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医助理医师】
描写一处喜欢的场景篇一
《写一个熟悉的场景》
《学写场景》说课稿
教学内容:学写场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场景”,了解写好场景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学习具体地描写一个场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场景,抓住其特点,描述时能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能观察生活中的场面,并能表达出来。
教 法:
1、课前积累:阅读描述场景的习作,积累相关语句。
2、创设情景:进行“扳手劲”比赛,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场景。
3、引导学生写场景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场面。并想想它们各有什么不同。将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各组选出3——5名选手,参加扳手劲比赛。为习作提供素材。
创设场景,引导观察、描述。(20分钟)
师:今天我们来进行“扳手劲”比赛 ,甲乙两组各选派6位同学分两次参赛,胜利者将获得精美奖品一份,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生:在《运动员进行曲》中甲乙双方运动员上场,分列于课桌两边。其余的同学组成两支啦啦队,为甲乙双方的运动员加油助威。
师:提示同学们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场上气氛,说得好的同学同样获得一份精美礼品。
观察提示:
(1)准备比赛的运动员动作、神态,猜测他们的心理活动。
(2)啦啦队员的动作、神态,猜测他们的心理活动。
(3)整个场面的气氛怎样。
生:开始比赛: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师:看到刚才的比赛现场,我们很激动,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场面吗?
(1)生1„„
(2)生2„„
(3)生3„„
师:为比赛优胜者和口头作文好的同学颁奖。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创设比赛场景,让同学们有条件观察比赛双方及啦啦队员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心理体验。为学生建立“场面”概念,抓住场面的特点,提供真实而富有个性的感性认识条件。】
师:刚才,有的同学观察还觉得不过瘾,我们再来一次比赛好吗?大家可要认真观察啊?看谁能进行现场解说,现场描述比赛场面?并且告诉我们这个比赛场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的?
生: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生1:比赛分为“开始-——相持——结局”。可以按这样的顺序写,这样文章的脉络才清晰。抓住这个场面紧张、激烈的特点。
生2:他们俩„„抓住人物的表情才能生动。
生3:他们俩„„要写出人物的动作才具体。
生4:观众同学有的„„有的„„有的甚至„„这样“点面结合”。
师:啊,太棒了!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为你们骄傲!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写一个场面只要抓住这样几点就没问题了:
①要从环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表现特点;
②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写全体,又要写个别,写个别要注意代表性。
板书:
先面后点
写 场 景 先人后境
抓特点,写具体
师:第二次颁奖„„
【设计意图:组织一次扳手劲比赛,估计部分学生观察容易粗枝大叶,忽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观察,对自己的心理感受也可能体验不深,再进行一次比赛,能让全班同学对现场发生的每个细节观察得更仔细,对自己此时的心情体会得更深刻。有助于学生抓住场面的特点具体地描述。】
师:引导分析本次习作要求:
自己熟悉的 真情实感
要求 反映场景的特点
写法 先面后点:语言、动作„„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发挥想象 抒发情感
二、合作探究,领悟方法。(7分钟)
师:同学们能把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场景给我们描述一个,让大家一起高兴、一起激动、一起感受一下吗?
生1„„
生2„„
生3„„
师:相机板书
描写一个熟悉的场景
室内听课 (安静、偶尔讲话)
升旗活动 (庄重、严肃)
场景 体育比赛 (紧张、激烈)
庆祝活动 (热闹、喜庆)
街上购物 (热闹、忙碌)
师:每个场景,由于环境、人物活动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景,这就是场景的特点。要写好场景就要注意反映出这个场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生:谈谈自己所见场景的不同特点„„
三、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场景(10分钟)
生:写自己熟悉的场景,教师巡视,作个别引导。
生: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余的同学进行评议,也可进行口头修改。力求从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反映了场景的特点,是否注意了点面结合,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进行评议。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知道:熟悉的场景是自己认真观察过的,有真实的感受的场景。写这样的场景,才能写出特点,达到内容具体的要求。
四、拓展训练,举一反三(3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写场景的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多观察自己喜欢的场景,自觉地多练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设计意图:我顺应孩子的天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复苏各种知觉,在尽情参与学习活动后获得独特的自我感受,并且自由地运用语言表达观察所得,从“看到的”到“想到的”再到描述场景。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表达的训练。并通过“奖品”诱惑激发学生勇于比赛、大胆表达的兴趣。不仅体现了“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有助于养成他们积极向上、乐于观察表现的情感态度。】
描写一处喜欢的场景篇二
《场景描写》
场景
一、 导入
1、回顾《最后一课》,在情节开端部分有一处场景描写∶“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分析这一描写的作用?
″前一句对自然景物写得轻松明快,让读者从中品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重:后一句对社会环境的描写,真实而简洁的指出了林绿鸟鸣,绿草如茵的法兰西国土已被普鲁士军队占领贱踏。作家匠心独运,仅用两句,就勾勒出一副殖民地生活的典型画图,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
2、回顾《故乡》,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记性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景物色彩明快、艳丽,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确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分析这一描写的作用?
这样描写景象,突出了现实中故乡每况愈下的悲哀,反映了日趋凋蔽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3、请学生回忆联想,场景描写还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突出形象特点(性格)
(4)渲染环境,奠定基调;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5)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发展线索。
(6)揭示或深化主旨。
二、阅读小说《炮兽》
(一)《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如果你是导演,这场戏你认为应该分成那几个场景来拍摄?并给这几个场景你一个分标题) 讨论明确:《炮兽》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场景:
场景一:惊心动魄的炮兽肆虐。(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
场景二:紧张激烈的人兽大战。(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
场景三:跌宕起伏的赏功罚罪。(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二) 场景探究:
1、问题引入: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炮队队长?还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将军)?或者是炮兽?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 插入内容简介:《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发革命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小说节选部分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2、美丑对照,探究场景(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的功能。) 雨果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
1)炮兽的庞大、凶猛、威力无穷与人的渺小、怯懦、无能(全景)。 课文相关内容:
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拟人)。
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比喻、排比)。
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
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可适当探讨小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
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聚焦)
课文相关内容:
船长和大副的表现;两人关于上帝的对话。
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
3)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课文相关内容:
船员——大家都沉默起来,让大炮继续弄出可怕的闹声。
炮队队长——突然间,在这个没有人能够进去,只有那尊自由的大炮在里面跳动的“竞技场”里,出现了一个手里拿着铁棍的汉子。 他一只手抓住一根起重铁棍,一只手拿着一条打着活结的舵索,从方窗眼跳进中甲板里。
可是汉子继续搏斗,有时甚至是他向大炮进攻。
4)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课文相关内容:
炮队队长——那汉子站在一个角落里,手里紧握着铁棍和带子,背靠在一根船骨上,两条小腿稳稳地站定,仿佛两根钢柱;他的面容苍白,镇静,凄苦,像在甲板上生了根似的,等待着。 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斧劈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被迫退到船舷上的汉子已经到了绝境。
神秘老人——可是直到现在一直站着不动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冲了出去,动作比这一切凶猛的搏斗更加迅速。……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危险的动作,即使是一个受过杜罗塞尔的《海上御炮术》里面记载的种种技术训练的人,也不会做得更合适,更准确。 在这一场景中,雨果也是通过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写出了老人的智勇与果敢。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其实,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
描写一处喜欢的场景篇三
《写一个场景》
描写一处喜欢的场景篇四
《如何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描述一个完整需求场景》
如何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描述一个完整需
求场景
【编者按】本文作者朱晨,供职腾讯CDC。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描述应用场景是在对产品需求进行分析时最简单直接的阐述方式。
在文中,作者将应用场景描述为需求场景,这种讲法更加形象。因为对场景的描述就是一个分析用户需求的过程,解读这个过程可以更容易的对用户需求做出分解并从中找到吸引用户的关键。
需求场景是一种更接地气的分析和描述用户需求的方法(个人偏爱“需求场景”这个词)。它应该拥有这样的结构:
“在某某时间(when),某某地点(where),周围出现了某些事物时(with what),特定类型的用户(who)萌发了某种欲望(desire),会想到通过某种手段(method)来满足欲望。”
需求场景的意义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中,产品经理/产品策划首先会提供一份功能列表。这种功能列表所使用的描述方式往往是以程序为导向的,比如“商品列表支持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序”。
这种描述方式的弊端是:
产品经理得出该结论往往是因为竞争对手拥有了该功能,而非分析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合作伙伴(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开发工程师)不能直接体会到该功能是为了帮助用户实现什么目标的,也就不知道这个功能的价值,究竟能给真实的生活带来何种变化。
而以需求场景的方式描述需求,就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弊端: 产品经理知道这个新开发的功能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交互设计师可以从中获知这种需求场景的细节:“发生频率,需求强度,用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辅助工具”
其他合作伙伴更容易了解到这个功能的价值,更能够及时表达意见,否决不靠谱的功能,并对有价值的功能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干劲儿十足。
如何判断一个使用(需求)场景有价值?
依照以前所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当用户具有某种需求时,会尝试使用各种手段来满足它。当环境中不存在转为为之设计的解决方案时,用户就会用各种尽可能能找到的东西来凑活(你们知道飞机杯、充气娃娃之类的东东对吧)。 当实在是找不到任何解决方案时,用户就只能憋着了。当很长时间里都无法发现解决方案时,用户就会绝望(学名叫习得性无助),并压抑尝试的行为(没有网购前,正在上班的你无论多么强烈地想给老婆买结婚纪念日的礼物,都不会去开网页)。但是,一旦把这种解决方案拿到用户面前,请他试用,他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对它爱不释手(想想在12306上订票成功时的心情吧,虽然确实烂)。
所以,就诞生了两种衡量需求场景靠谱程度的方法:
调查现阶段用户是否在凑活着使用某种产品,心里在骂娘,但还忍着用(又想到了12306对吧)。
用最低廉的成本做出一个基本能用的解决方案,请目标用户试用,询问体验。
使用(需求)场景的描述方法和各部分必要性
前面提到,需求场景应该如此描述:
“在某某时间(when),某某地点(where),周围出现了某些事物时(with what),特定类型的用户(who)萌发了某种欲望(desire),会想到通过某种手段(method)来满足欲望。”
各部分信息存在的意义如下:
when,where,with what
这几点信息其实统一地描述了需求产生的环境。从这些环境信息可以分析出诱发需求的条件和需求产生时的环境条件。
例如,“在候机时,候机厅里,用户看到手机电量过低时,会想要充电”。
基于此,可以分析出,用户是在电量低的信息刺激下,想要充电。当时他所在的位置是候机厅,一个充满电器,但是没有插座开发给乘客的地方。 who
需求场景还需要分析是什么样类型的人有这种需求,他有什么样的能力可
以潜在地帮他实现目标。
继续前面的例子,坐飞机的手机用户都可能会有这种需求,因为他们下了飞机一般都会联系家人报平安,联系别人来接机,等等。坐飞机的这些人一般都比较有钱,会带着现金或者信用卡。
desire
对需求的描述有一些注意事项,那就是某种需求背后往往还有更深层次某种需求,它只是这种需求的解决方案。
比如想给手机充电是一种需求。但背后的需求可能是打发无聊、给家人保平安、看目的地城市地图、联系旅行社等等。给手机充电只是这些背后需求用户自己能想到的一种解决方案。
不断一层一层分析需求可能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那么,一旦满足某种需求实在太难,满足它背后的需求也是可以的。比如,假设在候机大厅提供充电太难,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电视(打发无聊)、刷信用卡的公用电话(给家人保平安)、提供该航班目的地地图(看目的地城市地图)、代定酒店(联系旅行社)。
method
method是用户现有的解决方案。把现有解决方案清晰地描述出来可以帮助产品团队判断竞争对手是谁。这种竞品往往不局限于同行业,只要目标需求一样,就是竞争对手。
例如,针对获取地理信息这个需求,卫星地图的竞争对手可能是纸质地图,指南针和指路大妈。
有了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就可以更明确地知道这种用户需求是否存在,强度如何,我们的新方案有何优势,对方是否弱爆了。
综上,基于需求场景分析用户需求,可以让产品更接地气。
作者博客:雪鸮的啁啾
文章来源于:
描写一处喜欢的场景篇五
《写好一处熟悉的场景》
描写一处喜欢的场景篇六
《场景描写》
描写一处喜欢的场景篇七
《写好一个场景》
一、入题快,点明题目,含蓄地点明主题即可,迅速引入具体事件的记叙。
开篇第一句话紧扣文章的题目。接着2-3句话写文章的主题。
如:这个城市一到夜晚便万家灯火,车水马龙的景象时刻在显示着这个城市的富足。如果不是遇见了“你”,我绝不会看到这个城市的“贫民窟”,我也不会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足”,可以说,“你”才是真正的“百万富翁”。
二、场景描写来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然后引出事件的开端。
1.描写场景,为人物的出场设置悬念或者铺垫等
先写场景,借用风景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4句话左右描写场景,其中可以用其他人物来对比(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或者烘托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句话议论点出风景的特征。场景要为主题服务。
先想好,你对风景的定位是什么?风景的定位来源于主题的定位。
如:主题是穷而益坚。
那么场面的特征是穷,即艰苦、恶劣
人物的个性是坚韧、坚强、坚毅
其他人物就是懒散、胆怯的性格,写其他人物就要写懒散、胆怯(对比)
场面的特征是艰苦、恶劣
那么风景的特征应该是艰苦、恶劣
如何表现艰苦、恶劣的风景?
用形容词、成语、叠词、颜色词、拟声词、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最后一个一般是反面描写,其他是正面描写。既然最后一个是反面描写,那么它相反的风景特征应该是富足、繁华。
例子:
时至阳春三月,妈妈便让我去小区的干洗店送冬天的衣物去干洗,也正好放松放松我被数理化题目折腾的筋疲力尽的脑筋。(交待故事的背景 1)。虽然是晚上七点,但是整个城市霓虹闪烁(成语),一如白昼一般(比喻、夸张 2)。我走进了这家干洗店,可是迎接我的是孩子的接连不断的喷嚏声,我很讶异(心理描写),接着老板娘讲了:“不好意思,我们这有点冷,我赶紧让我儿子把窗户用砖头堵上。”(语言描写 3)随着老板娘的招呼声,我看向那扇窗户:老式的、六个格子的玻璃窗,其中两扇是破的、这种窗户我儿时在乡下奶奶家看到过。(4 正面描写、形容词点出破旧的特征)这么破旧啊?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窗户!这是怎样的家庭?我忍不住心理嘀咕一下。(5 心理描写、议论点出这家贫穷的特征。)我忍不住打量了这户人家:墙上是用石灰糊成的,一只白炽灯闪烁着,这是这户人家唯一的电器。(6 细节描写)
(当然你也可以把议论放在最后写,也就是前面正面描写家境的贫寒,后面一句话对贫寒的家境议论,这边不苛求。)
2.人物出场
要至少用3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一个有个性的、符合人物身份的(真实的)、积极的(主题要积极啊,人物也要积极,尤其是写平凡人物的积极最好)、与主题有关的人物。 如:
主题是穷而益坚
人物的个性是坚韧、坚强、坚毅
下面就是所有的描写方法的目的都是要塑造一个坚韧的寒门子弟。(人物的言语、动作要符合寒门子弟的特征,要符合小孩的身份。不能小人说大人话,也就是小孩说话方式要幼稚,不能过于成熟。)
(1)第一个场面中的人物 10句
两种策略:
①先用肖像描写来点出人物的身世,在肖像描写时采取白描的方式(纵向)和细节描写的方式(横向)。对出场的人物先静态描写。
②肖像描写要个性化,围绕人物特征来展开肖像描写(可以先概括整体再局部细节夸张化。细节夸张可以对眼睛、眉毛、衣着、神态、手等夸张);
具体如下:
A穿着:2句,一句描写,一句用议论(可以兼用对比)点出穿着的特征。比如,要点出一个贪慕虚荣的他穿着的落魄,可以写:
三九天穿一件单薄的阿迪的外套,由于长时间的穿着,有些褪色,有些泛黑,同样是蓝色阿迪,他同桌的羽绒服在灯光下显得很光鲜、绚烂。当然这是200和2000的区别。 B眼睛:2句,一句描写,一句用议论。
犀利——睿智、有主见
炯炯有神——年轻;大而无当——呆滞;这两者可以写境遇的落魄、时光的残酷。 眉目含情、笑起来一双眼弯成两个豆角——活泼可亲。
C嘴:2句(一句描写,一句用议论)
抿得很紧——倔强
嘴唇很薄——口才很好、巧舌如簧
眼睛滴溜溜地直转——善于观察、机灵、机变
D手:4句 是要用细节描写,之前怎么样?(夸张)之后怎么样?(夸张),两层在构成一种对比。
十年前,她的一双纤纤素手,白净中泛着粉红的光泽,十指又长又细,敲打台面时如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旋转,那么优美而线条流畅,简直可以去做手模。
十年后,这双手,又粗又圆,到处是老茧,原来玉色的指甲全没了,只留下光秃秃的凹面。手上的纹路像极了山谷里的沟沟坎坎。(细节描写就是对原来的平面进行特写,如何特写,比喻、夸张、对比、形容词、叠词、拟声词、成语等)
小航长着一双明眸,在她的眼帘中你能看到外面闪烁的灯光,那个现代化的世界(夸张)。这是一双澄澈的、未谙世事的眼睛(点评)。这双眼睛碰到了我内心的柔软处,我忍不住说:“我带你出去买几条裤子吧?”(眼睛)(起承转合)
小航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问到:“”为什么?’’小航的嘴抿得很紧,怎么也不愿意说,我一连追问:“是我送给你的,不要钱。”我看了她依然紧闭的嘴,意识到:哦,对了,她不好意思!(心理描写)“你如果觉得有负担,我们去我朋友那,她开童装店,那里衣服也是过季的,你帮她处理,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嘴)
小航看到我执意如此,终于启动了她的尊口,但眼神却分外坚毅(眼睛要写神),用带着贵州腔的普通话(符合人物身份)说到:“谢谢姐姐,我还是不需要。妈妈告诉我,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如果接受了,必须要报答她,这样,我只能给你多干洗几件衣物,这样我的作业就来不及做了。”我心里想到:尽管才8岁,却十分懂事、乖巧,与我平日接触到的那些养尊处优的城市儿童待人接物简直是云泥之别(点评、对比)。
说完,小航将砖头堆上后便从床底下拿出一张小板凳和一块小木板,她蹲在地上,将小板凳上架上那块小木板,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接着埋头做作业。整个流程,动作娴熟流畅,俨然一个熟练工。(手、点评、比喻、细节描写。细节描写除了用对比之外,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动态的特写。)
点评:
以上是第一个场景中的人物第一次亮相
场景的特征是贫苦的
人物的性格是善良、坚毅的
运用了第一种策略来进行肖像描写,通过局部的穿着、眼睛、嘴和手来进行描写,从而点明人物的身世和性格。(个性化的肖像描写)
中间可以运用插叙来进行联系主旨的比较,但不宜过长,控制在150字以内。
人物出场可以运用肖像描写。关键性的情节之后可以辅以心理描写
情节的波澜之后,可以辅以一个关键性的细节描写,比如动作的细节描写,进行分解动作,从而对前面的波澜进行一个补充,达到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景物描写来辅助人物心情的表达,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慢慢收拢到结尾点题。
结尾要点出该事件反映出的文章的主题,建议主题深刻。(用1-2句话点明主题,用1句话点明题目)
以难忘的军训写一篇作文(400字以上)提纲:一.声音+点题(设问)二.详写.具体写军训中热闹、紧张、严肃的场面(集体、几个人或你本人、军人或同学们)备注:1.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以难忘的军训写一篇作文(400字以上)
提纲:一.声音+点题(设问)
二.详写.具体写军训中热闹、紧张、严肃的场面(集体、几个人或你本人、军人或同学们)备注:1.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变化过程 2.声音词、破折号、好词好句和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谚语、反问) 3.体现集体——几个人——本人——集体。
三.略写 议论:
反思你这次对军训的体会和理解。联想名人(军人成功的简要历程)5——6句(运用对比:正反两面对比)
四.结尾.点题+排比式体会
往事如烟,时间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4天半的军训生活过去了,可是这一次军训生或像挣扎在我心上,令我终身难忘.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在操场上等待教官的到来.
一会儿教官来了他是一个脸黑黑的,不高不矮,不胖不搜的教官,他姓江,将官介绍了几句,就立刻入正题,第一项,站立(立正)首先要抬头挺胸,收下巴,好了,站十分钟,教官在我们身边走来走去,时而说说这个同学,时而纠正几个同学的错误,时而又调整已下队列.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时间就像一只蜗牛,在表盘上慢慢蠕动着,同学们热的直流汗,从额头流遍全身,“停,大家休息一下“这时同学们累的直在抱怨,军什么训啊!真是的. 第二天,我们主要练四面转法.
„„
到了比赛的时候教官交代我们一些事情,轮到我们班了,心里还真有点紧张,结果出来,我们班并没有拿到奖,不过在我们心里,我们已经赢了,这4天半的军训生活下来,我们都在很认真的学,我们也很喜欢我们的教官,教官马上就要离开我们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几天过去了,我们虽然晒黑了,但是我们依然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
军训,他不但锻炼了我们的的身体.还让我们学会了坚持,这一次军训,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点面结合写好场面描写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在课上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展现人物性格。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
使作文有深度。
二、导入
三、什么叫场面描写?
四、阅读品味,感知写法
片段一: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②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③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①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②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③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都德《最后一课》 片断二:
“①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②有一次在龙街村子里举行,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几个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桌子,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利索,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其中最当行出色是龙街村子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的唱下去。”————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思考:探究(一)
1、这两个片段描写是什么?这两个片断所写的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2、写法总结
3、看下面的片段,说说有什么问题?
片段:
在操场上许多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跳绳。参加跳绳的同学聚精会神,侧耳听枪声,周围还站满了观众。比赛的枪响了,我们班跳得最好的A同学刚刚一抬腿就被沙粒滑了个大趔趄,后面的同学连忙把她扶起来继续跳。她腿被擦破了皮,脸上的汗水直淌,可是谁能顾得上那些呢?这是参加比赛啊!
4、探究(二)
那这几点内容在顺序上怎么安排呢?看一下上面的课文片段 ,思考一下,它们先写什么,在写什么。
五、作业:
1. 拔河比赛
2. 下午放学
3. 升旗仪式
注意:场面描写中的“点”或“面”,使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并注意写作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