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子心德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什么是教子心德篇一
《教子心德》

教子心得体会

为人父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希望自己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但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却往往不能只靠愿望,而需要找到科学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下是我的本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和自己孩子交朋友。现在孩子大多数独生子,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就变成孩子的朋友 。每天接孩子放学,倾听孩子在学校的发生各种事情,有时我还会提点意见,有时什么也不说,只是倾听。我觉得那是我们交流最美好的时光。其次,应该多和老师沟通,多交流。毕竟,孩子有一半时光在学校里渡过的,而教育孩子老师比家长更有经验,因此,老师的配合是很关健的一点。最后一点。孩子学习的情绪也很重要。一,二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要点,要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第二,要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别看现在的孩子年龄小,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有的父母自己为是,“你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这么小就不听我的,长大了怎么得了?”有的实在不行,就来硬的,以为“棍棒能出孝子。”殊不知这只能让孩子起逆反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呐喊“代沟”,恐怕这也是一个方面。我觉得作为家长凡事要以理服人,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彼此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对于孩子不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要静下心来,和孩子面对面心平气和地谈谈,并加以指正引导,毕竟孩子还小,还不能很好的分清是非、把握方向。

第三,顺其自然,早期全面教育。1.前期素质培养教育。身体素质教育 注意孩子饮食,休息,营养全面,不偏食。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多运动,晚上最迟不超过九点睡觉,积极参与各类简单的培训班,上幼儿园时,美术班、武术班、棋类班,志在参与认识,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诚实,不说谎话,有爱心,有耐心。

2.小学期间教育。注重孩子德智体发展,家庭中大人不讲粗话注意道德行为,做榜样,不贪小便宜,要有爱心,关心别人。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作业和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四,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和楷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

我们做父母的不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全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认为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家庭飘溢着书香,给孩子多一份爱,毕竟,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家庭教育刻不容缓的事。我们让孩子走出去,去接受大自然的教育,读万券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开阔孩子的眼界,增长见识。

第五,与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培养学生健康成长。自人孩子进入学校,标志着他已经进入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与幼儿教育方法不同,要充分了解学校办学理念,自觉维护学校的形象,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配合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每天看着孩子在学校里快乐的生活,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取得一点成绩。在这里感谢老师的细心教育和帮助。

教育孩子是一很深奥的学问,本人希望自己加强学习,努力配合学校,培养孩子今后的更大的进步。

学生姓名:王闻笑

家长姓名:王 英

2010-10-18

什么是教子心德篇二
《教子心德》

我的教子心德

我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习的是小学教育专业,虽然毕业后从未从事过教育行业,但五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怎样了解孩子个性及因材施教的方法,这些知识也让我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受益匪浅。

我平时比较关注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在孩子还没有上小学之前,我从同事那里借到她订的六年的《父母课堂》,细心研究了一番,在此学到了好多教育方法。当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运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像关于“饭碗教育”还是“梦想教育”,我认为这两种教育要看时代背景,“饭碗教育”在我们八十年代以前的孩子,是一种非常实实在在的教育方式,因为当时的理念就是看谁以后能得到一个“铁饭碗”,这辈子就可以衣食无忧了。而在当今社会,在人们不缺吃少穿的年代,这种教育显然是过时了,因为无论父母怎么说,处在衣食无忧时代的孩子,是根本不会体会到饭碗的重要性,即使相信,也觉着离自己很遥远,因为从小父母就没有让孩子挨饿过。

那当今社会就应该采用“梦想教育”也叫“兴趣教育”,每个孩子的生命里都有“梦想”的种子,家长的任务就是发现,呵护和培养。我女儿陈晨从小兴趣广泛,美术、舞蹈、古筝都是她特别喜欢的,作为父母发现她的这些爱好后,我们就给他提供这方面的学习机会,报名参加特长培训班,并且鼓励孩子学以致用,在几次比赛中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当然梦想一定是孩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梦想,当孩子的“梦想”与大人期待的梦想大相径庭时,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对“梦想”的选择。

孩子仅有特长还不够,我们更关心的是对孩子内在修养的教育,我认为内在的教育方式很简单,以身试教就可以了,孩子从小喜欢模仿大人,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孩子行为的养成,百事孝为先,这是我们始终教育的课题,父母尊敬长辈,善待朋友,帮助别人,孩子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

孩子表现优秀是父母和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培养的,我们作为父母除了感谢,更应该在平时多多配合学校的工作,这两年,我们作为教子有方的家长曾经几次在班级家长会上作教子经验交流,是老师和学校对我们的认可,同时也鞭策我们更加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什么是教子心德篇三
《教子心德》

教子心德

孩子学习差,父母恨铁不成钢,着急、气恼、其实,成绩差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地去对待。

“望子成龙”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不少学习不好的学生。

孩子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孩子的成绩不好可能是智力发展滞后。

因此家长要抓住主要原因,比如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方法。其中关键是对孩子既要理解宽容,又要严格要求。做为家长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磋商,找到好的方法。只要家长重视,并加以适当的教育。

只有对孩子的学业不佳有了正确的认识,父母只有信任孩子,对孩子满怀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帮助孩子进步。

我的孩子今年九岁,但是无法在一个地方坐的太久。在一方面,我的孩子从小不喜欢看书,我是一个小学生的妈妈,孩子虽然加减乘除还算可以,但是要出现应用题,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很有必要的。

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那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我们的女儿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总是把加法当成减法,减法当成加法,我们就设计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故意请她当老师批改,反复训练几次,在这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了。

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什么是教子心德篇四
《教子心德》

教子心德

对待自己孩子,我觉得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即了解她的优点,也了解她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我们不肓目乐观,对于缺点,我们也不失望 、气馁。就拿张希琛来说,家长觉得她从小就很听话、懂事、智商也较高,做一件事也很认真,有毅力;缺点是学习上不够仔细认真,刻苦精神不够,但是很有天赋,很聪明,体育方面是强项,有些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回家跟家长沟通的不够。我们觉得家长是跟孩子一块长大的,与孩子的关系,不是大人和小孩子的关系,而是像朋友一样,像朋友一样谈话、讨论问题,允许孩子提出跟家长不同或相反的意见,又能说出自己理由的事,而是给予充分的理解。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在学习、事业上能否成功,有无很强的自信心,是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家长,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特别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当她取得成绩的时候,就及时的表扬,鼓励她下次做得更好,有句俗话叫“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她做错事情的时候,或学习上出现差错的时候,并不是胡乱的狠批一顿,而是耐心的帮助她,帮她找出原因,教育她这件事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在生活中注意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事很多,就是一个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但却很难适应社会,结果在自己的一生中很难取得成就,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高商低能,我想这就是跟他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特别注重孩子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平常教育她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要爱护班级,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要富有爱心,乐于助人,要溶于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既是对孩子毅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家长毅力的一个考验,这绝不是说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做到的,需要家长在平时付出大量的心血,在平时的每一个阶段,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言行,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她的思想活动。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造就,也期望能跟学校共同培养好孩子。

二年级七班白昊昆

什么是教子心德篇五
《自然有“方”教子有“心”》

1.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当我们对孩子寄予积极的期望时,孩子就会往我们期望的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对孩子寄予消极的期望时,孩子就会向我们所期望的坏的方向发展。

从皮格马利翁说开去:

身为父母,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你是否气愤的责骂“笨蛋”、“傻瓜”?当孩子不听话淘气时,你是否训斥“没出息”、“没素质”?当孩子没达到你的目标时,你是否唠叨过“什么时候能够给我们争口气”?如果你有此行为,请检讨自己。孩子可能是天才,关键是你要寄予何等的期望。

古希腊有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有一次,他用一块洁白的象牙雕塑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王子对雕塑爱不释手,每天都以怜爱的目光深切的注视象牙美女,甚至茶饭不思,坐在她的面前,呼唤着她,梦想成为真正的美女。最后,王子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使象牙少女有了生命,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向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

中国有句古话“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孩子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与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像爱迪生那样聪明。可是爱迪生能成才,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鼓励。3个月小学就被开除了,是他妈妈的鼓励和积极的期望成绩他后来的成绩。

如何寄予孩子适度的期望

1.对孩子的期望宜在她努力可及的范围内。让他接受挑战,建立对自己的信心。

2.不要因为孩子失败或做错事,而随便给他贴上不雅或有损他自尊心的“标签”,这可能会对他一辈子的伤害。

3.赞扬和奖励虽可以鼓励孩子,但是应让孩子的行为慢慢的提高层次,达到自律和自发的行为,即使没有别人的奖励,依然能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4.高难度的事情,要视孩子的能力,最好分成几个阶段。同时,每完成一个阶段,可以给与一些鼓励。

特别提醒:不要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陷入焦虑与挫折,甚至泯灭原有的潜能。

2.孩子有孩子的“面子”。

每个人后天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其羞耻感会逐渐降低,变得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

对待孩子,批评与惩罚要科学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把握批评和惩罚的“度”,不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12岁的里根在踢足球时,打碎邻居的玻璃。而里根的爸爸是借钱给里根赔钱,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里根通过自己的劳动偿还了其父亲的12.5美元。通过这个故事,看出:里根的父亲在过程中培养里根的责任意识,应该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在这里里根的父亲没有指责,而实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训斥,应该让孩子谈谈自己的错在哪里,平静的听孩子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其实,孩子叙述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反省过程。当然,家长不是只听,必要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教育是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是,要科学的惩罚,要让孩子知道错了,并为此感到愧疚,让孩子通过努力改正错误,弥补过失。

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都易陷入困境:我们频频被告诫要尊重孩子,给孩子民主和自由的时候,孩子做出一些恼人的事情或者无理的要求(如:孩子要求买这买那、不按时完成作业、过度迷上上网或游戏、玩手机等),我们该怎么办?为什么劝阻时那么的无力?为什么我们的语重心长在孩子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其实,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约束,不忍心对孩子说一声“不”,这样就使放弃责任的教育。 例如:有的孩子常常打断家长的谈话,提高嗓门,喜欢插话,吸引别人注意,如果你在家里迁就他这种行为,他就不知道在外面有另一套规矩,很难适应社会。

同样,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的孩子上学忘了带课本,在学校被批评,回家就对父母哭闹,责怪父母把她的东西乱放,他找不到,或者是早上父母没有叫醒他,起床迟了,忘记带了,又为什么不及时给他送到学校?其实父母一定要拒绝这种推卸责任的要求,让他承受对自己不负责任带来的不悦感。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评和、智慧、科学的批评和惩罚,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要提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让孩子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向孩子说“不”的原则:

(1)、党孩子在进行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时,除了对孩子语言上的告诫以外,还要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约束力来自规矩。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就要给孩子订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规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各种规矩。

(3)冷静的对待孩子某些言行。例如孩子在无理取闹的时候,就要用平静的口气表达你的心情以及对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从你的态度中了解到,无力纠缠是没有用的。

(4)、党孩子提出的要求无理或出现不合适的行为时,如果你认为不可以,就要明确的拒绝孩子,同时要告知拒绝地理由。

(5)、对孩子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你可以给他一些警告,也可以对他的苦恼置之不理,还可以让他在某个地方冷静一会儿,千万不要动摇你的立场。

3.再美妙的赞扬,就了也会腻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的现象,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时间一长,再美妙的赞扬声也会腻的。

别让过度的表扬“甜”倒孩子

当前,不少家长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观念支配下,总希望通过不竭的鼓励,让孩子天天向上。于是,各种表扬、奖励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也会导致“超限效应”。一番苦心,换来的往往是孩子的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反感。

什么是教子心德篇六
《用心教子以德教子快乐教子》

用心教子,以德教子,快乐教子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下一代担负着建国强国的艰巨任务?他们能否带领我们国家雄立于世界之颠峰?教育、培养他们成了关键。"那么,我们的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当孩子哇哇落地,家长便自然而然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启蒙教师。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望子成龙之心,家家父母皆有。教子成才之法,却远非人人都会。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智育倾注了极大心血,而对德育却既不重视,又不懂方法,结果往往是志不强者智不达,成为高分低能、片面发展。这种"重智轻德"的倾向是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的。现代科学证明:一个人要取得成就,除具备较高的智力条件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即鲜明正确的个性倾向性、善良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优秀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条件。本人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三年级的"三好学生",他每天早上都要吃一个爸爸妈妈剥好了蛋壳的鸡蛋,他吃完后再上学。有一天,爸爸妈妈有事,忘了给他剥鸡蛋,把鸡蛋放到了他的书包里,放学后,鸡蛋完好无损。妈妈很奇怪,问:"你为什么不吃鸡蛋?"他理直气壮地回答:"鸡蛋没有缝怎么吃?"也许这则故事存在着虚构的成分,但我们对于此类高智低能的事还是耳闻目染的比较多。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竟然要妈妈陪着上学,只因为生活不会自理。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新闻"!当然,这也折射出我们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着"教育误区"。 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中教子成才意识日趋增强,"重智轻德"现象日益严重,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度上升,这已经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了。为此,我们应该走出"重智轻德"的误区,正确地进行现代家庭教育,就要用心教子,以德教子,快乐教子,即要做到: l、树立新时期家庭教育观。2、以身作则,不断提高家教水平。3、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4、提高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5、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一、树立新时期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每位家长都应该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懂得每一个家庭的命运都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每一个家庭都要培养孩子具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能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一代新人。现在还有不少家长仍然存在"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

地,因此十分看重分数,以致分数象一条无形的绳索套在孩子的身上,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和智力的正常发展。其实,孔夫子早说过"因材施教",何况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给每个人开创了更多的成才渠道。上大学可以成才,上不了大学同样可以成才。在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中,行行都有状元,行行都能出人才。人的个性发展各有所长,能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工程师当然好,能把孩子培养成工人、个体劳动者也一样。台球奇才丁俊晖的报道,他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因材施教的成功典范。再看我们现在的家长,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做着不同的贡献,成为了我们今天社会的栋梁。"万般皆无用,惟有读书高"的论调说不定早就过时了吧?我们的社会需要知识性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我们家长也不能揠苗助长,强按牛头饮水,应该朝着子女的特长、兴趣、爱好健康发展。二、以身作则,不断提高家教水平。我们应该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一户家庭一个孩子的生育方式,部分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陷入误区,有的家长掌握不好"严爱结合"的原则,结果陷入了"溺爱"的误区或"暴力型"的误区。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孩子稍微不顺他意,就赏之以打骂......有些家长,晚饭后总要摸上那么几圈麻将,对孩子只是那么一句:"给我把作业做好!"然后不管孩子是否能认真作业,是否需要家长的帮助;更有甚者,孩子学校有家长督促的作业,需要签名的,匆匆甩上大名,孩子是否真正完成作业,他却全然不顾。一来二去,孩子见家长签名如此简单,就学会了说谎,没完成都让家长签名。然后有一天,家长看到孩子的分数越来越差,便是一顿粗暴的打骂,从来不去想自己在当中扮演的角色。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大都是缺乏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殊不知,打骂有时能起一定作用,却能带来更多的逆反心理。为此就要求家长积极参加子女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的学习,多听一些家教知识讲座,自学一些家教资料。并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子的实际,思考探索一些问题,尝试一些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为了有效地提高家教水平,家长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家长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家教水平,决定着家教的成败。所以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加强思想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具备开朗、善良、耐心细致、情感健康等良好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恰当的期望值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样就能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三、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在的周末和假期,有的孩子甚至比上学时还忙。家长们领着孩子补习这个、补习那个,学习音乐、美术......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的自由空间少了很多。我邻家的孩子,一遇到放假,就愁眉苦脸,爸爸妈妈早已为她联系好老师,怕她过了暑假把学校里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因此上午语文、英语,下午奥数,一星期还有两晚舞蹈课,排得满满的。对于家长来说,他们花了金钱,花了精力,就是让孩子学得好些,将来有所"出息"。却不知他们压抑了孩子的童真,给孩子们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我们的周围甚至出现小小年纪的孩子懂得"自杀"......这是一种怪癖的社会现象。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花很多精力注意孩子的智力培养,而不注重孩子品德、意志、毅力、劳动习惯、生活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教到过这么一个学生,他很聪明,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这么说。家长以其为荣,沾沾自喜。但这个孩子不爱劳动,要么逃走,要么家长代扫;不团结同学,动不动以拳相见。班主任老师多次找家长谈话,反映这个学生的不良情况,但家长在老师面前总表示要好好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却总是这么说:"只要你书读好,不要吃亏就行,打了人,爸爸会赔钱的。"殊不知,这个家长的教育方法不仅赔了钱,还赔上了自己的孩子。听说,现在在初中,他经常旷课、打人,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坏学生。不知道这位家长是否"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