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

| 口腔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篇一
《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试卷1》

六枝特区人民医院重点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知识测试题

科室: 姓名:

一、选择题:

1、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手足口病在须申报疾病(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中 居第( )位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列为( )类传 染病管理。

A、 甲 B、 乙 C、丙 D 特级

3、目前引起国内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 ( )

A、EV72和Cox A16 B、EV 71和Cox A16 C、埃可病毒 D、Cox A4

4、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COXA16)属于 : ( )

A、呼吸道病毒 B、逆转录病毒 C、虫媒病毒 D、肠道病毒

5、肠道病毒71型的核酸为下列哪种类型: ( )

A、单股负链RNA B、单股正链RNA C、双链RNA D、单链 DNA

6、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 )

A、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 性肺水肿

7、重症EV71感染者,病变主要累犯的人体系统为 ( )

A、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 循环系统

8、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常伴口痛 B、可伴发热 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 D、皮疹呈向 心性分布

9、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加上以下并发症一项以上者可诊断重症手足口病,除 了:( )

A、脑炎; B、心肌炎; C、肾炎; D、肺水肿

10、手足口病病人应用“米力农”以下哪项描写正确 ( )

A、该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及血管扩张作用 B、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 学,但可增加心率及心肌氧耗量 C、米力农主要对慢性心衰有较好效果

D、小儿用量静脉首次剂量2.5-5.0µg/kg,10min后以0.25~0.5µg/kg.min

静脉维持

11、下列哪个消毒方法对肠道病毒无效: ( )

A、含氯和含碘消毒液 B、煮沸消毒 C、阳光下曝晒 D、5%来苏儿

消毒液

12、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我们保持室内空气卫生的首选方法应该是( )

A、开窗通风换气 B、紫外线照射 C、过氧乙酸喷雾 D、臭氧消毒

13、Chong等分析新加坡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病例时发现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死亡病

例预测因素? ( )

A、心动过速 B、高血压 C、神经系统异常 D、口腔溃疡

14、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包括 ( )

A、高血糖 B、高血压 C、白细胞升高 D、急性弛缓性瘫痪

15、EV71感染最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 ( )

A、肺炎 B、胸腔积液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心源性肺水肿

16、1997年香港暴发的人禽流感和2004年越南暴发的人禽流感均为( )亚型

人禽流感病毒株。

A、H9N2 B、H9N1 C、H5N2 D、H5N1

17、下列哪项不是人禽流感的早期临床表现:( )

A、发热、流涕、鼻塞 B、结膜炎 C、咳嗽、腹痛、腹泻 D、咽痛、

头痛

18、人禽流感患者胸部x线可表现有:( )

A、单侧或双侧肺炎 B、肺空洞形成 C、肺部钙化灶 D、支气管扩张

19、影响人禽流感预后的主要因素是:( )

A、早期使用抗生素 B、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C、禽流感病毒株的亚型 D、

白细胞增高

20、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 )

A、利巴韦林 B、泛昔洛韦 C、金刚烷胺 D、达非

21、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可减轻发病和症状,但应在发病( )天内使用。

A、6 B、5 C、4 D、3 E、2

22、目前,禽流感病毒是指由禽、鸟传给人的( )、( )、( )多种亚型流

感病毒的总称。

A、H5、H7、H9 B、H1、H3、H5 C、H2、H4、H6 D、H1、H2、H3 E、

H4、H5、H8

23、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 )、( )、( )三种亚型毒株,均为甲型流感

病毒的成员。

A、H5N1、H9N2、H7N7 B、H5N2、H9N2、H7N2 C、H5N1、H9N1 H7N1

D、H5N2、H9N2、H7N2 E、H5N7、H9N7、H7N7

24、关于对禽流感的易感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

A、老人与鸡易感 B、小孩与鸭易感 C、禽群和人群普遍易感 D、妇

女和养禽人员易感 E、兽医易感

25、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 )天

A、1 B、3 C、5 D、7 E、9

26、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 )

A、1999年在香港 B、1997年在香港 C、1999年在中国 D、2003年

在越南

27、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是( )

A、H5N1 B、H7N7 C、H9N2 D、H9N1

28、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禽流感属于:( )

A、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甲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间城

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丙类传染病,监察管理 D、乙类传

染病,疫情上报时间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29、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 )

A、1天 B、14天 C、9天 D、7天以内

30、人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 )

A、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 B、血液中血小板总数降低 C、恢复期病人

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 D、x线胸部检

查出现阴影

31、下列的乙类传染病中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病毒性肝炎 B、伤寒和副伤寒 C、淋病、梅毒 D、淋病、艾滋病

E、肺炭疽、传染性非典性肺炎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计

( )

A、37种 B、33种 C、34种 D、35种 E、36种

33、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

施行日期是( )

A、2004年8月28日 B、 2004年12月1日 C、2005年1月1日

D、2005年1月1日 E、 1989年2月28日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

行( )

A、保证社会发展 B、保障人体安全 C、保证正常的社会秩续 D、保障人体健康

和公共卫生 E、保障公共卫生秩序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含义是指( )

A、在从事医学实验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B、在从事实验室工作中,因接触病

原体所致的感染 C、在从事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 人与脊椎动物接触病员 E、人与脊椎动物接触病原而感染。

36、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 )

A、医院感染 B、医源性感染 C、病媒生物感染 D、病原体感染

E、潜伏体感染

37、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分类,但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

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肺结核 B、肺炭疽 C、艾滋病 D、病毒性肝炎 E、流行性出血热

38、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分类,但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

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肺结核 B、艾滋病 C、猩红热 D、淋病 E、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9、国家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对象是( )

A、儿童 B、在校学生 C、未成年人 D、成年人 E、全体社会公民

4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传染病防治方针是( )

A、防治结合 B、预防为主 C、依靠科学 D、分类管理 E、控制为主

41、发现传染病病情应及时按照规定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报告疫情应遵循的原则

是( )

A、系统控制原则 B、系统通报原则 C、属地管理原则 D、隶属关系原则 E、直接

向上级领导报告

42、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传染性非典性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中的责任报告单位

法定报告时限为( )

A、2小时内进行报告 B、2小时后即可报告 C、3小时后即可报告 D、4小时后即可

报告 E、6小时后即可报告

43、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传染性非典性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农村的责任报告单位法

定报告时限为( )

A、6小时内进行报告 B、7小时后即可报告 C、8小时后即可报告 D、10小时后即可

报告 E、12小时后即可报告

4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 )

A、预防接种制度 B、全民预防措施 C、信息公布制度 D、菌种运输管理制度 E、

鉴定制度

4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预防措施 B、进行医学观察 C、予以隔离治疗 D、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E、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4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依法及时采取

的措施是( )

A、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B、进行医学观察 C、采取预防措施 D、予以隔离

治疗 E、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47、何种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

A、发现传染病病人时 B、发现流行病时 C、发现疑似病人时 D、传染病爆发、流行

时 E、对传染病病人隔离时

48、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 )

A、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B、实施隔离措施 C、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D、予以隔离治疗 E、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9、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在传染病流行时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隔离治疗 B、强制隔离 C、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D、停工、停业、停课 E、实

施交通检疫

50、对传染病实施医疗救治活动,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

A、检疫制度 B、预警制度 C、监测制度 D、情况通报制度 E、预检、分诊制度

51、单位和个人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

造成损害的,应依法( )

A、恢复原状 B、进行治疗 C、承担社会责任 D、承担民事责任 E、承担道德责任

52、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情形,由其所在单位对直

接责任人员( )

A、追究民事责任 B、追究刑事责任 C、吊销执业证书 D、给予行政处分 E、给予行政处罚

5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属于( )

A、传染病通报 B、传染病监测 C、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D、传染病义务报告人 E、传染病疫情公布

5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向有关部门的报告属于 ( )

A、传染病通报 B、传染病监测 C、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D、传染病义务报告人 E、传染病疫情公布

5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 )

A、公众权益 B、社会公众利益 C、经济秩序 D、社会秩序 E、社会公众健康

5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

A、传染病疫情事件 B、社会治安事件 C、公众安全事件 D、领导责任事件 E、医疗机构事故

5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

A、医疗机构事故 B、社会治安事件 C、消防安全事件 D、领导责任事件 E、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事件

5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

A、公众安全事件 B、矿山安全事件 C、食物中毒事件 D、医疗机构事故 E、领导责任事件

5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

A、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B、社会治安事件 C、公众安全事件 D、消防安全事件 E、领导责任事件

6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

A、社会治安维护工作 B、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 C、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D、应急处理指挥部 E、统一领导工作

6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 )

A、应急处理指挥部 B、调查控制领导小组 C、医疗救治指挥部 D、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 E、信息通报制度

62、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 )

A、突发事件医疗救助方案 B、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 C、突发事件日常监测 D、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E、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3、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 )

A、预防控制体系 B、医疗救助方案 C、日常监测 D、应急演练 E、技能培训

6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 )

A、医疗救助方案 B、预防控制体系 C、应急演练 D、技能培训 E、日常监测

65、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的( )

A、日常监测 B、应急演练 C、、技能培训 D、预防控制体系 E、医疗救助方案

66、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事件情形的,向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

要求是在发现( )

A、6小时候后 B、4小时候后 C、3小时候后 D、2小时候后 E、2小时候内

67、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中为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应当( )

A、采取应急技术指导 B、采取卫生预防措施 C、保证医疗器械供应 D、及时供应药品 E、及时治疗患者

68、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 )

A、预防为主 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E、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

69、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 )

A、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 B、预防为主 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E、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7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 )

A、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B、制定行政区域应急预案 C、预防控制体系 D、检测和预警系统 E、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篇二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明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特制定明山区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一、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

(一)、本中心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统筹本地区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

(二)、本中心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疫情管理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制度:

1、对本辖区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制度:每日24小时实时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系统进行及时监控,如发现问题,及时向报告单位核实、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对网络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录入(代录)、查重、订正制度:每日8:30分和16:30分别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系统进行及时审核,及时做好报告卡的审核、订正、补报、查重工作,随时检查报卡是否准确、缺漏项、主治医报告不及时、网络报告不及时,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向报告单位核实、补充或订正;对没有实行网络直报单位,

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由区疾控及时录入;每周1次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查重,发现重卡及时进行订正。

3、对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定期分析利用制度:每月对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做出“传染病疫情简报”上报区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上报。

4、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制度:每年检查2次,上半年1次,下半年1次。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督导检查记录,检查通报和总结工作。

5、对本辖区的传染病相关数据安全制度:

(1)区疾控中心防病科将本地区每年周报、月报、年报、简报、传染病报告卡导出保存,同当年的疫情工作计划、总结、重点传染病分析资料等一同备份保存。

(2)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疾疾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

(3)具备网络直报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对所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的原始资料保存3年以上。

(4)定期修改密码,防止传染病信息泄露。

6、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值班制度:双休日由信息管理员负责信息管理、法定假日由疾控中心安排值班人员负责信息管理,按时(8:30—16:30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发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理,同时通报主管领导和上级部门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二)系统管理员和业务管理员职责

1、可以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为各级责任报告单位建立帐号及分配权限,本中心在防病科设2人。

2、负责为本级用户建立帐号,并对其和下级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利用上级授予的权限制定适合本级使用的角色,将系统默认角色和创建的角色授予相应的本级用户和下级系统管理员,使其有权实施相应业务管理活动。

3、负责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

4、负责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督导工作。执行中心《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程》

5、按要求做好周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疫情简报、疫情分析及每年两次的疫情工作检查总结。月疫情简报于次月五日前,年疫情分析于次年元月十五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

6、做好传染病自动预警工作:对重点传染病、短期内突然增多传染病、本区未发生过传染病、原因不明传染病等进行不定期的疫情分析,对自动预警程序应在2小时内完成。

7、每年年初召开一次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防疫人员疫情计划工作会议,布臵疫情管理工作任务及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8、防病科及时下载国家最新法律、法规,了解新形势下政策

的发展方向,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疫情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9、防病科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账户安全管理。各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发现账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向流防病科报告。

(三)本级用户

本级用户按照分配的权限,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并按有关规定履行报告程序。

(四)直报用户

由区级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可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

统》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

三、报告内容和范围

(一)、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其它传染病

上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二)、 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急性中毒、环境因素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传染病菌、毒种丢失、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报告程序与时限

(一)、 初步报告程序:

系统管理员、本级用户每日应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主动收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相关要求,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暴发疫情、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篇三
《防范突发流行性和传染病方案与措施》

新兴中学防范突发流行性和传染病方案与措施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

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件》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

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流

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

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中军(总指挥)

副组长:李荣生 董伟 张福欣

成 员:校委会全体成员 各位班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办,日常管理和安全检查工作由安全办负责。

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

导小组,校长是应急预案的总指挥,具体负责落实系统内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二)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

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学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实行学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四)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五、应急响应过程与措施

(一)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组

组 长:李荣生

成 员:各年级主任 各班班主任

1、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师生

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和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

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篇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报告制度及流程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报告范围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二)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四)各科室、医护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五)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六)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篇五
《传染病相关制度汇总》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加强领导、责任明确、人员固定、专机专用,确保传染病直报系统网络畅通。

2、承担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对辖区医疗机构每年至少培训两次;了解、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实施情况。

3、县(市)、区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每日下载前一天“截至昨日24点累计”数据,进行实时动态分析。对出现疫情异常变化和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要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控机构。县(市)、区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应按相应的时间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卡片,以及生成的日、周、月、年的统计分析表导出后保存。

4、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控计划,定期组织质控检查;及时审核数据质量和分析传染病疫情数据,将传染病疫情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

5、每月至少一次到辖区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核对。县(市)、区卫生局每年组织两次驻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管理和报告检查。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及门诊日志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提高传染病的报告质量。

6、认真做好本辖区直报单位的传染病直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因病死亡病例”报告、审核工作。每日8:30——17:00不少于四次审核,甲、乙、丙类和其他传染病报告卡、因病死亡病例要逐项进行浏览审核,地址不详的要进行核对、修改。报告卡审核完毕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传染病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

7、承担辖区内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所报告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8、对接到的需进行流调的疫情病例及时报告相关流调医生,并做好记录。

9、对辖区医疗机构实行每月例会制,通报上月工作情况,实行疫情反馈制度。(应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安排,每月到医疗机构核对疫情,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10、做好疫情小本的统计分析、旬、月、年报、疫情简报、病原携带者等报表的统计工作。

11、每年十月份按时完成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

12、第一季度完成上一年的疫情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疫情资料一病一册整理归档。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死因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死因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三、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信息报告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四、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五、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死因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六、开展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死因信息报告督导、检查和评估,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七、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死因信息的审核,确保项目无误。对每天报告的需进行流调的病例,及时通知相应科室或流调医生。每天最后一次审卡时,同时进行卡片查重,对重卡进行删除并做好记录。。

八、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死因信息的网络直报。

传染病审核制度

一 、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片,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8:30-17:00每日四次(上下午各两次、包括法定节假日),分别登录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

二 、审核时如发现以下情况,建议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核实该报告信息的真实性:

1、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2、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3、 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

4、 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5、 以县(市)、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

6、 以县(市)、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5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

7、以县(市)、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于2小时内尽快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予以确认,同时应通告本单位现场流调人员开展调查,且应以尽快的方式(如电话)报告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对系统提示的可疑重复报告卡片进行核实,对误报、重报卡片应在备注栏简要说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删除标记。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出生日期、现详细住址。

四、对于其它传染病报告信息,核实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全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正常运行,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疫情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按照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针对网络直报工作的工作强度和技术要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适时配备、更新网络直报所需的设备,保障网络畅通,以适应网络直报的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的疫情管理人员必须妥善保管好本级地区编码、用户编码和密码。如有丢失或差异及时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如因泄露或擅自借给他人使用造成不良后果的,将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须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疾控机构报告。区(县)中心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后,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四、信息管理与通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网络系统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报告的信息资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每月根据传染病流行动态、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写出疫情简报,为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每月有疫情动态分析,每年有疫情结,紧急情况下需每日进行疫情分析与通报。

五、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对于漏报、迟报、瞒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进行追究和调查处理。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1、加强领导、责任明确、人员固定,确保因病死亡病例审核报告及时、准确。

2、建立辖区内医疗机构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制度,对辖区医疗机构每年至少培训两次。

3、区疾控中心应按月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死亡报告进行U盘备份。 4、建立核对制度,每月至少一次到驻区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死亡报告卡核对。区卫生局每年组织两次驻区医疗机构死亡管理检查。

5、对辖区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报告卡应及时进行网络审核。8:30——17:00不少于四次审核,报告卡审核完毕,确保死亡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

6、承担辖区内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所报告死亡报告卡的网络直报。

7、对辖区医疗机构实行每月例会制度,通报上月死亡报告情况、信息反馈。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篇六
《重大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制度》

富村镇第一中学重大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流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本预案中所称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会对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富源县教育局、富村镇镇党委政府及学校行政统一领导下,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组织领导

1、成立富村镇第一中学校预防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领导小组 组长:金云崔(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杨保明(副校长)、焦彦(党支部书记)

成员:邹华、魏永飞、李信萍及44位班主任

2、学校由团委领导、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治日常工作。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组织师生搞好校园的环境卫生及消灭鼠害、蚊、

蝇等病媒昆虫,以及其它传播传染病和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组织对公共卫生设施的监督管理,保障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对学校食堂实行卫生监督。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建立学校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预防

1、学校利用网络、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在学生中设立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办健康教育讲座。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组织师生搞好校园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灭蝇。对人员密集的教室、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会议室、交通工具进行每周1-5次消毒。

3、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团委牵头组织值周教师对校内环境卫生、食堂卫生进行检查、督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总务处及时实施整改。

4、按国家计划免疫制度动员学生进行甲、乙肝疫苗接种,并逐步开展风疹、水痘、流感、腮腺炎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5、对发现的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学生必要时可让其休学回家治疗。

(四)疫情报告

1、班主任每天认真履行职责,教师发现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

其他人接触,并由班主任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将患病学生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由富村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检查。

2、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时限“甲类传染病(包括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6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单位报告”的要求向富村镇卫生院报告,富村镇卫生院诊断后协助汇总,由富村镇镇卫生院向富源县疾控中心、富村镇人民政府报告,学校向富源县教育局安全卫生科报告。

(五)疾病控制

1、凡发现疑似病人,均立即送往富村卫生院进一步诊断,并按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学校团委和班主任应跟踪了解病人诊断、治疗和康复情况。

2、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在卫生院和县疾控中心指导下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协助卫生院对其进行医学观察。

3、救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和医务室内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室内感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4、一旦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接到市、县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预警报告,团委应立即上报学校有关领导。与相关部门的专家共同研究确定是否启动《富村镇第一中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1、制定本预案目的是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本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并施行属地管理和依法管理。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1、组织领导

成立富村镇第一中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金云崔(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杨保明(副校长)、焦彦(党支部书记)

成员:邹华、魏永飞、李信萍及44位班主任

2、工作职责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系统应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各自履行工作职责。

(1)校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工作小组工作,负责全面协调、组织全校应急处理工作;

(2)班主任每天认真履行职责,教师发现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并班主任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将患病学生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由富村镇卫生院的医生积极性进行检查治疗;

(3)通知学生家长,送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

(4)团委立即进行各种信息汇总,及时上报镇卫生院、县教育局安全卫生科、镇政府,超过3人由镇卫生院上报富源县疾控中心。

(5)后勤组人员立即对校园内的教室、学生宿舍、饭厅、其它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每天两次消毒,对疑似症状者在校园内去过的地方进行重点消毒;

(6)医疗救护小组协助镇卫生院开展校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按卫生院、疾控中心要求迅速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7)患病学生在医院接受诊治,按医生要求进行处理。患病学生康复后要经医院出具康复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8)团委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

(9)加强门卫值班管理。不许校内人员擅自离校,校外人员随意进校。来访人员要进校,要问清来人身份并做好登记。

(三)预防和应急准备

1、预防:

①团委组织开展日常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各类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公众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

②总务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③各实验室做好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和防护工作,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

2、信息报告、报送与发布

学校组建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网络: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篇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

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臵。

(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五、考核指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篇八
《传染病制度汇总》

目 录

1.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2.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3.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

4.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5.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6.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7.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8.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9.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0.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11.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

12.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13.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

14.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15. 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16.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

17.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8.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9. 检验科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

20.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22.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23. 预防保健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24. 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

25. 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

26. 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规定

27. 死因编码规定

28.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9.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3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每月与医务科病案室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9、规范计划免疫工作。

10、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0958.html

    【国家建立传染病的制度的突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