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一
《倾听童心》
激活童心 放飞想象
——我与“课内比教学”体会
湖北省十堰市军店镇军店小学 昝玲 13035253648
课内比教学,为我们构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新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业务交流和切磋,更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一场能力与智慧的较量;课内比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再次更新,课堂教学过程再次优化,学法指导再次创新的缕缕气息;课内比教学,是更新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寻求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舞台。总之,课内比教学,对于构建高效和谐的新课堂,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切感悟到:小学语文是童年的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倾听童心,保持童心,让课堂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们在自然轻松地氛围下愉快学习,幸福成长。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整堂课我始终不忘吸引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1、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文配有一幅美妙的插图,色彩艳丽,富于想象,道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伊始,我将这一画面呈现在孩子眼前,让他们说一说看见了什么,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地,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导入课题后,我请孩子们欣赏动画儿歌《小小的船》,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之一,让他们边看动画,边听儿歌,同时思考题目“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他们看得专注,听得认真,对课题的理解已了然于心。
2、引导自学,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听完儿歌后, 我充满挑战地说“小朋友,你们想自己读读这首好听的儿歌吗?”然后提出自读要求:不丢字,不加字,不会读的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还要记住字形,看谁表现最棒,谁的识字方法最好。并告诉学生自读完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个个学习尽头十足,探索欲望强烈。
3、乐中识字,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的重中之重,我从不出现“生字宝宝”这种称呼,但会告诉孩子们每个字都是汉字王国的臣民,他们跟人一样,从祖先一步一步变化而来,直至今天的模样。
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很有特点:“美”(上面羊,下面大) 和 “看”(手搭在眼睛上)是会意字,可用演示法;“闪”和“坐”是合体,可拆字记忆;“弯”笔画数多,可用儿歌记忆,“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两点背靠背,弓字在下方”。引导学生认清字形后,我设计了一个猜字游戏,既巩固了识字,又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4、听读演画,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童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会尽情流露。我认为,一年级孩子就应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在本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孩子玩的环节:听一听,读一读,比一比,孩子们听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用肢体动作演一演,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而唱一唱,画一画,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是激活童心,放飞想象的源泉。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生动活泼,体验到了学习的无限乐趣。
这次公开课后,孩子们表现出对语文前所未有的兴趣,我想,一定是那天课堂上我表现得比平时更亲切,更爱夸人了。这一变化将激励我更努力地工作,更好地爱我的学生。今后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沉潜务本,爱岗勤奋。
寻求高效课堂
——我与“课内比教学”体会
湖北省十堰市军店镇军店小学 陈百云
有人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啊,秋,只有金色的秋,才是最繁荣、最为喜悦的时段。乘着教改的秋风,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其声势浩大,前所未有;其意义非凡,大有作为。课内比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再次更新,课堂教学过程再次优化,学法指导的再次创新;课内比教学,是寻求高效课堂的新舞台。
一、持久谈心感化双差生
陈苗苗是我班公认的“双差生”:爱打架、从不做作业。到他家去家访,他奶奶竟要求老师不管她,因为自小学一年级以来,他的懒惰就是出了名的,家长一贯也是这么要求老师的。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是有些“雄心壮志”的,可家长的不配合和孩子的屡教不改渐渐地使我失去了信心,最后只好以“教育不是万能的”。来搪塞自己,将他置于“被遗忘的角落”。 五月六日上午 第三节课,我上了一节语文比武课,有县级领导听课。没想到,在这节课上,陈苗苗成了绝对主角,她一改平日萎靡不振的蔫样,满脸兴奋,右手频频高举,且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正确率高。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所见,下课后,我迫又不及待地和她谈心,此时我明白了:‘‘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真正的教育应该努力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教育者应尽可能多给予一点精神关怀,试着走近学生,发现他们的潜在能力,指导他们根据自己具体情况,确定期望达到的目标,也只有这种符合个人实际的发展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提倡赏识教育,善于在学生身上发现隐藏在缺点和错误背后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二、课上学生兴趣真浓厚
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更明白了以后更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沉潜务本、爱岗勤奋,领悟到了崭新的教学理念,欣赏到了精致的课件作品,学
习到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一堂课四十分钟内,我面对六十二名新生。一开始,我很担忧:孩子们能听得懂吗?会与老师配合吗?经过短暂的适应后,一双双小手竟如雨后春笋般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也一本正经地跟我过起了招”。提问——回答,对话——微笑,乐此不疲。我在课堂上展示的一幅幅简笔画。学生每回答对一个问题,老师都慷慨地以画相赠,这种新颖的举措更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师生竟玩起了高难度动作——进行词语造句竞赛,嘿!高潮迭起呢!“叮铃铃”,下课铃骤然响起,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离开多媒体教室,嘴里还嘟哝着“这节课咋这么短?”我们大家都笑了,孩子,深有同感!
三、感受活动的快乐
记得在“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之初,王校长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以《回归教育本位,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培训,在会上,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王校长强调,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我们要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惟师”为“惟生”,课堂最宝贵的
教学资源是学生,“两维”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会议后,我们切实贯彻培训精神,并积极落实。就拿我们八年级语文组来说吧,荣组长率先垂范,独立制作了导学案,经过集体备课后很快形成定案。在课堂上,我们把自主学习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并做到了凡是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坚决放手;凡是通过合作讨论学会的坚决放手;凡是在小组展示中通过碰撞认可的坚决放手。例如在上《荷叶花》一课时,以往,我总是担心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领悟文本的真谛,总是在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由教师提问或学生质疑,然后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引导的较多,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机会较少。而本节课,我的一个“临时”决定——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却让我认识到孩子们身上的潜力,可谓收获颇多。孩子们能有如此深刻的见地,如此精彩的发言,如此细心地观察力,正是由于他们阅读的心灵自由了,各自带着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带着自己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本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对话的结果。看,那么多精彩的答案通过自主学习后,真正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了。“给”,永远只
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思维的源泉,最大限度地引发思想碰撞的智慧之光。这次教学的尝试,更加坚定了我进行课程改革的决心。正是由于放手和信任,让学生真正地沉潜、畅游于课文的大千世界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并从中体会到了阅读的无限乐趣。适时的放手真是一种快乐。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二
《学会倾下身来倾听》
学会倾下身来倾听
每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上了一节课,而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乐观不禁感到迷茫和困惑,有时甚至感到懊恼,为什么学生就不能好好听讲,为什么学生课后不多花点时间巩固呢?
通过最近的一节公开课,我终于知道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我自己;我终于明白我的课堂是一种低效的课堂或者说是无效的课堂。上星期三教研室一行到我们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我准备了一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数字课。准备备课时,我想到了一个介绍1到10这十个数字儿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因为这个故事很有趣,我想学生一定很喜欢,于是决定运用这个故事作为我课堂的主线,一一把十个数字引出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只是简单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造句子,比如:I have one/two/three ...来操练巩固单词以及附带一些简单的歌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故事学完后,我想让生从一数到十,再从十数到一。然后利用板书和简笔画来帮助学生回忆整个故事、复习单词。最后,通过几道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40分钟。我觉得时间流逝地太快,我匆匆讲完这个故事,而我的练习还没有做。40分钟,对于学生又是什么感觉?是漫长的煎熬吗,是一次枯燥的学习吧?
课后,我们的教研员何黎珊老师深刻分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给我的课堂做了一次精辟的诊断。一是授课内容太多,学生不易接受。短短的四十分钟,要让学生掌握好十个单词已经不易,而故事中的人物(一个苹果、两只虫、三只鸟、四个猎人、五只狗、六只熊、七艘船、八只乌龟、九条鱼、十个蜂窝)更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虽然讲故事前我把这些人物都给他们介绍一下,但他们小小的脑袋一下子哪能接受这么多的新知识呢。而我对此却熟视无睹。二是对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对于每一个单词的教学我几乎花了一样的时间来教学,甚至是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在比较容易的one、two等单词上,而对于比较容易读错的three、容易混淆的four和five、难点单词seven,eight,nine却没有集中精力多设计一些活动加以区别、巩固,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来读一读、认一认。三是故事教学不完整,原本我想利用故事一环一环引出数字,但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导致故事支离破碎,故事之间出现断层,从而导致了教学环节的不紧凑。四是在单词教学中很少渗透语音教学,个别地方有一带而过,但却不到位,不完整。
听着何黎珊老师语重心长、娓娓道来的点评,对于自己蹩脚的课堂的愧疚感油然而生,但我却还是感到一阵喜悦。固然过程不出彩,结果也不完美,但我却受到了一场洗礼,让我有机会反思自己、沉淀自己。
反思这节课,我本末颠倒地在故事上花了大量时间,却忽略了课堂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卸下成年人固有的思维,怀揣着一颗儿童的心,倾下身来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而在备课时,我却没有这些意识,只顾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教学内容。曾经也担心这么大的容量,学生能掌握吗,可是想到平时在做作业的时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慢慢渗透了一些数字的知识,心想也许没问题吧,就硬着头皮上了,结果不尽如人意。曾经也想多设计一些活动、练习来巩固知识,但却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活动设计只是单一的重复、操练,没有由易到难的层次感、没有分层教学鼓励大家的积极参与、没有很好的服务于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需求,更没有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也许有的只是学生知识的增加。而一堂成功的课堂,不应只是知识单纯的叠加,更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各种能力,体验快乐与成功的过程。
于是,想到学生因掌握不到我所教授的知识而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那种无辜的眼神、痛苦的神情、不解的疑惑,我不禁感到惭愧。那是因为我一直高高在上的以我固有的思维和观点来看待教学。我认为这些单词都很简单呀,这些对话也都还容易吧,按照我的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应该能懂,应该能掌握。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得我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我无法有效地把自己表达给学生,学生无法理解我。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过:“课堂上,没有比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更幸福的了。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作为教师,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心灵之音,尊重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因此,我需要倾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备课先备学生,想想学生最需要什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是怎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什么难点需要我排除,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对我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如此才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出符合他们需求的内容,教学过程也才能顾及到学生的感受或放慢脚步或加快速度拓展知识,而不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为学而学。如此也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有效性吧。在课堂上我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引导我怎样上,让学生成为我课堂的老师。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三
《用爱倾听》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四
《语言答案》
(绪论至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6.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7.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8.(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的不同;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
②教育的差异。
(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
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10分)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第二至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前言语言语发生
2.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3.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4.口语词汇数量词类范围对词义理解
5.包含的语词数量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6.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7.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教育目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语言发展的特点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3.×4.×5.×6.×7.√8.√9.√10.√
11.×12.×13.√14.√15.×16.×16.17.√18.×19.×2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2.(1)选择适龄的读物;
(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
(5)善用故事录音带;
(6)采用多种参与形式。
3.(1)前图书阅读经验
①阅读图书的基本技能;
②会听成人朗读图书中画面的配文,能根据图书中故事情节,回答成人提问;
③养成喜欢阅读和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2)前识字经验
①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
②理解文字的功能作用,并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符号系统可转换的经验。
③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经验。
(3)前书写经验;
①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②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
③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4.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
(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
(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父母亲和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内容丰富性,给婴儿提供模仿的榜样。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看、听、说、练是全面提高儿童语言水平、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多看。一方面是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语言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②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学习语言,必须先学会听。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与婴儿交谈时,有意让婴儿倾听别人讲话。
③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随时随地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让婴儿无拘无束地说,是促进婴儿语言发展重要方式。
④多练。早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学习说话。这就必须让婴儿多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是发展婴儿语言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为婴儿扩展词汇、丰富语言内容奠定基础。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婴儿学习语言需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句式结构。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
2.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
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3.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2)视听讲做结合法。“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4)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欣赏文学创造
2.复述和朗诵表演创编
3.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4.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用语言创设谈话情境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
5.独白
6.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
7.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8.精神环境物质环境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
2.(1)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3)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4)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3.(1)教师必须在场。
(2)教师参与谈话。
(3)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4.(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
(2)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
(3)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5.(1)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
(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
(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入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2)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而不仅仅是达成知识和道德的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审美教育活动。
(3)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
(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发展是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
五、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5分)
答题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幼儿自己阅读;2.师幼共同阅读;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4.归纳阅读内容。 (第五至六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2.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3.听说读前书写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
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3.(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生活性和整合性。
(3)发展儿童语言智力。
(4)视听文化的利用。
(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4.(1)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发展,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
(2)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仅强调母语教学,而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
(3)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发展儿童的口语能力,而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评价是与教育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所以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1)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评价要有正确、完整的认识,充分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提供真实的信息,使教师、家长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现状,以便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客观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制定或者参照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案,事先尽量考虑周全,减少误差;其次评价过程必须规范,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而不能主观武断、掺杂个人的感情或情绪因素,妄加评论和指责。如果评价者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对象,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使评价活动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3)参照性原则。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性质的文件,这是确定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根本依据;其次要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儿童在每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作出恰当的规定,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再次要依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目标不但是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指南,也是教育活动评价的指南和参照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那种脱离目标另定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五
《仿写句子》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六
《让学生学会倾听》
小学生语文倾听习惯养成初探
内容摘要:学会倾听是小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可有些学生不会倾听已经成为课堂上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我认为利用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结合习作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等课型,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巧设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挖掘课外资源,锻炼学生倾听的本领。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一切时机加强训练,学会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关键词:学生 倾听 习惯 养成 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学会倾听,它也赋予我们语文教师一个新的使命——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却发现学生不喜欢倾听,不善于倾听,不会倾听已经成为课堂上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倾听能力的缺失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播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已成为我们语文老师一件刻不容缓的事。经过实践,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结合课型特点,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
课堂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型特点,不失时机地创设倾听的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真正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倾听,耐心专注地倾听。
1.让习作课成为倾听养成的训练营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听范例作文,听同学精彩片段的听记训练;指导学生修改同学作文的听改训练;引导学生听广播新闻或者故事,听后根据所听的内容谈谈或者写写自己的感想的听写训练等都可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学生的良好的倾听习惯。
如去年10月份,学生聆听了“做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的报告后,一位老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在这节作文课上,学生就经历了一次听的训练。老师首先让学生回忆所听的内容,让他们思考自己听懂了什么?哪些地方印象最深?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汇报听的情况,同学通过听其他的同学的发言,原来的记忆被唤醒,思维得到启发,写作
的思路得到整理,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听的情况,写一篇听报告后感。
2.让阅读课成为倾听养成的孕育场
语文课程是为学生演奏的交响曲,而阅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乐章。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听读训练、听答训练、听记训练、听辩训练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听读训练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很多都归功于老师与同学的示范,在听别人的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对不同句子意思的表达作用,在听别人的读中把握语感,在听别人的读中体验感情,听让学生在模仿与借鉴中领会读的要领与技巧。阅读课中的听是学生爬向朗读高峰的梯子,在爬梯子的过程中,学生也慢慢养成了听的习惯。
我们发现,进行课外读物听读训练的时候,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有意注意维持时间最长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间,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课外读本,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孩子听。在读的过程中,间或停下让学生猜测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故事里面的一个人物或语言,设想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者故事的结尾。这种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2)听答训练
听答训练是培养学生倾听的注意力和判断力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回答提出的有关问题的训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并注意对学生的听答进行指导。听的内容可以是一段新闻,一则故事,听后就其内容提问。这种形式,听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程度可深可浅,操作上简单易行,提出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领会主要内容,提高倾听力。
在语文课堂上,这种听答时刻在发生。如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后回答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听录音前,教师要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然后回答问题。通过一问一答,既训练了听说能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3)听记训练
听记训练就是学生听别人说的话,并把听的内容写下来或说出来的训练,这种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
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存留时间短暂,倾听时的思维活动要求是快速的,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倾听时要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地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注意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环境干扰。如:在教学儿歌《水里的娃娃》一课时,在整体
感知课文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听三遍课文录音,而每次听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听的同时观察插图,说说谁干什么;第二次听的时候圈出生字,做到能正确地认读生字;第三次听的时候跟着录音轻声读。每次听的时候都带着明确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听,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要求去听、去记。通过这三次的听,学生对儿歌中的生字、儿歌的内容等都有所了解。这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耳脑并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听辩训练
听辩训练就是让学生在听了发言(或学习材料)以后能针对发言(或学习材料)提出问题,开展辩论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倾听的辨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品判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听一个或一组材料,边听边进行辨识和判断,然后立即用口述或手写的方式把听辨的结果表示出来,如辩正误、辨异同、辨类别、辨特征、辨美丑等;也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须听清对方的见解,才能展开交流或者争论,这就要求听别人发言时要学会边听边记要点,做到耳听其音,心领其意,从而不断提高“倾听”的能力。这种训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有创造性的设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学习了《狐狸与乌鸦》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听问训练:“刚才有同学说这只乌鸦可怜,也有同学说这只乌鸦要批评,那到底是该可怜她呢还是要批评她,现在我们分两个辩论小组,一个是同情组一个是批评组,请你们自由选择,准备五分钟后我们两组开一场辩论会。”辩论会上同学根据对方的观点给予反击,他们既在舌枪唇战,也在侧耳倾听,如果没有听清对方的观点怎么能反击对方呢?
3.让口语交际成为倾听养成的滋生地
(1)听述训练
听述就是运用口头或文字把听读的材料复述出来。听述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逐段听读,逐段复述,也可以几段听读,集中复述;既可以听后详述,求其全,也可以听后概述,求其简。听述训练的材料安排由形象到抽象,篇幅由短到长,由片段到整篇。这种方法有利于训练记忆力、理解力,促进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的提高。
(2)听辨训练
听辨训练是指训练学生在听过一段或一篇在内容、表达、读音、句读等有误的语言材料后,加以分辨区别,以提高听话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听辨可以训练学生的辨音能力,分析能力,巩固字、词、句、逻辑、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听辨指导可以采取先易后难逐步加深的方法:先让学生分辨错误的读音、停顿和重读现象;再分辨用词方面
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或篇章和内容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容易读错、容易混淆的字词,都是很好的听辨材料。听辨指导还可以结合作文进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内容、形式或在用词、造句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听辨的材料来训练。
如在学习听说训练《自我介绍》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听了刚才XX同学的自我介绍,你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你觉得他什么地方介绍的好?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听辨训练非常适合在口语交际课上结合训练。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猫捉老鼠”的游戏。如给一个绕口令让同学读,其他同学扮猫听,如果能听出错误,就是抓到了老鼠。这种游戏,学生兴趣很浓。
二、巧设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心理学分析,孩子倾听的效果是由孩子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的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孩子往往以其自己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己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或者是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或者对老师的态度等故意不听老师的话,心理学称为“选择性失聪”现象。虽然不同的学生对倾听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但是教师一定要激发其兴趣。
(1)听记游戏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初步的倾听能力,但他们随意性很强,目的性较差,而且具有音符一样的跳跃性,显得极不稳定。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听写词句的游戏训练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写得无误。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先选择一些字数少,意思浅的词句进行听写训练。如“我爱妈妈”“我会做事”“春天到了”等词句,孩子们往往会认为很简单而喜欢听。接着,听写的词句慢慢加长,显得复杂一些,逐步变成一段话,要求学生可以缩记,把主要的意思记下来,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进行创造性地听记训练,孩子们对此兴趣十分浓厚。例如:“今天的天气非常炎热,树叶打着卷儿,热得低下了头;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唠叨:热死了,热死了;小狗则找了一个蔽阴的好去处——树底下,可是也直喘粗气。”有的学生把句子缩成:“天气炎热,树叶打卷,知了直叫,小狗喘气。”有的学生则加上自己的感受:“我躲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一步,连蚊子也热得没了踪影。”„„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了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意识也渐渐加强。
(2)复述故事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倾听能力更多的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就会有准确的说。
我就每周安排一次听说活动,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一段一段讲给孩子们听,例如《青蛙王子》、《白雪公主》、《“小伞兵”和“小刺猬”》等,这些似真似幻的童话故事给了孩子们一片想象的天空,听完故事后我请他们来复述。这种复述不是一步到位的,起初我只是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故事的题目、主人公、讲了什么事情、结局等,以引导孩子们专心听、用心记;渐渐的,我提问的内容丰富起来,由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扩展到一些精彩的对话。随着提问的不断深入,孩子们专心听的时间越来越长,专心记的内容越来越多。更为可喜的是,开始只是少数孩子能回答,经过反复训练,大家兴趣越来越浓,参与面越来越广,七嘴八舌中,一个完整的故事便形成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定会受益匪浅。
(3)课前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我们教师要利用时间加强训练。
我就经常借助课前的三分钟,通过背诵名篇佳句、新书介绍、三分钟演讲、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引导大家边听边想,下课后还请学生凭记忆简要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感想。我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一人讲,一人听,分工更加明确,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在相互交流中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乐意倾听别人的意见。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也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为了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我除了定期检查记录外,还在班内建立了激励机制,实行积分制,当学生的积分达到一定标准时,便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一朵“成功”花、一片“加油”叶、一个“你真棒”的卡通粘片,而且定期评选“倾听小能手”。学生们的热情得以再次激发,倾听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得以形成和提高。
三、挖掘课外资源,锻炼学生倾听的本领
课堂训练是主渠道,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外活动资源本身的吸引力,引起学生倾听的欲望,同时激起学生倾听的体验情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引导学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
(1)听学习内容
让学生听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强化学生“听”的意识,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也可以选用短小生动、浅显易懂的话语让老师或学生说故事,其余听记,要求记得简明扼要,以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积累信息。在边听边记中,孩子们的速记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七
《一年级语文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浅谈口语交际中的“学会倾听”
杨静一
在生活中,能言者凭如簧巧舌雄辩滔滔令人欣赏,长写者借生花妙笔洋洋洒洒让人折服,擅读者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人陶醉,谁曾想背后沉默无私的功臣——听。据专家统计,在人类的各种交际中,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而在听读活动中,听能保持记忆的内容比读远远超出一倍。由此可见,听在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呀!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提高教学魅力,激发倾听兴趣
谁都有过这种体会: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说教使人如坐针毡,无异于受罪;生动灵活、睿智诙谐的语言却令人如沐春风,是至高享受。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说”的艺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是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都离不开口语。说得生动方能听得入神,方能听有所获。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学识浅薄、在课堂上纳纳不成言的教师,他的学生如何专心听课。因而提高教学魅力,就必须加强教师各项能力培养,只有重视“说”的艺术,才能唤起孩子听的兴趣。
首先,要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语音,只有发音清晰,字正腔圆,才能使说(或读)更好地表情达意,更具感染力,才能给学生以好的语言示范,才能使他们听清听准听懂。南腔北调,阴阳怪气的语调,往往会适得其反,令人捧腹,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加强自身各种素质培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广泛涉猎各种有益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熟知教学动态,深谙教材教法,才能走在时代与教改的前沿,接受新课标对教师的挑战,才能为自己准备一池清新的源头活水,随时更新自己的语言,才能说的精彩,说的生动,使学生爱听愿听。
第三,能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孩子是生龙活虎的个体,久而久之,他们会对一味的讲解产生厌倦,再优美的语言也会变得苍白。因此,教学《翠鸟》一文时,我选择轻快舒缓的《绿袖子》引入,当讲到由于大肆捕杀,各种珍禽濒临灭绝时,又配以悲怆低沉的《飞逝的雄鹰》,总结全文,祈盼美好的绿色家园又伴之欢快优美的《重归苏莲坡》,在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中,学生的心情随老师的讲述时喜时悲,喜时欢欣鼓舞,悲时激昂难抑。此外,还上网查找了许多有关翠鸟的图片、资料,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使翠鸟漂亮的外形一览无余,翠鸟叼鱼时的神速也一一再现,加上师生有序的解说,激情的范读,在强烈的视听刺激下,孩子们
的思维特别活跃,学习劲头很高,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高潮,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发言,学习目标于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 巧用各种辅助手段,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视听,优化课堂教学,使“说”更具感染力,使“听”更具吸引力。
二、增加课堂活力,培养倾听习惯
新课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锥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者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生动语文课堂,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 在低、中年级,可将猜谜语、听儿歌、改换词语听读比较、听故事评述、成语接龙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不失为训练听力的良好方式,也是执教者经常采用的形式,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单就中高年级的训练方式写一些尝试体会,祈望同行指正:
1、听记训练。在听的活动中,如何记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学关秀伟老师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思路是:让老师或学生说故事,其余听记,要求记得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以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积累信息。
根据小四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尽量选用短小生动、浅显易懂的话语(大约二三十字),此后再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作适当增减,还引导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缩句和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来进行听记,
也可试着写听后感。我们将每节课前三分钟定为“听记时间”,单元检测时也常会加入一道特殊试题——听记。孩子们对此兴趣十分浓厚,他们的听记笔记,时常让人忍俊不禁。例如:“天气非常寒冷,河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连泥土也冻得硬邦邦的。”被简缩成“天冷,河结冰,土冻僵”。有的加上自己的感受:“我的牙不停地打架,腿脚已经冻得麻木,不能移动半步”“哈哈!我又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滑冰比赛啦!”……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的速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课堂笔记自然不在话下,而且极大的训练了孩子们听的注意力,培养了高度的概括力和迅速选用恰当词语遣词造句的能力。
2、给学生读书听。美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想去阅读的方法——给学生读书听,实际上它对学生听力的训练也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此法高明在延长了听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了词汇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我喜欢给孩子读书听,总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喜欢又适合学生的文章、书籍介绍给孩子们。最初我还没想到此举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了解吉姆的教育观以后,我便更坚定了自己的作法,将偶尔的一时兴起变成长期的不懈坚持。因而每周星期五,我都要挤一节课来给学生读书听,取名为“读书课”或“文学鉴赏课”,有时候是“短篇欣赏”,有时候是“长篇续播”。每逢上那一节课,孩子们正襟危坐,兴趣盎然。读书课成了纪律最好,最受孩子们
欢迎的课。
通过调查,本班孩子读书兴致高,内容涉及面广,他们还经常把喜欢的书借给同学读,也拿来与我分享。每次看到他们对书中情节津津乐道,娓娓道来,我都会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3、走出教室“听”作文。通常都是“写”作文,怎么“听”作文?一点没错,跳出语文学语文,语文的外沿就是生活的外沿,广阔的生活环境就是学习语文最好的课堂:莺啼蝉鸣、草长花谢、潮汐的涨落、小鸟的啁啾……善于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才会写出好文章。听,不光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体会。用心灵去倾听,就会听出一份率真、一份执著。看一看“听”出来的作文,就会知道此举是多么有必要:“花草在呻吟,它们在呼唤尊重,反对践踏;溪流在呜咽,它们在渴望洁净,拒绝污染;森林在怒吼,它们在向往葱郁,抗议砍伐;鸟兽在哀号,它们在祈求和平,控诉杀戮……大自然以各种方式告诫世人:要保护环境,否则人类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六课 用爱倾听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文学习,从我遇到的事情中,使学生体会,我们只要满怀爱心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幸福美好的,人生是这样的幸福并使学生学会宽容对待别人。使让学生明白,人和人之间只要有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丽、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的道理 。
2.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手段。
3.在课文学习和真实交际中,扩展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遇到的一件事情和他跟朋友的交谈中让学生明白,人和人之间只要有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丽、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的道理 。
2.让学生明白宽容对待别人的道理。
3.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词语:
连贯 转换 放弃 抛弃 揪心 纠正 折腾 倾听 打消
4.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句型:
就是„„就是„„
三、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有很多纷杂的声音有的令人烦躁,有的令人喜悦。只要我们用心倾听,用爱倾听,纷杂的声音会变成美妙的音乐,宽容对待别人就会更加幸福。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1)查找关于自己遇到过的事情的一些资料。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工具:词典、教案、书上的图片
第一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能够基本理解课文大意,并进行简单的回答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文中的疑难点(字词句)
3.学生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听到哪些声音?其中哪些能让我们快乐,那些能让我们烦恼?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有很多纷杂的声音,有令人烦躁的,有令人愉快的。我们满怀爱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人生会更加美好,我们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把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的音乐。
三、初读课文
1.方法和任务:
初读课文、小组内解决疑难字词和句子并讨论交流初读感受。
学生自学完后,在小组内进行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我家住在几楼?
(3)住在“我”楼下的夫妇为什么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
(4)楼上的那家住户怎样让我感到痛苦?
(5)我为什么决定搬家?
(6)朋友的家安静吗?为什么?
(7)我的朋友为什么觉得那个孩子的声音简直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8)我为什么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9)阅读这篇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
3.各小组回报主要的收获和未解决的问题。在大班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点(包括生字、生词、句型)
教学提示: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先讲体会,不在乎语言的正确与否,不必求全,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达到能够完整复述的程度。
(2)写一段你对“作者”看法。
第二课时 深化课文学习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联系作者描写的情景,仔细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整体掌握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有很多纷杂的声音有的令人烦躁,有的令人喜悦。只要我们用心倾听,用爱倾听,这些纷杂的声音也会变成美妙的音乐,宽容对待别人就会更加幸福的道理。
二、深学课文导入:
学了“用爱倾听” 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知道了作者的痛苦更进一步认识到了怎样把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音乐的道理。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学习这一课的内容 。
三、复述故事情节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先在小组内复述,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大班复述回报,看哪个小组复述得好就个哪个组打分。
2.复述要点:
住我楼上楼下的人让我感到痛苦-----我到朋友家把搬家的念头告诉了朋友---朋友的家也不是那么安静----朋友的话在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四、小组内讨论问题:
1.“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为什么在每天天刚亮就逼女儿练习吹萧?
2.从文中朋友的邻居教小男孩说话的有关内容看,你认为小男孩能不能学会与人正常交谈? 为什么?
3.阅读全文,说出“我”倾听到的美妙音乐”的具体内容?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的答案由小组代表在大班回报,为鼓励学生组之间进行小辩论并评分。
教学提示:预设的问题尽可能启发各小组自己提出,让组间来竞争回答。
五、课内练习:做练习一、四,学生自己做,做完以后老师给学生纠正。
六、布置作业:练习2根据情景用所给的词语写一段话
第三课时强化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查缺补漏,巩固所学课文内容。
二、复习课文导入:
从交流看,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分角色朗读,再体会一下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等一会儿我们还要看一下同学们精彩的课本剧表演。好,我们首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按小组组合)
(1)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角色和旁白等任务分配由自己协商决定,通过抽签方式到大班汇报。
2.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提议建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给各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2)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用爱倾听
1.第二个任务是课本剧表演,我们看一下哪个剧组的同学准备的最充分,表演得最感人。大家欢迎!
2.方法和任务。学生在小组成员组合或班内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我与“朋友”的对话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活动提示:观众对表演小组在对话语气和语体、态度和情绪、对话内容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观察,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参加表演学生的记入成绩。
三、课文写作特点探究
预设问题:
(1)全文的主题是通过哪条线索展开的?
(2)本文在开头说“上天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在结尾处有将此句又重复一遍。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句型学习:练习3
方法和任务:先做练习,然后让学生用关联词造句,老师纠正。
五、课外延伸(二选一 )
1、叙说一次倾听朋友叙述烦恼的经历,揭示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2,生活中我们肯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和鼓励,请讲给同学们听听吧。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10
第四课时 真实交际
一、 教学目标:
1.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口述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的过程
3.修改自己的作文,大班宣读,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二、教学导入:
导入一:
1.只要用心去听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生活中,如果我们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向我们伸出援助的手,受到爱心,相信我们都不会忘记,谈谈你经历过的事。
2.人类拥有大脑和耳朵,大脑用来思考,耳朵用来倾听。生活中有些人独自思考而不吸纳意见,也有些人一味听取而不加以思考,说一说这两种做法各有什么利弊?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一话题,写出演讲提纲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演讲的提纲经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大班发言。
2.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提议建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登记成绩。
3.让学生先列出好的题目,推荐给大家。
四、课内练习:练习11交际训练
五、布置作业:预习第七课的内容,学会词语,熟读课文,查寻相关资料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九
《第六课 用爱倾听》
第六课 用爱倾听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文学习,从我遇到的事情中,使学生体会,我们只要满怀爱心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幸福美好的,人生是这样的幸福并使学生学会宽容对待别人。 使让学生明白,人和人之间只要有爱,世界才会变得更
美丽、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的道理。
2.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手段。
3.在课文学习和真实交际中,扩展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遇到的一件事情和他跟朋友的交谈中让学生明白, 人和人之间只要有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丽、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的道理。
2.让学生明白宽容对待别人的道理。
3.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词语:
连贯 转换 放弃 抛弃 揪心 纠正 折腾 倾听 打消
4.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句型 就是„„就是„„
三、情感教育: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有很多纷杂的声音有的 令人烦躁,有的令人喜悦。只要我们用心倾听,用爱倾听, 纷杂的声音会变成美妙的音乐,宽容对待别人就会更加幸福。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五、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1)查找关于自己遇到过的事情的一些资料。
教学工具:词典、教案、书上的图片
第一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能够基本理解课文大意,并进行简单的回答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文中的疑难点(字词句)
3.学生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听到哪些声音?其中哪些能让我们快乐,那些能让我们烦恼?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有很多纷杂的声音,有令人烦躁的,有令人愉快的。
我们满怀爱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人生会更加美好,我们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把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的音乐。
三、初读课文
1.方法和任务:
初读课文、小组内解决疑难字词和句子并讨论交流初读感受。 学生自学完后,在小组内进行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我家住在几楼?
(3)住在“我”楼下的夫妇为什么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
(4)楼上的那家住户怎样让我感到痛苦?
(5)我为什么决定搬家?
(6)朋友的家安静吗?为什么?
(7)我的朋友为什么觉得那个孩子的声音简直是一曲美妙乐?
(8)我为什么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9)阅读这篇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
3.各小组回报主要的收获和未解决的问题。在大班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点(包括生字、生词、句型)
教学提示: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先讲体会,不在乎语言的正确与否,不必求全,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达到能够完整复述的程度。
(2)写一段你对“作者”看法。
第二课时 深化课文学习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联系作者描写的情景,仔细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整体掌握文章内
容,掌握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课文,
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有很多纷杂的声音有的令人烦躁,有的令人喜悦。只要我们用心倾听,用爱倾听,这些纷杂的声音也会变成美妙的音乐,宽容对待别人就会更加幸福的道理。
二、深学课文导入:
学了“用爱倾听”
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知道了作者的痛苦更进一步认识到了怎样把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音乐的道理。
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学习这一课的内容。
三、复述故事情节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先在小组内复述,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大班复述回报,看哪个小组复述得好就个哪个组打分。
2.复述要点:
住我楼上楼下的人让我感到痛苦
-----
我到朋友家把搬家的念头告诉了朋友
---
朋友的家也不是那么安静
----
朋友的话在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倾听怎么造句子篇十
《7学会聆听1》
课堂学习指南
课题:7、学会聆听
课型:精读(第一课时) 主备:戴富萍 审核: 班级:六年级 班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文中的“嚎、涵、嗜、召”等生字及理解“驾驭、
凝神遐想”等新词,并会造句。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重点; 自主学会文中的生字及相应的生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新词并造句,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流程】 一、揭示目标 二、链接基础
1、想象自然界的声音,根据情境填上合适的象声词。 小溪流水的( )声 野牛的( )声 鸟啄树木的( )声 青蛙的( )声 雪花飘落的( )声 小鸟的( )声
2、还记得《把耳朵叫醒》这篇课文吗,说说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哪些启发?或许与我们即将学习的《学会聆听》有着一些联系噢!
三、指导自学
(一)个体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拼读预习时圈画出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在文中批注。 2、字词过关检测
(1)给带点字加上正确的拼音。
( ) ( ) ( ) ( ) ( ) 蕴. 含 凝. 神 嗜. 好 召. 唤 聆. 听 (2)组词。
漱( ) 嚎( ) 燥( ) 嗽( ) 豪( ) 躁( )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新词。
召唤——( ) 驾驭——( ) 嗜好——( ) 凝神——( ) 遐想——( ) 遨游——( ) (二)组内互学
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填空)
课文先回忆了母亲( )的情景,然后写“我”( ),让她焕发出生活的自信。围绕“学会聆听”、“传授经验”展开故事内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根据以上内容,你能把课文画出哪几个部分,在文中用“‖”画出。 3、有感情地读读你感兴趣的语句。
(三)组际交流
细读课文,想想母亲教“我”听了哪些歌?
————————————————————————————————————————————————————————————————————---- (四)整理笔记
1、组内互查笔记,整理并完善笔记内容。 2、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实践运用
想想下面词语意思,选择其中两个写一句话。 遨游 聆听 驾驭 蕴含 凝神遐想 鬼哭狼嚎 闭目凝神
——————————————————————————————————————————————————————————————————————
四、总结点评
同学们,窗外雷雨不断,那是竖琴在弹奏,万物的声响变成了美妙的音乐,这就是聆听的美妙,快快加入这个新奇的世界吧,用心去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获!
五、课后提能
1、把词语补充完整。
( )( )炎炎 精神( )( ) 闭目( )( ) ( )( )两人 鬼( )狼( ) 飞( )而( )
2、按要求写句子。
缩句:我们在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观看了飞泻而下的瀑布。
——————————————————————————————————— 难道我就不能像他一样去解答难题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 3、 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改)
(1)近百余人参观了这次少儿绘画展。
(2)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3)李杨同学被评上了“学习之星”的光荣称号。
4、抄写生字,组词;积累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安全提示 :
1、 课间、课余不得疯打。
2、 排队整齐有序,双手不插在衣兜里,不东张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