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华山的古诗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写华山的古诗篇一
《描写华山的诗句》

描写华山的诗句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 ,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写华山的古诗篇二
《古诗》

一、填空题。(23分)

1、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5分)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4)留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2、在括号里填上植物名(4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少一人。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3分) (1)举头( )日近,回首( )云低。 (2)(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3)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蓝 。 4.在括号里填上数字(5分):

(1)危楼高( )尺,手可摘星辰。

(2)朝辞白帝彩云间,( )里江陵( )日还。 (3)碧玉妆成( )树高,( )条垂下绿丝绦。

5、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气象的词(风、雪、霜、雷、云、雾、雨)。(6分) (1)朝辞白帝彩( )间 。 (2)北风吹雁( )纷纷。 (3)月落乌啼( )满天。 (4)斜( )细( )不须归。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 (6)夜来( )声,花落知多少。

二、选择题。(16分) 1、诗人杜甫人称( )。

A、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2、选出李白的作品:( )

A《咏鹅》 B《登鹳雀楼》 C《送元二使安西》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D、友情

6、唐朝诗人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 ) A.推 B.敲 C.扣 D、拉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D、李白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 )的《蜂》。 A、李贺 B、罗隐 C、李商隐 D、陆游

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野旷天低树 苏轼 《宿建德江》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孟浩然 《出塞》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歌颂情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蕴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热爱祖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乡

四、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写相应的古诗。

1、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贴春联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 》: , 。 , 。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爸爸妈妈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 3、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

4、当我们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时,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如,李白送别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友人离别之情。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5、在《登鹳雀楼》、《锄禾》、《望庐山瀑布》这三首诗中,描写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的诗句是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

6、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 。”

五、在括号内填上古诗的作者。

孟浩然 骆宾王 白居易 杜牧 贺知章 李白

《咏柳》—( ) 《春晓》—( ) 《望庐山瀑布》( ) 《山行》—( ) 《咏鹅》—( ) 《忆江南》—( )

六、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

1、写春景的: 2、写夏景的:

3、写秋景的: 4、写冬景的: 5、写长江的: 6、写黄河的: 七、根据诗句写成语。

1、花落知多少 ( ) 2、轻舟已过万重山( ) 3、不识庐山真面目( ) 4、读书破万卷 ( ) 5、粒粒皆辛苦 ( ) 6、相逢何必曾相识( ) 7、春蚕到死丝方尽( ) 8、万紫千红总是春( )

六年级古诗文竞赛试题

一、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60分)

1、少壮不努力, 。

2、 ,能开二月花。

3、碧玉妆成一树高,

4、

5、儿童相见不相识,

6、前不见古人,

7、欲穷千里目,

8、

9、醉卧沙场君莫笑,

1 0、黄沙百战穿金甲,

11、

12、洛阳亲友如相问,

13、劝君更尽一杯酒,

14、独在异乡为异客,

15、

16、又疑瑶台镜,

17、日照香炉生紫烟,

18、桃花潭水深千尺,

19、众鸟高飞尽,

20、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 。 。 。。。 ,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高秋月照长城。,王孙自可留。

21、 ,轻舟已过万重山。

22、白发三千丈, 。

23、两岸青山相对出, 。

24、莫愁前路无知己, 。

25、柴门闻犬吠,

26、黄四娘家花满蹊,

27、黄师塔前江水东,

28、两个黄鹂鸣翠柳,

29、此曲只应天上有,

30、随风潜入夜,

31、

32、西塞山前白鹭飞,

33、春潮带雨晚来急,

34、欲将轻骑逐,

35、遥望洞庭山水翠,

36、野火烧不尽,

37、

38、

39、千山鸟飞绝,

40、清明时节雨纷纷,

41、银烛秋光冷画屏,

42、 。 。 。 。 。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 。 。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 。

,浮萍一道开。,霜叶红于二月花。

43、南朝四百八十寺, 。

44、夕阳无限好, 。

45、采得百花成蜜后, 。

46、爆竹声中一岁除, 。

47、春风又绿江南岸,

48、

49、黑云翻墨未遮山,

50、欲把西湖比西子,

51、

52、不识庐山真面目,

53、

54、

55、纸上得来终觉浅,

56、梅子金黄杏子肥,

57、泉眼无声惜细流,

58、

59、

60、

二、 连线题。(

野旷天低树

万里长征人未还

明月来相照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南望王师又一年。 ,少壮工夫老始成。 。 。 。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为有源头活水来。 8分) 苏轼 《竹里馆》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王维 《宿建德江》

写华山的古诗篇三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人生态度》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

人生态度

作 者 :赵 亚 宁

单 位 :岐山县枣林镇贾家小学

写作时间:2011年7月 联系方式:13571789267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人生态度

姓名:赵亚宁 单位:岐山枣林贾家小学 电话:13571789267 邮编:722404

【内容摘要】:本文从诗人所处的环境、际遇、时令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唐代诗人崔颢、王昌龄、李白、刘长卿、杜甫、孟郊、韩愈、刘禹锡、郑谷等的咏华山诗,论述了崔颢等唐代诗人咏华山所流露的两种人生态度:即超脱人世,摆脱世事束缚的出世思想和积极投身社会,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

【关键词】:艺术风格、艺术想象、人生感悟、入世出世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余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它以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唐代三百年来的社会现实,从而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赞誉的高度的评价。唐代诗人在“精骛八极,心游万仞”①的艺术创作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生活画面,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异的艺术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歌颂赞美了壮丽山河,抒发了不同的人生感悟。本文拟就管见所及,选取唐代诗人咏华山诗数篇,从诗人所处的环境、际遇、时令等方面对唐代诗人咏华山诗所流露出世、入世两种人生态度加以探讨。

一、华山的地貌、形态特征

西岳华山,位于秦岭东端,陕西华阴市境内,雄踞关中,东临潼关,西窥秦川,南依秦岭,北瞰黄河,扼中原进出西北五省之门户。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说:“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②这是对华山形态的准确而形象的描写,讲出了华山的险、徒、高、大、之特点。

千百年来,华山以其直耸云霄,削拔险峻的独特风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险、附属歌颂。唐代诗人崔颢曾有诗云“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行经华阴》)就为我们描绘出华山石峰耸立、气势磅礴、俯视咸京之势,其主峰落雁、朝阳、莲花三峰鼎峙耸立,直插云外,真乃鬼斧神工所造!《华山记》载登华山落雁峰“俯视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③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赞颂华山的高俊雄伟以及登山俯视黄河的壮观景象。在王昌龄短暂的一生中,他的足迹也曾=到过华山。他被华山的高山云影所吸引,遂赋《过华阴》一首,以“云山互明灭”写出华山云影相互显影,突出华山之高;以“欣然忘所疲,永望望吟不辍”来衬托华山诱人的景物,使人高兴的忘了疲倦长时间的观看,还称赞不已。华山苍龙岭上至今流传着韩愈投书的故事。据《唐国史补》记载“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顶,顾视其险绝,恐栗,度不可下,乃发狂恸哭,欲遗书为诀,华阴县百计取之乃下。”④今苍龙岭上端的逸神岩,相传是韩愈投书处。韩愈不仅到过华山,而且还为我们留诗一首《古意》颂赞华山:“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藉如船。„„”相传华山中峰似玉井,生千叶白莲,吃了可成仙。韩愈借助神话传说,写了华山古迹的灵异,唐代诗人通过对华山不同的艺术描绘,颂赞了华山石峰耸立,翠黛接天,气势巍峨,悬崖陡峭,出云表,傲群岭,鬼斧神工,风姿独具的风貌;同时也抒发出他们对人生道路的不同感悟和思索,流露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二、 唐代咏华山诗流露出的超脱人世、摆脱世事束缚的出世的思想。 首先我们分析唐诗人崔颢(704-752)一首非常有名的咏华山诗《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诗人在雨过天晴之日,路过华山,由远而近,起句即气势逼人,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宝贵的京师,一个“俯”字显示崇山压倒之势;“迢峣”二字突出华山石峰耸立,气势巍峨。接着诗人便以超迈之笔,选取“三峰”为着眼点,“天外三峰削不成”写出了三峰非人间刀斧可成,必为鬼斧神工所造之意。

颔联二句由远望而近观,写雨过天晴之后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欲散,仰望仙人掌上一片青葱、翠黛接天,都是雨过天晴的醒目气象,使人顿觉沁人心脾,令人神清目爽,已为结局“学长生”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自然环境。

颈联诗人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以拟人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雄浑的画面:黄河从潼关城角下奔腾而过,南枕华山岭,蜿蜒向东流,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地势非常险要,驿路直通“汉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⑤诗人在此联中着一“险”一“平”,不仅映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似乎暗示了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要来的平稳坦荡一些。何去何从也由诗人胸中流溢于诗句中。

通过以上六句由远而近、的景语描绘之后,结尾两句自然而出。诗人行走在“名利”之途,仰望了华山直耸云霄、翠黛接天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移性动情,感叹仕途坎坷,发人深思的以问作结,劝喻“路旁名利客”到“此地学长生”。这十分明显地展露出诗人脚踏名利路上,见华山之奇景而厌恶仕途之险,心仪长生之道的思想,折射出诗人超脱人世、远离名利的出世思想。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的盛唐诗人王昌龄过华阴时咏华山所流露出的思想。诗题是《过华阴》,原诗如下: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窗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

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 。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王昌龄一生沉寂下僚,屡遭贬黜,尝尽羁人之苦,最后死于地方官德淫威之下。此诗当为世人又一次远离故乡路过华阴时所作。

前十句世人通过对华山变幻时隐时现的神奇景色描写,感叹羁留他乡之苦,遂心生寄居华山的羡慕之情。诗人一路走来,且行且宿,虽经百里之遥,眼睛始终不离华山,吟哦不停,步出关外赏一弯新月。

后四句谓华山诱人的景物变幻无穷,不断转移了诗人的情怀感受,诗人感到万事无常,无法掌握,不由得感叹道“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对少对人生的无常和苦闷有一些无奈。综观全诗,诗人以“云山互明灭”的华山喻人生无常、沉浮不定,当诗人仰观华岳,见其盎然天外,云山变幻无穷后,不禁迁移了诗人的情怀感受,似有退隐之意。

我们不妨看一看诗人刘长卿的《关门望华山》所流露出的思想。下面抄录原诗 :

客 夏 雷 翠 爱 徘 曾 琼 仿

路云雨微此徊是浆佛

瞻亘飞关众忘朝岂仍

太百半上容暝百易伫

华里腹近秀色灵挹想

,,,,,,,,,

三合太瀑能泱亦毛幽

峰沓阳布令漭闻女期

高遥在林西成会非如

际相其梢望阴群空眼

天连巅悬偏烟仙传前

。 。 。 。 。 。 。 。 。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为便于论述,我们将此诗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十二句,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说:羁旅他乡的诗人行走在关门(潼关)西望华山,展现了夏日华山晴雨交加美妙神奇景象:只见华山三峰插天,云亘百里,连绵不断;山顶太阳高悬,山腰却雷雨急飞。接着诗人用通感手法,描绘经雷雨冲刷之后的华山显得更加苍翠欲滴,如在眼前,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诗人也感到华山离自己所在位置都近了许多。由于诗人离华山较远,诗人眼中“瀑布林梢悬”更映衬出华山之高。“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二句是诗人通过望华山“三峰高际天”千研竞秀,云雨飞瀑,亘连不断的迷人景色后的主观感受,诗人眼中景、胸中意于此合盘托出。这里“西望”者当指长安,长安是唐代的京城,当然是政权、经济、文化的中心,必为万众瞩目。诗人被华山美妙的自然风物所吸引,西望长安的视线也偏向一边了,这里也明白表露出诗人留连于华山景物,而生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因而诗人“徘徊忘暝色”从“太阳在其颠”望到“泱漭成阴烟”。

第二部分后八句是诗人望山不见后的所思所想:华山曾是百仙群神会聚之地,玉井之水难挹,毛女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最后两句“金天有清庙,松柏隐苍然”是说庄严清净的金天王祀庙隐没在苍苍松柏里,诗人的仰慕清净脱离世事的出世思想进一步折射流露了出来。其他如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华山云台观》:“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则表露了诗人虔诚地歌颂仙佛,专门地敬慕神灵,希望长生的出世思想。

再如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华山》前十六句纯然写景,后八句“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野花明涧路,春鲜涩松围。远洞时闻磬,群僧尽掩扉。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亦十分明显地折射出诗人的人生感悟,流露出淡泊、逍遥远离世事的出世思想。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罗列。

三、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出的积极投身社会、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 先分析杜甫的《望岳》全诗如下:

西岳岭嶒竦处尊 ,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 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 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2华山,这一首诗望西岳华山。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杜甫被贬到华州任司功参军。”初到华州,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时常仰望华山,此诗当是诗人心情郁闷却又“济时敢爱它,寂寞壮心惊”(《岁暮》)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写照。

首联诗人仰观天际,西岳主峰插天,鼎峙耸立,主峰之下的云台、白云、毛女诸峰如儿孙一般起伏环拱于主峰的周围,“嶒竦”二字突现西岳华山崖威壁绝、峡谷深邃、陡然挺拔的壮丽雄姿,“耸处尊”意为世人仰望华山盎然天外,足见华山在诗人胸中实气魄宏伟、无限崇高的,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颔联诗人由仰望华山转而想往上攀登。“自古华山一条路”主要是指青柯坪往主峰攀登的险道,攀登这千米危崖,须经多重险关,无数险道。但是诗人心志弥坚,不怕艰险,要借助“仙人九节杖”而“拄到玉女洗头盆”去。洗头盆据记载,中峰的玉女祀前有5个石臼,号玉女洗头盆。

颈联诗人进一步联想进入车箱谷(二仙桥西)路线曲折,似乎已无“归路”,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有着更为高远广阔的“通天门”。此联笔者认为是一语双关,名为写登山之苦,实为暗蕴诗人虽处穷途,却又壮志弥坚,在诗人心目中虽至穷途末路,但他仍会不屈不挠抵达“箭栝通天有一门”。

尾联“稍待秋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写的颇耐人寻味。似可解为肃宗一时恼怒,贬谪诗人,诗人要待“秋风凉冷后”再去“白帝问真源”。此处“白帝”是管辖华山的天神,当为借指肃宗皇帝,诗人是要等到唐肃宗的怒火凉冷之后,再去献自己的一片忠耿之心。

统观全诗,诗人通过仰望华山,以拟人、想象、暗喻、借喻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壮志未泯,对自己的祖国怀着无比崇敬之心。此时诗人尽管遭遇不幸,但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折射出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投身社会的入世思想。759年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动,感慨万千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三吏”和“三别”就是其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例证。

再分析李白的诗《古风》“西上莲花山”全诗如下: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写华山的古诗篇四
《写得最快的诗和写得最慢的诗》

写得最快的诗和写得最慢的诗

三国时的曹植七步成诗。但他不算最快,最快的要算宋代的寇准。他幼年时被称为“神童”。有一次他父亲宴请宾客,席间有人以《吟华山》为题,叫寇准作诗,他踱步思索,刚迈出第二步就吟成了一首五言绝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成诗快的还有唐代的史青。一天唐玄宗以《除夕》为题,要他5步之内吟成诗,他果然只走了5步便吟道:“今夜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衰。风光人不觉,已人后园梅。”

与此3人相反,古代有的诗人,一两句诗要思索一二年。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他在“独行潭底吟,数息树边身”这两句诗的后面有个注解:“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故卧故山秋。”原来这两旬诗苦吟了3年才成。

五代时有个僧人,他在中秋时吟了一句诗:“此夜一轮月”,第二句苦苦构思,直到第二年秋才想到“青光何处无”。得到这句诗他喜欢得像发疯一样,·半夜起来敲钟,以致惊动了满城人。

成诗最慢的要算清代桐城诗人李仙芝,有一天他半夜起来关窗户,惊动了鸟叫,吟成了“推窗惊鸟梦”一句持,但下面续不起来,不能成为完整的诗,直到5年后,他在山上听到虫叫,于是灵感袭来,吟成了五律诗:“窗深寒气重,山馆创凄清。月夜猿僵卧,秋虫鬼拥行。推窗惊鸟梦,就枕听虫声。寂寞孤灯烬,匡床已二更。”

写华山的古诗篇五
《关于马的古诗》

卖骆马

【唐】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归马华山

【唐】白行简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唐】曹唐

騄耳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四啼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箸斜。

堕月兔毛干觳觫,失云龙骨瘦牙槎。

平原好放无人放,嘶向秋风苜蓿花。

陇上沙葱叶正齐,腾黄犹自跼羸啼。

尾蟠夜雨红丝脆,头捽秋风白练低。

力惫未思金络脑,影寒空望锦障泥。

阶前莫怪垂双泪,不遇孙阳不敢嘶。

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别是古龙孙。

霜侵病骨无骄气,土蚀骢花见卧痕。

未喷断云归汉苑,曾追轻练过吴门。

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空被秋风吹病毛,无因濯浪刷洪涛。

卧来总怪龙蹄跙,瘦尽谁惊虎口高。

追电有心犹款段,逢人相骨强嘶号。

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

病久无人著意看,玉华衫色欲凋残。

饮惊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叶寒。

长襜敢辞红锦重,旧缰宁畏紫丝蟠。

王良若许相抬策,千里追风也不难。

【唐】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白马

【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白马

【唐】贾至

白马紫连钱,嘶鸣丹阙前。闻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咏马

【唐】杨师道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白马

【唐】翁绶

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

金埒乍调光照地,玉关初别远嘶风。

花明锦襜垂杨下,露湿朱缨细草中。

一夜羽书催转战,紫髯骑出佩騂弓。

老马

【唐】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浴马

【唐】喻凫

解控复收鞭,长津动细涟。空蹄沈绿玉,阔臆没连钱。 沫漩桥声下,嘶盘柳影边。常闻禀龙性,固与白波便。

塞马

【唐】元稹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写华山的古诗篇六
《25咏华山》

苏教版

25咏华山

万静静

教材分析: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

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

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

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图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方法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二者有机结合,体现“以学

定教”的教学思想,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大多数时间是自读自悟“华山的高”,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始终处于积极

主动的学习状态下进行读书、识字、写字的探索与实践。教者创设情境,提供方法,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引领学者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教具准备:

华山风景图片,华山风景录像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用斧头劈开了哪座山吗?

(华山)师板书“华山”,指名读。纠正多音字“华”的读音(四

声)。

很多年前,有一个七岁的小孩登上了华山,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

首赞美华山的诗,诗的题目就叫《咏华山》(板书“咏”)你能说说“咏”的意思是什么吗?(赞美)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师:学

贵有疑,读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到华山去看一看,想去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把生字都注上音。

(1)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2)指名读,集体纠正读音。

(3)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难读的句子反复读,直

到读通课文。读完以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4.检查朗读。 分段指名读,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师生共同评议学生的朗读。

(教师借助鼓励性的语言,如:这句话这么长你都能读得这么好,

真了不起;再读几遍,相信你会读得更棒。能自己纠正读书中出现的错误,真不错!等等。这样,对学生的朗读给与激励性的评价,为下文的有感情朗读铺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写字教学。

1.寇准年纪这么小,就能写这么好的诗,和他平时认真学习是分

不开的,这节课,让我们也来认真的学习写好生字,好不好?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华、间、与、齐、称、代、岁

3.重点教学“称”“岁”

(1)偏旁名称。

“禾木”旁和“禾”字的区别:禾字做偏旁,捺要变成点。 “山字”头和“山”字的区别:山字在上面,要写扁一点。

(2)学生书空偏旁的笔顺。

(3)指名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4)观察,怎样在田字格里写美观?

称:左边瘦一点,右边胖一点。

岁:短撇对对正,长撇跑左边。

(5)老师范写,边写边读口诀。学生描红。

4.学习“齐”和“代”

自己观察,看怎样在田字格里写美观?

齐:撇捺舒展盖下面。

代:斜钩伸到右下面。

老师范写,边写边读口决。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一些生字朋友,你能读好它吗?

出示生字:华、间、与、齐、称、代、岁 出示词语:古时候 艰

难 远远近近 山腰 飘着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宋代 寇准(多种形式检查认读)

3.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谁在咏华山吗?

(引读第一小节)。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 精读课文:

1.师:读了课文,小朋友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

师:你觉得华山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华山的“高”呢?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画下有关的句子。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抓住学生找出来的句子,进行重点点拨、理解:

(1)“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抓住“艰难”,理解爬山的困难,把自己想象成先生和小孩,是

如何气喘吁吁一步一步爬上华山的,进而指导朗读。

(2)“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

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同学们此时最想干什么?

(学生自由叙说,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你们知道老师现在最想干什么吗?我现在最想把华山画下

写华山的古诗篇七
《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

写华山的古诗篇八
《古诗咏华山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