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 口腔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篇一
《佛心禅话-全免费》

佛心禅话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28.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

时,一心是一地狱。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69. 若顿

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83.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84.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85.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8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94.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95.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不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

出头时。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槃。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10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102.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103.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104.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105. 真心是菩萨净土。10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10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10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10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110.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棲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111.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11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槃。113.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114.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115.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117.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11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11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120.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121.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123.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124.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125.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128.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129.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132.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133.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

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134.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135.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136. 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137.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138. 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139 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140. 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141. 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142. 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143.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144. 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145. 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146. 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147.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148. 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149.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150. 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151.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15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15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15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15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156.佛是无心道人。157.心遇缘而不动,是则一切法无性。158.古德云: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159.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160.无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生。16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16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164.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篇二
《读书记录》

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切变得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 刹那便是永恒。

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是守本真心。

 一山一水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变得,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珊瑚

那片海,蔚蓝而深沉

你沉沦其中

即使是黑暗的海底

你依然绽开五彩斑斓的花朵

需要多少时间,你才可以,从似水流年里成长

生长,枝横柯斜,像真实生活的琐碎,一年年堆积聚累

生命,踽踽独行,你留下岁月的痕迹,于嶙峋的岩石上绽放 死亡,呈现出了美丽,多少寂暗的消殒,才换来永恒的绝伦

 长相思

爱一回,恨一回,难咽相思酒一杯,胭脂染泪垂;

花纷飞,叶纷飞,不抵流年铁马追,容颜岁月催。

 全球排名前十的主题公园集团 :

1·Walt Disney Attractions 迪士尼集团—美国

2·Merlin Entertainments Goup 梅林娱乐集团—英国

3·Universal Parks And Resorts 环球影城娱乐集团—美国 4·OTC Parks CHINA 华侨城—中国

5·Six Flags INC. 六旗集团—美国

6·Parques Reunidos 团圆娱乐公司—西班牙

7·Cedar Fair Entertainment Company 雪松会娱乐公司—美国 8·Seaworld Parks &Entertainment 海洋世界娱乐集团—美国

9·Fantawald Group (new) 方特集团—中国

10·Haichang Group 海昌集团—中国

最后一个趋势:主题公园—综合旅游度假区的转型

2013-12年全球排名前十位主题公园集团的增长幅度 5.4% 2013年全球排名前十位主题公园集团的游客人次 3.773亿 2012年全球排名前十位主题公园集团的游客人次 3.578亿

全球排名前25位的娱乐/主题公园

4个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7个在美国的弗罗里达州

5个在欧洲

2个在香港

2个在韩国

5个在日本呢

2013-12年全球排名前25位的娱乐/主题公园的增长幅度 4.3% 2013年全球排名前25位的娱乐/主题公园的游客人次2.147亿 2012年全球排名前25位的娱乐/主题公园的游客人次 2.059亿 博物馆发展:

再投资是促使游客再次光临的重要因素。

成熟市场游客数量的波动主要归因于大型项目。

中国正在寻求所有公立博物馆对公众免费。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中国继续建造博物馆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人均博物馆数,而

现在每年仍有100家新博物馆在建。但是对新博物馆的关注点仅仅局限于建造上,其他一些影响运营的的因素却未给予充分的关注。比如:藏品不足、员工培训不足、展览不一致以及经费不足。

与博物馆应采信哪些指标对其业绩和未来计划做更好的测量?见下清单所示:

1·访客率——付费项目、学校团体及旅行展览

2·游客来源,以邮编分类,以更方便地区分外来游客和本地区游客,以更好地进行游客所属区域的统计。

3·建筑面积,用于测量每个展览平方英尺中的游客数量。该指标可以说明展览区域吸引游客的表现。

4·渗透率:游客人数与整个市场的基数比

5·财务指标——为纳税而必须追踪的指标

6·零售人均零售消费及每平方英尺销售额

7·有效票价:每位游客的平均门票收入,可借以确定门票上限的市场准则

影响主题/娱乐公园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五个因素:

1·结合创造力和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吸引人注目的体验

2·品牌的优势

3·无法在家中获得的共享体验

4·明智的再投资

5·明智的经营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篇三
《经典佛语》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

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篇四
《佛语经典600句》

佛语经典600句.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

即名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 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

方界无尽虚空。 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02.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 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13.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1.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23.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

法也。 124.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29.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32.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3.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 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38. 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 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40. 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 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142. 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43.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4. 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 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 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147.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148. 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149.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 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151.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15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15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15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156.佛是无心道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篇五
《佛心禅语》

佛心禅语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_fa_lun。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不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槃。

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02.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 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棲泊处即是行诸佛行,

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槃。

113.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1.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23.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4.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29.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32.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3.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 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38. 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 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40.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142.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43.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4.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147.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148.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149.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15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15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15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15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156.佛是无心道人。

157.心遇缘而不动,是则一切法无性。

158.古德云: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

159.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160.无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生。

16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16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164.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165.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166.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167.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168.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169.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170.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171.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

172.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173.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174.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175.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177.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178.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179.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181.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182.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无事,佛至犹是冤家。

184.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185.随处不失正念,自然脱体现成。

186.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篇六
《200禅语》

200 禅语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说既是错。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 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经典六:前生 500 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家妙语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又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 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利、禄、情,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却不知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是自身的健康。记得有篇 小说写一个爱财如命的财迷,进了一座黄金山,山内皆是黄金珠宝,大喜若狂。但因贪得无厌,终于陷入黄金山 而无法出来,于是黄金山中留下几根白骨,岂不悲哉?由此可见,健康是最宝贵的,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如果 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佛家妙语之二: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嫉妒是人生最容易碰到的事,李斯因嫉妒同学韩非的才能,向秦王进谗言而致韩非死在狱中;庞涓因嫉妒孙 膑的学识超过自己,用毒计陷害孙膑,使孙膑致残。如以佛家妙语悟之,李斯、庞涓都是极可怜的人,他们纵然 阴谋得逞于一时,但最后都不得善终。嫉妒是一种病,患嫉妒病的人,一生都不得安宁。他们今天害怕某人超过 自己,明天又担心某人走在他前头,他终日生活在一种可怜的病态之中;相反,历史上真正功成名就的人,都以 嫉妒为可耻。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他当年识拔后生苏东坡,有人便对欧阳修说:“苏东坡才情极富,若公识 拔此人,只怕十年之 后,天下人只知苏东坡而不知欧阳修。”但欧阳修一笑了之,依旧提拔苏东坡。后人更加 崇敬欧阳修。苏东坡脱颖而出后,更是感恩在心,他为欧阳修写的悼文,名动千古。 佛家妙语之三: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此话最为重要,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敌人,如流氓、无赖、小人,此等衣冠禽兽之徒可恶之极,但看穿了, 也无非是一堆垃圾。人最大的敌人,还是人自己。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也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怕的是自己 患了病,茫然不知,处事犹豫不决,或过高地估价自己,由此而自大;或过分地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一旦战 胜自己

,也就在思想上有了一个飞跃,人生会打开新的一页。佛家妙语之四: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鼓掌,有处世经验的人 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与大 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 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 人生处世之真谛。 仅以上四条佛家妙语,我以为足够每个人受用终生。归纳起来说,便是拥有健康、抛弃嫉妒、战胜自己、脚 踏实地。这样做人,便不会有烦恼,不会疾病滋生。人的疾病,既有病理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的,后者对人的健 康更为重要。心理上有了承受逆境的能力,有了病,也能正确对待,坦然处之,变有病为无病。佛家妙语,精诚 之言,给我们凡夫俗子多少可贵的启示呀!佛心禅语净灵台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 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 即是毕竟净。)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 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

五阴去也。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28.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57. 念佛人心清净,净

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 必远企十万亿土。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 绝思绝虑。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 不如不相应好。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69.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 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83.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 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84.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85. 佛是众生药

,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 分相应。8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94.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 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 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 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102.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103.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104.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105. 真心是菩萨净土。10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10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10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10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110.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 生其心。111.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11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113.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114.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115. 但学无心,顿息诸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篇七
《佛家经典语录1》

佛家禅语

十大经典禅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说既是错。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妙语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又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利、禄、情,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却不知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是自身的健康。记得有篇小说写一个爱财如命的财迷,进了一座黄金山,山内皆是黄金珠宝,大喜若狂。但因贪得无厌,终于陷入黄金山而无法出来,于是黄金山中留下几根白骨,岂不悲哉?由此可见,健康是最宝贵的,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佛家妙语之二: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嫉妒是人生最容易碰到的事,李斯因嫉妒同学韩非的才能,向秦王进谗言而致韩非死在狱中;庞涓因嫉妒孙膑的学识超过自己,用毒计陷害孙膑,使孙膑致残。如以佛家妙语悟之,李斯、庞涓都是极可怜的人,

他们纵然阴谋得逞于一时,但最后都不得善终。嫉妒是一种病,患嫉妒病的人,一生都不得安宁。他们今天害怕某人超过自己,明天又担心某人走在他前头,他终日生活在一种可怜的病态之中;相反,历史上真正功成名就的人,都以嫉妒为可耻。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他当年识拔后生苏东坡,有人便对欧阳修说:“苏东坡才情极富,若公识拔此人,只怕十年之 后,天下人只知苏东坡而不知欧阳修。”但欧阳修一笑了之,依旧提拔苏东坡。后人更加崇敬欧阳修。苏东坡脱颖而出后,更是感恩在心,他为欧阳修写的悼文,名动千古。

佛家妙语之三: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此话最为重要,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敌人,如流氓、无赖、小人,此等衣冠禽兽之徒可恶之极,但看穿了,也无非是一堆垃圾。人最大的敌人,还是人自己。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也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怕的是自己患了病,茫然不知,处事犹豫不决,或过高地估价自己,由此而自大;或过分地

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一旦战胜自己,也就在思想上有了一个飞跃,人生会打开新的一页。

佛家妙语之四: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鼓掌,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仅以上四条佛家妙语,我以为足够每个人受用终生。归纳起来说,便是拥有健康、抛弃嫉妒、战胜自己、脚踏实地。这样做人,便不会有烦恼,不会疾病滋生。人的疾病,

既有病理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的,后者对人的健康更为重要。心理上有了承受逆境的能力,有了病,也能正确对待,坦然处之,变有病为无病。佛家妙语,精诚之言,给我们凡夫俗子多少可贵的启示呀!

佛心禅语净灵台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3130.html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