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寒衣

| 中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医助理医师】

欲寄寒衣篇一
《闺怨诗整理》

香闺幽怨谁识得

——诗歌分类鉴赏之闺怨诗

学习目标:

1了解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2识记该类诗的意象 3把握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掌握该类诗的表达技巧

一、主题思想:

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 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 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 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借此暗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二、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三、常见技巧 :乐景写哀愁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四、闺中人的身份

1.宦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凝妆:盛妆。2、悔教:悔使。

译文: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赏析:

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2.商妇

《罗贡曲》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赏析:诗中描写一位商妇对聚少离多的怨恨,丈夫外出经商久久不归,这位商妇发出“朝朝误妾期”的怨辞,与“朝朝江口望”一样,朝思暮想、一往情深的结果却是行踪无定、杳无音信。后两句则更是突发奇想,将重心落在“早知”上,写她的悔恨之意。早知潮水有信,还不如嫁个弄潮儿,强如嫁给失信的商人,落到今天独守空房的境地,如此落笔,奇思异想,可见思之深,怨之切。

3.宫妇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赏析

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

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画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4.征人妇

《子夜吴歌· 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怎么也吹不尽,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什么时候才能平定敌人(胡人),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赏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

五、闺怨诗的情感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一: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二: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撷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寄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却被不知趣的黄莺惊扰了她的美梦。表现 了女子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和对丈夫的思念、想往。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期盼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女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 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 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寄征衣(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宫 怨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宫女那种哀 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 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五:表现闺中人的伤春、惜春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六: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 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七: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托志帷房” 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 《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 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

欲寄寒衣篇二
《思妇闺情》

2010年高考复习: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

刘兴文

一、 概念

所谓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题材分类:在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堪为这方面的代表: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术语,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就是“荷花”,也称“莲花”,后两个称呼浅近通俗,而“菡萏”则有一种庄严之感。“翠叶”也即“荷叶”,而“翠叶”之“翠”字,则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贵之名物,也同样传达出了一种珍美之感。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消”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以“残”字,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尽在不言中了。若改为“荷叶香销荷叶残”,虽意义相近,音律尽合,但感受却已全非了。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至于梦中之相见,是梦中之思妇远到鸡塞去晤见征人,还是鸡塞之征人返回家中来晤见思妇,则梦境迷茫,不可确指,也不必确指的。“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第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很有代表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起句将眉喻为山,初见文心。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次句写懒起女子的睡态,从行云流动设喻,生动地传写出鬓发轻笼拂扬之状。一个“度”字使鬓发有了飞动感受;一个“欲”字又赋人的鬓发以人的情感;而“香腮雪”三字,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整句活画出一幅女子未醒的娇慵神态。三四两句写她梳妆打扮的情景。这女子懒懒地起床,姿态娇慵,无精打采。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画眉、弄妆。这里“懒”、“弄”、“迟”三字,富有表现力地描摹了她的情态,不言自喻地刻画了她的心情。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前两句写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结拍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行文至此,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第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李商隐在《嫦娥》中这样写道: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

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三、闺怨诗的内容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从其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李商隐的《为有》一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首句先说人和环境均佳,人为无限娇女,环境有云屏相围,可以说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均已具备。次句又继之说居地和气候皆好,即身在京都,且适逢冬寒去尽。照理说在这样十全十美的条件下,这对夫妇应能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然而却不能,却要“怕春宵”。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后两句以“无端”这种带嗔怨、不满口吻的词语为导语,引出了原因。原来是因为丈夫须早起上朝,这样作妻子的就不能同丈夫同拥香衾,共享好梦,这岂不要恼杀人也么?丈夫一去,这金碧辉煌的屏风摆在那里还有什么意思?住在繁华的京城里又怎么样?春暖花开的美景带给人的恐怕更多的是烦闷,丈夫纵然能佩得金龟袋,地位显赫一时,可现在人去楼空,让妻子独居于此又有什么意思?所以有了第四句“辜负香衾”四字,前三句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均形同虚设一般,真的要让这女子气不打一处来,所以要概叹这种事太“无端”,太没来由,太让人提不起精神来了。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生动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情。黄莺在古诗中是可爱之物,声音清脆动听。可这位女子却听得心烦火起,竟要将它赶走,岂不令人奇怪?原来是因为这只黄莺鸟光顾自己没完没了地鸣唱,只懂得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而全不理会屋里的女子正在午睡之中,并且还正做着好梦,梦中她来到辽西,正同远征中的丈夫相会呢!这只黄莺鸟真是太不知趣了竟然吵醒了女主人公,惊破了她日夜以求的美梦,将她从与丈夫相聚的甜蜜的美梦中拉回到孤身独处的严酷现实里,岂不要恼杀了她吗?所以,她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诗一开头,首联叙事,交代地点、背景与事件,揭示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是连年的边塞战争。指出了少妇闺怨的原因,也寓有讽刺的深意,因为使少妇和征夫远隔两地,只能望月相思,就是由于“频年不解兵”,战事未能早日结束的缘故。所以接着的三四两句,以无限哀怨的声调,通过月光的流照,抒

发了两地的相思的苦情:“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这里,照在闺中的应是团圆之月,于今照在边地军营之中,倒成了离别的象征。正因为这样,五六两句才着重写了两地相思之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的,意思是说,少妇在闺中年年盼啊,夜夜想;良人在边地也是夜夜想啊,年年盼。虽然关山远隔,但彼此思念的情意是一样的。然而,要到什么时候,这两地相思才能变为一处欢聚呢?边将无能,恐怕这相思是无望的吧。“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是丈夫同时也是妻子的渴望。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儿行千里母担忧”。丈夫在外,在家的妻子何尝不担忧、牵挂呢?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问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战争频繁而残酷,驻守边地的成千上万的将士在沙场英勇牺牲,使得他们的妻子独守空闺,寂寞终身。陈陶《陇西行》用沉痛的笔墨描绘了这一情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元代姚遂的《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问,妾身千万难。”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为最突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诗的首联,寥寥十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宫女希望恃貌取宠而结果却幽闭深宫的怨愤情绪。她正在后悔不迭啊,原以为自己长得漂亮,进宫可以获宠的,哪晓得于今竟过着这样清冷寂寞的生活,真是误人青春啊。所以对着镜子,也无心去梳妆打扮了。是真的怨恨自己长得漂亮吗?不是,而是怨恨那有眼无珠,不识美丑的皇帝,这一句真是石破天惊之语!第二联说:既然不能以容貌取悦于君王,哪还要去修饰什么仪容呢?而第三联,则对春天悦耳的鸟鸣、浓密的花影进行描绘,既起到了春怨的点题作用,更重要的,是把宫女的幽怨和这美好的春光进行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宫女的寂寞和凄凉。鸟儿是这样的欢欣,花儿是这样的盛开,而宫中美女呢,竟是如此的哀怨和忧伤,这该是怎样的不幸和不平啊!尾联,以过去对比现在,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愁苦。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良人:丈夫。 玉关情:思念征人远戍之情。

蝶恋花 欧阳脩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 阶 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用丝罗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附:宫怨诗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简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宫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香儿倚在门边,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这个春分,又有一些调门的了。可她总也撞不上,并不是她不够贴心,以前她主子还在的时候,她还是很得宠的。只是现在人去楼空,不免又是冷清又是寂寞。原来同她一道的姐妹夏莺也因为讨另外一个妃子喜欢,也喜气洋洋地归位新主子了。于是这冷门儿便是越来越冷了。她又怕沾上一个脾气暴的主子,又难以忍受现在的孤独。夜半时分,她总会孤零零地倚在窗边,看星星看月亮。可是最令她心酸的是,这天从来都想泼了墨一样,没星星,月亮也是残月。这种时候她一般都会想起才被送进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她可是个冰清玉洁的小美人儿,还是选秀女时被招进宫的。她进来时跟大多数宫女一样,都抱着一种幻想。她以前可想被哪个阿哥相中,哪怕做个小的也好。现在一想便庆幸当时没那个运气,要不然独守空楼又是怎样一种落莫。还是最初的好。她叹了一口气,手托腮帮子,眼睛泪汪汪的。原来家是穷点儿,可一家亲亲热热,没逢过年还可以弄个“半空儿”玩儿玩儿。现在又如何呢?忽然,她站起来,依着墙一面来到了窗外的园子里。这儿开了一朵淡黄色的花儿,叫不出名来。香儿心中不免有了一份怜惜,觉得这花跟她一样命苦。这花并不是不美,却也无人观赏。香儿自知自己被幽禁在这深宫中,空自消磨青春,容色调谢而无人问津,正像那无声无息地凋零,飘入御沟随着流水二去的宫花。

欲寄寒衣篇三
《闺怨诗鉴赏20100817》

欲寄寒衣篇四
《闺怨诗》

欲寄寒衣篇五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该类诗的意象

2、掌握该类诗的表达技巧

3、总结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总结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闺怨诗分类

•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二、闺中人的身份

• 宦妇(官太太)

• 商妇

• 征人妇

• 宫妇

• 游子妇

• 弃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宦妇 悔、怨、思念

《罗贡曲》 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商妇 埋怨、后悔、盼归、思念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 前殿 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 坐到明。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宫妇 怨、思念、寂寞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征人妇 思念、担忧、怨战 、盼团圆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三、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四、【常见意象】

•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五、常用技巧

乐景写哀情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直抒胸臆

细节描写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虚实结合

六、闺怨诗感情探究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一: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陌头杨柳色”使女子触景生情,表现了女子对丈夫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后悔与怨恨。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二: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撷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寄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却被不知趣的黄莺惊扰了她的美梦。表现了女子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和对丈夫的思念、想往。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期盼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女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寄征衣(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宫怨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五:表现闺中人的伤春、惜春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六: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七: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托志帷房”

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

以相思寓渴望抱效;

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

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 摸鱼儿·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七、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李清照

欲寄寒衣篇六
《闺怨诗鉴赏》

欲寄寒衣篇七
《子木集八》

兰亭赋

谁家玉弦独自听, 小园香径自赏樱。 独钓唯有江上行, 芳心还许他人明。

蝶恋词

小径竹路情由堪, 两心相悦难为言。 红粉才子若双入, 不为江山一红颜。

叹良辰

双十年前风雨夜, 生生啼哭惊满月。 当时只道糊涂人, 堪叹今不英雄魂!

蝶恋

雨点芭蕉声声鸟, 春园小楼轩窗摇。 过马行人车马斯, 未见官人等笺字。 奈可他地也相思, 朱颜粉落红颜里!

无为诗

花间行乐戏水台, 小园竹径独自开。 待到桃花开尽日, 复使仙桃换酒时!

离情赋

欲寄寒衣转自伤, 独夜话凄凉,

梦里见时细思量! 堪忘!

雨打蕉叶月斜时, 此意谁知?

欲将相思寄新词, 又恐随风去, 难忆

闺怨

寒灯夜伴冷素裙,醉倚寒栏拭锈钗。芭蕉雨打声渐崔,思君不能入梦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1494.html

    上一篇:爱情小短语

    下一篇:最佳爱情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