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论语经典语句篇一
《论语经典语句15句解释》
论语名句解释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了。可以把这种人当做老师。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皇上为什么赐给孔夫子‘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认真学习知识并且记住,学习不感到满足,对于可以帮助的人能及时给予帮助却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是有话想说,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的人,就不再教他了。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1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们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的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 1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
13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如果不诚实,不知道他有多么可耻。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经典语句篇二
《论语经典语录译文》
《论语》经典语录及译文
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译文:贫穷而不谄(chan)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温习了吗?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译文:君子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最明智的。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译文:用政法来诱导,使用刑法来整顿,百姓虽然会免受刑法,但是没有廉耻之心。用仁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顿,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服正。
9、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1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译文: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议论了,已经完成了的事就不要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译文:君子思念仁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1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译文:不担心没有职位,担心没有立足的能力。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去追求别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作为就行了。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年高而欣喜,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行动要敏捷勤快。
1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译文:起初我对人,听他说的话,我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他的话,要考察他的行为。在宰予的身上使我改变了这个态度。
16、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译文:不迁怒于别人,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17、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君子只救济贫困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1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明智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喜欢动,仁德的人喜欢静,明智的人乐观,仁德的人长寿。
2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译文: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能以自己的行为去譬喻别人,这可以称为是实行人道的办法了。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2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译文: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要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译文:年轻人是可畏的,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在呢?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而没有名声,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可畏了。
2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情不做。
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译文:君子成就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正和这相反。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译文:统治者(管理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3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译文君子通达仁义,小人通达财利。
32、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译文:古代学者做学问在于提高自己,当今的学者做学问是为了给别人看。
3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译文: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34、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译文: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错过了人才),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既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
3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译文: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3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译文:人如果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很少有怨恨了。
37、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译文:主张不同,不能再一起相互谋事。
3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译文: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
40、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译文:大的方面的德行不能逾越界限,小的德行可以适当放宽。
41、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译文:君子为别人施以恩惠而不耗费财务,让百姓劳作却没有怨言,有所追求而不贪婪,安然处事而不骄恣,威严而不凶猛。
4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不知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知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言语是非,就不能了解别人。
论语经典语句篇三
《论语中五大经典语句》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此句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篇,第一章,是《论语》之开篇语。全句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能够用到实践中去,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恼怒不怨恨,这不是君子的作为吗?孔子此言,字面上虽不具备很深之含义,但却实实在在地为我们透出了为人修养的“快乐、喜悦”之精髓。
此章有三层含义:
1、人首先要充实自己,这一充实过程便是个喜悦之过程;
2、人要与大家交流,与朋友交流,这也是个快乐的过程;
3、人要有涵养,涵养体现于自身的调节,要将怨气、怨恨之情绪于自身得到化解,以求得自身的快乐和喜悦,此为做人的最高境界。
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此句出自‚颜渊第十二‛篇,第五章。全句如下: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因为自己没有兄弟而烦恼,子夏却告诉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同时阐明,一个君子,只要谨慎做人,避免失误,对他人彬彬有礼,合乎礼制,这样还会发愁没有兄弟么?四海之内,到处都是
兄弟。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面对现实,了解所处环境,行君子所应行,为君子所应为,这样就能够顺应环境,达到相应的目标。
三、德不孤,必有邻
此句出自‚里仁第四‛篇,第二十五章。全句如下: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能有与之亲近的人。此语含有一个道理,即道德虽属于个人修养之内涵,但其指向范围却具有极大的外延性,道德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显现的。
德不孤,必有邻,细细琢磨,此言与上述两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实存有异曲同工之妙。含义相近的三句《论语》经典,竟不约而同地被公众所推崇,可见今日公众对个人道德之修养、对社会道德之呼唤,确存有大企盼。
四、礼之用,和为贵。
此句出自‚学而第一篇,第十二章。全句如下: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意思是:有子说,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礼之用,和为贵,是强调一种恰如其分的社会规范。因此,权力分寸的掌握绝非易事,当慎之又慎也。
论语经典语句篇四
《《论语》经典语句赏析》
论语经典语句篇五
《论语经典语录》
论语经典语录
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6.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言必信 ,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转载自百分网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1.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2.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3.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8.三思而后行。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论语经典语句篇六
《论语孔子经典语录荟萃》
中国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三千精华语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50.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64.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70.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77.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8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8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86.听其言,观其行。(论语)
8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88.吾日参省吾身。(曾子)
8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9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
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
9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
9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9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9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论语)
9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9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10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10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0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
10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0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10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109.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1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11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112.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
113.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孟子)
114.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孟子)
1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1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1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120.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12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12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12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孟子)
1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1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2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1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周)
1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
12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1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13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13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133.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13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6.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137.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 13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9.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140.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14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4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14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14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45.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
146.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14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4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9.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5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15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15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5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15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56.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1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5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5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6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161.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左传)
16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63.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16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165.行千里者半九十。
16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
168.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论语经典语句篇七
《论语经典语录》
论语经典语录
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贫而乐,富而好之礼者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仁=爱人
智=知人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忠告而善道之,不问则止,毋自辱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多思、多想、我听、多看、谨言、慎行。 言寡尤,行寡悔。
君子——修已以敬,修已又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讷于言而敏于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言必信,行必果。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知命、知礼、知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论语经典语句篇八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
《论语》《中庸》
《大学》经典语录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
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
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
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论
论语经典语句篇九
《_论语_经典语句解读》
经典语句解读《论语》
□张会增
蕴含着朴素的哲理、闪烁着《论语》
智慧的光芒,堪称中国人的圣经。
(一)论学篇
一个人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必须
不断地增进知识和技能,而通向这一目
标的道路唯有学习、摸索。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只要对真理、信仰有发自内心的迫
切追求,什么时候追求到都会欣慰不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的前提是什么?是学生充
分准备、积极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否
则,教师如何启发也无济于事,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与不竭的动力,事业、生活亦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静静地读几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书,听听父母的唠叨、师长的教诲呢?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的学问造诣与人生修养,让他永远快乐,永远年轻。(二)励志篇
许多人衣食无忧,却最终一无所成;孔子穷困半生,却影响了中国两千五百年以至更远。为何?因为孔子懂得励志:既勉励自己,又激励他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应有阶段性的任务和目标,同学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业精进,全面成长!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为理想奋斗的征途中,坚忍不拔之志比经天纬地之才更为重要。(三)处世篇
无论古今,“处世”都是一门学问,学会处世都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具备的能量,既可以温暖自己,又可以照耀他人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人先正己,领导、师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既然已失去了往昔,那就想办法去赢得未来吧!
言必信,行必果。
这只是孔子心目中的第三等标准,但要达到这个并不很高的层次对许“士”
多人来说也是考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关键在于你是金子吗?如果不是那还等什么?快点努力增加自己的含金量!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原来辩证法早就有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时我们从改过自新中汲取到的财富比成功都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事实上就是举起了自我解剖的刀,敢于自省者有大智、有大勇。“自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选择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受他们的影响熏陶,自己的思想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识人篇
识人确实不易,要有火眼金睛。因为有些人善于伪装自己,在伪装的外表下,一颗什么样的心,万分难测。但孔子其实早就告诉了我们识人的准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荀子说:我不禁想:人类失去诚信,世界“言无常信,唯利所在,可谓小人。”
将会怎样?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地与文采内外统一,不可或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拥有高远的智慧、良好的心态,必然襟怀坦荡;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必然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成人之恶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敢苛求成人之美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保持自我的人格、个性、见解与空间而非一味求同,才是真正的和谐之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思维活跃,如水般灵动;仁者品德宽厚,如山般沉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为什么呢?一个仁德的人,心胸坦荡,不会为个人的得失忧虑。“仁者不忧”
但有时正因为他仁德,他才会有常人不会有的忧虑,即“先天下之忧而忧”。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临生死考验,宁可为仁义而舍弃生命。它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正义献身,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赞扬伯夷、叔齐兄弟让位,他们的行为才真正符合礼的标准。可惜历史上更多的是手足相残的啊!“玄武门之变”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夫子对弟子的难得褒奖。是啊,为了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人总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
(五)述评篇
表述三言两语,内容丰富多彩。孔夫子在政治、文学、音乐等各个领《论语》
域,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地。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思无邪。”
或许也应该是现在文学创作的准则吧。“思想纯正”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
为什么中国人凡事都喜欢折中,原来中国自古就有中庸思想,就连哀与乐都不可过分。
论语经典语句篇十
《《论语》经典句赏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篇)
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从小就有志于学。学的内容一般认为是古代典籍,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究,因为若为糊口,乃生活所逼,不必“志”于学。 三十而立。在《论语》中“立”的含义是“立于礼”的意思。即在社会道德、礼制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在逻辑上应该是一个转承,指他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学有所得而且能学以致用。 四十不惑。不惑是不为外境所惑,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主张和人生价值观。五十知天命。这是一个关键。各注解对天命的理解有所不同。知天命即是知“大我”了。在佛家看来,知天命就是“明心见性”,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孔子在没有心性修行先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五十而知天命”,是相当不容易的。六十而耳顺。耳顺不是说耳朵没毛病,而是说能平等听取顺逆之言,平等心发起了。孔子五十岁通达天命是个分水岭,之后孔子“我”的执着的习气渐渐就减损,而能平等对待他人的顺逆之言。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孔子的修为已经相当纯熟,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连坏的念头都没有了。
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学报告,其实想是借他本人的修学经验,来表达与为政以德相关的几层含义:
其一,人人皆可成圣贤。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其二,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极致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其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参考《傅佩荣解读论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看见德行卓越的人,就要想怎么努力像他一样;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同样的毛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其过人之处,善于汲取他人的优点,努力完善自己,在行为与思想上希望能够与之持平甚至有超越,这是人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内在动力。很多人不愿意向优于自己的人学习也不屑于向某些方面劣于自己的请教,总是闭门造车,不追随先哲的脚步,不追求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不是一种
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样,他人的失误与过错对自己而言同样需要反思和内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样是一种进步,不能讳疾忌医。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别人不了解我,不但不会减损我的才学与品德,反而促使我更努力进德修业。当然,我也可以循正当途径让别人认识我。我不了解别人,这才是大问题。年轻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年长时,要提拔正直有为的后辈;若不知人,难免造成许多错误,悔之莫及。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孔子积极鼓励弟子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他星辰环绕着它而展布。”德:古代有德治、礼治、法治的分别。德治的基础,主要在于帝王本身的高尚品德,因此帝王责任重大,而效果据说也十分理想,几乎像是无为而治了。事实上,德治与无为而治不同,但是为何天下自然而然归于太平?这是因为孔子对人性有一个基本信念,就是人性向善,所以百姓会自动回应德治的帝王。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客观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治理国家时,暴力和强制手段只是治标却不是治本之道。为政者的德行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使人们见贤思齐,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感化,使每个人都知礼义廉耻,行为有格,这才是治世根本之道。同样,希望获得别国的尊重与青睐,仅仅靠武力和硬实力是不可以的,人的归顺必然是心的归顺,仅仅依靠行为上的归顺而不得人心,这种所谓的局面必然不能长久。相反,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昭然于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邻为善,用平等的地位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国家,既不颐指气使也不奴颜婢膝,不卑不亢,和而不同,这样才能赢得人心,赢得真正的尊重。
5、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孔子说:“早晨听懂了人生理想,就算当晚要死也不妨。”理想是人存于世上的一精神寄托,没有理想,人多一切活动可以说的都是盲目的,都是毫无计划的。古今中外,对于理想可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的话"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 ",正是有希望在指引,安迪才能在经过20年冤屈囚禁生活后安然从肖申克监狱成功逃脱,开始崭新的人生。希望和人
生价值是理想是明确人之所以为人,何以为人的重要导师。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旨在强调理想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了解人生应该如何的理想。了解人生的价值何在,可以依此而行,死而无憾。这也是“守死善道”的意思。同时这句话也深刻反映着孔子的生死观,显示孔子知生也知死,而这种贯穿生死的道,无异于他一再强调的仁。孔子将人生的理想、对真理的追求都置于生死之上,可以说他的生命因为他的灵魂而闪光。相对于周围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孔子的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学习和反思的。不少人认为只有获取知识拥有好的人生才是个人应该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也将之作为人生的理想,拥有这些只是为了活着,而孔子认为生命不是最终的归宿,而是一种媒介,人拥有生命就是为了明确自已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为了汲取更多的真理和学问,是为了传到授业解惑,是为了将仁爱之道普度众生。这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根本。这让我反思,作为大学生我的学习和探索的根本动因何在,是为了拥有一个好的人生还是为了汲取更多有用的东西来回报社会,创造生产力。
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在乎的是利润。”君子与小人对举,可以看出小人是为了产业而忽略德行,并且为了利润而不惜破坏规范。反之,君子则以德行与规范为重。换言之,小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君子则进到“人我互动”阶段,还须努力朝向“超越自我”阶段提升。德行与产业,规范和利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冲突的,如何取舍就是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了。是见利忘义还是恪守规范,是合法经营还是投机倒把,不仅仅实在古代,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众多资本家企业家在创业初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可以说,很多都是在违法经营、投机取巧的,可以说,这会使财富迅速膨胀和积累,但是却有违社会功德,更是违背自己良心的。
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作为君子,就要努力在言语上谨慎迟钝,而在行动上敏捷有效。”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有失,人在言语上应该严谨,不应图一时口舌之快,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可以说,只有充分闪耀着智慧和思考的言论才是真正值得一说的,空洞的毫无价值和营养的话语只能谓之泛泛之谈,不经过深思熟虑贸然开口的人不是真正明智的人,是轻浮的,稳重有内涵的的人必然是字字珠玑,谨慎严谨,掷地有声。但是,在行为上,和发表言论是相反的。空洞的发表言论而观点,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却拖泥带水,这不是君子之道。真正的大哲行动总是和思想、言论是同步的,甚至要优先与思想。言必行行必果,行动敏捷有效,善于把握时机,注重实效这才是正确的行为之道。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 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直接向学生讲授真理不如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索真理,掌握学的方法和兴趣,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进而来获得更多的真理。当然,学生个人的理解和领悟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只会接受结果而不去思考,不能联系和发挥,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就是孔子所谓的朽木不可雕也,不是真心想要学习的,老师的教导也只能是对牛弹琴,徒劳无功,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孔子也不愿再继续启发。做学问、学知识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普遍真理来探索更多未知的科学,通过自己的挖掘和探索,辅之以老师的教导和启发,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的灌输,在接受知识的态度上,要把盲目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这才是作为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观。
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光明开朗,小人经常愁眉苦脸。”修养有成者,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满自信与喜悦。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何况处于困境时?
10、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是担任某一职位,就不去设想那个职位的业务。”这句话的哲理更适用于管理学的实际操作中。人们总是喜欢引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恰当的。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每个人应该踏踏实实的把现实的工作做好,做出成就,而不是好高骛远,空想一些过高的目标。新进职员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果每天只是在想企业宏观政策的制定,战略规划的发展,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很不切实际的。每个人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分工,各司其事,各尽其职,才能使组织结构高效正常运转,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低层领导者如果职权混乱,交叉管理,组织机构必然是一团糟。巨人集团的败落就验证了孔子这句话的真理。身处软件开发的位置上却谋其他各种领域之政,盲目的搞多元性发展,结果必然是失败。古话说“隔行如隔山”,实际上也是在阐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孔子的这个观点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也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大学生,
作为进入社会的过渡性角色,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学生,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周围有不少同学在盲目的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兼职和社会活动,基本没有时间学习,表面上来看是在积累社会经验,但是实际上却是失去了进行知识储备和积累的机会,再多的实践经验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为依托必然是空中楼阁。因此,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机会学习还是重中之重。
【结束】:这是句话并不是最脍炙人口的,却都是对我有感悟的。这些感悟很多可能都是不成熟的,甚至可能是不准确的,但也是我读完论语,学习了孔孟与儒家文化选修课的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还望老师雅正。
参考资料:《于丹论语心得》
《傅佩荣解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