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

| 中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中药学职称考试】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一
《中药学概论》

《中药学概论》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12月17日18:00。

试题:

一、十滴水软胶囊的处方和制法如下,请回答问题。(60分)

十滴水软胶囊

【处方】樟脑62.5g 干姜62.5g 大黄50g 小茴香25g肉桂25g 辣椒12.5g 桉油 31.25ml

【制法】以上7味,大黄、辣椒粉碎成粗粉,干姜、小茴香、肉桂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大黄、辣椒粗粉按照《中国药典》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8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续加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50℃)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入植物油与上述挥发油及樟脑、桉油,混匀,压制成软胶囊1000粒,即得。

问:(1)请简述胶囊剂的含义、特点和分类是什么,?(10分)

(2)渗漉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渗漉法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哪几类?其基本操作

步骤和操作要点是什么?(15分)

(3)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有哪些,通常使用什么做为囊材?(5分)

中药大黄中主要含有蒽醌类成分,其结构如下:

R1

大黄酚 R1=CH3 R2=H 大黄素 R1=CH3 R2=OH 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 R2芦荟大黄素 R1=H R2=CH2OH 大黄酸 R1=H R2=COOH

(4)醌类类成分分为哪几类,请写出各类成分的结构母核。(10分)

(5)如何鉴定药材中含有该类成分?(5分)

(6)请比较以上五种成分的酸性大小。(5分)

(7)试设计从大黄中提取分离游离蒽醌的流程。(10分)

二、小论文(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本大题40分。

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要求:(1)不少于2000字;

(2)参考文献少于5篇。

《中药学概论》答卷

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签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二
《中药大黄为何称为》

中药大黄为何称为“四大金刚”之一

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

2013-03-06 15:07:53 互联网

【大 中 小】 【打印】 我要评论(0)条

中药大黄为何称为“四大金刚”之一。大黄,是一味中药,具有泻热毒、破淤血等功效,可治火眼赤痛、湿热黄疸等。大黄具有“药中张飞”之称,还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如今大黄的用途十分广泛,更是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品中。

中药大黄为何称为“四大金刚”之一

大黄,别名川军,将军,一味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经。我国历代中医对大黄都很重视,将它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推为“药中张飞”。大黄主要功能是泻热毒、破淤血、荡积滞、利胆退黄,对火眼赤痛、湿热黄疸、食积、泻痢、实热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闭经等多种病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后下。不过,由于其通下苦寒之性猛,妇女胎前产后及身体虚弱者应慎用。

从宫廷医寨、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制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止痛、破积行淤的功效被医家和病患所称道,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洗刘、膏剂等。除此之外,大黄茶、大黄酒等也是养生保健之佳品。下面介绍大黄入药方剂,供大家参考。

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大黄10克,蜂蜜100克。把大黄研成细粉末,兑入蜂蜜调匀后,分两次用温开水冲服。主要功效是润燥滑肠,适用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一般,在大便通畅后,可再服4-6天以巩固。

治痔疮出血:大黄50克,鸡蛋2个。锅入水750ml上火,放人大黄,开锅后小火熬10分钟,放入鸡蛋(洗净外壳)煮6分钟至熟,捞出去壳,再放入药汁中煮3分钟即可。早晚各吃一个鸡蛋。煮过的蛋药水温热,洗患处有效。

治痤疮内服方:生大黄(后下)、自芥子各10克;石榴皮、侧柏叶、丹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焦山楂6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治慢性湿疹:大黄20克,紫草15克,黄柏5克。把以上药物洗净后,切成小碎块,装人大口瓶内,加入生菜籽油250克,浸泡一个月后使用。用药之前先用温水清洗患处,然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液涂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粉刺外治方:大黄、黄芩、黄连各5份,红花、五倍子各2份,疏黄粉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3次,连续1至2周。

治急性中耳炎:大黄20克,研细末,用50克香油浸泡,滴耳内。每次1-2滴。每日2-3次。

以上介绍的大黄药方仅供参考,中医讲究百病百方,一人一方。因此人们在使用偏方时应咨询医生,看自己是否适用,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三
《中药材大黄功效及作用》

中药材大黄功效及作用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

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

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

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

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

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

纹理,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

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成品鉴别

大黄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大黄

晶直径20~160μm,有的至190μm。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用药鉴别

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炙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好,易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药效作用

(1)泻下作用

(2)利胆、保肝

(3)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注意事项

禁忌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大黄哺乳

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四
《中药讲义之大黄》

大黄

[纲目列入草部毒草类]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及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茎和根。原植物系多年生高大草本,野生与栽培均有。大黄为我国重要药材之一,除供国内应用外,并大量出口。商品中青海、甘肃所产称“西大黄”,质坚体重,品质最佳,其内部花纹似缎面的织锦,故有“绵纹”之称:四川所产称“川大黄”。过去按产地及加工的不同分成:凉州大黄(狗头大黄、凉州瓣)、西宁大黄(蛋吉、中吉、苏吉、箱片)、岷州大黄

(岷州节)、文县大黄(文县中吉、文县瓣)、川大黄(雅黄、马蹄大黄)等规格。现除出口商品外,国内市场供应的多为统货。此外,过去还有峪黄、台黄、籽黄等“大黄”,近来又出现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新疆大黄等,藏边大黄为藏医用药,其他几种可作为外用洗药、兽药、染料,均木可作正品大黄药用,应注意鉴别。

[别名] 川军、生军、锦纹大黄。

[产地] 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岷县、文县,礼县、临夏、武威,青海同仁、同德、贵德,西藏昌都与那曲地区,四川阿坝租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祁连山北麓,西藏东北部及四川西北部。

药用大黄产于四川北部、东部及南部盆地边缘,贵州北部,西部,云南西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

[产季] 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大黄,于9~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或4、5月大黄未发芽前采挖。

[产地加工] 将根茎及根挖出,除去泥土,切去茎及细根,用磁片刮去粗皮(忌用铁器,以免变黑),按各地规格要求及大黄根茎大小,横切成片或纵切戍瓣,或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粗根可切戎适当长度的节,用羊毛绳串起,悬挂屋檐下阴干、晒干,或用暗火烟熏干燥。干后出:口外销的有的还放在竹笼中撞光。

[性状鉴别] 根茎及根呈类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卵圆形或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块片。长3~17cm,直径3~10cm。除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有时可见呈放射状纹理的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顶端有茎叶残基。切开面多凹凸不平。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不易折断,折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其中可见星点,排列成环或散在,根部横切面则无星点,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三种正品大黄的根茎切面星点排列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即根茎近顶端部分横切面具多数星点排列成1~3环,并有部分散在,根茎中下部分横切面多数星点排成l环或渐呈散在状。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棕色荧光。

商品在历史上由于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而形成多种规格,它们性状略有差异,

1.凉州大黄:原植物为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商品分两个规格:

(1)狗头大黄,根茎整个形似狗头,均未除去粗皮,顶端下部渐细而钝圆。

(2)凉州瓣:根茎对剖成两瓣者,未除去粗皮,外表有疙瘩状凸起,上部有紧密的横纹,下部有皱缩的纵沟纹,具绳孔,近两侧边缘各有棕褐色断续纵脉纵(异型维管束)。(参见照片1)

2.西宁大黄:原植物为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根茎呈卵形者称蛋吉,纵切成瓣者称片吉,横切成段呈不规则圆柱形者称苏。吉。粗皮均已刮净,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黄白色类菱形的网纹及呈放射状棕色的星点,似锦缎之花纹。横切面边缘有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髓部有星点散在。主根尾部及支根去栓皮时称水根。气清香,味苦微涩。

3.川大黄(或称雅黄):原植物为掌叶大黄及药用大黄。前者多加工成类圆柱形或纵剖成瓣块状,粗皮已除去,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残存粗皮为棕褐色。质坚实,断面显高梁碴,有锦纹,油性小。有的稍发松泡。微有香气,味苦。后者根茎大多横切成段或块,一端稍大,形似马蹄,或圆盘状,故称马蹄大黄,厚在6cm以下,外皮未除去,棕褐色,有横纹及纵沟。

4.岷县大黄:原植物为掌叶大黄。商品俗称“岷州节”。根茎多切成类圆柱形的节,也有对剖成瓣,呈牛舌状。粗皮多已除去,表面红棕色,有绳孔。质坚硬而稍轻,断面黄色,锦纹不明显。微有清香气,味苦。

5.文县大黄:原植物为掌叶大黄。文县中吉为两端切齐,形似马蹄;文县瓣系由中间纵向对

剖开,破开面中间多凹下。外皮灰黄色,多皱缩。质轻松,断面多有裂隙,锦纹不明显。香气较淡。

[品质优劣] 以身干,质坚实、断面显锦纹、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成分]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与根茎中含谷种葸衍生物,主要为蒽醌类:大黄酸(rhein,C15H8O6)、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C15H10O5)、大黄素(emodin,C15H10O5)。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C15H10O4)及其对应的葡萄糖甙。二蒽酮类:番泻甙(sennoside A、B、C、D)等。此外尚含鞣质、游离没食子酸、桂皮酸及其酯类、糖类、树脂等。据文献报道大黄的主要泻下有效成分为结合型大黄酸和番泻甙类。抑菌有效成分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掌叶大黄止血有效成分为d—儿茶素及没食子骏。

[效用] 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疗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治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治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治血热有瘀出血症。

[贮藏] 放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藏医用药] 藏边大黄Rheum emodii Wall。根茎,藏药名“曲扎”,分布于我国西藏、四川,云南,曾在西藏日喀则、拉萨,山南三地区有商品生产。其根茎呈类圆锥形,根呈类圆柱形,长4~20cm,直径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新鲜横断面呈淡蓝灰色至灰蓝带紫,有明显的形成层环及半径向放射的棕红色射线。香气弱,味苦微涩。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蓝紫色荧光。本品含土大黄甙、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不含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藏医用以治疗胃肠炎症,外用止血、治疮、消炎、愈伤口。动物试验表明本品无泻下作用。

[伪品] 70年代初期以后出现了以下几种植物的根及根茎伪充大黄药用,这些伪品的断面均无星点,现分述如下:

1.河套大黄Rheum hotaoense C.Y.Chen et C.T.Kao,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在陕西、甘肃称波叶大黄。根及根茎呈类圆锥形,多纵切成条状或块片状,长5~13cm,直径15~4cm。表面黄褐色,横断面淡黄红色,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蓝紫色荧光。本品含土大黄甙、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以及痕迹量的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动物试验表明其泻下作用很差。

2.华北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商品名山大黄、祁黄(河北安国)、台黄(山西小五

台山)、籽黄(河北阜平),峪黄(内蒙古)。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根及根茎呈类圆柱形,一端稍粗,一端稍细,长5~11cm,直径1.5~5cm。栓皮多已刮去,表面黄棕色,有皱纹。体轻、质坚,横断面有红棕色射线,无星点。气微香,味苦。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蓝紫色荧光。本品含土大黄甙、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不含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多外销作工业染料的原料及作兽药用。

3.天山大黄Rheum wittrochii Lundstr.,维吾尔名称“热万”。分布于新疆。根茎类圆柱形。长8~21cm,直径2.5~4cm。表面棕褐色,断面黄色,有放射状棕色射线,并有同心性环纹。气微,昧苦涩。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紫色荧光。本品含土大黄甙或其类似物、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动物试验表明其泻下作用很差。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五
《大黄》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六
《中药大黄的炮制研究综述》

中药大黄的炮制研究综述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理论和药物配制的需要,将药材进一步加工的传统工艺,它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 中药炮制的方法众多,与药效一般有着密切关系,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实践证明,通过炮制能使中药饮片达到一定的净度和纯度标准、消除或减低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和增强中药饮片固有的性能 。大黄作为传统中药的一种以其能泻火解毒、主治湿热黄疸、跌打瘀肿、便秘等作用,被广泛研究 。

1. 中药大黄概述:

蓼科植物中称为大黄的原植物有60多种,中药正品大黄是指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北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南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去除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大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由于大黄的炮制方法各异,因此中药大黄的处方用名也很多有: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和大黄炭.成品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文理,微显朱砂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酒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和心经 ,主要用于治疗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滞不停闭、时行热疫、暴眼赤痛、阳黄、水肿、疔疮、汤火伤等症。经研究发现:中药大黄中起药效的是以蒽醌及其

衍生物和游离苷元(如大黄酸、大黄素等)为主的一大类化合物. 在现今,大黄的炮制方法有生用、制用两大类。生用主要是粉碎、闷润(取原药材,洗净闷透,切片,晒干);制用有酒大黄、单炒、炒焦、炒炭、单蒸、酒蒸、煮制、蜜制、酒制等方法。

2. 大黄的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1. 生大黄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1.1. 炮制:其炮制为取原药材拣净杂质,大小分档,洗净,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厚片或块,晾干或低温干燥,片面黄色,呈槟榔纹及朱砂点,气味浓厚。 但须注意:生大黄体大质坚,在水处理过程中,宜采取少泡法,缓缓润透,因大黄中所含的蒽甙类极性较大,能溶于水,在热水中更容易溶解,久泡后影响药物疗效,耗损率约为15%。

2.1.2. 药性: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 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泻火解毒的功能。

2.1.3. 用途:用于实热便秘、高热、吐血、跌打瘀肿的治疗,外用能治烧烫伤(如〖金匮〗有云:治热毒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伤寒论〗有云: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

2.2. 酒大黄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2.1. 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筛去碎屑即可。

2.2.2. 药性:大黄经酒炒后,因受热及氧的存在等各种因素影响,成分有所改变,酒炒大黄受热温度较轻(160~170℃)只有总游离蒽衍

生物减量而结合型甙不受影响,耗损率约为5%,故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但酒大黄力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2.2.3. 用途:用于治疗目赤咽肿,齿哏肿痛。(如〖总录〗中治眼暴热 痛, 头肿起的大黄汤)

2.3. 熟大黄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3.1. 炮制:取黄酒润透的大黄(大黄1公斤用黄酒0.3—0.5公斤切厚片或块,置蒸器蒸茏内密闭,以武火隔水蒸6—8小时,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晒至八成干,再蒸一次,并将蒸器底下的水闷干后再干燥,片面呈黑褐色。

2.3.2. 药性:熟大黄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鞣质只减少一部分,耗损率约为30%1,因此泻下作用缓和,收敛力亦有减弱,能减轻腹痛的副作用,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

2.3.3. 用途:〖三因方〗有云:治跌打损伤,瘀血凝积,气绝欲死,烦躁疼痛的鸡鸣散)

2.4. 大黄炭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4.1. 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凉干。

2.4.2. 药效:大黄炒炭后,结合性大黄酸大量被破坏,所含鞣质仅部分被破坏,耗损率约为40%,其炭有吸附作用,因此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2.4.3. 用途: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的治疗(如:〖十药〗血不循经之呕

血、咯血的十灰散)

2.5. 醋大黄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5.1. 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用米醋拌匀,焖润至透,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5.2. 药性:醋炒大黄后,结合性大黄酸严重被破坏,,其炭有吸附作用,因此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醋大黄泻下作用极微。主要以消积化瘀止血为主。

2.5.3. 用途:用于血热有瘀出血。(如治小儿饮食过多,痞闷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

2.6. 清宁片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6.1. 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置煮制容器内,加氺完全浸没药材,用武火加热,煮烂时,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取出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的园条,于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筛去碎屑。

2.6.2. 药效:由于使用了煮、蒸(黄酒)、烘炮制方法,使总游离蒽衍生物减少,使得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药性平缓。

2.6.3. 用途:用于治疗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者及久病患者。

2.7. 其它大黄的炮制方法

2.7.1. 炒制 取大黄片,置热锅中,用微火炒黄或炒至微黄,放凉

2.7.2. 盐制 取大黄片,用微火炒至外皮微焦黑,喷入盐水。每大黄片1kg,用盐30g,水适量

2.7.3. 蜜制 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加入大黄片,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废,取出放凉。每大黄片100kg,用炼蜜18kg

2.7.4. 药汁制 先将梗大黄拣净杂质,用清水浸泡约6-8小时捞出,浸泡的水待澄清滤净泥沙杂质后,倾入锅内。每百公斤原干药加辅料(鲜车前草10kg,鲜侧柏叶10kg),与大黄分层放入锅内,用武火煮4-6小时,煮全水将近干时,加入白酒10kg,拌匀,再用文火煮约10-20分钟,吸干水分,取出。除去车前草、侧柏叶,将大黄晒晾至五成干时,用刀切成7-10mm的小方块,晒干或烘干。晒时勤翻动,以免发霉。

3.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

3.1. 中药大黄炮制的其它炮制研究

3.1.1. 解热作用

大黄生品、酒炒品、酒炖品及炒炭品水煎剂,在同等剂量下,对鲜酵母致热大鼠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持续时间达3h以上;仅受热程度强、受热时间长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在给药后3h解热作用较生品减弱,临床亦证实,单味酒炖大黄汤剂用于治疗急性菌痢。例,与生大黄组解热效果一致,而熟大黄胃肠道不良反应少3.

3.1.2. 止血作用

采用整体模型实验一一在应激状态下(拘束水浸法)造成大鼠胃乳膜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七
《中药答案》

参考答案1

一. 名词解释

1.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活血祛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祛瘀药。

5.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填空题

1.《新修本草》,唐朝 2.泻下,收敛固涩 3.1~5g,0.5~1g

4.石膏、知母等 5.栀子,山药 6.黄连、白头翁等

7.大青叶、板蓝根 8.秦艽、黄柏 9.牵牛子,金银花

10.生姜、吴茱萸等 11.相须,相反 12.牛膝,枸杞子

13.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14.半夏、白芥子 15.天麻、钩藤

16.萆薢,海金沙 17.沉香、磁石 18.山药、黄精等

19.熟地,雄黄等 20.桑螵蛸、金樱子等

三.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D 5.D 6.A 7.A 8.C

9.A. 10.A 11.C 12.B 13.A. 14.D 15.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E 4.ADE 5.ABD

6.CD 7.ABCE 8.BCD 9.ABDE 10.ABD

五.功效比较题

1.磁石与龙骨

磁石 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龙骨 收敛固涩

2.郁金与丹参

郁金 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利胆退黄

凉血活血、调经

丹参 消痈、安神

3.天南星与禹白附

天南星 善定惊止痫

禹白附 止痛、解毒

4.车前子与滑石

车前子 渗湿止泻、清肺化痰、清肝明目

滑 石 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5.大黄与栀子

大黄

栀子 清心除烦

六.简答题

1.补虚药分为几类,其主要适应于何病证?举例说明。

补气药:适应于气虚病证,气短乏力等,如人参。

补阳药:适应于阳虚病证,阳痿、畏寒等,如杜仲。

补血药:适应于血虚病证,面色苍白等,如当归。

补阴药:适应于阴虚病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如麦冬。

2.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矣”。你是怎样理解的?

药物的升降浮沉可因药物本身的气味、质地而决定,但也可因人为的炮制,配伍而使升降浮沉发生改变。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3.简述附子配干姜、附子配肉桂的功效及适应证。

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温里散寒,主治亡阳证。

附子配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肾阳虚及里寒证。

七.问答题

1.葛根、莲子、益智仁、苦参、白术均能治泄泻、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

葛根:升阳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莲子:补脾止泻,又能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

益智仁:温脾暖肾而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

苦参:清热燥湿止泻,用于湿热泄泻。

白术:健脾燥湿止泻,治疗脾虚湿盛之泄泻。

2.蒲公英、鹿茸、黄芪、煅石膏、远志均可治疗疮痈,怎样选择应用?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鹿茸:温补托疮毒,主治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稀等。

黄芪:补气、托疮生肌,主治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煅石膏:收敛生肌,主治疮疡不敛。

远志:消散痈肿,可治一切痈疽(不问寒热虚实)。

3.试述鹿茸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补肾阳,益精血: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

补肾阳,强筋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不健。

固冲任,止带:崩漏带下证。

温补托疮: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参考答案2

一. 名词解释

1.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

2.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3.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4.平肝息风药:凡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5.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二.填空题

1.五加皮、桑寄生 2.附子,薏苡仁 3.厚朴、陈皮

4.先煎,后下 5.利水消肿,泄热 6.鸡内金、金钱草

7.大黄、虎杖 8.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9.附子、干姜

10.相反,相恶 11.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12.槟榔、南瓜子

13.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14.三七,肉 15.收敛,肺胃

16.收敛、补虚 17.地榆、槐花 18.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19.延胡索、郁金等 20.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三.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D 6.D 7.B 8.D

9.B 10.C 11.C 12.A. 13.A 14.B 15.C

四. 多项选择题

1.BDE 2.A D 3.AB 4.AC 5.ACDE

6.ACD 7.AC 8.AC 9.A C 10.AB

五. 功效比较题

1. 郁金与丹参 郁金

丹参 消痈、安神

2.砂仁与白豆蔻

砂 仁

白豆蔻

3.半夏与天南星

半 夏

燥湿化痰、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

4.磁石与代赭石

代赭石

磁 石 重镇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5.杜仲与续断

杜仲 补肾阳、腰痛要药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 止血、疗伤续折,伤科要药

六. 简答题

1.温热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应分别选用何类药物?并各列举一味代表药。

卫分证:宜选用疏散风热药,“在卫汗之可也”,如菊花。

气分证:宜选用清热泻火药,如石膏。

营分证:宜选用清营分热证的药物,“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生地。

血分证:宜选用凉血药:“入血就恐耗血散血,直须凉血散血,”如丹皮。

2.中药“七情”配伍包括哪些内容?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配伍关系以及单行,合称中药的七情配伍。

3.根据教材,活血药分为哪几类,主要适应什么病证,分别列举药物说明。

活血止痛药: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痹痛、跌打损伤瘀痛等。

活血调经药: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

活血疗伤药: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伤,金疮出血等。

破血消癥药:主治瘀血程度较重的癥瘕积聚等证。

七. 问答题

1.大黄、桃仁、薏苡仁、败酱草、牡丹皮治疗肠痈的区别要点是什么?

大黄:清热解毒,泻下活血化瘀,用治肠痈,使热毒下泄。

桃仁:活血化瘀,用治肠痈,因血脉凝滞者。

薏苡仁:清热排脓,用于肠痈脓已成病证。

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用于肠痈脓已成者。

牡丹皮: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用于肠痈因血热血瘀者。

2. 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决明子均有何共同功效,应如何区别应用。

均能明目,治疗视物昏花病证。

枸杞子:补肝肾阴血,明目,用于肝肾不足视力减退。

菟丝子:养肝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目昏目暗,能补阳。

女贞子:补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视力减退。

决明子: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目暗。

3.试述人参的功效及其主治。

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补脾益肺:肺脾心肾气虚证。

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参考答案3

一. 名词解释

1.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2.烊化:用热的汤药将胶质类药物及不宜煎煮的药物熔化的方法,如阿胶。

3.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

4.温里药:凡能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5.息风止痉药:凡以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用治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证的药物。

二.填空题

1.甘、寒 2.肉桂,桔梗 3.秦艽,射干

4.地榆、槐花 5.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6.五灵脂、藜芦

7.行气、健脾 8.陈皮、厚朴等 9.石膏、知母等

10.山茱萸,淡大云 11.藿香、生姜等 12.利水渗湿,泄热

13.干姜、细辛 14.南沙参、麦冬等 15.木通、穿山甲

16.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17.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18.附子、鹿茸等

19.诃子、桔梗等 20.乌头,朴硝

三.单选题

1.D 2.C 3.D 4.C. 5.A 6.B 7.D 8.B

9.A 10.D 11.D 12.D 13.A 14.B 15.D

四.多项选择题

1.A BCE 2.AC 3.BE 4.BE 5.DE

6.ABDE 7.DE 8.ABC 9.BE 10.AD

五.功效比较题

1.陈皮与青皮

青皮 力强、善破肝郁气滞、消积化滞、治在肝胃

行气

陈皮 力缓、主行脾胃气滞、燥湿化痰、治在脾肺

2.郁金与虎杖

郁金

虎杖

3.防风与防己

防己 利水消肿、清热

祛风湿 防风 解表祛风、止泻、止痉

4.熟地与阿胶

熟地 益精填髓

补血滋阴

阿胶

5.黄芪与白术

黄芪 升阳、托疮生肌

补气、固表止汗、利水

白术 健脾燥湿、安胎

六.简答题

1.清热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叙述其适应证,并举药物说明。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八
《大黄》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植物

界:Plantae

门:Magnoliophyta

大黄-中药材药用部分

纲:Magnoliopsida

目:Caryophyllales

科:Polygonaceae

属:Rheum

英文名:Rhubarb

中药

药名:大黄

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

拉丁植物名

1.Rheum palmatum L.

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

3.Rheum officinale Baill.Radix et Rhizoma Rhei

拉丁文名

1.Rhizoma et Radix Rhei Palmat

2.唐古特大黄 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茎无毛或有毛。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3.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本种与上2种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

食用大黄(R. rhaponticum,一种耐寒的多年生植物,栽培食用其肥硕肉质叶柄)。食用大黄最适应生长于寒温带地区。叶柄味酸,常和草莓一起用来做馅,或用在水果羹和蜜饯中,也用制甜酒和开胃酒。根耐寒力强,而地上部分秋霜後即冻死。叶含有毒物质,仅在喜马拉雅某些地区,人们烹食野生种的叶。食用大黄原产于亚洲,早春由地下茎发出大簇的叶,叶形大,宽达60公分(2呎),叶柄大,直径超过25公釐(1吋),长达60公分。晚春开花,花葶大,位于叶簇中央,花小而多,绿白色。翅果有棱,含一粒种子。

编辑本段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茋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1. 蒽类衍生物分为:⑪ 游离蒽醌衍生物, 如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异大黄素(isoernodin)、虫漆酸D(laccaic acid D)、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⑫ 结合蒽醌化合物, 有大黄酸、芦荟

中药中的大黄炭是什么篇九
《中药学》

1. 【A卷】最早用图文对照写法的药学名著是:

A.《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2. 咸味药有作用是:

A.收敛固涩、补肾 B.泻下、利尿 C.软坚散结、泻下 D.软坚、利水 E.缓急止痛、行血

3. 下列除( )外,均是沉降类药一般具有的功效:

A.清积导滞 B.清热 C.解表 D.利水渗湿 E.泻下

4. 黄芪和茯苓配伍,是运用药物“七情“的:

A.相恶 B.相使 C.相须 D.相畏 E.相杀

5. 在“十九畏“中,人参畏:

A.赤石脂 B五灵脂. C.砒霜 D.官桂 E.三棱

6. 善治阴暑证的药是:

A.麻黄 B.防风 C.香薷 D桂枝. E羌活.

7. 石膏与知母的共同功效是:

A.清热生津 B.清热止呕 C.清肺润燥 D.清热泻火 E.清热解毒

8. 患者证见恶寒无汗,项背强痛宜选用:

A.蒲荷 B.牛蒡子 C.菊花 D.葛根 E.柴胡

9. 治疗肠痈的要药是:

A.蒲公英 B.紫花地丁 C.败酱草 D.蚤休 E.连翘

10. 芒硝入复方的汤剂宜: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冲入药汁内

11. 咸灵仙的功效是:

A.祛风湿,止痹痛,消骨鲠 B.祛风湿,涌经络,消骨鲠 C. 祛风湿,利水,下乳

D.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E.祛风除湿,消骨鲠

12. 既能治风湿痹痛,又能治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的药是:

A.独活 B.桑枝 C.桑寄生 D.络石藤 E.威灵仙

13. 入汤剂宜布包入煎的药物是:

A.蕲蛇 B.乌梢蛇 C.威灵仙 D.川乌 E.蚕沙

14. 治热毒血痢的良药是:

A.马齿苋 B.拳参 C.白头翁 D.半边莲 E.山慈菇

15. 最善治湿浊中阻之呕吐的药物是:

A.苏叶 B.赭石 C.生姜 D.黄连 E.藿香

16. 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的良药是:

A.黄连 B.紫苏 C.香薷 D.草豆蒄 E.佩兰

17. 化湿药的主治证是:

A.水湿内停证 B.水湿泄泻 C.湿温 D.湿滞中焦证 E.湿痹

18. 利水渗湿药常配伍什么药,以提高疗效?

A.泻下药 B.清热药 C.开窍药 D.行气药 E.祛风湿药

19. 治膏淋、白浊证的要药是:

A.石韦 B.滑石 C.垂盆草 D.萆薢 E.泽泻

20. 下列除( )外,均是薏苡仁的功效?

A.利水渗湿 B.健脾 C.除痹 D.凉血解毒 E.清热排脓

21. 附子入汤剂先煎的主要目的是:

A.充分煎出有效成份 B.增强功效 C.降低毒性 D.减轻副作用 E.产生新作用

22. 善温经通脉,并能引火归源的药物是:

A.人参 B.干姜 C.肉桂 D.高良姜 E.吴茱萸

23. 吴茱萸治何种头痛?

A.风寒头痛 B.血瘀头痛 C.痰浊头痛 D.少阴头痛 E.厥阴头痛

24. 理气药主治的病证是:

A.气滞血瘀证 B.气虚下陷证 C.食积腹痛证 D.气滞证或气逆证 E.气滞证兼饮食积滞证

25. 治疗寒痰阻滞,胸阳不振之胸痹证,最宜选用的理气药是:

A.陈皮 B.桂枝 C.香附 D.薤白 E.木香

26. 患者近日盛怒,胸胁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最宜选用何组药物治疗?

A.川楝子、玄胡索 B.橘皮、法夏 C.川楝子、茯苓 D.黄连、玄胡索 E.木香、砂仁

27. 麦芽与谷芽的共同主治证是:

A.断乳乳房胀痛 B.脘腹冷痛 C.肝胃不和之胁痛 D.肾虚遗精 E.米面薯芋食滞证

28. 既能消食化积,又能行气消胀的药物是:

A.陈皮 B.谷芽 C.木香 D.莱菔子 E.鸡内金

29. 具有杀虫消积作用,炒香嚼服,尤宜于小儿蛔虫病的药物是:

A.使君子 B.南瓜子 C.槟榔 D.雷丸 E.芜荑

30. 为提高驱虫药的疗效,当配合服用的药物是:

A.清热解毒药 B.消食药 C.泻下药 D.行气药 E.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31. 功能凉血止血,散瘀,利尿,尤宜于尿血的药物是:

A.地榆 B.小蓟 C.血余炭 D.苎麻根 E.茜草

32. 艾叶治疗下焦虚寒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是因其既能温经止血,又能:

A.养血安胎 B.补肾安胎 C.调经安胎 D.活血通经 E.行气安胎

33. 使用蒲黄宜:

A.先煎 B.后下 C.烊化 D.布包煎 E.冲服

34. 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等作用的药物是:

A.大蓟 B.川芎 C.丹参 D.远志 E.龙骨

35. 哪味药能活血通经,且为妇科经产之要药?

A.阿胶 B.莪术 C.熟地黄 D.益母草 E.艾叶

36. 用治痹痛、头痛的最佳药物是:

A.木香 B.乳香 C.没药 D.香附 E.川芎

37. 治疗湿痰之要药是:

A.前胡 B.半夏 C.白附子 D.贝母 E.桔梗

38. 具有清化热痰、除烦止呕作用的药物是:

A.竹茹 B.天竹黄 C.竹叶 D.淡竹叶 E.竹沥

39. 淅贝母的主要功效有:

A.清热化痰,解毒疗疮 B.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C.燥湿化痰,解毒散结

D.清热利湿,止咳散结 E.清热散结,解毒疗疮

40. 既能养心安神,又可收敛止汗的药物是:

A.合欢皮 B.远志 C.夜交藤 D.酸枣仁 E.茯神

41. 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A.天麻 B.僵蚕 C.石决明 D.白蒺藜 E.代赭石

42. 治疗热病高热,热极动风,手足抽搐的首选药物是:

A.石膏 B.黄连 C.羚羊角 D.大黄 E.牡蛎

43. 既能平肝潜阳,又能降肺胃气逆证的药物,首推:

A.石决明 B.磁石 C.赭石 D.牡蛎 E.珍珠母

44. 朱砂的功效是:

A.宁心安神,聪耳明目 B.镇惊安神,纳气定喘 C.镇心安神,活血散瘀

D.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E.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45. 下列哪一项不是白术的适应证:

A.脾胃气虚证 B.脾虚水停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 C.肺肾两虚之喘咳

D.脾虚气弱,肌表不固之汗多 E.脾虚气弱,胎动不安

46. 下列除( )外,均是黄芪的功效:

A.补气升阳 B.益卫固表 C.行气安胎 D.利水消肿 E.托疮生肌

47. 下列除( )外,均具有升阳之功:

A.桔梗 B.柴胡 C.葛根 D.升麻 E.黄芪

48. 下列除( )外,均是续断的功效:

A.补肝肾 B.强筋骨 C.止泻 D.止血安胎 E.疗伤续折

49. 固精缩尿止带药中,哪种药物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为平补肝肾阴阳的要药?

A.山茱萸 B.覆盆子 C.桑螵蛸 D.海螵蛸 E.吴茱萸

50. 临床应用升药拨毒化腐,最常配伍的药物是:

A.砒石 B.冰片 C.轻粉 D.煅石膏 E.炉甘石

B.多选:

51. 大中药“十八反”中,藜芦反:

A.人参 B.苦参 C.细辛 D.沙参 E.白芍

52. 治疗外感风热,常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A.金银花 B.大青叶 C.连翘 D.石膏 E.栀子

53. 茯苓的功效是:

A.利水渗湿 B.利尿通淋 C.健脾补中 D.利湿退黄 E.宁心安神

54. 常配伍用于治疗湿热泻痢的药物是:

A.马齿苋 B.白头翁 C.大黄 D.木香 E.黄连

55. 可用桃仁治疗的病证有:

A.血瘀闭经,痛经 B.肠燥便秘 C.肺痈、肠痈 D.皮肤痒疹 E.外伤出血

56. 天麻的功效是:

A.清热平肝 B.息风止痉 C.平抑肝阳 D.祛风通络 E.清肝明目

57. 桑白皮治水肿,肺热咳喘是取其什么功效?

A.泻肺平喘 B.宣肺平喘 C.润肺止咳 D.利水消肿 E.纳气平喘

58. 莲子治带下病与其何功效有关?

A.涩肠止泻 B.补脾益精 C.固涩止带 D.养心益肾 E.补益肺气

59. 鳖甲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风动等证,是取其什么功效?

A.滋补肝肾 B.滋阴清热 C.祛风止痉 D.清泄肝火 E.潜阳息风

60. 治虎喘劳嗽的药物,多与其的哪两项功效有关?

A.止咳化痰 B.健脾化湿 C.补益肺肾 D.温肺化饮 E.纳气平喘

1.桂枝的性味是( ),有( )、( )、( )等功效。

2.黄芩、黄连与黄柏均有( ),( )的功效;而黄芩善清( )火,黄柏长于清( )火。

3.茵陈性味( ),具有( )、( )等功效,为治( )要药。

4.化痰药可分为( )、( )两类,化痰药治痰证时,常与( )药和( )药配伍同用。

5.麝香的功是( )、( )、( )、( )。

1. 什么是中药学?

2. 简述栀子的功效与主治。

3. 简述三七的功效与主治。

4. 简述鸡血藤的功效与主治。

5. 简述旋覆药的功效与主治

论述:

1. 比较龙骨和牡蛎在性味、功效和应用方面有何异同?

2. 比较生地黄和熟地黄在性味、功效和应用方面有何异同?

[B卷】治疗筋脉挛急疼痛的药物,大多是何味药

A.酸 B.苦 C. 甘 D.辛 E.咸

1. 外感风热证,应选择何种性味的药物

A.辛,温, B.辛,凉 C. 甘,寒 D.苦,寒 E. 甘, 温

3.寒凝血淤,月经不调,少腹冷痛,当选用下列何种性味的药

A.辛,温, B. 辛,凉 C. 咸,寒 D. 苦,寒 E. 甘, 温

4.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麻黄清表热 B.石膏清里热 C.柴胡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D. 银花透表热清里热 E. 丹皮清血热退虚热

5.治疗阴暑证宜选用

A. 荆芥 B.桂枝 C. 细辛 D. 薄荷 E. 香薷

6.素体表虚,复因外感,恶风汗出,发热脉浮缓,当首选

A.荆芥 B. 桂枝 C. 防风 D. 薄荷 E. 香薷

7.善去中焦湿热,泻心胃火毒的药是

A.黄连 B.牛黄 C.黄芩 D.龙胆草 E.黄柏

8.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还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A.茯苓皮 B.生姜皮 C.五加皮 D.大腹皮 E.桑白皮

9.下列药物入汤剂要求后下的药物是

A酸枣仁 B柏子仁 C砂仁 D.郁李仁 E.桃仁

10.既能化湿,解暑,又能治口中甜腻的药物是

A藿香 B佩兰 C青蒿 D砂仁 E香薷

11.茯苓不治下列何证

A水肿,小便不利 B停饮所致头眩,心悸,咳嗽

C脾虚体倦,食少便溏 D热结便秘 E心悸,失眠

12.茯苓的药用部位是

A块根 B 菌核 C 鳞茎 D孢子 E 子实体

13.麦牙和谷芽的共同主治证是

A断乳乳房胀痛 B脘腹冷痛 C肝胃不和之胁痛 D肾虚遗精 E米面薯芋滞证

14.治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常以全瓜蒌配

A丹参 B桔梗 C前胡 D白前 E.半夏

15.关于龙骨,正确的说法是

A龙骨是龙的骨骼 B龙骨是龙的化石 C龙骨为大型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 D龙骨是一种贝壳 E 龙

骨是一种铁矿石

16.十八反中的乌头反

A半夏 B甘草 C牛黄 D人参 E陈皮

17.杜仲与续断的共同功效是

A补肝肾 B 续筋骨 C 安胎 D行血脉 E祛风湿

18.能够补精,养血,益气的药物是

A紫河车 B胡桃肉 C黑芝麻 D蛤蚧 E冬虫夏草

19.阿胶是功效是

A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B补血行血,滋阴,润肺 C 补血,止血,滋阴,柔肝 D补血,行血,滋阴,柔肝 E补血,止血,滋阴,温肺

20.莲子和芡实的共同功效是

A固崩止带 B养心安神 C 固表止汗 D敛肺止咳 E益肾固精

21.内服壮阳通便,外用杀虫止痒的药物是

A硫磺 B 雄黄 C磁石 D轻粉 E 升药

22.善化油腻肉食积滞是药物是

A莱菔子 B 山楂 C木香 D 麦芽 E 橘皮

23.女,40岁.近日来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恶心欲吐,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沉细.最佳选药是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小茴香 E 吴茱萸

24. 下列不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

A酸枣仁 B柏子仁 C 杏仁 D火麻仁 E桃仁

25.用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证,宜选

A浙贝母 B 川贝母 C 陈皮 D黄芩 E 牛蒡子

26.甘草的功效是

A补脾,健胃,缓急,和药 B补脾养心,缓急,和药 C 和胃,补肾缓急,和药

D养心,补肝,缓急,和药 E 补脾,润肺,缓急,和药

27.既能解表又能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A防风 B细辛 C紫苏 D 桂枝 E羌活

28.菊花的作用是

A 生津止咳 B 胜湿止痛 C止血 D和解少阳 E平肝明目

29.石膏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滋阴润肺 B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C清热泻火,生津利尿 D清热泻火消肿生肌 E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30.治疗胎热不安首选

A黄连 B黄芩 C 紫苏 D黄柏 E防风共用题干(31-34)

男性,46岁。身体瘦弱,因过饮过食,四五天大便未行。现脘腹胀痛,烦满拒按,不思饮食,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厚腻,脉沉数有力。

31.此例便秘系

A肠燥便秘 B积滞便秘 C 血虚便秘 D寒湿便秘 E阳虚便秘

32.治疗此症宜用

A大黄炭 B熟大黄 C酒制大黄 D 生大黄 E制大黄粉

33.治疗此症宜用大黄配伍

A附子、干姜 B当归、熟地 C火麻仁、郁李仁

D硫磺、半夏 E 厚朴、枳实

34.此症病人服药大便通畅后,宜

A继续服用泻下药 B服完剩余药后停药 C停止服用泻下药

D继续服药,并增加补益药 E以上均非

共用题感(35-36)

患男,45岁。反复发生小便不畅,有尿频、尿急、尿痛,且排尿时有烧 灼 感,舌红,脉细。

35.就以上症状,下面最佳药是

A藿香 B 佩兰 C 滑石 D生甘草 E 白术

36如果在以上症状的基础上,又有口舌生疮,心烦不眠,那么最佳的药物是

A茯苓 B 泽泻 C大黄 D 木通 E白术

填空题

1. 凡是 治疗心神不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本类药可分为 和 两类.

2.最大的特性可以概括二个字是

2. 肉桂和桂枝是出自同种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肉桂是以 入药,桂枝是以 入药。

3. 止血药可分为 四类。

4. 补气药中大补元气,补虚救脱的药物是

5. 蒲公英善于治疗 痈 鱼腥草善于治疗 痈红藤善于治疗 痈

6. 习称焦三仙的消食药是 三种

7. 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润肠通便的安神药是

8. 双钩入汤剂宜

9. 麻黄治疗风寒表实无汗,临床上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17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