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写景物的四字词语傲雪红梅篇一
《傲雪红梅》
“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艳丽,红的像火,美的像霞,还散发着缕缕清香。它的色,艳丽而不妖。它的香,清幽而淡雅。它的姿,苍古而清秀。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在严寒开放,越是风欺雪压,它开得越精神,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孤芳自赏、纯洁无瑕。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屹于冰雪间。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寒冬里的一缕残阳。梅花的坚忍不拔在此刻充分体现。梅花没有牡丹的娇艳、月季的绚丽、荷花的清秀,但是,我却对它情有独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在寒冬开放,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唯有在艰难的环境中才能成才,唯有经受过挫折才能成功。爱迪生经过了一千多次的实验才找到了适合的灯丝,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光明。怀特兄弟做了近两百次的试验,才找到了制作机翼的合适材料。他们就如那傲雪的红梅,越挫越勇,不屈不饶。我们也要做那傲雪的红梅,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一次次的经受挫折才能不断的成长。
我爱梅花,爱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坚韧;爱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奉献;爱梅花“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的傲骨。
写景物的四字词语傲雪红梅篇二
《多彩四季》
“多彩四季”专题作文指导
《 之韵》(春、夏、秋、冬等)
(474166 河南省邓州市元庄二初中 王光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逐步掌握构思文章的方法;
2、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
3、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有一定韵味和感染力。
【教学设想】
针对七年级学生面对“多彩四季”这个大题目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把自然景物描写得细致生动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构思文章的方法之后,再着重训练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并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名句。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作文题目
师: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
的自然图景。人们都爱春天,爱它的桃红柳绿,爱它的风和日丽,因为春天是昂扬向上的;人们都爱夏天,爱它的映日荷花,爱它的枝繁叶茂,因为夏天是热情奔放的;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香飘四野,因为秋天是收获幸福的;人们都爱冬天,爱它的银装素裹,爱它的白雪皑皑,因为冬天是含蓄深沉的。今天我们通过一篇习作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描绘大自然之韵味。
出示作文题目。
二、审题并拟题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给考生以选择的空间。空中可填的内容很多,它的中心在“韵”字上,要写出景物的特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出大自然的韵味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拟一个标题。比如是《夏之韵》。
三、立意
师问:你喜欢哪一季节?这一季节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用一两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明确:(昂扬向上的春,热情奔放的夏,收获幸福的秋,含蓄深沉的冬。)
四、积累素材
以朱自清的《春》等为例,引导学生说出具有夏天特征的景物,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
(采取自由回答或抢答的方式,看谁说得最多、最准确)
明确:
春——新生的绿草,含苞待放的桃花,先花后叶的木棉,报春的燕子„„
夏——盛夏的太阳,映日荷花,又闷又热的空气,蓝蓝的天空,沙滩戏水的人们,蒸笼似的房子,晴天霹雳, „„
秋——金黄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实,灿烂的菊花,凄凉的秋风秋雨„„
冬——阴惨惨的乌云,落叶的枯枝,呼啸的北风,迷人的雪景,傲雪开放的梅花„„
五、选材、组织文章。根据感受巧取自然之景
(一)示例:
基调:热爱春天;感受:美、生机勃勃;代表性景物:嫩绿的草,争先恐后盛开的花,柔暖的春风,细密绵长的雨等(景物要能体现出季节的特点)
(二)学生仿照示例构思文章
基调:喜爱夏天;感受:( );代表性景物:( )、( )、( )„„
六、 细绘自然之景,使文章内容充实
(一)以朱自清的春雨图为例来传授写景方法(抓特点、多角度、用修辞)
春 雨 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写作方法包括: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通感„„
3、多幅画面描写。
4、多种感官、多个角度观察、描写。
5、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
6、写景顺序:由物到人、由远及近、从上至下„„
举例: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直观描写,形容词、动词)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抓住春天生长发展的特征描述。比喻、拟人、排比。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抓住
春风温柔,拟人、比喻、引用)
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春天的温暖,和人的喜悦。人的感官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6、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象、虚写。侧面描写)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侧面烘托)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9、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运用想象、拟人,直接抒情。)
1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情景交融。)
(二)当堂练笔(如写夏雨的片断)
夏 雨 图
噼噼啪啪!叮叮当当!铜钱大的雨点饶有节奏地打在玻璃窗和铁瓦上。“喀嚓!”又一个大炸雷!好象炸裂了天河,瓢泼大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道电光划过,树枝在风雨中发狂的摇摆。房顶腾起一团团
写景物的四字词语傲雪红梅篇三
《八年级语文段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段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用“——”划出错别字,并改③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 。
7、杜甫《望岳》一诗中,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正:
①迎接风雪zài( )途的寒冬 ②未复有与( )其奇者 ③可爱者甚蕃( ) ④燕子piān( )然归来 ⑤重峦叠障 ⑥不可明状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细(qiān) 锐不可当dāng 河堤(tí) B.两栖(qī) 惟妙惟肖(xiào) 琐屑(xiè) C.陨石(sǔn) 重峦叠嶂(zhàng) 扼制(è) D.藩篱(fān) 迥然不同(jiǒng) 气氛(fèn)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的 ,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②直到今天,遭天旱,四川有些农村里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③这些劣质奶粉造成的危害 ,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
A.沟通 乞求 骇人听闻 B.勾通 祈求 耸人听闻 C.勾通 乞求 耸人听闻 D.沟通 祈求 骇人听闻 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 相思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相思是
5、依次在横线上填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现出努力的样子。 A.攀、缩、微倾 B.攀、收、倾 C.抓、缩、微侧 D.抓、收、微倾 6、运用课内外古诗积累填空
①《游山西村》一诗中,表明困难中仍然蕴藏有希望哲理的诗句是
②《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
8、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
9、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A、可爱者甚蕃( )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陶后鲜有闻( ) D、宜乎众矣( )
(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 菊: 牡丹: 莲: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 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
1
(5)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7.本文选自 ________ ,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 。(2分) 8.补全文中的空缺处。(1分) 9.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10.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3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苏州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 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 16.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D、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17.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18.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 20.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 21.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22.这两个文段采取 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 关系。
2
三、作文(50分)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以“尊重”为话题,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3
写景物的四字词语傲雪红梅篇四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性学情反馈(12.3)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jùn,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
淡纯净、秦牧的博识ruì智……
2.古诗文积累。(8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5)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凉州词》)
(6)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诗经》)
(7)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 (《诗经 》)
(8)君子不以言举人, 。 (《论语》)
3.找出下列语段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改。(4分) 11月23日上午,正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进行合练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合练箭,成功的完成转场。①竖立在国产新型移动发射平台上,由垂直总装检测厂房转场至发射塔。 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完整的展示出来。从外观上看,长征五号通体白色,由四个大型助推器和芯级组成,竖立在我国研制的新型脐带式移动发射平台上,②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苗条的身材相比,长征五号外观上微显霸气,略显肥态、粗壮。
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我国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燃料(芯级采用液氢液氧、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设计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3吨。火箭高56.97米,芯级直径5米,最大起飞质量867吨。④长征五号将大大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增强我国航天技术水平。
(1)第①句缺少句子成分,需要在 前添上 。
(2)第②句不符合逻辑顺序,需要将 和 调换一下位置。
(3)第③句语序不当,正确的是 。 (4)第④句中词语搭配不当,需要将 换成 。
4.名著推荐与阅读。(5分)
(1)我的日常生活被安排得称心如意。按照主人吩咐,依照它们房屋的式样,在离开它家大约六码远的地方给我盖了一间房。我在地上和四壁涂上黏土,然后铺上自己设计编织的灯芯草席子。我把那儿的野生麻打松做成被套,然后填充上各种鸟毛,这些鸟都是我用
“ ”毛编制的网捕的,鸟肉也是精美的食物。我用小刀做了两把椅子。我做了几件新
衣……我用从树上砍下来的木片当作鞋底……我偶尔从枯树洞里找到一些蜂蜜……我们
有两句格言“ ① ”、“ ② ”。谁还能够像我这样证实这两句格言的真实性呢。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
这些鸟都是我用 毛编制的网捕的,我们的两句格言是什么?请写出其中的一
句: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
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
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 ,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 ——《朝花夕拾》
他叫: ,“我”愤怒的原因是:
5.材料探究题。(5分)
【材料一】法国巴黎时间11月13日晚10点左右,巴黎闹市区10区、11区等多地发生
枪击及爆炸事件,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40人,还在不断上升。巴黎街头一片混乱恐慌。有
目击者称听到枪击现场手持AK47的杀手说“为安拉”、“为叙利亚”。法国总统Hollande
将此次袭击称为“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
【材料二】事件发生不久后,巴黎人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场porteouverte(开门)运
动,呼吁人们对滞留在街头、惊魂未定的陌生人打开家门。发起这场运动的是Sylvain
Lapoix,他是巴黎当地的一名记者。很快就有人响应这一运动,列出自己的地址,表示
愿意收留陌生人。而除了大开家门,路上的出租车司机也愿意免费送彷徨无助的人们一程。
【材料三】看到满屏善意,人们纷纷称巴黎人这一温暖的行为“恢复了对人性的信心”。
这对巴黎人来说可能是最黑暗的一天,但我们在Twitter上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1)结合材料一,说说为什么“这对巴黎人来说可能是最黑暗的一天”?(2分)
(2)“我们在Twitter上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其中“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是指什
么?(3分)
一、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4分)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韦应物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6.诗中描写滁州西涧的景色特点是,虽然提到的都是平常景物,如
7.哪个词贯穿全诗,是本诗的诗眼?这首山水诗展现了诗人怎样的胸襟和情怀?
阅读甲乙两选段,回答8-11题(15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廿 (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1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
2髻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liè) 寸许。游人虽未
3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
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 夫不能以游堕 (huī) 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
5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节选《满井游记》袁宏道)
123注:靧(huì)面:洗脸。鬣:兽颈上的长毛,一说马鬃,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蹇:
45这里指骑驴。堕:同“隳”,坏、耽误。恶:怎么。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 临溪而渔 (2)偕数友出东直 ..
(3)颓然乎其间者 (4)泉而茗者 ...
9.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0.【甲】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你知道太守醉的原因有哪些吗?(3分)
11.《醉翁亭记》和《满井游记》都是游记散文的佳作,但是它们在写景和抒情上有明显
的不同,请结合【甲】【乙】选段具体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2-16 题(12分)。
单纯的境界
①单纯不是幼稚,更不是无知,单纯是一种心境,是诚恳务实的人,为了专心致力于所热爱的事业而竭力追求的一种简单心境,是人生摆脱喧嚣,洗尽铅华之后的另一种境界。 ②佛语有言:“心系一处,杂念俱无,方可大进。”指的就是要心境单纯而只有一种信念,没有其他事物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要完成的事情当中,精神集中而心境宁和,才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才可以有所突破,有所造诣。
③西汉董仲舒研究儒学“三年不窥园”,为的是精力的高度集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是心无牵绊;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当中,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水稻……试想,如果让董仲舒走出书房治理朝政,让大禹抽出时间照料家事,让袁隆平走出试验田接触社会里种种复杂的人际交往……那么这些成功者会取得这些成就吗? ④学者的心境应该是单纯的,“书生”所读是书,所想是书,所念是书,所爱仍是书。熊十力先生说:“学者之败,慕虚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恋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他所提倡的“务潜修”“甘枯淡”也意指学者要心无旁骛,心系一念。
⑤心境极单纯的人往往在常人熟悉或练达的地方显得愚钝甚至一无所知。庄周宁愿..
“曳尾于涂中”也不求名达;陶朱公宁愿举家迁徙,也不愿做卿相;数学大师陈景润虽极具数学天赋,却有着极差的生活自理能力;释迦牟尼虽出身王室却离家出走,云游四方……是他们不喜欢荣耀繁华,不喜欢热闹的人际交往吗?他们只是明白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去追求。因此,虽然他们会在某些方面显得愚钝不谙人事,但他们在自己致力经营的地方却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正是他们心境单纯的目的,这也是他们智慧过人之处。 ⑥单纯是一种境界,心境单纯的人在自己钟爱的土地上无声播种,默默耕耘,他们漠视名利,无心与他人计较、争夺,如寒冬里无意争春的红梅,独自开放,傲雪凌霜,把生命释放在强烈热爱、执着追求的事情当中,刚毅而令人敬佩。
⑦单纯的人不争名不求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空云卷云舒”。但是在他们所致力的事情上,却有着强烈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摘自《时文选粹》,略有改动)
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单纯的境界”?(2分)
14.请仿照第③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15.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语段分析其作用。(3分)
16.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心境极单纯的人往往在常人熟悉或练达的地方显得愚钝甚至一无所知。 ..
(四)阅读《高高的玉米》,回答17-21题。(15分)
高高的玉米 【美】加里〃卡特
吉姆〃卡尔顿坐在厨房的窗边,望着烈日照射下的玉米地。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家屋子的周围满眼都是高高的玉米。
他的妻子休伊站在水槽边,用凉水洗胡萝卜。她时不时看一眼外面的天空。她巴望着天上出现云块,但还是烈日当空,看上去令人不安。已经二十七天没有下一滴雨了。 吉姆抬头瞧一眼不见一丝云彩的蓝天,叹一口气。“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
休伊是个壮实的女人,今年四十出头。她把胡萝卜放入水槽,然后擦干双手,向她的丈夫走过去。吉姆坐在轮椅里,一只脚往前伸着。
一个月前,他翻修谷仓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到了地面上,造成腿部骨折。X光检查显示他的脊椎骨也受到了损伤。至于受损程度、吉姆以后是否还能行走,大夫当时还说不准。
休伊站在轮椅一侧,轻轻抚摩着吉姆的脖子。 “你说的有道理。”她低头看着他说道,“确实,干旱太让人焦心了。”
她瞅着窗外自家的菜园。他俩曾商量不去管园子里的蔬菜,让它们在烈日下自生自灭。 但他们家那三百英亩的玉米地,不管不行啊。
她弯腰吻了一下他的头。“咱们会没事的。”她平静地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
一天,休伊刚从菜园干活回来。吉姆告诉她,他刚刚跟帕皮通过电话。帕皮家的玉米不行了,几乎看不到穗子,连梗都被晒黄了。
“帕皮说,如果这个周末还不下雨的话,他要把他地里的玉米全部犁掉。”吉姆显得忧心忡忡。
“全部犁掉?”休伊看了吉姆一眼。
“他是那样打算的。可能他过分操心了。我们家的玉米种子跟他家是一样的,又是同时种下去的。可是我觉得我们家的玉米眼下还长得好好的。”
又过了几天,休伊从镇上办事回来。吉姆听到她开门的声音。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打招呼。
她走进屋里,目光中满是疑惑。
吉姆正襟危坐,但脸上满是笑容。她放下背着的包。“你不会是要告诉我,”她说,“天就要下暴雨了吧。”
“比那个好多了。刚才医生打电话来,说我后来的X光片看起来很好,比预想的要好。”
写景物的四字词语傲雪红梅篇五
《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定稿》
童寺学区七年级(下)半期质量抽测
语 文 试 题
班级 姓 学
一、(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2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A、恫吓(hè) 孤僻(pì) 淙淙(cóng)潺潺 ...B、窥(kuī)伺 眷顾(jiàn) 波光粼粼(líng) ...C、腼腆(tiǎn) 栖息(qī) 怒不可遏(è) ...D、瀚(hàn)海 涟漪(yī) 一瘸(qué)一拐 ..
答:( )
3、选出对下面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2分)
A、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蹑:放轻脚步。 B、怒不可遏:怒气冲冲,难以抑制。遏:阻止。
C、不胜其烦:能够承受其中的繁杂琐碎。胜:能够承受。 D、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的想试试。
答:( )
4、下列诗句的空白处,词语选填准确的一项是:(2分)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 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A、嘶哑 打击 悲愤 吹刮 B、沙哑 击打 悲愤 吹动 C、嘶哑 打击 愤怒 吹拂
D、沙哑 击打 悲伤 吹刮
答:( )
5、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2分)
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就成了点缀,不能一针见血说道根上。 ,因此,学习语言和体验生活是分不开的。 A、生活跟语言是分不开的 B、语言跟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C、生活跟语言是联系密切的
D、语言跟生活是分不开的
答:( )
6、仿照下面划线句的形式,续写两个句子。(2分)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 , , , 。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
7、按要求默写填空。(4分)
①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②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③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文学常识选择填空,只填序号。(4分) A、《我爱着土地》的作者是现当代诗人 B《巨人和孩子》的作者是英国作家C《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是 D《口技》的作者是(朝代)作家林嗣环 ①艾青 ②余光中 ③王尔德 ④陈伯吹 ⑤英国 ⑥美国 ⑦唐代 ⑧清代
二、(40分)
(一)阅读郑振铎的《海燕》中的部分文字,完成9—13题(15分)
①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A)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B)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卿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同几只却隽逸的在粼粼如(hu)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于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了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C)还有一家家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
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D)第一年,小燕子来往了,
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②“燕子归来寻旧垒。”
③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几 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运命的蹇劣呢。
④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沈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们市民们忧戚着,或舒怀的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
⑤ 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⑥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⑦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9、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隽逸: 融融泄泄: 忧戚:
10、这部分文字对小燕子的描写是从哪四方面着笔的?请填空回答(4分) 一是写小燕子的 二是写小燕子的 三是写小燕子的 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
11、第①段文字中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等景物的描写,在线出故乡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2、“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一句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还原回去,应在标有序号的哪处?(2分)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 )
13、判断对这部分文字大意概括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A、这部分文字用顺序的方法( )
B、对故乡的小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情景( ) C、进行了粗略的描写( )
D、勾画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 )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20题(15分)
千姿百态花烂漫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 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威武豪爽,有的风采翩翩。白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风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 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分外妖娆,怪不得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万千种花有万千种颜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就有红、黄、紫、绿、白、暗紫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国,牡丹自古被尊称为“国色”,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四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君子”,把它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我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古人说“芝兰生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备受人们称颂。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菊花傲雪斗霜,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菊威武不屈的精神。在人们心中,花除了把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花、藕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2分) 答:
15、.第②段从嗅觉、视觉上、精神上说明花给人带来的好处,分别是什么好处?(3分) 答:从嗅觉上给人以 。
从视觉上给人以 。 从精神上给人以 。
16、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2
分)
(1)形态总体特点是: 。 (2)色彩总体特点是: 。
17、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3分) (1) 兰花: (2) 水仙花: (3) 荷花:
18、第⑤⑥自然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3分)
答:
19、全文通过写花写美来赞颂高尚的品性和可贵的精神,表达了“的期望(2分)
20、判断下面对本文的分析理解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ד。(4分)
A、文章先写花与美的关系,再写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最后小结,表达作者的心愿。 ( ) B、文章将花形态和色彩的外在美与品性和精神的内在美形成对比,表达了内在美重于外在美的基本观点。 ( ) C、文中穿插运用了大量的诗文,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文学色彩。 ( ) D、文中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 )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21—23题(10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写景物的四字词语傲雪红梅篇六
《2014越秀四年级学习水平检测(一)》
2014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语文单元学习水平检测(一)(学完一二单元可用)
一、听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1 )“沙漠第一泉”指的是 。
(2)月牙泉,像 ,镶嵌在金子似的漫漫黄沙之中。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月牙泉的形状非常奇特。 ( )
(2)月牙泉水里没有鱼。 ( )
(3)月牙泉四面沙山环绕,但千百年来不被流沙掩埋。 ( )
(4)月牙泉地处干旱的沙漠,而泉水从不干涸。 ( )
二、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上面打“∨”。 枝干(gān gàn) 风号浪吼(háo hào) 应接不暇(yīng yìng) 缝隙(fãng fâng) 闷雷滚动(mēn mân) 不可计数(shǔ shù)
三、根据语境选择划横线字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凌:1、升高、超越 2、欺压、侵犯 3、迫近、接近
1、岳飞壮志凌云,勤学苦练十八般武艺。( )
2、十二月红梅傲雪凌霜灿然开放。( )
3、老师备课直到凌晨。
四、比一比,再组词:
竿( ) 腊( ) 浑( ) 稍( )
杆( ) 蜡( ) 混( ) 梢( )
五、用“○”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再把正确的按顺序写在括号里。
仰首东望( ) 不容质疑( ) 不可思异( )
随欲而安( ) 慢天卷地( ) 人迹罕致( )
六、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爬山虎是一种动物。( )
2、蟋蟀是用前足、后足和钳子来建造住宅的。( )
3、他总是经常这样和比人开玩笑。( )
七、选词填空。
突然 果然 居然 仍然 偶然
1、“鸟的天堂”里( )没有一只鸟。
2、魏格纳被自己( )的发现惊呆了。( )巴西东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
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相应的突出部分。
3、陈老师虽然生病了,但( )坚持给我们上课。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霞光照得孩子的脸红红的。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2、 这里是鸟的天堂。
改为感叹句:
改为疑问句: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重水复疑无路, 。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再近些,只见( ),形
成一堵量丈多高的( )。
3、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 。
十、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
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清楚( ) 和善( ) 慌张( )
2、这3个自然段写的是火烧云( )的变化极多。一会儿变成一匹马,一会儿变成(
),一会儿变成( )。
3、发挥你的想象,火烧云还可能像什么?模仿这几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十一、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我观察了水浮莲
①一天早晨,我发现公园的湖面上开满了浅蓝色喇叭形的小花,花瓣中心生有一个明显
的鲜黄色斑点,形如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非常漂亮。
②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叶,水下
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于是,水上就又多起了几( )小花朵和几( )圆叶。黄昏到来,花谢了,花梗(gěng)就又慢慢弯下去了,扎入水中,结出像枣核一样的果实。
③我把这些发现讲给小伙伴们听 他们问我 那是什么花呢
④我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我想,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真正的
发现呢?每二天,我早早的来到湖边,有位老爷爷在钩鱼,我便向他请教:“请问老爷爷,那是什么花?”老爷爷告诉我:“它叫水浮莲,又叫凤眼莲和水葫芦。”
⑤为了进一步了解水葫芦,我还在网上找了它的资料。我了解到水浮莲是一种水生漂浮
植物,在根与叶之间有一个直立的椭圆形中空的葫芦状茎,所以又叫水葫芦。它喜欢生长在浅水水而土质肥沃的池墉里,常常用来作为水景中的造影材料。它的繁殖能力很强,具有很强的净化污水的能力。但是也因为繁殖太快了,经常生长覆盖对整个湖面,使得水中的其它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中的动物没有得到充分的空气与食物,不能够维持水中的生态
平衡。甚至会堵塞水道,必须及时清理。
⑥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
1.在每3段句子上加标点符号。
2.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3.水浮莲为什么又称为凤眼莲和水葫芦?请在文中找出依据作答。
——————————————————————————————————————————————————————————————————————————————
4.作者是怎么样真正认识水浮莲的?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打“√”。(多选)
A.连续观察 B.一次观察 C.问老爷爷 D.上网查资料 E.问同学
5.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抄在横线上。
———————————————————————————————————————十二、写作
以“我观察了 ”为题目写一写你最近观察的一样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景物。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的过程和结果具体写清楚。
第一、 二单元学习收获盘点
1、——————————————————————————————————
2、——————————————————————————————————
3、——————————————————————————————————
4、——————————————————————————————————
5、——————————————————————————————————
写景物的四字词语傲雪红梅篇七
《第六单元导学案》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一般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2.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的方法 3.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 导学
1.了解作品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他心中抑郁、愤懑,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幽深冷寂的环境又使他陷入忧伤、悲凉之中。
自主学习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为嵁(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差( )互 寂寥( ) 悄怆( ) 幽邃( )参差( ) 2.理解作者。 《小石潭记》选自 一书,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倡导古文运动,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段):写寻潭的过程,概写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部分(2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部分(3段)写潭的源头和岸势。
第四部分(4段)写潭的环境的清幽及作者的感受。 第五部分(5段)记同游者。
课堂展示
1、一词多义
(1)环 :如鸣佩环 (2)清: 水尤清冽
四面竹树环合 其境过清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 不可久居
(4)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5)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吴武陵
2、 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第2--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当堂测试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悄怆( ) 幽邃( ) 为坻( ) 参差( ) 根据拼音写汉字。 yi
教学反思: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苦悲凉的心情。 2.学会欣赏山水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导学
《小石潭记》这篇游记篇幅短小,全文只有192个字,却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这篇课文,应把握好如下三点: 1.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 2.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3.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自学
一.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根据课文填空 1、小石潭的全貌:
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
3、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4、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7、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是 .
8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课堂展示 展示“自学指导”的知识
合作探究
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章前面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文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
3、.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总结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当堂测试: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4)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5)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_蛇: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凄:_________寒:______)
3、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句子得到印证。
4、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7.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8.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教学反思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导学:
1.解题 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抒情 .议论),是属于(散文)的范畴。 2. 了解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任参 知政事时,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 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 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 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 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 文正公”。《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2)、范读全文,师生印证。 (3)、自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 ) 朝晖( ) 迁客骚人 ( ) 霪雨( ) 霏霏( ) 薄暮冥冥 ( )( ) 潜形( ) 岸芷汀兰( )( ) 皓月( ) 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 ) (4)、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展示
对照注释理解课文疏通文意(自主.合作.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 , 作好标记。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___________________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立汀兰,郁郁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乐何极,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微斯人,吾谁与归。 总结:积累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
⑵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⑷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⑸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⑹极: 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 )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后”: 。)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
⑵ 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
5、流传至今的成语。请解释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教(学)后反思:
27、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 导学
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自学:
1、速读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第二(2~4段):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3~4段):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段):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第四部分(6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2.问题探究::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绩)是什么?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10)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清不好,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我们的借鉴意义。(80字左右)
总结: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教学反思:
27、岳阳楼记 达标训练:
1.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希文,宋朝________家、________家。
(2)《岳阳楼记》是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________”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________”的远大政治抱负。 2.对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的是 [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的景色),朝晖夕阴(日光)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任太守),百废具兴(兴办)
C.南极潇湘(尽),薄暮冥冥(跟“厚”相对) D.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________ ②增其旧制________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④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⑤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 ⑥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
4.选出词意、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感极而悲者矣
B.一: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然:满目萧然 然而不胜者
D.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根据提示,用原句填空。
①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_________是极为赞赏的。②“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________。
③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________,“二者之为”是指________。
6.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________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________。
7.联系全篇,作者的构思是:由□□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
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自然引出□□,说明作记的意图。 8.“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________,“退”指________。
写景物的四字词语傲雪红梅篇八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精品课件:专题八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上一篇:幼儿班主任寄语
下一篇:你是你坚强的后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