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实践技能】
小学数学实践研修成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网络培训,对教学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培训中的几个方面对我所教的五年级数学进行了一些适当的改变。以下是整个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84-85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
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交流、
推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课件与三角形教具
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
设计说明:
三角形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我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的。首先,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红领巾的制作这一生活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三角形与学生熟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创设情境:
师: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 生:愿意
师:好,我们学校想在一年级新生中发展50名少先队员,需要做50条红领巾,要买多少布料呢?(电脑出示:闪动的红领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呢?
生:一条红领巾的大小
师:也就是一条红领巾的什么?
生:面积
师: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
2、 导入课题:
师: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S=ah
师:回忆一下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口述)
2、探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第一次探索操作
师:好,我们先来试试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已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四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好,开始。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参与到小组中进行指导。)
师:三角形能转化成我们已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吗?
生:能
师:那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哪个小组上来说说,他们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们的结果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如果有疑问可以向他们提出。
生1、我们小组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我这儿也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可是拼不成,你用的是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师演示)
生1、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师:你怎么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生1、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就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很好,老师把你们的直角三角形放大了,贴到黑板上。还有没有其他拼法?
生2、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是怎么拼的?
生2、把两个三角形重合,找到相等的边,再把两个三角形反方向对齐,就可以拼出平行四边形。
师:三角形有几条边?
生2、三条边。
师:所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中任意两条对应相等的边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好,贴到黑板上。还有吗?
生3、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5、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好,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拼法,都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上。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第二次探索实践
师:大家来看,你们已将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那么,怎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方法呢?下面我么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根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尝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看哪个组讨论的好!
小学数学研修结业成果篇二
《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松桂镇中心小学 李学英
通过2012年10-11月的培训学习,我认真地听了专家们精彩的专题讲座,专心地观看了许多专家或教学案例展示和案例评析,也看到了很多同行们为一个专题或话题发表许多多建议而激动,讲的都是出于他们的肺腑之言。总之,都讲到我的心坎里面去了。以下我就谈几点体会:
一、这次国培给我搭建了学习平台
在这期间,通过“国培”这平台,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培训中,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
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并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三、把握教材、活用教材
要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要求要求要滚瓜滥熟于心。然后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大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及时主动地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师的角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促进学生的基本技能、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
四、加强合作学习,注重情景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在主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小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实质性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情境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大胆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五、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
改变了我以前的那种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才能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坚持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并要求学生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平时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汇报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要善于反思,不断提高。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我认为,光靠死板的学习是不行的,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才能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把教师从经验型转变成研究型的最好方法。
小学数学研修结业成果篇三
《小学数学 研修成果》
小学数学 研修成果
上传: 袁红春 我通过学习更新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特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能扎扎实实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政治修养,以求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二、详细目标:
1、业务素质方面 ①丰富了远程教育专业的知识,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备课。 ②丰富了教研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③运用多种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④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计算,使计算能力有了提高。
三、具体措施: 1、以“同伴互助,自学反思”为主要形式。 我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形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工作与教学融为一体,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教育实验等多种活动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和同伴合作、探究,不断探索、创新、调整、充实,总结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2、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各种书刊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扎实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广阔的知识背景,较高的业务水平,来加快新课程发展建设步伐,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
3、更好地运用电子备课平台和教学课件,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利用远程教育等资源听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
5、教学观摩:随时和本组教师互听互评,进行教学交流。
总之,本学期我勤奋努力,很好地完成了计划。使自己有较大的进步。
小学数学研修结业成果篇四
《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我们每位教师都知道,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运用。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
要想评好课的同时要注重备好数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二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评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是数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数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有时一段画龙点睛的文字、一个出神入化的图形、一组不同寻常的公式、一条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教案。
小学数学研修结业成果篇五
《我的研修结业成果》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中第二节内容,针对本节课堂的内容我 设计了四大部分1、激情导入,发现问题2、尝试操作,探索问题 3、自学例题,解决问题
4、应用拓展,升华问题
一、激情导入,发现问题
首先学生通过对多边形图片的欣赏,说一说能否计算少先队大队旗的面积和计算红领巾的面积,提出求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其次让学生比较任意两个三角形的大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集中在一起,进入一种智力的最佳状态。
二、尝试操作,探索问题
(一)数方格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内分工合作)要求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同它的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猜想。
2、看一看电脑博士数出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同时会发现这种方法较麻烦,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呢学生可以通过拼图形这个游戏来实现.
(二)拼图形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电脑演示拼摆过程
(3)讨论: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把一个三角形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
(1)学生拼摆
(2)电脑演示拼摆的过程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
(2)电脑演示拼摆的过程
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电脑演示拼摆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旋转、平移的过程
(三)归纳三角形面积
1、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1)用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相互交流,弄清面积关系以及底高之间的关系。
2、推导公式
(1)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2) 引导归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高÷2
(3) 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中的底是相应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高是相应平行四边形的什么?为什么除以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通过学生动手拼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提供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考察和再创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很好表现出图形的拼摆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更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自学例题,解决问题
1、自学例题
(1)例1、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独立解答。
例题教学采用分析,并练习校对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题快的学生可以点击典型例题从中可获得更多的知识。
2、出示尝试题
其次,通过所学的知识计算红领巾的面积,然后编出尝试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应淡化其抽象性,而深化其应用的广泛性,于是前后呼应,通过测算红领巾的面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四、应用拓展,升华问题
1、竞赛题。
计算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只要列式)。看谁想得最快,解法最简便。通过讨论区让学生充分利用媒体交互功能快速找出解题的多种方法,并评出以第三种解法构思巧妙,把下面一个三角形移到上面,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时,我给学生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学具,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多种方法进行试验,对教材进行很好的补充和拓宽。
3、学生通过提供的拓展资料或资源网站了解更多的知识。
拓展性作业
我校2004年要在学校校园中种一块近似三角形绿化带,面积是15平方米,请你当个小设计家,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这样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这种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的其它两个教学内容。
五、课堂总结
针对本节课,我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一:从教学设计方面,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问题时 ,让学生自主研究,尝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教学情境的设计使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在单纯地学习知识,而是再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教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第二:从教学策略方面,用割补和折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会以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学习三角形面积之中,在探讨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时,有的学生用在平行四边形中学到的割补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有的
用折叠的方法折出了两个长方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思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也充分的感受到学生浓郁的探究热情。
第三:从教学评价方面, 经历了探索之后获得的成功,是令人快乐的,学生对数学的感受是美好的,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期待,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发现、去探索、在开始时可能很难,只要坚持,就会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不足
1、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式太过单一,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只让学生进行了拼摆,其实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完全有可能想出如割补、折叠的方法。但是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强,就没有设计这样的环节。
2、让学生合作交流安排的不好,因为怕学生有些问题自己想不出来,所以我把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成了三个部分,先让学生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我把学生拼组的图形总结在黑板上之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当学生再次讨论出结论之后,我带领学生共同去肯定学生的结论,之后继续让学生去讨论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如果在操作之前把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可能要比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的理解。
3、课上一直强调三角形面积不能忘了“除以2”,在做题中,对于只告诉三角形的面积和其中一条高,让求三角形的底,学生对这类问题掌握仍然不牢固。上课的时候只是顺口提了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转化,没有当做重点去记忆。
几点建议:
1、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接受式学习,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提高效率。如果忽略或否定接受式学习,全面推行探究性教学也是行不通的,探究性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探究性学习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活动的数量安排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上,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对于每一个探究活动,教师都应当周密考虑,认真安排每一个环节。
4、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上,应重视于过程性和主体性,切岂只注重结果。
小学数学研修结业成果篇六
《小学数学网络研修成果》
小学数学网络研修成果
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1 、 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
通过本次的全员远程培训学习, 使我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修养、 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研修班成员的研修讨 论与交流,使我在专业阅读、学术研究水平、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等 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下面我就本次研修做如下总结:
1、业务素质方面
①丰富了远程教育专业的知识, 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电子 备课。
②丰富了教研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③运用多种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素养方面:
“通过此次培训, 让我们认识到, 带领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应用竞赛、 信息技术奥赛,都能使自己的老师生涯增添光彩,使我们农村教师对 前途有了认识、有了希望。也促进了我们去更加努力地工作。
3、教育理念方面: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学习,让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 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 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 学科教学过程中。研讨、观摩了许多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课例、教学 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 能力和水平。 4,教师角色的转变。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走进新课程的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完善自 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 。教 师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等多元角色。
5.进一步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每一位学生 学生充实提高发展的机会。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角 给每位 一节充满 生命活力的课堂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新课程评价焦点从主要看老 师转为主要看学生。
小学数学研修结业成果篇七
《小学数学实践研修成果》
小学数学实践研修成果
朱炳洪
结合远程学习内容中的新课程理念,设计一份教案,教案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3.设计理念;4.教学目标;5.教学重难点;6.教学准备;7.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写清设计意图)。
在下面两个课题中任选一个,三上《认识万以内的数》 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教学内容: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教材简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上。
3、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力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6、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土豆。
学具:橡皮泥 小棒 长方形、正方形硬纸板 透明胶条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7、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写清设计思路)
(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
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思路:我通过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观察中知道名称
(1)同学们都准备了长方体物品,老师没有带来长方体物品,带来一个土豆,我要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
(2)切一刀
你发现什么了?(出现一个面,平平的。)(板书:面)
(3)(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
你发现增加了什么?(一个平面,两面相交于一条线段,这条线段 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4)(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再切一刀)出现了几条棱?(三条棱)这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摸摸顶点,有什么感觉?
(5)继续切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等各部分名称,体会感受面、棱、顶点的产生过程。从中发现长方体中面、棱、顶点的相互关系。)
2、游戏中掌握特征---突出重点环节
(1)老师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
举一举:将你摸的长方体的物体高高的举起。
说一说: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感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对边都相等
摸得时候有八个角
直上直下一边儿粗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在观察中感知虚线含义,在对比中认识长方体,初步感知长正方体特征。)
(2)观察你准备的长方体物品。思考讨论:长方体的棱、顶点、面各有什么特征?
小组合作填写学习记录单。
面
顶点
棱
个数
形状
大小关系
个数
条数
长度关系
(3)全班交流
面:
预设:①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有3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②长方体有6个面。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的面是长方形的,相对的正方形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其余的长方形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其余的面是4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指导学生按相对面有序的数)(师课件演示面的特征)
棱
预设:①长方体有12条棱,有3组相对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
②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12条棱,有8条棱长度相等(学生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物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有8条棱的长度相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①特殊的长方体有的学生按长度可能分为两组。
②一般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为一组,分为3组。
每组棱的长度都相等。(课件演示棱的特征)
③ 按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为一组。引导学生观察这样数有重复的,上面的数法更合理。
-----引出长、宽、高的概念。(课件出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把倾斜向90°的棱叫做“宽”。
④如果学生没有按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组。师说明: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利用学生手中的长方体物品,换一个方向摆放,指出他的长、宽、高。
顶点:
有8个顶点。
师:从长方体一个顶点出发有3条棱,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面有4条棱,长方体有6个面,“四六二十四”,可实际上一个长方体只有12条棱。谁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 这里我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特征。突出了重点。)
3、操作中深化特征----突破难点环节
(1)从老师准备的长方形硬纸片、小棒中先选择一类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框架,有时间再选择其它材料制作。
边做边思考:
①你们选哪些材料,为什么这么选?
②你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活动一:制作长方体的框架。
材料:橡皮泥、小棒
每个小组配发小棒如下:
4根6cm、12根10cm、8根15cm、2根7cm
预设: 各领4根,拼成一个长方体。
其中一种领取8根,拼成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领取12根相同的,拼成正方体。
领取的材料拼不出长方体,可以再来换。
领取的材料多了或少了。
●活动二:制作长方体
材料:长方体、正方形硬纸片、透明胶条
每个小组配发长方形、正方形硬纸板如下:
预设:一般长方体
特殊长方体
正方体
请你说一说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是什么?
师:长、宽、高都相等,我们把它都叫做棱,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板书:正方体)
(2)全班交流:
你是怎么做的?
哪种材料一定不能选?
有些不能选的,再给你几张长方形纸或几根小棒就能拼成长方体了?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活动舞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创新意识。意图有三:1、检验自己对长方体的特征是否清楚,对长方体特征的一个再认识。2、重点放在研究特殊的长方体上。特殊的长方体在学生认识上是一个难点,学生在操作中对特殊的长方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我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材料,巧妙地引出了正方体。
4、对比中沟通联系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形状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2) 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预设: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关系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进一步把握长正方体的特征,沟通联系,加深理解。)
(三)巩固反馈,内化新知
1、量一量: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或棱长,并量一量。
2、说一说:最少给你几条不同的棱可以确定一个长方体的大小?
最少给你几个不同的面可以确定一个长方体的大小?
正方体呢?
3、想一想:向长方体容器里倒水,容器中的水能形成什么形体?
长6厘米、高15厘米、宽6厘米
容器甲 容器乙
可能出现正方体 两次出现相对的水面是正方形
第一次:水面上升到5厘米时;
第二次:水面上升到6厘米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以上这些有层次的练习,巩固了特征,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立体图形 面 棱 顶点
小学数学研修结业成果篇八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玉田小学:罗政容
通过2012年的培训学习,我认真地听了专家们精彩的专题讲座,专心地观看了许多专家或教学案例展示和案例评析,也看到了很多同行们为一个专题或话题发表许多多建议而激动,讲的都是出于他们的肺腑之言,总之,都讲到我的心坎里面去了。以下我就结合自己《西师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
1、要选取学生生活中身边的课本、家里的东西、文具盒等物体,先让学生指出物体某一个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描绘出物体的周长。通过列举许多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能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周长的内在含义。也体会到周长与生活中的东西有着密切联系,产生学习中的需求,创设与发现生活情境等。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感悟周长。
(1) 动手测量: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课前准备的图形的周长。
(2)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教师组织组间评议,重点评议和关注学生的测量是否准确,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感悟: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测量活动、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感悟周长――认识周长――理解周长为主线,在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合作精神。并且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培养学生探 究的意识。
教学感受:
1、把握教材、活用教材。
要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要求要求要滚瓜滥熟于心。然后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大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及时主动地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师的角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促进学生的基本技能、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
2、加强合作学习,注重情景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在主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小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实质性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
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情境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大胆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 、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
改变以前的那种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才能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坚持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4、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并要求学生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平时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汇报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5、要善于反思,不断提高。
我认为,光靠死板的学习是不行的,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总之,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进步。才能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把教师从经验型转变成研究型的最好方法。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长田小学:王会英
通过2012年的培训学习,我认真地听了专家们精彩的专题讲座,专心地观看了许多案例展示和案例评析,也看到了很多同行们为一个专题或话题发表许多多建议而激动,讲的都是出于他们的肺腑之言,总之,都讲到我的心坎里面去了。以下我就结合自己《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
1、要选取学生生活中身边的课本、家里的东西、文具盒等物体,先让学生指出物体某一个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描绘出物体的周长。通过列举许多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能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周长的内在含义。也体会到周长与生活中的东西有着密切联系,产生学习中的需求,创设与发现生活情境等。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感悟周长。
(1) 动手测量: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课前准备的图形的周长。
(2)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教师组织组间评议,重点评议和关注学生的测量是否准确,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感悟: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测量活动、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在
小学数学研修结业成果篇九
《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在这期间,通过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培训中,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通过远程研修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的主要收获谈谈: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并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一个他们所认为无休止的计算中,他们则会产生厌恶情绪。而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喜悦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母亲买礼物的情景:母亲节到了,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倡导学习评价主体多样化
学生、教师、家长是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让学生、家长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所以,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
和孩子关系特殊,家长的评价影响孩子的发展。据说一位老师给五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假期,如果你们一家人去北京旅游,请制订三种旅游计划,分高、中、低三档,其中火车票、飞机票、宾馆住宿、各景点门票等费用,必须详细列出,最后根据家庭经济收入情况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显然,这样的题目很具有新课程理念,是让学生动手动脑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作业,结果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家长抱怨老师作业怪,结果有许多作业都是由学生家长包办。在本案例中,家长如果对学校工作了解、支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给予评价,对学生学会学习是终身受益的。由此可见,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老师、家长三者缺一不可。
四、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 )克、你的体重大约( )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本次远程研修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通过研修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实践,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