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角度的诗句

| 口腔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一
《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

如何赏析描写景物的角度

写景抒情诗更是常见“大餐”,所以,在教学中,关于写景抒情诗的鉴赏就成为重要内容。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觉得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更有效果。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

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

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二
《诗歌的描写角度》

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古诗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语文考试中各种鉴赏题型里对描写手段的考查频率比较高。当我们面对试题中“怎样描写(描绘、描摹、刻画等)”这类问题时,我们将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意象组合(名词组合或者列锦的修辞手法)之外,“多角度描写”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思考方向。

“多角度描写”主要有下面几类:

一、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理感觉,描写景物的色彩光线、味道、声音、状态、冷暖等,多方面表现景物人物、事物的特征,使之生动形象地呈现于读者眼前。例如:

例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例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例3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例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例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二、 变换视角,或远观、近看,或仰视、俯视、平视、环视,或由外到内,或描写景物的晨、午、昏、夜不同时刻的特征,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或定点换景,多角度、多方位表现事物、景物、人物,使之更加真切、丰满。例如:

例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例7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例8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欧阳修《梦中作》

例9社坛烟淡散林鸦……壤歌亭外山如画。——王恽《平湖乐 尧庙秋社》

三、 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声音描写一般是动景)人物、景物、事物的状态无非动静两种,描写的目的要么是以表现宁静为主——动景成了反衬,要么是表现动静——静景成了蓄势、反衬,要么是二者兼顾、相互衬托,从而展示描写对象的全貌。例如:

例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例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例1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例1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青溪》

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分析描写句时,注意描写对象和其他人物、事物、景物之间的衬托和被衬托关系。如果是着力描写描写对象,则为正面描写;如果是着力描写衬托物,则为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能使形象更加客观真实、生动丰满。例如:

例14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例15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例16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例1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例18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陈与义《雨》

五、 从对面写来(从对方着笔),修辞里又叫示现,即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情景说得如闻如见。这种写法借助想象和联想,延长了表现时间,拓展了表现空间,丰富了诗歌内涵,深化了诗歌主旨,强化了诗歌情感。例如:

例19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例2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例2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例22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六、虚实结合。诗人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如果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则为实;如果是想象、回忆、梦境、幻觉,则为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扩大诗歌的表现范围,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主旨,强化情感。例如:

例2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例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例2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例2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例2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例28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黄庭坚《望江东》

以上所列尚不全面,只是多角度描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其他还有点面结合、具体抽象相结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另外有些描写类语句所用手法不止一种,在答题时不妨综合考虑,一一列举。例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既用了视觉描写(江山丽)、嗅觉描写(香)相结合的手法,又用了动(飞燕子)静(睡鸳鸯)相结合的手法,还用了点(燕子鸳鸯)面(江山)相结合的手法,还用了远景描写(江山)、近景描写(燕子、鸳鸯)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还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运用上述术语对描写语段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步骤:先点明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并指明运用此手法的效果(一般须和语句内容、主旨联系起来)。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三
《诗词和答案》

初 三 古 诗 词 练 习

1、 ,君子好逑。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采菊东篱下, 。

4、海日生残夜, 。

5、安得广厦千万间, 。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 ,西北望,射天狼。

8、人生自古谁无死, 。

9、子曰:“其怒乎! ,勿施于人。”

10、受任于败军之际, ,尓来二十有一年矣。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12、问君何能尔? 。

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14、忽如一夜春风来, 。

16、 ,便引诗情到碧霄。

17、漫步于古诗苑,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恋乡思亲情结。王湾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飞过,不由吟咏道:“ ? ”;

18、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9、树木丛生, 。

20、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对故乡山水无限眷恋之情的句子是:

, 。

21、子日:“ ,可以为师矣。”

22、了却君王天下事, 。 !

2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2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5、 ,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 )

26、山河破碎风飘絮, 。

27、 ,赢得生前身后名。

28、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的景象深深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 ”。

29、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4、 ,梦回吹角连营。

35、 ,不亦乐乎?

37、请从学过的古诗中选出一个含有“霜”字的完整诗句:

38、乱花渐欲迷人眼, 。

39、 ,关山度若飞。

40、日暮乡关何处是? 。

4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

42、醉翁之意不在酒, 。

43、惶恐滩头说惶恐, 。

44、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 ”的心态。

45、写出两句与春雨有关的古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

3、天街小雨润如酥,。

4、

5、

6

7、长风破浪会有时,

8、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9、兴,百姓苦;

10、风烟俱净,1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

1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5、策之不以其道,16、问君何能尔?

17、

18、瀚海阑干百丈冰,19、忽如一夜春风来,

20、但愿人长久,

21、落红不是无情物,。

22、海内存知己,24、春蚕到死丝方尽,

2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6、

27、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

2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

29、不以物喜,

30、,后天下之乐而乐。

古 诗 文 填 空(共150分)

1.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 , 。

3.关注民生,不仅是当今领导人心中的大事,也是古代诗人胸怀的情感。请写出古诗同情劳动人的一联佳句

4.________ 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在《龟虽寿》中,曹操表达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句子是:“烈士暮年,__________。”

6.中秋佳节,不能与亲人相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心灵便得到了抚慰。

7.爱国之情,人所共有。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西北望,射天狼”,表述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罗红不是无情物, ”吟唱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 , ”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抒发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蕴含古人炽烈情感的名句,感动了无数读者。

8.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9.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0.何当共剪西窗烛, 。( 《夜雨寄北》) 11.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2.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13.先天下之忧而忧, 。

14.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没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

1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

17.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8.落红不是无情物, 。 19. ,却话巴山夜雨时。

2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21. ,夜泊秦淮近酒家。

2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23.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2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____________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5._____ 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6.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 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7.寡助之至,__ _ ____。多助之至,___ ____。

28.《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 ___,__ _____。 29. ,风正一帆悬。

30.春潮带雨晚来急, 。

31.无可奈何花落去, 。 。

3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表现游子漂泊在外思想悲情的句子是: , 。

33.写出一个带“云”字的古诗名句。

3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 ”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心里矛盾。

35.有的家长寒暑假让孩子出去打工,正如《醉翁亭记》中所谓“ , ”,目的大多不是他们“挣钱”,而是要他们去体验和感悟。

36.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 ”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中的“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37.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发出来“持节云中, ”的浩然长叹。

38.请写出古代诗人以“月”来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连续两句)的句子。 , 。

按要求填空。(14分)

3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艾青《我爱着土地》)

40.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4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43.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品质的句子是:“ , 。”

45.写出古诗词中从嗅觉角度进行描写的句子。(连续的两句)

4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 , 。

48.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

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诗句是: , 。

49.读诗既可陶冶情操,启人智慧,又可感悟哲理,引人深思。请你默写出四句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4分) ① , 。( )

② , 。( )

50.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52.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54.李白在《行路难》里充分发挥浪漫主义的大胆想象并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希望重新被朝廷起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在《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人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7. 山气日夕佳, 。(《饮酒》)

58.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渔家傲秋思》) 59.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60.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则》) 61.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6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 , , ”的政治情怀,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把它作为座右铭,心系苍生,立志为民造福。

63. 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 64.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65.黄发垂髫, 。 (陶渊明《桃花源记》)

6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蜀汉当时处境进行分析的句子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67.“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68.毕业在即,挚友李想在你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赠言,请你选择有关友情、志向、祝愿的古诗词名句回赠李想。

, 69. 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诉衷情》) 70.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四
《综合诗词》

综合诗词

1、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动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浪漫。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每空1分,共12分,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

2、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2、【示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3、【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诗文,如“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中“ , ,三而竭”。“曲径通幽”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

4、【答案】一鼓作气 再而衰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5、写出与鸟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

5、示例:几处早莺子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6、以书为友。古诗文中有很多关于读书学习的经典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6、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 少壮不努力,老太徒伤悲

7、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你能聆听水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造化钟神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杜甫《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皆属上品;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 , ”均显边塞独特风景。

8、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9、根据提示默写(共4题,⑴⑵⑶小题任选两题作答,第⑷小题必答)。(6分) ’

(1)人皆有情。白居易望月有感,抒发了“共看明月应垂泪, ▲ ”的相思之情;李商隐借物咏怀,表达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 ”的不渝深情。

(2)人各有志。诸葛亮希望尽己所能,“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陆游坚守其报国之志,“僵卧孤村不自哀, ▲ ”。

(3)人亦自然。人们渴望拥有“春潮带雨晚来急, ▲ ”的宁静,享受“ ▲ ,村南村北响缲车”的恬淡。

9、【答案】(1)一夜乡心五处同 蜡炬成灰泪始干 (2)攘除奸凶 尚思为国戍轮台

(3)野渡无人舟自横 簌簌衣巾落枣花

10、古诗词中以“雨”为意象的诗词句很多,请写出相连的两句: , 。

10、示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黄梅时

节家家雨,青草池塘骑处处蛙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

浮沉雨打萍等含有“雨”字的诗词句

11、中国古典诗词中写到“柳”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你积累的名句(上下句): ▲ , ▲ 。

11、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

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12、故乡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情怀:故乡不只是一个场景,而是一种牵挂。请写出含

有思乡情结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 , 。

12、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等。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世世代代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终身追求,是欧

阳修“与民同乐”的大道践行,是才华被埋没时韩愈借千里马发出的“ ”

的愤懑控诉,是孟子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而提出的“ , ”

的谆谆告诫,更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吟诵----万千语言表

达,一样赤子情怀。

13、其真不知马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4、5月8日,“2012中国黑河·锦河大峡谷杜鹃文化节”在峡谷两岸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芬芳中开幕了,请写出含有“花”字的连续两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等等

15、萋萋芳草,悠悠我心;诗苑采珠,句句关情。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带“草”

字的连续的两句诗: “ , 。”

16、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7、积累名句。请将下面古诗文句子补充完整。

幽州台上,陈子昂寂寞而歌:念天地之悠悠, ① ;琅琊山中,

欧阳修悠然而吟: ② ,在乎山水之间也。晨雾茫茫,芦苇飘荡: ③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慕雪纷纷,红旗不卷:山回路转不见君, ④ 。出师之前,诸葛亮上表进言: ⑤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

士之气;战乱之际,白居易对月抒怀:共看明月应垂泪, ⑥ 。心怀愁绪,

李清照倦于晨妆: ⑦ ,欲语泪先流;身处陋室,刘禹锡欣然而居:山不在

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⑧ 。

17、.①独怆然而涕下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兼葭苍苍④雪上空留马行处⑤诚宜开张圣听⑥一

夜乡心五处同⑦物是人非事事休⑧有龙则灵(错一字扣1分,不跨题扣分)

18、秋,时而萧瑟,时而明快,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秋景或带有“秋”字的连续完整的两

句: , 。

1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9、古代诗歌讲究色彩的运用,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塞上胭脂凝夜紫”,《诗经》

中的“ ”,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木兰诗》中的“当户理

红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等。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诗中画”在这里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19、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小麦覆陇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0、幽州台上,陈子昂寂寞而歌:念天地之悠悠, ① ;琅琊山中,欧阳修悠然而吟: ② ,在乎山水之间也。晨雾茫茫,芦苇飘荡: ③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慕雪纷纷,红旗不卷:山回路转不见君, ④ 。出师之前,诸葛亮上表进言: ⑤ ,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战乱之际,白居易对月抒怀:共看明月应垂泪, ⑥ 。心怀愁绪,李清照倦于晨妆: ⑦ ,欲语泪先流;身处陋室,刘禹锡欣然而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⑧ 。

20.①独怆然而涕下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兼葭苍苍④雪上空留马行处⑤诚宜开张圣听⑥一夜乡心五处同⑦物是人非事事休⑧有龙则灵(错一字扣1分,不跨题扣分)

21、请写出和菊花 有关的连续的两句诗:。

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2请从学过的古诗中选出一个含有“霜”字的完整诗句:

_, 。

22、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3、写出两句与春雨有关的古诗句: , 。

23、例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4、关注民生,不仅是当今领导人心中的大事,也是古代诗人胸怀的情感。请写出古诗中同情劳动人民的一联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示例: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②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6、示例: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27、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阐述了学习态度;《孟子》中的“ , ,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27、择其善者而从之、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8、请写出一个含“家”字的古诗名句: 。

28示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9、“酒”是古往今来诗人吟咏的一种特殊的意象。请从你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一句与“酒”有关的完整诗句 (课内外均可)。

29、示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分)

30、古诗文中有很多诗句与“儿童”有关。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古许文中有很多诗句与“老人”有关。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30、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1、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2、“诗仙”李白的一生离不开“月”和“酒”,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李白诗中含“月”或“酒”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 , ▲ 。

32、李白作品中含有“月”或“酒”的诗句即可。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2万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33、请写出古诗文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 。

33、示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4、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动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浪漫。

3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每空1分,共12分,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

35、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35、【示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生自古谁,留取丹心照汗青(6分,每空1分。

36、写出与鸟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

36、示例:几处早莺子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37、以书为友。古诗文中有很多关于读书学习的经典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37、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 少壮不努力,老太徒伤悲

38、请写出古诗中有关荔枝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3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9、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阐述了学习态度;《孟子》中的“ , ,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39、【答案】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0、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艺术效果突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 ”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4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1、古诗中,“柳”常被诗人用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如郑谷在诗句“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淮上与友人别》)中,借“柳”抒发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采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柳”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

4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42、请写出一个含“家”字的古诗名句: 。

42、示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3、根据提示填空:( 4分)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 ”(《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 ”(《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4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44、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你能聆听水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造化钟神秀 示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5、古代许多杰出人物用作品同我们进行了心灵对话: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用“,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用“了却君王天下事, (2)▲ 。可怜白发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用“ (3)▲ ? (4) ▲ ” 表现出舍生取义的决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5) ▲ , (6)▲ ”展现出胸怀天下的抱负。

念天地之悠悠;赢得生前身后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6、故乡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情怀:故乡不只是一个场景,而是一种牵挂。请写出含有思乡情结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 , 。

4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等。

47、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便捷好用,饶有趣味。弘一法师(李叔同)那首最有名的“长亭外,古道边,____ ”,用的就是一支外国曲子。

47、芳草碧连天

48、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乏心系天下的仁人志士:面对民生疾苦,杜甫袒露出“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面对危急情况,诸葛亮表现出“ , ”(《出师表》)的勇敢担当;面对国土沦丧,辛弃疾展现出“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雄心壮志;面对生死抉择,文天祥显现出“ , ”(《过零丁洋》)的正义凛然。这些古仁人,以人格魅力永留史册,为后世景仰。

4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五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赏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 林逋 赏析:

疏长的枝条横斜在浅浅的、清澈见底的水面上,幽幽的香气飘散在朦胧的月色里。作者从视觉角度写梅、影、月、水,又从嗅觉角度写梅香,二者结合如此巧妙,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赏析:

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 赏析: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 李清照

赏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三句烘托氛围,把梧桐、细雨、黄昏三个意象有机结合,视觉和听觉交映,尽显词人此时的无限感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结尾妙就妙在通篇写愁,直到最后一句方才道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唐.李白

赏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

《题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六
《诗歌写景的角度》

赏析写景特色有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侧面烘托、白描、渲染、意象组合等。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

举例如下:

(1)虚实结合: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2)动静结合: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3)白描:定义: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归园田居》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诗人写自己家的田园居所,对这里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都是墨线勾勒,不着颜色,但清晰的形象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景境氛围中住着一位从尘网中逃归的贫士,真可以说是情景相宜,神象相同。又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淋铃》),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情人分别时的情状——不忍离别又不得不别,万般无奈,只能手拉着手相对流泪。

(4)侧面烘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

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又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景物烘托出琵琶女技艺高超。

5、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二、实战演练: 散文阅读

1、(1)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2)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额度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3)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的女儿?押着唐韵,携着汉风,—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试赏析第三段写景特色。

2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的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在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出凶野的神气;在它们的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驮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的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舌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衙门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诗歌阅读 1、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 万 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2、下面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歌答案

1、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下片将雨滴比作真珠、水银,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

这样写使得所写景物生动、形象,很富有动感。

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好象草树知道春要逝去,争着展示自己的美丽,连没有才思的杨花榆荚都不甘落后。这样就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七
《诗歌写景角度》

如何赏析描写景物的角度

写景抒情诗更是常见“大餐”,所以,在教学中,关于写景抒情诗的鉴赏就 成为重要内容。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更有效果。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

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

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八
《诗歌写景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

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

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九
《古代诗歌的写景角度》

古代诗歌的写景角度分析

景物描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几乎翻遍每一首古代诗歌,我们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所以在高中生的诗歌考试题目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如此一类的题目: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描写特点如何?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④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如何写×种景的。⑤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⑦请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在解答上述诗歌题目的时候,问到诗歌写了些什么景物,不少同学大多能答出来,只是有时概括的不完整,表述语言欠美丽;但一问到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或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写景的,是如何写×种景的),以及要求答出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不少同学就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一答就错。

应对方法:要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掌握写作时表现手法有哪些,常见的运用于如何写景方面的表现手法又有哪些。

归纳如下:

① 着眼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角度来写景。

如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第二联“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上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从听觉角度,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这一联从视和听的角度将“西溪无相院”环境的清和静极佳的写了出来。

② 从空间(上下远近)角度写景。

如袁枚的《春日郊行》首联“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从远景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清明”远景,远处的“青山带雨”好像是一幅有意要画出的清明美景;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诗歌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机盎然的春日图画,也于诗歌的结尾“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日相迎”中将对宦游奔走的厌倦很好的表达了出来。作者于诗歌中流露了两种主要情感,一是对田园生活的爱,一是对宦游生活的倦。

③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法去写景。

如李商隐的《微雨》“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问:这首诗是如何去写雨的?答:四句诗没一句写雨,却处处写雨。诗歌没有从正面去写雨,而是从侧面,运用了侧面描写去写雨。写了刚开始下雨的时候,雨是随着林霭一起飘落的;后来,到了晚上,雨又随着夜色侵入人家里,将它的凉意同夜的凉意一起带给了万千家;灯虽然离窗户很远,但因为天下了雨,人坐在灯边也感觉到了雨水带来的

冷意;空荡的庭院中雨水掉落下来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近,那么清晰。

④ 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

如张养浩的《【中吕】朝天曲》“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看鸥鹭闲游戏。农夫渔翁,贪营活计”,运用的即是白描的手法写景,以简洁的景物刻画和堆叠,以及人物形象的简笔勾画,给读者描写了一幅闲适、悠远的乡村图画。表现了作者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⑤ 运用虚实相生(结合)的手法写景。

如李商隐的《细雨》“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诗歌运用虚写,从想象的角度,将雨想象成了白玉堂前飘浮下的帷幕,天空这张碧牙床上卷下的簟席,更把雨想象成了楚女(神女)沐浴后飘散下的长发。整首诗歌想象奇特而切合雨的特点,把一场普通的雨写得浪漫而美丽。这是一首运用虚写手法写景的好作品。当然在有些诗歌中的写景,有时是既有虚写,也有实写的,往往虚实结合运用,这一点要同学自己去判断,并能指出诗歌中哪些句子是虚写,哪些句子是实写,以及它们带来的好处。

⑥ 色彩烘托、对比、渲染的手法写景。

如杨万里的《过杨村》中间两联“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诗歌从绘色的角度,运用色彩的对比,描写了田园风光中的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优美、静谧、绚丽的田园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⑦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

如范仲淹的《御街行》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诗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动的是“坠叶”,静的是“明月”。其实就全词来看,该词就在这动静的结合写景里于秋夜的寒冷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

⑧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景。

如左纬的《送别》“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雪漫天”中写杨花飘飞的景色,就用了拟人、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的送别情极好地融入到了对杨花的描写中,说自己的别情就像那无赖的杨花一样充满了整个的天际。

古代诗歌的描写离不了景色,景色描写也往往在古代诗歌中很容易碰见,读懂了古代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在某种程度上同学们也就读懂了古代诗歌中的情感,因为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的情感古人也在诗歌中借用对景物的描写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出来。希望同学们能对古代诗歌多读多归纳,于学习中不断感悟我国的古代诗歌。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

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

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嗅觉角度的诗句篇十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

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6385.html

    【嗅觉角度的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