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

| 口腔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一
《包含-"味"-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别有风味biéyǒufēngwè风味:原指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的。(朱自清《荷塘月“此时只觉四处焦香扑鼻,倒也别有风味。”不知肉味bùzhīròuwèi原指被美妙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臭味相投xiùwèixiāngtó臭味:气味;《左传·襄公八年》:两情不谋而合,况是彼此熟识,一经会面,~,“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淡而无味dànérwúwè淡i: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庶民因其~,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个中滋味gèzhōngzīwè个中:其中;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回味无穷huíwèiwúqió回味:指吃过n宋·王禹偁《橄榄》诗: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津津有味jīnjīnyǒuwèi指吃得很有味汉·王褒《洞箫赋》: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枯燥无味kūzàowúwèi枯燥:单调。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耐人寻味nàirénxúnwè耐:禁得起;i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其味无穷qíwèiwúqióng形容含义深刻气味相投qìwèixiāngtóu气味:比喻性明·冯惟敏《天香引前者妹子同表妹舜英进京,曾与此女中途相遇,·送陈震南》:“气味相投,风情迥别,议论通玄。”容膝之安,一róngxīzhīān形容生活条件,yīròuzhīwèi《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三月不知肉味sānyuèbùzhīr三个月之内吃《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山珍海味shānzhēnhǎiw海错:指各种唐·韦应物《长安道诗》:调补剂不一定象~那样适味可口。(闻一多《邓“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食不甘味shíbùgānwèi甘味:感到味《战国策·齐策五》: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麻衣茹素“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食不重味shíbùchóngw味:菜肴。吃《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索然无味suǒránwúwèi索然:没有意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味如鸡肋wèirújīlèi鸡肋:鸡的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味同嚼蜡wèitóngjiáocù象吃醋一样,《楞严经》卷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当横陈时,味同嚼醋。”兴味索然xìngwèisuǒrá兴味:兴趣、清·王韬《瀛壖杂志》: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意味深长yìwèishēnchá意味:情调,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朱自清《经典常谈“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四书第七》)”余味无穷yúwèiwúqió形容美妙的诗ng语言无味yǔyánwúwèi指说的话枯燥唐·韩愈《送穷文》:我在这里不大高兴的原因,首先是在周围多是~“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

荷塘月色》)

一经会面,~,当即互相借重,定名为请愿联合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八回)者甚少。(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头头是道。(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此女中途相遇,因他学问甚优,兼之~,所以结伴同行。(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二回)。(闻一多《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以~,麻衣茹素,稍谢罪戾。(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

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读起来使人~。

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是在周围多是~的人物,令我觉得无卿。(鲁迅《两地书》)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二
《成语有味道,有文化》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三
《成语精品课件》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四
《成语的味道,有文化》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五
《成语激趣 数学有味》

成语激趣 数学有味

余庆县松烟小学:黄琴

新课程改革的脚步犹如春风般吹遍了大江南北,一线的教师们都纷纷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以全新的姿态学习。我也不例外,在实施新课程的日子里,我尝到了许多甜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教学数学的简便方法时采取的趣味成语教学,一下子使课堂沸腾,学生学习热情达到高潮。

在教学例题25×32×4=(25×4)×32时,我引用了成语“百年好合”。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人们到法定的婚龄都会结婚,当两个心心相印的年轻人步入婚姻的礼堂时,父母都会给他们一间房子作为新房(在这里指小括号),在这间新房里他们收获来自亲人和朋友的祝福--百年好合。在这个美丽的场境中学生轻松地学会了乘法交换律的使用。

25+86+65+14=(25+65)+(86+14)的教学中,我想到了成语“十全十美”。我是这样告诉学生的:十全十美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梦想,虽然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多一分上进,多一点追求,就会多一分美好,少一分遗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这一个意思。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更优秀的自我,所以当同学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多想想十全十美,你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在上述例题中25+65=90(含有十),86+14=90(也含有十),把他们俩俩结合就会使原本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这样的教学,不仅将数学知识轻而易举地教给了孩子们,同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学生在自学638+281+719+162时,已经有了相应的基础,我只给他们引入了一个成语——千变万化,目的是告诉学生,这里可以让719+281组合成1000(千),同时还暗喻着简便运算是千变万化的,只有掌握了它的规律,在计算中举一反三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一堂课,学生都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成语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本节课所选用的成语中,都包含了对美的追求,教育的目的不就是教会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吗?我想:在真善美的引领下,学生一定会走出一片湛蓝的晴空。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六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

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

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与专有名词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处。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与科学术语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与谚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像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像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勉强可以的。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与引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尔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七
《趣味成语》

趣味成语

田各庄小学 一年级

活动目的:

一、通过活动,了解学生掌握成语的情况。

二、在积累成语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激起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钻研精神。

活动主题的产生:

本学期我们开始学习成语了,有了成语的加入是课文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质萧美的新课文,这些课文都让我们为之心动,为之感叹不已。其中多处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成语的使用,更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成语就出现了好多。 活动形式:

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留足充分的准备时间,分组展开搜集整理成语的活动,课上汇报交流。 活动内容:

一、成语概说

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听说写成语

请在有关描述中说出这是哪个成语

1、特别有兴趣。——津津有味

2、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养尊处优

3、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形容色彩缤纷,灿烂绚丽。——花团锦簇

4、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跃跃欲试

5、留恋景色或某种事物,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留连忘返

三、搭配成语

有些成语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请将左右两边的成语组成部分对立连接起来

得道多助 不见泰山

兼听则明 必有近忧

生于忧患 偏听则暗

人无远虑 失道寡助

一叶障目 死于安乐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四、成语中的数字

许多成语中常镶嵌着数字,这些数字的加盟,让成语更加有趣

1、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帆风顺 一干二净 一清二白 一毛不拔 一面

之词

一命呜呼 一成不变 一尘不染 一丝不苟 一窍不通

一鼓作气 一举两得 一鸣惊人 一马平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一×一×”格式的成语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一模一样 一针一线 一毫

一唱一和 一朝一夕 一草一木 一点一滴 一卒

3、“千×万×”格式的成语

千真万确 千辛万苦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万剐

千呼万唤 千难万险 千言万语 千山万水 万缕

4、其他数字成语

八面玲珑 十拿九稳 三心二意 十全十美 连心

八仙过海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二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打鱼,两天晒网 一丝一兵千刀千丝十指九牛三天

五、成语中的动物

写出带有动物名的成语

一马平川 虎落平阳 惊弓之鸟 溜须拍马 黔驴技穷

叶公好龙 胆小如鼠 井底之蛙 守株待兔 打草惊蛇 狼狈为奸

依照此例,学生课后总结“成语中的植物”

六、成语的出处

许多成语来源于古语,请大家从下列古语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

2、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得心应手

3、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

4、出乎其类,拔于其萃——出类拔萃

5、如水益深,如火益热——水深火热

6、此之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难能可贵

七、总结

成语是一个丰富的小世界,通过学习成语,同学们一定会更加熟悉成语,运用成语,使同学们的文章更有文采。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八
《趣味成语练习及答案》

趣味成语练习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五、 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七、 怪体诗如何读?龙

虎虎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川川川川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万国九州掉四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答案

趣味成语练习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五、 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七、 怪体诗如何读?龙

虎虎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川川川川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万国九州掉四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篇九
《成语精品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8859.html

    【什么味都有的成语是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