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情诗

| 中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医助理医师】

诗经 情诗篇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纯真、热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这些抒发爱意和歌颂纯真爱情的诗篇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一、《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爱情诗大多在“风”这一部分里面。其中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作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这些情诗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执着求爱的苦恋者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陈风 泽陂》中男主人公亦在河边遇上了一位美人儿,因而使得他“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相思的痛苦比《关雎》更为深刻感人。

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他们的确唱出了人类永恒的文学主题,表现了对完美人格、完美理想的执着追求。

2、敢于反抗的奋斗者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齐风 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证明了封建礼教对当时的婚姻问题已有一定得约束力。

《郑风·将仲子》同样也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心底的抗争: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鄘风 柏舟》更是一位女子勇敢反抗包办婚姻的杰作。她爱上了一位“髧彼两髦”的英俊少年,认为只有他和她才是世上最为理想的一对儿,但她的母亲却要给她另择婿家。她誓死不从,发出“之死矢靡它”的坚强誓言,这声音千百年来具有振聋发聩、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3、大胆热烈的求爱者

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扩大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这一点在《召南·摽有梅》里女主人公急切求偶的呼唤声中便可窥见一斑: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礼制,《礼记·内则》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确规定,逾时不婚的女子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内心充满着痛苦。此诗第一章用飘落的梅树起兴。梅子成熟则下落,留在树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这正和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时不我待,机不应失。要求他趁着吉日良辰,完成终身大事。二、三章,不仅回环吟咏,重吟叠唱,而且从“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到“顷筐既之”。从“迨其吉兮” 、“迨其今兮”到“迨其谓之”逐步深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诸如此类的形象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召南 野有死麕》中那位年轻的猎人,竟以一只刚刚捕获的死麕来向女子求爱,从女子的委婉卷高中,反映出年轻猎人急不可耐的火辣辣的求爱之情。《郑风 萚兮》和《王凤 大车》都是描写女子渴求爱情的名篇。

4、坚贞不二的钟情者

伯兮羯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郑风 出其东门》则是一首宪哥对爱情和婚姻忠贞不二的青年男子的热情颂歌。写了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这位青年男子在城东门的集长上碰见了许多想云彩一样美丽而众多的女子,但他毫不动心,心里依然深爱着家中那位“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妻子。这种对待爱情的严肃热真、坚定不移的态度,委实是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

《诗经》中描写女子忠于爱情的诗篇还有《郑风 扬之水》、《周南 汝坟》、《王风 君子于役》等许多。

5、刻骨铭心的相思者

这类诗数量甚多,按形象大约又可分为三类:(1)男女倾慕的相恋者。《王坟 采葛》是其中代表。此诗写一个男子对采葛的勤劳而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与她才“一日不见”,就如同“三月”、“三秋”、“三年”那样漫长,用夸张的手法写相思之深,分外感人。(2)天各一方的相思者。《周南 卷耳》中女

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因忽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连小小的竹筐也采不满。她设想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并借酒消愁;设想她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全诗“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宛转关生,摹写曲至,故使古今闺思之祖。”(3)生离死别的悼亡者。这类诗歌数量不多,但篇篇哀痛,催人泪下。《邶风 绿衣》是以为男子悼念亡妻之作。他由亡妻生前为其精心缝制的一件“绿衣”写起,相思悠悠,痛心不已,开后世悼亡诗之先河。《唐风 葛生》则是一首悼夫诗。全诗五章,前三章,女主人悲叹自己独活人间,表示死后要与亡夫葬于一室。“全诗长哭逝者之独,深哀自身之孤,而这种孤独源于深挚的爱情。因此在诗人看来,唯有死后同穴,才能消除这份孤独,不言生前之情爱,只言死后之孤苦,而其情自见。”如此抒写忠诚深挚的夫妻之情,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6、哀怨忧郁的失恋者

《郑风 狡童》和《褰裳》都是描写女子失恋的佳作。在女主人公眼中,一个男子为“狡童”,一个男子为“狂童”。由于女子的性格和失恋的原因不同,因此对待失恋的态度亦有别:《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主人公较为缠绵,以致废寝忘食;《褰裳》主人公较为爽朗,显得坚毅果敢。

7、赢得爱情的自豪者

如《王风 木瓜》中青年男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友好馈赠之举,《邶风 静女》中那位小伙子因姑娘“贻我彤管”而“悦怿女美”的开心劲儿,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青年女赢得爱情的自豪感。《鄘风 桑中》以男子口吻,回忆美丽姑娘“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两情相好的美好时刻,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周南 桃夭》和《唐风 绸缪》都是贺婚诗,前者写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出嫁了。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反复咏唱中,写出了主人公的欢乐神情和对未来所充满的美好希望。后者写新婚之夜,男女双方喜不自胜,不知如何相爱才好的欢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几句“摹写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

8、伉俪情笃的恩爱者

《郑风 女曰鸡鸣》是些夫妇互相亲悦、警戒而充满家庭和谐气氛的一首好诗。这就难怪连对情诗常有微言的朱熹也不得不颔首称:“此诗意思甚好。读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齐风 鸡鸣》的构思与内容与此诗相似,可谓“真情实景,写来活现。”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发掘出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1、单纯美好、真挚自然

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紧贴现实生活,不做无病呻吟,感情真挚自然,摒弃了世俗偏见,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其次,和谐、自由、平等的相互追慕。《诗经》时代的感情是真挚、纯朴,而又健康活泼的。如《齐风 东方之日》,写了一个女子大胆直率地去追求她所喜欢的男子的情景,全诗爽快、直率、毫无矫揉造作,基调昂扬而健康。

2、审美观照、人性感召

《诗经》爱情诗中,男女主人公地爱情的追求大胆而热烈。在这种自然而率

真的情感态度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实质是值得人们推崇和赞同的。

首先,审美:无功利的欣赏。《郑风 有女同车》诗中的男子,在叹息不为己有之余,也唱出了心中的感动。爱情总是自私的,难免带有功利色彩。但若换个角度,摆脱自私自利的目的和功利得眼光,把自己所爱慕的异性当作审美对象,不失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这种爱也恰前一次变得崇高和伟大。

其次,忠贞: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先民的爱情观中,无不折射出气节这种高昂向上的人格风度和忠贞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如《召南 行露》中,连用反诘的口气来谴责对方,比起直诉其恶更能显出对方行径的不可容忍和自身愤慨的无法遏抑。

3、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歌总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具有的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进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让我们在对《诗经》爱情进行详细解读之时,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索求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

姓名:李衡

班级:07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学号:010107029

诗经 情诗篇二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 情诗篇三
《诗经的爱情诗》

诗经 情诗篇四
《诗经的爱情诗》

《诗经》里的爱情诗

《诗经》里最喜欢的一句爱情诗就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诗经·风雨》。既然见到了我的心上人,心里怎么能不欢喜呢?当初最喜欢这句诗是因为程英,那个灵慧的女子,救下重伤的杨过之后,在纸上反复写的就是这一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然后就因为杨过喜欢上了《诗经·淇奥》里的那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首诗写的是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在一个风雨大作、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围除听见鸡叫声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凉。可怕的寂静使她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谁能想到就在这当儿,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愈,她是多么欢喜啊!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在淇水汤汤,曲岸回环的岸边沙洲,有一片竹林绿得青青翠翠。想必是一个阳光碎金,微风明丽的傍晚,淙淙流水边的竹林,修长幽静,映水和鸣,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心旷高远的心思。而这样悠长的心思,又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起了一个绝世优秀的男子。人的思维感觉真是奇怪,完全不相干的人和风景,竟然会在感动的灵犀间由此及彼,奇妙的联系起来。就如看这个竹林的猗猗青青,就联想到了那个男子的风华绝代。

诗歌的美,在于感觉上的美。这首《淇奥》,就是在描述一个优秀的男子给人的美好感觉。这个男子,容光绝世,优雅从容,气度沉稳,深藏如水。每次读这首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的惊叹,心里不尽的想象那高华的风采如玉如枳。男子如果有堂堂的相貌,并不就此算得上好男子。男子的好,在于气度,在于性情,在于其人格的魅力。若是只相貌好,那便是流于男色,成了T台上的走秀,美则美矣,但并不触动内心。

而《淇奥》里的卫武公,却是一个丰华绝代的好男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指其性情稳重尔雅,而“如金如锡,如圭如壁”则是指举止庸容高华。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治玉曰“琢”, 治石曰“磨”,一个男人的性情竟然能够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

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这样的男子,即便是远远的看见,不曾交得一语半句,也会是照耀得女子整个身心都亮敞起来了。更何况这个男子气度竟然如琴瑟的声音那样悠远不凡:“瑟兮僩兮”。

然后就是那首广为流传的《邶风·击鼓》。你可以不知道这首诗,但是你不可以不知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这首诗主要叙述了一位征夫对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怎能不流泪蒙眬,肝肠寸断!

另外《诗经》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为后人所传颂,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表达了远

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正如汉乐府中的《上邪》所吟唱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经 情诗篇五
《《诗经》中经典爱情诗注释》

《诗经》中经典爱情诗注释

提要:《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一轴巨幅画卷,当 时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以及世态人情、民俗等等。但《诗经》中的爱情诗在中国文艺的百花园中是那样鲜艳夺目,使后代无数读者叹为观止。《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是与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独具的风格分不开的。首先便是初民社会在“男女大防”上的相对开放性,这可在《周礼》等典籍中找到依据。这是产生那些健康、活泼又大胆波辣的爱情诗的土壤,于是造就了《诗经》爱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完美、诗歌情境美、艺术个性突出等独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注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和保存了我国先秦时期商代到春秋中期以前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70多首爱情诗,占全部作品数量的四分之

一。这些爱情诗全面、细致地反映了人们的爱情生活,有层次地抒发了各个阶段上的情感。爱情是“风”诗的主要内容,《诗经》的爱情诗是迄今可见的中国最早的爱情诗。抒发了各个阶段上的情感,塑造了一批爱情主人公的典型形象,而且还高度地概括了许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具有珍贵的价值。下面将以《诗经》中经典的爱情诗为例进行注释。

【其一】《关雎》:

[1][2]关关[1]雎鸠,在河之洲[2]。

[3][4]窈窕[3]淑女,君子[4]好逑。

[5][6]参差[5]荇菜,左右流[6]之。

[7] 窈窕淑女,寤寐[7]求之。

[8] 求之不得,寤寐思[8]服。

[9][10]悠[9]哉悠哉,辗转[10]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11][12]窈窕淑女,琴瑟[11]友[12]之。

[13] 参差荇菜,左右芼[13]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1]]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玉篇》,《广韵》后起之字。雎鸠:一种水鸟。《尔雅 释鸟》:“雎鸠,王鸟。”郭璞注:“鹏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边食鱼。《淮南子· 泰族训》:“《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毛传》:“雎鸠,王雎也。”

[[22]]洲:水中的陆地沙滩。《说文》作州,洲是俗字。

[[33]]窈窕: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容貌美好。《毛诗传笺通释》:“《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窈窕”一词,古人兼指内心与外貌两方面而言。淑:好,善。品德贤良。

[[44]]君子:《诗经》中贵族男子的通称。逑:配偶。

[[55]]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

“叶径一二寸, 一缺口而形圆如马蹄者,菜也。叶似菜而稍锐者,荇也。”

[[66]]流:按《毛诗》训用作“求”。《鲁诗》训流为“择”亦可通。

[[77]]寤:睡醒。寐:睡着。

[[88]]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思服,二字同义,思念。胡承珙《毛诗后笺》:“《康诰》曰:要囚,服念五六日。服念连文,服即念也,念即思也。”

[[99]]悠:忧思的样子。

[[1100]]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1111]]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1122]]友:友好交往,亲近。《广雅· 释诂》:“友,亲也。”

[[1133]]芼:拔取。选择。

【其二】《桃夭》:

[1][2]桃之夭夭[1],灼灼[2]其华。

[3][4]之子[3]于归,宜[4]其室家。

[5]桃之夭夭,有焚[5]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6]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11]]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22]]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

[[33]]之子:指出嫁的姑娘。于归:古代称女子出嫁。或单称归。《毛传》:“于,往也。”

[[44]]宜:和顺,和善。马瑞辰《通释》:“宜兴仪通。《尔雅》:“仪,善也。”室家:指夫妇。朱熹《诗集传》:“仪者,和顺之意。”

[[55]]焚:果实很多的样子。

[[66]]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其三】《绿衣》

[1]绿兮衣兮,绿衣黄里[1]。

[2]心之忧矣,曷[2]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3]心之忧矣,曷维其亡[3]!

[4]绿兮丝兮,女所治[4]兮。

[5][6]我思古人[5],俾[6]无訧兮!

[7][8]絺[7]兮绤兮,凄[8]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11]]里:在里面的衣服,似即指下章“黄裳”之“裳”,而不是夹衣的里层。衣在裳外,衣短裳长。从上下说,衣在上,裳在下;从内外说,衣在表,裳在里。

[[22]]曷:同“何”,何时。已:止。

[[33]]亡:通“忘”。这两句和《小雅·沔水》篇“心之忧矣,不可弭忘”意同。

[[44]]治:理。

[[55]]古人:故人,指故妻。(《古诗·上山采蘼芜》篇“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殊”,也是称故妻为故人。)

[[66]]俾:使。訧:过失。这句是说故妻能匡正我,使我无过失。

[[77]]絺:细的葛布。绤:粗的葛布。丝和絺绤都是做衣裳的材料。

[[88]]凄:凉意。这两句是说絺绤之衣使人穿着感到凉快。

【其四】《静女》

[1][2]静[1]女其姝,俟[2]我于城隅。

[3][4]爱[3]而不见,搔首踟蹰[4]。

[5][6]静女其娈[5],贻[6]我彤管。

[7][8]彤管有炜[7],说怿[8]女美。

[9][10]自牧[9]归荑,洵[10]美且异。

[11]匪女[11]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11]]静:安详、善。靖的假借字。马瑞辰《通释》:“郑诗‘莫不好静好’《大雅》此诗静女亦当读靖,谓‘善女’。”姝:美好貌。

[[22]]俟:等待。城隅:城上的角楼。

[[33]]爱:通“薆”,《方言》引作“薆”,隐蔽。薆而:犹“薆然”。朱熹《诗集传》:“不见着,期而不至也。”

[[44]]搔首踟蹰:用手挠头,同时犹豫不进,这是焦急和惶惑的表现。

[[55]]娈:与“姝”同义。

[[66]]贻:赠送。彤:红色。彤管:涂红的管子,未详何物,或许就是管笛的管。一说,彤管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郭璞《游仙诗》:“陵冈掇丹荑”,丹荑就是彤管。依此说,此章的“彤管”和下章的“荑”同指一物。

[[77]]炜:鲜明貌。

[[88]]说怿:心喜。女:通“汝”。这里指彤管。

[[99]]牧:野外放牧牛羊的地方。归:通“馈”,赠贻。荑:初生的茅。彼女从野外采来作为赠品,和彤管同是结恩情的表记。

[[1100]]洵:诚然,确实。洵美且异:确实是好看而且出奇。

[[1111]] “匪女”两句是说并非这柔荑本身有何好处,因为是美人所赠,所以才觉得它美丽。

【其五】《氓》

[1][2]氓[1]之蚩蚩,抱布贸[2]丝。

[3]匪来贸丝,来即[3]我谋。

[4]送子涉淇[4],至于顿丘。

[5]匪我愆期[5],子无良媒。

[6]将[6]子无怒,秋以为期。

[7][8]乘彼垝[7]垣,以望复[8]关。

[9]不见复关,泣涕涟涟[9]。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11]尔卜尔筮[10],体[11]无咎言。

[12]以尔车来,以我贿[12]迁。

[1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3]。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4]。

[15]士之耽兮,犹可说[15]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6]。

自我徂尔[17],三岁食贫[18]。

[19][20]淇水汤汤[19],渐[20]车帷裳。

[21][22]女也不爽[21],士贰[22]其行。

[23][24]士也罔极[23],二三[24]其德。

[25]三岁为妇,靡[25]室劳矣。

[26]夙兴[26]夜寐,靡有朝矣。

[27]言[27]既遂矣,至于暴矣。

[28]兄弟不知,咥[28]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9]及尔[29]偕老,老使我怨。

[30]淇则有岸,隰[30]则有泮。

[31][32]总角[31]之宴,言笑晏晏[32],

[33][34]信誓旦旦[33],不思其反[34]。

[35]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5]!

【注释】

[[11]]氓:民,男子之代称马瑞辰《通释》:“氓,唐石经作‘甿’。《方言》云:‘氓,民也’《说文》又云:‘甿,氓也。’”魏源《古诗徽》释为流亡之民,亦通。蚩蚩:同“嗤嗤”,戏笑貌。 《毛诗》训为“醇厚之貌。”《韩诗》训为“意能和悦貌。”均可通。

[[22]]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33]]即:就。谋:古音。匪:读为“非”。“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

[[44]]淇:水名。顿丘:地名。丘:古读如“欺”。

[[55]]愆期:过期。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过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66]]将:愿请。

[[77]]垝:和“垣” 同义,墙。

[[88]]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

[[99]]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1100]]卜筮: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草占卦叫做“筮”。

[[11]]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12]]贿:财物,指妆奁。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13]]沃若:犹“沃然”,润泽貌。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14]]耽:沉溺,贪乐太甚。

[[15]]说:读为“脱”,解脱。

[[16]]陨:黄貌。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17]]徂尔:嫁给你。徂,往。

[[18]]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19]]汤汤:水盛貌。

[[20]]渐:浸湿。帷裳: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21]]爽:差错。

[[22]]贰:“貣”的误字。“貣”就是“忒”,和“爽”同义。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17][18]

方行为不对。

[[23]]罔极:没有定准,变化无常。

[[24]]二三其德: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25]]靡:无。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26]]兴:起。这句连下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

[[27]] “言”字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生活既已过得顺心。

[[28]]咥:笑貌。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喜笑如常。

[[29]] “及尔”二句言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现在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30]]隰: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水边。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31]]总角: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称总角。宴:乐。

[[32]]晏晏:和悦貌。

[[33]]旦旦:明。

[[34]]反:即“返”字。不思其反:言不想那样的生活再回来。

[[35]]哉: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其六】《子衿》

[1][2]青青子[1]衿,悠悠[2]我心。

[3]纵我不往,子宁不[3]嗣音?

[4]青青子佩[4],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5][6]挑兮达兮[5],在城阙[6]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1]]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衣领。或读为“紟”,即系佩玉的带子。《颜氏家训·书证》:“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

[[2]]悠悠:忧思貌。《集传》:“悠悠,思之长也。”

[[3]]宁不:犹“何不”。嗣:《释文》引《韩诗》作“诒”,就是寄。音:谓信息。这两句是说,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

[[4]]佩:指佩玉的绶带。

[[5]]挑达:往来貌。

[[6]]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闻一多《风诗类钞》:“城阙,是青年们常幽会的地方。”

结语: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诗经》中描述的事情跨越时间很大,达五百多年,因此我们分析时也要看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其爱情诗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整体来说,周代婚姻恋爱的习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有的作品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女子的热恋和追求。有的描写男女幽会,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也有的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

诗经 情诗篇六
《诗经中的爱情诗》

JoumalofJibnRadioandTVUniversi何No.1。2011(TotalNo.109)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l期(总第109期)

试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王建华刘

(大安市职教中心,吉林大安131300)

摘要:<诗经>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题材丰富,内容深刺。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影。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荑和节奏感。<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始。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1)0l一0088一03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形象的历史反映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诗经》的题材相当广泛,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很大的比重,其中有不少情思优美、清新可喜、打动读者心弦的优秀之作。下面,试谈一下这些爱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大胆的,“寤寐求之”、“辗转反侧”,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这种朴实的感情和大胆的表露,是只有民间情歌中才会有的。这首诗是写男求女的,《诗经》中写女求男的作品量更多,与男求女的作品同样好。

2、有的爱情诗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和不安。例如:《邶风・静女》写情人幽会,把民间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一个故意惹逗,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3、表现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如《秦风・蒹葭》表现了对远方的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苦恼。主人公独自在水喧徘徊往复,神魂不安。悬思远望,惆怅已极。三章诗反复吟唱同一内容,而在时间上渐次推移,在情绪上逐步加重,层层渲染,从而塑造了一个情思满怀、不惧险阻却难以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的生动形象。

4、表现情人离别痛苦的代表性作品是《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了不得会面时的真挚相思之情。对于热恋中的情人,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很多诗篇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生活,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各种情境和心理,这些爱情诗绝大部分体现了下层劳动者的纯洁、健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向往幸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质朴高尚的审美情趣。其中有的作品透过爱情生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同题,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按内容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类:

1、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感情十分淳朴、热烈坦率。例如;《诗经》中的头篇《周南・关睢》就是一首相思恋歌,诗中的主人公热恋着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为了她竟至长夜无眠“辗转反侧”。他写自己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

收稿日期:2010一11—28

作者简介:王建华(1964一),吉林大安人,大安市职教中心副主任,讲师。刘颖(1974~),吉林大安人。大安市职教中心讲师。

・88

万方数据

王建华刘颖试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分离是极大的痛苦,哪怕是短暂的时光,在他或她的感觉上也是觉得很长,难以忍耐的,真是度日如年。此诗表现了对情入无比深切而热烈的爱。

5、有的情歌抒发了失恋者的优思或表达了对干涉自由恋爱的封建势力的不满与反抗。

有证据表明,当时男女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已经受到礼教的束缚和干预了。《齐风・南山》诗中就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的诗句。但礼教的压迫和束缚,窒息不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和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于是就产生了冲突。《廊风・柏舟》就是一首反抗家长干预、追求婚姻自由的作品。诗中的少女,热恋着一个剪发齐眉的少年,但她母亲却强加干涉,从而激起她的怨愤和反抗。她痛苦之极,呼天喊娘,声称誓死不改变主张,表现出坚贞的爱情和强烈的反抗

精神。

6、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

《诗经》中有一部分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有的描写了夫妻感情笃厚、和谐欢乐,家庭生活和荚。如《郑风・女日鸡鸣》是夫妻枕边絮语,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对话,表现了劳动人民和谐的家庭生活,以及夫妻问真挚的感情。

有的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遗弃为主题。如《卫风・氓》,它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它叙述了一个女子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蒙骗,与他结了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但男子却变了心,最后竟遭遗弃,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折磨和痛苦。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婚姻上的悲剧,揭露了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

以上,就是《诗经》中爱情诗的主要内容。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始,大量的优秀诗作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如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章法多变、句式灵活等等。下面,谈谈这些特点在爱情诗中的表现。

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

所谓赋,就是以质朴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作直接的陈述描写,即兴地取眼前事物作引子,引出所要歌咏的正题。

《邶风・静女》整篇是以赋体来叙事的,全诗三章,旬句以铺叙敷陈之笔出之。这首带着牧歌情调的民间诗歌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僻静的地方幽会

万方数据

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约会的全部过程。全诗以男子口吻写出。诗用赋的方法情景逼真地写出了对情人幽会时的诙谐风趣的场面,叙事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性格特点也有所刻画。可见,赋的方法并非仅是直陈其事,淡而无味,它要求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深沉的生活感受。要求作者有灵巧的构思和摹情拟态展现事件进程的高深造诣。

《诗经》中运用比的表现手法,不仅限于简单机械的比喻和比拟,还具有形象描写的鲜明特点,这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情绪,构成诗歌的意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象《卫风・氓》中第三章写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是一个颇有生活实感的形象鲜明的比喻,用桑树枝叶繁茂鲜润,比喻女子初嫁时的妙龄韶华之年。“于嗟鸠兮,元食桑葚!”,又是一个比喻,用斑鸠吃桑葚,比喻女子沉迷于男子的爱情。古人认为:斑鸠过多地吃桑葚会被迷醉。诗以此比喻女子一旦沉溺于热恋之中会失去清醒的头脑而吃亏上当,从而无从分辨好人坏人。这些寓意深刻而又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主人公的生活感受,使主题更为鲜明。

诗人被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客观事物所触动,于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当诗人把触动他的事物加以描绘或叙述,形成简短的诗句并用作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时,这开头便称为“兴”。“兴”虽然只是个起头,但它在诗中往往起到极巧妙的作用.能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作用。例如:《秦风・蒹葭》一诗,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发端,首先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露重霜浓的清凉景色。,全诗三章都用秋景起兴,把一片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有些起兴往往是托物象征。如《周南・桃天》,三章分别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桃之天天,有菩其实。”、“桃之天天,其叶蓁蓁。”起兴,用桃花初开时的艳丽象征出嫁少女的青春容颜,用桃树果实灿烂象征新娘未来多子,用桃树枝叶繁茂象征女子给夫家带来兴旺发达。

有描写环境,烘托气氛或写景寄情的起兴。诗中的兴,往往是构成诗人的情感化的表象,并起到描写环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周南・关睢》借睢鸠鸟的鸣春求偶,相依相恋,以兴起歌者对爱情的追求。由此不难看出,这样的具有象征性的兴,是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达情意或再现境况的外应物象。

2、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

(下转第133页)

・89・

吴坤浅议数学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应用

纵坐标是收入累计百分比。如果收入是绝对均等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每1%的人口都得到1%的收入,累计99%的人口就得到累计99%的收入,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累计收入曲线就是上图中的对角线oL,图中标明是“绝对平均线”。

假如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当然这也是一种设想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口均一无所有,即99%的人完全没有收入,而所有的收入都在1%的人手中,即1%的人拥有100%的收入,累计分配曲线是由横轴和右边垂线组成的折线oAI,。图中标明是“绝对不平等线”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那么相应的曲线既不是折线oAL,也不是对角线oL,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那条向横轴突出的oCL曲线,也称为洛仑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一般来说它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公平。

洛伦兹曲线oCL和对角线oL之间的那块月牙形区域S(图中斜线区域)可以看成是贫富之间的那条沟坎,也叫做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S大小,可以用来表征实际收入分配与理想境界的差距:不平等面积S越大,洛伦兹曲线oCL和对角线oL离开的越远,说明收入差距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严重。反之,不平等面积S越小,洛伦兹曲线oCL和对角线。乙靠的越近,说明社会收入差距越小,贫富两极分化越不明显。

不平等面积S的确定,借助于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很容易地就可求出:

用x表示横轴,y表示纵轴,y=f(x)表示洛伦兹曲线oCI.,则不平等面积S为

s=』5=[x—f(x)]dx=寺一,3f(x)dx不平等面积S所占最大不平等面积SaoAL(△oAL的面积)的比例

SS△oAL

。”…”…丢一』5f(x)dx2

12

=1一』5f(x)dx

所以基尼系数G=1—2J3f(x)dx。

人类历史所有技术、所有文明的推动者应该是数学,没有数学将人类的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记录

下来,将各种不同的语言同化到数字和方程上面,那么人类将永远处于思想家时代,不会有多少进步。数学才是真正的思想,是人类用以发现真理,接近真理的最终手段。

参考文献:

[1]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2]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李辉.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典型案例[R].大学敷学课程报告论坛,2009.

[4]李心灿.高等数学应用205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史树中.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上接第89页)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们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酒浆。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经选译[M].黄山书社,2005.[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显著特点。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召南・摞有梅》,可谓这类作品的别有情趣的一首高唱珍惜青春,渴望爱情这一主题的民歌。诗三章连续用三个“求”字,写出了女子心情的急切,也写出了她的矜持自重,明明是她渴望男子的爱,却偏从男子方面着笔,希望人家来求自己。这颇有分寸的用语似直而曲,刻画了春心萌动的少女复杂的心理与纯真的情怀。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的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

2005.

【3]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33

万方数据

诗经 情诗篇七
《诗经爱情诗大全》

诗经爱情诗大全

夜讀《詩經》,最喜「風土之音曰風」的風詩。——各地方的民謠民歌。素來,中國的民歌就動聽,讀了《詩經》更感覺了民歌的妙,旁的不說,單看《詩經》中的愛情詩就知道了。

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採集荇菜的女子真是美好,叫年青人一見鍾情。可惜,女子忙於採摘,不知君子情深,君子亦只能夠是夢裡與美麗的女子互訴衷情。這磨折人的愛情啊。】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游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分明是愛了一個人,卻又不曉得她在哪裡,只知道她就在河水的那一方。想要去尋了她?路途卻過於艱難,只能夠想像她就在那裡了。可望不可即的愛情有多磨折人呢?只有落到了個人身上才體會的出罷?】

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都說女兒的心是海底的針。我不去,你便不來嚜?甚至不給我一個音訊?叫奴家在城門樓上如影隨形的徘徊盼望,一日不見,竟是過了三個月,多麼磨人!】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宛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美好的愛情往往始於邂逅„„】

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秀外而慧中。這樣女子怎麼能夠不叫人心生無限的愛意呢?】

采 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月而秋,秋而歲,思念越來越濃烈。勤勞美麗的姑娘總是讓人無限嚮往愛慕的呀。】

木 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所謂「投桃報李」,總要讓愛著的人兒安心的呀。】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女子恨嫁,古已有之?梅子落地,青春將逝,如何不令人心慌?只願年青的人兒快些來。】

漢 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於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於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女子美好,讓人愛慕,卻只是想想而已。白日夢做得做不得?】

擊 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與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丧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最著名的話就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了罷?可是,張氏愛玲卻說這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一首詩,因為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人支配的。可不是嚜?這詩的最後兩句正是這樣意思:相距太遠無法重見,相離太久無法信守誓言。——感情的誓言其實很無力,說說而已,當真的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0883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