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征人怨翻译篇一
《诗词翻译》

诗词翻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 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It is a true great man whom no money and rank can confuse, no poverty and hardship can shake, and no power and force can suffocate.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distance near.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huge tree that fills one’s arms grows from a tiny seedling; a nine-storied tower rises from a heap of earth; a thousand li journey starts with the first step.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Misfortune, that is where happiness depends; happiness, that is where misfortune underlies.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On seeing a man of virtue, try to become his equal; on seeing a man without virtue, examine yourself not to have the same defects.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This 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aising my hea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withdrawing my eyes, my nostalgia comes aroun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ll are past and gone; we look to this age for truly great me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The gentleman helps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moral perfection but not their evil conduct.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愧于魂。

A righteous man never feels ashamed to face his shadow when standing alone and to face his soul when sleeping alone.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of virtue is light like water, yet affectiona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without virtue is sweet like wine, yet easily broken.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Expend the respect of the aged in one’s fa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expend the love of the young ones in one’s fa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Propriety suggests reciprocity. It is not propriety not to give out but to receive, or vice versa.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If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can last for aye, why need they stay together night and day?

贺知章 回乡偶书 COMING HOME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I left home young. I return old;

Speaking as then, but with hair grown thin;

And my children, meeting me, do not know me.

They smile and say: "Stranger, where do you come from?"

张旭 桃花溪 PEACH-BLOSSOM RIVER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A bridge flies away through a wild mist,

Yet here are the rocks and the fisherman's boat.

Oh, if only this river of floating peach-petals

Might lead me at last to the mythical cave!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ON THE MOUNTAIN HOLI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IN SHANDONG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All alone in a foreign land,

I am twice as homesick on this day

When brothers carry dogwood up the mountain,

Each of them a branch-and my branch missing.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AT HIBISCUS INN PARTING WITH XIN JIAN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With this cold night-rain hiding the river, you have come into Wu.

In the level dawn, all alone, you will be starting for the mountains of Chu. Answer, if they ask of me at Loyang:

"One-hearted as ice in a crystal vase."

王昌龄 闺怨 IN HER QUIET WINDOW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Too young to have learned what sorrow means,

Attired for spring, she climbs to her high chamber....

The new green of the street-willows is wounding her heart --

Just for a title she sent him to war.

王昌龄 春宫曲 A SONG OF THE SPRING PALACE

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Last night, while a gust blew peach-petals open

And the moon shone high on the Palace Beyond Time,

The Emperor gave Pingyang, for her dancing,

Brocades against the cold spring-wind.

王翰 凉州词 A SONG OF LIANGZHOU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They sing, they drain their cups of jade,

They strum on horseback their guitars.

...Why laugh when they fall asleep drunk on the sand ? --

How many soldiers ever come home?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A FAREWELL TO MENG HAORAN ON HIS WAY TO YANGZHOU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You have left me behind, old friend, at the Yellow Crane Terrace, On your way to visit Yangzhou in the misty month of flowers; Your sail, a single shadow, becomes one with the blue sky, Till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 on its way to heaven.

李白 下江陵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From the walls of Baidi high in the coloured dawn

To Jiangling by night-fall is three hundred miles,

Yet monkeys are still calling on both banks behind me

To my boat these ten thousand mountains away.

岑参 逢入京使 ON MEETING A MESSENGER TO THE CAPITAL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It's a long way home, a long way east.

I am old and my sleeve is wet with tears.

We meet on horseback. I have no means of writing.

Tell them three words: "He is safe."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ON MEETING LI GUINIAN DOWN THE RIVER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I met you often when you were visiting princes

And when you were playing in noblemen's halls.

...Spring passes.... Far down the river now,

I find you alone under falling petals.

征人怨翻译篇二
《浅谈汉语叠词的英译》

浅谈汉语叠词的英译

王艳荣 王长江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英语系 湖北 武汉:430065)

摘 要 在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叠词韵律紧凑,,

故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汉语为此,英语亦然。,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通过对两种语言的特点,英译方法,关键词 叠词;翻译;:9:A 文章编号:167123524(2008)0320048206  汉语中的叠词以典型的艺术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故汉语叠词使用频率很高。汉语如此,英语亦然。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鉴于此,本文通对过两种语言的特点、用法进行比较,除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中叠词的英译方法外,还列举了一些古典诗词和散文中使用的叠词现象以及它们现有的翻译作品,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8)A呀/呵A式:唱呀唱游呀游走呀走9)A着A着式:说着说着数着数着跳着跳着10)A里AB式:糊里糊涂傻里傻气娇里娇气1.3 叠词词义变化的三种情况

(1)“增义”,即增加语意。名词、数词、量词等重

叠后,往往增加了它本身的数量,及不单指“一个”,而是它的复数。例如:事事、斤斤、一群群等。

(2)“强义”,即加强语意。这主要用在叠词的以下形式中用来加重和强调词义程度。①形容词、副词重叠后。例如:AA式,刚刚;AAB式,轻轻的等。

②数量词重叠后起副词作用。例如:ABAB式:一口一口(地)等。

③动词以A呀/啊A式、A着A着式、A里AB式等重叠。例如:跑呀跑、跳着跳着、糊里糊涂等。

④动词以AABB式重叠后起形容词或副词作用。例如:跑跑颠颠等。

(3)“弱义”,即减缓语意。动词重叠后和形容词以ABAB格式重叠后起动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减弱、缓和、委婉,表示的动作往往是一次体或尝试体。例如:试试、看一看、考虑考虑等。

1 叠词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叠词

叠词是由一个或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短

语。它的特点是构词新巧有序、节奏轻快优美、读之琅琅上口。它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能够含蓄蕴藉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1.2 叠词的主要形式

1)AA式:天天看看红红

2)AAB式: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

3)ABB式: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4)AABB式:高高兴兴认认真真滴滴答答5)ABAB式:一个一个雪白雪白漆黑漆黑6)A一A式:看一看试一试猜一猜

7)A了(一)A式:看了看试了试(看了一看)(试了一试)

  收稿日期:2008207201  修回日期:2008208228

2 汉语叠词英译的一般规律

英语中的叠词是由双音节以上的词构成,和汉

  作者简介:王艳荣(1981~),女,研究生学历.E2mail:wyrong_662800@163.

com

语中的叠词相比较,汉语中的叠词是由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词构成。因此翻译汉语中的叠词不可能像英语那样构成具有多韵形式的词和词组,也不可能产生象汉语中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叠词形式。我们只能简单地总结出其一般规律。

(1)英语中一般可以使用如“by,after,to,upon,with”等介词或“each,every,all”等代词以

郁郁园中柳。Lush,lushgrowthegardenwil2

lows.

盈盈楼上女,Fine,finestandsupstairsthelass,

皎皎当窗牖。Fair,fairstandsupstairsthelass.

及连接符号“-”连接两个相同的英语单词的方法来翻译汉语中的叠词。这种方式保持了叠词的形式。例如:

①农民犁田只能一块一块地犁。

Peasantscanonlyploughtheby②气的事,:

)士的日记》

I’musedtoupdayinanddayoutatthethingsthatirritateme.

娥娥红粉妆,Bright,brightbeamsherrouged

face,

纤纤出素手Soft,softpale-skinned(,B,’srobe,,longforhimIache.

,Preoccupiedwithyou,mylord,沉吟至今。Heavythoughtsforyoursake.(曹

)操《短歌行》

②岁岁金河复玉关,Yearinyearoutinthe

borderareasItravelround,

朝朝马策与刀环。Dayafterdayswordsand

)horsesareinmysight.(柳中庸《征人怨》

③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

Inanicyicycentury,

③一步错,步步错。

Youmadeonefalsemove,andtheneverythingwentwrong.

④件件衣服都很漂亮。

Allofthesesuitsofclothesarebeautiful.⑤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解放前

的一副趣联)

Hardup,wemanagetogetitovereachyear;Homeless,wetrytomakehomeeverywhere.

⑥Everystreetisnowbroadandsmooth,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Everyhomehasarainbowoverit,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Everyelectriclightglistensbrightly,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Everyrowofgreentreeswelcomesthespring.(贺敬之)《回延安》⑦街上除了他们沉重的军用靴子的通通声外,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Thestreetsweresilentexceptfortheclop2clopoftheirheavymilitaryboots.

(2)在汉语诗歌或散文中使用叠词可以增加语

我藏身进褐色褐色的土地,

Ihidinthebrownbrownearth,像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雨,Likeasmallsmallfish,

潜身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Sunksunkinthesea’sgreendepth.(柯岩《种)子的梦》

(3)用英语中的复数形式来翻译表达叠词的“增义”或“强义”的语意,及汉语中的表达数字意义的叠词。例如:

①由于党的农业政策,我国千千万万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Thankstothepolicie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onagriculture,millionsofpeasantsinChinaaregettingrich.

言的优美感,而英语翻译中却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故必须摒弃汉语中叠词的形式而用英语中同一个单词重复两次或多次的方法自然而然地恰当地表达出汉语中叠词的意思即可。例如:

①青青河畔草,Green,greenspreadsthebank-sidegrass,

②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教室里。

Thestudentshavetheirseatsintheclassroombytwosandthrees.

③成群成群的蝗虫毁灭了大片的稻田庄稼。

Hordesoflocustsdestroyedthecropsintractsricefield.

④如杜甫的《兵车行》中“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是新兵已经整装待发的情景。“辚辚”

是许多车辆行进的声音“萧萧”,是马鸣的声音…..

在英语翻译中“辚辚”“、萧萧”这些表达数字意义的

(车)的词就很难直接翻译出来。我们只能用“cart”

(马)的复数形式复数形式“carts”和“horse”“hor2

ses”,翻译如下:Thesceneofcartsrumblingandhorsesneighingintheancientbattlefield….

(4)在汉语中叠词起强调作用时可以用英语中

源关系。例如:

①你们俩交换交换意见。

Youtwohaveanexchangeofviews.

这东西需要检查检查。

It’snecessarytohaveacheck-up.

②你能用英语把意思表达表达吗?

CanyoumakeyourselfunderstoodinEnglish?

连词“and”连接两个不同的近义词来进行翻译。例

如:

①假日里,青年人双双对对漫步在公园内。

Theyoungpeopleinpairsandcouplesrambledabouttheparkonholidays.

③请闻一闻牛奶的气味。Pleasetakeasmellatt④。tshells.

,可别把他打伤了。Youmaywellgivehimafright,butbesurenotwoundhim.

②Theywithloyaltyand③我不相信会有第二个女人这样不捉弄他的,并且我还在确确实实的可怜他。(丁玲《:莎菲女士

)的日记》

Idon’tbelievethatthere’sanotherwomanwhowouldn’tmadeofhim.Besides,I’mreallyandtrulysorryforhim.

(5)用英语中的回声词(echo-word)通过间接

3 在汉语中同一个叠词翻译时却

不一定相同,而是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取一个恰当的英语单词

来表达意思

①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第三十一回)

Don’tmakemeblushforyouwhatyou’reuptoontheslyisnosecrettome.

模拟声音来翻译,从而达到与汉语叠词颇类似的效果。例如:

①爱情在他们心里噗噗地跳。

Lovepit-pattedintheirheart.

②那一遭儿你这么小心来?这又不知是来做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做探事的!鬼鬼祟祟倒吓我一

跳。什么好下流种子!(第四十回)

Sincewhenhaveyoubeensoattentive?Orareyouspyingforsomeone,actinginthishole-and-cornerway?

②我们要求把事情完全摆在桌面上,而不是鬼鬼崇崇。

Wewantedthingstobecompletelyaboveboardandnohanky-panky.

③轰隆隆几声雷响,从漆黑的天空哗啦啦下起大雨来。

Acrashingthunderstorm,withthickrainhis2singdownfromskiesblackasnight.

④敲了两下门,心上还是突突直跳。(梁斌《红:)旗谱》

Heknockedtwiceatthegate,hisheartthud2dingviolently.

③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些什么。(第五十

二回)

Goodnessknowswhatthey’rebeingsosecre2tiveabout.

④这两日他往这里头跑的不象鬼鬼祟祟的,不知干些什么事。(第六十一回)

She’sbeencreepingherethelastcoupleofdaysinaverysneakyway.Goodnessknowswhatshe’supto.

⑤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Click,click,againclick,click,Mu-lanatthedoorisweaving.

(6)除此之外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最常用的还

⑤难怪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呢。(第六十二回)

Nowonderpeoplesayyou’realwaysuptoun2derhandtricks.

有用have(或make、take、give等)+名词结构翻译动词的重叠形式,此结构中的名词大多与动词有词

4 汉语中还有其它一些叠词,

separation,

Loomsonthehorizon.

在翻译时不能坚守它的形式或

者不能总结出它的翻译方法,如汉语成语和诗歌的翻译

4.1 汉语成语中叠词的翻译

分析:用“agentlebreeze”生动地译出了“危楼

(隐约出现)这一动词翻风细细”的意境.用“loom”

译“黯黯”再直接不过了。

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

)《雨霖铃》

译:You’llgoyourwayFar,faraway

waveswherecloudshanglowinboundlessskies.

①风尘仆仆tobetravelwornandweary弯弯曲曲twistsandturns急急忙忙hustleandbustle哭哭啼啼weepandwail犹犹豫豫humandhaw健健康康haleand②Wishallyo分析:在这首古诗中,“念去去”译成两句,其中

尤其是用“Far,faraway”翻译的如此贴切“;沉沉”被翻译成“hanglow”,都充分地表达了“夜幕降临了,要说再见了,内心深处却不愿分离”的意境。

)④红蕖袅袅秋烟里(扬贵妃《赠张云容舞》译:Itisredlilies;lotuslilies,floatingup,and

up,outofautumnmist.

分析:这里“袅袅”译成两句,尽管译文比原句长,但却描绘出了原诗中美丽的画面。

⑤使用匹配的拟声词翻译。例如: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译:Theboundlessforestsheditsleavesshow2

erbyshower,

TheendlessRiverrollsitswaveshourafterhour.

分析“:萧萧”和“滚滚”在这里都用作模拟声音,译文用“showerbyshower(一阵一阵地如雨般落下)”翻译“萧萧”模拟出了落叶的声音;用“houraf2terhour”翻译“滚滚”,展现了长江水日复一日向东

③现在我的衣服干干净净,但过去我父亲却穿得破破烂烂。

Myclothesareneatandclean,butmyfather’swerewornandtorn。

④我们听到雨夹雪打在冰冻的玻璃上的滴滴答答的声音。

Weheardthetick-tackofsleetonfrostedwindowpanes。

⑤今日各自进去,孤孤凄凄,举目无亲,须要自

)己保重!(曹雪芹《红楼梦》:

Today,enteringfortheexamination,you’regoingtobeentirelyonyourown,soyou’llhavetotakecareofyourselves!4.2 诗中叠词的翻译方法总结4.2.1 直译

①用英语中近义动词“ing”形式即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作持续不断的状态来翻译汉语中的叠词。例如:

)窗外雨潺潺(李煜《浪淘沙》

译:Withouttheblindtherainispattering

(啪嗒啪分析“:潺潺”这一汉语叠词用“patter”嗒地响)这一动词+ing形式翻译,从而表达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这一状态,很好地翻译出“潺潺”在此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②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风栖梧》)

译:AloneIleanagainsttheparapetofahightowerinagentlebreeze,

Gazingintothedistancewherethegriefof

流的画面。

2)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白居易《秦中)吟》

译:IntheRoyalCityspringisalmostover,Tinkle,tinkle,thecoachesandhorsemanpass.

3)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雨阴淋声啾啾!(杜甫

)《兵车行》

译:Theoldghostsweepandcrywhilethenew

complain,

Theairisloadwithscreechandscreamin

gloomyrain.

4)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唐・李)欣《听董大弹胡荚》

译:Thehissingsprayflies,

Wilddeerbaycomingdownthehall.分析“:盈盈”汉语意思指笑容而不包括“chat2ting”笑的声音.在这里译者只能通过熟读诗句,联想画面进行意译。4.3 散文中叠词的翻译

以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TheMoonlightCastOntheLotusPond中的一些句子为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中大多数叠词是

描述声音的,所以在翻译古诗歌中拟声叠词时应尽量的用英语中的拟声词对应,这既保留了叠词的形式又表达出了诗歌的意境。4.2.2 意译意译指在遵循“信、雅、达”翻译原则下无需逐字逐句翻译,:.

①)译:Myulslim,insweetand盈》softvoice.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译:1)Ontheunevensurfaceofthepond,allonecouldseewasamassof(translatedby)

)tofwater,whatfieldofleaves.(transla2tedZhuChunshen)

分析:这里“曲曲折折”指池塘的形状不是方的或园的而是不规则的,这使得池塘里的荷叶有了重叠的层次感“;田田”指大片大片的荷叶铺满在池塘的水面上。译者因为对原文的理解不同,翻译不同。译文1)中把“曲曲折折”译为“unevensurface”把“田田”译为“amassof”表现了水面的不平和荷叶的多。译文2)对叠词的翻译表现了池塘不规则形状和大片大片的荷叶挤满在水面上的景象。但相比之下,译文⑵更合理些。

②今晚在院子里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译:Sittinginmycourtyardenjoyingthecoolevening,IsuddenlythoughtofthelotuspondthatIpassonmywaydayinanddayout.(translatedbyWangShusheng)

分析:此诗中“燕燕”和“莺莺”都是描述少女如燕子般轻盈、优美的身形和如夜莺般清脆、婉转的声音,表达了作者的爱慕之情。这里如果用“swal2

(夜莺)直译则会因lows”(燕子)和“nightingales”

中西文化的不同而是读者不能理解。而意译恰恰反

映了此诗的情感。

②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沙行候馆)梅残》

译:Sheisbroken-hearted,withtearsonherpowderedcheeks.

)③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江城子》

译:Tenyearsparted,oneliving,onedead.4.2.3 创造性翻译

包括模仿翻译“Imitativetranslation”和意象翻

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

杨柳最多。

译:Skirtingthelotuspond,farandnear,highandlow,aretreesamongwhichwillowspredomi2nate.

④叶子本身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译:Theleaves,jostlingandoverlapping,pro2ducedasitwere,awaveofdeepgreen.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译:Moonlightwasflowingquietlylikeastreamdowntotheleavesandflowers.

译“Imagerytranslation”。例如:

①模仿翻译“Imitativetranslation”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姜夔《长亭怨)慢》

译:Ifitknewthetormentoflove.Itwouldnotflourishso.

分析:如果直译为“itwouldnotbegreenso”,它只译出了树的颜色却不能译出诗中蕴含的年少不解恋爱的烦恼之情言外之意。在这里只能模拟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行意译。

②意象翻译“Imagerytranslation”

)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

译:Laughingandchattingsheleavesafaintfragrancebehind.

⑥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译:Itwasafullmoon,butapalecloudhang2

征人怨翻译篇三
《04-14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翻译(一) 版本》

征人怨翻译篇四
《从目的论角度谈诗词中叠词的英译处理》

第37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月 Vol.37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15

从目的论角度谈诗词中叠词的英译处理

赵快乐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河南 郑州 450121)

摘 要:叠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译者在翻译诗词中叠词时需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达到译文和原文最接近的目的,使译文读者产生和原文读者一样的感受。

关键词:目的论;诗词;叠词;英译处理 中图分类号:H109.2

A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6-0038-03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5.06.010

On the Reiterative in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ZHAO Kuai-le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Zhengzhou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121, China)

Abstract: The reiterative is frequently used in Chine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king the translating text mostly close to the original text and to arouse same feeling with the readers, the methods and mean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Key Words: Skopos theory; poetry; reiterative; 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汉语特别是在古诗词中叠词的使用有助于表达中音节均匀、形式整洁,感情深切,景物描写真实。关于汉语叠词的英译,研究多以大量的例子来谈翻译技巧,对翻译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拟从目的论的角度论述诗词中叠词的英译处理问题。

许渊冲认为:“翻译之目的在于促进文化交流融合,提高不同文化,而不是向落后看齐,这样会降低原文化的文化水平。所以,即使当下英语诗歌的主流是免韵,但在翻译中国诗词的时候,也绝不能随随便便把古典诗译成现代派的自由诗。”[1]

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skopos)决定了翻译过程中的原则。

(2)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所谓连贯性原则指的是必须符合语内连贯。语内连贯指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与此同时在译语文化下使用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使译文在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3)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忠实原则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保持语际连贯一致,而译语和原语的忠实程度和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从上面可以看出三者的关系是: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二者又服从于目的原则[2]。

汉语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大量的目的性很强的叠词。汉译英的过程中,翻译目的论对此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为它强调译者要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目的论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译文的预期目的或译文的预期功能决定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策略。一般而言,Skopos这一术语是用来指译文的目的。目的论有三个核心原则:

(1)目的原则(skopos rule),即“结果决定方法”。它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景和译语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

二、汉语诗词中叠词的特点

汉语诗词中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同时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想抒发的情感。汉语中叠词的形式多样。AA型:代代,年年;AABB型:郁郁葱

──────────

收稿日期:2014-12-08

作者简介:赵快乐(1987-),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 -38-

赵快乐:从目的论角度谈诗词中叠词的英译处理

葱;ABAB型:雪白雪白;AAB型:毛毛雨……在古诗词,叠词多以AA型出现,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在英语中,Marant把叠词归入了词缀(affixation)的行列[3]。

三、叠词英译的策略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汉语叠词音节比较自然和谐,组织比较单纯清楚,理解比较容易。”[4]汉译英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原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具体常见方法归纳如下。

1. 重复翻译

所谓重复翻译就是两个同样的单词来表达汉语的叠词。根据翻译目的论的第一条原则——目的原则,目的决定方法。如果译者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和原文形式上的统一,重复翻译是较好的译法。

(1)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Green, green spreads the bank-side grass, Lush, lush grow the garden willows. Fine, fine stands upstairs the lass, Fair, fair stands upstairs the lass. Bright, bright beams her rouged face, Soft, soft are her pale-skinned hands. (2)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 Year in year out in the border areas I travel round, Day after day swords and horses are in my sight. (3)行行过太行, 迢迢赴延安。 细细问故旧, 星星数鬓斑。

On and on post Taihang we walk, By and by to Yanan we make our way. Again and again with old friends we talk, One by one we count our hairs grey. (许渊冲[5])

汪榕培在“今人译古诗”这篇文章中充分论证了《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方面与一些英文诗歌想通,表现手法也相似,把其译成地道的英文,为英语读者接受是有坚实基础的[6]。以上翻译运用了重复翻译的方法,为了达到形式上的完全或尽可能的统一。其中,同一个单词重复出现,自然而恰当的表达了汉语叠词的意思,且读者也不会感到不连贯。

2. 近义词翻译

此方法特点是在表达汉语叠词的时候,不是用同一个英语单词来表现,而是选择两个或多个意思相近的单词来表现以达到表达叠词的效果。英语中少用叠词。文章中往往用不同的单词表达相同的意思以体现文章的层次感和多样性。如果译者在翻译时从这个角度出发,那往往会选择近义词来体现汉语的叠词。如:

(1)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雨阴淋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The old ghosts weep and cry while the new complain, The air is load with screech and scream in gloomy rain.(吕叔湘

[7,p132]

(2)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 Slim and soft are her tender hands,

Click and clack sounds the loom that stands.

上述例子在翻译叠词时,运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表达。译者分别用“screech and scream”“Slim and soft”“Click and clack”来表达“啾啾”“纤纤”和“札札”,这些翻译和英语的表达特点符合,避免了重复的同时,也体现了原诗作者想表达的感情,可谓形神兼备。

3. 拟声翻译

英语和汉语中有大量的拟声词。拟声词是模仿动物或物体发出的声音而创造出来的词语。这使得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在读音上有相似之处[8]。在翻译中,如能找到相对应的拟声词,会使译文精彩绝妙,并和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保持了一致。如:

(1)迸泉飒飒飞木末,

野鹿呦呦走堂下。(李欣《听董大弹胡荚》) The fissing spray flies,

Wild deer bay coming down the hall. (2)帝城春欲暮,

喧喧车马度。(白居易《秦中吟》) In the Royal City spring is almost over, Tinkle, tinkle, the coaches and horseman pass.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o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上述翻译中“fissing”“bay”“tinkle”“shower”分别指“沙沙响”“吠声”“叮当声”。这些词把泉水的汩汩声,野鹿的呦呦声,车马的喧闹声,和树叶落地的萧萧声表达得淋漓尽致。

4. 头韵翻译

英语的头韵修辞在古英语诗词中非常常见。如果能

-39-

运用头韵的翻译,定使译文增色不少。为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国家的阅读习惯这一翻译目的,我们在翻译时尽量例如头韵这种富有英语特色的东西,这样才会有地道的中国古诗词英语译文出现。如: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林语堂译)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9]

上面例一中"dim,dark,dense,dull,damp,dank,dead"和例二中"single,spark,start"等词形成了两个典型的头韵修辞。这种译文既表达了原文作者孤寂的心情,同时又迎合了英语国家读者的阅读习惯。

5. 变通翻译

变通翻译指在译语里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原文的词语,需要通过运用与之接近的词语来代替,即“意译”,使译文连贯,不至出现不可译的情况,最后达到翻译的目的。如: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l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林语堂译)

同样是李清照的《声声慢》不同的翻译目的导致不同的翻译方法和不同的译文。前者在遇到这么多的叠词时,无法找到它们那么多的英语词汇与之对应,译者只有从别处下手,对原文做了变通,即把原文的意义和含义都译出来[10]。虽也表达了意义,但汉语言的音美,意美和型美基本没体现出来。后者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为了迎合英语的习惯而采用头韵的修辞来翻译。简洁,生动,又符合英语习惯。明显看出,不同的翻译目的,翻译出的译文是不同的。

凄凄去亲爱,

泛泛人烟雾。(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夫校书》) Sadly I left my dear, beloved friend,

Slowly I drifted into mist and fog no end.(许渊冲

[11,p197]

这里的“凄凄”和“泛泛”主要表达诗人忧愁,悲伤的情怀。译者没有过多从形式上去考虑,而是用简简单单的“sadly”“slowly”两个词就把原作者的忧伤情怀表达出来了。

6. 增义翻译

-40-

这种译法主要是在原文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表达原作者的心情或抒发情怀。从这个角度看,翻译是一种再创作过程,也为了使译文不仅要忠实原文还要高于原文,这样,增译就很重要了。如:

(1)人生代代无穷尽,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Many generations have come and passed away, From year to year the moon look alike, old and new.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h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许渊冲

[11,p45]

例1中“年年”译为“from year to year”,例2里面的“雨纷纷”译为“drizzling rain”。两个译文既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又高于原文的意义。这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深,更切的体现自己的感情而对原诗做的较大的调整。

7. 减义翻译

与增义相对,减义翻译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直接对某些信息忽略掉的情况[12]。也许是译者认为没必要译或更直白的说,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漏掉某些信息。如:

(1)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许渊冲[11,p6]

(2)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王维《青溪》) Weeds float on ripples light, Reeds mirrored like a screen.(许渊冲

[11,p9]

上面两处译文中把原文中的“处处”“漾漾”“澄澄”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根本没有体现。也许是为了押韵或对仗,使原文的信息有部分丢失。这样就出现了上面的译文。

四、结论

从上面的不同翻译策略可以看出,不论译者采取哪种译法,都是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来决定的。有的想要形式上的翻译,有的要达到意义的传达,有的要二者兼顾。这些不同的翻译出发点,决定了译文的风格和不同的译文特色。这就是翻译目的论的核心内容“目的决定方式”。当然译文还要注意连贯和忠实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杨武能,许钧.漫谈文学翻译主体[A].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

(下转第46页)

进行集中勘校之后,很长时间里,《国语》的研究尤其是《国语》勘校研究都没有任何新的突破。此后,俞志慧对韦昭注进行了辨正,得300多条;戎辉兵对《国语集解》进行订补,同时也涉及到了《国语》本体的问题,得100多条;萧旭对《国语》进行校补,得921条。本书著者通过小学要籍引《国语》例句的爬梳,广引今传《国语》予以勘校,并进行文字、训诂以及相关方面的疏通,通过他书引文材料进行《国语》文本的勘校辨正,应该算做作者一次比较新的尝试。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国语》的全面整理与研究提供了材料和依据。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本书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在某些条目的辨析中,不加选择,引用了大量的材料,显得十分芜杂,让人产生偏离主题的错觉。此外,作者仅仅根据某些既有成果和结论进行推导,而对该研究成果或结论的正确性没有给予验证,由于运用的相关问题研究结果或结论的不确定性,导致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结论或推断的可信度不足。

此外,征引文献脚注不够精炼。很多地方似乎可以

只标注著作者、著作和页码,省掉出版单位。另外,还有一些文字错误,作者没有校出。比如本书第273页第4行“曹刻欄亭”的“欄”字就是一个误字,正确的字形应该是“楝”。不知道是作者的错误还是编辑校排时候的错误。

本书作者一直以来从事《国语》的研究工作,研究涉及到《国语》的语法、训诂语义、版本文献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又致力于《国语》研究史的研究、类书引《国语》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国语补音》的研究等。相信这些研究对推动《国语》的全面整理与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希望作者能够在涉猎《国语》诸多方面的问题之后,撰写一部《国语汇校集解》,对《国语》本文、韦昭注解进行全面厘定,并给读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版本上的可信度以及《国语》研究查阅上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管锡华.校勘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1. [2] 郭万青.小学要籍引《国语》研究[M].新北:花木兰文化出

版社,2014.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上接第40页)

与实践[C].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66-167.

[2] 崔敬林.目的论视角下唐宋词中叠词的翻译研究[J].东北财

经大学,2013.

[3] Spencer, Andrew. Morphological Theory[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1: 48-50.

[4]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5] 许渊冲,陆佩弦,等.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

泽出版公司,1988.

[6] 汪榕培.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如版社,1997:

92.

[7] 吕叔湘.中诗英译比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8] 蔡华.陶渊明诗歌叠词的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9]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10] 孙芸珏.论《声声慢》叠词翻译中的“美学对等”的再现[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9-131.

[11]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注[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

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12] 应国丽.汉语叠词的英译及在英文汉译中的运用[J].温州

大学学报,2000:36-38.

(责任编辑、校对:朱 燕)

-46-

征人怨翻译篇五
《江苏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江苏卷)

第一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 哽咽 液晶 弃甲曳兵 奖掖后进 .....

B.虔诚 乾坤 掮客 潜移默化 黔驴技穷 .....

C.山麓 贿赂 辘轳 戮力同心 碌碌无为 .....

D.阡陌 悭吝 翩跹 谦谦君子 牵强附会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晦涩 待价而估 茶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杀一儆百 欲盖弥彰 胜不娇,败不馁

C.斑驳 集腋成裘 毛骨悚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祥 轻歌曼舞 焕然一新 玉不琢,不成器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91j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D.终生 辨认 晶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 ....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

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

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 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l:b-'-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严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8.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9.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阻止 .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经过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蔡京以官僚之旧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B.推讲而力行之耳 .

连衡而斗诸侯 .

C.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D.以疾卒,年七十九 .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绩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绩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第二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译文:

(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战战兢兢, , 。(《诗·小雅·小曼》)

(2)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3)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

征人怨翻译篇六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江苏卷)》

200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发表日期:2004年6月19日 出处:网络 已经有4860位读者读过此文 200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卷(选择题 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拜谒 哽咽 液晶 弃甲曳兵 奖掖后进B.虔诚 乾坤 掮客 潜移默化 黔驴技穷C.山麓 贿赂 辘轳 戮力同心 碌碌无为D.阡陌 悭吝 翩跹 谦谦君子 牵强附会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晦涩 待价而估 茶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B.杜撰 杀一儆百 欲盖弥彰 胜不娇,败不馁C.斑驳 集腋成裘 毛骨悚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D.端祥 轻歌曼舞 焕然一新 玉不琢,不成器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A.终身 辨认 品尝B.终身 辨别 品评C.终生 辨别 品尝D.终生 辨认 品评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B.政府

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 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节选自《宋史·徐绩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阻止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经过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蔡京以官僚之

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 推讲而力行之耳连衡而斗诸侯 C. 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 以疾卒,年七十九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绩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绩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B.徐绩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第二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译文:--------------------------------------------------------------------(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译文:--------------------------------------------------------------------(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战战兢兢,

-------------,----------------。(《诗·小雅·小曼》)(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想当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

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8.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答:------------------------------------------------------------------------------------------------------------------------------------------19.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答:-------------------------------------------------------------------20.(6分)(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

征人怨翻译篇七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江苏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第一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 哽咽 液晶 弃甲曳兵 奖掖后进

B.虔诚 乾坤 掮客 潜移默化 黔驴技穷

C.山麓 贿赂 辘轳 戮力同心 碌碌无为

D.阡陌 悭吝 翩跹 谦谦君子 牵强附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晦涩 待价而估 茶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杀一儆百 欲盖弥彰 胜不娇,败不馁

C.斑驳 集腋成裘 毛骨悚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祥 轻歌曼舞 焕然一新 玉不琢,不成器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91j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D.终生 辨认 晶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 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l:b-'-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严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8.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9.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

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经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蔡京以官僚之旧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推讲而力行之耳

连衡而斗诸侯

C. 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 以疾卒,年七十九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绩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绩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第二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译文:

(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战战兢兢, , 。(《诗•小雅•小曼》)

(2)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3)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

征人怨翻译篇八
《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二、答题策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

(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

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衬托(烘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3、托物言志(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例: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4、衬托或烘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

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

6、动静结合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

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8.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0.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王昌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1、用典

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综合运用题型)

表达技巧的设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 查 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1、突出色彩的描写。“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红”与“绿”,色彩鲜明,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抒写诗人愉快的心情。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的“花落”“莺啼”烘托环境的幽静,表达闲适的心情。

3、情景交融。通过“桃花”“宿雨”“柳绿”“朝烟”“落花”“啼莺”等景象的描写,写出生机勃勃、恬静的春天特点,表达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或闲适的心境)。

修辞手法鉴赏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等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1、比喻: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借代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

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3、拟人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颈联纯属虚写,“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表达方式鉴赏

一、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征人怨翻译篇九
《2014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训练:微专题4.2考前答题再规范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二 考前答题再规范

温馨寄语 对于考试来说,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丰富经验了。不过,从考前这个角度说,进行一些答题训练十分必要。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答题基本要求——规范、清晰

一、规范

回答问题时要按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可随意作答。诸如分点(面)要求、字数要求等显性要求要保证满足。

(一)答题不规范之矫正

答题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答题层次不清。

1. (2009·江苏,9)“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1分)

答案 借代,夸张。(0分)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违反题干只答一种的要求,答出了两种。

2. (2005·江苏,14)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出说明。(4分)

答案 “微风”照应了题目,诗人坐在窗口,听着风吹的声音,希望风可以把友人带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0分)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无视题干“贯穿全篇”的指令,不对全篇逐联分析,写了一些大而无当、离题万里的话。

3. (2008·江苏,10)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2分)

答案 吴宫的花草长在小河边,晋代的衣服成了古墓。几座山在青天外,水中有白鹭的影子。(0分)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题干要求“概括”,答案成了翻译。

4. (2009·江苏,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

特色。(6分)

答案 托物言志,借对都江堰的称颂,表达了对上善若水的文化精髓的称颂。反问、设问,突出强调了都江堰的原生态是生命之泉。(2分)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不会利用题干潜在提示,未答出“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而白丢2分;②修辞手法是局部用的,题干问的是全文,答非所问。

5. (2010·江苏,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写牛的胆怯,衬托了峡谷的险恶,反衬了汉子们的勇敢。(3分)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除丢掉一个要点失2分外,该答案本该得4分,可是因违反答案指令(“各”),把

本该分开作答的问题搅在一起,纠缠不清,扣去1分,可惜。

6. (2009·江苏,乙,17)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答案 冰: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孤傲自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视金钱如粪土,放弃取悦个人的画展。炭:对绘画执著与痴迷,率真,历经苦难,热爱生活。(0分)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不明题意“同炉”,答的“冰”是“冰”,“炭”是“炭”。

7. (2009·江苏,甲,1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6

分)

答案 说明了异类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带来的正面影响。(3分)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题目实际上是两问:①为什么“正常”,②为什么“必需”。答案只答了第②问。

(二)常见常用的规范要求

1.有效组织语言。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子,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如果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成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4)最好在草稿上列出答案要点,并反复推敲,仔细润色,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力求答案内容完美,书面整洁,以便获得较好的“印象分”。

2.能尽量用术语答题。

3.答案要要点化,把答题关键词语写在显要位置上。

4.书写工整。

二、清晰

要做到三“清”:

一“清”:答题要思路清晰,要点分明;分层分点,互不纠缠,答题要点要标出序号。 二“清”:多个问题多个答案界线清晰。

三“清”:语意清楚,字迹清晰。

另外,要点分对应。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句子。6分的题,往往要分3点作答。

重要答题方法

一、“关键词”答题法

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能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会得分的。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

对于古代诗歌阅读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具体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

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或散文主旨的相关词句。无论答哪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几乎所有的简答题都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形成答案。“关键词”在组织答案中尤其重要。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对人物传记来说,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需多说了。

二、分点作答法

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以至司空见惯了。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很有深究的必要,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

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的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考生答题时,先要根据指定内容,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简要赏析”“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

(3)看清题目中蕴涵的答题重点。如江苏省200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小题的答题要求为:“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题中蕴涵的答题要求是对每句诗歌都要赏析,不可遗漏。

(4)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有的题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如题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

(5)因分赋点

一般而言,分值越高,分点越多。6分题至少有3个答题点,4分题至少有2个答题点。如果是4分概括题,则可能有4个答题点。

3.“点”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

现在不少试题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看思维品质是否全面、深刻。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分析牛对刻画环境和人物的作用。不少考生在答“刻画人物作用”时只想到了对“领队”的反衬作用,却忽视了对“我”的正衬作用,这是思考问题不全面的典型表现。有时同一小题,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就是这一两分,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思考”了那么一点。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思维”往前多走一点,这样就可以多得一“点”。而且,如果养成了深入、全面思考的习惯,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点面”式答题法

“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点(面)作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老师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的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多用于概括题,题干常有“哪些方面”等字眼,一般要先“面”后“点”:先写出大的方向,后在“面”后列出要点。

四、“总分”式答题法

此法先总体说明,再具体展开,多用在对文本的整体分析说明上,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五、“由实到虚”式答题法

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句子的丰富含义上,先答出其实指意思,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情感。有时意蕴探究题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事件所含意蕴→事件中的人所体现的意蕴→事件中的物所体现的意蕴。

征人怨翻译篇十
《语文卷·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省级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2014.03)word版》

遵义市省级示范高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语 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等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有删改)

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其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蚁族”,社会该如何看待呢?

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度,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

“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蚁族’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

其次,“蚁族”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因此,“蚁族”的出现,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

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蚁族’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更是社会的风险,如果任由其叠加,形成积聚效应,不但对个体是一种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形成隐患。

1. 下列关于“蚁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蚁族”,是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

B.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被称为“蚁族”,是因该群体和蚂蚁“高智、弱小、群居”等特点类似。

C.劳动力过剩,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社会流动乏力,是“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

D.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

2. 下列对“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蚁族”的出现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

B.公众投资教育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D.“蚁族”的出现,是个体风险,更是社会风险,任由其叠加,容易形成积聚效应。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在劳动力过剩面前是没有区别的。

B.舒尔茨与杰克思都认为公众接受教育对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需要大批人才,大学生就业却难,是因为“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少,渠道不顺畅。

D.只要改善教育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体制,“蚁族”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明宗镇安国,以为中门使,及兵变于魏,所与谋议大计,皆重诲与霍彦威决之。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节度使。固辞不拜,改兵部尚书,使如故。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重诲尝出,过御史台门,殿直马延误冲其前导,重诲怒,即台门斩延而后奏。是时,随驾厅子军士桑弘迁,殴伤相州录事参军;亲从兵马使安虔,走马冲宰相前导。弘迁罪死,虔决杖而已。重诲以斩延,乃请降敕处分,明宗不得已从之,由是御史、谏官无敢言者。 宰相任圜判三司,以其职事与重诲争,不能得,圜怒,辞疾,退居于磁州。朱守殷以汴州反,重诲遣人矫诏驰至其家,杀圜而后白,诬圜与守殷通谋,明宗皆不能诘也。而重诲恐天下议己,因取三司积欠二百馀万,请放之,冀以悦人而塞责,明宗不得已,为下诏蠲除之。其威福自出,多此类也。

是时,四方奏事,皆先白重诲然后闻。河南县献嘉禾,一茎五穗,重诲视之曰:“伪也。”笞其人而遣之,夏州李仁福进白鹰,重诲却之,明日,白曰:“陛下诏天下毋得献鹰鹞,而仁福违诏献鹰,臣已却之矣。”重诲出,明宗阴遣人取之以入。它日,按鹰于西郊,戒左右:“无使重诲知也!”宿州进白兔,重诲曰:“兔阴且狡,虽白何为?”遂却而不白。

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令方因得减死。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

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其尽忠补益,亦此类也。

钱缪之臣;徒陷彦温于死,而不能去潞王之患;李严一出而知祥贰,仁矩未至而董璋叛;四方骚动,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此所谓独见之虑,祸衅所生也。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人明敏谨恪 恪:谨慎,恭敬 .

B.朱守殷以汴州反 以:在 .

C.因取三司积欠二百馀万,请放之 放:免除 .

D. 皆先白重诲然后闻 闻:听见 .

5. 以下分别直接表现安重诲“威福自出”和“尽忠补益”的一项是(3分)

A.所与谋议大计,皆重诲与霍彦威决之;田令方坐劾当死,重诲谏曰

B.重诲怒,即台门斩延而后奏;明宗遣回鹘侯三传至其国

C.重诲遣人矫诏驰至其家,杀圜而后白;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D.重诲出,明宗阴遣人取之以入;遂欲内为社稷之计,而外制诸侯之强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重诲年轻时就做了中门使,参与谋划讨论大事,并与霍彦威决断。明宗即位后,安重诲更是受到重用;六年中,经过多次升迁为侍中,兼任中书令。

B.安重诲外出时,殿直马延不小心冲撞了他的前列仪仗,他就在御史台门前斩杀了马延,然后才上奏,而他的亲随安虔驰马冲撞了宰相的前列仪仗,只被判决杖刑。

C.安重诲权倾朝野。各地所奏的事情都要先禀告他然后才让明宗知道。夏州李仁福进献一只白鹰,安重诲直接就推辞掉了,第二天才把这件事禀告明宗。

D.安重诲也竭忠尽力做有益的事。马牧军使田令方因所养马瘦弱而且马死亡得多,被弹劾应当处死。安重诲劝谏明宗不能看重马而轻视人,田令方才得以免去死刑。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它日,按鹰于西郊,戒左右:“无使重诲知也!”(5分)

(2)重诲既以天下为己任,遂欲内为社稷之计,而外制诸侯之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8.请简述句中动词“归”或“绕”的好处。并描述本诗末两句所描写的景象。(5分)

9.该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处处弥漫着怨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述其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凭谁问,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不姓蓝,他姓江,原名在棠,蓝眼是他的外号。天津人好起外号,一为好叫,二为好记。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他这蓝眼看画时还真的大有神道——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念书打扮的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他知道这题签上无论写嘛,全不算数,真假还得看画。他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都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花钱不少,东西更好。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世上的事,说足了这头,便开始说那头。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这话不是等于拿盆脏水往人家蓝眼的袍子上泼吗?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我信您的眼力,可我架不住外头的闲话,扰得咱铺子整天乱哄哄的。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

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

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找来尤小五。尤小五是天津卫的一只地老鼠,到处乱钻,嘛事都能叫他摸到。他们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和蓝眼都不知道这崔家是谁。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不能不去,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看真假画这行,看对一辈子全是应该的,看错一幅就一跟头栽到底。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黄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两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铺,佟老板舒口大气,虽然心疼钱,却保住了裕成公的牌子。他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光。人竟似根棍子一样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选自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对造假画和看假画的交代,特别是对“蓝眼”外号的介绍,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也为蓝眼和黄三爷的明争暗斗最终以黄三爷胜出埋下了伏笔。

B.念书打扮的卖画人卖画时先不急着要价,而是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然后才喊出要价这一叙述,是为了引出对造假画的黄三爷的描写。

C.佟老板找来的尤小五,是天津卫一只地老鼠,这是造假画的黄三爷为打败看假画的监眼而设的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D.文中叙述的“第一幅画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十八两便成交了”,是为了叙述第二幅画“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的情节作衬托,以突出蓝眼和裕成公败得惨。 E.“蓝眼”到崔家看画,判断这幅画是真画,主要原因是受到流言闲语的影响,人云亦云,无法再坚持自己的主见。

(2)第二幅画骗过了蓝眼,但最终是假的,小说的前面有哪些暗示?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蓝眼”有哪些特点?请简述。(6分)

(4)给小说设想一个结尾(10-15字),并根据原文情节的发展阐述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突破思维的创造

——记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林俊德

1963年5月,在北京通县一座马蹄形楼里,25岁的林俊德被任命为项目组长,承担起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