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医助理医师】
形容石榴的词语篇一
《关于石榴的诗句》
石榴诗句
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环。” 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戴复古《山村》:“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涂林应未发,春暮转相催。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还忆河阳县,映水珊湖开。”
白居易《喜小石榴开花》:“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小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但知烂漫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元 马祖常 《赵中丞折枝石榴》
“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石榴的来源,也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
生红一撮掌中看,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
庭榴
明杨升庵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西园石榴开
宋欧阳修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
最怜夏景铺珍簟,尢爱晴香入睡轩。
乖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摇拥车辕。
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山石榴寄元九
唐白居易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柳宗元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
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孔绍安
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孙逖
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
海上移珍木,楼前咏所思。遥闻下车日,正在落花时。
旧绿香行盖,新红洒步綦。从来寒不易,终见久逾滋。
唐
方干
海石榴
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满枝犹待春风力,
数朵先欺腊雪寒。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干。
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
咏石榴
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城.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喜山石榴花开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题山石榴花
内容:
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内容: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七律·农家乐
作者:邓柔刚
门前屋后绿油油,四季飘香入画楼。
桃树花开红艳艳,石榴果熟滑溜溜。
芭蕉蔽日垂长吊,金桔满枝挂彩球。
政策归心开富路,农家老少乐悠悠。
元稹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
石榴园下禽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作品:奉和袭美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
金焰欺寒却照霜。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
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虞美人·次韵和飘零沧桑上阕》
千重碧树莺啼乱,香陌春行倦。红裙妒杀石榴花,为言客愁无不在天涯。
形容石榴的词语篇二
《石榴的诗句 文档》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这是诗人杜牧咏石榴的一首绝句
赵中丞折枝石榴
元:马祖常
“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石榴的来源,也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
生红一撮掌中看,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
庭榴
明:杨升庵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西园石榴开
宋:欧阳修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
最怜夏景铺珍簟,尢爱晴香入睡轩。
乖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摇拥车辕。
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山石榴寄元九
唐:白居易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鹦粟,黄蜡纸裹红瓠房。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柳宗元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
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侍宴咏石榴
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孙逖
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
海上移珍木,楼前咏所思。遥闻下车日,正在落花时。
旧绿香行盖,新红洒步綦。从来寒不易,终见久逾滋。
海石榴
唐:方干
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
满枝犹待春风力,数朵先欺腊雪寒。
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干。
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题山石榴花
内容:
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内容: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七律·农家乐
作者:邓柔刚
门前屋后绿油油,四季飘香入画楼。
桃树花开红艳艳,石榴果熟滑溜溜。
芭蕉蔽日垂长吊,金桔满枝挂彩球。
政策归心开富路,农家老少乐悠悠。
元稹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
石榴园下禽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作品:奉和袭美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
丹华乞曙先侵日,金焰欺寒却照霜。
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
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七绝和汉宫秋词长咏石榴花
榴花初染火般红,果实涂丹映碧空。
自古人夸多子贵,如今徒惹恨无穷。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山石榴
【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庆清朝榴花
年代:【宋】作者:【王沂孙】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薰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馀数点,还胜春浓。
朱熹《榴花》
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邻村。坠萼可怜人,风吹落幽户。
王义山《石榴花诗》
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石榴已著乾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
义山另有《石榴》诗一首:「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吉庆、团圆的佳兆。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许是因人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久而久之,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人们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丽所征服,就称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形容石榴的词语篇三
《24_石榴》
形容石榴的词语篇四
《石榴》
授课日期 11 月14 日
形容石榴的词语篇五
《石榴》
形容石榴的词语篇六
《石 榴》
石 榴
郭沫若
【教案背景】为了突出在互联网条件下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的实际问题,着重以互联网条件下的应用为创新方向,我将传统教案与互联网应用相糅合,希望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能正确运用互联网搜索技术、高效率地利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在当前的科技教育背景下,将教育教学工作做的更完美。
【教学课题】 《石榴》
【教材分析】本文是郭沫若文艺散文《丁冬草》中的第三章,写于1942年10月31日,时值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爱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抗日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基于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
2.朗读、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形神兼备的描写。
3.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方法】阅读法、对话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要求学生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奇崛(jüé) 枯瘠(jí) 玛瑙( mǎonǎo ) 琢成(zhuï) 犀利(xī) ......
劈刀( pī) 皓齿(hào ) 束缚( fù ) 唾津(tuî ) 潜溢(yì) .....
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劈刀:刀背较厚的刀,用来劈竹子、木头等。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不禁,不能自制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忍笑
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
二、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介绍与作品有关的资料。
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
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我们曾在初一学习过他的《天上的街市》。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课文共有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石榴的可爱,表明自己感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赞美之情。
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2.细读课文,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第二段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杨柳树相比,通过比较,充分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第三段,描写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把它誉为“夏季的心脏”。首句用“最可爱”领起全段,引出对石榴花的赞美:“深红色”的以鲜艳的色彩动人,单瓣的“陆离”以色彩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以华丽珍贵悦人,这是从形态色泽美的角度描绘石榴花的“最可爱”;而“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则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点明了作者觉得它“最可爱”的深层原因。
第四段形象地描绘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骨朵逐渐翻红,花瓣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那样多的花瓶儿都插上了花,这用“奇迹”一词来称誉一点也不过分。
第五段形象描绘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红玛瑙的花瓶儿”,承前一段而来,“希腊式的安普刺”是它的中期阶段,“中国式的金罍”是它的后期阶段,果实进一步成长,就在表皮上出现各种斑驳的花纹,于是有了“各种锈形”。这种种比喻,生动逼真地展现了“一段妙幻的演艺”。
第六段,形象地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之情。
由老师示范带领同学们深情朗读。
五、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这一块教学时要注意鼓动学生,调动欣赏的情绪出来。)
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
例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又如“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
2、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如:“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又如,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第二段,描写石榴的枝于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六、迁移训练
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写出的话短小而富有寓意,答案不求统一。
七、小结
中心思想: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二至六段。
2、选用《合作手册》。
附录板书:
爱石榴——最可爱
↓ 枝叶:奇崛清新(比较)
(美好) 画石榴—花朵:色彩动人、抗争骄阳(精神、形态美) 石榴 ↓ 果实:透明光嫩(成熟的形态)
赞石榴——夏天的心脏
【教学反思】
这篇散文线索非常清晰,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理清课文思路,对理解课文很有好处。课文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顺序结构全文,上课层次比较清晰,板书也很清晰,层次感强,比较好。但朗读时孩子门兴趣不是太浓。初二的孩子似乎不太喜欢朗读,这一点需要好好培养和训练。另外,课文里有这样的一个句子“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的破口大笑起来”是个病句。要跟学生讲清楚。两个班的学生都有发现,这一点非常好。通过这点,让学生懂得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发现问题的道理。
形容石榴的词语篇七
《24 石榴》
24 石榴(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积累“郁郁葱葱、成熟、急切、酸溜溜、甜津津、顿时”等;书写“盛、扒、熟、挂、摘、顿”六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能正确找出并积累描写石榴花的句子以及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
4、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喜爱家乡的石榴,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一、 复习引入
1、复习词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石榴》一课,可爱的石榴宝宝带来了它的一群好朋友,让我们去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出示: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成熟的喜讯、玛瑙般的子儿
2、引入:我们知道《石榴》一课的作者,他的家乡在——(枣庄),那里有闻名中外的——(石榴园)。作者把自己家乡大名鼎鼎的石榴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写到了它——(郁郁葱葱的枝叶、越开越盛的花朵、成熟可口的果实)。
3、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石榴园,去好好看一看、品一品石榴吧!
二、圈划词句,赏析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正确。
2、提问:春天来了,石榴树有了什么变化?
3、指名回答。积累: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4、读文划句:春天,石榴树抽枝长叶,到了夏天,石榴树就开花了,石榴的花可美啦!轻声读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5、指名交流,学习句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喇叭。
(1)指名读正确。
(2)理解: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3)自由读,说说:我看到了( )的石榴花。
(4)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
◆石榴花的颜色:郁郁葱葱的绿叶,映衬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这句话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是(火红的)。
板书:火红
◆石榴花的数量:还有哪些词语中也写出石榴花开得很多很多?指名交流。
板书:挂满
◆石榴花的样子:(链接图片)课文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石榴花的样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板书:小喇叭
(6)引读:(要求:小耳朵听仔细,看看谁的耳朵灵。)石榴花真美呀!你看,绿叶配红花,颜色就够迷人的,——(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它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挂满了枝头)。它们的样子才叫逗人喜爱呢,——(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喇叭)。
(7)男女生合作读第二小节。
6、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慢慢谢了以后,树上就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那么,石榴的果实又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数句子,用手势告诉老师,指名分句读正确。
2、外皮颜色: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颜色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指名读正确。
(2)自由读句,圈出描写外皮颜色的词语。
(3)指名交流。
(4)对应图片出示:青绿色 青中带黄 黄中带红 一半儿红,一半儿黄。齐读词语。
(5)提问: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6)交流、泛红。
板书:先„„渐渐„„最后„„
(7)齐读句子。
(8)看看图片,试着说一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神奇)
(9)小结: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呀,他抓住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来描写外皮颜色的变化。
(10)齐读。
3、可爱样子:作者不但关注了石榴颜色的变化,它的外形特点也逃不过作者的眼睛。(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指名读正确。
(2)石榴真的会笑吗?在作者的笔下,石榴就像一个个(孩子、娃娃)。师生合作读。
(3)想象说话: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仿佛在说:“ 。”
(预设1:仿佛在说:“我已经成熟啦,快来品尝我的好滋味吧!”预设2:仿佛在说:“真开心,我终于长大了!”)
(4)指导朗读: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4、配乐朗读第三小节:让我们一起有声有色地读一读,通过朗读吸引更多的人去喜欢石榴。
5、过渡:刚才石榴娃娃邀请我们快快去品尝它的滋味,我们快去摘一个下来吧!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出示第四小节:指名读正确。
2、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挨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1)指名读正确。
(2)石榴子儿的样子:玛瑙般的、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3)指导朗读:石榴成熟了,里面的子儿真讨人喜欢。分组比赛读。
3、学生品尝石榴子儿,交流品尝到的口感。
4、出示句子: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指名读正确。
(2)石榴子儿的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3)理解:顿时(立刻,一下子)。
(4)指导朗读:看谁最能读出石榴的味道来,让我们感到清爽无比。男女生比赛读。
5、填动词,体验品尝石榴的过程。
出示:这时,你( ) 下一个石榴,( )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挨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几粒( )入口中( ),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6、齐读第四小节。
三、总结全文,拓展说话
1、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游览了枣庄的石榴园,作者观察得这么仔细,描写得这么细致美好只是因为他喜欢吃石榴吗?(是因为那是家乡的石榴,他爱家乡,爱家乡的味道,他是借家乡的石榴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
2、引读2—4小节,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
春天来了,石榴树开始生长了,瞧!(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
天,石榴树就热热闹闹地开花了,(郁郁葱葱的绿叶中,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喇叭。)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慢慢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首先变化的是石榴的果皮颜色,(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石榴娃娃的样子也特别逗人喜爱,(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石榴娃娃等待着丰收和采摘,(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挨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别急,让我们一起品尝石榴的味道吧!(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3、(机动)指名结合板书介绍石榴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24 石榴
枝叶
火红
花朵 挂满
小喇叭
果实 先„„渐渐„„最后„„
酸溜溜 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