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一
《陶者__梅尧臣》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二
《陶者 梅尧臣》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三
《参考答案》
《六年级毕业复习语文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一
一、C 二、C 三、A 四、C
五、zǎi miǎo sì shà jiān xiá
六、市 以
七、友谊 战役 驿站 武艺 效益 屹立 便宜 翻译
八、摇控 需要 到处 鏖战 浩渺 逃之夭夭 嘈杂 依靠 稍微
九、10、9、3、8、6、2、7、4、5、1
十一、zhàn chân pài cù fãn hào
十二、1、√ 2、× 3、√ 4、× 5、× 6、√
十三、hǎo hào hào hǎo
十四、1、谁星期三下午参加广播操比赛。
2、我们什么时候参加广播操比赛。
3、我们星期三下午干什么?
十五、(1)海峡 巴闽 美丽 赢得 喝彩
(2)履行 抱怨 侮辱 诺言 督促 徘徊 魁梧 精湛 魅力
十六、净 敬 竞 劲
练习二
一、(2)√
四、(1)sì (2)zhì (3)yuâ (4)wǔ
十、1、(2)q 2、(2) ü (3)(3) guāng míng
十二、(2)√
十三、(3)√
十八、1、× 2、√ 3、× 4、√ 5、√
十九、1、呀 2、哇 3、哪 4、啊
练习三
一、C
三、付出 妇联 负重 附属 署名 暑假 薯条 蜀国
艳丽 谚语 厌倦 焰火 嫌疑 咸菜 衔接 贤明 灵魂
五、1、疆 壁 暑 2、状 厉 3、漫 近 4、暑 别 留
六、功无不刻(克)耀武杨威(扬) 自立更生(力) 坚苦奋斗(艰)
理曲词穷(屈)语重心常(长) 自食其利(力) 再接再励(厉)
万古长青( )兴高彩烈(采) 情不自尽(禁) 精兵减政(简)
脾气暴燥(躁) 不屈不饶(挠) 神彩奕奕(采) 尺壁寸阴(璧)
妖阳似火(娇) 芳草如菌(茵) 一望无银(垠) 雷霆万钩(钧)
高屋建令(瓴) 司空见惯( ) 洗耳躬听(恭) 燃眉之极(急)
饥赛交破(迫) 全神惯注(贯) 阴谋鬼计(诡) 走头无路(投)
再接再励(厉) 精精有味(津) 漫不径心(经) 专心至志(致)
喜出往外(望) 完壁归赵(璧) 和中共济(衷) 魔天大厦(摩)
直接了当(截) 换然一新(焕) 道貌暗然(岸) 既往不究(咎)
别出心裁( ) 礼上往来(尚) 陨身不恤( ) 震聋发聩(振)
铤而走险(挺) 趋之若骛(鹜) 按步就车(部) 色厉内茬( )
如火如茶(荼) 因地治宜(制) 推心至腹(腹) 纷至踏来( )
原形必露(毕) 谈笑风声(生) 委屈求全(曲) 金壁辉煌(碧)
无微不致(至) 奇花一草(异) 攻无不刻(克) 鞠躬尽粹(瘁)
走头无路(投) 实是求是(事) 同干共苦(同共 惊慌失措( )
名付其实(副) 阴谋鬼计(诡) 坚苦奋斗(艰) 以身作责(则)
九、1、本来,原来的;缘故,原因。 2、完; 都,全。
3、欺负,压迫; 欺骗,蒙混。 4、美丽有光彩的;指时光,岁月。
十、1、刻 停 鸣 依 2、懈 击 蛋 别 机
3、长 久 仓 闻 其 4、酒 漆 代 欲
练习四
二、1、仰望 注视 参观 左顾右盼
博览 检查 视觉 东张西望
2、仰视 眺望 俯视 环视 凝视 浏览 蔑视 偷窥 扫视
三、咩咩 叮咚 潺潺 隆隆
啾啾 咚咚 嚯嚯 轰隆
琅琅 哗哗 呼呼 汪汪
呱呱 哞哞 嘎嘎 唧唧
八、1、纠正 端正 改正 摆正
2、保护 保卫 保全 保守
3、严格 严肃 严峻 严明
十、1、财务科 2、玩具枪 3、屋子 4、青年 5、外语 6、菜油 7、火炉 8、报纸 十一、1、凝视 端详 目不转睛 东张西望
浓眉大眼 魁梧 苍老 容光焕发
忐忑不安 胆战心惊 懊悔 喜悦
2、舍己为人 视死如归 拾金不昧
千山一碧 崇山峻岭 花红柳绿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十二、1、鹤发童颜 翠色欲流 愁眉不展 惘然若失 一尘不染 秉烛夜游
神采奕奕 一泻千里
①鹤发童颜 ②愁眉不展 惘然若失 神采奕奕
③秉烛夜游 ④翠色欲流 一泻千里 一尘不染
2、奋不顾身 弄虚作假 欣欣向荣 好高骛远 神机妙算
夸夸其谈 高瞻远瞩 阴谋诡计
①奋不顾身 欣欣向荣 神机妙算 高瞻远瞩
②弄虚作假 好高骛远 夸夸其谈 阴谋诡计
十三、乡村 光明 可耻 凉爽 污水 炎热 小巷 欠收 混乱 敌人 优点 家禽 小道 峡谷 绵羊 昆虫
十四、1、D.电冰箱:电器 2、B.菊花:植物 3、D.鸡:家禽
4、A.笔:写字 5、 6、C.商店:顾客
7、C.营业员:顾客 8、C.大脑:思考
十六、侄儿 外甥 行人 观众 顾客 乘客 游客 宾客 读者 听众
十七、1、过街鼠 2、老黄牛 3、笑面虎 4、小白兔 5、变色龙 6、地头蛇
7、千里马 8、替罪羊 9、小猢狲 10、铁公鸡 11、哈巴狗 12、大懒猪 十八、千里马 落汤鸡 马大哈 替罪羊 寄生虫 笑面虎 和事佬 中山狼
三只手 丧家犬 老古董 软骨头 应声虫 门外汉 糊涂虫 井底蛙
地头蛇 铁公鸡 哈巴狗 炮筒子 老狐狸 多面手
练习五
四、项羽 诸葛亮 王羲之 曹植 项羽 赵括 韩信 赵高 孙膑
诸葛亮 蔺相如 勾践 廉颇 毛遂 祖逖 刘备 曹操 荆轲
五、手舞足蹈 情同手足 妙手回春 眼疾手快 握手言和 心灵手巧
爱不释手 得心应手
六、1、三言两语 2、千言万语 3、自言自语 4、豪言壮语
5、甜言蜜语 6、胡言乱语 7、风言风语 8、恶言毒语
9、流言蜚语 10、虚言假语
七、庞然大物 恍然大悟 潸然泪下 勃然大怒
荡然无存 惘然若失 肃然起敬 嫣然一笑
九、1、汹涌澎湃 2、巧夺天工 3、兴致勃勃 4、抑扬顿挫 5、情不自禁
6、夜以继日 7、不屈不挠 8、如饥似渴 9、一丝不苟 10、色彩斑斓
11、猝不及防 12、声嘶力竭 13、风景如画 14、争先恐后 15、心急如焚
16、暴跳如雷 17、富丽堂皇 赞不绝口 18、眉开眼笑 19、举世无双 目瞪口呆
20、昂首挺胸 21、栩栩如生 22、享有盛名 手舞足蹈 23、饥寒交迫?
24、前赴后继 坚持不懈 心惊胆战 25、崇山峻岭 熙熙攘攘 日夜兼程 举世闻名
26、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全神贯注 孜孜不倦 滔滔不绝 意味深长
津津有味 27、司空见惯 心急如焚 迫在眉睫 28、昂首挺胸 29、奋不顾身
30、恍然大悟 31、银装素裹 32、平易近人 33、夜以继日 34、惊心动魄
35、天真活泼 36、博大精深 37、朝夕相处 38分、色彩斑斓
练习六
二、1、岩峰里冷。2、黄继光堵住枪口。 3、小姑娘捡起纸片和落叶。
4、牡丹江边住着红罗女。 5、尾巴翘着。 6、太阳升起来了。
7、发展表明优越。8、沙地上种着西瓜。9、柿子树上缀满了柿子。
10、詹天佑是工程师。 11、我们看见货物。12、渔夫拖着渔网。
13、李时珍是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四、1、拟人 排比 比喻 2、排比 比喻 3、排比 拟人 4、排比 比喻
5、夸张 6、拟人 7、夸张 8、拟人 9、比喻 10、设问 15、比喻
16、拟人 17、比喻 18、夸张 19、拟人 20、排比 21、设问 22、夸张
23、反问 24、夸张 25、拟人 26、设问 27、反问 28、夸张 29、比喻
30、排比
六、1、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2、难道可爱的小女孩不是我的好朋友?
3、这比山还高水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会忘记?
4、坡度这么大,火车怎么能爬上去?
5、这个真实的故事,怎能不使我深受感动?
6、我们怎么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7、我们怎么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呢?
七、1、赵王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中队会由她来主持。
3、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4、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
5、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6、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7、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练习八
一、1、× 2、× 3、× 4、× 5、× 6、× 7、× 8、√ 9、× 10、× 二、1、A 2、A 3、B 4、B 三、1、C 2、A 3、B 4、B
四、1、A 2、D 3、C 4、B
五、1、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表示列举的省略。 3、表示内容的省略。 4、表示声音的延长。 5、表示说话内容的省略。 6、表示声音的延长。
六、1、表示列举的省略。 2、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 3、表示声音的延长。 4、表示解释说明。 5、表示话题的转折。 6、表示引用。 7、表示指定称谓。 8、表示否定。 七、1、中国女排打败了日本女排,获得了冠军。2、中国女排打败了,日本女排获得了冠军。 八、1、A你同意,他不同意。B你同意他?不同意。
C你同意他不?同意。 D你同意,他不同意?
2、A这苹果不大,好吃。 B这苹果,不大好吃。
C这苹果不大好吃? D这苹果不大好,吃。
练习九
一、1、三月、黄鹤楼 广陵(扬州)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四
《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八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张文发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8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诘责( ) 文绉绉 ( ) 禁锢 ( ) 繁衍( ) 畸形( ) .....
fēi( )红 nì( )名 càn ( )然 zhì( )留 yǒu( )黑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正确的一组是( )(2分)
如果我学得了( )的好脾气,如果我学了一点点( )的和气,如果我能( )人,( )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A、柔和 待人接物 饶恕 认清 B、一丝一毫 格外 宽恕 识别
C、一丝一毫 出奇 饶恕 体谅 D、一丝一毫 待人接物 宽恕 体谅
3、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鹤立鸡群 气宇轩昂 深恶痛疾 翻来复去 美其名曰
B、抑扬顿挫 冥思遐想 油光可鉴 五彩斑斓 颔首低眉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藏污纳垢 由然而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无可质疑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B、《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城市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作者牛汉是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充满着一种沉重的苦难感与强大的力量感,著名诗人艾青就受到了他极大的影响。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再塑生命》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5、默写填空:(10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3)《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间深情厚意的送别诗句: __________。
6、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友情的比喻句。(2分)
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仿:
二、阅读 (42分)
(一)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文,并回答题。(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从流飘荡( ) 猛浪若奔( )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理解题:(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古诗赏析 (6分)
陶 者
梅 尧 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附: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今安徽省宜城县人。他关心 人民疾苦,诗风淡雅、朴实,寓意含蓄深刻,是北宋著名诗人。
注释 :
陶:挖掘。 鳞鳞:形容屋顶上瓦片像鱼鳞般那样整齐而明亮。 大厦:指高大的房屋。
10、这首诗中刻画了哪两种人? (2分)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2分)
12、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三)阅读《教师是一只“青蛙”》,并回答问题。(13分)
①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文了。不同的是今天是许多教师来听课。
②这次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效果非常好。这次,我要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我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将会怎样呢?果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有的同桌互说, 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③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看不到边际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老师都被她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有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④张雨是新转到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的想的说的写下来。
⑤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
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经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真是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井里安全啊!
⑥读到这里,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是同学不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 ⑦提起笔,我在张雨作业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1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大意。(2分)
14.张雨同学认为青蛙还会跳回井中的理由是什么?(3分)
15.想象张雨同学课堂的发言被老师打断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4分)
16.文章结尾老师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青蛙?(4分)
(四)阅读《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并回答问题。(14分)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
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⑥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7.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 (3分)
18.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3分)
19.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屋内又沉默了”? (4分)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五
《(完美版)二年级古诗诵读(插图注音注释版)》
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二年级古诗诵读资料(上)
目 录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六
《河南省周口市锦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1.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2.下列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象
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
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阐明“乌”
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⑤,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 请:请求
C.今日往不反者 反:反复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
5.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
6.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例:慕大王之威
A.千金之资币物 B.太子迟之 C.皆白衣冠送之 D.顷之未发
7.翻译下列句子(10)
(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5分)
9.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锁 王
①陈锁锁在中兴大市场入口处摆个小摊子,专门修锁配钥匙开锁。
②无论什么样的锁,到了他手里都能修好;也无论什么样的钥匙,到了他的手里都能配得出来:‚锁王‛的名号由此而来。
③一次,客人问他,怎么干上这行了?他说,想干这行,干上了这行。客人说,你真有意思。他说,是干这一行有意思,才有意思的。客人说,干这行钱太少,只怕意思不多啊。他说,有意思不在于钱的多少,城里太需要干这行的了,您看,天天有人被锁在门外啊。客人点点头,笑着说,你他妈的还真有意思,说了半天,没一句说到点子上。
④陈锁锁从机器上取下钥匙,举起,反复看了看,然后夸张地吹一口气,说,可以了。但没有立即把钥匙交给客人,而是开始讲述自己是如何干上这一行的:
⑤我下岗以后去了深圳,在一个中外合资的大锁厂打工。那个锁厂生产上万个品种的锁,能满足全世界人们对锁的一切需要。我干得非常出色。后来,老板送我外出学习,我很快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就在这时,厂里的另一个技术骨干,我一个很要好的同事,莫名其妙地被开除了。
⑥开除的第二天,他把自己反锁在房子里,自己身上也锁满了锁,脖子上锁满了圆形的锁,手上锁满了方形的锁,腰上锁满了条形的锁,脚上则锁满了各种各样的链条。我还看见,他的房子里有一个菩萨一样的布人,布人身上也锁满了锁。
⑦我非常震惊,他怎么变得如此怪诞呢?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更怪的是他在房子里的举止言行。他不时拳击布人,口中念念有词:‚该死的,该死的,你还要我造锁吗?我要锁死你。‛打得筋疲力尽后,他又轻轻地把玩布人身上的锁,很久以后又面向布人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我给你开锁,然后,你再给我开锁,好吗?‛膝盖跪疼后,他站起来,用自己身上的锁,使劲地砸布人身上的锁,然后口中念念有
词:‚我不再造锁,我不再造锁,都是锁惹的祸啊。‛
⑧我只好强行开锁,我租来了气焊机。在割断这些锁时,我突然发现每一把锁都有一张血盆大口,我想把这些嘴堵住,可这些怪兽好像可以生出无数可怕的嘴,越是挣扎越被它死死咬住,直到耗尽你最后一口气。他被我拖了出来,瘫痪在地上,如一堆稀泥。我批评他:‚你怎么这样傻?有什么想不通的?锁终究是要打开的……‛ ⑨是啊,都是锁惹的祸。此刻,我内心深处,一会儿涌起一股麻,一会儿涌起一股酸,一会儿涌起一股苦,一会儿涌起一股辣,最后才涌起了一股甜。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就从厂里辞职出来,干起了这一行。
⑩那个配钥匙的人,被陈锁锁说得一头雾水,听得不耐烦了,就说,把钥匙给我,多少钱?我要回家开锁去了。好的,保证能顺利打开,陈锁锁得意地说。
⑪陈锁锁态度好,随喊随到,他替别人开锁,但从不偷盗,有口皆碑:‚真正的锁王!‛每替人修好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每替人配一把钥匙,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每替人打开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久而久之,他的这句话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⑫有人问:‚你怎么如此开心?‛
⑬他答:‚那些被锁在门外的人,因为有了我能回家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通过陈锁锁下岗又上岗,最后又辞职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人在社会中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彷
徨感,批评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残酷,呼唤人应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B.小说中对陈锁锁的同事将自己锁在屋内的一连串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人被社会抛弃后孤立
无助的绝望和对社会的怨愤,为后文陈锁锁醒悟,产生新的人生追求作了铺垫。
C.小说情节简单,但对比鲜明,如陈锁锁的坦诚与客人的防范心理的对比,陈锁锁的开朗与同事的
自闭的对比等。
D.“锁王”既体现在陈锁锁造锁修锁配钥匙本领的高超,又体现在他在人们心中的口碑很好,助人
为乐,为人正直。
E.“反复”是小说刻画人物的典型手法,如陈锁锁与客人之间关于“意思”的对话,陈锁锁反复说
“锁王就是锁王”,体现了陈锁锁身上也具有自负的个性,这使人物更加真实。
(2)小说的结构很有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理解第⑨段画线文字的含意以及在小说上下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题为“锁王”,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锁”的深刻意蕴以及作者对“锁王”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梅贻琦:两袖清风的“守财奴”
□ 史飞翔
梅贻琦一生服务清华长达47年,其中担任校长31年,在两岸清华人的心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终身校长‛、‚永远的校长‛。 梅贻琦在执掌清华期间始终坚持勤俭办学、廉洁治校。他初到清华时,便再三强调勤俭。他说,我这样做一则是希望学生保持简朴学风,无纨绔习气;二则是为了节约办学经费。其实,当时的清华庚子赔款相当丰厚,梅贻琦完全可以不用那样做,但是他没有。对于数额巨大的庚款梅贻琦分文不取。相反他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了节约开支,梅贻琦辞去了司机,自己学开车;辞去厨师,让夫人韩咏华亲自下厨。不但如此,梅贻琦甚至连学校供应他的两吨煤也不要。
抗战时,梅贻琦主持西南联大校务,当时他的方针就是一个字——省。他说:‚让我管这个家,就得精打细算。‛据郑天挺《梅贻琦与西南联大》一文回忆,梅校长做事既稳靠又无私:抗战期间,物价上涨,供应短缺,西南联大同仁生活极为清苦,形同乞丐。梅校长在常委会建议一定要保证全校师生不断粮,按月每户需有一石六斗米的实物,租车派人到邻近各县购运,此项工作异常艰苦、危险。幸而不久得到在行政部门工作的三校校友的支援,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抗战期间清华组成服务社,用生产盈余补助清华同仁生活。为顾念北大、南开同仁皆在困境,梅贻琦年终送给大家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馈赠。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回忆,抗战时父亲为了筹措资金,协调与中央政府和当地领导的关系,每年必须奔走重庆几次。‚那时由昆明到重庆乘飞机是件难事,飞机说不定什么时候起飞,一天走不成,得第二天再来。‛梅贻琦有一次返途中遭遇敌机轰炸加上阴雨天气,一连走了三个月才回到昆明。
1949年,60岁的梅贻琦来到美国管理清华在美的庚款基金。他只有一间办公室,聘了一位兼职助理。梅贻琦当时给自己定薪水300元,和庚款资助的在美留学生一样。当局觉得过意不去,让梅贻琦将自己的薪水改为1 500元,梅贻琦不同意,他说:‚薪水是我自己定的,我不情愿改。‛台湾地区早期财政一度很穷困,所以有不少人经常打清华庚款的主意,但均被梅贻琦严词拒绝。于是有人便骂梅贻琦是‚守财奴‛。
1955年11月,梅贻琦从美国回到台湾考察创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及台湾清华大学情况。由于他掌握着数额巨大的清华基金,台湾各县长、市长纷纷接近他,企图趁机捞一把油水。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梅贻琦却因为经济拮据不得不将已62岁的太太韩咏华留在纽约依靠打工独自生活,自己只身一人赴台。当有人告诉梅贻琦‚师母在那边生活太苦。必须设法给师母汇钱,或接她来台湾‛时,梅贻琦说自己在台薪金微薄,无法汇钱照料。晚年梅贻琦患病住院,无力支付医药费。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73岁。梅贻琦生前随身携带一个手提皮包,住院后一直放在床下一个较为隐秘的地方。两星期后,在各方人士监督下秘书将皮包启封。当包打开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原来里面装的是清华基金账目,一笔笔清清楚楚地列着。睹物思人,在场者无不落泪。两袖清风的梅贻琦真是穷极了。他病中所欠医院的医疗费及丧葬费用由清华师生捐款偿还。蒋梦麟在为梅贻琦撰写的碑文中称梅贻琦‚一生尽瘁学术,垂五十年,对于国家服务之久,贡献之多,于此可见。其学养毅力,尤足为后生学习楷模‛,这话确是中肯之论。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两岸清华人的心目中,梅贻琦是当之无愧的“终身校长”、“永远的校长”。因为他一生服务
清华47年,其中担任校长31年,担任校长时间最长。
B.在执掌清华期间,梅贻琦辞去了司机,自己学开车;辞去厨师,让夫人韩咏华亲自下厨;学校供
应他的两吨煤也不要:为他人树立起节俭的好榜样。
C.梅贻琦主持西南联大校务时,西南联大同仁生活极为清苦,形同乞丐,为此,梅贻琦便在年终送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七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一、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模式。
答题模式:
① 什么形象;
②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 形象的意义。
例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习题: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意义)
二、诗歌景物形象鉴赏模式。
1、设题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景物 画面 情怀 思想)
2、解题模式
①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
②把握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
③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整体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
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习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
三、诗歌事物形象鉴赏模式。
1、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2、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习题: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
的描写,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四、诗歌语言炼字题鉴赏模式。
(一)解题思路
1、找出这个字并解释它的意思,代入所在诗句,用现代语言重新表述诗句内容
2
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化静为动等为主。)
3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语言表述
可以这样表述:
这个字(具体指出)在诗中的意思是(解释),运用了(手法),不仅写出(景物特点),营造了(意境氛围),而且传达了(思想感情)。
例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请指出“绿肥”、“ 红瘦”的妙处。
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花朵稀少。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中把用来写人的“肥”、“瘦”二字,如今却用来写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
习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五、诗歌语言炼字题鉴赏模式。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2、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春怨》的语言特色。
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这一儿化音的使用,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是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习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标准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六、诗歌表达技巧题鉴赏模式。
1、答题模式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例题: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习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对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表达出作者想要回家的迫切心情。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八
《简答》
简答:
1.简述北宋初期复古思潮在文坛并未形成主流。
chēng
2.简述王禹偁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
3.简述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
4.简述欧阳修诗的散文化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的风格特色。
5.简述欧阳修《戏答元珍》诗所反映的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6.简述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其《陶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7.简述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点,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的艺术特色。
8.简述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9.简述王安石诗歌“王荆公体”的特点。
10.简述曾巩文章的艺术风格。
11.简述苏苏轼的人格特点。
12.简述苏轼小品义的写作特点。
13.简述苏轼诗歌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
14.简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15.简述苏轼词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16.简述“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以杜甫为宗。
17.简述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
18.简述陈与义的诗歌艺术特色。
19.简述吕本中诗歌创作中的“活法”说对宋诗发展的作用。
20. 简述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21.简述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22.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开创及贡献。
23.简述柳永词的俚俗特点。
24.简述秦观词的情致。
25.简述晏幾道词的艺术风格。
26.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三方面表现。
27.简述“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28.简述“朱希真体”的艺术风格。
29.简述“稼轩体”的艺术风格特色。
30.简述辛词的艺术特点。
31.简述陆游词的艺术风格。
32.简述杨万里“活法”诗的特点。
33.简述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34.简述南宋散文繁荣的概貌。
35. 简述吴文英词的题材分类及内容。
36.简述“永嘉四灵”的诗歌艺术特色。
37.简述刘克庄诗歌的风格特征。
38.简述戴复古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9.简述严羽“以禅喻诗”和“妙悟”的内容。
40.简述严羽“别材”、“别趣’、“兴趣’的内容
41. 简述契丹女诗人懿德皇后萧观音《伏虎林应制》诗的风格特征。
42.简述《醉义歌》的汉化表现手法和契丹民族气质。
43.简述宇文虚中和吴激、蔡松年诗歌的特色。
44.简述国朝文派蔡珪、党怀英、王庭筠诗歌的风格。
45.简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46.简述赵秉文、李纯甫、王若虚诗歌的风格。
47.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48.简述元好问词的艺术风格。
49.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0.简述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1.简述《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52.简述神话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的艺术特点。
53. 简述关汉卿《窦娥冤》的悲剧性
54. 简述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感染力。
55.简述郑光祖《王家登楼》的剧情内容。
56. 简述元代前期宦达之士散曲的特点。
57.简述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点。
58.简述贯云石散曲的风格特
59.简述乔吉散曲的风格特点。
60.简述张可久散曲的清丽特点。
61.简述睢景臣散曲的笔调。
62. 简述由宋人元作家戴表元和赵孟頫诗的风格特点。
63.简述元代后期的西域诗人的创作概况。
64. 简述宋元话本小说的题材分类
65. 简述宋濂散文的成就
66. 简述《水浒传》的叙事技巧
67. 简述《水浒传》的珠串式线形结构。
68. 简述《西游记》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69. 简述《西游记》的作者对神话的借鉴。
70. 简述《西游记》将动物形态、神魔法力和人的意志相互结合。
71. 简述《西游记》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
72. 简述《西游记》轻松幽默的语言艺术
73. 简述《金瓶梅》对世情小说发展的贡献。
74. 简述《金瓶梅》是古代小说性格化人物塑造的开端。
75. 简述《金瓶梅》口语化的市井语言特点。
76. 简述神魔小说的主要作品分类。
77. 简述《封神演义》的内容及艺术。
78. 简述《三言》的思想内容。
79. 简述《三言》的艺术追求。
80. 简述《二拍》所反映的主要社会内容。
81. 简述《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三个贡献。
82. 简述明代戏剧的剧种及流变
83. 简述明代戏剧的特点
84. 简述明代戏剧的分期。
85. 简述徐渭与《四声猿》
86. 简述《牡丹亭》故事的取材及汤显祖的改造。
87. 简述《牡丹亭》的社会意义
88. 简述杜丽娘及主要人物形象。
89. 简述性灵派与明代公安派的关系。
90. 简述纳兰性德与阳羡、浙西词之不同
91. 简述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之异同。
92. 简述清代感伤与重实文学思潮在词坛的表现。
93. 简述“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区别及对清代散文演变的作用。
94.简述清代小说观念更新的表现。
95. 简述清代小说题材类型的不断扩大。
97. 简述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对《聊斋志异》创作的作用。
98. 简述明末主情浪漫思潮在《聊斋志异》中的表现。
100. 简述主情浪漫与经世致用思潮交融在《聊斋》中的表现。 101. 简述《聊斋志异》的感伤氛围。
102. 简述《儒林外史》讽刺的悲剧性。
103. 简述李玉及其所反映的苏州派特点。
104. 简述《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素材的剪裁和提炼。 105. 简述《长生殿》的主线和副线。
106. 简述《长生殿》曲同优美流畅的特点。
107. 简述孔尚任对《桃花扇》人物的精心设计。
108. 简述《桃花扇》结构艺术的特点。
109. 《桃花扇》曲词典雅的两点表现。
110. 简述革命诗潮慷慨激昂的时代色彩。
111. 简述南社的意义与性质。
112. 简述柳亚子诗歌的政治情绪与革命精神。
114. 简述苏曼殊的生平及其诗歌的艺术风格。
115. 简述同光体在晚清宋诗运动中的地位。
116. 简述中晚唐诗派在晚清诗坛的地位。
117. 简述魏源所提出的经世文的衡量标准。
118. 简述道成时期桐城派的特点及地位。
119. 简述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
120. 简述报章文体的特点及地位。
121. 简述文界革命的基本纲领。
122. 简述“新文体”的特点。
123. 简述严复翻译文宇的意义。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九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大全》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专题
【高考预测】纵观2012年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可以发现下面的命题特点:
1.古诗词文本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唐诗宋词元曲”,诗词曲的文学样式和顶峰时代不再严格挂钩,回归文本,回归文学。
2.对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考查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命题重点,对“形象”相对较少,“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比较均衡。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虚词”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则主要体现在常见技巧上。
3.紧扣“浅易”的考纲要求,注重结合具体诗文的理解,不在名词术语上为难考生。
4.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内容较为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5.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沟通作品和读者的桥梁,能帮助读者正确地鉴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品味,因此,它比文学鉴赏更加客观,更加注意正确和全面。
6.在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方面有:①内容:叙事、论史、抒情、言志。②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活颓废。③艺术风格:豪放或婉约。
预测2013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二是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三是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查鉴赏能力。
二、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①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词。②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③从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①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徘侧、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②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③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语情语、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④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⑤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⑥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①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首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②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拭、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煌、姜爱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①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有时一个表态就是1一2分。含糊不清会造成失分。②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但也要避免简单的翻译诗句。③正确揣摩,思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成,指鹿为马,造成严重失分。④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考点定位】
一、鉴赏形象
【解题指南】古诗中的形象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学形象鉴赏,它包括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古诗中的自然意象,指浸透诗人情志情意的具体物象,亦即人物形象以外的,寄托着诗人情感倾向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象。意象的剪辑组合即构成深邃的意境,而意境的营造又是塑造诗歌艺术形象的重要依托。如王维在《山居秋嗅》诗中借明月、清泉、高松、长石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营建出一种恬淡的意境,表达诗人追求清闲生活
的意趣。高考试题中要求对孤灯、残月、寒梅、秋菊等景物的解读,就是考查对自然意象含义的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人在特定诗境中精心塑造出的客体人物典型,又指隐约可见作者思想影子与志趣抱负的抒情主人公。前者如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着意刻画的不幸艺人琵琶女形象,后者如苏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倾情摹画的任天而动、泰然自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考试题中要求说出形象特征或概括人物性格,即是考查对人物形象本质的鉴赏。
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一般要求为: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答案构成为: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概括形象的意义。
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要注意答题的固定格式: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部分,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还要注意把握意境的不同方式,如: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第三部分,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事物形象类题目,关键的是对典型物象的象征意义要了然于心,且要找准物的特征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契合点。 ⑶特殊结构。古诗词中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特别是省略动词的句式常常会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例如连用多个意象名词,省去常规句中的动词,能让描写更像是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凝练、生动、形象、重意境、有韵律美。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豪放。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和炽热的感情灌输到诗作中,就使自己的诗作的风格变得豪迈奔放,明朗潇洒。“诗仙”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
(2)沉郁。豪放好似火山爆发,沉郁仿佛海底潜流。诗人沉思默想,幽愤填膺时,就使自己的诗作风格变得深沉忧愤、情感浓郁。沉郁风格的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
(3)委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说出,而是经过委曲婉转之后才流露出来,使感情表达得更深沉更有余味。
(4)含蓄。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通俗。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就是通俗。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都推崇通俗,白居易就是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的大诗人。
(6)自然。自然而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用荷花作比来说明自然这一风格。
(7)平淡。与自然相同之处在于不加雕琢,与自然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力求朴素。自然讲究天然而成,平淡显现朴实无华,平淡中蕴涵深意。
(8)工丽。既讲究对仗工整,又讲究辞藻华丽。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极工丽,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是否工丽,不仅要看辞藻是否华丽,对仗是否工整,而且要从意境着眼。
(9)雄浑。气势雄伟,含意深沉。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及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堪称雄浑佳作。
(10)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物,而且动静得宜,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11)风趣。具有这种风格的诗歌,不单纯是让人发笑,而是在幽默诙谐之中含有深意,严肃而不油滑。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伴桑阴学种瓜”,风趣之中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宁静,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重点包括描写和抒情。
描写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就描写对象而言,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就描写方式而言,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高考试题中常见的测试内容有侧面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摹声摹色、点面结合、渲染与白描、细节描写、欲扬故抑等。
抒情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抒发,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高考试题中常见的测试内容有直抒胸臆。借物抒枯(托物言志)、借呆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借古抒情、信景交融等。
另外,还要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等。 古典诗词鉴赏中,应主要掌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1)夸张。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4)比兴。从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达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如李白《哭晃卿衡》:“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逢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三、四句运用比兴手法,前句暗指晃衡遇难,明月象征晃衡高洁的品德;后句寄兴深微,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 ★ 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酬情怀。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7)叙事抒情。在古代作品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兵车行》等。
四、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主要包括概括作品的主旨和简析作品的意义(政治、思想、人生),对作品的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要能作出恰当的评价。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鉴赏古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主要包括对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还包括对一些富有一贯性的意象和情感倾向的评价。对作品涉及的背景现实和作者的经历、主张、志向等要能有所了解,对各类古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形成属性认识,对一些古诗常见的意象和典故传说的也要有所了解。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重点突破】
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 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
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的角度进行。
怎样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形象,从本质上讲还是分析人物的情感、志向、追求等。解答时首先从相关诗句中确定诗人或主人公的心情基调,然后结合注解、题目、时代背景、相关诗句来确定忧愁或快乐的原因。最后用一句话来整合答案。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解析】 ①先定位人物的情感,看有关诗句“独怆然而涕下”,人物心情基调是忧愁、孤寂。②结合注解等找原因,所登幽州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由此可断定是无人赏识重用自己而涕下。除此之外还要抓住题目、时代特点、情感寄托物、诗人身世性格等因素来概括。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2. 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答案】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3. 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梅尧臣陶者英文翻译篇十
《古代诗歌赏析之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赏析之表达技巧》导学案(理论指导)
【考点解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所谓鉴赏,实际就是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的前提是鉴别,而鉴别则是与阅读中的理解相关联的,离开了理解就无从鉴别: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鉴赏的目的是批评,批评也是—种审美活动,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高下优劣得失,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鉴赏与阅读,密不可分,可以说,鉴赏的每一内容无不以阅渎理解为基础;而阅读的每个环节,也无不可提到鉴赏的高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江苏高考要求)反问、设问、双关、互文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以抒情和描写为主)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3、表现手法:对比、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 、照应 、对比 、白描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江苏)反问、设问、双关、互文、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 春》杜牧)(夸张)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比喻、夸张)
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解说: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拟人)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拟人)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反复)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反复) 解说:“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比喻、夸张、设问)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解说: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双关)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对比)
解说: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对比、借代)
1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对比、对偶)
解说: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1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
解说: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19、“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借代)
解说: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 ,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2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双关)
解说:“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相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2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拟人)
解说: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互文: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
二、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一)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记叙)
解说:原文(教材第三册)为“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选诗意思为“藕红花残时,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
解说: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议论)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情)
(二)解读“描写”和“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不要任何“情感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怆凉的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借人、事、景、物等各种形象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1)借景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在前三联详尽描写了新雨后空山幽静、恬淡的景物,为最后表达归隐田园思想蓄势。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拂过,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忙筑巢,日丽沙暧,鸳鸯静睡。诗人借春天的乐景表达了自己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相互交融,情景难辨。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全词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词的上阙先描写别离的环境氛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接着写依依惜别之情,最后虚写别离后友人在途中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阙先抒发情感,接着把离愁别绪集中在“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诗人情感的画面中,最后再次抒发难以排遣的离别情绪。
◆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从脉脉无语的敬亭山中就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3)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古诗词中有许多传统审美习惯就是触景生情的典范,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如: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翻译: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从眼前的景物来触动他们情感闸门的,景物只是诱因,情感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体。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如: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及周敦颐的《爱莲说》都是借助梅花、石灰、莲花来比喻(象征)君子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鉴赏托物言志这类诗词,不能只停留在诗词表面的意象(景或物)上,要借助我们的情感体验来挖掘它们所表现的普遍意义或思想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言“情”也言“志”,但“情”与“志”有着很大区别,“情”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惧等人之常情,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的;“志”是指志向、情操、爱好、美好愿望、强烈要求等,大多是采用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把它寄托在特定的物象上。总之,诗词无论是抒情还是言志,景、物只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媒介而已,鉴赏这类诗歌,要通过表象去体会深层的意蕴。
【描写】
常见的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1、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 ◆王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和鸟的叫声衬托山林的幽静
◆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其中的三、四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雄浑开阔,令人称道。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中的三、四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很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虚实结合主要有三种情况: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物象为实,想像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虚实结合是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歌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如: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虚)”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了完美的意境,表达了盼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4、细节描写
一首诗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显得凝炼、集中、韵味无穷。如:
◆杜牧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翻译:初夏的清晨,一位贵族小姐悄悄来到后花园内,兴致勃勃地独自荡起秋千来。荡了一阵感到有些累了,于是便停了下来。她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又起来懒洋洋地活动活动自己的纤纤玉手。这时才发现,好大的露水呵,花儿似乎也显得很消瘦;真累人呀,身上的汗衫已经湿透!正当她打过秋千、满身是汗的时候,忽然看见有个人影走进了花园。由于不知来者是谁,又加上衣饰不整,心里有些慌张,只得含羞而走;匆忙间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干脆光着袜子跑吧;真不凑巧,头上的金钗又滑脱掉了下来。可是当她快到门口的时候,却回过头来,瞅了瞅那位不速之客,故作从容之态,并且顺手折下一枝青梅来闻一闻。)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词中写了主人公倚在门上,回头一看,又不敢正眼看,只是轻嗅梅花的花香。用了“倚”、“回”、“嗅”三个动作,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后两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翻译: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烛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
5、乐景写哀: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