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的诗

| 中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医助理医师】

感慨的诗篇一
《感慨良多的古诗词》

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74人评价) 8.4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燕子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唐宋词鉴赏辞典》 录“双飞去”)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木兰诗 / 木兰辞

(3049人评价) 8.2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贴 通:帖;惊忙 一作:惶)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龟虽寿

作者:曹操【魏晋】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感慨的诗篇二
《512感慨诗歌》

随着一声通天巨响

血与泪

大片大片地

浸透了灾区人民的前胸

这一场震“殇”

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家庭

震痛了全国人民的心

此刻

我们的同胞

正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我们的美好家园

就倒在了废墟之中

为何

一次又一次的灾难

竟无情地降临在我们的祖国

我的兄弟姐妹身上啊

那一双双伤痛的眼睛

那一声声无助的呻吟

那一幅幅目不忍睹的悲惨画面

让我们的心也在一瞬间被掏空

哭泣 哭泣 哭泣

天灾既难避免

地祸也难预知

我在受难中的兄弟姐妹呀

我之一己绵力虽小

但当每一份绵力组合起来

定当成为千万股滔滔不绝的源泉

天地无情人有情

我在受难中的兄弟姐妹呀

为重建我们的美丽家园

让我们擦干眼泪

让我们挺起胸膛

让我们携手并肩

在这倒塌下去的废墟上

重建一座无比坚实 永不崩塌的城堡

让我们众志成城

五月十三日

汶川未眠

十二日下午二点二十八被摇醒

空旷的大街

清寞的庭院

被惊恐的人群挤滿

泪眼锁定在

一堆堆新起的废墟前

一道飞尘漫漫的风景

把亲人的音容埋掩

把绵绵亲情隔断

你掩压在废墟下

是否 能听见我的呼喊

苍促的逃离

你是否找到一个可支撑的空间

我用带血的手指

总想把你寻遍

然而 我的纤弱

即使把肤尘翻动一万遍

可你 终于不见

我知道你很虚弱

饥渴难忍

血流未缠

浑身疼痛的晕眩

时刻都在挑战着生命的底线

可我 不知道你在哪里

怎样又能伸出一双无助的手

去帮你拭一拭

你那沾尘熬白的容颜

坚强些

你可把手指弯曲

作一次有信心的握拳

你可用慷慨的笑脸

把囚禁你的黑暗 点燃

即使是今天的夜晚

你可梦想星星眼睛

那是 父母、妻儿、兄妹

守望的泪眼

也是 战友、同事、同学

对你真诚的期盼

坚强些

总理已入川

三军正在抢险

农、工、商、学、医

已作全员救援

你可知道

绿色通道已经辟开

收容病员的帐篷早已搭建

信息网络已经连通

水电供给保证在第一时间

党和政府对受灾的灾民

更作妥善安置

你无须挂牵

只要你守住坚强的信念不变

我等你

重返家园

灾害无情,人有情,让我们共铸爱的长城!

2008年的5月12日,是所有四川人民都忘不了的一天.当母亲节的温馨还没彻底散去,当护士节的祥和正弥漫在城市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了四川省,乃至整个中国!

刹那间,地动山摇,山体滑坡,地上出现一条条狰狞的裂缝,一座座高楼大厦遥遥欲坠。千万条生命转瞬间被压在这乱石之中。四川省几代人民的心血毁于一旦,地震,这个残酷的字眼,就在瞬间带走了如花般的生命。我没有办法把一个活力四射的生命与那一个蜷缩在角落里抖动的身躯联系起来;那双瘦弱却又高高举起的双臂仿佛伸入了我的心中,那是生命的渴望,那般强烈,在遍地的废墟中又显得那么的

感慨的诗篇三
《感慨小诗散文集》

《个人散文诗集--刘惠娟》

2012.10.01

《独望月》

中秋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乐团圆。

大街小巷齐挂彩,无不热闹把节欢。

屋里老少妻儿惠,饮茶赏月共婵娟。

唯有女子在楼阁,倚窗独望天上月。

不知月宫嫦娥舞,只觉身上冷风徐!

《思 牵》

年年岁岁离家园,十五月儿把梦牵。

缠缠绵绵盼团圆,今昔花儿分外鲜。

少女思郎妆容艳,美颜胜似月儿脸。

户外明光窗内洒,捧杯一醉心儿连。

《感 慨》

无奈与叹言,伤心即泪水。

强颜欢笑语,谁知我心事?

世间炎凉态,哪儿暖人情?

故问是非因,条条理不清!

《雨中的思念》

花开的雨季是心灵的洗礼,

空中的氧气是淡淡的清香。

思恋的远方是幸福的甜蜜,

微笑的回眸是可爱的脸庞。

雨滴的飘落是深深的爱意,

伞下的人儿是美丽的娇娘!

《问 秋》

炎热的夏日已经悄悄的离去,

凉凉的秋风渐渐吹遍着大地。

是时间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心灵颤动?

风儿萧萧,叶儿飘飘!

试问今秋为何能使人如此飘遥?

轻罗霓彩,舞动衣曲!

一切的分离在这里永恒的相聚,

秋风的萧瑟,

相聚的欢乐,

是喜是悲。。。该喜该悲?

《生命的回眸》

忽然回头——才轻轻的发现,时间的光阴已经悄悄的溜走,不知道是自己的感伤还是心里充满太多的期待......

蓦然回首——才慢慢的感觉,岁月的痕迹已经深深的刻下,不懂得是世俗的变化还是现实的可怕......

悄然回眸——才细细的体会,现有的一切是幸福的甜蜜,担心它某天会突然消失!

幸福的甜蜜不一定指的是爱情,而我的所拥有的亲情、友情,已经把我包围在一个甜蜜的圈圈里了。

我珍惜自己所能拥有的的一切,感谢所有爱我、关心我的人!

《淡淡书香》

人生,酸甜苦辣,都是一种体验。

品茶,苦涩甘甜,都是一种回味。

读书,鸟语花香,都是一种享受。

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才知道时光似水。穿过悠悠的记忆之林,才明白,人生又成熟了许多。虽然经历很漫长,但是这种心灵的成熟还是让我感动不已。二十年来,伴春伴夏伴秋冬,伴晨伴午伴黄昏,不经意间才知道书是我的珍宝。

读书是一种韵味,更是一种享受。如果把书比作四季的轮回,春既是序言,夏便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秋就是书中最深刻的哲理,冬则是书后无尽的余味。

这里有“春风荡起,水皱涟漪”的欣然,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闲雅,也有“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绵绵悠情,还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壮美。我更喜欢把书比作一场多幕剧,舞台是书中环环相扣的情节,幕起是书中层层让人着迷的悬念,高潮是书中步步深入人心的精彩片段,背景是书中体验不尽的悠悠余味。

读书是一种韵味,更是一种享受。一个灿烂的午后,捧一本名著,品一杯香茗,穿过窗子斜进的一缕阳光,一股暖意便自心底漫起,捧着书,神游于书卷中,自有数不尽的乐趣。

读书是一种韵味,更是一种享受,就像自己偶得的一首词:望窗外,忽见时光一春。年少易逝,莫悲切,只因常有书相伴。光阴逝,又何妨,读懂人生,秋径笑扬。品书香淡淡,韵味悠长。

感慨的诗篇四
《诗人命运感叹曲》

诗人命运感叹曲

一、诗人中的“牺牲品”

身为楚国大夫的屈原 忧国忧民而报国无门 奋身一跃,魂归泪罗江 留下千古绝唱——《离骚》 含恨而去当了“江神”

已为“九五之尊”的李煜 虽有满腹经纶与诗文 却沦落为亡国之君

想起亡国之恨,失国之痛 也只能望江感怀: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诗人中的“短命鬼”

徐志摩“轻轻的走了” 35岁的他,“作别了西天的云彩” 在《再别康桥》之后 他“悄悄的走了”

临走时,他“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5岁的海子也走了 他想背着火车去海边 过一种自由宁静的生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三、诗人中的“狂妄者”与“失意者”

号称“谪仙人”的李白确实有点狂妄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他带着经天纬地的雄心 他带着摇天撼地的豪情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也敢叫: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但他却一生仕途不得意 只好“梦游天姥”当神仙 酒醉三日三夜,横卧长安街

辛弃疾更是以“楚狂”自喻

杨文明

2008年6月2日

少年时,他指画江山而意图恢复

“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他更有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英雄之志 “男儿到死心如铁”

但他命运多舛,以致抱恨终生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四、诗人中的“贫下中农”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亲耕三亩薄田于西山之外 在悠然南山下

用那半蘸蓝墨水,半蘸泥土的狼毫 写下了一个中国诗人的良心

号称“诗圣”的杜甫 也只能住着“茅屋” 迎着让人心寒的“秋风” 唱着一支忧伤的“破歌”

五、诗人中的“精明者”

在诗人的行列中 也有不少的“智者”: 当官的诗人们早已懂得 如何在诗歌的名义下 半抓官衔抓钱财; 经商的诗人们早已学会 在你虞我诈中。 也附上诗词的风雅

六、诗人啊!我为你感叹

我纵观你们之命运 感慨而悲叹;

诗人啊,你们命运之多舛 是不是中了

“诗情”的“情毒”啊!

感慨的诗篇五
《古诗词欣赏》

感慨的诗篇六
《关于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关于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难留,时易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欢娱不惜时光逝

时间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生命如日出日落

岁月蹉跎

时光荏苒

时光一去不复返

往事只能回味

物是人非事事休

岁月不饶人

岁月无情

仿佛还在昨天

白驹过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日三秋

光阴如梭

光阴似箭

三春花事好, 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 人生容易老。

——《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昨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岁去弦吐箭。.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 白驹过隙 日光荏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感慨的诗篇七
《感想的诗》

教学质量分析评估报告

院系:中文系

班级:2010级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2010214527

姓名:邱洪仙

教学质量分析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所担任的是七三班的语文,全级最高分107分,七三班最高分105分,全级最低分52分,我班最低分是54分。全级有1人因病没有参加考试,100分以上有13人,我班有4人;90分至100分有12人 ,80分至90分有14人,及格36人, 72分以下的有6人,同上次综合训练相比,优秀率大幅提高,低分范围有所扩大,中间力量仍然很薄弱。

此外我担任的还有七二班的地理,此次考试成绩,全级最高分是98分,也是我班的燕合纵同学,最低分是17分。但是,这次考试的班级总成绩不是很理想,前13名的人均成绩是66.31分,是全级的第四名,与第一名相差将近10分,而大面积人均成绩差距却不是很大,这说明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培优将是重点工作。还要加强各学科时间的协调发展,以求得各学科的共同进步。

二、试题简析

本次训练语文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积累运用27分,现代文阅读为31分,文言文阅读为12分,作文50分。

考试范围是九年制七年级语文的第一二三单元和课后古诗词前五首以及课外阅读前两个篇目的内容。

“一树梅花万首诗”。命题者站在“美” 焦点,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选材,呈现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景象。整个试题紧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了三个维度,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学习方法的考查,同时较好地体现了厚重的人文精神;继续加强了语文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学生在积累基础上的理解与运用,并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难易适度。

难度不大而又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这套试卷的突出优点。既有利于训练学生,又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展示。

第二,内容简洁。

全套试题由五道大题构成,文面结构清晰,内容表达简洁,将考生的文字阅读量降到最合理的程度,确保考生读题时间短而又没有审题障碍,保证考生有充足的答题时间。

第三,设题精美

对“美”的追求,是本次中考语文命题的突出风格。选材美,设题更美。使考生在语文考试的同时,不仅享受到美的卷面,美的材料,美的题型,美的题目,美的语言,还让考生觉得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四,坚持创新

做任何事情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此次的训练命题的确做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本次的试题的设计,不仅“体现出唯美、唯善、

尚实的特点”,注意到题干设计中的“对话”手法,而且讲究试卷的整体性。全卷给人一种前后连贯,相互照应,主题鲜明,环环相扣的整体美。

三、结果分析

值得肯定的是:

1.古诗文名句背诵与默写较好。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无误地完成默写填空题,可见平时比较注重积累。

2.字词注音和辨别错别字比较好。可见平时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也受到良好的效果。

3.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得分率较高,可见平时学习和复习比较扎实。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错别字太多。特别是中下等学生,犹为突出。主要原因可能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阶段识字教学过于疏忽,或者是识字教学没有到位,未能达到正确书写的程度。

2.卷面糊涂,主要表现为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不工整,涂改太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现代文阅读题表达较差,语言不得要领,言不达意,语言罗嗦,表达不清。主要原因一是理解能力较差;二是语言组织能力差。

4.学生的病句修改长时间没有练习,所以,对于试卷上出现的试题九有些不知所措。

5.特别突出的是作文问题大。大概有150%的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主要情形有三种:一为根本没有看题目要求,自顾作文。

四、答题概况

存在问题:

1、卷面书写,前后矛盾,不可忽视。

2、积累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前提条件是准确,不可错字连篇,不可张冠李戴。

3、审题马虎,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匆忙答题,或看不懂题意,不会筛选信息,并且回答问题不能结合具体语境,语言表达不够规范等, 这样丢分实在可惜。

4、语文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三大块内容之一,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根据教学要求认真开展活动。

4、看作文:

此次的作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有内容可写,当然也就会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从而写出好文章。

半命题作文:

题目:生活因 (友谊、真诚、自信)而精彩

要求:①从括号里的任选一个词语,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五、七年级整体分析

此次考试,整个七年级的成绩比月考时有所进步,但个别学科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数学,地理,英语。前13名人平分第一名与第四名最大差距为11.95分、9.39分、4.54分,前40名第一名与第四名的最大差距为10.91分、

4.41分、6.23分。前13名总人平分的第四与第一相差近15.31分,前40名的总人平分的第四名与第一名差35.24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出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查缺补漏,缩小差距。此外,这次考试成绩还说明一个问题,因为个别班级前40名平均分与前13名平均分相比,反差很大,有些学科前13名还是第一,40名就成了第四。每个班的培优与补差工作还需要加强。

在总成绩单上,每个班个分数段人数分布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差别较大的是在前20名和前50名至前90名的人数分布情况,班与班之间的人数差别达到8人之多,出现这种情况,不得不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深入调查一番,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由于班内的学风不正,还是因为个别学科的成绩影响了班级总成绩。所以,我建议各班班主任在这次考试结束后,不仅仅要做好学生的考后分析,更要找出本班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和任课老师共同研究,集中力量,想方设法,把学生成绩中拖后腿的学科补上来。以求达到各学科均衡发展的效果。此外,也建议各学科老师,要认准学生的落后学科,不能只顾自己的学科,更要做好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协调,让学生在初中的起始阶段打好基础,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均衡发展考虑。因为只有实现各学科的共赢,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

六、今后采取的教学措施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处理新教材,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方法、独特体验,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思。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语文教学能够以课本为本,又能超出课本。

2、要认真、扎实地上好新课。新课的教学不能走过场,特别是文言诗文的教学,要认真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搞好知识积累。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打好基础,对于要识记的文言基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的词、常用文言虚词等,要让学生多练、多用,懂得其义;对于要求背诵的词句、文段,要认认真真地让学生去背去记,使学生更多地“库存”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材料,更扎实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其它新课的教学,要抓文体特点,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搞好学法迁移。

3、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近年来,考试的改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转向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概括学法;紧扣教材,指点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通过教学,大力培

养学生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4、要突出学习重点。在教学时要做到"三突出":突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突出课外阅读训练,突出写作训练。

针对作文教学,我想再提如下四点要求:

①以人为本 激活悟性,使学生“心动”;指导写作,使学生“笔动”;引导落实,使学生“行动”。做到既重视应试升学,又重视修身做人。 ②以活为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谁来”。“绿色作文”的活水从何而来?老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情境,引来常流常新的活水,使学生不为“无米之炊”发愁。

③以真为纲 “灰色作文”特产假、大、空、废“四话”,其中尤以“假话”最为甚,“绿色作文”则倡导以真话为纲,即“纯天然的”。

④以导为脉 “绿色作文”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发挥“疏导”的作用。面对面地给以学生深入浅出的具体“指导”。同时要狠抓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提倡专题性写作训练。专题写作训练需要集中、反复的进行,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由多方面的因素和多种具体能力构成。

5、要全面落实阶段检测。语文的阶段评价是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并不意味着不要或少搞检测,平时多进行规范化训练,以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将过程评价、阶段过关切实落到实处。

6、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并不困难,语文就在身边。带领学生乐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语文素养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和毅力是学不好语文的。老师们!让我们一道“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333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