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论语六则篇一
《《论语六则》 课件》
论语六则篇二
《21《论语六则》教案》
21《论语》六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论语》的体裁:语录体
二、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内容: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论语》中是指孔子。 曰:动词,说。
时:副词,时常,常常。
习:动词,温习,复习。
说:通“悦”,形容词,愉快,高兴。
乎:相当于“吗”。
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翻译:
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好好学习,享受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友互相激励,探讨。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君子的风度。
第二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动词,温习。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为:动词,做。
矣:相当于“了”。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第三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惑不解。
殆:危险。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第四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动词,喜爱。
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为乐”。意动用法。
翻译: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五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其:代词,他的,他们的。
从:采纳,听从。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第六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耳:听觉。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认真思考:
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哪些效果?
明确: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3、掌握“而”字的用法
而:连词。
①表承接,如“学而时习之”。
②表转折,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⑴学而时习之
⑵人不知而不愠
⑶温故而知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答案:⑴而:连词,表承接。
⑵而:连词,表转折,却。
⑶而:连词,表承接。
⑷而:连词,表转折,却。
⑸而:连词,表承接。
⑹而:连词,表承接。
四、思考练习:
1、背诵并默写《〈论语〉六则》;
2、课外阅读《论语》一书。
22、《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导入: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简介《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尊君在不fǒu 陈寔 shí 太丘舍shě去
(2)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时年/七岁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今为日期,名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意。
惭:惭愧。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2、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五、当堂训练
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对吗?(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论语六则篇三
《公开课《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篇四
《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第21课
《论语》六则
[幻灯片1:题目](等待上课时用)
[教学目标]:[幻灯片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幻灯片3、4、5)
从前有位很有名的老师,他总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30岁的时候,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他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他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他连忙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老人家听后说:“原来是你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并比我差,为何要拜我为师呢?”他听后,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二、走近孔子
孔子:(幻灯片6)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成就:(幻灯片7)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三、关于《论语》(幻灯片8)
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整体感知(幻灯片9——幻灯片13)
(一)请同学们来听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幻灯片9、10)
(二)字词检测(幻灯片11)
指名同学读一读下列词语
1、论( lún )语 2、不亦说( yuè )乎3、人不知而不愠(yùn)4、学而不思则罔....(wăng)5、思而不学则殆(dài)6、诲(huì)人不倦7、默而识(zhì)之 ...
(三)试读课文,明确节奏(幻灯片12、13)
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诵读课文,划分节奏,并根据提示和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五、疏通文意(幻灯片14——幻灯片23))
(一)文言文入门(幻灯片14)
1.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九字决:留、补、删、换、调、选、译、固、意译)
2. 翻译原则:“信”“达”“雅”
3. 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日
4. 通假字
5. 朗读与背诵
(二)指导翻译(幻灯片15——幻灯片23)
1.教学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说:通“悦”,愉快;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句子翻译: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2.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为,作为、当作;矣,了。
句子翻译: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而,顺接连词;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句子翻译: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教学第四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何以,以何。为什么,凭什么;谓之,称他。敏,聪敏;好,喜爱;耻,把……当作耻辱;下问,问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以是,因此。
句子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 孔子答道:(“孔文子)聪敏而又喜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因此(他的谥号)称他为„文‟”。
5教学第五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默,默默地;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哉,
叹词。
句子翻译: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6教学第六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行,走路;必,一定;焉,于此,在这里面;善,优点;从,跟随,引申为学习。
句子翻译:三个人一块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看出)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六、熟读成诵(幻灯片24)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时间5分钟.
七、课堂小结(幻灯片25——幻灯片27)
重点文言实词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习,复习
不亦说乎。说:通“悦” ,愉快。
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重点文言虚词
之:
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代词。
而: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学而不思则罔 通“惘”,迷惑
七、家庭作业(幻灯片28)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将自己学习时的疑难字词纳入下列表格之中。
第二课时
[幻灯片29: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幻灯片30——幻灯片32)
1.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2.交流上堂课作业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背默出相对应的格言
二、研读课文,理解要点(幻灯片33——幻灯片39)
(一)第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二)第二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
论语六则篇五
《论语六则ppt》
论语六则篇六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字词:说:通假字,通“悦”,愉快高兴。
(译)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字词:愠:(yùn)怨恨。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字词:以为:“以(之)为”省略式,“凭(这个)做”
(译)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字词:罔: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 殆:危险。
(译)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字词: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为什么。文:谥号,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译)子贡问(先生)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
原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字词:耻: “以„„为耻”,认为可耻、感到羞耻。是以:即“以是”的倒装,因此。
(译)先生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学识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字词:识: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记”,读“zhì”。今义是“知道、认得、能辨别”。厌:满足。 诲(huì):教导。 倦:厌倦,失去耐心。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译)先生说:“默默的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字词:焉:“与之”。“在其中”
(译)先生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而”的用法
1.表顺承: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表修饰:默而识之
1
论语六则篇七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篇八
《新论语六则_习题》
随堂练习 《论语》六则1
《论语》六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4.原文填空: ,不亦说乎?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
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六则答案
1.略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 4-7.略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 9.略 10.略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12.略 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
知识和本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21、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默默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学习并且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动厌倦。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论语六则篇九
《2012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1课《论语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