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教案 >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_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教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_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教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文的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式。
2、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思想。
3、欣赏本文中孟子的论辩特色。
教学重点:
孟子的善于设喻、迂回曲折、层层深入的论辩特色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一问一答紧紧相连,内容篇幅长,结构层次不是太容易,需要老师提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孟子其人
本单元全是孟子的文章,所以有必要先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一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但是始终不受重用,然而他傲视诸侯,决不苟同, 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书。
后来,人们将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且称孟子为“亚圣”。
结合课本150页的方框内容来了解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1、仁政思想
2、民本思想--民为贵君为轻
3、性本善--凡人皆可成尧舜
4、进退两自如的个人修行--穷……达……
二、串讲一二节词句翻译,了解谈话初始状态。
1、字词:
(1)徒: 门徒
(2)焉: 助词,无意义。
(3)是以后世无传焉 所以后世没有流传
臣未之闻也 我没有听说这些
无以,则王乎 不停止非要说的话就
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2、由对话的开始几句可见谈话双方开始的立场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看看齐宣王想谈的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皆是春秋时的霸主。可见他喜欢的想谈的就是霸道之事,而霸道和孟子所主张的王道是两个对立的主张。
霸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王道--以儒家的仁义治理天下
由此可见,谈话双方开始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仁政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孟子用一句托词“我没听说过”轻巧的转换了话题,既不得罪齐宣王又回到自己的预设话题上来了,但是,想要成功也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三、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首先来看看153页最后一段文字。
1、(1)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
(2)明以教我, 明确的教导我
请尝试之 请让我试试看
2、结果显而易见,齐宣王不但信服而且急切的想要实行它,
这么大的成功怎么来的呢?
请大家细读中间部分的文字,了解孟子谈话的战略战术。
四、读译第三节至153页的第一节的文字。
1、……莫之能御也 没有人能够抵御他
2、不识有诸?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他们哪里能知道呢?
4、是诚何心哉 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
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认为我吝啬是应当的啊
6、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现在恩惠足够推及到禽兽身上,但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却是为什么呢
8、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也。
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没有广施恩泽。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奉我的老人、推及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0、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所以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不推广恩泽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
11、王请度之 请您揣度,请您掂量
五、初步概括本部分内容
能行王道而未为
六、翻译153页文字。
1、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我这样做),是借此得到我最想要的东西
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是因为好吃的不够吃吗
3、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凭您这种所作所为,想要您最犹缘木求鱼也 想要的,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4、若是其甚与? 事情象这样严重吗?
5、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现在大王您发布政令。实行仁义,让天下想做官的人都想在您的朝中做官。
七、初步概括本层内容。
论述“霸道”的危害。
八、思考:
这部分文字中你感受到孟子的哪些论述的技巧?
或者:你认为什么是孟子成功说服齐宣王的原因?
板书设计
齐王--霸道
水火不容 势不两立
孟子--王道
齐王--急切求教
两厢情愿 其乐融融
孟子--自然举措
第 二 课 时
一、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孟子成功说服齐宣王的原因?
教师准备:
1、抓住“以羊易牛”这件事,充分肯定齐宣王的不忍之心,引起他的共鸣,激起他的兴趣。(为齐王辩解)
齐王的反映足以证明这一招的成功:王悦,于心有戚戚焉
我们概括为--找准切入点,激发兴趣。
2、借助“以羊易牛”,另寻角度,借题发挥点醒齐王,之所以没有称王天下,是因为不肯做,不是不能做。鼓起齐王对行王道的信心。(为百姓辩解)(先纵后擒)
3、成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道理,深入浅出,容易接受。
(1)一组比喻:力举百钧 不能举羽
明察秋毫 不见舆薪 不为非不能
恩及禽兽 不保百姓 推 恩
(2)一组比喻:挟太山超北海 不能
为长者折枝 不为
(3)一个比喻:缘木求鱼
比喻现在崇尚武力主张征战求征服天下是不可能的。
4、抓住心理,反面击破
“王请度之”之后,孟子知道齐王并不能立即欣然接受王道的根本原因是希望用武力征服天下,所以必须消除他的这种想法,于是用事例和道理分析了以少敌多,以弱胜强是不可能的,并且还将有严重后果,在吓倒齐王后
顺势描绘了王道的威力。
征战霸道 缘木求鱼 后果严重
仁政王道 轻而易举 前途光明
小结:总之,孟子从开始的尴尬不和谐的谈话开始,抓住事情,引起共鸣;多方设喻,形象说明;反面剖析。运用了多种手段,成功的让齐王接受了自己的理念,全文迂回曲折,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二、学习文章最后一节,思考孟子提出得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概括起来说有哪两个大方面。
1、字词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象一般人,只要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
(2)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哪里有仁爱的国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百姓的勾当呢?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这样就连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哪有空闲去讲礼仪呢?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如果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从没有过。
2、概括两个方面的措施。
(1)制民之产
(2)重视教育
3、小结:最后其实孟子说的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措施。最后,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结束全文。
板书设计:
齐王--霸道
水火不容 势不两立 找事激趣
孟子--王道
借题发挥
反面击破
齐王--急切求教 善用比喻
两厢情愿 其乐融融
孟子--自然举措
制民之产,重视教育
王道乐图
1.《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3.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4.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6.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7.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8.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9.《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10.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