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夫妻离别时不舍的诗句篇一
《夫妻和睦的诗词句》
夫妻和睦的诗词句
夫妻和谐促长寿
“少年夫妻老来伴”,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尚不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夫妻离别时不舍的诗句篇二
《送别诗鉴赏》
夫妻离别时不舍的诗句篇三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夫妻伦理关系》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夫妻关系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地区,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因此很多人认为他是“田园诗人”、“自然诗人”,认为他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与城市有别的安宁祥和的农场生活,但是这样的看法过于简单,人们似乎忽略了他诗歌当中所描写的“对孤独的恐惧、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对生命界限的认识”①等深刻的命题,可以说,这些命题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更具有研究价值。而夫妻关系在弗罗斯特的好几本诗集中都有所涉及,很有代表性,下面我们就通过几首诗歌来探究一下。
一、激烈的冲突:岌岌可危的夫妻关系在弗罗斯特诗中的具体表现 《仆人们的仆人》中描写了一个不仅要伺候丈夫,还要给四个住在家里的农民工洗衣做饭的女性形象。诗歌开始就写道:“我现在已到了这种地步/甚至不知我是高兴是难过还是怎么”女主人公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她整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她对来乡下看自己的朋友说:“他看一切问题,包括我,都看/光明面,他以为我会好起来/只要吃点药。我要的不是药物”②这里的“他”就是女主人公的丈夫列恩,他总是以为女主人公能好起来,只要吃点药,他并不在意她的病,也没有考虑他把妻子不知道品行的人安排在家里,给妻子造成了多大的困扰。女主人想起了她父亲的哥哥,因为爱情受到挫折,年纪很轻就疯了,而“正当他疯到了最高潮/父亲把母亲取进了门”③这让女主人公意识到她同她母亲的命运是一致的,她们活着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照顾别人。诗歌快要结束的时候,她又再次提及:“我曾显得快乐,你知道,确实/也快乐过一阵子,但我不知道/不知怎么变化像是药方已经失效„„除非是列恩想到了,但他不会/我又不愿求他,没有足够的把握”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的悲剧性就在于丈夫不理解他,而她又不愿意恳求丈夫,使得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劳作中耗尽心力。 而来自弗罗斯特第二本诗集《波士顿以北》中的《家庭坟墓》的背景则是:①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
② 【美】弗罗斯特《弗罗斯特诗选》 ,江枫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67页
【美】弗罗斯特《弗罗斯特诗选》 ,江枫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73页
【美】弗罗斯特《弗罗斯特诗选》 ,江枫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75页 ③ ④
一对夫妻在丧子之后,妻子认为丈夫对孩子的死麻木不仁,因此非常的心痛。诗歌伊始,丈夫看到妻子一直站在楼梯上,于是问她“你在看什么?”妻子默不作声,丈夫最后咕噜道:“大概是我看熟了吧—一定是这个缘故/那块小坟地,那儿有我的亲人/真小,一扇窗子就把它全给筐进去了/比一间卧室大不了多少,是不是/立了三块青石碑,一块大理石碑/那些宽肩膀的小石碑,在阳光下/那小山坡上。
①我们不用管那些个/可是我懂了:不是为了那些石碑/而是孩子的土冢——”从这
段温情脉脉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父亲,他之所以没有因为孩子离世表现出过多的悲伤,原因是在当时土地贫瘠的新英格兰地区,孩童夭折是很正常的事,他较为欣然的接受了这个事实,而天生感性的妻子却无法接受。之后,妻子回忆当天丈夫举起铁锹,轻轻松松的就把孩子埋在了窗前的空地上,她说:“我能完全重复你那时的话/三个浓雾的早晨外加一个雨天/就能腐烂一个人建造的最好桦树栅栏/想想,在那种时候说那种话/用多长时间使桦树腐烂/这与家里办丧事有什么关联/”②妻子无法理解丈夫为什么要在孩子夭折的时候说这样无关的话,而其实丈夫在这里确是用“桦树”来隐射孩子的“小木棺”,表达了他的悲痛之情。而丈夫却并没有过多的表露,只是说:“你现在不要走。你哭吧。关上门/心事已经说出来了:为什么还悲伤呢/艾米!有人来了,已经到了路上”他完全没有理解妻子心中伤痛之深,他以为妻子说出来就不会再难过,然而他却不知道她已经痛彻心扉。不过诗歌结尾却显得有些滑稽,丈夫说:“你想去哪儿?得先告诉我是哪个地方/我会跟着你,并把你拽回来。我会的——”③这里似乎表现了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绝对权力。
而来自弗罗斯特第三本诗歌集《山间低地》中的《山妻》是一首组诗,它由孤独(Loneliness)、恐惧空屋(house Fear)、微笑(The Smile)、反复的梦(The Oft-Repeated Dream)、冲动(The Impulsed)五个部分组成。诗歌的第一部分是妻子看到一对即将离别的鸟儿而心生悲悯之情。第二部分诗中说:“当他们回到这灯未点亮、炉未生起的房子时/他们学会了用力摇响锁头和钥匙/警告任何偶然①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271页
②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280页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284页 ③
进入房子的东西„„他们学会了进屋后敞开房门/直到把屋里的灯点亮。”①第二个场景中充盈着女主人公对“家”那个“你不得不去的时候/不得不收留你的地方”②的恐惧,家一点都没有温暖的味道。而到了组诗的最后一个场景:终日在家诚惶诚恐的妻子,跟随着沉默寡言的丈夫一同到地里去,在折了一跟树枝后,她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再也没有找到她,尽管/他四处寻找„„突然、迅速、随便,关系断了/就是如此/他知道了最后的一切/就在她的墓边。”③最终,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并没有减缓妻子的恐惧,反而变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的消失不仅结束了他们的爱情和婚姻,而且也把整个故事从开篇的‘筑巢’推向了象征着这幢‘吓人的房子’中那虽生犹死的孤独的‘坟墓’。”④然而在整个故事里,妻子一以贯之、愈来愈浓的孤独可以说根植于丈夫的沉默寡言,就像那个“吓人的房子”一样,丈夫也从来没有带给她温暖。
从上面分析的三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中的夫妻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从《仆人们的仆人》中女主人公“差点就想放下一切”,到《家庭坟墓》中女主人公说:“我得走,到房子外面随便某个地方”,最后到《山妻》“他知道了最后的一切,就在她的墓边”。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竟然只能一死明证,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沟通,缺乏理解。《仆人们的仆人》中女主人公很希望丈夫能够理解她,她认为自己获得解脱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丈夫能够明白她;《家庭坟墓》中丈夫始终没有向妻子表露自己的丧子之痛,妻子也没能去理解丈夫的内心,他们就是这样在对方的世界里藏匿着自己的心事,被不理解和憎恨冲昏了头脑;《山妻》是最悲伤的,这里面的“夫妻”可以说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夫妻,丈夫总是沉默寡言,妻子总是神经敏感,而且他们还住在像“坟墓”一般吓人的房子里,人们惯常认为的“心灵的港湾”在这里却成为了“地狱”。
其次是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性关系的不平衡。《仆人们的仆人》中①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376页
② 【美】弗罗斯特《弗罗斯特诗选》 ,江枫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57页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378页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378页 ③ ④
这样写道:“难怪搬走,我会感到非常高兴/记住,我一直等到列恩说这话/我不想万一事情办糟了落埋怨。”①女主人公一直想要搬离那个有牢房的家,但是她因为自己的身份一直不敢说话,直到丈夫提出,她感到欣喜往外;《家庭坟墓》的结尾处,女主人公说她要离开,到房子外面任何地方,丈夫却斩钉截铁地说不论她到哪里,他都会把她拽回来;《山妻》中女主人公只能时常陪伴着丈夫去地里干活。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弗罗斯特笔下的这些男女关系中,女性处于弱势的地位。
二、“作家的泪水”:诗歌隐射诗人悲剧的生活
那么,是什么让弗罗斯特写出这样的诗篇,通过对其生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自己生活的悲剧是诗歌创作的源头之一。
弗罗斯特在《一首诗的行迹》一文中表示:“没有作家的泪水,就没有读者的泪水。”②可以说,弗罗斯特的一生是具有很强悲剧色彩的,在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打破了他美好的童年生活。母亲伊莎贝尔带着他和妹妹珍妮历经辛苦把丈夫的遗体运回马萨诸塞州,却并没有得到丈夫家人的同情和安慰。回乡后,她在镇上的小学教书,靠微薄的收入支撑着家庭生活。在此后的成长岁月里,他面对的却是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和精神失常的妹妹。无独有偶,弗罗斯特的感情经历也是波折不断:在他屡次劝说后,女友怀特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婚后他们一共育有六个小孩,老大埃利奥特四岁就不幸夭折(这就是诗歌《家庭坟墓》的事实背景);老二莱斯利、老三卡罗尔、老四伊尔玛都患有不用程度的精神病;第五个孩子乔伊丽不幸死于难产;老六贝蒂娜也是婴儿时期夭折。1947年当弗罗斯特把四子伊尔玛送进精神病院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您回顾一下我这个家庭的不幸,您也许就会想知道我是否已经活得差不多了。”③当弗罗斯特妻子去世的时候,他的女儿竟然对他大发雷霆,不过他心里清楚,女儿的斥责不无道理,在妻子生头胎难产的时候,医生就嘱咐过她不要再生育,因为弗罗斯特的一意孤行,妻子又为他生育了五个孩子。他的妻子甚至在临终前都不允许弗罗斯特来探望自己,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弗罗斯特把“自己的泪① 【美】弗罗斯特《弗罗斯特诗选》 ,江枫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75页
②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357页
水”熔铸到他的诗歌作品当中,用真实、深刻的生命体验来丰富诗歌的内涵和外延,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仿佛有无穷无尽的东西隐藏在他诗歌当中,耐人寻味。
三、“新英格兰的疾病”:弗罗斯特诗歌的价值
然而,如果仅仅把弗罗斯特作品的思想局限在他个人真实情感的流入上,是远远不够的。1915年,洛厄尔在评价弗罗斯特的第二本诗集《波士顿以北》时说:“弗罗斯特先生的诗集揭示了一种正在侵入我们新英格兰生命要害的疾病,至少是在新英格兰农村人群之中。”他认为:“这本书是一个不断颓废的新英格兰的真实写照。”①
首先,弗罗斯特的这类诗歌反映了当时家庭妇女的生活状态。1911年,美国“农村生活委员会年报”中报道:“艰难生活的担子往往更重的压在农场主妇的身上,而不是农场主的身上。一般来说,不管是在穷人家庭还是富人家庭,主妇的生活更加单调、更加孤独。”②而在关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妇女生存状况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被剥离开来,其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男性逐渐脱离家庭从事有酬劳动,他们是主要的工资劳动者,成为家庭“养家糊口的人”,也是家庭在公共生活中的代表;而妇女则留在家中,承担家务劳动和养育子女的责任,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劳动力的这种性别分工,使社会与家庭成为截然分开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妇女的位置在家中”的观念逐渐形成,美国妇女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男性由于经济上的优势在家庭与社会中都处于权威地位,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③在上面分析的三首诗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女性的生活非常的单调、非常的孤独,《山妻》组诗中的妻子把农场主妇的那种孤独演绎到了极致,五个场景中有两个场景都是她在自言自语,她因为孤独所以恐惧,最后不得不以结束生命来化解这种孤独。而男女分工则是在《仆们的仆人》中有具体的描写,丈夫列恩总是在做“男人的工作”,而① 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357页
何庆机《弗罗斯特诗歌的家庭伦理研究》·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25页
周莉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②③
51页
夫妻离别时不舍的诗句篇四
《情深义重夫妻情_论杜甫的爱情诗_任靖宇》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1期,2004年2月
JournalofJiaozuo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5,No.1,Feb.2004
情深义重夫妻情
———论杜甫的爱情诗
任靖宇
Ξ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杜甫不仅是“诗圣”,也是富有人情味的“情圣”。杜甫爱情诗中所表达的夫妻情体现在三
个方面,即:对妻子感情真挚、忠贞;饱含感激和愧疚;对妻子的尊重。最后,情观源于杜甫的真。
关键词:杜甫;爱情诗;夫妻情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Ο0055Ο04 刘熙载说:物,。“中,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
[2]
做情圣。”唐君毅先生也说:“中国言夫妇之情之最好者,莫如处乱离之世如杜甫,处伦常之变如陆
[3]
放翁等之所作”。由此知,杜甫不仅是一位忠君爱国、终生忧民的“诗圣”,而且也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血肉之躯。杜诗中述及妻子的诗有二十多
。而唯在离别患难之际,其怀念之深
[3]
厚处乃见。”大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和杨氏成婚,至德二年(757年)回羌村探亲,后携家属去长安。这期间的十五年,杜甫频频出游,或漫游,或为官,但因距离妻子不远,离别的时间一般不长,只有在天宝十五年(756年)被叛军拘押长安之时,虽距 州不远,但相见之期却不能以杜甫的意志为转移,故诗中离别眷恋之情让人感佩。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当兵戈骚屑之际,与其妻各居一方,自人情观之,岂能免闺门之念,而他诗未尝一及之。至于明月之夕,则遐想长
[4]
思,屡形诗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月
首,专咏妻子或思念妻子的诗有两首:《月夜》、
《一百五日夜对月》。在此,笔者谈谈杜甫的爱情诗中所饱含的情深义重的夫妻情。
1 对妻子感情的真挚、忠贞
杜甫虽然生活贫困,但对妻子的爱却是真挚的,甚至是至死不渝。他们当初的结合,也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或许谈不上爱情,但在以后的日子中却产生了真挚、深厚的感情,以至在战乱、流亡、饥寒交加不断折磨他们的时候,依旧保持着天然淳朴的爱情关系,直到生命的尽头。这种爱主要表现在别离时的相思,重逢时的喜悦,困难时的同甘共苦,以及穷其一生的长相厮守与忠贞不二。
“中国夫妇之相处,恒重其情之能天长地久,
夜》、《一百五日夜对月》二首。《月夜》诗中写到“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可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王嗣 《杜臆》评它:“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须溪云:‘念缓愈悲’是也。‘云鬟’、‘玉臂’,语丽而情更悲。至于‘双照’可以自慰矣,而仍带‘泪痕’说,与泊船悲喜惊定拭泪
[5]同。皆至情也。”仇兆鳌也说:“词旨婉切,见此[6]老钟情之至。”作于次年的《一百五日夜对月》
可谓《月夜》之续篇,“无家对寒食,有泪对金波。
Ξ收稿日期:2003Ο10Ο17
),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从事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作者简介:任靖宇(1974Ο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卷56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二诗构思不同,
[7]
而思家情意的真切却无二致。”前者实写,而后者借牛女渡河相会反衬妻子的分离,以寄托相思。
至德二年(757年)秋,杜甫终于平安抵达羌
女奴,但并不是歌妓,而是料理家务、农事的仆人(见杜诗《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清晨谴女奴
)。杜诗中也有写妓女的句阿稽、竖子阿段往问》
子,如“复携美人登彩舟,笛声愤怨哀中流。”(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数陪李梓州泛江,村,与分别一载、朝思暮想的妻儿团聚。抵家时,
),但非杜甫携写《羌村三首》以表达久别重逢、惊喜交加之情。有女乐在渚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妓,乃地方官事也,他只是坐陪,前诗末句云:只因“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所以“妻孥怪
,“从乐极悲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露沾人衣”
[6]
生,结出规讽之意”。后诗末云:“使君自有妇,王嗣 说:“久客归来,未能即睡,不无琐事,更
莫学野鸳鸯。”对李使君进行规劝,这才是杜甫的换秉烛,自是真景,非相疑而相照。至‘相对如梦
[5]诗旨所在。相比之下,更看出杜甫对爱的忠贞。寐’,则惊怪意犹未尽忘也。”“‘夜阑更秉烛’,
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都写与
2 妻久坐不即就寝情景……言剪烛,则坐久之意自
见。烛不但须剪,且须更换,二人相对而坐的时间修身齐家这是中国古代
[7]就更加长久了。”这一切都只因离别之久,关爱“修身”的目之切,感情笃厚。,并兼顾“齐家”,杜甫也不
。、对苍生、对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杜甫还继承了先秦儒家一起,,同“五伦十义”的传统,“夫妇有别”(《孟子・滕文公生死。,安史叛军逼近潼关,在长安)、(礼记・)。他认为夫妻之上》“夫义妇听”《礼运》供职的杜甫担心寓居奉先县的家属会遭不测,就返间的权利与责任是互动的,不是像汉儒所主张的回奉先,带着妻儿向北逃难,经历了许多艰难险“夫为妻纲”,彼此之间要互敬互爱,和谐共处。他
),但“泥泞相牵阻。“北走经艰险”(《彭衙行》对妻子的感激和愧疚就源于这种责任和义务,当然
),一攀”,“野果充食侯粮,卑枝成屋椽”(《彭衙行》也源于对妻子的爱以及杜甫性格的敦厚。杜甫早年
家人相互扶持,终于走出困境。再有从秦州到同
谷,又从同谷到成都,翻山越岭,踏栈道,渡嘉陵,步履维艰,加上饥寒交迫,身体病弱,如同共
(赤峡》),赴鬼门关。“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一旦从“百年不敢料,一坠哪得取”(《龙门阁》
死神手中挣扎出来,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彼此
之间的感情。杜甫也不例外。“妻儿待米且归去,
);“未他日杖藜来细听”(《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谒真谛寺禅师》),表示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自己不能如佛教所要求的那样割断尘缘。“昼引老
);“老妻画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
(江村》),可谓“并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相亲相近水中鸥”蒂芙蓉本自双”(《进艇》(《江村》),岂可分离!
雄心勃勃,自比稷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世上的事总不尽如《
人意,长安十年,只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样一个管理宿卫、仪仗的小官。安史之乱中,杜甫从叛军占领的长安甘冒生命危险投奔凤翔,拜见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为官在外,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担在妻子一人的肩上,“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
)。儿女穿在身上补丁连补丁的衣服,褐”(《北征》
都是妻子用破旧的官服一针一针缝补的。“世乱怜
),由于自己不在家渠小,家贫仰母慈”(《遣兴》
中,儿女的抚育就全靠妻子了,暗含一种对妻子的感激。由于对肃宗失望,就辞官而去,从此过上了没有俸禄、没有经济来源的漂泊生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计拙无衣食,穷途仗友生”(《客夜》),但乱世交情淡薄,全家挨饿受冻是常事,自己还要“强将笑语供主人”,却“入门依旧
(百忧集行》)。对于这一切,妻子没有抱四壁空”《
怨,“老妻睹我颜色同”,安于贫困,怎不叫杜甫心
杜甫和妻子结婚三十年,始终相依相伴,不曾纳妾,不曾蓄养歌妓,做到了忠贞不二、生死不
渝,这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在唐代,士人蓄妾赏妓,留连声色,涉足风月场,被誉为名士风流。当然,杜甫也雇有一个
第1期 任靖宇:情深义重夫妻情57
存感激!
杜甫对妻子的愧疚之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杜甫总爱称妻子为“老妻”、“瘦妻”,这本身就表现
3 对妻子的尊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女的地位是极不平等出杜甫对妻子的爱和愧疚。杜甫第一次称妻子为的,无论是上层社会的贵妇,还是下层的良家女“老妻”是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这子,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因为“女子是‘阴类’,首诗写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当时妻子杨氏还是主内的,是男子的附属品”(鲁迅《我之节烈不到三十五岁,怎能言老?只可看出杜甫内心的愧)。因此,女性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实质是观》疚,所以要“庶往共饥渴”。还有“经年至茅屋,男权话语构建的结果,将女性抽象化为审美客体甚
),妻儿衣衫褴褛,内心愧妻子衣百结”(《北征》至欲望化为玩物来满足男性缺失的情感,如以屈原
疚;“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奉赠射洪李四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家,就大量将女性作为“比兴”
),妻儿的性命不能保护,内心愧疚;“何日干丈》的喻体或自我象征来表达其政治失意之感;还有以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诗经》中的《周南・卷耳》,汉乐府中的《饮马长戈尽,飘飘愧老妻”《
城窟行》,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青青首》其二),不能给妻子一个安定的家,内心愧疚,
河畔草》等为代表的闺怨诗等等。这些诗句饱含着杜甫无以生存、无以为家的
。感伤和愧疚。
,但杜甫对妻子并不是一味的愧疚,他一直在不
,。但杜甫不同,在他懈地努力、奔波。杜甫回家探亲,除了《佳人》一诗还有争论外),女性不买些东西,,?再是抽象的喻指和象征,而是有血有肉、有独立人,为了全家包,(《格的人。他关注的是自己人生历程中真实人物的真的生存,,追着养猴人拾橡
实人生,如《石壕吏》中的老妇人,《又呈吴郎》栗;;
为了全家的生存,杜甫率领一家人从华州、秦州、中的寡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的公孙
大娘和她的弟子李十二娘等等,他对她们都充满了
同谷再到成都,可谓长途跋涉。尤其在攀越龙门阁
尊敬与同情。杜甫对自己的妻子也是尊敬有加,妻
时,他得了头风病,“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
子在他的生命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龙门阁》),而且山壁如削,栈道极险,“终身历
杜甫从成家到离世,生命之路越走越艰难,而
),但凭着他的坚艰险,恐惧从此数。”(《龙门阁》
默默支撑这个家、抚育儿女、无怨无悔地支持自己
强意志,他的责任感,终于到达了成都;为了全家
的只有妻子,杜甫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对妻子在家
的生存,他不惜个人情面,向亲朋好友或地方官吏
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杜甫和妻子结婚的头
索取生活必需品,有时不得不委曲求全,献诗逢
十五年,杜甫漫游、为官,经常离家,被叛军俘虏
迎。如杜甫初到秦州时,族侄杜佐曾来看望他,并
长安时期,干脆回不了家,家中只有妻子在照顾儿
答应给他一些小米,可白露节过后,谷子已成熟,
女:“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
却迟迟不见杜佐送米,杜甫未免着急,不得不写诗
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在忧虑丈
催讨,可毕竟是向别人讨米,所以就得注意言辞的
夫:“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尤其在兵荒马乱
委婉,“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的年代,生活就更加艰难,“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颇觉寄来迟”(《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二),由此可)。因此,杜甫在思家时,“反畏消鸡狗”(《述怀》看出杜甫的无奈和悲哀。杜甫还用惨淡的诗句,描)?本望有消息传来,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述寓居江陵的屈辱生活:“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却说害怕其来,表达出诗人对妻小安危的极度担
(秋日荆南述怀杯。”“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显示忧;“沉思欢会处,恐做穷独叟”(《述怀》
)等诗中,杜甫把自己描绘成摇尾乞食的三十韵》出诗人对妻小的深切依恋,同时也足见妻小在诗人
狗,报恩不得的鱼,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困窘。当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杜甫在拉扯儿女成长的问也有较安定的时候,杜甫会和妻子泛舟、下棋题上,把妻子的地位放在了自己的前面,“世乱怜(昼引老妻乘小艇”),以给妻“,“老妻画纸为棋局”渠小,家贫仰母慈。”这是他对儿女说的真心话。子带来快乐为快乐。在后来的十几年,杜甫和妻子在长期漂泊和艰难的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卷58
生活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感情更加深厚,诗人对这位给自己和儿女以极大关爱、安于贫困的妻子给予深深的敬重。杜甫在长安时得了疟疾,在秦州时又复发,登栈道时,得头风病,后来漂泊荆湘时,多年未愈的肺病加重,又患上了糖尿病[8],生命的最后又得了风痹病,半身偏枯[7],可看出
(客堂》杜甫一直身体不好,有时还需长时间卧床《
),那么谁来伏侍他?“卧愁病脚废,徐步视小园”
当然主要是他的妻子。“老妻忧坐痹”(《遣闷奉呈
)、严公二十韵》“筋力妻孥问”(《秋日夔府咏怀奉
),表现出老伴对诗人的关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爱;“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秦州杂诗》之二十),从晒药这件小事中就充分肯定了妻子的重要地位。“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百忧集行》),自己身为布衣的悲凉,为人父、人《
夫的愧疚,只有妻子知道;“老妻书数纸,应悉未
(客夜》),自己的艰难处境,归情”《
解。这一切的一切,(初过陇山途时,如“,岂为妻子谋”《
),“男儿何心恋妻子,莫向江村老中呈宇文判官》
),“妻子仅仅被作为牵附却人”(《送费子归武昌》
[9]
性的存在(负担)而被一笔带过”,何谈思念,更何谈尊重!
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
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
[10]
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杜诗有真情实感都缘于杜甫的真,对所爱之人真爱、真乐、真悲,对所恨之人真怒、真恨。清人黄生也说:“他人有所不假,杜公无所不真耳!人假,故其诗亦假;人真,故其诗亦真”。如今,世风日下,家庭关系脆弱,离婚、重婚、包二奶现象屡见不鲜,笔者感到今人缺乏的就是杜甫的真,所以认为读杜诗、学杜甫,宣扬杜甫重情惜义的精神是有必要的,也是应该的。参考文献:
[1] 刘熙载.王气中笺注[M].州人民出版社,
1980.
[2][[:,1984.
[3.[M].台北:中正书局,
1981.
[4] 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1.[5] 王嗣 .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6] 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7] 陈贻 .杜甫评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8] 韩成武.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M].保定:河
北大学出版社,2000.
4 结 语
杜甫对妻子情深义重,感情真挚、忠贞,而且还把妻子作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尊重她、感激
她,因自己不能给她以幸福而愧疚。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
[9] 笕久美子.以“女性学”观点试论李白杜甫寄内忆
内诗[A].唐代文学研究[C].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0] 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本文责任编校 杨玉东]
夫妻离别时不舍的诗句篇五
《送别诗》
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写作特点
▪ 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 ▪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4类型
▪ 谢别 ▪ 恋别 ▪ 壮别 ▪ 阔别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2写作特点
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
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所含情感: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3思想感情编辑
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例:《别董大》
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楼送辛渐》
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4类型
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阔别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3]
5代表人物及诗作编辑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送灵澈上人》、《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送别》、《山中送别》(《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箫声咽》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门柳》
高适:《别董大》
骆宾王:《易水送别》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6诗歌赏析编辑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1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1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3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14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5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年代:隋作者:隋无名氏)[7]
16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 送沈子福之江东》) 17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18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陆龟蒙:《别离》)
19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20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2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3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24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25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26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27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28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9《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远送从此别, 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 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 寂寞养残生。 30《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夫妻离别时不舍的诗句篇六
《送别诗》
简介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写作特点
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
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所含情感: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思想感情
1. 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2. 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例:《别董大》
3. 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楼送辛渐》
4. 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类型
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阔别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一、情感特点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 (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 (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二、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三、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
夫妻离别时不舍的诗句篇七
《古诗词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
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 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 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 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参考答案
21.猿声
2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参考答案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示例
8.“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 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 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 诗家常借“韦曲” 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C。
2.BE。
3.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夫妻离别时不舍的诗句篇八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