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一
《大气温度变化和高度的关系》
大气温度变化和高度的关系
――对高二物理必修课本一则阅读材料的补充说明
内容提要:引起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绝热变化和辐射变化。在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在平流层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高
层大气温度变化状况复杂,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状态。
关键词:大气 温度 物理 地理
Key words:air temperature phyhics geography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大家都知道:在不考虑逆温现象①的情况下,高度越高,气温越低。站在高山顶上明显的就要比山脚下冷,暑假去登泰山的人,出发时穿的是短袖,到顶上恐怕就得着毛衣了!这个道理人们自古就明白,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民谚有云:“山
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都反映了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情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要从气体的性质谈起。大家知道,底层近地面空气由于受到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共同作用,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因而上升。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递减,上升气流由于周围气压逐渐减小,导致体积膨胀,排挤周围大气,对外做功,致使自身内能减少。由于上升气流多呈现为体积很大的气团状,气团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传递对整个气团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影响,粗略的考虑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气体内能的变化就只取决于整个气团与外界之间相互做功的多少。由于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气压一直是逐渐降低的,因此气团总是在对外界做功,它的内能也随之不断减少,温度不断降低。这种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仅由于空气本身体积变化而引起的块空气温度的变化称之为绝热变化。在近地面,大约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
温降低 6― 7℃②。
那么,是不是在整个大气层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个结论都成立呢?答案是否定的。要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得介绍一下大气层。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气体所包围,这就是大气层。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上界可溯到距地面 2000―3000千米的高空。就整个地球来看,越是靠近核心,组成物质的密度就越大。全部大气层的质量有 5600万亿吨,由于重力作用,整个大气圈质量的 90%集中在高于海面16公里的空间内。高层的密度比低层要小得多,而且愈高愈稀薄。几乎全部大气圈的质量99.999%都集中在比海面高出80公里的界限以下;而所余无几的大气占据的空间却极为广大,探测结果表明,地球大气圈没有明显的边界。大气层根据高度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层,贴近地面的最底层是对流层,中间的是平流层,而处于最高处且体积最大的是高层大气,高
层大气可进一步分为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在对流层范围内,根据物理公式得出的结论是成立的。对流层位于低纬地区距海面 17―18 km ,高纬地区距海面 8― 9 km ,层内大气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成分相同,性质相似,而且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空气所得到的热量就越少,温度也就越低。温度随
高度的增加递减。
而在平流层,气温并不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平流层是自对流层顶至 50―55 km范围的大气。在平流层中30 km以下范围,气温几乎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温度,
不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而在30 km以上范围,气温反而随高度的增加迅速上升。在平流层,绝热变化是空气随着高度的上升继续对外做功,向外释放能量。在绝热变化的同时平流层大气也在进行辐射变化,平流层的热量来源主要是臭氧吸收的大量太阳紫外线,在 22―27 km的高空,臭氧的浓度达到最高,形成臭氧层,从太阳紫外线中获得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平流层的温度变化量是绝热变化引起的降温和辐射变化引起的增温的代数和,由于这里的辐射变化远远大于绝热变化,
所以,这一区域和往上区域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在占据空间极为广大的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在距地80―500km的高空,因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作用,气体分子分裂成为原子,进一步电离成离子,整体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愈高这些作用愈强,于是在地球周围形成了能够导电、能够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到 2000―3000km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由于高层大气的组成结构复杂,各高度之间差异较大,而且离地面非常之远,致使它的温度变化与距地面高度没有直接的联系。高层大气底层为中间层,是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分界处,仍然具有较高的臭氧含量,因此,这里也保持了较高的温度。高层大气中层为热层,这里没有足以引起气温升高的臭氧,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也还不能使氧分子分离成为氧原子,因此,热层的温度将降到很低。高层大气的最高层叫外层,也叫散遗层。在外层,氧分子进一步分离成为氧原子,氧原子能像臭氧分子一样吸收大量的热,因而外层大气的温度又开始回升。高层大气温度变化很复杂,经历了一个由高温到低温再到高温的变化过程。这种现象取决于高层大气的结构和所处的位置。 可见,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减的结论并不是恒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二册第12―13页的阅读材料《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中所得出结论的成立的是有条件的。文中大部分的叙述的和课后练习中讲的都是对流层的情况,基本成立,但仍可以加以说明。阅读材料最后一个事例,列举的是飞机。根据地理课本,远程的飞机飞行都是在平流层,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万米高空”,这个事例就不符合单根据物理推理得出的结论
了,建议加以修改,使之更加的严谨、科学。
大气层是重要的,又是有趣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包含了无穷的奥秘和知识。自古以来,人类对大气的研究和探索就从未停止过,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大气层、对地球、对整个物质世界的了解和研究将会更详细,
更深入!
①逆温现象:当天空中存在大量含较多水分的云层时,云层可以大量的吸收热量,且恒温性能较好。而地面吸热、散热速度均较快,因此在夜间时,没有太阳辐射,有可能云层附近仍保持较高温度但地面附近已是低温。这种在近地面呈现的温度
下低上高的现象为逆温现象。
②干燥空气绝热变化递减率为 0.98℃/100m,水饱和空气绝热变化递减率为 0.50℃/100m,但现实生活中的空气并不呈绝对干燥或水饱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二册第12―第13页:“„„对于干燥的空气,大约每升高1km温度降低 7℃„„”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科学知识>>科学时代>>科学小品>>科学美文《地球的面纱》: “„„平均每升高 1公里,温度就要降低大约6.5℃„„” (1千米,气温下降 6℃”鉴于各处数据不同,在此取其区间数。
参考资料: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二册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地理》第一册(上)
3.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科学知识>>科学时代>>科学小品>>科学美文《地球的面
纱》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二
《高一地理上册复习纲要》
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一级别)、太阳系、地月系。 太阳系: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按照距离太阳远近、质量、体积来看,可将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星 土星)、远日行星(天王 海王)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地球质量体积适中—包围大气。
3、液态水的存在。4、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能量称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色球、日冕。太阳活动的标志是黑子与耀斑,黑子并不是黑色的,只是表面温度比较低,看上去暗一些,它们的活动周期为11年。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干扰磁场,引起磁暴。3、在南北极出现极光。4、引发自然灾害。
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拉萨) 最少的地区——成都平原(重庆)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一天24小时指的是太阳日太阳日:24小时,是指昼夜更替的一个周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天
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各地相等。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极点和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零。
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并不是在椭圆的中心点。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近日点(1月份)最快,远日点(7月份)最慢。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范围是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的。目前的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所以决定了太阳直射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黄赤交角。黄赤道交角为23°26′。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晨线——自西向东,由黑夜进入白天。昏线——自西向东,由白天进入黑夜。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在计算中懂得如何运用这两句话才是关键。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分日或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夏至日或冬至日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等
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第一步: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第二步: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求东 “+”,求西 “-” )
例如,已知伦敦8点,求北京时间为多少点?
1、伦敦所在时区与北京所在时区相差8个时区
2、北京在伦敦东边,北京时间为8+8=16点
北京为东八区,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东京120°的地方时,非北京的地方时。 地球的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并且在直射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不直射的半球相反。
2、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3、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1、晨昏线上的各点同时日出或日落;
2、根据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 日出=12-1/2昼长 日落+12+1/2昼长
地下33千米处为莫霍界面,2900千米深处为古登堡界面。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把地球分成了地壳、地幔和地核。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他都是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这是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的原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白天多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晚上多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温度不至于过低。
由于地表冷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压向低压运动。高压和低压只是相对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来进行比较的,在垂直方向上,始终是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太阳在纬度上分布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二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呈一个夹角。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速与风向;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摩擦力减小风速进而间接改变了风速。
等压线判断:等压线向上弯曲:中间都是高压;等压线向下弯曲中间都是低压。
全球六大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南风)
七大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南北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太阳直射点向哪里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就向哪里移动,对北半球来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季风:
冬季:东亚吹西北季风,南亚吹东北季风。夏季:东亚为东南季风,南亚为西南季风。 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的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了锋面,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有明显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冷锋过境时降温、雨雪、大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好转 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暖锋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暖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全球变暖显著后果海面升,冰川融化热膨胀。岸线后退低地淹,沿海平原多危险。 高纬升温单产增,低纬变干难持平。蒸发加剧径流减,水源供需矛盾显。 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
海陆间大循环:海洋里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三
《气温》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四
《天气与气候复习课件》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五
《南北气温的差异》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六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阅读材料》
(三)地理晨读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太阳辐射光谱
依据波长不同可分为红外线(属长波辐射,波长大于0.78微米)可见光(属短波辐射,波长在0.4-0.78微米之间,依波长由长到短又可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紫外线(属短波辐射,波长小于0.4微米)。放射能力最大的在可见光部分。
发热体温度越高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就越短,所以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长波辐射为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特别关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差,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面,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有云层和大颗粒尘埃对太阳光的反射,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以及二氧化碳、水汽等温室气体对红外线的吸收。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并非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太阳辐射大部分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3)太阳辐射在一天中的12点达到最强,地面辐射在一天中13点达到最强,大气辐射在一天中的14点达到最强。(4)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晚上存在。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辐射更强。大气逆辐射不一定射向地面,只要没有散逸到宇宙空间,保留在大气中的辐射都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强也就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②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 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概念补充】逆温
(1)逆温含义(与大气逆辐射没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右图)
(2)雾:大气下部温度偏低,过饱和水汽凝结成雾。所以逆温和雾总是同时出现。
超然中学地理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见图)
(4)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雾霾天气。 【初中地理知识补充】
凸出;7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 (2)气温的时间变化
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日出之前;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 最低气温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小的成因分析
a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的 逆辐射弱也就是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快速下降→昼夜温差大。
超然中学地理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
b天气状况: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阴天反之。 c下垫面性质:海洋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陆地反之。
②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一年中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北半球海洋上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气温年较差内陆地区大于沿海地区,高纬地区大于低纬地区。
三.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环流形式。 热量差→大气上升或下降→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图解: 【误区警示】
(1)气温与气压: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所以高空的气压一定小于地面的压力。同时我们知道,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和气温都降低。所以气压的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在水平方向上,也并非一定是气温低气压就高。象亚洲高压、印度低压、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等是冷高亚和热低压。但也有一些特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就是一个热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是一个冷低压。(原因在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中讲述)
(2)剖面图和平面图:如热力环流图属剖面图,一般的地图如等压线图属平面图。
(3)等压面与等压线:如热力环流图属剖面图,上面所画的等压线实际上应该是等压面,即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只有在平面图上才有等压线。
(4)风与对流:空气的水平运动叫风,垂直运动叫对流。如赤道低气压带对流旺盛又称为赤道无风带。 (5)低空的低压与高空的高压:剖面图中气压的高低一定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因而图中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数值大于低压区;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一定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6)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在热力环流图中,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上凸高压,下凹低压”(看右图,A BC三点相比, BC离等压面更远,在等压面的下方,根据气压的概念可知气压比A高。)
(7)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有可能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超然中学地理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3
(2)
(3)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
超然中学地理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4
四、风的形成
1、概念:风——大气的水平运动,大致由高压吹向低压。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是西南风。风
向标:
2、风的受力状况:
(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原动力,垂直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既影响风向,由影响风速。 (2)地砖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随纬度降低而减小。 (3)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显著(陆地比海洋大,山区比平原大),高空可以忽略不计。
3、受此影响,高空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90度交角,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度交角,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深入讲解】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具体有以下应用:
1.判断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A处。
(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B处。
(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C处。
(4)低压槽: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D处。
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
气状况
高气压中心晴朗阴雨低气压中心
天气天气高压脊 低压槽
3.判断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超然中学地理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5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七
《专题复习《气候的要素和影响因素》》
《气候的要素和影响因素》
巡检初级中学 周斌
【考纲聚焦】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 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4、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5、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6、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分布特征。
7、举例分析纬度位臵、海陆位臵、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8、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网络】 1、气候的要素:气温与降水
1)、气温
影响空间气温高低因素及等温线、等温面的表现
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小因素
某地气温特征描述:年均温、最热月、最冷月均温、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2)、降水
(1)年降水量总量
(2)降水的季节分配
A.年雨型或少雨型
B.冬雨型
C.夏雨型
(3)降水的空间分布
(4)降水与气温的匹配关系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臵: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各地气候都有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陆因素: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另外,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性质,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形成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热点考点解读】
考点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命题方向: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影响气温的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及其规律,气温曲线图以读图题考查为主。创新能力题以搜集某地气候资料绘气温曲线图或气温曲线图变式进行考查。
【例1】 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D
点引:此类题虽有四个选项,但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综合性强,牵联到有关气候知识的各个方面,因此,做这类题时,应逐项具体分析,逐一排除,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20.1 B.23.3 C.16.8 D.43.4
(3)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 )
A.12、1、2 B.6、7、8 C.9、10、11 D.3、4、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由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23.3℃,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20.1℃,可判定该地在北半球陆地上。气温年较差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为43.4℃。北半球夏季应为6、7、8月。答案:(1)C (2)D (3)B
考点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等温线都是等值线,具有相类似的特点。在地图上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点连成的光滑曲线,叫等降水量线。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2.影响降水的因素:
(1).纬度位臵。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陆位臵。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命题方向: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根据某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或绘出降水量柱状图。
【例1】 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1)该地 三个月降水最多, 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 。
(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夏季节降水用少雨和多雨表示,应是夏季 ,冬季 。
(3)在图3.3-5中用表中数据绘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分析:该题是通过资料分析,降水季节变化及绘图题目。从表格中资料可知7、8、9月降水最多,12、1、2月降水最少,但南半球季节变化相反,因此若北半球某地为夏季多雨区,则南半球某地应为冬季多雨区。
本题绘图较简单,若考试无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值及名称时,首先写明月份(并标出)、降水(单位)及每个单位的数值。
答案:(1)7、8、9;12、1、2,夏季多雨区(北半球),冬季多雨区(南半球) (2)少雨、多雨
(3)如图3.3-6
【例2】 下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
A.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
B.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
C.两极地区
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三多三少”即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答案:B
考点3:等温线的判断
1、据等温线递变规律判断所处半球:
仅考虑太阳辐射这一个因素,等温线呈现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2、据等温线疏密情况判断气温差异: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线密→温差大, 线疏→温差小)
例1、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
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冬季风对其影响小。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3、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
若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等值线弯曲的普遍规律:向大则小,向小则大。 对于等温线,也可用:高高低低。(线向高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高;线向低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低)
夏季大陆
向高纬凸出----气温高----
冬季海洋
冬季大陆
向低纬凸出----气温低----
4、根据等温线判断地势地貌:
⑴计算相对高度: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递减率为:0.6 ℃/100m,根据两地温差,大致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⑵闭合等温线,中间气温低,四周气温高----山峰;中间气温高,四周气温低----盆地;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向大值)凸出,气温低-------山脉;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向小值)凸出,气温高-------山谷
5、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突出方向一致:等温线突出方向-----洋流的流向。 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向小值)凸出,气温高--------暖流;
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向大值)凸出,气温低--------寒流;
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的因素:
(1)、同一季节同纬度陆地海洋气温不同,等温线发生弯曲----季节和海陆分布
(2)、陆地上同纬度不同地区气温不同,等温线发生弯曲------地形地势影响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八
《10.09.21 高三地理《大气圈——逆温问题》》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九
《气温练习题》
气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高的是( )
A、广州 B、海口 C、吐鲁番 D、昆明
2.青藏高原终年雪山连绵,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离海近,降水多 C、海拔高,气温低 D、海拔低,气温高
3.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加强 B.暖流增强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D.降水增加
4.下列词语反映天气现象的是( )
A.四季如春 B.大风降温 C.终年炎热 D.冬暖夏凉
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B.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C.从北向南递减 D.从北向南递增
6.山顶气温为50C,山顶与山脚处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则山脚处的气温约为( )
A.0.80C B.3.50C C.110C D.-10C
7.一般来说,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不同纬度地带,气温不同 B.同一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南方气温比北方气温低
9.“早穿皮袄午穿纱”形象地说明了以下哪一个特点( )
A、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日平均气温高 D、年平均气温高
1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高低的影响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河流多少的影响
11.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高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
C.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D.气温从低纬地区向两极递减
12.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是表示一天当中气温变化的曲线B.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
C.等温线封闭是高温中心D.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等温线表示的气温逐渐升高
13.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14.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15.你发现一天中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在( )
A.12时、黎明前 B.12时、子夜 C.14时、黎明前 D.14时、子夜
16.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升高
C.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 D.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17.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洋流因素
18.读“世界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A、B在同一纬度的陆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
19.下图是小华画的“等温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⑴.图上标注的10 ℃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应该是( )。
A.13 ℃ B.12 ℃ C.11 ℃ D.9 ℃
⑵.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是高温中心 B.乙地是高温中心 C.丙地是高温中心 D.丁地是低温中心
20.图5为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图,三条等温线的气温关系是a>b>c,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B.甲地比乙地气温高
C.该区域此时正值夏季 D.如果甲乙纬度相同,甲可能是陆地
21.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所示地区为南半球 B.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C.a、b两处气温相同 D.a处气温比b处气温低
22.读“等温线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的是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B.表示的是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C.表示的是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23.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下图所示),若A点为陆地,B点位于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⑴.华迪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
24.读“华迪中学气象小组某天的气温观测图”,完成下题。
A.15 ℃ B.17 ℃ C.25 ℃ D.10 ℃
⑵.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
A.10 ℃ B.14 ℃ C.16 ℃ D.8 ℃
⑶.这天的气温日较差有可能是下列数值中的( )。
A.15 ℃ B.9.5 ℃ C.0.6 ℃ D.6 ℃
25.下图为某区域的1月份等温线图,气温数值a>b>c,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为北半球等温线图 B.图中①地气温高于②地C.①地为海洋,②地为陆地D.无法判断
二.读图题
1.等温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相反,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
(2)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中心。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 , , 。其中主要因素是 。
2. 读图2(某地区等温线图),回答下题。
⑴、图中①区是一个
A.低温中心 B.高温中心 C.干旱中心 D.低压中心
⑵、分析图中②、③地区等温线的疏密情况,可知
A.②地温差小 B.②地温差大C.③地温差大 D.一样大
⑶、图中①处的地形是 A.盆地 B. 平原 C. 山谷 D.山顶
3.下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
(1)两地都位于 (南、北)半球。(2)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地。
(3)A地的气候特点是,4)B地的气候特点是。
4。阅读下列四个地点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和
D地月平均气温表,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位于热带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图中位于温带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中位于寒带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4)根据上表中的气温数据,在图D中绘制出该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5)图中各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地方是 。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是 。
(6)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⑺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季陆地气温高 B.夏季海洋气温低 C.冬季陆地气温高 D.冬季海洋气温高 ⑻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
5.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世界最高气温在____洲北部,年平均气温约在____ºC以上。
⑵世界最低气温在____洲,年平均气温约在____ºC以下。
⑶从等温线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⑷在北纬30º附近,年平均气温在0ºC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方低10ºC多的地区是___,其低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⑸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而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南半球的等温线与北半球相比较为。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重庆气温为,峨眉山气温为,峨眉山气温比重庆。
(2)两地的气温差异,说明随海拔升高,气温 。
(3)下列哪句话能显示这一地理现象( )
A.天有不测风云 B.昨夜寒潮来临,气温骤降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清明时节雨纷纷
7.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读图完成下题。
⑴.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
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⑵.每年7月,下面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内蒙古高原昼长夜短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C.长江进入枯水期 D.寒潮频繁南下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示意________半球某区域等温线的分布情况。
(2)冬季等温线在陆上向________(高纬还是低纬)凸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C为陆地,B为海洋,则此时是________(季节)。
(4)若B是亚欧大陆,那么A是________洋,C是________洋。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篇十
《气温》
右面为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图,三条线的气温关系 是a>b>c,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这幅图反映的是半球的等温线分布,判断的依
据是
。
2、如果图中的甲和乙是位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的两
个地点,那么甲应该位于。
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就是大气的冷热程度
B.一天当中,最低的气温出现在午夜时分
C.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D.同一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气温低
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 B C D
有关气温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洲大陆最炎热 B.一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方突出
C.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气温高 D.沿海湿润地区温差大
有关世界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增
B.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C.年平均气温等温线的分布和纬线完全一致
D.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夏季海洋气温高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
赤道地区气温比两极地区的气温高,主要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
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升高
C.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 D.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一年中,北半球海洋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我国____________(行政区)在____________(季节)的____________现象。
去年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
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的影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的影响
我国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比较大的是 ( )
A .气温年差大 B.气温日较差 C.日平均气温 D.年平均气温
现象分析:下列谚语哪些描述的是气温的日变化?哪些描述的是气温的年变化?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夏作秋,没得收。
(3)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4)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5)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6)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读甲、乙、丙三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地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_,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____,判断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地位于__________ (陆地或海洋)。
(2)四季分明的是__________地。年较差约是__________。三地中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年较差约是__________。
(3)甲、乙、丙分别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__________带、__________带。
小强测得6月8日最高气温是26℃,最低气温是18℃,那么这天的日较差
是( )
A.34℃ B.12℃
C.19℃ D.8℃
来自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四位学生是小明、小军、小力和小华,他们生活所在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如下图,如果今年7月中旬你要到他们所在地区去旅游,你的行囊中应有的必需物品是( )
A.去小明所在地——防冻油、防蚊虫叮咬的药品等
B.去小军所在地——伞、短袖衫和防晒油等
C.去小力所在地——伞、羽绒服和防水服等
D.去小华所在地——防晒油、防蚊虫叮咬的药品等
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昆明四季如春”,这句话是说昆明( )
A.气温日较差小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年较差小 D.气温年际变化小
学习了气温日较差之后,四位同学对如何计算月均温展开了讨论,谁的说法正确呢( )
A.小明:月均温就是把每天的日均温相加得到的
B.玲玲:月均温就是把这一个月中的最高日均温和最低日均温取平均值得到的
C.小强:月均温就是把这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除以30得到的
D.芳芳:月均温就是把这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除以这一个月的天数得到的
人民网2011年1月24日电,近日,由于持续低温,致使感冒、发烧患者急剧增多,这说明气温( )
A.与生命健康的关系
B.与旅游出行的关系
C.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D.与国防军事的关系
下图是某气象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数据,其中能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
是( )
有人总结出我国夏季避暑的三大佳径为“北上、下海、上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_____以上,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_以下,全球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 D.洋流
(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_________气温高,冬季_________气温高。
(4)南半球20℃等温线大致与_________平行,穿过_________洲、_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
上一篇:冬天的夜
下一篇:女人喜欢做吗还是男人喜欢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