轮岗交流260人。当年,实施“7135”工程抓干部贮备,即贮备乡镇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70名,县直部门一把手后备干部100名,副乡局级后备干部300名,县属重点企业后备干部50名。同时结合建立企业家队伍,抓了企业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

2015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六篇

第1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要求

《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把它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局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但必须明确,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管干部水平,更好地为党选拔优秀人才,决不是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应有利于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而不是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着眼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习近平同志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正确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对这一标准的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就指明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部都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水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必须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选人用人机制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管用,就是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服务于选准用好干部的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遵循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坚持形式服从内容、过程服从结果。简便易行,就是改革制度的设计要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既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继承干部工作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尤其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和使用干部。要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改革措施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坚持试点先行。要加强制度统筹,既着力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又有效防止制度繁密现象。要注意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和配套,重视抓好已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第2篇:如何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这对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重点做好以下3个方面:

一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二要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出来,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用人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

三要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重点培养、重点选配、重点管理、重点监督,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第3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要求

《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把它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局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但必须明确,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管干部水平,更好地为党选拔优秀人才,决不是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应有利于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而不是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着眼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习近平同志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正确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对这一标准的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就指明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部都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水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必须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选人用人机制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管用,就是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服务于选准用好干部的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遵循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坚持形式服从内容、过程服从结果。简便易行,就是改革制度的设计要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既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继承干部工作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尤其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和使用干部。要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改革措施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坚持试点先行。要加强制度统筹,既着力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又有效防止制度繁密现象。要注意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和配套,重视抓好已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抓住当前干部人事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完善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修订好干部任用条例、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等,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决定》提出,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关键所在。

一是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主要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一方面,要改进民主推荐、测评方式和程序,增强民意表达的真实性。在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不仅体现在投票推荐上,而且体现在个别谈话、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等各个方面,体现在酝酿动议、考察预告、沟通协商、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把得票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把干部推荐得票情况与组织平时掌握的德才和实绩情况对照起来分析,综合考虑确定人选。对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而得票相对较少的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保护的一定要保护,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现象。

二是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合理确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规模,坚持选拔任用条件和资格,改进选拔程序和方法,严格组织考察和把关,加强纪律监督,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防止把严肃的干部工作搞成选秀,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

三是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根据选任制和委任制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干部人选产生方式和票数权重,避免一刀切。选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适用选举民主。委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机关的部门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适用“实绩晋升”。这一层面干部的选拔,主要是扩大提名、考察环节的民意收集和决定环节党委(党组)内部的民主,不能把竞争性选拔作为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

四是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搞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总体规划。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尤其要放到基层、艰苦岗位去磨炼。注意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既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要据此改革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形成促进科学发展导向,促进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实行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改进德的考核办法,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检验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主要看是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健全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从履职过程中考察干部制度,完善通过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了解干部办法,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增强考核全面性和准确性。

完善干部管理相关制度。一是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这对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统筹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选人用人上,现在还存在着违背五湖四海原则的现象,有的用干部以部门、地域、单位划线,干部调不进、派不出,有的只注重安排身边的干部。客观上讲,单位、部门之间领导职数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从制度上导致干部发展机会不平衡。因此,必须打破干部部门所有,大力推进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统筹用好各类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二是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三是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对干部严格考核、选拔和监督上,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规范被问责党政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条件、程序。对于那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责。四是完善公务员激励保障制度。主要是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改变公务员队伍千军万马挤领导职务这个独木桥问题,调动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首先要深刻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决定》强调,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是人才工作重要理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趋势。这不仅不利于把大批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而且易激起社会“仇官心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一些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习惯性质疑,从深层次上折射出社会公众对社会流动不畅的焦虑。因此,必须着力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大力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环境,让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通过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

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现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渠道不够通畅,许多社会优秀人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自由职业者中的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和普通工人农民,由于受到体制和身份限制,难以进入党政干部队伍。要探索建立由多种干部选拔方法、多条干部选拔渠道构成的干部选拔体系,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对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可推行直接引进、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畅通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渠道,给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对党政机关干部向企事业单位流动也要进行一些制度性探索,打通干部在不同体制之间的流转通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然,这种流动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增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期权交易、权力寻租等问题发生,防止干扰正常经济秩序,防止滋生腐败。

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当前推动基层各项事业改革发展,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才缺乏,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学校、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机构和艰苦岗位人才匮乏、留不住人、人员素质整体偏低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在待遇、职称、选拔任用等方面真正向基层、向中西部地区和艰苦岗位人才倾斜,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人才向缺乏人才地区聚集。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通过智力引进、人才创业、人才派遣等多种形式,实现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要大力倡导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精神,鼓励年轻人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李光耀曾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人才,中国从13亿多人中选人才,而美国是从全球70亿人中选人才。此说虽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一定道理。这与我国人才引进方式单一、引才审批手续繁琐等不无关系,特别是对外国人才来华留华工作缺乏有吸引力的制度。因此,必须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体系,通过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依靠实践和群众发现人才。要持之以恒抓好“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完善人才签证、绿卡等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国家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法律,推动人才试验区建设等,大力吸引国(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要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广大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让他们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

第4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第一,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勇气。干部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官本位”的影响根深蒂固。改革堵了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的路,必然会遭到激烈的反对和非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直接涉及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现在有些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有些低能低效,也有些以权谋私,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问题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党脱离群众、丧失先进性和执政地位。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民主选人、公开监督、竞争上岗、择优用人。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无私无畏、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改革、推进改革、完善改革。

第二,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许多重大举措,都源于基层的实践创造。比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全委会票决等,都是先有基层探索,然后经过总结提炼、规范完善,上升到制度层面的。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从实际出发,针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和不完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及时指导完善、帮助修正和总结经验教训,创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环境。

第三,要加强宏观指导,保证改革积极稳妥、有序可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潜在的风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要大,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可控进行,保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一要增强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注意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套,防止随意性、盲目性。二要加强对改革风险的评估。任何改革措施都会有利有弊,决策改革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推进改革是一个不断兴利除弊的过程。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考虑干部和群众的接受程度,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努力降低改革风险。三要加强对改革局势的研判,把握好改革的时机、重点、力度和节奏。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审时度势地把握改革,积极稳妥地掌握好改革的进程。要坚决排除各种敌对势力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自己的路。

第四,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和通讯手段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干部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议论的焦点,正面宣传跟不上,大量小道消息就会不胫而走,以讹传讹、混淆视听、干扰改革。要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的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及时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监督改革。要加强舆情分析,加强对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防止不当炒作,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第五,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做改革的引导者、推进者、驾驭者。从实践看,哪里的领导思想解放,哪里的改革就生机勃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会约束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用人权。但从长远看,改革不仅对党的事业有利,对用人管人的领导干部也大有好处。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讲党性、顾大局、谋长远,积极引导改革,真心

支持改革,有序推进改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5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内容:广东公选八名正厅级干部,没有一个是我认识的,也没有一个是我推荐的,做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不是路过,我也不是打酱油。我想发表一下我的想法和观点,公选干部最主要的是公开,透明,公正,平等。让有才的人有位,实干的人得实惠,让敢于负责的人既吃香又喝辣。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先从基层做起,先从村委会、乡镇、街道办开始,每一个有选举权的公民都有权利投票选举自己心中的好干部。制作宣传片,让每个候选人发表十分钟的演说,现场提问,在选举工作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让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人选举到重要岗位中来,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

选举村干部和乡镇干部,一是要广泛接受候选人的报名,不能设置附加限制条件,让有被选举权的人都可以报名。二是召开候选人现在答辩会,让候选人与公众见面,接受公众的提问,发表施政纲领。三是制定要选票,可参照公务员考试答题卡的样式,让有选举权的人在候选人的姓名上涂黑,由读卡机来验票。四是让新闻媒体和公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确保程序的公开和公正。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身份决定论的时代,既得利益集团占据着社会的各种资源,平民阶层的孩子没有多少出人投地的机会,民主与法制不健全,公平和正义得不到很好的实现,使得一大部分社会的精英分子都觉得处在弱势,都有移民的打算,这对中国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建设力度,实现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力公平和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现有才向有位的转变,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透明度,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原则。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包括培养,选拔和考核评价体系,这是中国现实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广东公选八名正厅级干部,没有一个是我认识的,也没有一个是我推荐的,做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不是路过,我也不是打酱油。我想发表一下我的想法和观点,公选干部最主要的是公开,透明,公正,平等。让有才的人有位,实干的人得实惠,让敢于负责的人既吃香又喝辣。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先从基层做起,先从村委会、乡镇、街道办开始,每一个有选举权的公民都有权利投票选举自己心中的好干部。制作宣传片,让每个候选人发表十分钟的演说,现场提问,在选举工作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让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人选举到重要岗位中来,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

选举村干部和乡镇干部,一是要广泛接受候选人的报名,不能设置附加限制条件,让有被选举权的人都可以报名。二是召开候选人现在答辩会,让候选人与公众见面,接受公众的提问,发表施政纲领。三是制定要选票,可参照公务员考试答题卡的样式,让有选举权的人在候选人的姓名上涂黑,由读卡机来验票。四是让新闻媒体和公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确保程序的公开和公正。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身份决定论的时代,既得利益集团占据着社会的各种资源,平民阶层的孩子没有多少出人投地的机会,民主与法制不健全,公平和正义得不到很好的实现,使得一大部分社会的精英分子都觉得处在弱势,都有移民的打算,这对中国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建设力度,实现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力公平和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现有才向有位的转变,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透明度,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原则。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包括培养,选拔和考核评价体系,这是中国现实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才,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人才,我们中国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是公民社会的两个基本特征。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行政化和官僚化,要取消职称外语考试,评职称改为考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再加上授课和论文答辩,让懂得教育的人来管理主导大学,大学校长包括行政人员都应该面向社会招聘,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先笔试面试,再民主测评,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授不用每年都要定性的写多少篇论文和出多少科技成果,为培养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人才的选拔,全国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等财政拔款单位,在招聘录用工作人员必须秉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笔试和面试,如有需要可加专业技能测试。招考公告的制定要充分酝酿,同时要开通监督热线和网络质询平台,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各级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各用人单位的申请情况,对用人单位提出来的职位要求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核,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要尽量淡化学历,专业,户籍,职称,年龄和性别的限制,防止因人设岗,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体现机会公平。招考公告发布十天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解答群众的质疑,谁制定限制条件由谁来解答清楚。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如果解释没有说服力的应该重新修改招考公告,把限制条件取消,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的职位有很多英语四六级限制,这对其他没有通过四六的考生就是不公平,这也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人才。

考试的内容应该客观科学公正,具有可考性和区分度,一般笔试可分成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查,制定出考试大纲后可面向全社会征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杜绝毕门造车式的命题模式,使试题更加客观和科学,更多优秀的人才能通过考试选拔出来。面试的考官组成要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考官队伍除了人事部门和用各用人单位外,还应该有学者,专家,教授和企业管理者等,必要时可以让电视台直播面试场景,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有些官员十分迷信风水,相信所谓的大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的选拔评优没有做到科学和公正。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谁最能真实准确地对各级公务员作出客观评价呢,当然是他所服务的对象广大人民群众和同事,对公务员的考核评价不能只由领导说了算,让领导决定基层公务员的前途和命运是不公平的也是危险的,在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上阿谀奉承,曲意逢迎,对下作威作福,仗势欺人。为什么基层领导干部在年尾时会那么累呢,陪吃陪喝陪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级领导决定着下层干部和单位的切身利益,比如评先,评优,个人提薪,晋级等。改革现在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是让广大基层公务员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要明白成功是要靠个人的努力奋斗,是要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的,而不是用奉承,巴结,受贿的。创造一个能上能下的机制,让人看到成功的希望,这个机制一定要公平和公正,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命要先笔试面试再民主测评,要把德才兼备的人和敢于负责的人提拔上来,实现实干的人得实惠,有才的人有位。年末的总结评优,实施零投诉原则,凡是有人民群众投诉的公务员,一经查实就不能评先,评优,评优也不能由领导说了算,应该由所有同事和面向服务的群众投票产生,特别是合同到了需要续聘的员工原则上全部续聘,除非他违反法律法规,工作中失职渎职,这就让领导不能决定下属的命运,也能让下属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敢干同不正之风斗争。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操作,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和体制来保障这些权力得到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15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七篇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XX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扩大民主,创新机制,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程。

一、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势的分析判断

近年来,XX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加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贯彻力度,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牢固树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干部群众“四权”得到进一步落实,选用干部的民主化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管理及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各个方面社会矛盾越来越显现,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提出了考验。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要求越来越高,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四权”,迫切需要扩大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干部选拔程序的透明度。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仍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规范干部提名方式、选准用好干部的问题;二是如何考实考准干部、实现对干部有效监督管理的问题;三是如何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统一,实现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与建立科学机制有机统一的问题;四是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五是如何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问题;六是如何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问题。

二、XX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一)坚持“一个统领”,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即坚持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为统领,着眼于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深化改革,对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一直以来,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干部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草拟了《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计划适时召开全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会议,推出一批相关配套措施,对干部初始提名、干部考核考察、任免程序、推进干部培养交流、破格提拔、实行公开选拔、扩大干部任用公信力、强化干部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健全干部培养、使用、交流机制。

(二)努力达到“两个满意”,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一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固树立重视品行、重视基层、重视能力、重视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做到唯才是举,公正用人。同时,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把各方面真正优秀的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选人用人做到“四看”,即: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看干部的作风、看干部的实绩、看干部的群众公认度。二是扩大干部任用提名环节民主。制定了《进一步完善市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制度》,县(区)、市直部门党政正职出现缺额时,在组织考察、会议决定前,市委组织部全面分析推荐职位所在单位存在主要问题、岗位的需求情况、后备干部情况和班子现状,充分进行多层面的沟通和交换意见后,在全委会委员、候补委员中进行第一轮民主推荐,在“第一轮推荐”的基础上按不少于1:2比例进行酝酿,确定考察人选方向,再到酝酿拟任人选所在单位进行“第二轮推荐”,根据推荐情况,确定考察人选。确定考察人选一般应多于拟任人选。三是扩大干部推荐环节民主。做到“三个扩大”、“四个结合”,即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扩大个别谈话推荐范围和在考察廉洁自律方面扩大听取意见的范围,把平时考察与使用考察相结合、听取意见与实地察看相结合、考察干部的一贯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注重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考察相结合。四是扩大干部讨论决定环节民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实行“两记实、两审核、一征求、一票决”把关制度,即:“两记实”是对拟任人选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到讨论决定全程记实记录,讨论干部时用省委组织部配发的专用记录本专人记录,要求记录全面详细,真实准确,能够反映讨论干部任用的全过程,以备查考;“两审核”是重点审核拟任人选所在单位和干部监督“12380”举报专线有无举报,有无影响任用或需要缓议情况,坚决从源头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发生;“一征求”是讨论干部前必须征求纪检部门意见,在廉洁自律方面严把关;“一票决”是市委常委会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坚持任免人选票决制度,做到集体把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对拟提拔人选在XX市电视台、《XX日报》和组织工作《党建栏目》网上进行公示,切实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四权”。

(三)按照“三个一”的要求,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制定出台了《干部任免职工作联系制度》、《进一步完善市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工作的意见》、《干部例行考察办法(试行)》、《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办法,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流动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保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稳定。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制定出台了《XX市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不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使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三是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着力抓好领导干部和班子“一把手”、优秀年轻干部、新型工业化人才、少数民族干部和边境一线干部的教育培训,推进“十大培训工程”的组织实施,将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是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机制。出台了《XX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和《XX市市直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注重考核干部在应对严峻形势、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解决复杂矛盾中的表现,坚持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和涉及个人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考察干部,坚持在工作一线、民生问题处理中识别干部,坚持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处理、维护稳定中检验干部。

(四)执行四项制度,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一是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以规范党政“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监督检查为重点,严格按照一年一自查,两年一检查的要求,对各级党委(党组)执行《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接受全委会委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二是执行从严管理领导干部的各项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财产申报、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任前廉洁承诺制度,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构,聘请了一批干部特邀监督员,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制定了《信访工作首问、首办责任制暂行办法》、《信访工作规程》、《督查工作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等制度。三是执行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健全选人用人问责制,严格执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调查制度,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坚决查处各种非组织活动,坚决查处封官许愿、跑风漏气行为,坚决查处突击提拔干部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按《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人用人的问题。坚决整治乱告状、乱造谣、乱诬陷、干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歪风邪气,营造心齐劲足、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四是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暂行办法》,对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等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认定和追究方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试行干部考察全程记实制和考察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按照“谁考察,谁负责,谁失察,谁负责”的要求落实责任。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从扩大民主入手,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纪律选拔任用干部。一是扩大推荐提名环节中的民主,把初始提名权交给干部群众;二是扩大征求意见环节中的民主,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全体委员把关作用;三是扩大组织考察环节中的民主,坚持同等对待、同一标准,比较分析,优中选优,真正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四是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票决制和全委会对重要干部投票表决制,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切实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

(二)从坚持标准入手,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三个一”要求选人用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岗位,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强、基层经验丰富、埋头苦干、政治可靠的人,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三)从推进改革入手,努力创新干部工作机制。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建立以民主为基本趋向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以完善考核为关键环节,建立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机制,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的选拔视野;以推进交流为重要措施,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制约制度和措施。

(四)从提高能力入手,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干部的培养教育,着力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一要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促使干部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强新本领。二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年轻干部。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全面培养锻炼干部。研究制定党政机关公开选调公务员办法,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真正形成“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科学培养链。三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后备干部库建设进度,对年龄、民族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有充足的来源。

(五)从规范程序入手,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条例》和省委“三个一”要求。一要强化干部工作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经常性检查。二要加大监督力度,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积极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巡视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推行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用人情况离任检查制度。三要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拟提拔领导干部个人有关情况报告制度。四要坚决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执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调查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按《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人用人的问题。五要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记实制度,明确监督的主体和责任,建立记实档案,使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保证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置于党委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六要建立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就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六)从强化责任入手,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要建立相关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机制,保障《条例》及相关规定的落实。一要建立健全落实《条例》及相关规定的责任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二要建立健全落实《条例》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条例》及相关规定的情况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三要落实好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监督员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干部工作的监督力度。

(七)从加大宣传入手,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整合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资源,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干部政策、干部工作法规、干部工作程序、干部工作纪律,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扩大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让干部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的检验和监督,努力营造干部工作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2016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八篇

范文一: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县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系统党委高度重视,及时转发了县委有关文件,并认真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学习了文件精神,使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了贯彻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了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主要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了中央、省市委和区委的要求上来。各总支、支部也讨论制定了强化贯彻落实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实现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制度保证。

一、强化领导、完善措施,确保长效机制落实到位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迅速学习传达。文件下发后,党委立即召开了党委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了文件的精神,并对文件及时向各支部进行了转发,使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四个长效机制文件贯彻落实的重要性,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了落实四个文件的具体行动当中。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我局充分运用党务公开栏、专题讲座等多种载体,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四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发放学习资料200多份,举办学习培训班61多场次,为学习和贯彻四个文件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是夯实领导责任,修订完善制度。结合今年年初全局作风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局党委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抓好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系统党委及时修订完善了《先进性长效机制》,各支部详细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对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党员活动场所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督查。

四是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各项工作。把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作为有效激发党员活力的重要抓手,按照方便帮带的原则,动员党员与困难户结成联系对子,机关支部与xx-xx小学组成帮扶对子,xx公司党员和困难学生组成帮扶对子。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党员作用的发挥搭建了新的平台,辐射带动我局党建工作进一步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健全制度、建立机制,确保长效机制长抓不懈

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我委注重总结和汲取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好措施、好办法,着眼于从根本上、制度上、机制上解决问题,抓紧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更大成效。

(一)建立常抓不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一是建立各项学习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学习日制度等相关制度。围绕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增强保持先进性的能力等方面,在教育培训的途径、方式上,积极进行创新,探索适应形势发展和党员实际的教育培训模式,采取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典型教育、集中教育等形式,重点对党员进行六个方面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执政能力教育;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教育。二是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我们把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的情况和理论考核的成绩与党员评议、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干部提拔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改变了一些部门和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学深与学浅一个样”的状况。

(二)建立坚强的组织保障机制。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为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保障制度,我们着力抓好“查、整、带”三个环节,对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活动开展不正常,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因地制宜,及时解决,抓好整顿工作。“查”,即派出调研组,结合机构调整,深入对全系统七个党支部逐一排队摸底;“整”,即根据每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其主要原因,找准存在的突出“症结”,针对各自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整顿。到目前,共调整基层党支部6个;“带”,即通过在全局系统党支部中开展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树立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带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2016年全局共表彰优秀基层党支部5个,表彰优秀党员10多人。通过这些措施,建立起坚强的组织保障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规范化。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典型激励机制。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高度重视选树先进典型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系统树立了4名先进典型,全系统广大党员通过学习身边典型先进事迹,以实际行动体现先进性,极大激发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为此,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健全典型激励机制,做好典型引路。我们通过各单的工作位简报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及时推荐到上级进行大力宣传。此举,为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励全局广大党员干部把优秀品质挖掘出来,可贵精神弘扬开来,切实把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树立起来。二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为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唤起党员内在动力,使党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实现自身需要,我局在各企业窗口单位中推行了“党员示范岗”,从而有效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有效地保持了党员的先进性。此举不但有效地发挥作用,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四)建立健全领导联系点制度。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系统党委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了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四个双重”和“六个带头”,即履行双重责任、明确双重身份、过好双重生活、取得双重效果,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用、带头查摆、带头剖析、带头整改,党员领导干部在活动中切实发挥了表率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和包单位工作制度,每个领导干部都建立了1-2个联系点,每月到联系点不少于3次,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落实的工作机制。

(五)建立全面的联系服务机制。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健全了各项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局的联系服务制度得到了很好的坚持,为对挂钩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帮扶,仅2016年我局就为该村落实了3万元的帮扶资金,为全系统生活困难的职工发放了1、8万元的救济金。2016年,全局系统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207件,解决生活困难57件。

(六)建立规范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必须注重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吐故纳新、自我纯洁的机制。一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严把党员“入口”关。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认真把好政治审查、党员标准、入党手续、上报审批等关口。二是坚持从严党方针,疏通党员“出口”关。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方式方法,努力拓展评议途径,切实提高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在坚持原则,规范程序的基础上,确保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对党员的党内监督约束。强化对党员的党内外监督,特别对领导班子的监督。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支部各项机制落实情况不好。部分企业主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各项机制坚持和落实的不够好。

二是在教育管理特殊类型党员方面缺乏长效机制。失去联系的党员,我们采取了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联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但这部分党员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不能象其他党员一样按时正常的参加组织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局各项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有效落实。离退休党员,这部分党员因身体原因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都有困难。

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正常运行,有效地推了全局系统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真正达到了“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为做好全县交通工作工作,建设“和-谐交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范文二:贯彻落实中央“5+1”文件情况汇报

今年4月,中组部召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国家税务总局迅速行动起来,总局党组对总局机关及国家税务局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性文件和中纪委、中组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进行了部署。全国税务系统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及时组织了对“5+1”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经过近半年来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做法

中央六个文件出台后,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中组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对中央出台的“5+1”文件,采取抓学习、抓宣传、抓落实,确保六个文件在全国税务系统得到全面完整的贯彻落实。

(一)抓学习,领会精神,把握实质。贯彻落实好“5+1”文件,首先要学习好、理解好,切实掌握其基本精神。我们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学习步骤,对国家税务局系统贯彻执行中央“5+1”文件进行了部署:一是抓好各级班子的学习。在中组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两次在总局党组内部组织了传达学习,并要求各省局党组要把学习“5+1”文件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组织学习,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要带头学、亲自抓,并结合各省实际,进行认真研究和部署,尽快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和措施。二是抓好各级人事部门的学习。总局人事司把熟悉和掌握“5+1”文件精神作为人事司干部业务学习的重点内容,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个人自学撰写学习体会等方法,在司内掀起了学习掌握“5+1”文件精神的热潮。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对国税局系统人事部门的学习进行了布置和督促,于5月19日至20日召开了国家税务局系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传达中组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地运用多种形式,切实抓好“5+1”文件的学习培训,使每一个人事干部全面准确地领会文件精神,精通文件内容。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税局都先后召开了人事工作会议,以会代训,传达贯彻中组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江西、湖北、甘肃等省的部分地方,还聘请当地组织部门的专家作“5+1”文件学习的专题讲座,对有关条款现场释疑解惑。三是抓好全体税务干部的学习。在“5+1”文件公开报道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的力度,适时把学习宣传的对象辐射到全体税务干部,根据各地学习的情况,扩大学习面,有步骤、分层次地在广大税务干部群众中组织传达学习,各地通过召开“5+1”文件宣讲报告会、发放“5+1”文件汇编手册等形式,使广大干部群众初步了解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精神,了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性。

(二)抓宣传,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为使“5+1”文件在全国税务系统深入人心,我们至上而下,加大了宣传力度,广泛运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宣传、在税务报刊杂志开辟宣传专栏、在税务系统各级局域网开辟相关网站宣传等多种途径,重点围绕两个方面,力求将文件精神传达到税务系统的各个基层单位:一是宣传文件出台的重大意义。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这批改革措施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的干部人事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有利于营造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使全系统干部群众更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二是宣传文件涉及的主要内容。“5+1”文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便于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其基本精神,我们结合税务系统的实际,有所侧重地对文件精神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让大家明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规定程序;通过宣传《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让大家更加清楚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业已形成,从而引导大家把握其精神实质,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山东、安徽、陕西等省国税局还专门编发了“5+1”文件的专题宣传简报,及时反映各地宣传贯彻文件精神的动态情况。

(三)抓落实,完善制度,推进改革。中央集中出台组织人事方面的法规性文件,为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借此东风,乘势而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进实践,从四个方面的结合入手,全面推进全国税务系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把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与贯彻纲要和条例相结合。我们坚持把中央“5+1”文件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干部任用条例》等三者融合到一起进行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过去贯彻落实《纲要》和《条例》的成功经验,在具体干部工作实践中落实文件精神。总局党组对国税系统空缺的47个副厅级职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全国国税系统有292名处级干部参加了笔试,220名同志参与面试演讲答辩,98名同志进入组织考察程序,最终从全国国税系统292名处级干部中遴选出47名副厅级干部。竞争上岗的47名厅级干部,平均年龄43、3岁,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84、8%,有12名同志跨省份异地任职。各省市国税局也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在税务系统竞争上岗、轮岗交流上抓落实、求突破,按照“5+1”文件中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规定的程序、条件、要求和纪律,抓好各级税务局的处、科级干部的选拔工作,推进系统干部任用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二是把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与修订完善现行制度相结合。过去,各地国税系统在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辞职辞退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而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制度规定。我们把修订完善这些制度规定作为贯彻落实“5+1”文件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总局人事司在国家税务局系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向会议提交了《国家税务局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国家税务局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五个讨论文件,由会议代表在认真学习领会“5+1”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集中对这些制度规定进行修订完善。各地国税系统也按照“5+1”文件精神,对本单位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对涉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重新审查、修订和完善。三是把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与抓好清理检查相结合。我们把对总局机关和国家税务局系统干部在企业兼职的清理及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的检查作为贯彻落实“5+1”文件的一个重要抓手。总局党组根据中组发[2016]2号文件的精神,于今年5月下发了《关于对国家税务局系统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国税党字[2016]62号),对总局机关机关91名司级干部、393名处级干部和全国国家税务局系统的科以上干部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出在企业兼职的厅局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11名,科级干部18名。目前,29名在企业兼职的干部全部辞去了企业兼职,另外1名处级干部免去了行政职务。四是把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与选拔厅局级后备干部相结合。我们注重把“5+1”文件落实在实际工作实践中,落实在我们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上。在今年5月份开始的全国国家税务局系统厅局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中,严格执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把民主推荐和考试作为后备干部选拔程序必须履行的两个基础性环节,在总局、省局两级党组确定后备干部人选时,都实行票决制,进行无记名投票。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准确性,也促进了“5+1”文件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5+1”文件的颁布出台,顺乎民意,不同凡响,十分重要而及时。它对于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领导人才的正常流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于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于营造良好气氛,形成规模效应,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形成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共识。各级国税局党组通过对“5+1”文件和中组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大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推进本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全面实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信心和决心。过去,少数地区国税部门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求稳怕乱,在干部选用、干部管理上墨守成规,裹足不前。“5+1”文件的颁布实施,打消了这些地区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等待观望的思想,使他们迅速加入到推进改革的行列中来,系统上下形成了改革求发展、竞争识英才的共识。

(二)营造了投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氛围。“5+1”文件的深入贯彻落实,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解决干部能上能下和能进能出、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干部监督等问题的胜利曙光,感受到中央从根本上保证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坚决态度,从而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正、公开、公平的信任度增强了。从国税系统贯彻落实的情况看,各地国税干部职工全心相信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涌跃投身改革的热情高涨,国家税务局系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逐步形成规模效应,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优化了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的工作机制。近几年来,国家税务局系统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等诸方面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创新,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改革中也伴生出不少问题和矛盾,如各地制度规定不一致、在干部选用程序方面不规范、笔试面试考察的人员比例不科学等等,中央“5+1”文件的颁布,对各地制定的相关制度创新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全面推进了国税系统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尤其是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等制度办法更加健全和完善,实现了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良好的作风、严格的纪律,把人选准用好,从整体上优化了干部选用机制。

三、下一步的打算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而且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处于改革的敏感部位。在贯彻“5+1”文件、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亟待研究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笔试面试试卷的命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二是要研究解决“考试型”干部和“实干型”干部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三是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与后备干部管理之间存在如何加强衔接的问题;四是领导干部辞职后相关政治经济待遇不明确,实际工作中不好掌握;五是对干部停薪留职、带薪留职经商办企业等问题缺乏政策规定等等。

为了切实抓好国家税务局系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贯彻落实“5+1”文件精神为主线,加大干部人事制度调查研究的力度,加快干部人事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全面推动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和总结干部人事工作的内在规律。对全国税务系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管理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全国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的结构现状、思想情况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情况,为总局党组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决策提供有关依据、意见和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精神,探索干部人事工作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各级领导人才成长的规律,做到全面准确地考察、客观公正地评价、有针对性地培养、人尽其才地使用、持续有效地激励和严格及时地监督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结合税务实际,着手建立税务系统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扩大民主和依法办事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影响改革的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为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体制环境,坚持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5+1”文件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康有序地推进。总局人事司将适时组织人力,结合税务部门的实际,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再次全面修订和增补,形成一整套切合税务系统实际、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切实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整体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三)切实加强指导,统筹抓好税务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自上而下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国家税务总局从2001年开始就加大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力度,决定在国税系统除少数职位外,全面推行处、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但各地国税部门在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过程中进展程度不够平衡,有的地方在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程序不够严格、工作不够透明的问题等等。总局人事司将在今年年底组织对各省国税局贯彻执行《干部任用工作条例》、“5+1”文件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措施、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同时,根据各地国税部门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对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抓好试点,潜心研究,力求突破。

(四)加强自身建设,为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组织保证。继续抓好税务系统深化和拓展“树人事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事干部队伍素质,使公道正派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事干部心中,体现在组织人事部门的各项工作中,以“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树立起组织人事干部的良好形象,用好的作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6学习公务员法个人心得感悟9则
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九篇

1

公务员法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我在近期参加了相关的法规学习培训,有如下认识和体会。

一是开辟了公务员晋升的“第二通道”,有利于调动基层公务员积极性。

由于在现有制度下,公务员的待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担任的行政职务,由此造成千军万马挤职务提升这座“独木桥”,甚至出现了“买官卖官”、“要官杀官”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公务员法建立了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制度,通过明确职务与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开辟了公务员晋升的“第二通道”,即职务晋升或级别晋升,均可相应提高其工资及其他待遇。这样,不但从制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官本位”存在的问题,而且职务与级别制度的建立,照顾到了占公务员总数一半以上的县、乡基层公务员的利益,妥善解决了基层公务员职务低、晋升空间孝工资待遇偏低等方面的问题。这对于拓宽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改变了单一的公务员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

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庞大,人数众多,如何对这支队伍进行科学管理,是公务员管理机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公务员法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管理,为公务员提供了职业发展阶梯,有利于促进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不同类型公务员的成长。如,设置专业技术类,不但有利于稳定和吸引科技人才,而且也有利于培育一支高素质公务员科技专家队伍。

三是以“法”的形式把住公务员“进口”关,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据了解,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行以来,未按规定考试进人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主要原因在于《条例》的权威性不够,执法力度不强,致使有的领导“凡进必考”观念比较淡薄,对制度的落实不够严格。公务员法的出台,对公务员“进口”既有原则的刚性规定,在具体操作上也有一定的柔性,比较适应地方实际。例如,考试录用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第三十一条规定: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或者采用其他测评办法。这样刚柔相济,利于制度的实行。

四是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明确公务员的权责统一。

公务员法将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同时也规定:公务员享有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还规定:非经法定事由、程序,不受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等。同时,由于公务员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其对本机关和上级机关及其领导人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比较了解,对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中的缺陷也比较清楚。鉴于此,公务员法将“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等规定列为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既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务员的爱护和尊重,又体现了公务员的权责统一。

五是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有利于在现有条件下公务员法的顺利实施。

公务员法对一些原则问题,规定的十分明确,如在总则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公务员制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一规定,与我党的干部路线是一脉相承的。但对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具体问题,在总的原则下,又留有许多“接口”,这样既为今后具体规定的出台留下空间,又使得公务员法作为一部法律,其时效性可以更加长远。同样,对需用相关法规与之配套的一些问题,在公务员法中只做原则性规定,这样,避免了在一些具体枝节问题上做过多的阐述,做到了管装总渠道”,放开“支渠道”。

2

认真学习贯彻《公务员法》着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于今年4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顺利通过并正式颁布,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公务员法》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准确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全力推动《公务员法》在我市顺利贯彻实施。

一、充分认识《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自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已走过了近12年的发展历程。十余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和全国一样,在公务员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凡进必考制度已经确立。1993年以来,我市各级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1906名,为公务员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考核制度不断完善。2002年,我市在认真落实考核法规和文件的基础上,出台了《焦作市国家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目前,市、县、乡三级机关参加年度考核的公务员超过99%,考核的奖优罚劣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竞争上岗制度逐步完善。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扩大选人视野,从1993年至2002年底,各级党政机关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务员有1000余人。培训工作已经正常化。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等培训工作按计划进行,参训率不断提高;1993年以来,全市参加各类培训的公务员超过8万人次,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已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公务员制度法制化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已成必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充分总结了新的经验,吸收了新的改革成果,借鉴了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将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改革的新鲜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公务员管理的内容。《公务员法》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空白。《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带有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将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公务员法》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基础,总结吸收了十余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同时适应公务员管理、监督的新情况,对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制度有新的重要发展。《公务员法》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进一步指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将会更加有利于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更加有利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通过对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公务员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用法律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

《公务员法》共18章107条,在公务员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和主要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使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调整了公务员队伍的范围,明确了分类管理的方向,实行了职位聘任制度、职务与级别制度,总结吸收了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提升了公务员能力建设的水准。

在基本内容上,《公务员法》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四个机制:一是新陈代谢机制。《公务员法》从公务员队伍的“进口”到“出口”都作出了规定。“进口”严格,“出口”畅通,做到能进能出。二是竞争择优机制。《公务员法》规定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职务晋升有严格程序;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实行竞争上岗,部分职务可以在社会上公开选拔;对考核不称职的要降职;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个人、集体进行奖励等,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宗旨。三是权益保障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8项权利以及申诉控告制度、聘用制公务员的人事争议制度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明确了不得辞退公务员的4种情形,显现了公务员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四是监督约束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9项义务、16条不得违反的纪律,规定了考核制度、惩戒制度、辞退制度、领导人员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等,作为对公务员严格监督的制度保障。

三、全力推动《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

推动《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要按照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通知要求,集中时间、精力抓好学习宣传工作。

在学习宣传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际,结合组织、人事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实际,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注意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在国家管理和公务员管理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只有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才能为正确实施《公务员法》打下扎实的基矗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多学一些,学深一些,带头作学习辅导报告,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充分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

要注意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公务员的主管部门,要把《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先学一步,在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全面、熟练地掌握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规定,并围绕如何抓好制度落实等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用理论指导实践,找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要注意抓好培训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培训方法,抓紧办好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培训班,在全体公务员中进行《公务员法》的普及和轮训。在抓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把《公务员法》培训作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深入开展下去。

要注意做好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在全市创造一个学习、宣传、实施《公务员法》的良好环境,为《公务员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部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在最近的市直《公务员法》培训班上,认真思考,有如下体会。

十多年来,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但也应看到,由于公务员制度未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导致公务员管理权威性不够、执法检查机制不健全、强制力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随着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条件更加成熟,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法,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制定公务员法,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对党政机关干部的依法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公务员法充分总结了新的经验,吸收了新的改革成果,借鉴了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将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改革的新鲜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公务员管理的内容。公务员法充分体现了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法制化。它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价值取向、制度设计、政策选择等方面,着力解决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它保持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为基础,在继承中发展;它涵义确切,内容实在,实体和程序相结合,符合实际,操作性强。

实践证明,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是对公务员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不断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各地各部门应当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深入抓好学习工作。要把学习公务员法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率结合起来。同时,要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广大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了解颁布实施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把握其精神,把培养和增强广大公务员的知法懂法、依法办事的观念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结合起来。各地各部门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严格执行公务员法,确保法律规定的各项条款落到实处。各级公务员管理机关也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公务员法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不准确、不适当、不到位的现象,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

最近,我通过了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对学习《公务员法》有如下的认识。

公务员法的颁布与实施,将在公务员管理实践中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公务员法内容有了重大改进,其规定: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是公务员的基本义务,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或者命令。但同时也规定,当公务员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时,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命令的意见。这种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公务员拒绝服从错误命令和决定的权利,公务员法既为公务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准绳,也切实保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为公务员进行自我保护提供了一把利剑,较好的体现了人本管理的精神。

一是规范公务员的管理,提高整体队伍素质。公务员法第四章,明确规定了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应该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招聘。这是第一次把公开考录国家公务员写入法律,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一个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如何,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如何。也就是说,国家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强弱,事关政府形象和工作效率。要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除对现有公务员队伍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教育以外,坚持标准,严格条件,把好公务员入口关,是保证未来公务员高素质的关键所在。公务员法的出台,为公开考录国家公务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增强了政府部门用人的透明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共部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

另外,以往公务员主要依靠职务晋升为主的晋升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待遇,现在设立了职务与职级并重的“双梯制”晋升制度。开拓了公务员晋升的新渠道。公务员即使得不到职务上的提升,也可以通过职级的晋升,来提高自己的待遇,从而拓宽了公务员晋升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千军万马挤官道”的状况与“官本位”思想。公务员法也确立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职务晋升制度中的法律地位,以法律推动职务晋升的公开化、科学化、民主化,杜绝了暗箱操作,创造了良性竞争的环境;同时通过人事任免权的合理划分,制约了一把手或少数人的绝对权力,并通过建立责任机制来解决人事任免中出现的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现象。

二是公务员依法行政,促进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公务员法规范和约束了公务员本身的具体行政行为和社会形象。任何行政行为均须由公务员来具体实施和操作,因此,公务员法是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公务员的言行,这是政府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法制要件。公务员法相对于《暂行条例》的规定,不仅在公务员晋升级、职位、工资待遇、福利等一系列权利规定方面更加明确化与具体化,而且公务员法强化了公务员的责任与义务,以及相对明确和细化了政纪约束。公务员法将“引咎辞职”制度确立为一款重要法条。这就是说,过去20多年间断断续续尝试过的、在去年逐步推开的“行政问责”制度在公务员法中升级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这种制度的引入是加强政府官员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形象,获取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有重要的意义。公务员法建立的灵活的职位聘用制度,对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了促进作用。对于一些社会通用性较强的事务性与辅助性的岗位,公务员法规定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社会上直接招聘相关人员。这样把聘任制作为公务员任用的补充形式,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改善了公务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公务员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5

我们对干部人事制度的理解和把握的角度审视,公务员法体现了在总结近二十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的认识。该法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开启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公务员法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公务员的队伍和人才建设。

首先,公务员法增加了我国公务员的“入口”渠道。新法在第二章中,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应当具备的七项条件,增加了公务员的“入口”渠道。对于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可以采用选任、委任和聘用的方式。该法肯定和坚持了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一项突出和受到普遍好评的重大举措,即公开考试、竞争择优的录用制度。具体而言,新法要求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对于领导职务的任用,则首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的内部竞争上岗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改革成果。在第十六章中还首次明确了机关设立聘任制公务员职位,并为此建立了相应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其次,公务员法明确规范了公务员的“出口”。新法在第十三章中以较大的篇幅,列明了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予以辞退”、“不得予以辞退”的具体条件或情形,既确立和彰显了公务员管理的严明纪律,又保护了公务员的个人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法还引入了“引咎辞职”和“勒令辞职”制度。

再者,公务员法把公务员的交流与培训提升到了突出的位置。第十章规定了对公务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并将公务员的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与公务员的考核、任职、晋升挂钩。第十一章中规定了国家公务员的交流制度,公务员交流可以在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工作人员之间进行。

公务员法将促进对公务员的全面管理

第一,公务员法完善了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暂行条例》中没有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的规定,公务员法第三章特别规定公务员职位按照它的性质区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并且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新的职位类别。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方法,不同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政务类和业务类公务员的划分形式。

第二,公务员法中对公务员的嘉勉、晋职、升级、工资、福利待遇等一系列权利规定得更为明确、具体;同时细化了对公务员的责任与义务规定,列举了33个小项、15个大项的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必须受到相应的惩戒或处罚。具体内容包括贻误工作、打击报复、弄虚作假、压制批评、欺骗群众、挥霍公款、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参与或支持黄赌毒、经商办企业或参与赢利经营性活动等。并相应地规定了违反纪律应给予的六种处分形式,而且在处分期间对受处分者在享受晋升、工资待遇方面有所限制。

第三,公务员法突出了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一是规定了严明的行为规范和考核、惩戒制度,规定了公务员的9项基本义务、16项基本纪律,同时要对公务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二是增加了对主要领导成员的管理规定,反映在领导成员的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上;三是对公务员的离职从业进行严格地限制,即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在离职3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单位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的经营活动,违反者要给予处罚。同时,公务员法还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6

公务员法颁布近10个月以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领导带头,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采取学习讨论、座谈交流、举办培训班、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迅速兴起了学习公务员法的热潮,有了良好的开端。当前,摆在广大公务员和组织人事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是,要逐步把这一学习引向深入,使公务员法深入人心。

把学习引向深入,首先必须认真研读法律原文。公务员法的内容涵盖了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具体制度,既有实体性规定,也有程序性规定,内容丰富。短时间内要做到学懂弄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在原原本本地学习、吃透法律条文上下工夫,反复学习,深钻细研,深刻理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全面掌握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规定。

把学习引向深入,要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学习。要紧密联系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联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际,联系组织人事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实际,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围绕近年来公务员制度推行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要围绕实施公务员法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贯彻落实的措施和对策建议。对于已有的干部人事方面的文件及部门规章等,涉及公务员管理的相关内容,要按照依法办事的要求,分门别类进行清理。同时,对一些政策衔接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把学习引向深入,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领导干部在国家管理和公务员管理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学法、知法是守法、执法的前提。只有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才能为正确实施公务员法打下扎实的基矗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多学一些、学深一些。要带头作学习辅导报告,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做好督促检查,带动和促进广大干部的学习。

把学习引向深入,还要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各地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务员法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采取自上而下,分级负责,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方法,抓紧办好骨干研修班和师资培训班。要在全体公务员中进行公务员法的普及和轮训。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培训。要在做好这次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把公务员法培训作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深入开展下去。要加强对公务员法培训工作的质量评估,对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结合实际组织考试,并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7

一个国家的人事制度,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我国的公务员法,在总结吸收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干部人事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在价值取向、制度设计、政策选择等方面,都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充分体现和反映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要求。与外国公务员制度相比,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所谓文官的“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对各党派保持“中立”。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表明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性质:它是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

第二,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西方国家强调文官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不受政党干预,与党派脱钩,党派不得直接管理文官。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组成部分,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主要表现为党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做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同时推荐和管理好重要干部。如各级政府的重要干部,都由各级党委考察推荐,依法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选举或决定任命。

第三,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西方文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有的强调所谓“专才”,有的强调所谓“通才”,都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充分体现德才兼备的原则,是我国公务员法的重要特点。“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选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原则,是党一贯坚持的干部工作方针。长期以来,我党在选拔和使用干部时,一直强调要德才兼备,并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公务员法从公务员的选拔、考核、晋升等许多方面,都贯穿了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务员法总则规定,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在录用上,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用,并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条件,规定不得录用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为公务员;在考核上,强调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职务晋升上,强调要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注重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表现和工作实绩。

第四,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西方的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他们同政府的关系是雇员同雇主的关系,文官工会为了文官的利益经常同政府谈判,并设有专门的机构调节文官集团与政府的关系。而我国的公务员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容许公务员搞特权。我国的公务员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他们是代表人民群众执行国家公务。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忠于职守,勤勉尽责,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接受人民监督。

之所以有以上这些区别,其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实行的是多党制,我们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正是这些区别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

8

《公务员法》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现公务员法制化管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党执政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和进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国家各项工作都必须依法进行,所有国家公务员都必须依法行政。公务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吏。但建国50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一部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的法律。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由于缺失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既造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完整,也影响了依法治国方略的整体推进。公务员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空白,使我国有了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它的颁布,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步骤,使公务员的法制化管理进入了新阶段,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供了法律保证。

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总体上存在立法层次低的缺陷。公务员法的出台,不仅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而且可以为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法制化改革创造和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对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从而对整个人事管理立法和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法的颁布对整个国家人事管理的法制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和决定性意义,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制定公务员法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需要。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样一项重要的制度长期只有一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作为依据,立法层次与制度的性质和内容极不相称。从这些年的实践看,由于公务员制度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导致公务员管理权威性不够,以及执法检查机制不健全和强制力不够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提高立法层次。另一方面,暂行条例是根据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需要制定的,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些内容需要调整、补充、完善。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成果,需要吸收上升为法律,通过立法确认来巩固改革成果,并导引改革的方向。因此,出台公务员法成为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必然选择。

实行依法治国,需要党善于把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党的干部路线、方针的指导地位,有利于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在干部人事管理上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政策代法。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都做了比较成熟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使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就为从根本上克服现行干部人事制度中的弊端提供了法律武器。我们相信,通过公务员法的实施,将使公务员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化的人事管理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从而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

9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领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认真学习,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确保该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

提高认识,增强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自觉性。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公务员法》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出台的第一部带有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充分认识制定实施《公务员法》,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步骤;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和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学习贯彻《公务员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精心组织,确保《公务员法》的学习效果。各单位各部门要及早动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要把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本单位本部门机关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加强督促检查,带动和促进广大干部的学习。全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公务员法》的正确贯彻实施负有重要责任,广大组织人事干部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全面掌握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规定,努力增强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全市广大公务员要熟悉《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深刻领会《公务员法》的基本宗旨,要从一般的学习条文内容,上升到树立、遵守和执行《公务员法》的意识,切实增强以法行政的责任感。社会各界要充分关注《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广泛参与《公务员法》的宣传教育。在全市努力形成领导干部熟悉《公务员法》,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公务员法》,广大公务员掌握《公务员法》,社会各界了解《公务员法》的良好局面。

强化宣传,努力扩大《公务员法》的社会影响。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制定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意义和《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基本内容,大力宣传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以及各地在创新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公务员正确认识和把握《公务员法》。要做好释疑解惑,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务员法》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活动,在全市大力营造学习《公务员法》、遵守《公务员法》的浓厚氛围。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公务员法》贯彻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公务员法》实施的组织领导,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统筹安排,抓紧部署落实。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做好《公务员法》实施准备工作,要自上而下、分级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的对公务员组织培训。各单位各部门要紧密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学习、宣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公务员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集中解决公务员队伍思想、作风、能力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公务员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5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