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你开头的6字诗句篇一
《开头和结尾6》
开头和结尾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开头和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
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例文1
我的“倔脾气”
北京一考生
我就是有这么一个倔脾气,凡事总爱‚叫劲‛,上中学以后,与同学更是互不相让。本来嘛,都是血气方刚的‚小子‛,谁服谁?不服,比嘛!
一次,老师在课上表扬了×××同学坚持每天早起读外语的精神。于是,我和他又‚叫上劲‛了,你每天五点半起,我就五点钟起,你每天读二十个单词,我就背三十个。还有一次,一名同学闲谈中无意谈起,他每天在家里干不少家务。这下,又把我的‚倔脾气‛挑起来了。当天晚上,我一回到家便郑重宣布,‚今天的饭我包了。‛弄得家里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瞧,我就是这么一个‚倔脾气‛。
记得刚上初二时,我还曾挑起过一次‚竞赛‛呢。那就是开学不久的一天,在与老师谈话时,我获悉:初二将建立团支部,发展团员啦!听了这个喜讯,我真是激动不已。早在初一时,我便向往有朝一日能戴上团徽,因为那是成熟的标志,那是先进的象征。于是,我急忙写一份入团‚申请书‛,郑重地交给老师。不料,我的行动在班里反映很大,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递交了入团申请书,不少同学写得很深刻,读起来很感人。不行,我的那份比起他们差远了,于是,我用了整整三个晚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写成了一篇更生动、深刻的申请书……这场竞赛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同学递交了三份半的申请书,你瞧,比着呢!
最‚精彩‛的一次莫过于那次‚学习竞赛‛了。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据有关人士透露,本班另外一名同学的平均分,仅超过我零点一分。我一听,立刻没话说了。但转念一想,本来这次考试我的确发挥得不理想,考得不好也应该。不过,咱们初三再见! 自从一上初三,我便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超过他。临近期中考试,我做了周密、系统的复习。就连平时要求我严格的父亲也不住夸我:‚真知道读书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成绩单一张贴出来。我急忙跑去看,哈,我荣登榜首。正欢喜时,人丛中有人拍我肩膀,原来正是我的‚老对头‛。他向我一笑,说:‚祝贺你‛。说罢,大大方方地伸出了手,‚不过,咱们期末再分高低。‛我也伸出了手,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会心地一笑……真是,谁松一口气也不行。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回顾我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向上的精神,这种进取的性格,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啊!它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催我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九十年代的今天,不正需要这种性格吗?它使人振作,它使人奋进,她鼓舞人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将继续保持这种性格。并在它的鞭策下,努力去学习、工作,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评析] 这是一篇考试作文,考题只给了一个范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请用一件或几件事,写出自己的长处或短处。”题目是作者自拟的。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我就是有这么个倔脾气,凡事总爱‘叫劲’。”文章通过几件小事,写出了这股“倔”劲儿的表现:别人早起背单词,自己起得更早;积极申请入团,申请书要比别人写得好;学习竞赛中,更是“荣登榜首”。描述生动,语言风趣,选材能围绕中心。只是结尾稍显一般,若能新颖些则更好。
例文2
我最喜爱画奔马
安徽 王肖生
课余时间,我最大的爱好是画画,飞禽走兽、山光水色、花卉草木,都成了我笔下的对象,但我最喜爱的还是画奔马。
你一走进我的小房间,便会发现满墙贴着画,这全是我画的奔马图。画上的奔马有的健躯腾空、有的狂奔长嘶……形态不一,各具特点。靠窗的桌子,放着笔墨和一堆画纸,纸上也全是我画的奔马。
为了画好奔马,我常常在星期日,带着笔和画纸到校外的村庄去。那里有来往不绝的马车。我便坐在村口,仔细观察拉车飞跑的奔马的动作和神态,手中的笔也飞速地画着,勾勒出一匹匹的骏马。这样一画就是半天,有时忘了吃饭,把妈妈急得到处找。
另外,我还注意搜集一些名画家的奔马图。在我的小柜里,堆满了名画家的奔马。一到假日或星期天,我就取出这些画放在桌上,反复琢磨,反复临摹,努力揣摩他们画马的技巧。不管在哪里,只要见到奔马图,我就一定要把它买下来。有一次,我听说公路旁的商店里有奔马图,立刻顶着炎炎赤日,一路小跑到商店。当满身是汗的我抢着买下了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热和累也顿时烟消云散了!
由于我认真地画奔马,所以我画的奔马挺有精神。每次学校举行画展,都有我的奔马图。有一次参加全县中小学画展,还得了二等奖呢!难怪同学们都叫我‚小悲鸿‛。 我爱画奔马,是因为它能给人以力量和鼓舞,是使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是因为它能唤起暂遭挫折的人去克服困难,使已经取得某些成功的人更加奋进。 其实,我们的祖国不也是一匹奔马吗?解放以来,我国像奔马一样,踏上了新的征途,向前快速飞奔。虽然在十年动乱中被四个妖魔挡了道,但它们最终被‚奔马‛踩在脚下。现在,祖国这匹骏马,正以新的姿态,在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上飞驰。
我爱奔马,我爱画奔马,我更要当‚奔马‛!
[评析] 这是一篇考试作文,要求写记叙文,题目是填充式《我最喜爱______》,此文首段就提出中心:“我最喜爱的是画奔马”。怎样表现这个中心呢?文中写了自己的小房间里贴满了奔马图;假日到村庄里去看马,画马;千方百计搜集名家的作品……选材恰切,语言简洁。更值得称道的是,文章没有止步于对这一爱好的记述,而是更进一步揭示了爱画奔马的原因,用奔马比喻祖国飞速发展的英姿。结尾的“我爱奔马,我爱画奔马,我更要当‘奔马’”,直抒胸臆,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写作训练
1.试以“爱说爱笑的爸爸这两天怎么忽然变得少言寡语了呢?”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2.试以“最不爱唱歌的爸爸今天下班回来突然哼起了小曲”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3.试以下面一句话为文章的结尾,在其前边写一片断,或描写情境,或描写人物心理。
‚此刻,响亮的‘嘟嘟嘟’的汽车喇叭声在她听来,真好象一首欢快而悠扬的乐曲。‛
4.以下面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唉,有些东西渴望得到它时,往往憧憬得无比美好,可一旦拥有后,才会发现,它给你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烦恼。‛
你开头的6字诗句篇二
《诗词写作基础5-6学时》
你开头的6字诗句篇三
《6号创新文章的开头》
你开头的6字诗句篇四
《以然开头的诗句》
以然开头的诗句
1、(··《》)
2、然後疏上挥名(宋·无名氏·《西江月》)
3、(··《》)
4、 然无事净心目(宋·无名氏·《南歌子》)
5、(··《》)
6、 (··《》)
7、然惆怅而自悲(先秦·宋玉·《九辩》)
8、(··《》)
9、然霠曀而莫达(先秦·宋玉·《九辩》)
10、(··《》)
11、 (··《》)
12、(··《》)
13、(··《》)
14、然可待尊亲(宋·宋太宗·《缘识》)
15、 (··《》)
16、(··《》)
17、(··《》)
18、 (··《》)
19、然虽如是(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
20、(··《》)
21、然灯之后(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
22、 然万事(宋·姜特立·《朝中措》)
23、然於一切法(宋·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24、?然卮(宋·释师范·《偈颂七十六首》)
25、 然自取玉为衣(宋·刘辰翁·《虞美人》)
26、 然一点系裙腰(宋·刘辰翁·《虞美人》)
27、然如是(元·王丹桂·《满庭芳 咏三教》)
28、 然满目(宋·晁补之·《永遇乐》)
29、然音节闲雅(宋·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30、然乎否否(清·郑燮·《念奴娇 莫愁湖》)
31、 然化玉瑛(元·侯善渊·《长思仙》)
32、然我此恨乃可论(唐·李益·《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33、然灯与释迦(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34、然灯与释迦(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35、然须设网遍山河(唐·周昙·《春秋战国门再吟》)
36、然灯古佛转锥(宋·释如净·《偈颂三十四首》)
37、然宝篆(宋·赵善括·《贺新郎》)
38、然脐董卓岂无金(元·王冕·《偶成》)
39、然五言之兴(南北朝·江淹·《杂体诗 古离别》)
40、然灯昼欲尽(唐·王维·《饭覆釜山僧》)
41、然有诸比丘(宋·释咸杰·《偈公六十五首》)
42、然数岁之中(元·欧阳玄 ·《渔家傲 余读欧公李太尉席上作十二月淦家傲》)
43、然核维旅(宋·佚名·《绍兴享先农十一首》)
44、然核维旅(宋·佚名·《绍兴享先农十一首》)
45、然诺闻诸公(唐·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46、然灯见栖鸽(唐·崔曙·《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
47、然园石亭台(元·许有孚·《摸鱼子 并引 至正戊子秋,吾兄中丞公以赐》)
48、 然卓立乾坤(元·长筌子·《抛球乐》)
49、然园石亭台(元·许有孚·《摸鱼子 并引 至正戊子秋,吾兄中丞公以赐》)
50、然灯见栖鸽(唐·崔曙·《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51、然绛蜡(宋·曹勋·《庆清朝》)
52、然心之所好(元·邵亨贞·《东风第一枝 年来逆境驱驰,不知岁序之有游》)
53、然心之所好(元·邵亨贞·《东风第一枝 年来逆境驱驰,不知岁序之有游》)
54、然颇有忧生之嗟(南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平原侯植》)
55、然倦复何之(宋·吴潜·《哨遍》)
56、然诺长怀季(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57、然容与而狐疑(先秦·屈原·《九章之六 思美人》)
58、然中年以来(元·蔡松年·《水龙吟 余始年二十馀,岁在丁未,与故人东》)
59、然虽如是(宋·释道冲·《偈颂五十一首》)
60、然云烧树火实骈(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61、然流离顿挫之助(元·蔡松年·《水调歌头 曹侯浩然,人品高秀,玉立而冠,》)
62、然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明·杨基·《无题和唐李义山商隐》)
63、然此一郡内(唐·王揆·《长沙六快诗》)
64、然脐辔胩??(宋·洪咨夔·《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65、然自古今来(唐·白居易·《和寄乐天》)
66、然敌则气作(唐·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并序》)
67、 然胜(宋·刘子翬·《满庭芳》)
68、然膏夜读书(宋·黄庭坚·《寄李次翁》)
69、然後知何时有古人之风(宋·黄庭坚·《刘元辅画马扇赞》)
70、然以明哲之火(宋·黄庭坚·《岩下放言五首之博山台》)
71、然後解金组(唐·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72、然我此恨乃可论(唐·李益·《火荧荧又为碧,有鸟自称蜀帝魂。》)
73、然省悟(元·马钰·《满庭芳 继重阳韵 藏头 折起方字》)
74、然有不可罢(清·乾隆·《戒得堂》)
75、然犀矶沉沉(宋·白珽·《蛾眉亭》)
76、然诺君不轻(宋·蒲寿宬·《和博古直五首》)
77、然非我事我心恻(宋·邵雍·《感事吟》)
78、□然笑指(宋·贺铸·《海月谣》)
79、然为避辰(唐·权德舆·《奉和李大夫题郑评事江楼》)
80、然怨不已(元·王恽 ·《南乡子 近闻事子有茂陵侧室之举,顺命故也》)
81、然当展素蕴(宋·卫宗武·《再和易后韵为前韵六首》)
82、然诺多死地(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83、然诺重黄金(唐·羊士谔·《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以长才》)
84、然诺惊相许(唐·皇甫曾·《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说同》)
85、 然康强无恙(元·谢应芳·《南楼令 老友刘景仪,去秋以星术之书推测年》)
86、然正之未尝有此作也(元·元好问·《永遇乐 梦中有以王正之乐府相示者。予但记》)
87、然下访(元·马钰·《满庭芳 继重阳韵 藏头 拆起方字》)
88、然相传如此(宋·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89、然眉复相煎(宋·文天祥·《高沙道中》)
90、然脂才妇长相守(当代·钱钟书·《叔子五十览揆寄诗遥祝即送入皖》)
91、然诺心无二(唐·张昌宗·《少年行》)
92、然灯美夜月初圆(唐·张说·《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
93、然诺本云云(唐·袁瓘·《鸿门行》)
94、然其首章(元·元好问·《水调歌头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
95、然其兄子仲冯今为起居舍人(宋·苏轼·《次韵刘贡父省上喜雨》)
96、然留希佛背(宋·宋太宗·《述字迴文偈七首》)
97、然诺本云云(宋·袁瓘·《鸿门行》)
98、然犀老将(元·宋*·《木兰花慢 题蛾眉亭 善作眉妩》)
99、然甚穷(元·蔡松年·《念奴娇 田唐卿,九江人,人品高胜,落笔不》)
100、然间云雾(元·王哲·《醉蓬莱 咏雪 重阳全真集卷之六,全卷皆藏头》)
101、然众安(元·王恽 ·《水龙吟 去岁秋至今年春,凡七月不,有终风》) 102、然以世多未见(元·姚燧·《定风波 南州以菌生竹间为蕈,并树鸡瘦?》)
103、然未几何(元·刘敏中 ·《破阵子 梓庆齐戒入山林,见成锯乃加削焉,》)
104、然非深於今乐府者不能作也(元·无名氏·《鹊桥仙 大雨 以上二首见静齐至正直记卷三,》)
105、然太史公曰(宋·苏轼·《安期生?并引?》)
106、然终不解也(宋·苏轼·《观棋?并引?》)
107、然皆冽而不食(宋·苏轼·《泂酌亭诗?并引?》)
108、然後活惸孤(宋·黄庭坚·《金刀坑迎将家待追浆坑十余户山农不至因题其》) 109、然後求诸蔡也(宋·黄庭坚·《邹操》)
110、然虽羡簪缨(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111、然藜曾伴刘中垒(宋·刘克庄·《梦与尤木石论史感旧七绝句》)
112、然於救度中(宋·释师范·《观音大士赞》)
113、然灯默不答(宋·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114、然灯从此焰(宋·释印肃·《赞三十六祖颂》)
115、然诺心犹在(唐·张说·《岳州宴别潭州王熊二首》)
116、然内景真堪看(元·马钰·《桃源忆故人 寄张知观 联珠》)
117、然脐辔氚(唐·杜甫·《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118、 然只欲住山林(宋·章耐轩·《步蟾宫》)
119、 然松竹(宋·牟巘·《木兰花慢》)
120、然得流坎有命(元·蔡松年·《满江红 辛亥三月,春事婉娩,土风熙然,东》)
121、◇然山杏开最早(宋·欧阳修·《归鴈亭》)
122、◇然屹立乎长江(宋·欧阳修·《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123、然灯松林静(唐·岑参·《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124、然见真景(元·王哲·《满庭芳 邵公杨公为家缘拘击告词》)
125、然悟家缘痛切(元·马钰·《柳梢青 藏头》)
126、然谪居黄州(宋·苏轼·《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 127、然不数日(宋·苏轼·《次前韵送刘景文》)
128、然始见毫芒(南北朝·何逊·《又答泛江革诗》)
129、然明东里今同道(宋·苏籀·《送中书潘舍人省上二首》)
130、然明方改俗(唐·苏颋·《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131、然长于指叙(唐·皇甫湜·《题浯溪石》)
132、然脐辔牖家缡(宋·王安石·《和王乐道烘虱》)
133、然自其始至(宋·苏辙·《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并叙〉》)
134、然时流俗滔滔去(宋·陈著·《儿侄辈为燕老集石秀叔以诗来和之二首》) 135、然山谷之兰(宋·方回·《题沈伯隽所藏赵子昂墨兰》)
136、然後见森耸(宋·欧阳修·《送焦千之秀才》)
137、然激石溜(宋·蒲寿宬·《仲冬下浣会同僚游东岩》)
138、然分座五山亦不负其所学(宋·释普济·《圆觉顽空觉讲主真赞二首》) 139、然不类镌斲(宋·孙起卿·《江纂墓碑》)
140、然後回谢阅古堂(宋·王令·《寄题韩丞相定州阅古堂》)
141、然虽矫失真性(宋·卫宗武·《和野渡赋双竹松梅古风》)
142、然灯继夕阳(唐·李嘉祐·《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
143、 然自得(宋·荣樵仲·《水调歌头》)
144、然诺肺肠倾(唐·贾岛·《再投李益常侍》)
145、然片玉集无此(元·周玉晨 ·《十六字令 案词品卷一误作周邦彦词。词综卷》) 146、然後怏於心与(宋·黄庭坚·《宋宗儒真赞》)
147、然亦余兴相迎逢(宋·陈著·《送洵之越》)
148、然囊衣度云(宋·范令闻·《六一堂》)
149、然犀不用照(宋·韩元吉·《送温伯玉二首》)
150、然匪藉余荫(宋·何梦桂·《蛟龙歌》)
151、?然卮何(宋·家铉翁·《孔同知孔圣衣裔垂念逆旅用意勤甚诗以谢之》) 152、然桂炊玉粒(宋·李洪·《残春雨夜读陈子高诗用其韵》)
153、然後始为嵇阮公(宋·梅尧臣·《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154、然犹到手不敢取(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155、然不见重兵(宋·邵雍·《四者吟》)
156、然薪为更衣(宋·宋庠·《壬子岁四月甲申夜纪梦》)
157、然越人爱公如慈父母兮(宋·孙因·《越问·良牧》)
158、然其气类同(宋·王令·《别张粤南夫温子坚元白满执中子权黄冀端微》) 159、然亦未尝过(宋·王令·《寄王正叔》)
160、然今天子甚明圣(宋·王令·《唐介》)
161、然膏约凭栏(宋·王洋·《再赋红梅》)
162、然满怀袖(宋·王禹偁·《送冯尊师》)
163、然诺应当作世程(宋·吴芾·《江朝宗许重阳见过候终日竟不闻车音使人怅然》) 164、然後寒雨生(宋·杨万里·《秋雨蚤作有叹》)
165、然灯战枯棋(宋·章甫·《隐静分题得静字》)
166、然否差毫厘(宋·郑侠·《和孔义甫送谢丈致仕》)
167、然无防备处(唐·元稹·《虫豸诗·浮尘子》)
168、然薪如阳辉(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火》)
169、然诺竟如何(唐·齐己·《访自牧上人不遇》)
170、然公嗟契阔(宋·晁说之·《忆天台东掖然老》)
171、然否雨心知(宋·陈傅良·《挽楼朝奉》)
172、然灯遽呼酒(宋·陈岘·《宿董山寺》)
173、然犀夜午鱼龙泣(宋·方岳·《过采石》)
174、□然欲御长风□(宋·胡仲威·《穿山月岩》)
175、然能蹈此语(宋·郏亶·《太仓隆福寺创观音院以诗百韵寄妙观大师且呈》) 176、然否听人来议政(宋·刘克庄·《送龙岩林主学》)
177、然藜旧话休(宋·刘克庄·《挽参与蔡公三首》)
178、然须处心平(宋·刘宰·《分韵送王非之官山险得再字》)
179、然古有登歌(宋·梅尧臣·《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180、◇然岸裂轰云(宋·欧阳修·《葛氏鼎》)
181、然蜜奉慈观(宋·秦观·《观宝林塔张灯次胡瑗韵》)
182、然得三禅妙乐(宋·释文准·《颂古五首·提婆达多受罪》)
183、然髭病遽轻(宋·宋祁·《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文靖吕丞相》)
184、然吾闻固国兮(宋·孙因·《越问·封疆》)
185、然其遗意和且雍(宋·唐士耻·《庭下青书带》)
186、然虽无酒不解歌(宋·王令·《东园赠周翊》)
187、然其厕置间(宋·王令·《寄满居中衡父》)
188、然不可以已兮(宋·王令·《南山之田赠王介甫》)
189、然虽啄菢恩(宋·卫宗武·《独鹤》)
190、然于此时(宋·岳珂·《林文节绍圣日记前帖赞》)
191、然诺曾不难(宋·曾协·《拟结客少年场》)
192、然不然(宋·张耒·《九江千岁龟歌赠无咎》)
193、然薪旋烧酒(宋·赵蕃·《衡山道中怀清江旧游寄长沙诸公》)
194、然此王事游有方(宋·郑刚中·《和李公实郎中燕歌行》)
195、?然匚⒀(明·张宇初·《养疾》)
196、然灯月初出(明·张宇初·《养疾》)
197、然离别(元·马钰·《踏云行 赠薛公 藏头》)
198、然犀何处觅琼枝(宋·苏轼·《答海上翁?一作答玉师?》)
199、然诺轻千金(宋·曹勋·《薄暮动弦歌》)
200、然不受触(宋·陈著·《石藏玉赞》)
201、然皆其忌月(宋·方岳·《祭诗》)
202、然亦似吾懒(宋·方岳·《燕来巢》)
203、然薪系太玄(宋·贺铸·《游盱眙南山示杨介》)
204、然诺胡为我辈骞(宋·洪皓·《愆期》)
205、然亦壮心胆(宋·刘过·《谒郭马帅》)
206、然松煮鼎山泉冽(宋·刘子翚·《寄茶与二刘》)
207、然於世道中(宋·梅尧臣·《别後寄永叔》)
208、然须雷生往度量(宋·梅尧臣·《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209、然後酿井泉(宋·梅尧臣·《送王岩夫秘校通判滑州》)
210、然尿夜照浪(宋·宋无·《甘露寺放舶至瓜洲风作》)
211、然有为者亦若是兮(宋·孙因·《越问·舜禹》)
212、然自征榷之法行兮(宋·孙因·《越问·越酿》)
213、然世方好纸而玉兮(宋·孙因·《越问·越纸》)
214、然余乃无罪(宋·王令·《戏食雀》)
215、□然剩喜共逃虚(宋·项大受·《宝佑甲寅巧夕陪赵帘溪游乳洞时秋意已□俗尘》) 216、然当时省己(宋·徐侨·《竹门》)
你开头的6字诗句篇五
《英语四六级开头结尾经典语句》
你开头的6字诗句篇六
《2013小学六年语文毕业试题》
林甸县2013年小学毕业检测
语 文 试 题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回忆起来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请认真地完成下面试卷,预祝你取得好成绩!全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检测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知识。(44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5分)
( ) ( ) ( ) ( ) ( ) ( ) ( ) ( ) ( ) ( ) 嫩叶 随即 尤其 肆虐 尽管 愚昧 纤细 证券 粗犷 处理 ..........2.请你用音节写出下面的诗句。注意“开头字母”和“标点符号”的写法(2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读拼音写词语。(4分)
xiáxiǎng hãxiã zhânhàn mímàn bìbǎng xuâyâ huāruǐ xǐyuâ
( ) ( ) ( ) ( ) ( ) ( ) ( ) ( ) 4.认真拼读,写出句子 (5分)
xiǎng de hǎo shì cōngmíng,jìhuà de hǎo gâng cōngmíng, zuî de hǎo shì zuì cōngmíng.
5.请你按笔顺规则写出下面各字。(2分)
为: 门: 巨: 万: 6.区分字形组成词语。(9分)
句( ) 论( ) 辩( ) 睬( ) 截( ) 噪( ) { 勾( ) { 轮( ) { 辨( ) {采( ) {载( ) { 躁( )
勺( ) 抡( ) 辫( ) 彩( ) 裁( ) 澡( ) 7.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并组词。(7分)
( ) ( ) ( ) ( ) ( ) ( ) 和{ ( ) 差{ ( ) 发{ 曲{ 乐{
( ) ( ) ( ) ( ) ( ) ( ) 8.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4分) 刻骨( )( ) 龙( )凤( ) ( )羊补( ) ( )方( )计 请你试着写出两个“多字成语”:
⑴六字成语: ⑵八字成语:
9.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⑴鲜花盛开了。
扩句: 。 ⑵伟大的祖国养育了勤劳善良的母亲。 缩句: 。
⑶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改为排比句: 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值得发扬。
改为反问句: ⑸丹柯说:“我还能为这些人做很多事。”
改为间接引述句:
⑹时间好比清风,能帮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细雨,能帮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 仿写句子: 二、积累与拓展(6分)
1.请你把下面的诗词补充完整。(4分)
夕阳无限好, 。,一枝红杏出墙来。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为有源头活水来。 2. 2分) (50字左右) 三、阅读理解(20分)
阅读一(10分)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侵略者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3分) ⑴ 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 ⑵ 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 ⑶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
2.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A.声音的延长 B.转折 C.解释说明 3. 用“﹏﹏”画出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3分) 4.把文中的过渡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5.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2分)
阅读二(10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给上面的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1分) 2.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中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具体写“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短暂的欢愉。”的句子。(2分) 4. 用“﹏﹏”画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1分)
5.这个道理给人怎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题作文(30分)
以下两个主题,你喜欢哪一个?请你选一个写一写吧。题目自拟。
1. 由于你学会了一些知识,或掌握了一项技能,或做了一件好事,或有了进步„„都会使你全家人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选一件事写一记叙文。
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以“发现身边的美”为话题,写一写你的发现。
你开头的6字诗句篇七
《第六册古诗词复习》
第六册 古诗词复习
《饮酒》
一、1、从采菊东篱下和山气日夕佳两句可知这首诗写于秋天的傍晚。该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能尔?心远地自偏,最能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高尚情致的一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具体描写南山景象的句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运用了顶真修辞的句子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总结全篇的句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达的心胸,最有妙处。体现“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艺术形象及意境
(山间的云气到傍晚的时候显得很美,这时飞鸟结伴归巢了,作者以飞鸟自喻,联想以飞鸟倦而知归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三、中考题型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指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与《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清心淡泊,远离功名利禄,超然物外的情感。
C、本篇是《饮酒》组诗的第五首,写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内容与饮酒无关。
D、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最能看出诗人的高尚情致,请你作简要赏析。 (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最能见出诗人高尚的情致。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行路难》
这首诗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前四句写京城友人为李白饯行。“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诗人因内心苦闷而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想像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可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
希望能被朝廷重新起用。
中考考点: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的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激荡。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写作者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突出了道路难行。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
D、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内心充满了矛盾、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反映诗中,但始终坚信远大抱负会有实现的一天。
2、《行路难》中常常被人们用来激励自己或他人努力实现抱负的诗句是:
3、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的心情。
4、诗人在“欲渡„„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5、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被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6、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邻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强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7、“长风„„济沧海”一句是鼓舞人心的名句,请赏析。
(李白坚信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遇重大挫折之时,仍然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运用比喻、典故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游山西村》
1、在学习中,同学们经常遇到难题,犹如步入山间,迷雾团团,但若经老师指点,便会觉得豁然开朗,这正如诗中的 。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表现了农村生活贫困的现状。
C、从文章内容看,诗人是在春天的一个月夜闲游山西村。
D、从尾联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留恋之情。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是写景名句,更是蕴涵人生哲理的警句,请你赏析并写出蕴含的哲理。今义。
山重重叠叠,水曲折环境,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忽见柳树树荫茂密,花儿明媚娇艳,一个村庄又出现了,表现出对农村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赏析:
运用对偶,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面对困境,要锲而不舍,继续奋斗,这样必将成功。
今义:
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观沧海》
1、填空: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3、选择错误的一项( )
A、此诗开头两句叙事,以下十句写景,最后两句是配合乐曲时所加。
B、“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C、诗人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D、作者登高望海所见的是夏季的自然景色,全诗的高潮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景抒怀,运用想象、夸张,以沧海自比,描写了大海吞吐宇宙的壮阔景象,表现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宏大的抱负。)
江城子 密州出猎
1、概括上、下阙内容:
上阙:写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阙:抒发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2、诗意理解。
(1)“孙郎”指孙权,借用他的典故用意是:以孙权自比,暗示自己也有当年孙权的英武气概。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魏尚的典故,其用意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3)“天狼”本义指星名,天狼星,在文中具体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
3、选择有误的一项是( )
A、“密州出猎”是词牌名,“江城子”是题目,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的作品,是其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B、词的上片描写了壮观的出猎场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片表现了诗人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C、这首诗由描写打猎场景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
统一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爱国情操。
D、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虽然是一个文人,而且年纪不轻,但他仍然显示出十足的信心和力量,愿为国家边境安全效命疆场。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5、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句明确地把目标指向侵扰宋朝的辽和西夏,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诗人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填空
(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蜂峦如聚,波清如怒。
(2)通过议论,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之,百姓苦。
(3)这支小令的明显特点就是在写法上采用 借古讽今。
2、选择错误的一项( A)
A、此曲是作者在赴任途中写的,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熔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B、此曲第一句写景,气势磅薄,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写出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C、第二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这事而产生深沉的感慨,最后得出结论,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此诗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3、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地势?作用是什么?
(用“聚”表现群山向潼关聚集的动感,用“怒”表现黄河汹涌的气势。写潼关外有大河卫护,内有大山屏障,形容极为险要)。
作用:
一是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二是极言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4、结尾的议论针对什么而发?
(历代王朝兴亡更替。“宫阙万间”修了又毁,毁了又修,搜刮了大量的民脂民膏,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5、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两句议论,提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非常精辟)。
.
你开头的6字诗句篇八
《诗词鉴赏之语言(附答案)》
鉴 赏 诗 歌 的 语 言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5 以赏析句子的方式考查
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练习: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 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③萤:萤火。④土塍:田埂。 【提问】 “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
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
(1)每个层次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 (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 „ 情感)。 练习: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四、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步骤分析
1、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2、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3、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五、以赏析句子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描绘怎样的景象; 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语言的锤炼答题方法: 1、表态
2、释字,释句意(描绘画面)
3、手法、内容(紧扣要说的词) 4、情感(主旨)(重复题目中的关键词) 或分层次(用标志词)表述包含3、4点内容
语 言 风 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清新 平淡 质朴 绚丽 明快 含蓄 简洁 洗炼
(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
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愁生白发,诗人在一、二句中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语言明白如话。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高适的悲壮苍凉 陆游的悲壮爱国
上一篇: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好句
下一篇:关于描写城市