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

| 实践技能 |

【www.guakaob.com--实践技能】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一
《浅谈对依法治校工作的认识》

浅谈对依法治校工作的认识

县直中学校长 朱如省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21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无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略。

县直中学全体教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精神,不断提高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根据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要求,积极、深入地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

一、 提高认识,不断完善依法治教管理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作为县直中学的校长对依法治教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学校把依法治校、法制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四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构建了学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聘请了所在地段街道、公安、司法等部门有关部门以及家长代表参加领导小组、担任校外辅导员、社会监督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聘请滏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增辉担任法律顾问,聘请公安局副局长张广深担任法制副校长,指导学校的工作,形成校内校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全校师生对照《教育法》、《教师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法律法规,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罚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的道路。

二、依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核心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开齐各门学科,保证每位学科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以贯彻《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确认主题活动、司法干部、交通民警作报告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法律教育。在法制教育上具体做规定:

1 明确学习内容:根据原国家教委、司法部的有关精神,重点进行有关《交通管理规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常识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围绕十二个教育要点,对学生进行形象的法制教育。

2 采用多种形式:法制教育渗透在学习课程中,分散在各年级各学科之中,学校以思想品德课、社会课、语文课等教学为主阵地,主渠道,保证这些课程中法制教育内容的落实,学校还把思品教材中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拍成小品进行教育。

3 校内外、班内外延伸: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遵纪守法、从我做起”活动,由司法局领导来校向学生进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治校动员;开展“一月一法”学习,实践体验,内容有《国旗法》、《交通管理规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三是请公安民警、司法干部、街道领导组成的讲师团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制专题讲座;四是举行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队活动。此外,学校宣传长廊中辟有“法制园地”专栏,栏目有“小红花和小刺猬”、“这事该不该做”等,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习惯。高年级学生自编法制宣传手抄报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教育,学生增强了法制意识,学会关心他人,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权利,多年来我校所属施教范围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或智残而辍学的,相反学校给予他们更多大关怀,去年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中有二个智力不太好的学生,学校专门作了妥善的安排,对贫困家庭的学生也在经济上给予了照顾帮助,使他们同样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依法管理、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根据《教育法》学校制订了办学章程,对学校组织机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权利义务、校园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注重将制度建设与学校的常规管理、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将学法与师德教育结合起来,增加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校为了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会同工会、团支部开展了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先后组织了“我的爱生格言”征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组织收看“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录像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教

师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各年级组份份制订出各自的礼仪规范,以时刻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涌现出了一批爱生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集体和教师.身为在职教师,道德修养良好,言行举止得体,文明礼貌待人,团结合作互助 。

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素质教育赋予我的重任,学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实践新课程,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新章各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求先后举行了多次“明德杯”教育技能大赛,在方案设计,网页制作,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等方面按课文要求进行培训,竞赛,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学校根据教学“六认真”的规定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监控,在随堂听课,质量调研,教学研究,提优补差等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从而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县教育文体局组织的多次质量调研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对学校关注的热情,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积极性都在不断提高.为规范依法办学,学校建有完整的校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与群众的热情,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大规划,决策都在广泛听取教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由校务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学校在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收到教工,家长书面,口头意见,建议30余条,保证了学校发展的合理定位及实施的可信度.在关系到教工切身利益的学校内方案修订过程中,学校充分听取了职工会意见,正确处理好学校与教工的关系,关心好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断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收费的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规范收费这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教师的形象,同样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在收费工作中是认真的,凡是涉及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时都严格按照财政,物价,上级教育行政各部门所核定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收费要求执行,没有擅收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现象出现,并在校内醒目的地方悬挂经财政,物价部门审定的收费公示牌,八年来经物价,廉政各部门多次检查情况都比较好,未发生过就收费问题接到家长的投诉。

学校公务公开的渠道是畅通的,校长信箱,校长热线,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都为学生,家长架起了参与学校管理,反映他们心声与要求的桥梁,学校也从中更多的了解到对学校的评价,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为更好的依法治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年来通过家长委员会,校长信箱反映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建议学校各种活动安排的,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议的,解决学生生活后勤,安全的意见,建议20余条,促进了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

四.常抓不懈,不断深化,走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成功之路。

学校能根据教育中心的热点及薄弱环节,做到反复抓, 抓反复,稳中求进,持之以恒.法制宣传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同时又注重时势,不断对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学习,扩大影响.为<<献血法.>>出台后,在宣传的同时也注意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的法规,全校已先后有40余名教师参加了义务献血,使学法提升到实践的层次,生动的体现了普法效果,师生的法制观念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

我校从实际出发,积极搜索,大胆实践,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事实有力的证明,加强法制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经,是推进学校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学校现在学风正,纪律严,质量高,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学校评为省级实验小学,多次荣获“市文明单位”、“市文明示范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单位”、“区普法教育,依法治校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以及家长和社会各届的肯定和赞誉。

五、对依法治教的一些思考

县直中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中作了认真的搜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教育法治任重道远,后面的路很长。就我们学校来说,当前应抓好内部机构和法制队伍建设,依法治校的制度建设和培训工作,积极进行探索,实践.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知识学习,把教育、法制教育和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要把学校章程的建立和学校的常规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结合起来,加强依法治校程序性制度的研究和建设,严格依法办学,逐步走上高质,高效,规范发展的轨道.学校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反思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所走过的路,不断深化法制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普及性,与时俱进坚定走依法治校的成功之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县直学校全体师生将遵循这一方针,在局的领导下,坚持走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征程,将满怀信心的迎来教育法治的又一个春天。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二
《关于依法治校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依法治校的实践与思考

张志宇洮南市第五中学

从2003年起,我校开始进行依法治校的探索。几年的实践,使一所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而遭致跌入低谷的完 中,逐步恢复元气,出现较快上升的势头。虽然依法治校刚刚起步,我们的工作也未臻完美,问题和困惑还有 不少。但在几年实践的成功和挫折中,引出了许多思考。这些思考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对依法治校内容、目标的思考

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明确这件事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探索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思考,逐步认识到 依法治校这个命题的内涵应该是:

在加强法制教育,普遍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府的规范性文 件,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法人行为和师生个体行为,领导全校师生,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理学校,把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使学校各项工作都 依法运行,实现依法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社会效益的目标。

对法制在办学中功能、作用的思考

不少人问我们为什么会选择依法治校这一办学途径?是不是因为法制具有处罚功能,因而能起到威慑作用 ?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中,深深认识到法制在办学中有着四项重要的功能:

第一、教育功能。法律教育人们哪些事必须做、可以做,而哪些事是不能做、决不可以做,增强人们的是 非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教育、导向功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等的基本观点教育,结合《宪法》使教育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管理功能。法律规范社会组织和个体的行为,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这是对社会的管理。可以说管 理功能是法律的核心功能。办学中,《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与之 相应的地方法规,对办学行为作出了规范。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管理学校就是发挥法律的管理功能。

第三、奖励功能。立功受奖,这是一项法制原则。在这项原则导向下,引导师生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对 于促进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第四、处罚功能。违法必究,这也是一项法制原则。法律提出了不能逾越的警戒线,谁逾越就追究谁的法 律责任,并予以处罚。

这对于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起着一种规范和抑制作用,使学校各项工作沿着健康、正确的 方向发展。

在办学实践中,能充分发挥这四项功能,并重视这些功能的综合效应,就能够使依法治校工作顺利开展, 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对依法治校运行、操作的思考

在依法治校实践的前期,我们本着“摸着石子过河”的谨慎态度,边探索、边思考、边总结,逐步认识到 依法治校的运行、操作中,重点应抓好四个模块:

一、依法规范行为、规范工作。

要依法规范行为和工作,前提是要知法、懂法,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提高师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 ;二是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做到依法办事;三是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三条是人的法制素质的 基本要求。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学法。

学习法律法规必须讲求实效。我们对开展法制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学习宪法为核心,学习专业法为 重点,带动相关法的学习,把学法与法制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并且切实抓好法制宣传阵地,形 成一个较浓厚的学法氛围,逐步形成学校

的法制文化。我们把教工政治学习、学生的政治课、班会和各科教学 、学校和班级的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统一规划,明确要求,落实到人,逐 步形成法制教育三个系列:

一是以知法、懂法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系列;二是以增强法制意识为目的的各科教学渗透系列;三是以提高 守法、用法自觉性为目的的法制讲座和活动系列。让学生在法制实践中提高守法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 觉性。

在师生具有了对法制的认知基础后,就要努力把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结合起来。学校的法制实践可以分几 条线,其中最基本的一条线就是“规范”。

“规范”有两个基本的任务:一是规范行为;二是规范工作。行为有法人行为和师生的个体行为两个方面 。工作包括学校内部各项工作和学校与社会相关联的,特别是与社区相关联的各项工作这样两个方面。

与规范行为、规范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很多,就一个具体对象(一个行为或一项工作)来说,规范其行为 或工作的法律规定都分散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条款里,因此,就引出一个特殊的任务,即依法建章立制,在 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中体现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使各种行为和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些规章制

度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法制订,制订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依法制订的规章制度,要真正起到规范行为、规范工作的作用,必须做到实体性规章制度与程序性规章制 度相互配套,形成功能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目前我们考虑的规章制度结构体系,包括四个功能类型,旨在促 进人的发展:

第一、规范性制度。依法确定在学校工作中,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体现“做什么”的规范 功能。

第二、运行性制度。依法确定工作程序、流程。体现“怎么做”的运行功能。

第三,评价性制度。依法确定工作的量和质。体现“做得怎么样”的检查、评价功能。

第四、奖惩性制度。依法确定对完成工作目标状况的奖和惩。体现“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不一样”的激励 功能。

二、依法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在依法治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思考依法加强管理这个问题,研究校长负责制条件下学校的 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我们概括出一个结论:要搞好一所学校,必须搞好学校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可以说, 体制、机制和法制是构建学校管理模式的基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三
《对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实践的思考论文》

关于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工作实践的思考

摘要:在具体的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实践中,存在着忽视总体规划,忽视形式,忽视思想政治建设,忽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忽视理论研究的误区。这就需要处理好局部和系统、平衡和独立、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在实践的层面上处理好治校权与教师权的关系、与学生权的关系、与法的关系等,在认识上防止对立、轻德、功利化的错误倾向

关键词:依法治校;以德治校; 实践; 关系.

在教育工作中实施法治和德治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在新时期,“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这就需要我们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贯彻到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充分、深入地理解“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

一、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在具体实践中的误区

1、忽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总体规划。仅仅把党的教育政策和文件精神理解为一种活动,活动完了,学习就完了,贯彻就完了,目标好像就达到了,因此忽视了对“法治”“德治”的本质理解和扎扎实实地落实,从而表现出一种跟风现象。存在有些忽冷忽热的现象,不能

持之以恒。

2、忽视宣传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开大会、做报告、读文件,已经成了一种刻板的模式,影响宣传教育的效果。因此,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开拓。

3、忽视“软件”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到位。造成个别管理者和教师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如荣誉、职称、升迁、物质利益等。“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说到底还是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结局问题,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客观地回答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解决人们的思想疑虑,团结大家,同心同德向前看。没有扎实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德治校就没有基础。

4、忽视了“两治”思想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法治”“德治”与具体业务工作两张皮。没有把“德治”与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没有把“法治”“德治”的精神真正贯通到各个部门的岗位和职责当中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工作业绩而轻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法治”“德治”必须紧密结合具体工作,才能产生效益,离开具体的业务工作,空洞地谈职业道德等,所谓“德”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5、忽视与实际结合的理论研究。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不够,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关注不够,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的管理方式思考不够,探索不够。在理论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如把德治仅仅理解为师德建设和学生道德建设,忽视了领导和管理层次的德治等。

二、在部署安排上把握好三种关系

1、局部和系统的关系。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寄存于整个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之中。在具体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学校的过程中,除应准确把握具体法律规范的立法本意外,必须将其纳入整个法律体系中予以运用。例如对劳动法的贯彻除准确把握其本身的规范要求外,还应结合其效力等级以及民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校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并在职权范围内解决由此发生的争议。

2、平衡和独立的关系。一方面,依法治校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就法律本身的性质而论,有其于社会关系的发展相对滞后的一面,且其并不能囊括学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全部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以德治校中要防止以道德规范来代替法律规范。在使用两种手段时,要考虑到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这就需要科学地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原则和具体方法之间的关系。

3、长期和短期的关系。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工作来说,这是一项基础工作,其中的观念更新、成果评估等均需要较长的周期。无此认识,便容易得出劳而无功的结论,会使此项工作半途而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四是加强学校管理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关系。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其目的还是要落实到尊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上[2]。要实施尊重师生主体地位的教育,在加强学校管理的基础上,要着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对自己人格

尊重,对自己行为负责,达到自觉服从管理,提升主体意识能力。把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贯彻到学生实践当中,做到有形化、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逐渐养成认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在实践的层面上必须处理好五种关系

1、要处理好治校权与教师权、学生权的关系。一切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治校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源于公民权利,是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治校权一旦形成,便与教师权、学生权结成一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人民是权力的唯一合法源泉”和“原始权威”,教师权、学生权是学校治校权力的界限,也是治校权力的目的。唯有以为教师、学生服务、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的治校权力才有存在和行使的必要。教师、学生是学校存在的目的,而学校是教师、学生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正如美国耶鲁大学前校长格里斯奥德所说,“大学整个来讲只是一种手段。这一点是不需要证明的。”[3]在我国,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学校以权力,这就充分展示出权利产生权力的真实过程。这就决定了学校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得违背国家教育的意志和利益,不得侵犯教师、学生的权利和自由,而且必须积极为教师、学生创造获得利益的机会和条件,竭诚为教师、学生服务,绝不能武断专横,以权谋私,将学校权力凌驾于教师、学生权利之上,导致治校权力的异化。

2、要处理好治校权与法的关系。既然治校权来源于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权,那么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以何种方式将治校权授予学校呢?自然只能通过权力机关立法的途径来实现。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法必须高于治校权,治校权的行使必须服从于法,这就是治校权与法的基本关系,也是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理念。治校权离不开法,它必须要有法律来规范,以防止治校权的非理性膨胀。“根据法的

[4]合理性来制约管理的随意性,是各国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共同点。”当然,

法对学校管理的规范并不是要捆住学校管理的手脚,而是一种积极的保障(有效行使)与消极的防范(防止滥用治校权力)的统一。我们应看到,因学校管理具有能动性,它总是较为活跃的,而立法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不可能在所有的学校管理领域都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作为学校管理的依据,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就可以无所作为或为所欲为。在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而不得违背法律;在无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要求学校在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按照法的原则和精神行事。即:有规则,治校权的行使服从规则;无规则,治校权的行使遵循法的原则[5]。

3、要处理好“以德治校”和德育的关系。二者紧密相关,有时甚至可以置换。但二者也有所不同,以德治校的目标是实施治校方略,德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备一定道德素质的人才;以德治校涉及的层次比德育更广泛;以德治校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要素,德育的内容一般指道德教育;泛化的“大德育”概念则包括政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四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龙源期刊网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胡建淼

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5年第01期

依法治校工作能否抓得准,首先取决于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能否到位。

现阶段,依法治校本身还需作进一步的宣传,这是必要的;但要认识到,依法治校不只是一项宣传内容,它更是一种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长期以来,不少高校“重学科、轻管理”,以至于有的高校被称为“一流的学科、三流的管理”。推进与创新依法治校是重视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因为“依法治校”强调制度建设、重视遵守规则;强调正当程序、彰显公平理念。实践证明,“依法治校”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校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依法治校主要是治“治校者”,而不是治“被治校者”。以前一提起依法治校,很容易被误解为就是校方制定大量的罚则去处罚教师和学生,将“依法治校”等同于“依罚治校”,这是定位上的错误。依法治校重点是治“治校者”,而不是治“被治校者”,它重在要求学校领导与管理部门在工作中,重视其管理行为的规范性、正当性与合法性。

依法治校不只是遵守法律条文,而是重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中体现法治精神。依法治校的内涵,不仅是指在管理中应当遵守法律条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且是重在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中体现法治精神。概括地说,依法治校强调将法的精神渗透进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处理大学内部事务的主要依据。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五
《“依法治校”观念的再认识》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六
《依法治校调研报告(呼金峰)》

调 研 报 告

报告题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调研报告

申报单位: 金州小学 (盖章)

报告负责人: 呼金峰

联系电话: 15643792988

2011年 6 月 29 日

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申报表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调研报告

实施依法治校,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按照教育局关于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我校由党支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依法治校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认真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依法治校工作主要做法

(一)、 提高认识,不断完善依法治校管理机制

我校把依法治校、法制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四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构建了学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全校师生对照《教育法》、《教师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法律法规,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罚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的道路。

(二)、强化领导,依法治校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具体负责的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村小校长为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和组织实施等工作。聘请了安石派出所同志分别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有针对性地指导我校做好

依法治校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法制教育知识讲座,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有力维护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

(三)、统筹规划,普法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1、深入开展了教师普法教育

根据教育局普法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年度普法计划,合理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2、努力营造了良好学法氛围

我校充分发挥校广播台、校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如充分利用课堂、红领巾广播台、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注重了法制教育活动效果

我们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法制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组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

我校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并且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时间及每周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七
《依法治校的理论与实践(省教育厅开封校长班)》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八
《2014年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2014年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步贴近我校、贴近教职工、贴近学生,进一步增强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师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水平,为我校营造安全、舒适的校园学习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大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一步提高我校管理水平。

二、 工作目标

认真总结我校多年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的成果,把法制教育纳入正常的课堂教育和德育评价体系,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通过活动让学生明法理、辩是非、树正气,抵制不良诱惑,并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 工作任务和活动内容

(一) 加强我校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效益。

(二)加强我校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师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师德建设和育人实践,组织教职工学习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促进广大教职

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教育系统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要根据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运用中学生法律知识读本和法律教育光盘,把不同周会和思想品德课作为法律教育重要阵地,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让学生明法理、辩是非、树正气。

第一、 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突出宪法教育,学习宪法知识,掌握宪法原则,养成尊重宪法的意识和观念,使学生了解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和学生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与自我预防能力。

第二、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对青少年学生着重进行法律意识教育,以法制读本《宪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依据,结合在校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抵制不良诱惑,并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第三、坚持发挥我校课堂渠道作用,继续全面落实我校法制教育的计划、教材、师资和课时的“四落实”,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和放假之前上法制教育课,同时利用班会课、团员活动进行法制教育,使法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

第四、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设立家长接待日,净化校园法制环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主要措施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我校积极与政府、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认真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集中法制宣传教育,做到法律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以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在校充分利用班会课,通过《中学生法律知识读本》的学习,使学生从活生生的案例中真正领悟到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哪些事是违纪违规的,激发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法资料在校园法制宣传教育中作用。

(二)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

我校设立兼职法制副校长“接待日”制度,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法制教育的研究工作,并每月为全校师生做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以提高工作实效。

(三)建立一支学生法制宣传员队伍

每个班设立2名学生法制宣传员,建立法制宣传员花名册,不断提高宣传员队伍的宪法水平。

(四)制作普法标语

在校园醒目位置制作普法标语,弘扬法制精神、共建和谐校园等永久性宣传标语。

(五)开辟普法园地

采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开辟法制宣传园地、广泛宣传与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五、成立法制宣传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董超校长担任,副组长刘世普担任,成员由陈长青、侯仁杰、王道秋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九
《2013年学校普法、依法治校汇报材料修改》

乌恰镇中学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汇 报 材 料

我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依法治校方针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为中心,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我校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

根据全市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我们认真制定了年度普法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六五”普法的内容、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进行学习,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一系列普法教育活动中,我们突出了以下重点:

(一)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部门同志为成员的普法教育、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政教处、教导处为主体,以班主任、党团员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还加强了与公、检、法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在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派出所副所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来校讲座

(二)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利用校园网和展板、板报和主题班队会进行普法宣传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定期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定期利用国旗下讲话在法制宣传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此外,学校都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课程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同时,学校还把相关普法宣传内容以给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发放。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后,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宪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学校购置普法书籍

(三)加大了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我们针对我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

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法制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请周边社区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教导处、政教处、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如我校红领巾广播台、校星光电视台、校园网、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进行普法宣传 邀请法律顾问与班主任座谈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除确保政治课完成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时间及每周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利用晨会和主题班会进行普法教育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我校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

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坚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良好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组织学生利用校园班班通收看普法宣传片

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必须与守法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法制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由于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我校学生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由于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得力,青少年法制教育以及依法治校工作成效显著,我校年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实践证明,加强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人才的重要措施。抓好这项工作,不仅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全面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正因为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师生自觉守法、护法的意识性明显提高。敢于与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库车县乌恰镇中学

2013年6月

依法治校的实践认知篇十
《论依法治校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

2012年第2期2012年2月

经济与社会发展

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

VOL.10.No.2

FEB.2012

论依法治校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

包妹妹

[摘要]文章立足于中国民航大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依法治校理念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和高校管理工作的现实,分析目前大学生对于依法治校观念的理解和执行以及高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提出构建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强化大学生依法治校法律意识的内在需求,以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促进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依法治校;大学生;法律意识

[作者简介]包妹妹,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

津300300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2—0152—04定的依法治校法律意识,但对具体的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欠缺,法律态度不稳定,对法的信仰程度不高,尤其是对于高校管理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方面存在误解和偏差。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认知程度1.积极方面。80.3%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与法律常识;85.8%的大学生认为“打官司”是现代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67.5%的大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高校应按照依法治校的方针进行管理。尽管教育部出台了相关规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权利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尤其

是80后、90后一代的学生,这些学生进人高校后

过于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导致学校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境,《意见》在某些方面已经无法应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由此引发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了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国民航大学实际,通过

喜欢看法律节目;90.3%的学生认为大学应开设法律基础课,其中大一学生表现的尤为强烈,仅有3.6%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很迫切,93.2%的学生认为学习法律知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88.9%的学生(其中多数为理工科和专科学生)认为即使不是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也有必要;78.4%和93.7%的学生会经常关注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上的法律案例,其中包括高达95%的文科学生。这表明中国民航大学的学生具备了较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认知的基础。

2.消极方面。学生对我国当前法治状况的认识不容乐观。对我国当前“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的肯定回答率仅为46.2%;问及“如果你遇到矛盾纠纷,你会选择什么途径解决”时,选择“积极

问卷调查,从大学生和校园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依法治校理念下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制度构建,以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及法律素养,塑造学校中法律至上的精神和氛围,从而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调研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250名本专科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民航大学的学生虽然能够具备一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2011年度重点调研课题(JwDY一20111018)

152

万方数据

用法律维权”的仅占21.2%;问及“你心目中什么至上”时,68.2%的同学选择了权力;11.4%的同

学选择了名誉;只有20.4%的同学选择了法律,

其中选择权力的同学中农村生源学生占多数。

61.3%的同学认为违法就是犯罪,没有很好地区分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差别;77.2%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是法律;在设计的案例“如果你的亲人犯罪,你怎么办”时,只有37.7%的同学

选择劝其自首;26.4%的同学选择装作不知;64.1%的同学选择了想办法隐瞒。这说明尽管大

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和法律认知,但在某些方面法律意识是消极的,对我国当前的司法状况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仅限于表面,对某些具体的法律制度理解存在误解和偏差。这些需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宣传加以纠正、提高,以加强学生对法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度。

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欠缺的现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也有所体现。许多同学基本法律概念不清,法学理论掌握表面化,案例分析不到位。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对此,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到学时设置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二)大学生对依法治校理念的理解

1.积极方面。87.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管

理是依法治校”;92.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经常

组织法治宣传的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62.3%的

学生认为学生遵守校规是学生的义务;22.7%的学生认为这是学生的权利;15%的同学则选择是因为

害怕学校制裁。在设计的案例“一位女大学生于2010年某日在学校超市购物,收银员怀疑其偷拿物品,揪住她强行进行搜身,引起学生围观,结果并没有偷拿任何物品。超市未作任何表示后将其放行。如果你是这位大学生,你会怎样处理”

中,87.6%的同学选择“找学校相关部门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只有12.5%的同学选择“自认倒霉、默默离开”。这些积极方面表明学生对于依法治校的理念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并支

持,他们能够通过依法治校的贯彻执行维护自身的

合法权益。2.消极方面。虽然学生意识到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校园侵权问题是正确的,但面对现实情况时,

很多同学却选择了退缩。在问题“学校和同学发

生冲突,在‘私了’和‘寻求法律援助’两者间如何

选择”,有61.4%的同学选择“私了”;17.3%的同

万方数据

学选择“寻求法律援助”;21.3%的同学选择“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求助于法律”;88.7%的同学去学校超市买东西不会主动索要发票收据;49.6%的同学认为学校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区;对“你认为不缴纳学费是否属于违法”的调查中,51.9%的同学认为“不是”;32.7%的同学则表示“不知道”。这些消极方面表明学生虽然能够认

识依法治校的理念,但由于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

法律素养存在一定欠缺,导致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并贯彻实施依法治校。

(三)大学生对学校能否推行依法治校工作,解决学校与学生的矛盾冲突的认识

1.积极方面。超过90%的同学对学校实施依

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态度“充满信心”;在设计

的案例“学校为了管理需要,准备在宿舍安装摄像

头,你认为这种措施是否合法”的回答中,持不合

法观点的同学占92.8%;问及学校是否可以对学

生作弊、打架等违反校规的行为作出处罚时,62.3%的学生认为“可以”。这表明学生是比较积极地看待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同时对学校的部分管理工作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

2.消极方面。81.6%的同学认为学生与学校相比是弱势群体;问及“你认为学校是否保护了你的合法权益”时,33.7%的同学选择了“是”,

26.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而39.4%的同学则

选择了“不知道”;在设计的案例“学校准备于2011年1月对学生宿舍抽查管理,检查学生是否违规使用电热棒和酒精炉,由于部分学生正在上课,管理人员用备用钥匙打开学生宿舍,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否合法”中,高达79.5%的同学认为不合法,其中以理工科学生为主。这表明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会在依法治国的方针引导下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并认同依法治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但在涉及具体内容时,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定认识误

区,有不满甚至是否定的看法,这种错误理解有可能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激化矛盾,导致学生与学校关系对立。这主要是由于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导致学校方面不能与学生进

行有效沟通,使学生及时了解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学生方面则缺乏获悉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综上所述,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在依法治校方面

法律意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依法治校法律意识层面单一。多数学生虽然具备一定法律意识,但只停留在基础层面,注重从维护自身权益角度出发,没有更深入的理解作

153

为大学生群体在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存在个体差异。数据分析得知,不同生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以及本专科不同的学生对依法治校法律意识的理饵、掌握和应用有一定的差异。大一新生、专科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更为强烈,理工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与法律意识方面弱于文科学生。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是部分大学生权利意识强而义务观念淡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具有相对性,学校的权利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则是学校的义务,二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校。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权利,如获得学位、获得资助等,对学校的学业管理、违纪处分等义务却甚少认同。如缴纳学费本是高校学生应尽的义务,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故意不缴纳学费、拖欠学费,甚至认为这些行为

不是违法行为。

三、对策探讨

(一)实施依法治校的制度构建

1.形成并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目前国内有些院校的管理规章和政策仍游离于法律的边缘,不少行政管理人员仍抱有学校唯大、行政办事的旧观念,没有树立依法办事、依法治校的理念。这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观念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无视法律的心理,从根本上妨碍了学生守法意识的形成。因此,高校管理者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

中,应当首先做到依法、依制度办事,减少教学和学

生管理工作中的违规性、随意性,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改和完善学校的规章规则。依法治校中的法不仅包括宪法、国家各级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也包括学校的自治性规章。学校在贯彻实施依法治校方针政策时首先要有可适用的“法”。我国《教育法》(第26、28条)和《高等教育法》(第27、28条)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施行自主管理的依据是学校的“章程”。所以,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和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校规校纪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清理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各种内部规范性文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依法办事”。

3.建构依法治校的具体模式和体系。确保依法

154

万方数据

治校方针的有效实施。高校应推行以“依法治校”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设置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学生违纪申诉制度,设立法制副校长

等,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校规校纪

的约束力,体验到依法治校的氛围,为学生培养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协调学

生管理工作,缓解各种校内矛盾,实现学校管理法治化提供有效途径。

4.推进高校法律教育课程改革。高校普及性的法律教育课程一般只限于法律基础课,只在大一开设,而且学时有限。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48学时,其中法律基础课时仅占不到1/3。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不能获得充足的法律知识,无法达到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而且法律基础课属于公共课,也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调查发现,通过大众传媒学习法律知识的占51.5%,通过课堂学习的占41.5%,自学的占7%,说明学生对于学习法律知识更乐于通过媒体等外部途径而不是学校的课堂教育。所以,高校应推进法律教育课程改革,相应增加法律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同时拓展法律选修课的范围。调查发现,78%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法律选修课或辅修课,帮助其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

身合法权益。

5.加强普法宣传实践。高校应建立法律咨询中心、法律诊所,负责有关法律知识和校规校纪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大学生法律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二)强化大学生依法治校法律意识的内在

要求

1.强化大学生是依法治校主体的意识。大学生是依法治校的关键人物,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具备是依法治校形成的灵魂和核心。“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的力量并不仅仅依赖于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生对待法的态度。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强化自己作为依法治校主体的认识,高校才能形成普遍的法律意识机制,依法治校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依法治校文化氛围。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作用。调查中,问及“你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学生选项各异。但主要集中在网络、电视、广播等方面。这表明学生更愿意通过自我参与的方式来强化和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所

以,应提倡大学生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互相传播、宣传法律知识;通过开展法制演讲、辩论赛,建立学生法律协会,开辟普法专栏。提供法律互助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总之,高校应立足于学生和校园管理两方面,

程:经济与法。2009,(10).

【2]穆晓霞.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实践[J].洛阳师

范学院学报,2008,(5).

[3]刘亚丽.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商业经

济,2009,(4).

【4]李景义,郑云娟.高等学校依法治校中的问题及对策

[J].教育探索,2009,(7).

[5]熊楚才.论高校教育和谐与依法治校[J].湖南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9).

[6]张丽艳.依法治校:从理念到制度[J].南京审计学院学

报,2007,(11).

[责任编辑:钟山】

通过制度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实现学校管理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依法治校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高亮.从依法治校谈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J].金卡工

(上接第97页)的诸多正外部性,是兼有经济和社会双重积极效应的“朝阳产业”,需要从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人手,支持和引导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考消息,2011—04—08.

[3]王洪梅.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北

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万俊海.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

大学,2007.

[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

报告[R].

[责任编辑:霁月]

[2]张宝峰.“十二五”北京养老床位将达12万张[N].参

155

万方数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