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实践技能】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一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计算机技术是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最为显著的科学技术,让发展迈入了快车道。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与角落。初中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电脑与网络,但是那只是初步的接触,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熟悉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其功能与作用。笔者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大到国防科技、航空航天,小到超市的收银系统、智能手机,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研究基础之上的成果。另一方面,笔者还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自己观察和搜集信息技术运用的例子,在班级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仔细观察与了解,搜集了很多有关信息技术运用的案例,如远程监控装置、智能电器使用等等,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情感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其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需要拓展教学空间,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平台进行学习与训练,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竞争欲望较为强烈,给予学生展示与竞争的平台,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教学成效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从两个方面着手拓展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空间,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训练,首先将教学触角向课外延伸,建立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小组,将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专门指
导,要求学生独立开展兴趣活动,在多媒体作品制作、网页设计乃至网络销售等方面进行精心研究,开展深入发掘,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的特长。有的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深入研究了网络销售与购物等内容,回到家中帮助父母从网络中采购饲料、发布产品信息,对节约养殖成本和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以致用的重要表现。其次,笔者在教学之余注重发挥竞赛的促进作用,在每一章节内容的教学结束之后,将相关操作要点与难点设计为一个竞赛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有效巩固了学习难点,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发展,竞争性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实现了巩固和提高的目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了全面提升。
由此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对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空间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二
《实 践 出 真 知》
关于举办2011年新员工演讲比赛的预备通
知
各直属经营部、支公司,本部各部门:
根据市分公司2011年新员工入司教育暨岗前培训班培训计划安排, 市分公司拟于10月中旬举办2011年新员工演讲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10月16日(周日)下午,市分公司209会议室。
二、演讲主题
请全体新员工学习“总经理推荐”文章——《致新员工书(作者任正非)》(附件1)。参赛选手可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以及入司以来的经历、身边的故事和感悟等。题目自拟,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三、参赛人员:
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入司的新员工。参赛人员名额参见附表(附件2)。
四、评委组成
评委由市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成员组成。
五、奖项设臵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若干名。
六、具体工作
1、请各单位、部门按参赛名额上报参赛人员报名表(附件3),并于2011年9月27日下班前发至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部唐军邮箱。
2、请各单位、部门将参赛人员定稿的演讲稿件于2011年10月10日下班前发至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部唐军邮箱。
3、其他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
1、《致新员工书(总经理推荐)》
2、《新员工演讲比赛名额分配表》
3、《演讲比赛报名表》
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部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娄伟民总经理按语:
这是一篇写于十七年前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清晰地传递出华为对新进
员工的要求与期望,并对公司秉持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毋庸臵疑,华为之所以能取得绝无仅有的发展成绩,正源于其公司在人才培养上思路的清晰,对于新员工严格要求与孜孜不倦的培养。十七年后看来,依然对我们的新员工乃至公司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学习华为,特别会像华为一样为新进员工提供有利的发展平台,帮助所有员工搭建实现梦想的阶梯,构建新老员工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最终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的企业氛围,使得公司获得持久稳定的发展动力。对于新员工来说,也要珍视您现在获得的工作机会,增强工作责任心,善于与他人合作,主动向老员工请教学习,尽快融入公司,认同公司的价值理念与企业文化,实践“客户至上,服务为先”的发展路径,全力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为公司建设添砖加瓦,并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最终做到与人保南京公司共同成长。
致新员工书
作者:任正非
您有幸进入了华为公司。我们也有幸获得了与您的合作。我们将在共同信任的基础上,度过您在公司工作的岁月。这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奋斗的桥梁与纽带。
华为公司是一个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高科技企业。以它的历史使命,它需要所有的员工必需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没有这一种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发挥,并有所成就的。因此,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了宝贵的光阴,还不如试用期中,重新决定您的选择。进入华为并不意味着高待遇,因为公司是以贡献定报酬的,凭责任定待遇。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十分歉意。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可能进步就会很快。如果封闭自己,怕工分不好算,就需要较长时间,也许到那时,你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的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跨掉的,多么
尖锐。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个人也不是如此吗?
实践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内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已为公司绝大多数人接受。希望您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不惜碰得头破血流。不经磨难,何以成才。
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他们的希望,才可有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言。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通信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位子。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不贪污、不盗窃、不腐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真理,善于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己,帮助别人。
您有时会感到公司没有真正的公平与公正。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的期望值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只要您努力,您的主管会了解您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三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体验知真情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联系我国的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的现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新课程标准并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例如,实地观察家乡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特征,收集资料,讨论。”
由于我们学校所濒临的京杭古运河济宁段是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所有生灵心中的河流。学生调查、访谈、体验京杭古运河济宁段当前和历史上各时间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情况,使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强化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有关我国水资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养成务实、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作风,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积极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和行动。„„
在此,结合本人实施的“人类活动对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古运河的河水水质、植被、河水中的生物(鱼类)生存状况等的影响”教学实践,我谈谈本人在教学中是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或实践能力的:
本实践活动主要实施地方:京杭古运河济宁段。
一、各考查研究小组出发前,教师指导学生:
1、根据已经确定的活动主题和建立的学生团队,各兴趣探究小组重温研究活动方案。
2、指导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3、教师对各调查探究小组布置考查问题:
(1)人类活动对古运河的河水水质、植被、河水中的生物(鱼类)生存状况的影响有哪些?
(2)总结保护京杭古运河济宁段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等„„
主要考查任务、项目分工:
对各考查研究小组就古运河的河水水质、植被、河水中的生物(鱼类)生存状况等进行分工„„
二、各考查研究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各组对照本次调查、实践活动以前学生各自搜集到的本活动的相关资料,从我校出发,分组沿古运河两岸向西、向南步行,对京杭古运河济宁段进行实地考察:(各考查研究小组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进行调查访谈)
1、调查访谈杭大运河济宁段沿岸的老住户、世居居民、河道管理处等,了解京杭古运河济宁段沿岸的过去的河水水质、植被、河水中的生物(鱼类)生存状况等„„
2、各考查研究小组分组统计各自考查、调查、访谈所获得的资料。
3、各考查研究小组讨论探究结果。
4、教师协调各小组调查情况讨论及相关数据汇总。
各考查研究小组充分讨论以后,达成共识、进行主要学习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1:„„
成果展示2:„„
成果展示3:„„
等等„„
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总结:
通过调查、访谈、体验京杭古运河济宁段当前和历史上各时间段河水水质、植被、河水中的生物(鱼类)生存状况等„„
各小组集思广益撰写环保倡议书:„„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考察活动调查表(该表为样表,由学生各自填写,以调查小组为单位统计、整理。)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2012年 月 日
2、编写本次探究知识内容的顺口溜、奇特谐音故事等,下节课进行展示;
3、各调查研究小组撰写本阶段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宣传环保知识,把环保理念贯彻到行动中。
4、搜集、准备下节课学习材料。
四、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对学生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竞赛、评比、汇报学习成果等形式展示,可分为“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习档案内。
课后启示:
学生走近现实环境,体验探究过程,既学到了许多地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实践探索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更好地贯彻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制约。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学生的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体验才会有兴趣和动力,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这门功课学习。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利用地理科本身的特点大力实施体验教学,设法多途径地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的过程,激发他们的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四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
----练中教师新课改的体验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首先感谢叶老师能给我们学校这么一个珍贵的机会,但说实话本人感到有点心慌,不知该谈些什么。唯一能说服自己和鼓励自己的理由是,我比在座各位提前一年涉足新课程。那么我就当作是完成叶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在这里我代表练市中学英语组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和大家共同探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英语教学。 新课程倡导全人教学,强调教学要促成每个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精神,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我们会借着全省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将持之以恒地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以改应改,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这次的新课程改革,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与各兄弟学校和同行们合作、交流的更广阔的平台。相信,这次挑战和机遇会让我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接下来我将三个方面谈谈新课程改革之下,我们练市中学英语组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我校英语教师的成长
在历时数千年的教学中,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教师始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更新观念和转变角色。通过参加省、市级的新年课程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及向一些兄弟学校取经等,我校的老师达成了一种共识:教师的观念及角色的转变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
2.合作学习,海纳百川
有了最新的理念这一盏明灯的指引,我们信心满怀,开始探索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最优教学模式。第一层面,校内的合作学习。这里所谓的“合作学习”具体指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以老带新”作为我校的传统在我们的教学和青年教师的成长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老教师的经验无疑成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沃土。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大力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发挥团队精神,以集体智慧决胜负。第二层面,学科间的合作。英语学科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涉及文化、历史、体育、科学、地理等各个方面,因而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就必然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扩大视野。如:在上Module2 Unit2 The Olympics时,借着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我们开展了一次奥运知识竞赛,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三层面,“走出去,请进来”。所谓“走出去”就是每年组织老师去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我们先后去了
金华一中、安吉高级中学,江苏溧阳二中,德清三中等学习交流,共同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江苏溧阳二中,由于江苏省率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建议,受益非浅。在德清三中,唐学忠校长的真知灼见也让我们眼前一亮。“请进来”的活动则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在此我代表我们学校对王三立和叶老师深表感谢。尤其是叶老师,虽然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但却十分关心我们,总是悉心指导,不断鼓励我们,正是她的关心才有了我们练市中学英语教研组的成长和成绩。
3.以实践,求发展
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于是我们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重基础,抓落实,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虽然课程改革风风火火,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所生源较差的普通中学,抓学生的基础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抓好基础,才能谈成绩、谈发展。比如说,学生的词汇是我们长抓不放的,很多老师总是利用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通过听写,口述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单词。在教学中我们也是一贯坚持“从词汇到语篇;从基础到能力”,运用复述等手段引导学生落实基础,发展能力。2006年6月,高考一结束,我们高三几位老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我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初高中街接教材的编写。花了二十天时间,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情的教材成形了(共十个模块)。这一套教材在我校新课程的实施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对于教学模式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语法教学这一块,我们努力摆脱传统的单板教学。在高一第一模块的定语从句的教学中,我们就利用图片、歌曲等给予学生最直观的体验,便于他们接受和理解。之后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描述单元话题,做到学以致用。这种实践不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而且也很好地锻炼了英语运用能力,一举两得。无论什么课型,老师都坚持做到“还学生一个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新课改之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题为“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实践,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运用于实践,以“合作学习”这一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会学生和他人分享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并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重在引爆智慧碰撞,使学生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语言、价值观、社会品德等社会经验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合作,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追求人际和谐,让学生在交往中建立友谊,满足归属感;在交往中影响他人,满足自尊,建构尊严。我们学校英语组以2005年3 月开题-2006年3 月结题的课题获得了好评.以下是我们就这一课题的应用、分析、总结和反思。
实践“合作学习模式”,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创建“合作小组”。合作小组的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和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地进行。其中“弱势个体”和“优
势个体”的整和可谓重中之重。研究表明:①如果合作小组内学生的能力错落有致,小组内部的讨论会更有效;②小组成员普遍能力较低,他们就不具备发起讨论并将讨论继续下去的知识,能力较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则经常会产生磨檫;③ 尽管研究发现学生向同伴或朋友炫耀学习成果,但如果小组中男女生的比例不平衡,就会影响小组合作的质量。所以我们在建构合作小组时,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第一步,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同时注意组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自愿,将合作学习中的“弱势个体”和“优势个体”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第二步,与合作小组签定“合同”,保证成员之间互相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第三步,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给他们安排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和竞赛,让组员认识他们的优势,让“学困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让小组成员意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组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应承担的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其自信心。
万事具备之后,我们老师也开展合作,2人一小组,在听说课、预习环节、阅读课、作文课、和语法教学等不同课型中积极尝试合作学习。下面我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课型作相关陈述。
(一)、合作学习——预习篇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强课堂笔记的针对性,并提高自学能力。小组合作预习有助于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从而减轻学习的难度,逐步对预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它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新课的理解,由于大家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所以能够拓宽学习的内容,为新课储备相应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预习,我们发现:花在单词教学上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同时让学生学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的方法也在课内外为学生创设了更多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说,合作学习不是物品的交换而是思想的交换。在预习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必能激活个体思维,展现自我。
小组合作预习模式:
1.自学互教查字典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2.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及时记录
3.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作者思路
4.找出文中重点、难点,小组研讨;解决不了的留于课堂
5.尝试性地讨论课后练习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老师在合作预习中的“领头羊”作用,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一,引导学生设疑问难,提高自学能力。第二、要求学生作好预习记录,提高听课效率和课堂笔记质量。第三、教会学生使用字典,提高学习主动性。第四、教师要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应让学生了解每个单元大致的授课结构,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作到心中有数。例如,在上模块2第五单元音乐的时候,布置这样一个具体的预习
任务,学生很感兴趣,效果很好.
持之以恒地长期合作预习训练,效果是明显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变强了,阅读速度加快了。理解能力增强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让以后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了。一些原本基础差的学生在同组成员的帮助下,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因为通过预习,他们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不会在课堂上摸不到头脑,觉得无事可做,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爱学习、善于学习、增强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这使他们终身受益的。
(二)合作学习—— 写作篇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这与教学导向、教学方法等诸多原因有关,而写作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技能和技巧,还应通过学习写作,促进其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正是合作学习的优势,我们在英语写作也做了尝试。具体操作如下:
1、佳句、佳作共享
鼓励学生摘录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文章,收集整理,共同欣赏。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句子有(Module1):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Since middle school, my sister and I have dreamed about taking a great bike
trip.
It seemed that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2.模仿性创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头脑里有一定的词语、句子的积累、创作的欲望油
然而生。他们学到 “I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从而模仿创作了“I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felt frustrated.”等句子。又如, 从课文中学到“Wang Pengwei couldn’t have Yong hui getting away with telling people lies.”一句, 从而模仿创作了 “The teachers couldn’t have the students getting away with cheating in the exam.” 学生模仿能力之强给我们出乎意料的欣喜,加以开发和培养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语境化创作
写作的题材还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提供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让学生写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eg, What makes a good friend?
4.个性化创作
当今的学生是一群充满了活力,主张个性张扬的一代,追求与众不同的感受。这一点也表现在写作上。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极大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现自我,开拓创新精神。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海报设计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同时我们展示优秀的创作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才能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的意识得到了培养,对英语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我们在实践中所遵循的程序如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写作开始之前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的程序进行。
简要说明如下:
熟悉要求(Familiarization):教师从学生讨论后提供的话题或练习中选出两个题目,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数字等具体要求。
小组讨论(Joint negotiation): 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协商,从两个选题中选定一题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
独立写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个进行独立的实际创作,包括编写提纲等。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可求助于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伙伴编辑(Peer editing):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补充,删减。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文章,并用红线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一位成员负责抄写,暑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让学生互相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又做老师,同时也可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一举两得。
教师点评(teacher commenting):小组写作是集体的智慧,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教师批改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五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
——2011年暑期计算机网络培训时写的,现略作补充
有人认为“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视听兼顾、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灵活性强,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媒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再没有选择传统教学媒体的必要”
我认为上述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盲”一词的含义也不一样了。过去,不识字的人是文盲;又过了一段时间,不会说话的人是文盲;再过一段时日,不会英语的人是文盲;当今社会,不会网络技术的人是文盲;目前不会使用微信的人是文盲。
但有很多人面对像海鲜、鱿鱼一样的新思想、新理念,无法接受,更没法谈应对了……比如,新时代下的网络技术一方面给好学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又给颓废者带来生活的灾难、甚至悲剧。作为生活的主人,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呢?是选择像一部分家长,不敢让孩子接触网络而不买电脑或买了电脑不接网线呢?(拒绝现代多媒体的应运,保守传统思想)还是选择:像有些家长拗不过自家孩子的自杀而一味地纵容孩子买电脑,结果买了电脑,因过分沉迷网络,直至颓废到无法收场呢?(现代多媒体的盲目应运而糟蹋了本质称号)
对于拒绝现代多媒体的应运者,他们以及孩子们比起同龄人少了很多从网络来的信息,见识少、朋友范围面小,同时也基本上没有网络操作技能与技巧等。上课也是如此,每每看到一位教师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而自己不能,你就是有再大、能把“死人说活了”的本事也感觉有无尽的失落感。尤其在评优、评模时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很多网络爱好的老年人退休后,感谢网络给他们消除了寂寞。
那么,我们在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该如何考虑多媒体的应运?是用现代的?还是用传统的?还是二者并用?
这得让我们分析一下,现代多媒体与传统多媒体和自身的特点、周围教学环境、学生基础与认知水平等方面……是否相匹配。现代多媒体的好处是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但现代多媒体不能给同学们亲自的尝试过程。就像写文字,如果亲自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尽情地享受;要是看电影后再写,往往受电影故事情节的影响束缚写的内容。而传统多媒体虽然有点老化,但往往说传统的就是经典的,尽管没有现代多媒体丰富、形象、生动,但是,自古以来,首先别说用处有多大,经典的传统不能随便丢弃,更何况传统多媒体能真正体现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习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古人有那么多思想家、军事家、革命家、诗人、作家等,难道他们不是传统观念教育出来的吗?有很多专家特别强调:传统的教育就是已经提倡过的素质教育,过去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吗?
下面简单谈谈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如何选择应运多媒体的?
我带过的科目多了,先后有思想品德、数学、化学、再数学、地理、历史,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以数学为例,数学课不像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等课丰富多彩,借助多媒体教学也没用其他功课形象生动、直观,我们只能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放个与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讲个故事或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等。既有现代的,又有传统的;在端正学习态度时,可以放个教学录像带,让学生真正看到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达到力争像录像带中的学生看齐,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以上是从非智力因素方面考虑多媒体的应用,那么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方面我是又如何做得呢?比如,教学过程活动的学习、信息反馈活动的展示也是采用现代与传统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基础与认知情况,还有我自身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来决定:哪个课选用哪种媒体?比如,需要突出计算过程的内容时至少需要过以下“三关”: 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利用传统的口头作答,区分同学们的掌握程度?其次,找一个中等生上黑板板书,尔后让优等生做出批改,一方面让已会的同学加以巩固,另一方面带动不会的同学入门。最后,利用幻灯片播放标准答案,尔后让同学们说出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 在反馈信息方面采用两个做法:对于简单的练习,直接看书作答,由中下等学生完成;对于稍复杂的练习,用幻灯片播放问题,同学们作答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幻灯片展示学习成果,从而体验自学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总之,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定要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切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到底如何选择多媒体?只有像“小马过河”一样,自己亲自尝试了才能感受到用什么?怎么用?量体裁衣。最终达到适合为止,也就是能实现新课程新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人在生活与教育教学方面的的一些观点,还望老师与同伴给予最诚挚的意见或建议。
补充内容:今天下午与一个朋友的孩子利用微信的发图片,实时对讲,发学后反思与总结等完成问题辅导,明天准备让他自己把休息日自学会的收获发过来。哦!多好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学习压力挺大,家长要成绩,学校要成绩,“逼迫”的孩子们没有自己的学习空间与时间,被动学习造成多么大的灾难性问题,再说我自己也学习时间很紧、很忙,不可能当家教或课外辅导等,实在难为情的过程中想到了微信的作用。所以我要百万倍地感谢网络、感谢微信的正能量作用,希望有条件的情况下尽管利用这个绝妙方法。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六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才干
——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初探
企石博夏小学 姚金柱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性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难就难在科学课的教学方式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而实验是科学实践活动的主体部分,如果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对农村小学,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人认为要让这门课程的“亮点”熠熠生辉,教师必须要开发好身边的资源,设计好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户外,深入实践,亲历亲为。
【关键字】: 活动设计 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
小学科学是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性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都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才能有所发现、理解、运用。实践活动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手段,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因而深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记得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真得感觉有点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通过几年的探索,我觉得要上好科学课,关键在于设计好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在发展中掌握知识。以下是我在科学实践活动设计的一些个人做法。
一、突破教材,发掘学生喜欢的活动。
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如果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作为农村小学,由于学生的科学素质弱,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差,有些实践活动是不能完成的,但作为老师也不能因为条件的问题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五年级第一学期《岩石》一课,要求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到周边环境去收集岩石,将收集到的岩石清洗干净,带到学校,这一活动对这边的农村小学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的兴趣不大,收效甚微。众所周知,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设计甚为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将变得枯燥乏味难以维持下去。反之,如果设计合适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空前高涨,实践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应该突破教材的框框,联系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发掘学生喜欢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讲解就完事了,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我
把这个活动改成了交流会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利用信息课上网或采访亲戚朋友去收集材料和图片,然后在班上交流,结果学生都积极利用网络去学习,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岩石的有关特点,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自学等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展贴近生活的活动,
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开放性的课程,不能脱离社会来实施,不能仅仅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实施,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活动、小组实验外,还应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设计一些课外实验活动,也可让学生把科学实验带回家,在家里开展各种家庭小实验。
比如,教授五年级《根和茎》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菜地亲自去实践,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践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践验证结论。又如在教授《小苗的诞生》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回去与家人一起动手种一颗豆子,研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体验,更丰富的学习经历,同时也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
所以,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同时也要因地制宜,敢于打破常规,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因材施教,设计人人参与的活动。
科学不是一门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的课程,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课堂,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活动情景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当中肯定有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差一点,我们做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不能总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当看客,等着别人去告诉他们结果,而是应该创设机会,给他们得到锻炼。
我曾经有一次失败的经验,在教授四年级《交通工具》一课时,开展活动时,没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车,而且家里也没有电脑,对车的认识不多,结果整节课只有几个学生在唱独角戏。后来,我把活动改为《我心中的汽车》,并重新安排了小组,让同学们分工合作,利用学校的电脑室让学生去查阅有关汽车的资料。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畅谈了自己心中的汽车,而且也认识了很多有关汽车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只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以人为本,这样才可能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与时俱进,活动设计要体现时代感。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科学实验课也不再在“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里大讲科学了。多媒体教育成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既然我们的科学课程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是一门开放的学科,那么社会在变化、生活在进步,我们的学习活动也要“捕风捉影”紧跟时代的脚步,做到与时俱进。 如《有趣的呼吸器官》一课,要学生了解肺是怎样呼吸的及肺的呼吸卫生与健康,很难进行实验教学,只凭教师借助几幅挂图作口头介绍,显得枯燥乏味。而我就通过上网查找了有关的教学课件,然后加以改良,以动画片的形式讲述平时不注意呼吸卫生与健康的后果,如此把原本深奥复杂的科学道理化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发展了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想象能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又如在学习《鸟类迁徙》一课时,由于我们这边的气候问题,学生没法亲自观察到这一现象,于是我就让同学们上网进行搜集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利用QQ进行交流,同学们表现都很活跃。有一位家长曾经这样说过,我家的孩子现在一回去就利用电脑去学习,改变以往总是玩游戏的坏习惯。
由此可见,实践活动的设计在科学教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日常的科学课堂中,巧妙地设计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本人认为科学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科学课程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不要错误地认为它只是一门术科而不加重视。其次,科学教师应该要博览群书,多看与实践有关的书籍,广泛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开展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不能直接告诉同学怎样去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动手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假设。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就要放到底,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正确、耐心的引导,尤其是对学生一些创新的想法,更要鼓励他们去尝试、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真感受科学课与其它学科的不同,真正体会科学的趣味性。
总之,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要获得知识,仅从书本上获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亲身去体验,去实践。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活动设计上花一点心思,我们的科学课定会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我们的学生定会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参考文献:
1、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科学教学教师用书》 河北人民出版社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七
《实践出真知》
土
实践出真知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报告
过去就尝试着读过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些内容,虽然理解的并不深刻,但还是被马克思思想的敏锐性与深刻性所深深震撼。现在,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回过头来又读了标志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产生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一遍遍反复阅读后对于提纲内容逐步加深的理解和认识,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马克思哲学的魅力。这里,我希望对全文展开我的读书报告,而不希望针对某一条。因为在我看来,这些看似条条框框的提纲,实际上充满了联系,而整篇提纲的内容,也都围绕了实践这一核心命题,阐述了马克思对于唯物主义新的理解。
初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于这篇文章的思想有了初步但模糊的认识。最大的感受就是马克思在文中丝毫不吝惜“实践”这个词语,数了一下,整篇文章一共出现了14个以上的“实践”,足以看出,马克思对于实践重要性的强调与重视。
于是,我有重点地再次精读了这份提纲,并将有关于实践的语句单独拿了下来,仔细品味与思考,希望从这些话里去理解实践的内涵,感受马克思深邃的思想:
1.“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在这句话中,马克思以其敏锐的嗅觉发现并指出了费尔巴哈思想体系中对于实践的忽略,认为费尔巴哈没有真正理解实践的本质与意义,从而为后文中的论述做了铺垫。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如果说第一段话中马克思是通过指出费尔巴哈对于实践方面认识的缺陷性的话,那么从第二条开始,马克思开始从正面用他犀利严谨的语言来论述实践。而这一段话就敲响了他“进攻的号角”,这里,马克思直白地指出,实践是证明人们思维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的途径,用自己的观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其实,这又让我想起了“知”与“行”引发的争论,想起了陶行知改名的故事,到底是知是行之始还是行是知之始,这也许就会涉及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但是我还是停止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究,因为在这里,马克思的思想中,本身就蕴含了“知行合一”。他所强调的是,仅仅通过对于知识本身的研究,是永远无法得到它客观真理性的,所以,实践才是检验人类思维的唯一途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抽象的唯心主义思想,我想其中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高中就学到的一个故事:唯 心主义者王阳明对着竹子苦思冥想三天三夜最后也无法得到什么结论,这正反应了马克思观点正确性。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存在着很多的不彻底性,使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唯心主义的束缚,马克思敏锐的看到了这点,并开始了他一步步批判这种思想强有力的论述。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句话里马克思讨论环境与人的关系。很多观点认为,人的活动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产物,在马克思看来,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了环境对于人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于是他指出,环境的改变本身就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这本身就建立在人对于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之上,从而通过否定“人的活动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产物”这个观点,进一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我看来,的确,环境确实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但是过分强调环境的影响是不利于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对于人类这一个社会群体来说,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也不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自身和改造世界。所以,马克思的观点更符合全人类的发展要求,也更具有其时代意义。而换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马克思的观
点也的确很具有启示意义。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周围环境里,有的时候常常会受到周边的环境的影响。但并不是每一个环境都能完全适合我们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改善周边的环境,也许有的时候我们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至少我们是积极的面对,而不是盲目的融入或者消极的逃避现实的环境。在我看来,能够带动起周围环境和人的那些人,才是真正有其价值,有其魅力的人!
4“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再一次读到这里,我仍然感到 有些难以理解,于是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去理解了整一条提纲的意义。下面是我自己对的整段话的理解:在这里,马克思首先指出了费尔巴哈认识的局限性,费尔巴哈认识到把宗教把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宗教想象中的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这个出发点是有其合理性的。然后马克思指出了宗教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世俗基础”(在我看来也就是人类大众以其精神世界的总和)发生自我分裂的结果。在这点理解上,马克思就提出了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应该通过人类自身去理解这种矛盾,并在实践中消除这种矛盾。换句话说,就是宗教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问题,那么自己的问题就需要人类从自己身上解决,那么怎么解决呢?毫无疑问,去实践。这也呼应了第二条提纲的中心思想: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人类思维的正确性。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这两句话之所以放在一起理解,是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对比便道出了马克思写这篇提纲的原因。第一句话提出了一个常听到的经典命题,“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在我看来,这也是这篇提纲的核心思想。而后一句话,是指出了直观唯物主义的不足,即它充其量只能解决市民社会单个人的问题,而无法解决整个人类的问题。相比之下,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更能够指引整个人类的前进方向。在我看来,把整个人类的历史进步看做是一代代人实践的推动结果,这也更加具有其现实与长远意义。
对于文中有关实践的内容深入研究之后,我感到自己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加深,对于实践本身的内涵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于是,带着这些体会,我又重新通读了一遍提纲的内容,希望去把握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整个脉络以及马克思对于全篇提纲极有说服力的掌控。
首先,马克思一上来就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也就是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弊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并毫不留情的批判了这种思想,体现了马克思自身充分的思考与明确的态度。接下来,第二条里,马克思就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提出了实践的决定性作用,正所谓亮剑,这也与我读的其他有关马克思的作品十分相似。对于自己核心思想在作品中的表达,马克思从来不会含糊,从来都是尖锐而有震撼力的。紧接着,马克思又开始使用自己强大的逻辑力量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性。在这当中,我不禁感叹的这位伟人思维的严谨性。在后面的提纲中,马克思一步步地推倒了旧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并于此同时,逐步铺砌起了自己观点稳固的基石。在提纲的第三条开始,马克思先后用缜密的思维推翻了了欧文斯所谓的“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其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在这些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也逐渐树立他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并在提纲的第八条开始,总结性的强化了自己的观
点,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通过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从另一方面表明,只有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思想才能够真正超越某个人的直观,达到全人类的高度。最后,在提纲的十一条,也就是最后一条里,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在我看来,最后一条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就是告诉我们,问题在于实践,而不是仅仅在于哲学家的研究,一语双关。我想:这也体现了马克思在严谨之中的一点小小的幽默吧。至此,整篇提纲结束,全文一气呵成,从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强化观点,发出号召,层层递进,充满了逻辑的力量与思维的深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应该从马克思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思想与知识,还有他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严谨的文章。
最后,我怀着对马克思的深深敬仰和对他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深深赞同再次朗读了这篇文章,读完后,联系到自己,我觉得它对于自己的思想也是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尽管我们不是哲学家或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个体,我们都有必要去认识与探索这个社会,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而单独生活,只有学会了去认识社会,才能够反思自己,并更好的生活。毫无疑问,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唯物主义观,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事物。而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体会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当我们在遇到困难,产生困惑之后,我们在认真的思考以后,必须用实践去检验我们思想的正确与否,去经历实践的考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我们思想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但他强硬与决绝的语气并不意味着他否定了实践以外其他的人类认知的过程,所以还是体现了那句熟悉的口号,我们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的合理性。 在一遍遍反复阅读这篇充满力量与智慧火花的提纲的过程中,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知又一次加深了,而我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也难以抑制。这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之旅,从这以后,我有了这样一个信念,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一定要去读更多的马克思著作,从这些作品当中,去体会他严谨的创作艺术,去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去学习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去感悟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最后,用实践去践行自己的感悟,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八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
活动时间 6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安全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增强安全意识,拟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一、设计思路: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计划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所以,本学期我们开始重点关注学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和进行课题探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实践出真知”是一个以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完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了解新事物的基本的方法之一,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在不断的研究中逐步掌握的。
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获得对于研究的亲身体验,所以,本项主题活动中的三个次主题活动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思路的设计的,希望我们的老师引导学生按照科学、规范地要求进行研究活动。
三、活动分析
(一)纸的秘密
1、问题:
背景材料通过“问题”、“观察”、“想一想”,提出学生熟悉的几种烧水和盛水的生活用具中出现的“白色物质”问题,引出“水垢”。现在的六年级学生,虽然有许多学生并没有烧水、做饭、打开水的经历,但“水垢”现象他们还是见过的,这里将学生熟知但都从未注意过的问题提出来,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它隐含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告诉学生: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2、实验一:
“实验”是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分别以“观察纸制作过程等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在实验时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物品、时间,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在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资源包中提供的表格,是给学生一个基本过程的提示,让学生能更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在活动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如为了发挥好小组合作的作用,可将能力强弱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当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中感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实验不成功时,教师要正确引导,耐心、热情地帮他们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3、大家说: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要安排学生交流,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以及在实验中的发现,水垢是怎样产生的等等,让学生初步对实验进行总结和深化。
4、实验二: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水壶产生水垢后,不仅会延长烧水时间,浪费能源,而且常期饮用对人体有害。那么怎样消除呢?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消除水垢的研究。实验二是用食用醋和苏打水来消除水垢,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了解实验的基本程序。
5、讨论:
在学生进行了清除水垢的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实验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得出了什么结论?让学生回顾总结探究活动,体验成功。
6、调查:
消除水垢的方法除了用食用醋和苏打水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爱动脑筋的学生必然会想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这里安排调查活动,希望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更多消除水垢的方法。
7、探究:
这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方法再做一次实验,我们在这里设计了记录卡,要求学生把实验所用的材料、实验的操作过程、探究的结果详细的记录下来。这个活动是以上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实验技能的一种手段。
(二) 惯性知多少
1、现象:
通过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平时坐公共汽车时的各种体验,提示当人们站在快速行驶公共汽车上,司机紧急刹车,人们的身体就会不约而同地往前倒,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
2、实验:
教师创设情境,拿尺子快速敲击一摞棋子最下面的棋子,让学生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随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证明惯性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这个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先讨论,再实验,然后再总结,教师不要过多地“教”和“讲”。
3、探究:
以“你还知道哪些惯性现象?”为问题,让学生找出更多自己想研究和验证的问题,进行研究。这里出现的一个研究方法提示框,是为了提醒学生:研究问题一定要有科学的程序,这样,学生的研究就更有章法和目的性。
4、游戏:
游戏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最初源泉。这个活动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向学生渗透惯性的知识,了解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设计跑步距离为20米,既能收到较好的比赛效果,又不过于消耗体力,使学生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讨论。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其中丢沙包时手臂平伸,与肩相平,使沙包自由落下,避免学生扔沙包行为。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投中目标的秘诀,启发学生体会惯性的存在。当同学手持沙包跑动时,沙包随人体在运动,而沙包下落时,由于惯性,它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会继续向前运动,而不是垂直下落。所以在距指定目标一定距离时,就应投放沙包,只有这样才能命中,最后教师可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总结,鼓励并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5、收获:
这里是让学生对自己活动作一个总结,并能举一反三,想出新的游戏,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个拓展。
6、链接: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活动,广泛收集生活中惯性应用的实例。
(三)用途广泛的磁
1、扫描:
通过图示,让学生初步了解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2、寻觅:
活动前,让学生查阅资料,收集磁在生活中应用方面的资料或图片,使学生对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磁”的研究活动。
3、交流:
可以召开一个以“磁的应用”为主题的小小交流会。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资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交流(如讲述、展示实物、模型、绘图说明、信息发布、演示操作等)。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和调控。首先要启发学生谈出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的资料,然后指出磁铁在物体中的部位,指导学生讲述或演示磁铁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对磁悬浮列车有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活动,如:目前比火车还要快的车是什么车?你能给同学们介绍磁悬浮列车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将查到的有关信息资料与大家一起交流,说出磁悬浮列车的优点,以及中国制造磁悬浮列车的情况。
建议:话筒、音箱、小电机里都有磁铁,教师可以提供实物,让学生检验,检验的方法由学生自己选择,增强学生对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音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参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开展活动,丰富活动内容。
4、小制作: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小指南针。让学生根据资源包上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指南针,并思考针总是指向南的原因,从而感受磁的力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链接:首先引导学生举出磁性材料在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应用实例。以“音机怎样记录声音”的问题引入,启发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发表意见,对多种磁记忆的实例进行描述和交流,从面丰富学生对磁记忆的认识。
六、评价与生成、总结与评价
本次活动的总结评价从活动回顾入手,要求学生认真回顾自己在研究问题的提出、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收集、实验的操作、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在活动中进行了哪些调查?从信息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评价表,以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
2、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活动是让学生利用磁的特性自己设计一种玩具,目的是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关于磁的知识结合到实践之中。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磁应用的图像和实物,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大胆想像,勤于动手,设计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产品。
参考资料:
惯性定律: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当静止的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优质不变,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由于自然界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所说的不受外力,是指物体所受诸力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惯性定律。因为这一定律是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发现的,所以又叫牛顿第一定律。磁悬浮列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它的时速可达到每小时500千米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并且它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很少。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轨道列车。磙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摆脱了讨厌的摩擦力和令人不快的锵锵声,实现无燃料、与地面无接触的快速“飞行”。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九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
作者:王占军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12期
摘 要:综合实践已经成为小学的必修课,它的产生既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从激发学生兴趣、挺高学生能力、积累学生经验、加深学生感悟四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兴趣;能力;经验;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其关键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在实践当中,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能力得以提高,经验得以积累,感悟得以加深。
一、在实践中激发兴趣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让学生专注于一件事,甚至创造性地去完成。因此,在选题之初,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征询学生的意见,力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由于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研究的又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这样不仅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找春天》主题活动为例。冬天渐渐远去,春天悄悄向我们走来。学生开始议论起“春天”的话题。有的学生说,我看见天空飘着的小雪花还没落到地上就化成了水滴;有的学生说,我看到小河里的冰开始融化了;有的学生说,柳树的枝条开始变软了;有的学生说,我发现墙角的草地上有了些许的绿意……当我关注到学生对春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抓住“春天”这个话题,告诉他们,春天跟我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细心的学生赶紧去找一找吧!接着我们就开展了一次以《找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很多关于春天的知识,而且还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增设,就是要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发展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逻辑思维能力差,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能相应地改善学生的这些弱点。从选题开始,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充分发挥选择的自主性,选择自己感兴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研究。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走访,甚至拍照、做笔记等多种手段去收集材料,后来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整理、汇报。最后总结本
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并反思自身的不足。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锻炼并提高。
如,在开展《调查我身边的环境》为主题的活动中,由一个女生的新鞋子上沾了擦不掉的泡泡糖,心疼得掉眼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引子,制订了活动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制订活动方案,去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学生认真地调查了学校、街道、集市等各个场所的环境状况,拍摄了照片,写下了笔记,并且查阅了相关环境治理的资料,然后在小组内、班内与同学讨论交流,最后形成总结。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学生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得到积累,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三、在实践中经验得以积累
小学生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对社会的认知是肤浅的,但也是难能可贵的。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经历着挫折,甚至是失败,但是他们也会学着思考解决难题的途径,尝试着奔向成功的方法。经历了茫然、失败、喜悦和满足后,学生收获了自己的经验,有与人交往的经验,有快速收集材料的经验,还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等。
如,在《安全过马路》的主题活动中,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耐心的走访,认识了许多交通标志,掌握了许多交通常识,积累了交通安全的经验。再比如,在《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的一些小意外,比如跌伤、鼻子流血、被开水烫伤等应急方法。
四、在实践中加深感悟
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了就忘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去实践、去感受。当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高兴的还是沮丧的,都会是学生独特的人生感悟,是他们成长中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
以《压岁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农历年过后,他们的手中几乎都有一笔可观的积蓄,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他们又将打算怎么花?生活水平提高了,勤俭节约就不要了吗?基于此,我们班内开展了这次主题活动。学生以自己的压岁钱为调查对象,去访一访压岁钱的来历,想一想压岁钱的去处。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压岁钱的来历,感受到长辈给予的厚望,以及金钱的来之不易。许多学生在讲述压岁钱的故事时,留下了动情的眼泪。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孩子在了解劳动的光荣与艰辛之后,再不会乱花一分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放的、实践的、综合的教育活动,要让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实践中去提高,在实践中去感悟,真正实现“实践出真知”!
参考文献:
[1]林淑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行动手册[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08.
[2]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编辑 鲁翠红
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好句好段篇十
《实践出真知开题报告》
实践出真知,四年级先学后研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课堂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途径的培养方式„„。在教学实际中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帮助学生有效直接的学会学习。
通过自己的教学及平时的听课发现,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1、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还处于灌输——接受,或老师设套学生解套。2、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处于听讲——写作业——巩固练习。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将知识,结论准确的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的听,就算完成了任务。针对以上现状,我们在课堂中进行先学后研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和实践的机会。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实践出真知,先学后研,”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提高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3)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三) 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
一、 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
生,全面依靠学生”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就必须实现从“师本”教育体系到“生本”教育体系的转变,转变教育理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与国家实施的新课程理念完全吻合,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新课程理念有和谐共通之处 , 而且在实施空间上有更多,更广阔的灵活性及伸展性,是教育创新之花,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愿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走进春天。因此“生本教育”研究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2)国外研究
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没有找到有关这方面的典籍、文献。只是与之相关的学生自主学习,古已有之。
(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课堂教学采取“课前实践预学体验、课中实践合作研学、课后实践学以致用”的先学后研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三生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生命历程,激发学生生命潜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教育。它的理论依据是: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分析,突出了人的社会历史性的自觉能动性的基本特点。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未
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动性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三生教育”的本质就是充分尊重人的生命成长、发展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教育发展观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三)教育人本论思想
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可概括为三点:
1、发现人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有价值,人的价值集中体现于改造自然与推进社会发展以及寻求自身发展与解放之中,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引导人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尽可能把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
2、发挥人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教育必须突出地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具有可能性的潜能实现向现实性的转化。“三生教育”中的实现生命价值、学会科学生存、创造幸福生活等方面都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发展人的个性。个性是人们的世界观、现实态度、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的集合体现,它既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具有差别性的一面。教育应当使每个人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显现出五彩缤纷的独特色彩,从而使每个人成为活生生的主体。但是,个性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Howard Gardner)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三生教育”旨在用“关注生命,张扬个性,放飞理想”的理念引导学生发挥特点、关注生命、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所谓“先学后研”,顾名思义,就是先让学生自学(或预习),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地说,是指学生以学研案为指导,自学新知,发现、提出疑问并形成研究假设,然后小组分工协作、探究疑难,进而在全班展示成果,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师生通过当堂练习,及时反馈,以巩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课题实施措施
第一,“先学后研”能够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先学”是学生对新知的自组织,是主动的、自主的建构;“后研”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的讨论、互评、追问、质疑、争辩,无论是问题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