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和船有关的现代诗?篇一
《关于现代诗《纸船论文》
关于现代诗《纸船
【摘要】语文课不好把握,尤其是语文课中的诗歌内容不好把握。这节课堂探究设计,力求从新课标的角度,去把握教学目标、开展学法引导,从而在诗歌的课堂教学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现代诗;纸船;母亲;母爱; 课堂;探究
一、课堂教学思维目标
1、知识点:诗歌构思和托物寓情的方法。
2、能力点: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3、德育点:母爱。
4、美育点: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母女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六、导学步骤
导语说起古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说道现代诗,很多人会立即想起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说起现代散文很多人或想起冰心的寄小读者,但很少有人会想起冰心的诗。
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心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三)总结、扩展
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母亲的心情。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八月十七日,她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在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了这首诗。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亲、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2.提问:这首诗分三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童真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废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诗的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
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可见她这种强烈诚挚的愿望。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如果说这一现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①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②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③诗以洁白无瑕而轻盈的纸船作为寄托物,有利于想像的展开。④诗是自由体,但感情的潮水自由翻腾,风格质朴、委婉。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1)
2.折一纸船或纸鹤或写一首小诗交上来。
八、板书设计(略)
九、随堂练习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思考题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答案
1.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现代母爱诗延伸阅读
和船有关的现代诗?篇二
《《现代诗二首——纸船》》
14 现代诗二首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 元:感谢生活中有你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的作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
重难点分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象。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的表达训练。
课前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2
3
4
5
和船有关的现代诗?篇三
《现代诗三首 纸船》
现代诗三首 纸船——寄母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 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
叠dié 抛pā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 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
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
叠dié 抛pā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三)总结、扩展
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和船有关的现代诗?篇四
《现代诗有关常识》
有关现代诗
一、什么是诗?怎么读诗?
我以为,凡有情而含蓄、美而雅致的东西便是诗。阅读诗歌,就是凭借阅读的直觉和阅读的经验从作品中寻找美的芳踪。最有利于这种直觉、最能直观形象的传递美的内涵的,是意象。
意,是主观意识。
象,是客观物象。
所谓意象,即是在作品中,打上了人的主观意识烙印的客观物象。
示例:
细细的枝条,
像一根根电线;
小小的黄花,
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
大地,像一个
春天的发电厂(张诗筠《迎春花》)
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电线”、“电灯”、“发电厂”,这些美妙的意象,组合成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画面,渲染出生意盎然轻松愉快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欢。
补充——
“意境”往往是诸多“意象”彼此组合连缀起来形成的一个情感氛围与艺术世界。即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同“意境”相比较,“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或词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体性,传达着诗人词家在作品中的整体的情感意旨。鉴赏“意境”,就是要先从作品所描绘的具体的风物、景象切入,再从整体上把握作者贯穿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远村”“墟烟”“桃李”“鸡狗”等,都是平淡无奇的“农家物”,而把这些单个名词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平静自然的田园生活风光,质朴而醇美的“意境”,结合诗篇创作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再如,白居易《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营构的是一种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的就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当然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
二、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依据初中生的认识水平
1、内容上:神奇美丽的想象,平淡的生活中深藏的诗意;
2、思想上:感情深挚。拥有属于作者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也可能依情感的起伏转折换行
三、现代诗的艺术手法
1、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是诗意的发端。
一个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诗。
示例:
张开你的大嘴巴,
为人民服务。(何舟《剪刀》)。
想象能使一件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如: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儿长在墙角本来就平凡,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倘若只欣赏自己的美貌,它便变得更加渺小了。诗人在这里通过想像,以花喻人,从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没有想象,是写不出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诗句的。
2、抒情。如果说寓言和童话强调讽刺,那么诗歌就强调赞美。诗言志,“志”即是情志,是情感,是愿望···
示例——
你是那么渺小
在黑夜里奔跑
„„
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卜聪《萤火虫》)
“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对奉献者发出了深情的讴歌。但这样的诗句是需要从心去体验才能得出来的。如果诗人对萤火虫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没有用心灵与萤火虫进行对话,没有把自己换位成萤火虫来体验萤火虫的生命和生活,他是不能写出这样精警的诗句来的。
3、修辞的运用;
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象征。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5.、打破语法常规。
诗的语言超越一般的语法规律,它具有跳跃性、显著性和超常性的特点。它组合灵活,比如我们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饰语进行交错搭配,可以说“乌黑的叹息”“浮着油沫的梦”“粉红的回忆”“温暖的寂静”“乳白色的歌声”等等,用这种常规上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代人复杂的情绪(当然这也是修辞中的一种叫做通感的手法)。
词性的转用也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常规手法。如洛夫的诗中“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小雪》)“我们风过霜过”(《湖南大雪》),这儿就是把名词用作了动词,不仅能激起读者相应的形象感觉,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经验体会。“荷”字给人以热烈与衰败的感觉,“蝉”字给人以浮躁与凄凉的形象,“风”“霜”二字,给人磨难与成熟的人生体验。
6、炼字。
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则被人称为“才大语终奇”,诗人们大多都是锤字炼句的能手。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这些“看”、“风景”、“装饰”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令人深思。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诗歌具备三个元素:想象、情感、语言。
和船有关的现代诗?篇五
《于坚:马斯河上的诗歌之船》
和船有关的现代诗?篇六
《《现代诗二首——纸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冀教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14 现代诗二首——寄母亲制作人:陈艳文
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茅盾)( 米尔)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啊,不管你走多远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无论你在干啥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咱的妈啊,不管你多富有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冰心奶奶
和船有关的现代诗?篇七
《从《船长啊,找们的船长》谈谈现代诗歌教学》
和船有关的现代诗?篇八
《冀教版小学五上《现代诗二首 纸船——寄母亲》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