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写作翻译】
结婚对联写法篇一
《婚庆对联写作方法》
对联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尤其是各种喜事对联和春节对联,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婚姻一直是国人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婚联自然也就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就婚联的写作原则,写作技巧和不同场合的婚联写法做详细的介绍。
一、关于婚事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起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至今不衰。 婚事对联的书写、悬挂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字体:以楷收、隶书或行书为宜,便于雅俗共赏。
用纸:红纸写金字或黑字。
悬挂:无论门窗,一律联首(上联)挂(贴)右边,对尾(下联)挂左边,上方正中挂横披。
对联一般应由撰写者根据结婚者双方的姓名、职业、身份、地位、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脏结婚的时间、地点、气氛等临时拟写。拟写对联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至少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分句要对称。
如:昔日同窗/竹马青梅谈理想
今宵合卺/高山流水话知音
2、上下联结构要相同。
如: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3、上下联平仄要协调,尤其要注意仄起平落――即上联最末一字用仄声,下联最末一字用平声
如:文鸾对舞珍珠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海燕双栖玳瑁梁 (仄仄平平仄仄平)
4、对仗要工整。不能以大对小,以小对大;也不能对错了词性;一般用正对或流水对。
如:(1)金风过情夜 明月闹洞房
(2)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横披也叫“横批”,是对联上方居中的一条短幅,一般为四个字组成,要求和联语内容相配合。
如:喜鹊喜期传喜讯
新燕新春闹新房
良辰美景
婚联要根据张贴场所撰制或选用。下面是不同场所和时令的常用婚联。
二、大门用联:
红莲开并蒂 /彩凤乐双飞
红莺鸣绿树 /对燕舞繁花
万里长征欣比翼 / 百年好合喜同心
一世良缘同地久 / 百年佳偶共天长
映日红莲开并蒂 / 同心伴侣喜双飞
日丽风和桃李笑 / 珠联璧合凤凰飞
三千珠履光门户 / 一对青年结风俦
大驾光临门第耀 / 良辰聚会主宾欢
蓬门且喜来珠履 / 侣伴从今到白头
连理枝喜结大地 / 比翼鸟欢翔长天
碰杯邀客开宏量 / 举箸筵宾表至诚
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 / 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席上愧无鱼贵客来临弹铗唱 / 门中能引凤愚男正喜弄箫吹
三、头门用联:
扫净庭阶迎客驾 / 携来笙管接鸳舆
严父开怀观凤舞 / 慧儿合卺学梅妆
拴马不教宾客返 / 碰杯漫听凤凰鸣
头上青霄鸾比翼 / 门中珠履客谈心
四、厨房门用联:
酒肴味淡惭无理 / 主客情浓幸有缘
厨无美酒殊惭主 / 席乏佳肴强宴宾
自愧厨中无盛馔 / 却欣堂上有嘉宾
客有隆情来庆贺 / 厨无美味实怀惭
门外移来皆玉步 / 厨中捧出尽金瓜
厨内精心调五味 / 堂前聚首会三亲
五、重门用联:
绿蚁浮杯邀客醉 / 蓝田得玉喜婚成
愧乏茅台酬上客 / 喜烧花烛映重门
喜溢重门迎凤侣 / 光增陋室迓宾车
父喜子喜重重喜 / 友欢戚欢个个欢
六、侧门用联:
礼周全迎凤侣 / 双亲欢笑看儿婚
宜把欢情联左右 / 愧将薄席款西东
鞠躬致迓嘉宾至 / 侧耳遥闻彩凤鸣
左右逢源君赐驾 / 东南溢美我倾樽
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 / 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 / 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七、中堂用联:
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 / 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 合欢偕伴侣 / 新喜结亲家
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 / 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连斟酬客意 / 渴望解吾心
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 / 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欣然开笑口 / 相聚叙衷情
八、宴厅用联:
三杯淡酒酬宾客 / 一席粗肴宴懿亲
客溢篷门家有幸 / 席陈淡酒主怀惭
几杯淡酒难称宴 / 一意留宾莫说归
陋室摆筵酬厚意 / 嘉宾上座叙欢情
节值仲冬迎淑女 / 时逢吉日款良朋
青梅酒熟凭君醉 / 红烛春浓任客谈
九、后门用联:
后话慢谈留客住 / 复邀相聚叙亲情
后槽关马留佳客 / 门第惭蜗宴上宾
十、祖台用联:
光前振起家声远 / 裕后遗留世泽长
乔木千枝思已本 / 长江成派溯清源
祖功宗德流芳远 / 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 / 凤毛齐美耀前人
结婚对联写法篇二
《结婚祝福对联》
结婚祝福对联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QQ农场计算器〗
同心永结劳动果
并蒂常开幸福花
(珠联璧合)
志同道合好伴侣
情深谊长新家庭
(天长地久)
新事新办新风尚
好夫好妻好家庭
(喜气盈门)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花好月圆)
同心同德美满夫妻
克勤克俭幸福鸳鸯
(比翼双飞)
喜期办喜事皆大欢喜
新春结新婚焕然一新
(吉日良辰)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蒂花盛开长征路上
比翼鸟双飞四化途中
并肩同步长征路
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
已有红绳两头连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成家当思创业苦
举步莫恋蜜月甜
窗前共议四化业
灯下同攻百科书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香斟琥珀杯
春风堂上初来燕
细雨庭前乍开花
春暖花朝彩鸾对舞
风和丽月红杏添妆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当门花并蒂
迎户树交柯
东风入户
喜气盈门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风暖丹椒青鸟对舞
日融翠柏宝镜初开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长 (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
革命伴侣
幸福家庭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花月新妆宜学柳
芸窗好友早栽兰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
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结婚对联写法篇三
《对联的常识、写法与欣赏》
结婚对联写法篇四
《2016年结婚对联大全》
2016年结婚对联大全
结婚对联写法篇五
《对联的写法》
对联的写法
第一节 集句式
集句,就是把他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联句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集句是对联和一种特殊创作方法。原句,对于作者来说,只是一种备用材料。作者根据自己的主题需要,经过思考、选择,把两个不相干的句子配成对联。这也是一种创作。
集句主要有五种:
1、整联集句
风定花犹落(王安石)
鸟鸣山更幽(王籍)
举杯邀明月;(李白)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
2、半联集句
一副联有半联是集句,半联是自己新创作的,如:
三顾频烦天下计;(杜甫句)
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题隆中武候祠)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陶行知题晓庄学校)
3、半截集句式
对联有半截是集诗句或典故,大部分是自己创作。如:北京通县河楼,昔日清人程德润一联: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对燕去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高处不胜寒”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夕阳无限好”出于李商隐《乐游源》诗。
4、改字集句
改动原诗句中的个别字,而不损旧意或反生新意,这种方式叫改字集句式。如:
莫愁前路无知已;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联集唐代高适《别懂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句。下联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无”字改为“多”。这一字之改,其妙无穷。
5、漏字集句
漏字集句,故意把原句的某些字漏掉,如:
醉翁之意不在;
君子之交淡如;
这副联上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把“酒”字漏掉。下联出自《庄子?山水》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故意把“水”漏掉。
第 二节 摘句式
摘句,就是直接摘取他人诗中的偶句化成对联。如:
山重水覆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
第三节 脱化式
脱化式,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诗词文中的句子略以改动,推出新意出来,成为新对联。
1、诗词脱化式。就是把诗词中的句子,略加改造,翻新成对联。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名句,后人将之改成副联,题目于同乡会馆: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相识倍相亲。
他把原句中的“独”字改为“身”字,把“佳节”改为“相识”,“思”字改为“相”字,这么一改,有了新意,题目于同乡会馆,十分恰当。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五十一岁时,曾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成一副励志联: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有人将杜甫《寄李十三白二十韵》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句,改成副笔店联:
落处惊风雨;
挥来泣鬼神。
作者将原诗中的“笔”字隐去,加了一个“处”字,把“诗成”改为为“挥来”,既保持了原诗的风格,又增加了动感,读来颇有兴趣。
2、对联脱化。就是将已成对联脱化为新联。如:
昔日有一副名联为: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有一年,一位半文盲的财主为其母亲祝寿,将这副联的“人”改为“妈”,“福”字改为“爹”,然后贴在门口:
天增岁月妈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如此一改,就成了天下的一个大笑料。
把原联中的“两”改为“三”字,把“南腔北调”改为“千锤百炼”,有了新意,符合铁匠身份。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写了一副著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早些年,有人因有情绪,改为:
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
家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
后来胡耀邦知道后,认为此联境界太低,遂改为:
风声雨声悲叹声,枉此一生;
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
这样一改,有了新意,鼓励大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奋勇当先。可惜有失律之处。1987年初,北京东城区少儿图书馆举办了读书征联活动,帽儿小学郑伟同学又改成:
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悦耳;
口试笔试模拟试,试试惊心。
这样一改,写出了学生的喜和忧,另有一番新意。
3、对联加字脱化。在原联的基础上,增加字,以达新意。如:从前有个穷秀才写了这样一副联:
行勤俭事;
过冷清年。
有人知他底细,便在他的对联前面加了两个字,成为:
早行勤俭事;
免过冷清年。
这样一改,对联新意立见。
生意人最爱用的一副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改革开放后,有人在此联前面加了几个字,成为:
旭日融融,生意兴隆通四海;
春风袅袅,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样一改,具有时代气息了。
、改标点脱化式。在对联中移动或改动标点符号,使联意发生改变。
从前,有个不得人心有财主,在春节到来之时,请了一位秀才帮他写两副对联。这位先生想:他平时对人很不好,这时玩弄他一回。这位先生便表面欣然答应,帮他写好的对联: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写好后,读给财主听: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财主听了,很高兴。叫家人贴上。第二天,有个和尚来化缘,得到这副联后,哈哈大笑,笑后念到: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财主一听,不觉大怒。马上叫人撕了。
5、换位脱化式。在原来的句子中变动字的位置使对联的意义发生改变。如: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后来清代名人纪晓岚因对榨取钱财的庸医非常愤恨,于是就用孟浩然的诗句,通过换位手法,改成如下这副联,讽刺庸医: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真是巧妙。
1、一联单换,即两联中只有一联有换位。如: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这副对联中,下联没有换位,而上联中的“梅黄”,将“黄梅”换位成“梅黄”,以对“李白”。
2、各联自换,即上下联均有换位,但都只在本联内进行。如: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上联“十八”恰好是“八十”换位而成,“十八公”即“松”字;下联中“重九”,也换位成“九重”,与之前后相对,非常贴切。
3、两联互换,这种换位又叫“异位互重”,即上下联都用了同一个字或者词,但在相应的位置上交叉相对。如:
子将父作马;
父望子成龙。
下联中的“父”与“子”就是上联中“子”与“父”的换位。再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这是林森挽孙中山的联。下联中的“千古”与“一人”是上联中的“一人”与“千古”的换位,意思却各不相同。再如: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好书,好书读,读书好,好读书,书田书舍子而孙。
此是钟耘舫所题,反复换位,每换位一次,就出一层新意。再如: 寸管难书三尺意;
三尺常对寸管情。
此联中“寸管”与“三尺”在上下联中互换,各言其事。
第四节 创新式
创新,就是自己动手创作对联。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一、对句
对句,就是应对。即由甲方出句,向社会征求对句。这种方式目前应用得非常广泛。每年各级各类征联都不少。大家都不陌生了。2003年到2004年,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交流”节目,每周六都有一次。
《邓刚教女》一期节目观众对下联获奖名单(2003--10--19年)
上联:父子情深远近高低风景
手足义重炎凉冷暖人生
师生谊厚古今中外美谈
家国任重兴衰荣辱沧桑
人生梦远离合聚散时分
二、定题创作
征联活动中,有一种规定范围、主题的征联,这就是定题创作。 北京饭店百年庆典一等奖联:
老店新容,常为五星争绚丽;
古都名秀,再从百岁续辉煌。(陈凯)
三、自由创作
就是根据对联的特点,自己自由创作的对联,这种方式不受约束,灵活性大。这是对联的最常见的创作方式。 如:延庆2005年迎春主题征联大赛获奖名单及作品
一等奖:(10副)
诚信如山知进退
虚怀若谷纳乾坤
(苗云泽河北省)
结婚对联写法篇六
《对联的写法》
<P> 关于楹联的写法,就一般情况而言,
一是要注意楹联的思想性,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
二是要有针对性,即撰写、张贴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等等,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三是要有文学性,即要注意炼字度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
四是要和“横批”有机地结合起来,横批是楹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画龙点睛地突出楹联的中心思想,对楹联的内容起着补充和烘托作用。
<BR> 格律诗对楹联的影响颇大,某些楹联,实际上就是从格律诗中派生出来的,因此,传统的或说是正统的楹联写作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与格律诗极为类似的格局和程式。这种传统的格局和程式,有比较严格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现在声韵、平仄和对仗三个方面。对此,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BR>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BR>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BR>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a name=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对联的</B>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BR>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BR>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R>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BR>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BR>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BR>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
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
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BR>另类联论 <BR> 所谓另类联,又称不拘平仄的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对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BR>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
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BR>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BR>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BR>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BR>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BR>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BR>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BR>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BR>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BR>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BR>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讚,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BR>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BR>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BR>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BR>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BR>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BR>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对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类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BR>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BR>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BR>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BR>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BR>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BR>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BR> 综上所述,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哈哈儿在说诗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BR>创作原则 <BR>工<BR> 工,首先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就是说,要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对联的</B>特点和规律。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BR>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都选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书选得随便一些。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入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以致人们对新<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对联的</B>创作产生疑虑。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本身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二是编选者没有逐联推敲,东抄西摘,凑成一本就算大功告成,便一误己再误人了。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不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出头之日,那将是联坛的幸事。<BR>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读者: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好对联,都是“范文”。<BR>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我大致估算过,七言以下的对联,能占到对联总数的一半以上,九十字以上长联,还不及百分之一。它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
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BR> 不懂得惜墨如金,是对联不工的一个毛病。1986年全国“慰问前线,缅怀英烈”征联活动,初评入选的对联中,也还有这样“不精”的对联,试举两例:<BR> 编号“283”联:<BR> 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BR> 日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BR> 评委们认为“山水美”、“日月高”是多余的巧意,应变为:<BR> 山美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BR> 日高月高,何及战土风格高<BR> 编号“272”联:<BR> 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BR> 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BR> 评委们认为“火中”、“天下”为赘语,不如删去成为“四六”句式更为凝练:<BR> 边关御寇,屡建千秋功业<BR> 大地迎春,同歌一代英雄<BR> 当然,经过“阑尾切除术”的对联,不可能再得一、二等奖了,得纪念奖还可以,因为作品毕竟还可以“救药”,否则,评委们连议都不必议了。<BR> 稳<BR> 稳,即平稳安定的意思。循规蹈矩,能求得安稳;标新立异,也同样能求得安稳。如同建筑,无论样式如何,都必须基础稳固,形象端正。作对联也是这个道理。<BR> 稳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就比六四句式显得稳重;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居多;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一般为六五七句式,若“六六六”则呆板,若“七六五”则不稳,几乎没有人这样用,道理就在于最后用字数多的句子,可以把前面的话“托”住。另外,还有一种领字的情况,领字可以理解为是合起来“托”住全联,如昆明大观楼联,其结尾应分别为:<BR>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BR>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BR>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也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BR> 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例如:<BR> 知多世事胸襟阔<BR> 阅尽人情眼界宽 (格言联)<BR> 家居绿水青山畔<BR> 人在春风和气中 (春联)<BR> 这样的对联居多。但有些是有强弱变化的,主要是上弱下强,这样的对联也很多,如《羊城晚报》征联力拔头城的一联:<BR> 闻鸡起舞<BR> 跃马争春<BR> 上下联都是发愤争胜的意思,下联的力度自然更大些,概括面也更广些。再如广州翠园酒家征联中独占鳖头的一副作品:<BR> 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BR> 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BR> 比起出句的具象感受,对句在气韵和感情升华方面,都高出一筹。<BR>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弱之分,不是好坏之分。无论强弱相当,还是上弱下强,每一句都要尽力去做。倘有一句败笔,则如同房基柱塌陷,建筑物是不会稳固的。<BR> 至于上强下弱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一些趣联,否则,谁也不愿做“虎头蛇尾”的事。<BR> 稳,还有一个“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一个人思想反复无常,对人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感情上浮躁夸饰,他的对联作品,很难达到真正的稳。<BR> 贴<BR> 贴,即妥当的意思。好比人做件衣服,经过妥当地剪裁、缝纫,穿起来很合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自己穿着合体,别人看着也舒服。作对联也要像穿衣服一样。好的对联可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地步。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BR> “不贴”,常表现为夸大其词,仿佛一个矮人穿了长衫,戴了高帽一般。题名胜,则“世上第一”、“天下无双”;“胜西湖”、“胜蓬瀛”„„;写挽联,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即使作广告,写悼词,恐怕也没有这样写的。<BR> “不贴”也常表现为用词不当,特别是对同义、近义词,未能精细选择。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副应征联:<BR> 东临碣石涛声旧<BR> 西近阳关柳色新<BR> 此联在立意、情绪、对仗、平仄诸方面都不错,只是“旧”字为与“新”字对仗,字下得太拘束,反而意思不清: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评委们决定把这个字换掉,用一个近义词“古”代替:<BR> 东临碣石涛声古<BR> 西近阳关柳
色新<BR> 这样,“抢救”了一副好联。<BR> 不贴,也表现为上下联主题不集中,即立意上不那么一致。这是征联中大量作品初评落选的一个原因。1988年春节的“环宇大团圆”征联,第一联为征下联,终评时遇到达样一个对句:<BR> 出句: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BR> 对句: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BR> 这一对句,立意不错,切合征联时令(始自中秋节),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而且“晚节”一词形成双关,既说黄花(菊花)开在晚些的节日(中秋)中,又说老人保持晚年的情操。因此,这一对句颇受评委会中老年评委的喜爱。不过,又发现它与大团圆征联的主题虽有一定关系,但“贴”的不紧,因此,只能评为二等,且排列靠后了。<BR> 切<BR> 切,虽也有“妥当”的意思,但它主要表现为有比较明确、比较强烈的针对性,即“确切不移”。<BR> 《楹联丛话·卷四》载:<BR> 潮州韩文公祠联云:“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紧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不得。 <BR> 此联之所以不得“移易他处”,是因为“紧切潮州”。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瞻奉舍施。韩愈(文公)上《论佛骨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际遇更得到加强,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百世之师。<BR> 不妨将此联与其他韩祠联进行对比:<BR> 其一 苏学士前传谪宦<BR> 孟夫子后拜先生<BR> 其二 金石文章空八代<BR> 江山姓氏著千秋<BR> 其三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BR>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BR> 其四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BR>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BR> 显然,这几副联亦是佳作,但并未“紧切”当地。前二联是潮州的,后二联是北京的,与“天意”一联比较,切与不切,十分清楚。<BR> 除切地外,对联还强调切人,无论题赠、喜庆、哀挽,要非常适合受联人和撰联人的身份、经历、性格特点。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震惊文坛,许多名人写挽联表示悼念之情,兹举数联于下:<BR>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BR>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BR>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BR>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郭沫若挽)<BR>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攻退守,岂仅文坛闯将<BR>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挽)<BR>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BR>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徐懋庸挽)<BR> 这几联是“工而切”的。首先切合鲁迅:有用鲁迅著作名的,如《中国小说史略》、《二心集》;有歌颂鲁迅精神的,如打落水狗;有对鲁迅进行恰当评价的,如“岂仅文坛闯将”、“不愧思想权威”;有说鲁迅遗嘱的,如“莫作空头文学家”;有由鲁迅逝世时间进行联想的,如“方悬四月,叠坠双星”(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逝世)。其次切合作者自己:蔡联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陈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儒风。郭联的“撼无一面”,是言事,他与鲁迅未见过一面,也没通过一次信,感到“这在我是莫大的遗憾”;徐联在切合自己方面更值得称道。人们知道,鲁迅生前曾对徐产生误会,撰文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徐还未来得及进行解释,鲁迅先生就去世了。因此,徐联更多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复杂心情。<BR> 这种“切”,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性。从哲学来讲,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唯有“特殊”,也显出事物的千变万化,色彩纷呈。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倡。<BR> 新<BR>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如果不出“新”,对联就不能发展。<BR> 对联要立意新,这是最主要的。对于同一题材,同一名胜,同一人物,后来者一定要以最新的立意取胜前人,否则,低于前人或者模仿前人,还不如搁笔。<BR> 试看几副理发店的传统名联:<BR> 其一 虽云毫末技艺<BR> 却是顶上功夫<BR> 其二 到来尽是弹冠客<BR> 此去应无搔首人<BR> 其三
修就一番新气象<BR> 剪去千缕旧东西<BR> 其四 不教白发催人老<BR>
更喜春风满面生<BR> 其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BR>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BR> 这几副联,各有其立意角度,尽管都带有双关意味,却不令人感到重复。一联是自赞手艺好,“毫末”与“顶上”双关用得极为精当;二联是写顾客情态的,“弹冠”与“搔首”写出理发前后客人的有代表性的动作;三联是写“修剪”这一行业的特点;四联是写理发师的高尚精神境界;五联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所题,借理发表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BR> 面对这些名联,再创作就一定要另辟蹊径,如:<BR> 新事业从头做起<BR> 旧现象一手推平<BR> 也有些借前人对联意思,加以改造:<BR> 俯首甘为毫末业<BR> 立足就显绝顶功<BR> 它与前面所引用一联有近似之处,但“俯首”、“立足”将理发师形态、神态写入,也有新意。然而,也有些改造得不好的,如:<BR> 磨砺以须,工夫纯熟<BR> 及须而试,手段精良<BR> 在创作新对联时,更要注意创新。有一副很有特点:<BR> 技术革新,头头是道<BR> 容光焕发,面面皆春<BR> “头头是道”双关极巧。而一当把那些操作过程写入,便索然无味了:<BR> 推剪剃刮使您满意<BR> 烫吹洗理令君称心<BR> 由此可见,立意新实在是对联创作的关键,当今若干对联,却恰恰是没有新的立意,尤其春联创作,这方面问题更突出些。我们提倡对联要反映时代精神,要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表现新社会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标准,要表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观念。许多对联作家为此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成绩斐然。而一般初学者常常对时代精神进行狭隘和片面的理解。他们以为写春联一定要写上“责任田”,要写上“实现四化”,要写上“振兴中华”,仿佛只有这些新名词,这些标语口号,才能体现“思想性”。其实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BR> <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对联的</B>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的。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也要杜绝。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才能创造出佳作。有些同志每年都写作和发表几十乃至数百副春联,却不注意创新,试将其历年作品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在意境和语言上雷同的太多了。<BR> 奇<BR>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BR> 趣联常以奇取胜,以巧夺人。拆字联自古以来,数量很多,论构思之奇,下面这副是不可多得的:<BR> 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BR>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BR> 再以数字联为例,有一种数字灌顶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之类。出句以“三”分领三个名词,对句必避开“三”,但必须也领三个名词,十分奇特。于是,引动人们写了不少这类的对子。古往今来,只有华罗庚先生的一副,能称得上“奇中之奇”:<BR> 三强韩赵魏<BR> 九章勾股弦<BR> 这是50年代初,华罗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途中所作,不但所领三个名词都有出处(韩赵魏为战国三强,勾股弦定理最早见于《九章算术》一书),而且用进在座的钱三强,赵九章二人的名字,比起“三光、四诗”来,又多了一层意思。<BR> 除趣联外,其他各类对联中都有一些构思奇特的。比如写太白楼的对联,多写李白的飘零身世,斯楼的幽雅环境,甚至以扬李抑他的办法,尽写李白的诗才。王有才一联堪称奇绝:<BR> 我辈此中惟饮酒<BR> 先生在上莫题诗<BR> 也有人称其为“太白酒楼”联。不管怎样,此联构思不凡,用劝人只饮酒莫题诗的主意来反衬李白的诗才,写法不同一般。<BR> 应该看到一些新而奇的对联,常常能促进对联品种的多样化。比如,以嵌本年天干地支的干支联,是春联的发展;自挽联,是挽联的发展等。<BR>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因此,初学者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作联不必贪多,能做到“创作一副,满意一副”,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BR>构思途径 </P>
<P>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
结婚对联写法篇七
《结婚对联锦集》
结婚对联锦集
结婚对联锦集
上联: 大驾光临门第耀 下联:良辰聚会主宾欢
上联: 洞房花烛邱任斌美满生活 下联:一对新人张闻风早生贵子
上联: 红莲开并蒂
下联:彩凤乐双飞
上联: 红莺鸣绿树
下联:对燕舞繁花
上联: 吉星高照邱任斌好事 下联:喜事临门张闻风吉祥
上联: 连理枝喜结大地 下联:比翼鸟欢翔长天
上联: 蓬门且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上联: 碰杯邀客开宏量 下联:举箸筵宾表至诚
上联: 屈尊陋室大筵亲朋酬厚意 下联:欢迎嘉宾上座永日盼春霞
上联: 任斌喜今日百年歌好合; 下联:闻风贺他年五世卜其昌! 横批;邱張联姻!
上联: 日丽风和桃李笑 下联:珠联璧合凤凰飞
上联: 三千珠履光门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上联: 万里长征欣比翼 下联:百年好合喜同心
上联: 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 下联:鹿车今挽多情姐妹永结心
上联: 一进大门亮堂堂, 下联:一把大火烧精光。 横批,越来越旺
上联: 一世良缘同地久 下联:百年佳偶共天长
上联: 英姿伟岸喜气洋溢伴佳客 下联:翠玉金枝福星高照迎西宾
上联: 映日红莲开并蒂 下联:同心伴侣喜双飞
上一篇:英语写作写人优美句子
下一篇:描写场面的作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