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写作翻译】
第二人称作文篇一:第二人称写作文
高考作文用第二人称写法可以获得满分
用第二人称“你”行文,好处至少有三: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去;二是便于抒怀,既然用第二人称行文,作者自然而然就成了抒情主人公,而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抒情极容易酿成深情美文;三是增强情感的真实性,以真情实感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历年高考用第二人称写法取得高分的范例并不少见,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便是2005年江苏考生的杰作。
[范例]
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江苏考生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
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简评:这是一篇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有关妈妈啃西瓜皮的细节描写,很能打动人的心弦。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记叙文的明显特色。
【名家指津】(例文)
写给幸福
在年轻的时候,在那些充满了阳光的长长的下午,我无所事事,也无所惧怕,只因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而你,你一定会来。
今天,阳光仍在,我已走到中途。在曲折颠沛的道路上,我一直没有歇息,只敢偶尔停顿一下,想你,寻你,等你。
雾从身后轻轻涌来,目光淡去,想你也许会来,也许不会,我开始害怕了。
也开始对一切美丽的事物怜爱珍惜。不管是对一只小小的翠鸟,还是对那结伴飞旋的喜鹊;不管是对着一颗年轻喜乐的心,还是对着一棵亭亭如华盖的树,我总会认真地在那里面寻你,想你也许会在,怕你也许已经来过了,而我没有察觉。
日子在盼望与等待中过去,总觉得你好像已经来过了,又好像始终还没有来,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你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总有一天,我也会跟所有的人一样老去的吧?总有一天,我此刻还柔软光洁的发丝也会全部转成银白,总有一天,我会面对一种无法转圜的绝境与尽头;而在那个时候,能让我含着泪微笑着想起的,大概也就只有你,只是你了吧?
还有那一艘我从来不曾真正靠近过的,那小小的张着白帆的船。
【技法点拨】
这篇美文出自于著名诗人席慕蓉之手。我故意隐去了题目,因为这样,你永远也不会猜到文中的“你”到底指的是什么。朋友?恋人?还是生命中过客?统统不是。如果我告诉你它的题目,你一定会为作者的匠心独运惊叹不已的——我在《读者》上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眼睛差点跳到了书页上——它的题目叫做《写给幸福》。
对,没错,“你”指的是幸福。文章竟然可以这样写!如果以“幸福”为话题,我们会怎么教学生写作呢?无非就是大题小作,选取一个切入点,从人、事、景、物中选取素材,或叙事、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从而表达你对“幸福”的理解。第二人称还可以这样来写!我们通常的理解是什么?把“我”、“他”变成“你”,换来换去只是人称的变化而已,无非就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
亲近感。可是席慕蓉却“偷梁换柱”,把抽象的“幸福”调换成了具体的“你”,文章一下子就气韵生动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其一、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把让抽象的“话题”变成具体的“你”。其二、中学生的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这是他们的特点,而这种写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因为这样的文字是诉诸于感觉的,它让冰冷的“话题”有了温度,让理性的“话题”变得感性十足。其三、写法独辟蹊径。在一大堆千篇一律的作文里,偶尔的一篇小清新,一定会让人过目难忘的。
带上信念出发
暖暖的阳光下,暖暖的笑容,总有你暖暖的在我身边。
——题记
你就是我的影子,总是和我形影不离。在我降临的那一天,我们便相识,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你陪伴我经历这15年来的一间间旅店,一块块里程碑,你总是用你那清澄朗净之心在我一次次的退缩的时候抚慰着我。每次都是因为你的执着我才得以在姐妹中脱颖;每次也都是因为你的不离不弃才有我今天灿烂的笑容。
你便是我的一瓣香。
这么多年的努力尽在今朝,因为有你的鼓励,我决定带上你出发。9年来的努力只在今朝尽显光辉,而我因有你的存在准备奋力一搏。
小时候的我是那样的不起眼,只有你对我不离不弃。我的胆怯和懦弱成为别
的小朋友凌辱我的借口,那时我在绝望的边缘。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你的呼唤,在你殷切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希望在向我挥手,我毅然选择了前行;有时候考试失利得到爸妈的批评,也只有你在我一旁默默地鼓励着我„„
而现在,我已准备好,准备好与你一起离开这个让我恐惧了一年,快乐了一年,幸福了一年,奋斗了一年的地方,奔向下一间旅店。心中难免有些许不舍,但想到我的下一间旅店的墙壁上,下一块里程碑上会有你我的名字镌刻在一起,我便毅然决然地放下不舍,在风雨中兼程。
窗外,阳光很暖。此刻,面颊上洋溢的笑容也是那样的暖,就像你在我旁边的感觉。
我们是好朋友,是最默契的搭档。顷刻间,我仿佛看见你笑了。真希望这样暖暖的阳光永远依偎在我们身旁,你我暖暖的笑一直散发着光芒,一直,一直„„永不退去。
【点评】这篇文章成功地借鉴了席慕蓉《写给幸福》的手法,即用第二人称的手法,让抽象变为具体,让理性变为感性。在作者的眼里,“信念”是作者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在作者失落时、沮丧时、退缩时,他及时地抚慰着作者的心灵,带给作者成长所需要的力量,在初四冲刺的最后的时光里,还是这位朋友激励着作者。在这里,“信念”不再是抽象的,而是有了生命;不再以严肃的理性的面孔出现,而是多了一份感性的温存。这让我们感悟到:原来,“信念”是如此的亲切。
第二人称作文篇二:巧用第二人称写作指导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指导
当时你在干什么 ——第二人称
趣味故事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暴行时,台下有人递条子上去。赫鲁晓夫当场宣读了条子的内容:“当时你在干什么?”然后问道:“这是谁写的,请站出来!”连问三次,台下一直没有人站出来。于是赫鲁晓夫说:“现在让我来回答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思路点拨
这则小故事生动二形象反映了赫鲁晓夫的幽默和机智。那么,你有无有关“你”的机智或幽默的故事呢?又该怎样巧妙地表达出来呢?哈哈,这就我们本讲要告诉你的秘密哟。
训练题目 第二人称
1.想一想:写作中的第二人称的含义是什么?
2.讨论讨论:用第二人称写作的优点是什么?
训练要点
一、了解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含义
二、了解用第二人称写作的优点
三、熟练使用第二人称写作
方程式解说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学会用第二人称写作。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第二人称吗?通常说的第二人称就是指“你(您)”“你们(您们)”这几个代词。那么,我们说的用第二人称写作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这次要谈论的内容。
绝大多数文章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您)”“你们(您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但我们说的“用第二人称写作” 中的“第二人称”往往只指被叙述对象,也就是叙述人把被叙述对象当做站在自己对面、当成听话人,面对面地对被叙述对象倾吐自己的心声。比如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中,“我”代指叙述人,“您”代指被叙述对象“妈妈”,“我”把“妈妈”看成站在“我”对面,直接对“妈妈”倾诉。这里的被叙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小动物,还可以是小物品,比如《小狗,我感谢你》中的“小狗”、《分数,我厌恶你》中的“分数”等。
平时我们很少用第二人称写作,但是用第二人称写作也有它自己特有的优势。第二人称写作缩短了叙述人“我”与被叙述对象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有利于感情交流,有利于酣畅淋漓地抒发“我”的感情,而读者在读的时候,一个“你”字顿时让读者心中一热,读者似乎也置身于被叙述对象的位置,激起了读者的感情共鸣,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第二人称写作方式一般比较适合于叙述人“我”赞美或批判被叙述对象的作文,叙述人“我”把将要赞美或批判的对象确立为相对于自己的“另一面”,然后站在自我的视角,面对面对他进行赞美或批判,比如 书信、回忆录或纪念性文章就常常用第二人称写作。
但写作时也要注意两点:
一、这种文章往往会有“我”等人称插入,要注意人称转换清楚。
二、这种文章往往要抒发强烈的感情,但不要让人感觉无情而发。
请看下例
爸爸,我想对您说
倪扬
爸爸,您知道吗?有些话在我心中压了好久好久,今天,我要对您说了。
爸爸,您知道吗?自从您当上局长以后,您的变化有多大?有时候,我都要禁不住问自己:这是我的父亲吗?从前衣着简朴的“陈焕生”,已变成了风度翩翩的“阔先生”。
我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凉爽的夜晚,饭桌上的您笑呵呵地对妈妈说要配一副价值最贵的眼镜框,理由是为了不让别人笑话您寒酸。可是您知道吗?这一副镜框就用掉了咱家全月生活费的三分之一。
爸爸,您知道吗?妈妈为了您吃好,千方百计为您煮饭做菜,早上的牛奶,晚上的鱼肉,哪样不是妈妈费尽心思做出来的。可您还不满意,说咸了,说淡了。您的嘴巴真的被宴会“吊”高了。
我知道,您已看不惯已经发福的妈妈的胖身材。有一次,电视节目里有一个大胖子,您看见了品头论足,指责和嘲笑剧中的胖子。您笑够了,我转过头去,看看妈妈,她颤巍巍地站起来,满脸通红,扶着床沿,走向卧室。借助卧室昏暗的灯光,我看见妈妈正默默地擦着眼睛。我感到这不是妈妈的眼睛在流泪,而是她的心在流泪,您刺耳的笑声犹如尖刀一般扎着妈妈的心。这些,您知道吗?
我真弄不懂,您不就是一个局长吗?您忘了吗?在您竞选局长的时候,妈妈给您当助手,她向您提供了多年来整理、翻译的资料您忘了吗?中选那天,妈妈在饭桌上告诫您“官好当,公仆难当”时,您连连点头。晚饭后,您还手书:“俯首甘为孺子牛”。如今,您怎么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人称的倾诉方式,使文章坦率、直接、真挚,表达“我”对今日“爸爸”的不满之情以及对昔日“爸爸”的怀念之情 。
作者以具体事例写父亲前后的变化,同母亲的始终如一的节俭、贤惠做对比,更显出父亲地位变化后的蜕变。文章主题具有针对性,对当前领导干部作风的腐化提出质疑,敲响警钟。
同学们、怎么样?相信你此刻对第二人称的写作的优点及方法一定有所了解了吧?为了深化一下你们理解,下面就请再看几篇佳作吧——
佳作示范
佳作一
分数啊,我想对你说
孙磊
分数啊分数,我想对你说,你可知道你有多大威力?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你都是评判者、控制者。曾有多少人为你奋斗,多少人对你“钟情”,你主宰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很多人说你是学生的“命根子”。不错的,在学校你几乎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如果得到你的青睐,那么,大队长、中队长、三好学生等称号便接踵而来;一旦被你遗弃,那么,在老师、同学眼里便成了坏学生,便会被人看不起。唉!难道你真的是衡量学生好坏的惟一标准吗?
在家里,你又成了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天平。如果有你的青睐,赞扬、庆祝、奖励,便弹奏起家庭的交响乐;如果被你遗弃,叹息、失望便组成家庭的咏叹调。
分数,我想对你说,你的好坏构成了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你的高低将决定我一生的命运。我不喜欢你!不错,你曾经给我带来幸运和快乐。我曾因为你而当上了中队长,又因为你而被评上区优秀队员。同学们拥护我,老师信任我,受表扬是司空见惯的。我也因此而带着几分自豪,几分自信结束了小学生涯,考入了理想的中学。谁知进中学以后,你便对我另眼相看,让我平添几分烦恼和忧愁。在这所强手如云的重点中学,我的数学成绩始终不能得到你的首肯,什么干部、三好就更别提了!你成了我肩上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因为你,我不知流了多少泪!
分数啊,分数!我想对你说,谁说我们这一代无忧无虑?是的,我们不忧吃穿。但你,却给我们带来多少烦恼和忧愁!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你,那该多好!
忘不了多少次考试前后我用硬币来卜问吉凶,尽管我并不相信这个;忘不了多少次试卷发下后,我用颤抖的手翻开卷子看你;更忘不了我为你流的泪,流的汗!
分数啊,分数,我想对你说„„
【品味】
作者以“分数”为倾诉对象,面对面地对分数进行质疑和指责。给人阅读后能真切的感到这一代心里的苦闷和忧虑,让人不免发出感叹。文章开头疑问,中间数落,结尾又以省略号带给我们思索。结构完整
佳作二 携手
雷梦飞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其实我早就应该对你说了,可是每次一到喉咙边就不自觉地被卡在了。
脸总是涨得通红通红,思想也在心底里斗争了很久,最后还是无情地走开了。
我知道我以前是做错了,今天我又徘徊在矛盾之中了。
风在黄昏中吹起,瘦小的你用左手吃力地扶着墙壁。你的左臂挎着沉重的背包,头上豆大的汗珠在不停地涌出。看了使人心疼,可你却一声不吭。
记得曾经听你妈妈说过,你从小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所以走和跑都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我也知道你是一个十分好强的女孩子,上下学从不让父母送。想想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那个陡的斜坡,正常人都很吃力,而对于你这样一个有残疾的人,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呀!
今天,我又看见你停在半路上,无力行动了,可我却没有向你伸手来帮你一把,却只是在你身后默默地看着你。
夕阳的余辉洒满了西山,周围的同学渐渐多了起来。
“是不是那个女孩啊!”
“是的,就是她,小儿麻痹症,可怜啊……”
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那可能是一张羞怒、怨恨……的脸。但我又忍不住
向你的背影望去,拨开淡淡的暮色中,看见你那没有羞怒,没有怨恨,只有两颗水晶般的大眼睛,从你那眼睛里可以看出,是一种期盼。
风越来越大了,同学们都已渐渐远去。在暮色中,你那纯洁的大眼睛依旧在扑闪着。忽然,你那轻轻的身体被风吹倒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罪孽感。于是我鼓起勇气赶紧上前搀扶起你,一把拉住你的手,一手提着背包。
“谢谢!”你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感激。
“对不起。”我一字一顿地说。
“为什么?”你一脸茫然。“虽然我在后面跟了许久,但我却总是犹豫。以前,我也曾经这样犹豫过……不能帮你,真的很对不起。”“是么?”你开心地笑了。那声音掠过天际,传出了很远很远……
【品味】
“我”深深地歉意早已埋藏于心,今天,终于能够“面对面”向“你”倾诉,这种用第二人称表达的歉意让人感觉到真诚、深刻。作者通过对女孩的动作、肖像、神态、语言的细致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温和、善良、乐观向上的小女孩。作者又用“风在黄昏中吹起”“夕阳的余辉洒满了西山”“风越来越大了”等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由此可看出作者具有一定的布局谋篇的能力。
佳作三 妈妈,我想对你说
曹珏莹
妈妈我想对你说,你一定不是世界上最细心的妈妈。
上次你给我买回一箱牛奶,我在箱子里发现了一张刮刮卡。我把它的虚线撕下来,把有积分的一张和没有积分的一张都放在桌子上。我对你说:“妈,别把它丢了,以后我有用的!”你正在玩游戏,听到我说也就答应了。可一个月后,那张卡确实还在桌子上,不过是没有积分的一张。我问你说:“我的那张卡?”你说在桌子上,我忽然明白了。“妈,这张是没有积分的!”“啊!”你有些惊讶,然后小声说:“我看两张差不多的,才„„”
我的妈妈一定是最粗心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你说,你一定不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妈妈。
有一回我生病了,你请了半天的假来陪我去医院,医生开的药好苦。到了下午你要去上班了,千叮咛万嘱咐我一定要记得吃药,在途中你还曾打了个电话提醒我。回来后你发现我没有吃,便三下五除二地倒了杯水把药塞到我的嘴里,让我硬吞了下去。直到现在我都能回想到当时的苦味。
我的妈妈一定是最粗鲁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你说,你一定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妈妈。
上个星期你给我做了道红烧鱼,我尝了尝告诉你味道咸了。你说:“好好好,明天给你加点糖,先吃着吧!到了第二天,你炒了盘茄子,又做了道红烧鱼。我吃了口茄子,对你说甜了;又吃了口鱼,天啊!比昨天的还要咸。我告诉你后,你居然用不可能的口气对我说:“不会吧,我加了糖啊。”然后自己吃了一口说:“真的很咸!”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你肯定是在茄子里加了很多糖,而又在鱼里加了许多盐!
我的妈妈一定是最笨的妈妈。
但是,你用你的粗心给了我细心;你用你的粗鲁给了我温柔;你用你的笨给了我智慧„„
你用你的一切,缺点也好优点也罢,来爱我。你从不吝啬你对我的爱,你没有温柔,不细心更不聪明,但是,我亲爱的妈妈,你一定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你总对我说:“不论什么时候,妈妈都会保护你!”而今天,我也要大声地告诉你:“妈妈,我爱你!”
【品味】
文章如一首直接对妈妈歌唱的赞歌,缓缓地在我们耳边吟唱;文章又如一支曲,悠扬在我们心间,感情朴素而真挚,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文章没有列举妈妈对“我”的爱的事例,反而说妈妈一定是最粗心、最粗鲁、最笨的妈妈,富有新意。结尾用呼告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感人至深。
佳作四 蔡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曹晓萌
蔡老师,您好!今天是教师节,我向您表示节日的问候,祝您节日快乐!前几天,我通过调查、采访,了解了您的许多事迹,您真是我们可敬的老师啊!
“老师”,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受人尊敬、爱戴的职业。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一朵朵花儿;老师像燃烧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像一颗启明星,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像一枝火把,点燃了我们求知的火种;老师又像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蔡老师,您讲课声音洪亮,娓娓动听,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您把《西门豹》这一课改编成课本剧,让同学们当堂表演,让我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您还让我们把《东郭先生和狼》改编成内容不同的《西郭先生和狼》等等。同学们上您的课都感到既轻松又有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记得在三年前的一次公开课上,您叫我回答一个问题,可我看见后面有许多听课老师,心里紧张得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怦怦”直跳。当时您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郑晓威,不要怕,要像平时一样大胆地发言。”看到您慈祥的目光,我信心倍增,对答如流,从而赢得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至今仍记忆犹新。
蔡老师,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可我没带伞。看见班里的同学陆陆续续地走了,我着急地哭起来,这时是您撑着伞走过来把我送回了家。为了不让我淋雨,您还不时地把雨伞倾斜到我这边,我安然无恙,您却被雨淋湿了,像个落汤鸡。第二天,听着您的咳嗽声,我的心里真难受。老师,那时候我还小,连对您说一句感谢的话都不懂。现在,我要借写信的机会向您说一声:“谢谢您,敬爱的蔡老师!”
蔡老师,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我们班李明是一位孤儿,几次想辍学,您却一次次动员他上学,并帮他补交学费,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穿。您用爱心温暖了李明的心,滋润了他的心田,他同样对您感激不尽。
蔡老师,您以前是我的老师,现在还是我的老师,将来仍然是我的老师,我会永远铭记您对我们的恩情。我真诚地祝您快乐、幸福,愿您桃李满天下!
【品味】
这篇文章用第二人称的方式直接抒发对老师尊敬、爱戴、感激之情,感情真挚、强烈;又用比喻、排比句赞扬了老师是园丁、蜡烛、启明星、火把、春雨„„赞颂了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同学们特别喜欢听,从而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文章同时还列举了“老师课上鼓励我大胆发言”、“老师冒着大雨用伞送我回家”、“关心孤儿李明”三件事,赞扬了老师教学有方、爱生如子的可贵精神。文章语言朴
第二人称作文篇三:太阳.月亮.星星——第二人称写作
第二人称作文篇四:写作的人称
第二人称作文篇五:怎样用第二人称抒写真情
怎样用第二人称抒写真情
钟祥市旧口高中 张学勤
教学要求
1、明确第二人称在作文中的作用;
2、学会用第二人称抒真情
教学方法
学习用多元思维的方法审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 导入
课前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然后向同学们轻轻诵出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同学们,当你听到“泪光”这个含情量无比丰富的词汇时,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淡的事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打动着我们。不是吗,这次10月月考“你的泪光”就是能够激起我们心灵涟漪的好文题。
这次作文的要求用记叙文体裁作文。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叙述具体,中心明确,抒真情实感。但对题目第二人称“你”上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许多同学不认真审题,把第二“你”当成第三人称“他(她)”或第一人称“我”来,二是对“你”的审题角度比较单一,大都只了人,而不晓得还可以选取其他,等等。那么怎样用第二人称作文?下面请胡爽同学先读一读她的
二、 评讲学生范文
一生宣读自己作文
范文
你的泪光
胡爽
风起了,你不说,只留下一丝清爽;雨来了,你不说,只抛下一方微甜;云掠过,你不说,只将印迹铭刻于心间。只等待高傲的女儿低下头,看那漫野的爱之花朵。在你的泪光中,我终于懂得,有一种爱叫静默。
又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与你展开了激烈的争吵。我注视着你,愤怒的说着不悦耳的话,却无意间发现你的额角有几缕银丝,你生气的皱着眉,那里面有深深的沟壑。
我心底漫上一丝不忍,却终因成长的叛逆与尖锐关上了房门。可是,如果我没有关上阻隔我们的那扇门,我就会发现站在客厅中的你眼中泛着泪光,沉默的摇了摇头。
即将去遥远的省城参加数学竞赛,你送我到火车站,我们良久的僵持无言。我仰望天空,铅灰色的积云覆盖了阳光,天色仿佛一张泣尽了忧郁的脸,心下一片悲伤。
终于踏上了火车,你熟练的告诉我哪里到站,要注意保暖,保管好财物,还为我打好了热水,放好了行李包。我站在你的身旁,静静地看着你利落的动作、语言,仿佛看到了你平日出差时,在旅途中孑然一身的样子,心中有缓慢的温热在流动。
火车即将行驶,你下车,在窗边招手。像初生的雏燕第一次飞离母亲的怀抱,
我的心下有莫名的担心与畏惧,我紧紧地扒住窗框,对着窗外的你招手。你大声喊着什么,但火车逐渐运行起来,我只听到一句:“晚上记得盖被子!”
可是,你眼中的泪光我看得十分真切,那泪光中透露这你对倔强高傲的女儿的不舍与担忧。即使你的女儿乖张、尖锐,不懂得怜惜、尊重你。即使你的女儿固执、偏激,只知道争吵与伤害,即使„„
在你的泪光中,我读到的,全部是你静默深沉的母爱啊!它们像反复绚丽的花朵,一朵一朵,盛开在我的心田。
风起了,你不说,只留下一丝清爽;雨来了,你不说,只抛下一方微甜;云掠过,你不说,只将印迹铭刻于心间。只等待高傲的女儿低下头,看那漫野的爱之花朵。在你的泪光中,我终于懂得,有一种爱叫静默。
1、 学生分组讨论
2、 学生分组发言(略)
三、讲解作文方法
(一)认真审题
1、 准确把握主体
用第二人称作文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认真审题。首先,作文的主体应该是第二人称“你”,而不能是第一人称“我”或是第三人称“他”。 什么是作文的主体?
还是以“你的泪光”为例吧,如果文中成“你的眼泪因我而流”,那么主体就是第二人称“你”,如果写成“我让你流出眼泪”,那么主体就是第一人称“我”。的时候无论出现“你”“我”“他”,都无关紧要,只要“你”在文章中占主导位置就就可以了。
2、 学会多元思维法
在审题过程中对“你”的理解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这里教给同学们一种审题的思维方法,就是多元思维法。
什么是多元思维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题进行思考。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我们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认识它,这就是多元思维,也叫开放思维。比如对“你”如果从人称的角度入手,“你”既可以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包括身边的人,近到老师、家长、同学,远到国家领导人各界名人,也可以是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等。如果从某种动物或者植物入手,“你”可以是鸟类,包括杜鹃、啄木鸟、喜鹊,也可以是虫类,包括蚯蚓、蜜蜂、蜻蜓,我们可以采用拟人手法,借它的泪光某种社会现象,反映社会中的一些问题。
第二人称作文篇六:第三、二、一人称写作的好处
第三人称写作的好处
首先,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其次,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最后,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
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
首先来说用第一人称的好处,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将自己和主角进行人物交换.而且作者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吧,而且也比较好写.
其次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三是可以让文章行文通顺,娓娓道来,口语化,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
第二人称作文篇七:就这样被“你”征服——考场作文中第二人称的妙用
第二人称作文篇八:如何写好作文的人称
关于那个橘子
【出生】
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位伟大的母亲生下了早产仅有4斤重的女婴。出生证显示:1994年12月10日凌晨1点。听母亲说,虽然体重较轻,但眉目清秀(我也不知道母亲大人是怎么看出皱巴巴的脸蛋是清秀的⊙﹏⊙b汗),唯一不足是双腿发紫,呆在保温室十天后才回到母亲怀抱„„
【斜视】
才几个月的你就不老实,在床上总是乱蹬乱踢,你爸爸就在你上方---屋顶上吊了一个玩具,好让你老实一会儿。可吊玩具的地方不在你的正上方,你常常歪着头或斜着眼才能看清那个玩具。直到现在,周围的人们都这样议论你:这孩子挺清秀的,眼睛怎么就那样呢?
【祸不单行】
“疯疯癫癫”的你,在10岁那一年,摔到地上被一块石头硌伤了,眉心缝了几针。这下算是“破相”啦。11岁那一年,你在吃花生米时,一粒花生米堵在了鼻孔,父母连夜送你去医院,开刀才取出来,又缝了几针。唉---这就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遐想】
你想象力够丰富,总是期望自己生在古代,而且武艺高强,会轻功,使一把宝剑,通过一番搏杀,你成为了皇帝。则像武则天那样,女帝千秋,号令天下,威风凛凛。
你天生一种豪情,觉得自己是自己是七尺男儿,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那种。所以,那帮男同学常常被你“追杀”,纷纷大呼:救命呀—那声音凄惨极了,像是进了屠宰场!
【喜爱】
对于一个00后,你却偏偏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常常沉醉于此人的歌声中。如果说这也算正常,那喜欢一些年代稍远的歌,便显得与年龄不符了——陈淑桦的《笑红尘》、李丽芳的《爱江山更爱美人》、刘德华的《上海滩》、张国荣的《当爱已成往事》„„
【真相】
那个橘子,其实就是普通到人群中完全认不出的一个短发女生,一个才读五年级的学生,,一切都一般,相貌一般,故事一般,成绩也一般„„只是她希望她的文字能让人觉得不一般。嘻嘻„„
互动作文教学新方案之二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 邓大林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记叙人称。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本人与文章所写内容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用什么人称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记叙的人称主要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第 三人称最常见,而第二人称比较少用。用什么人称写,得看主体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作用,比较一下它们的短长,对我们写记叙文有很大好处。
二、 要点评析
1、 先看第一人称。
师:记叙文里第一人称即用"我怎么怎么"的口吻,以"我"或"我们"的身份讲述所见所闻。我们学过哪些文章呢?
生:鲁讯《阿长和(山海经)》、阿累的《一面》、程 姗《吾家有女初长成》等。
师:这些文章中的"我"就是作者。记住,一般说来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那还有哪种情况也常用第一人称?
生:我们写文章,多是写自己经历的事,也最常用第一人称叙述。
生:另在不是讲自身经历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叙述得亲切真实、动人,也可用第一人称叙述。
师:也有"我"并不指作者本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文学创作里面的"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作品里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时是重要的(甚至是主人公)如鲁讯《社戏是的"我"哥,有时则是次要的;它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如王愿坚《七根火柴》里的"我"。
师: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但所叙述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写法的优点是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生:从作者方向来说,它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都是这种写法的优点,但是采用第一人称也受到不少限制,由于作者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必须在我所耳闻目睹的范围内,这就会受到约束,不便于广阔的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更多的文章使用第三人称。
2、第三人称
师: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的很多 ,作者自己不露面,直接把事件的变化和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很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生(2):用第三人称便于记叙比较复杂的内容,受"我"个人听觉与视觉的局限,
师:这种叙述也会失去第一人称叙述的哪些优点,为了弥补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叙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也使读者咸到真实亲切。
3、能不能用第二称"你怎么怎么"的口吻来写记叙文呢?能。如出示胶片: 青菜(片断)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合,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这篇抒情散文便运用第二人称,直呼青菜为"你"把青菜拟人化,使全文产生一种当面交谈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大大增强了抒情性。
当然,对初学者而言,主要应学好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两种写法。也可尝试二人称写法。
三:审题提示
1、以"回顾初一"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由小学升入初中,走过初一,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许多吗?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新课程,会给你常带来多少崭新的感受,回顾初一生活该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若写记叙文,宜用第一人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事,方能写得亲切、真实、动人,应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
2、以"想念"为话题,考试写一篇主要运用第二人称的作文。
提示:首先定对象:想念已故的亲人?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想念久别的朋友?然后寻思事件,想念哪些事?选择记忆深处,永难忘怀之事,选择以小见大的细节。最后调动激情,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追思中,喜怒哀乐、情不自禁忍不住呼唤对方则可一气呵成。
板书: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名称 使用范围 优点
人称 第一人称 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文章、亲身经历 读者产生亲切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第三人称(全知全能) 许多记叙文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第二人称 少数文章 当面交谈产生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
第二课时
本节课学生作文,教学过程略。
.学生优秀习作
【创新例文】1
今天我没有获奖
今天是开学典礼,我的心情格外不同,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眼,往日总走不过垃圾桶的我,今天也显得格外爱护环境,把手中的纸屑小心地放进垃圾桶里,还回头望了望是否进去,我心里乐滋滋的。我知道学校表彰的优秀学生中一定会有我。班上的学习委员,老班的得力助手,期期成绩总是在班上前五名,优秀学生舍我取谁?心里想着,不禁想笑,但害怕别人说我是只骄傲的乌鸦,所以,整个上午,我都皮笑肉不笑的。
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所以,一上午我都在教室里坐立不安,真希望下午马上到来,希望这一刻就开开学典礼,可是时间老人却总是这样和我作对,你越希望他过得快一点,它就越慢。我一上午就在这么期待中度过。
终于盼到了下午,我早早地端着凳子到学校礼堂。等了很久,开学典礼才开始;可偏偏又有那么多过程,鸣炮、升国旗、奏国歌,校长致开幕辞,主任讲话、学生代表讲话„„不知过了多久,才轮到发奖。首先公布所有获奖名单,然后再发奖品。我伸长脖子,竖起耳朵,希望能早点听到自己的名字,又怕听漏了;但获奖名单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名字,我就不相信这是事实。发奖品时,我再一次仔细地听,可奖品都发完了,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最后,我终于以落榜而告终。 我失望极了,伤心极了,我的泪如决堤的江水奔泻而出,左手抹过,右手再抹,也抹不尽恣肆的泪水。我这么一个优秀学生,居然没有获奖?我不由得垂下高昂的头,觉得很没有面子,没脸见人,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笑我的。
过了很久,我渐渐平静下来,当我抬起头,用疑惑和胆怯的目光看了老师一眼时,却看到他正对我微笑。我读出他那慈祥的目光中有安慰,但更多的是肯定。 我又把目光悄悄移向周围的同学,他们同样地对我微笑,他们的眼神充满着鼓励和信任。我突然明白老班的良苦用心:骄傲易滋生优越感,易与同学们隔离啊!
今天我没有获奖,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比学校发的物质奖品更珍贵的奖励,那就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无言关心和信任。
谁说我今天没有获奖?其实我得到了比别人更珍贵的东西。
【指导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从反面立意,围绕自己没有获奖运笔。先写今天要召开开学典礼,作优生的我急切盼望那一刻的早点到来,成功地刻画自己急不可待的心理活动。但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写今天我没有获奖,点明主题。文章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但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继续深入挖掘主题,将没获物质奖励上升为获得了精神奖励,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文章歌颂了新时期中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
【创新例文】2
世 外 桃 源 新 编
邓曼
陶渊明驾着“亚洲雄风”在海上巡逻,无意中再次发现了自己曾生活过的“世外桃源”,他迫不及待的跑进去,眼前的一切使他惊呆了——这里的人们竟然还过着和几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妇女们在窗前悠闲的织着布,男人们则在地里忙着种田,不远处隐约传来夫子教学童们背《三字经》的声音,这里沉寂得仿佛空气都快凝固了,他简直不敢相信,在21世纪的新中国居然还会有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
等他回过神来,他发现有好多人围在他身边,那些人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不时还有人在议论:“他是谁呀?哪儿来的?怎么穿这种怪怪的衣服?”
“现在外面都是公元2003年了,那里的人都穿这种衣服,我们的首都北京还有5年就要举行奥运会了。”陶渊明说。
“奥运会?什么是奥运会?”
“奥运会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呀?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行,到时候全世界的人都将到北京去。”
“那北京是不是会赚很多钱?”
“当然啦!会赚很多人民币的。
“人民币?人民币是什么?”
“人民币就是外面的人用一种钱,必须要有它,才能买吃的,住的,用的,就像你们现在用的银子一样。”
“是那样啊!我们的祖先就是为了逃避战争才躲到这个地方来的,现在外面还在打仗吗?”
“早就停了!现在外面国与国之间都很和平,人们的生活都很幸福„„” 这样谈了好半天,突然那里的酋长说:“今天大家这么高兴,不如叫小伙子们搭个剧台,让姑娘们跳舞庆祝一下吧!”
陶渊明忙说:“不用不用,现在外面早就不用这种方式了,你们看!”随之,他从旅行袋里掏了一台掌上电脑,然后连续敲了几下键,屏幕上立即播放出一些音乐节目。人们惊呆了,“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还有人在里面跳舞呢?”
“现在已不再是几千年前了,人类科技都很发达,他们发明了好多东西,这种东西就叫电脑,人们能够利用它做很多事情。”
“哇!那太好了!那照你那样说来,我们这里太落后了,对了,那外面的人如果要去很远的地方,是不是还得步行或骑马呢?”
“怎么会呢?现在人们可乘汽车、客轮、火车、飞机等,比步行强多了。” “是真的吗?咦?什么声音好像是从你身上传来的。”
原来是陶渊明的手机响了。他的同事叫他立刻回去策划一个什么关于“世界新鲜事"的项目。那些人就更好奇了:"你怎么和这种小东西讲话呢?”
“噢,这叫手机,人们为了联络方便,都用这种东西,即使对方在千里之外,也能和自己说话的。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我必须赶回去策划这个项目,它就是——《世外桃源新编》。”
“不行,不行,你必须留下来教我们学习电脑,或者把我们都带走!否则„„”老酋长说。
“上次我辞去时,你们不是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次怎么了?”陶说。 “上次是晋朝,现在可是强大的新中国了。”人们答到。
一阵笑声飘荡在回家的海面上。
第二人称作文篇九:文章人称
文章的人称和作用:
散文叙述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叙述主体的人称不同,可以分为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对比。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描写人物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 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 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 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 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描摩景物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 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 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 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 衬托。 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 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 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 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先抑后扬的写法及其作用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
设置悬念五法
设置悬念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写作中应该结合文章内容的需要,合理运用;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设置悬念,实际上就是平时所说的“故弄玄虚”,特指把故事的内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经过)写得曲折起伏,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笔踪”去寻“玄”探“虚”。设置悬念是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怎样设置悬念呢?设置悬念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只简单地介绍五种:倒叙法、疑问法、误会法、巧合法、省略法。
1.倒叙法
利用倒叙法设置悬念,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下文。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就造成了悬念: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她是怎样一个人?她是怎样被一步步逼上绝路的?这些悬念,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事情的原委。于是下文叙述了她大半生的生活片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2.疑问法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是形成悬念的好方法。
例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听说仇人陆谦来到沧州,并与管营密谋,心知是要加害自己。但接着,管营却派他去看管大
军草料场。于是林冲心想:“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一怀疑不无道理;这一疑问形成了悬念:敌人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他们究竟设下了什么圈套要林冲钻?布下了什么陷阱让林冲跳?看罢后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敌人派林冲看管草料场,是想火烧草料场,烧死林冲;即使侥幸逃出,也难逃死罪。其用心之险恶、歹毒,令人发指!
这一悬念的设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避免了行文的平淡。
3.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再如《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不厌其烦地运用了误会法。在没有见到孔明之前,却先后将孔明的朋友崔州平、孟光威、石广元以及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误当作诸葛亮。这一次次的误会便构成了一个个悬念:这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人?故事波澜起伏,曲折跌宕,读来趣味横生。
4.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正是这些巧合的事情,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写记叙性的文章,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巧合,去构思故事,兴起波澜,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要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了。”的确,在编述故事的时候,巧合是一种黏合剂,它能把本来各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把互不相连的事件贯穿起来,从而使故事呈现为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巧合是一种过滤器,它能把时代生活中的杂质加以过滤,从而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快速地展开动人心弦的故事。巧合还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在一连串的奇遇、误会等意外事件中,促使人物性格、情节产生突发性的转变,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 巧合的方式五花八门,而主要的有两种:不约而同的巧合与不期而遇的巧合。
例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来装饰。于是圣诞节之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出了动人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凸显了夫妻之间感情的诚笃、深挚,读来催人泪下。像这种不同的人物,做出相同(或相似)的事情的巧合就属于“不约而同”的巧合。
有篇中学生习作《没想到竟是这样》写了这样的情节:内向、文静的女生梅子,以“木梅”为名,在网络聊天室里“结识”了一个叫“木瓜”的boy。由于上课时想着“木瓜”,梅子走神了,并被年轻的班主任狠狠批评了一通。当天放学后,梅子与“木瓜”相约各拿一张卡通画在公园见面。两人一相见,“木瓜”一脸窘相,而梅子“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喊出一声:„老师好!‟”该文以巧合造成情节的戏剧性,增加了波折,读来饶有趣味。这种巧合就属于“不期而遇”的巧合。
5.省略法
叙述故事时,故意地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磨,引起他们的种种猜疑和推想,也是设置悬念的方法之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又提到“林冲”的名字,觉得事情蹊跷,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和“高太尉”三字,其它都因听不清楚略而不写。这就形成悬念:他们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言谈举止那样诡秘?是不是要加害林冲?读者读到这里也不免要为林冲的处境和命运担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设置悬念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写作中应该结合文章内容的需要,合理运用;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象征手法的定义及象征与比喻的异同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另外,联想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只要放得开,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即可。
但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并没有固定的联系,因为象征体的属性是多侧面的,在不同的场合,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雷电象征反动势力,而在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雷电则成了歌颂对象。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
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
照应的写作手法
1.为使文章气血贯通、脉络清楚,和预伏往往对应使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又称“照映”、“后应”。 ———写作艺术大辞典
2.文章和作品结构的基本环节,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 ———教师百科辞典
3.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品下文与上文相呼应,即“回应上文”。 ———中国小说辞典
阅读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十分注意语句间、篇章间的照应,读来印象深刻感人。同样,我们写作时,也应做到有机照应,结构严谨。
一、时间照应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这段话中点到了“4月28日”这个不寻常的日子,这里照应了文章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因为李大钊烈士牺牲的时间是1927年4月28日,作者牢牢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这样的照应,给人以十分沉痛的感觉。
二、设问照应,可以设下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第1自然段:“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先设疑,然后例举了“评论《水浒传》”、“谈论‘碰壁’”、“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最后用“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作结,与上面提出的问题照应起来。
三、前后照应《粜米》结尾写道:“经过一阵的嚷嚷——辩论米质的好和坏,争持斛子的浅和满,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只船那只船之间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再也看不见了。”这段话照应了课文的开头:“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农民面对资本家的压价,无可奈何,只好忍痛将米廉价地全部卖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
四、人物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前面提到:“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这里照应了后面“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阎振三受了刑,并没有供出李大钊。这里的照应,使我们认识到李大钊同志的革命行动和高贵品质,也教育了工友。
五、心理照应《粜米》中写到农民“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这里照应了第10自然段:“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农民好不容易遇上个丰收的好年景,一大清早满怀希望摇米出来,满以为可以多收入一点,生活得到改善,可是由于米价大跌,到头来反而不如常年的景况。这说明即使遇上好年景,农民依然逃不脱悲惨的命运。
六、物件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提到:“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课文后面又提到了书籍和文件:“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里的照应,说明李大钊同志忠于党,处处为党的利益考虑。
七、课题照应课文《彩色的翅膀》结尾写道:“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彩色的翅膀。”用象征手法,照应了课题,又说明了小昆虫已在海岛安居乐业,展示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建设海岛的美好心灵。又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也采用了这种照应方法,使文章更加严密,中心突出。
八、反复照应。指的是一次交代,多次照应。如《山间又响马铃声》一开始就交代:“在这山间小路上,马铃声已经消失了十几个春秋。而今,它又响起来了。丁当,丁当,我多么爱听那清脆的声音啊!”此后,作者写在去麻山苗寨的路上遇见了马帮,就用“忽然,听到一串丁当,丁当的马铃声]来照应开头;在讲对往事的回忆时,又以[身后撇下的一串马铃,勾起了我对过去的回忆”来照应开头;在讲从阿哥的口中了解到麻山现在的生活,又再以“现在更好了,丁当丁当的马铃声又在山间小路上响起来了”来照应;最后结尾再一次的“丁当,丁当,在这山间小路上,撒下一串串悠扬动听的马铃声”来照应。苗族同胞世代都是用马驮运货物,马是苗族人民亲密的伙伴,马匹的多少,是山寨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马铃声响了,标志马帮又活跃了,是苗族人民繁荣富裕的象征。所以课文运用了反复照应“马铃声”的方法,使文章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九、伏笔照应。指的是开始留下伏笔,造成悬念,随着情节的逐步展开,最后显现伏笔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文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仍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为例,课文前面提起:“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阎振三后来怎样了,读者是关心的,产生悬念,因此,后面就进一步写了:“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原来军阀逮捕阎振三是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获得李大钊烈士的种种情况,并且让阎振三来认人。阎振三虽然受了酷刑,但是并没有供出李大钊。这样的照应,使读者认识到李大钊烈士的革命行动和高贵品质也教育了工友,使他在凶恶的敌人面前,没有丝毫的动摇。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2)比拟的种类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2)借代的种类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4、夸张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2)夸张的几种形式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2)对偶的几种形式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
串对:又称“流水对”。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2)排比的几种形式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作用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10、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11、顶针
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第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
12、反衬
矛盾句法,即一句话同时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词语。例1:关心败草里的鲜花。【朱自清春】例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诗】例3:黑轮装出了像哭的笑脸,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13、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14、反诘=反问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让文章出彩。在论文中常用,一般用难道„„我怎能„„开头例如:难道动物就不能做人类的老师吗?我怎能忘记你对我那深深的情谊呢?
15、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6、通感
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17、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18、反语 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9、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一、词
常用的词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实词,一类叫虚词。实词有比较实在的意义,能够做句子成分,单独回答问题;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第二人称作文篇十:语文阅读与写作之人称的运用
语文阅读与写作之人称的运用 一、第一人称在诗词鉴赏中的运用
1、第一人称,用“我”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所想为文
2、运用第一人称的好处
①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达效果;③常作线索
3、答题技巧
指出第一人称使用情况,分析其作用、好处。
4、经典试题
07海南宁夏06湖北06全国Ⅰ 08湖北08湖南卷
例1、08年湖南卷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例2、「08年湖北卷」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答案」
⑴(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例3、06全国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二、人称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应用
1、人称运用的好处
⑴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⑵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⑶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答题技巧
指出第一人称使用情况,分析其作用、好处。
3、经典试题
05湖北、06辽宁 2000年20
例1、05湖北
(湖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土地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 口兹 口兹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