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能。

| 口腔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书是。能。篇一
《书是什么?》

书是什么?

书中自有甘甜露。

书是什——么?书是一个不会说话而教你知识的老师。

书是什么?书是一支漫漫黑夜甘为你照亮的蜡烛。

书是什么?书是一条知识海洋愿邀你遨游的小船。

书教会了你“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善良的本性不可以失去,而恶毒的心不可以再变的恶毒。

书教会了你“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接触你未接触的知识,来充实你空虚的思想。

书教会了你“朋友是另一个自己”,只有把朋友当作另一个自己,才会全心全意的*真诚的对待朋友。

书是你的益友,让你学会接人待物,让你学会尊重长辈,让你学会热爱祖国,让你学会乐于助人„„

书是你的亲人,在你孤独时送你欢乐,在你失意时给你安慰,在你受到挫折时给你鼓励,在你失败时还你自信„„

书是你的老师,引你走向知识的殿堂,送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每一扇知识大门,任你遨游„„

书可以使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变得丰富多彩,可以使一个腼腆内向的人变得活泼开朗,可以使一个遇事慌乱的人变得积极乐观。

书可以使人由自卑变得自信,由胆小变得勇敢,由无知变得懂事,由懒惰变得勤快。

书使我们懂得了: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知。

书也使我们懂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

书又让我们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

书还让我们懂得了:书虽然好,但我们要有所选择的去读,俗话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所以书不要盲目地去读。

书给了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的启示。

书给了我们“生活要积极乐观,不可灰心失望”的启迪。

书给了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不可鬼鬼祟祟”的启发。 书中甘甜的露水你一辈子也吮不完,一生也取不尽。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嵋阳镇初级中学六年级:樊晓芬

书是。能。篇二
《书是可以读完的(梁文道)》

书是可以读完的(梁文道).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书是可以读完的(梁文道).txt23让我们挥起沉重的铁锤吧!每一下都砸在最稚嫩的部位,当青春逝去,那些部位将生出厚晒太阳的茧,最终成为坚实的石,支撑起我们不再年轻但一定美丽的生命。 書是可以讀完的——梁文道(轉) 来源: 李一帆-Lee的日志

梁文道:“我不是帅哥只能多读书” (深圳商报)

书可以读得完吗

世界上的书那么多,想全读完简直是痴心妄想,但梁文道讲演的题目就叫《书读完了》。这不是他的发明,而是借用了金克木先生遗著的名字。金先生回忆说,陈寅恪年轻的时候去看望史学前辈夏曾佑,夏曾佑感慨自己不懂洋文,只会看中文书,结果把中文书都读完了。陈先生当时还觉得不可思议,等他到了晚年,也感到书是可以读得完的。金克木认为,两位大学者所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书,而是那些最精粹、最根本的,就像一棵树的主干。拿中国文化来说,四书五经、《四库全书》中最重要的那些书都应归为此类。

梁文道把金克木的观点发挥了一下,认为西方的书也可以这么读。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圣经》等都是名著中的名著,也确实有人读完过。著名学者布鲁姆写了《西方经典》,可以看出这些书他几乎全都读过了。如果把书只限定为“经典”,那的确是有望读得完的。

进入35岁之后,梁文道开始思考自己或许需要一个书单。因为年轻人的未来不可限量,而老人的时间是倒数的。进入中年以后,他也开始感受到生命的压力,生活的道路开始缩减,不再有那么多的可能性。因此他认为,与其给年轻人开书单,还不如开给老年人。

梁文道还有一个新观点,不要给青少年看太多的励志书、名人传记,反而应该给他们看一些“黑暗”点的书,描绘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把他们推到悬崖边上,让他们看到下面的深渊。

梁文道观察过身边的人,感觉只看励志类书的人容易盲目自信,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只知道往前冲,这未必是好事。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只看正面的书,长大以后却接触到很多负面的东西,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怀疑一切,现在社会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人。梁文道说:“我始终相信一些东西,也有自己的理想,但我知道这些理想可能会失败,我相信的东西可能会背叛我,我有心理准备。”他认为中国的父母习惯于把不好的东西挡在外面,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小环境,但孩子将来总要到社会上去的。如果父母能放开一些,孩子可能会生活得更开心、更健康。

知识面丰富、见解深刻,很多人对梁文道都有这样的评价。其实他小时候并不是个“好学生”,中学六年,他有五年都在班里排倒数前三名,但是他看了很多书。他经常去逛书店、图书馆,把它们当作“冒险乐园”,因为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收获。读书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意外之得,灵光一闪的快乐。他说自己很幸运,能把读书当作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书还是上电视。他幽默地说:“电视上帅哥美女那么多,我又不能卖样子,只能多读书了。”

梁文道说自己并不是记忆力特好的人,关键是看得多,反复看就记住了。同一个历史事件,多看一些相关的书,就能在脑海中编一张网,零散的材料就有了组织,而且牢不可破。他看的书有很多种,有些是自己重视的要慢慢看,有些是出于工作需要,睡觉前看文学性的书,洗手间里放些杂书。甚至洗澡的时候他都看书,在淋浴的花洒下面做了一个架子,放些消遣的杂书,一边冲凉一边看。

梁文道:我的灵魂我的书(深圳图书馆演讲)

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所以我常常很好奇。我不知道平常大家看什么样的杂志,但我会常常看很多香港的流行杂志,像一些周刊、八卦杂志、娱乐杂志我都很爱看。这些杂志里面通常每一期都会有一些固定栏目,介绍一些名人、家居。例如,介绍一些出自名师设计、特别雅致、特别好的那种房子,这些介绍中的房子内部,永远是干干净净、非常漂亮;家具也非常昂贵,意大利、德国名师设计;如果是名人的家,照片上的这些名人都是很骄傲地坐在沙发上,并且呵呵地笑。

我们接下来再看时间上的问题。书如果在空间上面体现出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兴趣、他的嗜好、他要隐藏的东西都在里面。那么对他来讲这些书有没有时间纵深的角度呢?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所谓时间纵深的角度,可以这样来理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习惯,买了一本书回来可能会签名,签名的旁边还会有日期,我相信有些人会有这样的习惯。有的人甚至会连什么时候看了这本书也记下来。甚至有人更特殊,这本书可能买回来的时候签了名,写了购买的日期,后来看书的时候又写了日期,而且可能一下子看不完,可能过几个月拿出来又看,于是又记下日期。这本书就变成了一本日记,历年来你读它的轨迹都留在上面。如果你不是刻意这样做的话,你也可能会夹一些书签、证件、名片一大堆东西塞进去,塞进去之后,这些东西都是你生命中某个过程的记录,都保留在这书里面。书不只是表达、承载一个内容的载具,书本身也有历史,有被阅读的历史、有被翻开的历史、有被购买的历史、有被转卖的历史,你会在每一本书看到历史的记录,你什么时候看过它?你什么时候翻开它?特别是图书馆的书更是如此。

我以前在大学里有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完全不值得学习,尤其当我在深圳图书馆讲这个事情的时候。什么习惯?就是我喜欢在图书馆的书上面划线做笔记(很抱歉),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当时有同学问我:“梁文道,你怎么这么做呢?”我当时很自豪:“哼!你懂什么?我要指示重点给人看,我是为了其他的读者好。”我在书上面写了“眉批”,第二个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知道这本书好不好,值不值得看。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我刚刚说的那些道理,一个人的书房、每一本书里面有什么记号,都会展示你的生命历程和这些书的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不能想象到有人会伪装?——绝对可能!怎么样伪装呢?大家有没有看到有些人家里面放一整套很漂亮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基本上是没有人会看的人——除了像王云五先生,他是立志把大英百科全书看完的——基本上没有其他人看百科全书的。有些人专门买这些书放在家里面,也不看,就是为了炫耀,但是这种炫耀通常被人认为是很没有品味的。香港的富豪想用书来炫耀的想法是没有的,所以没有这个问题。很多地方的富豪想过得要有品位、有文化,就用书来炫耀,成为笑柄。比如说莎士比亚全集、鲁迅全集等等,你买来后肯定是不看的。因此英国这么一家公司提供特种服务。什么服务?就是几个小伙子专门负责替人买书和整理书架,好显示出主人卓越的品位,他们会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比如说看到你的眼神有一点忧郁、有一点神秘,于是他会专门帮你买一些占星术的书籍,找一些中古、有神秘异教思想的思想家(通常都是被火刑架上烧死的那种)的著作来装扮你的家。但是这还不够,书绝对不能凑一套,比如别人买莎士比亚,你也可以买,但是买莎士比亚一整套就很笨。这家公司很会买,怎么买?不买一整套,就买八本。这八本里面另外有三本是重复的。这个重复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几本的区别在于版本不同,然后在不同的版本里面有几位专家帮你在上面划线,表示你看过,还模仿出一些好似不经意的褶口。仿佛有些人夏天喜欢穿麻西装——麻西装烫得很直、很漂亮不好

看,烫得有点皱,太皱又不行,怎么办?——出门之前,烫一下,烫完之后洒点水、捏一捏,这样穿起来更潇洒。书也是这样,故意褶一褶,然后又不经意地塞进一两张伦敦高文花园歌剧音乐会的门票,这表示你买这本书、或者看这本书的时候你正在看歌剧。你想想看,假如你拥有这样一个书房,然后你请一个朋友上门来——假设是位异性朋友,你就和她说:“您慢慢坐,我去弄杯咖啡。”然后一弄就弄很久,弄个20分钟。你出来的时候,发现她正在翻你的书,一脸叹服的表情。你就微微一笑——呵呵,这就得手了。接下来就是另外一个章节的故事了。

再说回这些书,它的历史本身是那么有趣,记录了人生命的轨迹,这个时候我们逐渐接近了一个更加核心的问题——在阅读的那一刹那,我的生命如何受到影响?如何被改变?如何和它发生关系的呢?到底什么叫做阅读呢?其实所谓的阅读我可以借用法国思想家布朗基的话:所谓的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读书的时候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有些书是读不懂的,很难接近、很难进入。我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他看得懂的书,那表示他其实没看过书。为什么呢?你想想看,我们从小学习认字的时候,看第一本书的时候都是困难的,我们都是一步一步爬过来的。为什么十几岁之后,我们突然之间就不需要困难了,就只看一些我能看得懂的东西。看一些你能看懂的东西,等于是重温一遍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这种做法很傻的。我奉劝各位要带着审慎的眼光去看坊间很多的畅销书,特别是那些非虚构的、非文学性的畅销书。比如说最近有一本书很红,我曾经写过一篇书评去讲这本书,那本书就是《世界是平的》,大家知道这本书对不对?是《纽约时报》很红、很有名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写的,这本书是最典型的、非虚构的畅销书,它具备了最成功的畅销书的特点。第一它会用一个耸动的标题、理论或概念,比如“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圆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他说“世界是平的”,世界为什么是平的呢?他说因为今天的全球化已经把全世界放在平面上面,中国、印度、美国本来是那么遥远的国度,但是现在这三个地方在某些行业上面是能够竞争的。一个软体工程师在美国干得好好的,但是他现在的工作随便被转移到印度和中国去,这就是所谓世界是平的。这个概念坦白讲,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天天看新闻、看报纸,都知道全球化。这只是全球化其中的一个面相,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这个作者懂得用很好的名字把它写出来,就是《世界是平的》,让你吓一跳。你觉得你在看一个很新鲜的东西。看完之后,你觉得他很有道理,说得很对,他说得那么新鲜的东西我竟然觉得很有道理,而且我都看得懂,这个时候你就很愉快。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你学到一些你不知道的东西,但为什么你看得懂呢?其实他说的事情你早就知道了,他换一种说法说,于是你以为你过去不知道。你那么容易地、轻快地就看到一些你以为你过去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你特别骄傲、而且自豪——哼,我也是聪明人!内心深处、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是明智的、精明的、优秀的、熟练的读者。所以我们总结一下,畅销书的规律有三个:

第一个规律就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事情用你不知道的说法说一遍;第二个规律就是把刚刚的说法重复一遍,再举一些例子;第三个规律是再重复一遍进行总结,就成功了——这就是畅销书。

因此,对我来说这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阅读,真正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总是困难的。困难在于我们会发现一本作品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还是哲学的理论经典——比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或者是伟大的文学著作《追忆似水年华》。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希望把它们组织成有机的东西,读出一个意义来,读出一个我能理解、掌握的世界。但是你发现这个作品在抗拒你的这种欲望和要求,整个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个角力,你想把一个东西套上去,让它成为可理解的、给它一种框架、一个格式、一种格局,但是它一直在抗拒。你刚刚修建一个城堡,有完整建筑的结构,墙角那一面又开始生出了蔓藤,然后慢慢地攻掠了城墙 ——阅读总是应该这样。在这个时候你就发现,阅读无非是让我们发现了我们自己的顽

强意志以及作品本身的不可征服。作品是自由的,在于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它不能被驯服;你也是自由的,因为你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意志、自己灵魂的存在。你读完一本很困难的书,你不能说自己都懂了,但是你的深度被拓展了,仿佛经过了一场漫长的斗争,这样的斗争就像做了一种很剧烈的体育运动——精神上的体育操练,使得你这个人被转化了。

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家很强调阅读。他们用了一个词,就是“操练”。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看一下《柏拉图对话录》,甚至是被认为很系统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等等。你会发现这些作品表面似乎很系统,但是实际上不是。它甚至有很多内在的矛盾,就是因为作者在书写的过程中,已经有隐含的对话者,不断和读者对话。所谓精心的阅读就是你和这部作品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你不能征服它,它不能征服你,然后你和这个作品共同达到一个高度,然后你慢慢被改变——书总会改变人。书会让人变化,会不会变得更好呢?我非常的有疑问。前几个月我在报纸上看到墨西哥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警察过去是出了名的“混帐”,聚赌、喝酒、不干事,贪污汇款等等,不象话。当地的政府就要改革警察,怎么改革?就搞了一个警察阅读计划,指定了一批书。每个警察都要领几本书回去,要好好看书。墨西哥讲西班牙文,当然是看一些西班牙文学的典,比如《唐吉柯德》等。据报纸说,当地的政府表示这个计划非常成功。这些警察原来都是大老粗,但看了一年的书之后,都变得气质高雅,而且执行公务的时候不偏不倚,非常优秀。比如说一个交警,过去在路上拦你车的时候就直接说:“把证件拿出来。”现在就会这样说:“这位先生,打扰您一下,我知道你赶时间,但是您能给我看一看你的证件吗?”——读书之后就会有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常常鼓励人读书,因为我们相信读书会让一个人变好。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我非常怀疑,因为我们看过更多的人是越读书越坏。但是读书的确会转化人,可以让你变得更加邪恶,也说不定会让你变得更善良,所以不一定。一些作品在思想上、灵性上的深度使得读书变得很危险,因为它让一个读书人可能比一个不读书的人更邪恶。因此我们尝试把阅读驯服为一种很简单的东西。

鼓励大家读书还有个原因就是希望读书让大家更有文化、人变得更好、社会更和谐,但是我觉得这个不一定会发生,这种愿望往往会落空的,因此我很讨厌开书单。在香港我有一些写书评的朋友每年都被媒体要求:开书单吧,暑假了,给学生一点好建议。我觉得书单是不能开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相信所有真正的好书、严肃的书、都能起到改变人的作用。一份书单其实是在规划你成长的目标,你的人生变化的方向,所以它也是人生的计划。你想想,我们凭什么就将一份人生的计划、人生的进程,给一些我不认识的读者?我觉得那是不负责的。我凭什么告诉一些年轻人你应该怎么做人?你应该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能介绍一些我喜欢的书,但是我一定会强调我喜欢的书绝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我人生的方向、我的规划绝对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列一些书单出去推广是很霸道的行为,我是反对开书单的。另外还有一点,也是大家平时很容易有的俗见,就是认为读书应该读一些引人向上的书、励志的书籍。例如推荐看一些名人的传记,看看这些人怎么奋发向上、努力向前,最后成为一代伟人等等——我很反对年轻人看太多这种书。为什么?我发现一个人读励志的书籍多了都会变成傻子,就是立志立过头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任何问题,他就想到要勇往直前、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他没有考虑到,是不是自己错了,是不是一开始自己的决定就有些问题。他不管,反正他从头到尾就是立志,志气高昂。一个志气太过高昂、太过自信、人生观非常正面的人其实都有一点傻,他会变得对世界的看法很单向、单调,对人生的看法也很单一,就是只从正面看问题。他从来不知道世界的复杂,人生的阴暗。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就要看一些“邪恶”的书。我心目中最伟大的邪恶作品就有几本。《金瓶梅》也有这种效果,但是《金瓶梅》还不够邪恶。大家有没有听过法国的萨德侯爵,今天我们讲性虐待的“SM”,那个“S”就是来自他,因为他是个性虐待大王。他写的书充满着各种不堪入目的情节:人吃人、吃排

泄物、轮奸、虐杀,种种你能想象到的最黑暗、可怕的东西他的书里全部都有了,所以他被判精神病,后来死在监狱里。但是20世纪中期之后,有很多世界级的思想家都非常关注这个人,有很多著名的导演拍他的电影,有人研究他的作品。这个萨德侯爵写书的年代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是个什么样的年代?就是全社会都很讲理性,大家知道当时最激进的革命派讲理性讲到什么地步么?他们认为月份的划分应该是十进制的,即十天是一个礼拜,因为七天作为一个礼拜显得不够理性、不科学,十天才是科学的。他们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应该是理性的。那么就在这样一个力求理性的年代里面,法国大革命血流成河,人间能够想到的残酷和暴力都在这个最理性的时代同时发生了。这个时代有伏尔泰、卢梭这些伟大思想家的强调理性的作品流传,但是同时也有萨德侯爵写的那么可怕的书出来,这表明什么呢?理性是有它的黑暗面的,崇高的理想背后往往就是无尽的血和肉组成的深渊——欲望的深渊。所以,你如果读完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再去看萨德侯爵,你将看到启蒙的黑暗面。如同站在一个悬崖边上,旁边是光芒灿烂的日出,但是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而且充满着诱惑。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深不见底的东西会很害怕,但是你又很想知道下面到底有什么?你觉得它在把你拉下去,那是罪恶的。

如果一个人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人性里面的阴暗、邪恶,知道自己控制不了那种欲望、那种动力,你就会明白人生很不简单、很复杂,世界很可怕、有很多意外、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然后你有可能变成性格比较平和的人,至少你不会再犯傻。所以阅读是一种精神操练,阅读能够改变我们自己,读书不是让人变坏,而是让我们对人性有一个纵深的理解。 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去读困难的东西;我们应该不计较、不避讳一些所谓可怕的书;我们不要去认为精神操练就是让人变好的东西,这不一定。精神操练只是让我们有所变化,让你成为另外一种人,每个人一生的阅读过程都是应该不断变化的。有人说读书防老,我觉得说得很对。读书真的可以养老。什么意思呢?老人最可怕的就是他没有什么机会改变自己,变化自己。如果一个人上了年纪依然很开放、而且是以严肃的态度去阅读、容纳一个作品,挑战自己、改变自己、扭曲自己的话,他就还有变化的可能。每天睡眠之前的最后一刻,是一本书在陪伴我,今天的最后一刻和我对话的就是这本书,它在不断地改变我,直到临睡前我都在被改变。于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是一个新的人,和昨天不一样,就因为昨天晚上的阅读。

有一个很有名的意大利作家,患了癌症,很痛苦。在临死前,他要求护士念书给他听,直到他咽气。他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可能会死、会咽气,但是在这一刻我仍然不放弃。所以我们大家请开放自己,让阅读、读书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人。我们随时随地都还有这种可能:尽管我们未必会变成更好的人,但是改变本身就已是人生的目标。我暂时先说到这,谢谢!

梁文道:将读书视为“志业” (第一财经日报)

梁文道背负诸多身份:凤凰卫视特约观察员、香港数家电台的栏目主持、香港牛棚书院院长、多家报纸专栏作者、出版社合伙人„„但他视为“志业”的,却是“职业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匆匆忙忙的上海三日,梁文道只睡了10个小时,每天却匀出一二小时阅读。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他每天固定读书四到五个小时——这位大忙人如今每周要为凤凰卫视录制《锵锵三人行》、《凤凰大视野》、《开卷八分钟》三档节目,写约十篇专栏,编辑出版杂志书籍,此外还有数不清的社会文化活动等着他。

在上海参加会议间隙,他熟稔地掏出烟丝,边走边卷起一根烟,对记者解释说:“我总是很疲倦,所以,总是要抽烟。”但采访凡涉及读书,他几乎来者不拒。就像他在港岛,有关读书的演讲活动哪怕听众再少,他也毫不介意,“我将自己定位为‘买办’,把高层知识分子的东西翻译出来给其他人。”

读书方面一向“老成”

书是。能。篇三
《辩论:电子书能取代纸质书吗》

书是。能。篇四
《写一本书作者到底能拿到多少稿酬》

写一本书作者到底能拿到多少稿酬?

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版行业中和作者稿酬相关的一些常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图书稿酬有哪几种方式?每种稿酬方式都是如何计算?

2.稿酬如何计税?

3.以一个例子说明,写一本书作者到底能拿多少稿酬?

另外,本文所说的稿酬所得没有特殊说明均指原创图书稿酬而非翻译费,按目前的相关规定,翻译费属于劳务报酬,是按劳务报酬计税的。

鉴于有些人会分不清翻译稿酬和原创图书稿酬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在计税方式和稿酬方式方面,文中会用 斜体 简单对比一下原创稿酬和翻译报酬的不同。

1.原创图书的稿酬到底有哪几种?每种稿酬方式都是如何计算?

按《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规定,除著作权人与图书出版者另有约定外,出版图书的付酬方式一般分以下3种。

(1)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字数,以千字为单位向作者支付一定报酬(即基本稿酬),再根据图书的印数,以千册为单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即印数稿酬)。作品重印时只付印数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 《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中还给出了基本稿酬标准:

原创作品:每千字30~100元

演绎作品:

(1)改编:每千字10~50元

(2)汇编:每千字3~10元

(3)翻译:每千字20~80元

(4)注释:注释部分参照原创作品的标准执行。出版者出版演绎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或原作品已进入公有领域之外,出版者还应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授权,并按原创作品基本稿酬标准向原作品的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2)版税。指出版者以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这具体又分统一版税率和阶梯版税率两种。所谓阶梯版税就是按约定销售数量调整版税率,如1万册以内约定版税率7%,1万册至3万册版税率8%,3万册以上版税率10%,之类的。

《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中还给出了版税版税标准和计算方法:原创作品版税率3%~10%,演绎作品版税率1%~7%。

(3)一次性稿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质量、篇幅、经济价值等情况计算出报酬,并一次向作者付清。

2.稿酬如何计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与稿酬相关的部分是: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翻译费属于这一情况。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图书稿酬的计税方式基本是:稿酬<=800,不扣税;800<稿酬<=4000,800以上的部分按14%上税;稿酬>4000,按总额的11.2%上税。

翻译报酬:报酬<=800,不扣税;800<报酬<=4000,800以上的部分按20%上税;报酬>4000,按总额的16%上税。

3.一个例子,说明写一本书到底能拿多少稿酬?

估计大家现在也常听说,写书越来越“公益”了,因为拿不到多少稿酬。其实如果书的销量好,按版税方式计酬的话,稿酬收入还是可以很可观的!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作者写一本书,大概定价50元,版税按8%,销售3万册。 作者版税是:50×30 000×8%=120 000元。

缴税是:120 000×11.2%=13 440元。

实际税后所得是:120 000-13440=106 560元。

从版税方式计酬“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看,如果版税率一定,图书定价和销售量有最直接的关系。定价高了和销量高了都可以增加作者收益,但定价和销量是相互制约的,因为定价高了可能会影响销量。合理定价,保障书的品质是增加作者收益最根本的!

书是。能。篇五
《书籍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 书籍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种是按内容分类,基本上属于专业的分类方法,就是按照学科内容之间的相关性编制分类表,按照分类表分类。一种是以形式分类,包括物理形式如开本、丛书等,还有以读者对象来分,包括少儿、教材教辅、普通读者等等。还有以出版形式来分的,包括图书、地方志、年鉴、标准规范、政府出版物 等等

2. 书籍设计需要具备哪些元素?

1.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

2.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

6.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3个基本原则: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编辑本段【封面】

3. 书籍封面的视觉元素及运用特点是什么?

决定于设计定位.即要做好前期的客户沟通,具体内容包括:封面设计的风格定位;企业文化及产品特点分析;行业特点定位;画册操作流程;客户的观点等都可能影响封面设计的风格.所以说,好的封面设计一半来自于前期的沟通,才能体现客户的消费需要,为客户带来更大的销售业绩.

企业封面设计 企业封面设计应该从企业自身的性质,文化,理念,地域等方面出发,来体现企业的精神. 产品封面设计 产品画册的设计着重从产品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出产品要表现的属性,运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创意来体现产品的特点.这样才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进而增加产品的销售.

企业形象封面设计 企业形象画册的设计更注重体现企业的形象,应用恰当的创意和表现形式来展示企业的形象.这样画册才能内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企业的了解.

宣传封面设计 这类的封面设计根据用途不同,会采用相应的表现形式来体现此次宣传的目的.用途大致分=为:展会宣传,终端宣传,新闻发布会宣传等.

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更注重对企业形象的高度提炼,要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感觉.

画册封面设计 画册的封面设计是画册内容,形式,开本,装订,印刷后期的综合体现.好的画册封面设计要从全方位出发. 封面设计分类(根据行业)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它,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并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少儿读物更是如此,因为少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事物缺少理性认识,只有较多的插图设计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才会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摄影插图很逼真,无疑是很受欢迎,但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而通过摄影难以达到,如科幻作品,这时必须靠美术设 计师创作或电脑设计。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有艺术性,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总之,各有所长。 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 4.考察书籍封面设

4.考察书籍封面设计的风格和形式,请举例简要分析。

风格多义 古典与现代形式 田园 简约 等 比如 美国古典书籍 日本简约 田园 等

5.要使书籍在书架有较强的冲击力,有哪些方式?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儿童类书籍 形式较为活泼,在设计时多采用儿童插图作为主要图形,再配以活泼稚拙的文字,来构成 书籍封面。

2.画册类书籍 开本一般接近正方形,常用12开、24开等,便于安排图片。常用的设计手法是,选用画册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配以文字。

3.文化类书籍 较为庄重,在设计时,多采用内文中的重要图片作为封面的主要图形,文字的字体也较为庄重,多用黑体或宋体;整体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较低,视觉效果沉稳,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4.丛书类书籍 整套丛书设计手法一致,每册书根据介绍的种类不同,更换书名和主要图形。这一般是成套书籍封面的常用设计手法。

5.工具类图书 一般比较厚,而且经常使用,因此在设计时,防止磨损多用硬书皮;封面图文设计较为严谨、工整,有较强的秩序感。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6.书籍插图有些什么形式?

现代插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由传播媒体分类,亦可由功能分类。以媒体分类,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即印刷媒体与影视媒体。印刷媒体包括招贴广告插图、报纸插图、杂志书籍插图、产品包装插图、企业形象宣传品插图等。影视媒体包括电影、电视、计算机显示屏等。插图的表现形式有:人

7.书籍插图与内容的关系是怎样的?

比如 儿童书籍插图,形象地说,就是印制在各类儿童书刊中的图画。作为儿童插图载体的儿童书籍,它的内容不同于成人阅读的以文字为主的书籍,而是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书,但通常是以图为主,文字很少,文字只是起到配合说明插图的作用,甚至有的书可以不要任何文字只有图 所以图文运用到什么图书上

8.书籍成套设计有些什么优处?是依据什么原理?

好找一些。。看起来好 省去挺多时间

比如 一个类型的书籍 买一套省事 尤其是在工作节奏快的形式下 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书店

9.书籍成套设计的内容主要特点是什么?

书籍是传媒信息的重要途径。文字版面中加入图形,立即引起视觉流程的变化,图形的形式、内容的差异、数量的多少,都会影响读者的注意力。我们的祖先就把图形看的很重,在古书中已有“置图与左,置书与右,索像与图,索理与书”的文字与图形并重的做法。图形在书籍设计中常用表现为具象的、半具象和抽象的三种形式。书籍成套设计,在从而达到了一个系列 在风格上也达到了一致 在视觉上夜达到了一致 也使阅读的时候方便快捷

10. 书籍成套设计的装帧设计特点是什么?

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又称书籍艺术。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成套的设计印刷风格一致模板

11.套书与单本书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成套书籍的设计使书籍达到了风格内容一致 阅读方便快捷 容易观看等 单本书在阅读购买时有容易

携带但不内容不全等

12.找出你认为最好的书籍设计和最差的书籍设计,并分析其优劣之处。

我认为一些小出版社的盗版书籍是最差的

1、出书周期不科学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图书市场也是如此。出版商为了抢占市场分额,将图书出版周期无限度地缩短,尤其是印刷和装订阶段,有的甚至要求一、两天就要书。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出书,自然谈不上精工细做,只能减少或缩短一些工序的加工过程,如平装书不经捆页压实就开始配页;彩色印张墨迹不干就开始折页配帖;覆膜固化时间不够就裁切封面。这样的生产方式使书刊不能按正常操作规程进行;员工疲于加

班赶工期,自然会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这也反映了目前一些出版商急功近利,只重视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印刷装订质量的问题。

2、材料使用不当

为了降低成本,出版商一方面采用表面粗糙、白度不一致、掉粉掉毛的低价纸张,甚至有些铜版纸已起泡、分层;另一方面压低工价,挤占印刷、装订微薄的利润空间,致使一些印刷装订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买低劣的装订材料或不适宜的材料,从而导致图书出现装订质量问题。如由于胶黏剂质量不达标或不按季节变化用胶,铜版纸与普通纸的胶黏剂混用等,导致书页黏结不牢等故障频发。

3.工价低

由于一些出版商将印刷装订工价一再压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减小,有的甚至只能保本,由此给装订质量带来了恶性循环。一是企业没钱投资设备、改善劳动环境;二是企业为降低成本,不选用适宜的装订材料;三是工人收入低,缺少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人队伍不稳定。

比较大的出版社出版的书 比如新华书店合作的印刷厂

牢固、美观、个性化、速度,是以后装订发展的趋势。

0921131班 19号 曹伟

书是。能。篇六
《电子书完全可以取代纸质书--主体》

“纸质书与电子书”辩论赛

一、辩论主题:公民阅读“纸质书与电子书”谁领风骚

二、活动目的

以辩论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让读者深切地体会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为我们敞开了知识信息的大门,使我们的阅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阅读的领域更加宽广无限。

三、概念界定:

1纸质书的概念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非常大。纸质书是相对于电子书来说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例如日常的书本、报纸、杂志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出版物,都属于纸质书。

2.电子书的概念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定义,电子书的含义是指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等讯息内容数字化的出版物以及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手持阅读器。目前国内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初步认定为:“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 。”

正方观点:电子书完全可以取代纸质书

1、立论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公民阅读纸质书与电子书谁领风骚”展开辩论,我方认为在电子书 开启了公民阅读新时代的今天,电子书完全可以取代纸质书”。“纸质书”是指以纸张为载体,以保存和传播知识为主要功能的文献,而“电子书”是指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它包括阅读内容,阅读器以及阅读软件。我们今天所说的“取代”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功能的取代,另一方面是地位的取代。只要电子书能够取代纸质书完成传播知识信息的主要功能,能够取代纸质书成为人们阅读和学习的主流方式,那么电子书就能够代替纸质书。下面,我将从以下三点阐述我方观点。

观点1:电子书取代纸质书是人类进步与科技发展的结果

首先,电子书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捷、携带方便、便于保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说到信息量大,以一个容量为4G的电子阅读器来说,它一般能容下3000本电子图书。像《辞海》这类厚重的词典转换成电子词典后不仅携带方便,且可以随时随地使用。通过一个小小的阅读器阅读报刊,信息不仅及时,阅读的种类还可以更多。如今,在地铁、公交、机场等公共场所,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MP5或者电子阅读器,见缝插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电子书所具备的放大功能更是受到老年人和有视觉障碍人的青睐,这种新技术也会带来很多有益的社会影响。

其次,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低碳、环保,且成本低,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电子书节省了纸张,减轻了地球的负担,实现了零树木砍伐,相比较而言,更加环保低碳。有资料显示,生产1吨书写、印刷文字的纸张要用掉20多棵树龄在20至40年的树木,需要消耗净水100吨、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随着电子书技术的日趋完善,在可读、节能和视觉效果上最大限度地靠近了传统纸张,电子阅读大有取代纸质阅读的可能。特别是电子书减少了发行、运输等环节,节省了大量成本。电子书的出现加快了数字出版的进程,大有取代纸质书籍的趋势。最新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53.8%的读者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群体能够接受的一本电子图书的平均价格仅为3.45元。在国内一家大型电子书销售网站上购买一本《金陵十三钗》这类畅销书,仅需1.5元。因此,我方认为,电子书完全取代纸质书,就像纸质书完全取代竹简、竹简完全取代甲骨一样都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而行进的。

观点2: 电子书将在未来成为主流出版媒介

书藉的普及传播,始终离不开出版发行行业。在争夺知识载体主流地位的比拼中,电子书不论在传播范围,传播速度,还是市场普及性上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依托互联网、各种信息数据服务平台,电子书更加多元化,提供更宽广获取和阅读的平台。电子书甚至可以在全球同步发行,购买方便快捷,即使是在地球的另一边,也可瞬间取得,还能实现产品零库存。

纸质书的印刷出版费用不是任何个人能够承受的,通常作者只能依赖出版社,才能把自己的作品送到读者手里,这种垄断势必造成作者和读者的选择都只能被控制出版社的少数人的利益选择而左右。而电子书可以通过技术平台的规范化运作,让作者自由上传自己的作品,也让读者自由下载想看的作品,定价出价都可以由双方你情我愿地决定,而无需考虑印刷成本。多种技术平台的出现,更加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所以,电子书在主流地位上能够代替纸质书,这是时代的大趋势。

3.观点3:电子书在传承文化,普及文明方面具深远的影响力。

大家知道,手抄书、孤本书、绝版书、古籍典藏等文献价值大过其纸张价值的资料。也只有很少数的人才有机会领略其中。但是有了电子版本,在任何一个角落的读者就可以通过网络,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为先哲们的文化传播发扬提供有力的保障。一座藏书万卷的图书馆一旦遭遇火灾就彻底毁灭,但是一座电子图书馆即使服务器崩溃,也可以通过备份还原。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图书馆通过复印本来给孤本书备份。但是,究竟哪个更方便呢?是给一座图书馆里的几千册藏书做复制,再搬到另外的房间做备份,还是把一个服务器上的资料复制到另外一个服务器上?这也是为什么谷歌致力于把公版书全部扫描做成电子备份的一个缘故吧。

尽管图书馆的存在为保存文献、传播文化提供了空间,但是图书馆并不是想建就建的,与其花巨资建立一个图书馆,如果利用率真不高,不如买一套电子借阅查询系统更能方便读者。实际上,现在就连部分公益性质的乡村图书馆也在走电子化的路线,因为从长远看,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下载终端的费用,比定期运送大量书籍到乡下更少得多。

二、驳立论(二辩)

驳反方观点1:从载体形式上,纸质书在很多方面都优于电子书。

我方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将最终背新型材质的载体取代。纸质作为曾经的用于存储知识传播文化的载体,终将因其落后性而被最后完全取代。

首先,纸张,它确实是对方辩友所说的“物质上的确存在”,没人否定这个,就像大千世界没有一种物品是“物质上的确不存在”的道理一样。

纸质书也有其特有的视觉和气味,如果只是因为这样就可以引起人们阅读欲望,那么,现在平板电脑IPAD也是时下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产品,它不仅时尚,新潮,美观,而且还方便使用,人们只要手里捧着它,就像小孩捧着无数的图画,就像人们捧着一个图书馆。很显然,纸质,并不是能够吸引读者享受阅读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吸引人们的是文字和内容。强调阅读纸质书的那种感觉,还有淡淡的书香,是将童年读书的美好记忆与触摸纸张的感觉混为一谈。我们究竟是为什么喜欢读书?是因为纸张的香味?难道你会捧着一大叠打印纸而感到非常快乐吗?不是的,我们真正热爱的是其中的文字为我们记录的故事情节,这才是真正让我们难忘的阅读体验。而所有的文字和内容都会在阅读器中重现——甚至更加出色,因为你可以调节字体大小,通过内置的电子词典查询字词的含义。

正像上面所说的,电子载体同样能够将文字和内容进行收纳,而且更便携,色彩更丰富,表现形式也是多元的,可以是声音,图片,还有动画,方便传输,随时可以阅读,还能兼顾到有障碍人士,如为视障人士放大文字,为失明人士发音,甚至可以在版权许可的范围内在瞬间和朋友分享。纸质书在这些方面是没有办法比拟的。如果说电子书只是产品不是“书”,那么对方面辩友可还记得圣贤先人们在甲骨文片、竹简上,在造纸尚未发明之时,他们在孜孜不倦为后代留下千古经典。我方提倡的“书”的概念: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纸质书对于文明的传承,以造纸术发明以来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今天,电子信息科技正在以其新生的特质逐渐取代纸质而成为时代的新宠。

驳对方观点2:从阅读作用上,纸质书更有利于读者进行深度阅读。

我方认为:阅读并无实质意义上的深浅之分,只有形式不同,挑选阅读能更有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信息量。

没错,电子书信息总量庞大,读者只能挑拣着阅读。这正是纸质书的信息总量远远不及电子书的佐证。丰富、庞大的信息阅读资源是读者阅读的需求之一。在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读者热衷于更直接更高效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是一种更具针对性和选择性的阅读,不能笼统地归纳为挑拣着阅读。同时,电子阅读不但在阅读方式上适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的大趋势,而且电子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也为读者创造更多更直接的有效阅读。

请问对方辩友:何为深度阅读?是不是认为在书页上划线、做标注、评点之类就为深度阅读呢?其实,所谓的深度阅读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是一种阅读形式。纸质书的确有它的阅读优点,但电子书呈现的阅读优点也是纸质书无法比拟的,比如电子书可以在短时间内储存大量信息,更新换代快,并且传播方便。我方还认为,阅读的方式无所谓深浅,只是传播的媒介不同,所谓的深度阅读、浅显阅读不能完全拿阅读方式说事,阅读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同一段文字每个人阅读之后的体验各不相同,又如何去判断你是深阅读和是浅阅读呢?

纸质书的出版过程十分繁琐,耗时长,而且信息承载量有限。纸质书的滞后性明显,在提倡效率和速度的今天,它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方并不回避目前电子书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阅读对眼睛造成伤害到底有多大,还取决于读者本身对眼睛利用于保护的意识。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电子书会在不久的将来更加普及更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阅读。正如乔布斯提出手提电脑的想法一样,刚开始虽然引来了很多非议,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新事物,但是如今却普及全世界,成为人们办公学习的得力助手。

三、质辩(三辩)

首先由正方质问反方的三个问题:

1.请问反方一辩,你方提出的“越是现代化的东西就越容易被消灭”是何解?是指电子阅读介质吗?现在有了互联网络,给你砸了一台,还有千千万万台的数据仍在。纸质我方倒担心,一把火,纸质的文献就付诸一炬了,难道不是吗?

回复:

2.请问反方二辩,据《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表明,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799.4亿元,比2008年增长50.6%,数字出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体经济规模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物。业界普遍认为,2012年将成为数字图书领域争夺战元年。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回复;

3.请问反方四辩,据可靠数据表明,在中国,纸质图书的退货率大约是30%。也就是说,在1万本经过一系列出版和运输流程放到店铺销售的纸质图书中,有4000本最终要原封不动地重复一套运输流程退回出版社并被打成纸浆。而电子书并不存在这一问题。请问你怎么解释。

回复:

正方对反方提出的质问进行辩答

1.对方一辩问:假如在你阅读电子书的时候,电子书阅读器(或者其他介质)忽然没 电时,这时你如何处理?

我方一辩答:关于在阅读电子书时忽然没电时怎么办,此类问题任何一种支持电子书阅 读的介质都会在它的产品说明书上有详细的说明。总的来说,办法很简单,充电或者换电池。 如果对方是想拿电子书需要充电的弊端来和纸质书对比的话。那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纸书 虽不需要充电,但也需要电的照明才能看的见。夜间停电,纸质书怎么看,你可能会说还有 蜡烛。但是,利用蜡烛的光线和电子书的电子灯哪个更伤眼睛。所以,想问对方辩友,假如 晚上你在翻看一本纸质书,突然停电了,你又如何处理?

2.对方二辩问:有没有购买正版电子书的经历?如果有类似经历,请问:你所买的电子书是全本的还是没写完的?有没有纸质书出版经历?价格如何?如果在电子书中发现有错漏字等情况时如何处理?

我方一辩答:

我还可以正面回答对方辩友的提问,我购买过正版的电子图书,且所买的电子书是全本的。这里请问对方辩友提出的没写完的电子书一问,是否暗示着纸质书本身存在此种现象呢?本方没有出版纸质书经历,这个我们认为在今天辩论中不是主要因素。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出版社从业人员!同时,较之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的价格,相信电子书的成本要比纸质书低。据报导:京东商城宣布电子书刊正式上线,电子书售价最低为纸质书的三折。亚马逊的电子图书销量早已超过传统印刷书籍,预计到2015年时,全球电子书有可能占图书市场的50%份额,且引用电子书,不会造成树木的乱砍伐现象,符合环保理念。

如在电子书中发现有错漏字等情况时,是可以自行利用电子阅读终端配备软件修改过来,现在的电子技术越来越全面,电子出版社的态度相信也是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而开展一切工作的。尤其是正版的电子出版物,其错漏的现象是不允许出现的。

3.对方四辩问:你电脑(或者电子书阅读器等载体)某天被病毒感染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电脑硬件损坏,所有文件丢失。这时你该如何处理?

我方四辩答:对方辩友,在回答这道题前,请允许我们也提一个类似问题,或许可以帮

助对方辩友更好理解我方观点,请问,哪天美国国会图书馆遭遇火灾,所有纸质文献顷刻间化为灰烬,人类应该怎样?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灾害,似乎是我们永远不能绝对避免的,但是人类却可以做好充份的防护措施,让灾难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减少到尽可能的低,这里举一个较为经典的例子,美国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纽约世贸中心轰然倒下,数以千计的人们失去了生命,里面更是世界几百个跨国企业的总部所在,公司受到了惨重的损失,一切好像不复存在。

但是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些企业的财务数据,档案,资料,很快就得到复原。这是为什么?这正是现代科技的神奇,原来已经实现数字化的世贸中心,中心数据早就有备份在不同一个地方,甚至是不同的城市和国家。要恢复这一切,自然不是难事。所以,只要为电子文献作科学的备份工作,就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人类文明会因为一个灾难而毁灭。

四、质辩小结

从刚才对方辩友向我方提了三个问题,从基本的电子书时忽然没电的处置到是否有过购买电子书的体验、在阅计中是否发现错漏字,甚至像硬件损坏、所有内容丢失这样的具体问题,可见方辩友对电子书的了解非同一般,如今的数字出版借助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iPad)、掌上电脑(PDA)、电子书阅读器(如:汉王电子书、翰林电子书等)、手机及iPhone、iPod、MP4/5、PSP媒介进入到一个实质性发展的时代,像专业电子书阅读器的显示屏所采用的是类纸技术,阅读体验和纸质书十分相似,因此视力负担比较小。一般来说,电子书内容会支持多个阅读平台,以当当网为例,就可以支持E-ink、Android、PC、iPad等多种平台。打个比方,当你坐在床上的时候、当你坐在马桶上的时候、当你坐在城铁上的时候,你所需要的介质是不一样的,它的互补性体现在人群阅读场景和体验上的互补。正如我方辩友回答的那样,对方辩友所担心的问题早已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解决。而且我方坚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的电子书会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

大家不必为目前电子书在阅读使用上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而感到困惑。今天的数字出版逐渐成为出版业主体这一不争的事实,使是绝大多数的传统出版企业也从自身资源出发,借助产业政策、政府支持等文化产业改制发展的''助推器'',呈现出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强劲态势。尤其在电子书包、''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工程等新阅读与新技术结合的案例的影响下,许多领域不断涌现出富有中国数字出版特征的企业,数字出版各个领域愈加成熟。如此可证,电子出版行业成为未来主流的出版形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将是非常地接近电子书时代的到来!

五、自由辩论(5分钟)

重点放在电子书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自由辩论 1.“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电子书”,这可以说是对新年火热的电子类礼品——电子书最好的形容。岁末年初,在各大电子卖场,电子书的销售异常火爆。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望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市场。在庞大的市场诱惑下,众多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近两年,淘宝、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都纷纷盯上了电子书这块大蛋糕。淘宝旗下数字内容交易平台———淘花网上线一年多,已有3亿多注册会员。当当网去年11月成立出版物数字业务部,并透露将开放30%内容免费下载。随后京东方面也

书是。能。篇七
《20本书最能锻炼思维能力的书》

美国《时代》杂志推荐书单:让你更有思想的20本书

美国《时代》杂志推荐书单:让你更有思想的20本书

1、保罗·约翰逊《文明的解析》

为什么人类成就如此集中于欧洲?为什么取得成就的主要是男性?为什么是在1400年后?查尔斯·默里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获得伟大成就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本书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

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乔治·阿克洛夫《动物精神》

如果你看不懂当前的经济形势,如果你要跳槽却又担心失业,如果你想买房但总搞不清楚房价走势,如果你想投资股票但又怕股市暴涨暴跌,如果你想为未来储蓄但又想现在多消费,如果你在做这些决策时想明白其中的究竟,那就了解一下什么是“动物精神”吧。它会告诉你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有人会失业?为什么房地产会有周期?为什么股票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多变?为什么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为什么我们给将来准备储蓄缺乏计划性?为危机当下,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奏效?

本书既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颠覆之作,也是期待找到这些问题答案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解惑之作。

3、南茜·休斯顿《断层线》

从旧金山到慕尼黑,从海法到多伦多到纽约,本书跨越半个多世纪,从四个六岁孩子的视野,讲述这个世界的变与不变。这四个孩子的特殊连续性是: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子女。一个1940年的德国女孩,和一个21世纪的加利福尼亚男孩,他们之间并无什么共同点,却有着血缘的纽带。每一代人对生老病死、战争、和平、幸福、痛苦,都有不同的观念。

本书为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丛书之一。该小说曾获得2006年费米娜奖,并获得2008年英国奥兰治奖提名奖。小说通过一家四代的历史,勾勒出20世纪以来欧洲的重大事件。全书文笔清新幽默,感人肺腑。

4、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大而不倒》

该书通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描述,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前所未有的访谈,不曾公开的华尔街决策内幕,揭示了美国经济萧条如何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现了从银行到政府再到整个美国身处金融危机第一现场的反应。

5、保罗·科利尔《被掠夺的星球》

作者批驳了环保主义与发展援助之间的对立,论述了为什么两者必须协作。书中写道:“大自然至关重要,而我们把它搅得一团糟。这对于生活在世界上最贫困国家的人们最为关系重大。”

6、马特·里德利《理智的乐观者》

马特·里德利集作家和商人身份于一身。他认为,纵观历史,人类进步是不同思想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火花的过程。在2010年TEDGlobal大会上,他强调:真正重要的不是个人智慧,而是集体智慧。

7、丹·艾瑞里《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在《怪诞行为学》中,丹·艾瑞里用13个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中,他继续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知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非理性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娓娓道来。

巨额奖金可以带来高业绩吗?“主人翁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奏效吗?专业化分工真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吗?速溶咖啡为什么没有煮制咖啡味道好?我们为什么会有报复的欲望和行动?为什么幸福感会很快被生活的平庸侵蚀掉?为什么现代社会择偶的成功率远低于媒妁之言的年代?

作者剖析了我们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从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到我们的择偶和婚姻生活,再到情绪的效应和幸福的标准——赋予我们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全新视角。

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坦然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彻底颠覆工作和生活中徒劳的逻辑,重新作出适合自己的完美决策,工作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中的幸福感唾手可得。

8、莱因哈特·罗格夫《这次不一样》

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清晰的分析,指出在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程度都惊人的相似。

历史可以给研究金融危机的人提供许多经验,本书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注定会成为一本重要的书。

9、乔纳森·弗兰岑《自由》

2010年8月末,弗兰岑的第4本大作《自由》(The Freedom)在美国出版。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10、理查德·克拉克和罗伯特·克纳克《网络战争》

曾就911事件发出警告的那个人做出预测:美国没有准备好应对21世纪的最大威胁——网上战争。书中写道:“在美国为攻击性网络战争做准备的同时,它正继续推行使之不可能有效保卫该国免遭网络袭击的政策。”

11、巴塞维奇《华盛顿规则》

本书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华盛顿共识”,以及美国改变国家安全政策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坛风云变幻,驴象之争此起彼伏,但是其军事政策的根本性设想始终没有改变:要维护美国的安全就必须保持美国(且只有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性驻军,必须时刻准备对遥远地区发起军事行动、对任何地方进行干预。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小布什,都毫无疑问地坚持这一信念。

巴塞维奇在他生动而深刻的分析中呈现了上述共识的起源。他在书中揭示了一系列美国人的预想、偏见和习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美国的军事力量信仰,尤其是军事力量能够满足其欲望——廉价的原油、贷款和消费品——的信仰。他同时指出美国的军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承受的、与日俱增的危险。

作者认为,以上原则形塑了美国的全球政策,当今美国的全球力量变得摇摇欲坠,现在就是改变这些原则的时刻。用一种新的共识来取代这种“华盛顿共识”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也是美国免于灾难的关键。

12、查布里斯,西蒙斯《看不见的大猩猩》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学史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最明显的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在当今这个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满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无处不在。

《看不见的大猩猩》的作者系两名权威心理学专家,生动而幽默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六大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以及潜能错觉。

书是。能。篇八
《去图书馆可以看的书的书名》

大学生必读的书NO1.《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医学博士,他是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锋、演说家和畅销书作家。他的许多观点,使成千上万的人发现了生活中的简单真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更成功、更轻松。面对复杂的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好的专家。 NO2.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种由主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一种流传百年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一个关于送信的传奇故事,蕴涵着企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一位英雄的故事揭示了成功的一种模式,故事中的英雄就是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今天,每一个企业都在呼唤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寻找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重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成为了今天职场的主旋律。本书堪称一部成功学圣经。 NO3 《如何才能停止焦虑开始新生活》卡内基(最好是英文版)这些是帮助过我的书籍,帮助我摆脱生活的迷惘,戒除4年的网-游瘾,树立人生目标,保持积极心态,当然还大大提高了英语水平。虽然目前我还没有取得真正事业上的成功,但我相信成功对我而言只是个时间问题。我希望她们也能对后来者以启迪。 NO4.《唤醒心中的巨人》中文版 安东尼.罗宾斯 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 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NO5. 《阿甘正传》:随着这本书改编成电影,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原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我们每个心中都有一个阿甘。原著和电影有许多不同,相比起来更原汁原味,感动是一样的。 NO6.《士兵突击》 这部书是在中国大陆热映后引起了一股“士兵热”。许三多和钢七连那句“不抛弃,不放弃”相信让曾经脆弱的我们感到力量。从连队的拖油瓶到老A兵王,许三多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人执着的伟大。 NO7.《把梦留住》可能这本书对于一些读者有点陌生。这是中国第一部西部志愿者支教纪实,作者作为在校大学生,2006

年来到被联合国称为“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参加为期一年的志愿者支教工作。旨在告诉大家一个他所见到所体会过的西部,告诉大家在黄土高原上一群为自己理想苦苦追索的孩子们的故事,告诉大家在中国大西北腹地每天所发生的平静而又悲壮的故事。该书中,一切皆为真人实事。相信看过这部支教纪实都会那朴实的语言为之动容落泪。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是珍惜现在,珍爱身边的人。 NO8.《心灵鸡汤》系列 杰克R26;坎菲尔和马克R26;汉森两人皆为美国励志演讲者,曾帮助数百万人找回勇气,他们合作推出《心灵鸡汤》,获得了“全美《纽约时报》第一名畅销书作家”的称号,更受到全球读者的热烈欢迎。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作品有《心灵鸡汤》1—6集、《心灵鸡汤——激励女人》、《心灵鸡汤——致天下有情人》、《心灵鸡汤——亲情记录》等书。 NO9.《平凡的世界》 中国作家路遥的毕生呕心沥血之作。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路遥先生后来因为癌症逝世,这部小说却激励许许多多中国的青年。 NO10.《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书的同名电影也是赫赫有名。本书是斯蒂芬.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入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的救赎》(又译《刺激一九九五》)。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于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一部不容错过、让人手不释卷的杰作,带你体验如同四季变化般的人性绝望与希望之旅。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在求职书里面,我觉得这本书是最接近于圣经的。第一版出现大概还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几十年

来,不断修订,甚至加入了互联网求职的最新内容,今天这本书在书店里还可以买到,中信出版社出版,它的总计销量达到700万之巨,可是在国内好像并不太火。这本书是我思考求职问题的启蒙书,我惊叹于一个人可以把求职问题研究到那种程度。2、《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也是经典之作,是盖洛普公司的两位高管所作,最新出了一本《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它的核心观点在于,认为人们应该去识别天生才干,而不是去尽力弥补弱点。中国学生一般都被训练成了自身的弱点专家,可是问他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喜好,多数人都会困惑,这本书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不大,但是在思路启发上是革命性的。3、《职场新物种》回到国内,首先推荐我的老板徐小平老师的《职场新物种》,这本书的特色就在于它揭示了那些进到外企500强的牛人们的蜕变经历,这些人看上去确实是天之骄子。尤其对那些名校学生,目标是进入顶尖的外企公司,如何规划大学四年,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另可参照《图穷对话录》、《邮箱里的灯光》、《仙人指路》等书。4、《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老师多年来与中国大学生对话的心血凝结之作。这本书有很好的思想和理论体系,相信上进的中国大学生们早已人手一本。5、《无领到白领》许国庆老师的求职书,已经再版多次,对于求职技术的探讨已经达到把它当作精确科学的程度。比如其中提到的哈佛商学院的简历格式,其对简历格式的要求苛刻到令人吃惊的地步。6、《外企高薪职位面试指导》这本书分为上下册,可谓是外企求职指导大全。甚至后来增添了行业分析的部分,包括投资银行是干什么的,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发展路径;咨询公司是做什么的,Marketing、Sales、HR、PR是做什么等等,对于求职文化和职场规则不甚了解的学生,在这本书里可以得到多方面的丰富信息。7、《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这是杨萃先老师的书,其中提到了很多在校生没有学过的职场道理。作为新东方求职面试英语主讲老师,杨萃先老师经验丰富,这本书中的道理都很经典,还有具备极高的实战指导性,书中有很多面试问题的中英文对照,及如何正确应答的解释分析。熟背其文,也能从不会面试到对答如流。5、6、7三本书可以比较来读,更容易融会贯通,而不是学到僵化。8、《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应该距离学生的视角最近,提出了一个学长的振聋发聩的声音。那些在上学阶段不知道怎么消磨大学时光的同学,可以感到醍醐灌顶。9、《杜拉拉升职记》外企的生涯

到底是怎么样的,如何在今后的职场打混得更好,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角度进行未来生涯预览,而且这本书的可读性更高,没有功利需要的人也可以读一读。10、《大学不知道》这本书适合那些对传统教育方式有异见的人,适合面临转型困惑的好学生和不那么规矩的“差生”。和前面的求职书比较起来,它关注的对象和问题根本不同。这是一本为另类求职者所写的有关生涯规划与求职的书。我推荐它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本是我写的书。

书是。能。篇九
《电子书能否取代纸质图书?》

电子书近期不会取代纸质书, Gradually factory workers have been

displaced by machines.更多是补充——寻求互利共赢之路

电子书的利:download Ebooks easily cheaply信息量大,查找方便,成本较低。like a personal library .Storing information in the silicon chips ,save much time and energy.spend much time running to bookstore or library. space-consuming

电子书的弊:I scanned the newspaper for the information I needed .inconvenience in taking notes

doing harm to eyes and skin

Some books are for intensive study and some are for cursory reading适用于浏览不利于精读,不利于评点。the knowledge that ebook has it's limited because of the copyright.

Money that is easily come by is lighted valued.

Not long after, a group of authors and publishers sued the company for breach of copyright. it's easy to lose data,information

传统书:good for eyes 利于收藏papers books are something that you can collect.。有很多书需要一读再读,并且书本本身也具有收藏价值。(如古书缮本)There are notes in the margin on every page.notes will stay on the paper . it cannot completely be removed.

书本的交流与传递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方式之一。 you can pass down or give them to your family members In the past, people communicate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rough newspapers, magazines, books, radios and televisions.

传统书的弊:不利于保存、查找、收集。其成本过高,实物嘛,不方便啦。

costing some money if you buy books

Such materials are bulky and expensive both to transport and to apply

they don't normally cause significant eyestrain

they won't cause any harm to your skin.

数字图书及其发展早已不算新鲜话题。自上世纪“电子书”一词诞生之日起,关于它

和传统纸质书的讨论就不绝于耳,两者对于读者群的“争夺”日趋激烈。有些人对传统图书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有些人则坚信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

在电子书的时代,纸质书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很难绝对地作出回答,因为未来是谁都无法预见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而现状是纸质书销量连续下滑,电子书人气渐旺。个人认为,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出版的出现对传统的图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在短期内还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图书。

电子书和纸质书是两种不同的载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劣势。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有一些东西,高科技是无法取代的

电子书具有便携、环保、信息量大、适于保存、可更新等诸多优势。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了阅读纸质图书的愉悦感,会带给人们视觉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

作为与电子阅读器截然不同的一种载体,纸质书有电子书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闲暇的时候拿着一本书来读,手指触碰书页的那种感觉是电子书所替代不了的。我们还可以在咖啡屋等休闲场所,翻开一本纸质书籍来打发休闲时光,那种惬意也是无可取代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变,市场向电子化出版转型,将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有些人看书时习惯划线、做标注、评点之类,在这里,电子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电子书所能满足的,只是短暂的内容的分享和信息的理解,读完之后就删掉了,不像纸质书一样有保存的价值。

电子书将会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加快生活节奏,也会消解掉很多的闲情逸致,使我们的生活情趣极大地压缩。所以,电子书带来的,不只是阅读习惯的改变,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无纸化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节能环保,但是它带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应该以一种原始的、本真的、饱满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让读者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纸张作为一种物质的确切的存在比电子载体有它自己的优点,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视觉疲劳或许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加以解决,但是心理上的疲劳却是毋庸质疑的事实。因此,谁都无法断言纸质书会消亡。

二、纸质书也在发展

大家都看到了电子书的很多弊端,都在讨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认为,它取代纸质图书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还有人认为,传统图书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必定走向消亡。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纸质图书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线装书到平装、精装,实体书在装订方式、呈现方式、便于携带等方面,也是在不断地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在数字化席卷一切的时代,出版人和图书发行商已经意识到革新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已经开始探索在电子书冲击下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书”而不是它的载体“纸”;而面对一本电子书,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则是它的载体电子产品而不是“书”。很显然,电子阅读器这种载体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它所承载的内容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

三、版权问题

传统图书有诸多缺点,但最要命的缺点是:书价太贵。而电子书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下载,确实没有合适方法进行制止。电子书的大肆盛行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009年韩寒在博文《文化大国》中说:“都说以后靠数字版权,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有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的所有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写一本书通过数字阅读可以赚10元。数字盗版比传统盗版更加影响作者的收益,如果每个读者都乐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费文字的话,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看见这个作者转行再也不写了。”

所以,电子出版的版权问题要得到解决,维护作者的权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在“暗战”中寻求互利共赢之路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说电子书的出现会替代纸质书呢?这两者真的如此尖锐地对立而无法共存吗?在两者对市场、对读者的争夺中,纸质书已处于劣势,但在近期还不会被取代,还是可以和电子书寻求互利共赢之路。像一个人他可能既需要电子书的便捷、便宜,又需要纸质书作为阅读的享受。在学术和科技领域,电子书将更占优势,因为电子书在查找信息与即时更新方面明显比纸质书更胜一筹;而在“更轻松的阅读”方面,比如散文、小说,纸质书仍将享有长久的生命。

出版社更希望电子书是对纸质书出版的一种补充,让不买纸质书的人去买电子版来读。一些网站能连载最新出版的纸质书,但出版社为保留读者,只让网站连载纸质书的不完整版,很多读者“不过瘾”,还要再去买纸质书来阅读。另一方面,一些原创文学网站作品在达到一定的点击率后,网站则会去帮他们争夺纸质书读者,于是,电子书便变成纸质书出版。这些都是出版社和网站在暗战中共赢的现象。

不可否认,传统纸质出版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书自身的完善,从长远来看,很难说人们两千年的阅读习惯不会被改变。正如许多作家从不愿放弃稿纸到习惯在键盘上敲字一样,阅读的习惯在数字化浪潮下也在默默改变。多年以后,纸质书或许将会作为一种有限范围内的阅读方式,被小众化地予以保留。就像我们中的一小部分人,仍然痴迷于线装书一样。个人认为,如果书本真的撤离了我们的生活,那将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

在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极大冲击的时代,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否会被颠覆,电子书能为我们的文化产业带来什么,对“无纸化阅读”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又该何去何从,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书是。能。篇十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

也有人说书籍是最好的老师,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说法,几年以前我几乎每天看书,每年要读一二百本新书,还要重读许多旧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我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籍,我的思想也深受书籍的影响和启发。只是在最近二三年,我开始有所选择地读书,并且有意识地减少了读书的时间,以后将会越来越少地去读书……

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说,读书不仅是掌握专业知识的最直接方法,也是提高交易技能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在理论上把优术放到交易者素质的最后位置,但这并不等于说我反对优术。优化交易技术是任何短线交易者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读书是这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关键不是读不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

我不谦虚地讲,在我研究交易的前二年,凡是在书店里看到,以及图书馆能够借到的和交易有关的书我基本上都读过,在买书上也已经化掉了上千元。虽然我也读到过一些充满智慧的大师的作品,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些误导交易者的书籍。从书中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些书的作者本身对交易是一窍不通的,只是为了出书而在编凑一本书,因此错误百出。有不少书的内容相互抄袭,更是错上加错。这样的书充斥着市场,我想那些新入门的交易者的确是很难分辨真伪的。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本坏书也会毁了一个人的生活。

可是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好还是坏呢?这很让人为难。因为书本身无所谓好坏,全看怎么去读它。善于读书的人能够通过书籍与作者的心灵进行交流,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

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读书人未必要赞同作者的见解,但是必须理解作者的思想。

我前面说过有许多书是在误导读者,这是因为我读懂了这些书,一眼就能看出作者思想的错误所在。当你有能力判别一本糟糕的书的时候,这本书对你来说也许就并不那么糟糕了,至少你可以了解,原来世界还有这样糟糕的思想。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和我一样识别这些错误,如果不能识别,那对他们来讲这些书真是太糟糕了。所以我很少向朋友们推荐专业书籍,如果一定要推荐,我总是说:那些书都是差不多的,只是这一本写得稍微好一些。我总是建议他们要带有批判的眼光来阅读,不仅要体会出书中的思想精华,更要读出书中的谬误。对于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本书也是同样如此!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短线交易者,读书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还是要转变交易者自身的思维方法,使之与短线交易这项社会经济活动相适应,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这种思想的改变,仅仅靠读几本书是很难做到的,除非你有极高的天赋和悟性。

如果你有一位优秀的导师,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和关键的地方点拨你一下,我想这要比你单打独斗地和市场博弈,取得成功的机会就要大的多。

文章来源:期货实战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9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